卷之七 天命五年正月至六年六月
關燈
小
中
大
何若征明、以所獲牛畜給之。
上乃禦殿、集貝勒諸臣曰、朕以人君無野處之理、故築城以居。
夫君賢而後有國。
國治而後有君。
貝勒良而後有民。
民安而後有貝勒。
故天作之君恩養其下、而下敬其上、禮也。
至於諸貝勒、宜愛其民、民宜尊其貝勒。
即一家之中、為主者、宜恤其仆。
為仆者、宜敬其主。
如其仆以力耕所獲、供其主而不敢私、其主積有财物、亦贍其仆而無所吝、如此、則上下相親、天心悅、人情和、無往不善矣。
夫築城所用木石、豈出於築城之地耶、鑿石於山、采木於林、長路轉運、既已疲矣。
況又版築興作、其勞益甚。
今爾等吝惜己财、乃為此言、不知征明原以伸大義、奉天而行、若為築城犒夫之故、而略取其牛、甚不可也。
言方竟、适有梅勒額真副将博爾晉、後至、上問曰、汝适安在、徒步來耶、何喘息不甯也。
博爾晉對曰、自築城所來。
上曰、爾輕身行、憊如是、彼挽運興築之夫、甯不勞乎。
遂計夫役賜牛、并以食鹽給之 ○天命六年三月 三月。
癸卯朔○壬子。
上率貝勒諸臣、統大軍征明、取渖陽。
将梯楯及諸營栅之具、悉載以舟、順渾河而下、水陸并進。
癸醜。
軍夜行、有青白二氣、自西而東、繞月暈之北、至南而止。
明之偵卒、知我師夜至、聲礮、舉烽火、漏二鼓、馳告渖陽城總兵賀世賢、尤世功、大驚、分兵乘城。
甲寅、辰刻、我軍至渖陽。
營於城東七裡、設立木城。
乙卯、辰刻、令軍士樹雲梯楯車、攻其東面。
明兵於城外掘深塹、剡木樹塹内、覆以黍稭、揜土其上。
内複浚壕一、沿壕樹大木為排栅。
近城又有大壕二、廣五丈、深二丈、以樁密布於内、更築土為陴、排列楯車鳥槍礮具、衆兵環城密布以待。
城上又四面列兵、登陴堅守。
我軍奮勇沖入、明兵七萬人俱潰。
我軍繞城縱擊、伏屍累積、陣斬總兵賀世賢、尤世功、參将夏國卿、張綱、知州段展、同知陳栢等、遂拔城、盡殲其衆。
忽諜知渾河以南、有兵自遼陽來。
上率兵迎之。
時明總兵陳策、統四川步兵二萬、營黃山、聞我軍進攻渖陽。
遂渡渾河來援、離城七裡、分立二營皆執丈五竹柄長槍、大刀、利劍、铠胄之外、冒以綿帽綿被。
上見之、遣右翼四旗兵、取綿甲楯車、徐進擊之。
其右翼四旗紅甲護軍、不待綿甲楯車、奮勇先登。
兩軍鏖戰、久之不退。
上見之、令後軍往助、遂擊射沖突而入、明兵大敗、追擊至渾河、盡溺水死、陣斬總兵陣策及參将張名世。
而我國參将布哈、遊擊郎格、石爾泰、以先登力戰俱死焉。
我軍既殲二營之衆、複見渾河南五裡外、有步兵萬餘、布置楯車槍礮、浚壕安營、用黍稭為障、以泥塗之。
我軍将往戰又有奉集堡總兵李秉誠武靖營總兵朱萬良、姜弼、領騎兵三萬、來援渖陽、營於白塔舖、遣兵一千為前探、見我國雅荪、率精銳護軍二百往偵明兵前進、雅荪遂走、明兵遙蹑其後。
上聞之、大怒、自率大軍往擊、過四貝勒營告之、遂行。
四貝勒急乘馬、引護軍奔赴上前勸上勿行、請自往上許焉。
四貝勒引軍疾馳迎戰。
明兵之追雅荪者、四潰奔北掩擊至白塔舖。
又見三總兵統衆布陣四貝勒不待後軍至、即率百騎進擊李秉誠、朱萬良、姜弼不能敵、大驚而遁。
正追擊時、大貝勒代善、台吉嶽托适至、同追四十裡、沿途斬首三千餘級、乃還。
時将暮、上複擊渾河以南步兵、布楯車沖入、破其營、斬副将董仲貴、參将張大鬥、悉殲其衆。
會暮、上收軍、率諸貝勒引護軍、營渖陽東門外、令諸将率大軍屯於城内。
翼日、上召雅荪責之曰、吾子皇太極父兄倚賴、如身之有目、因汝之敗、深入敵軍、萬一有失、汝罪應磔、汝奈何率吾常勝之兵、望風奔潰、挫其銳氣耶。
命褫其職。
駐兵五日、論功行賞、籍所俘獲、分給将士、先令齎還 ○庚申。
上集貝勒諸臣議曰、渖陽已拔、敵兵大敗、今即宜乘勢、率衆長驅、以取遼陽。
議定、即前進、至虎皮驿、軍民俱已棄城遁遂駐營。
明偵卒見之、馳告遼陽城守文武官曰、滿洲大兵、已取渖陽、援兵盡敗、今又來攻遼陽、旌旗蔽日、彌山亘野、莫測首尾、已營於虎皮驿矣。
衆聞之、大驚、遂開太子河、注水於壕、閉西閘、沿陴盡列槍礮火器、兵環四面、守禦甚嚴 ○辛酉。
日午、我兵至遼陽城東南、渡河未竟、偵卒馳告西門外有兵至、上統左翼兵先往。
明總兵李懷信、侯世祿、蔡國柱、姜弼、童仲揆等、率兵五萬、出城五裡結陣。
上命所率左翼四旗兵擊其左。
時四貝勒引精銳護軍至、請進戰、上止之曰、吾已令左翼兵往擊、汝勿前進、可率右翼兵駐城旁觇之。
四貝勒力請曰、令後至二紅旗兵、留城旁觇視、可也。
言畢、遂進。
上命台吉阿濟格勸止之、四貝勒堅意行。
上遣扈從二黃旗護軍助之。
四貝勒引軍沖明營之左、明兵發礮接戰、四貝勒随擊敗其衆、左四旗兵亦至、兩軍夾攻、明兵大亂奔潰、四貝勒乘勝追擊六十裡、至鞍山、乃還。
當接戰時、有明兵從遼陽西關出援、适城旁二紅旗兵、見而擊之、驅令奔回。
明兵争入城、人馬自相蹂踐、死者相枕藉、會暮、乃收軍、距城南七裡駐營 ○壬戌。
卯刻、上命統兵貝勒諸臣、率左四旗兵、掘城西閘口、以洩城壕之水。
以右四旗兵、塞城東水口、谕畢、上遂親率右四旗兵、布楯車、堵列城邊、以衛衆軍、俾得囊土運石、壅遏水口。
明步騎三萬、出營城東門外、列槍礮三層、連發
上乃禦殿、集貝勒諸臣曰、朕以人君無野處之理、故築城以居。
夫君賢而後有國。
國治而後有君。
貝勒良而後有民。
民安而後有貝勒。
故天作之君恩養其下、而下敬其上、禮也。
至於諸貝勒、宜愛其民、民宜尊其貝勒。
即一家之中、為主者、宜恤其仆。
為仆者、宜敬其主。
如其仆以力耕所獲、供其主而不敢私、其主積有财物、亦贍其仆而無所吝、如此、則上下相親、天心悅、人情和、無往不善矣。
夫築城所用木石、豈出於築城之地耶、鑿石於山、采木於林、長路轉運、既已疲矣。
況又版築興作、其勞益甚。
今爾等吝惜己财、乃為此言、不知征明原以伸大義、奉天而行、若為築城犒夫之故、而略取其牛、甚不可也。
言方竟、适有梅勒額真副将博爾晉、後至、上問曰、汝适安在、徒步來耶、何喘息不甯也。
博爾晉對曰、自築城所來。
上曰、爾輕身行、憊如是、彼挽運興築之夫、甯不勞乎。
遂計夫役賜牛、并以食鹽給之 ○天命六年三月 三月。
癸卯朔○壬子。
上率貝勒諸臣、統大軍征明、取渖陽。
将梯楯及諸營栅之具、悉載以舟、順渾河而下、水陸并進。
癸醜。
軍夜行、有青白二氣、自西而東、繞月暈之北、至南而止。
明之偵卒、知我師夜至、聲礮、舉烽火、漏二鼓、馳告渖陽城總兵賀世賢、尤世功、大驚、分兵乘城。
甲寅、辰刻、我軍至渖陽。
營於城東七裡、設立木城。
乙卯、辰刻、令軍士樹雲梯楯車、攻其東面。
明兵於城外掘深塹、剡木樹塹内、覆以黍稭、揜土其上。
内複浚壕一、沿壕樹大木為排栅。
近城又有大壕二、廣五丈、深二丈、以樁密布於内、更築土為陴、排列楯車鳥槍礮具、衆兵環城密布以待。
城上又四面列兵、登陴堅守。
我軍奮勇沖入、明兵七萬人俱潰。
我軍繞城縱擊、伏屍累積、陣斬總兵賀世賢、尤世功、參将夏國卿、張綱、知州段展、同知陳栢等、遂拔城、盡殲其衆。
忽諜知渾河以南、有兵自遼陽來。
上率兵迎之。
時明總兵陳策、統四川步兵二萬、營黃山、聞我軍進攻渖陽。
遂渡渾河來援、離城七裡、分立二營皆執丈五竹柄長槍、大刀、利劍、铠胄之外、冒以綿帽綿被。
上見之、遣右翼四旗兵、取綿甲楯車、徐進擊之。
其右翼四旗紅甲護軍、不待綿甲楯車、奮勇先登。
兩軍鏖戰、久之不退。
上見之、令後軍往助、遂擊射沖突而入、明兵大敗、追擊至渾河、盡溺水死、陣斬總兵陣策及參将張名世。
而我國參将布哈、遊擊郎格、石爾泰、以先登力戰俱死焉。
我軍既殲二營之衆、複見渾河南五裡外、有步兵萬餘、布置楯車槍礮、浚壕安營、用黍稭為障、以泥塗之。
我軍将往戰又有奉集堡總兵李秉誠武靖營總兵朱萬良、姜弼、領騎兵三萬、來援渖陽、營於白塔舖、遣兵一千為前探、見我國雅荪、率精銳護軍二百往偵明兵前進、雅荪遂走、明兵遙蹑其後。
上聞之、大怒、自率大軍往擊、過四貝勒營告之、遂行。
四貝勒急乘馬、引護軍奔赴上前勸上勿行、請自往上許焉。
四貝勒引軍疾馳迎戰。
明兵之追雅荪者、四潰奔北掩擊至白塔舖。
又見三總兵統衆布陣四貝勒不待後軍至、即率百騎進擊李秉誠、朱萬良、姜弼不能敵、大驚而遁。
正追擊時、大貝勒代善、台吉嶽托适至、同追四十裡、沿途斬首三千餘級、乃還。
時将暮、上複擊渾河以南步兵、布楯車沖入、破其營、斬副将董仲貴、參将張大鬥、悉殲其衆。
會暮、上收軍、率諸貝勒引護軍、營渖陽東門外、令諸将率大軍屯於城内。
翼日、上召雅荪責之曰、吾子皇太極父兄倚賴、如身之有目、因汝之敗、深入敵軍、萬一有失、汝罪應磔、汝奈何率吾常勝之兵、望風奔潰、挫其銳氣耶。
命褫其職。
駐兵五日、論功行賞、籍所俘獲、分給将士、先令齎還 ○庚申。
上集貝勒諸臣議曰、渖陽已拔、敵兵大敗、今即宜乘勢、率衆長驅、以取遼陽。
議定、即前進、至虎皮驿、軍民俱已棄城遁遂駐營。
明偵卒見之、馳告遼陽城守文武官曰、滿洲大兵、已取渖陽、援兵盡敗、今又來攻遼陽、旌旗蔽日、彌山亘野、莫測首尾、已營於虎皮驿矣。
衆聞之、大驚、遂開太子河、注水於壕、閉西閘、沿陴盡列槍礮火器、兵環四面、守禦甚嚴 ○辛酉。
日午、我兵至遼陽城東南、渡河未竟、偵卒馳告西門外有兵至、上統左翼兵先往。
明總兵李懷信、侯世祿、蔡國柱、姜弼、童仲揆等、率兵五萬、出城五裡結陣。
上命所率左翼四旗兵擊其左。
時四貝勒引精銳護軍至、請進戰、上止之曰、吾已令左翼兵往擊、汝勿前進、可率右翼兵駐城旁觇之。
四貝勒力請曰、令後至二紅旗兵、留城旁觇視、可也。
言畢、遂進。
上命台吉阿濟格勸止之、四貝勒堅意行。
上遣扈從二黃旗護軍助之。
四貝勒引軍沖明營之左、明兵發礮接戰、四貝勒随擊敗其衆、左四旗兵亦至、兩軍夾攻、明兵大亂奔潰、四貝勒乘勝追擊六十裡、至鞍山、乃還。
當接戰時、有明兵從遼陽西關出援、适城旁二紅旗兵、見而擊之、驅令奔回。
明兵争入城、人馬自相蹂踐、死者相枕藉、會暮、乃收軍、距城南七裡駐營 ○壬戌。
卯刻、上命統兵貝勒諸臣、率左四旗兵、掘城西閘口、以洩城壕之水。
以右四旗兵、塞城東水口、谕畢、上遂親率右四旗兵、布楯車、堵列城邊、以衛衆軍、俾得囊土運石、壅遏水口。
明步騎三萬、出營城東門外、列槍礮三層、連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