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 癸未歲至甲申歲(萬曆十一年至十二年)
關燈
小
中
大
●大清太祖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實錄卷之一
◆癸未歲至甲申歲(萬曆十一年至十二年)
監修總裁官光祿大夫太子太傅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臣覺羅勒德洪
總裁官光祿大夫太子太傅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加一級臣明珠光祿大夫禮部尚書保和殿大學士加三級臣王熙光祿大夫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臣吳正治資政大夫吏部尚書文華殿大學士加一級臣宋德宜等奉敕修
總裁官光祿大夫經筵講官太保議政大臣保和殿大學士總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六級臣鄂爾泰光祿大夫經筵日講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學士仍兼管吏部尚書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加十二級臣張廷玉光祿大夫經筵講官太子太保東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加五級臣徐本等奉敕恭校
太祖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姓愛新覺羅氏諱
先世發祥於長白山。
是山、高二百餘裡。
綿亘千餘裡。
樹峻極之雄觀。
萃扶輿之靈氣。
山之上、有潭曰闼門。
周八十裡。
源深流廣。
鴨綠、混同、愛滹、三江之水出焉。
鴨綠江自山南西流。
入遼東之南海。
混同江自山北流。
入北海。
愛滹江東流。
入東海。
三江孕奇毓異。
所産珠玑珍貝。
為世寶重。
其山風勁氣寒。
奇木靈藥。
應候挺生。
每夏日。
環山之獸、畢栖息其中。
山之東、有布庫裡山。
山下有池曰布爾湖裡。
相傳有天女三。
曰恩古倫。
次正古倫。
次佛庫倫。
浴於池。
浴畢。
有神鵲銜朱果、置季女衣。
季女愛之。
不忍置諸地。
含口中。
甫被衣。
忽已入腹。
遂有身。
告二姊曰。
吾身重。
不能飛昇。
柰何。
二姊曰。
吾等列仙籍。
無他虞也。
此天授爾娠。
俟免身、來未晚。
言已、别去。
佛庫倫尋産一男。
生而能言。
體貌奇異。
及長。
母告以吞朱果有身之故。
因命之曰。
汝以愛新覺羅為姓。
名布庫裡雍順。
天生汝以定亂國。
其往治之。
汝順流而往。
即其地也。
與小舠乘之。
母遂淩空去。
子乘舠順流下。
至河步。
登岸。
折柳枝及蒿為坐具。
端坐其上。
是時、其地有三姓争為雄長。
日構兵相仇殺。
亂靡由定。
有取水河步者。
見而異之。
歸語衆曰。
汝等勿争。
吾取水河步。
見一男子。
察其貌。
非常人也。
天必不虛生此人。
衆往觀之。
皆以為異。
因結所由來。
答曰。
我天女佛庫倫所生。
姓愛新覺羅氏。
名布庫裡雍順。
天生我以定汝等之亂者。
衆驚曰。
此天生聖人也。
不可使之徒行。
遂交手為舁。
迎至家。
二姓者議曰。
我等盍息争。
推此人為國主。
以女百裡妻之。
遂定議。
妻以百裡。
奉為貝勒。
其亂乃定。
於是布庫裡雍順、居長白山東。
俄漠惠之野、俄朵裡城。
國号曰滿洲。
是為滿洲開基之始也。
曆傳至後世。
不善撫其國人。
國人叛。
攻圍俄朵裡城。
布庫裡雍順之族被戕。
有幼子名範察者。
遁於荒野。
國人追之。
會有神鵲止其首。
追者遙望鵲栖處。
疑為枯木。
遂中道而返。
範察獲免。
隐其身以終焉。
自此後世子孫俱德鵲。
誡勿加害雲。
其後傳至肇祖原皇帝諱生有智略。
慨然以恢複為志。
計誘先世仇人之後四十餘人。
至蘇克蘇浒河、虎攔哈達山下。
赫圖阿喇地。
距俄朵裡城西千五百餘裡。
誅其半以雪祖仇。
執其半以索舊業。
既得。
遂釋之。
於是肇祖居虎攔哈達山下、赫圖阿喇地。
生子二。
長充善。
次褚宴。
充善生子三。
長妥羅。
次妥義谟。
次錫寶齊篇古。
錫寶齊篇古生子一。
即興祖直皇帝諱興祖生子六。
長德世庫。
次劉闡。
次索長阿。
次即景祖翼皇帝諱 次包朗阿。
次寶實。
德世庫居覺爾察地。
劉闡居阿哈河洛地。
索長阿居河洛噶善地。
景祖居祖基赫圖阿喇地。
包朗阿居尼麻喇地。
寶實居章甲地。
六人各築城分居。
而赫圖阿喇城。
與五城相距、近者五裡。
遠者二十裡。
環衛而居。
稱為甯古塔貝勒。
是為六祖雲。
長祖德世庫生子三。
長蘇赫臣代夫。
次譚圖。
次尼陽古篇古。
二祖劉闡生子三。
長陸虎臣。
次馬甯格。
次門圖。
三祖索長阿生子五。
長李泰。
次吳泰。
次綽奇阿注庫。
次龍敦。
次飛永敦。
景祖生子五。
長禮敦巴圖魯。
次額爾衮。
次界堪。
次即顯祖宣皇帝諱 次塔察篇古。
五祖包朗阿生子二。
長對秦。
次棱敦。
六祖寶實生子四。
長康嘉。
次阿哈納。
次阿笃齊。
次多爾郭齊。
是時近地部落中、有名碩色納者。
生子九。
俱強悍。
又有名加虎者。
生子七。
俱輕捷多力。
嘗身披铠甲、連躍九牛。
二族恃其強。
侵陵諸路。
景祖素多才智。
子禮敦又英勇。
率甯古塔者貝勒往征之。
破碩色納子九人。
滅加虎子七人。
盡收五嶺迤東、蘇克蘇浒河迤西。
二百裡内諸部。
六貝勒由此強盛。
尋有寶實之子阿哈納渥濟格。
欲聘薩克達路長巴斯
是山、高二百餘裡。
綿亘千餘裡。
樹峻極之雄觀。
萃扶輿之靈氣。
山之上、有潭曰闼門。
周八十裡。
源深流廣。
鴨綠、混同、愛滹、三江之水出焉。
鴨綠江自山南西流。
入遼東之南海。
混同江自山北流。
入北海。
愛滹江東流。
入東海。
三江孕奇毓異。
所産珠玑珍貝。
為世寶重。
其山風勁氣寒。
奇木靈藥。
應候挺生。
每夏日。
環山之獸、畢栖息其中。
山之東、有布庫裡山。
山下有池曰布爾湖裡。
相傳有天女三。
曰恩古倫。
次正古倫。
次佛庫倫。
浴於池。
浴畢。
有神鵲銜朱果、置季女衣。
季女愛之。
不忍置諸地。
含口中。
甫被衣。
忽已入腹。
遂有身。
告二姊曰。
吾身重。
不能飛昇。
柰何。
二姊曰。
吾等列仙籍。
無他虞也。
此天授爾娠。
俟免身、來未晚。
言已、别去。
佛庫倫尋産一男。
生而能言。
體貌奇異。
及長。
母告以吞朱果有身之故。
因命之曰。
汝以愛新覺羅為姓。
名布庫裡雍順。
天生汝以定亂國。
其往治之。
汝順流而往。
即其地也。
與小舠乘之。
母遂淩空去。
子乘舠順流下。
至河步。
登岸。
折柳枝及蒿為坐具。
端坐其上。
是時、其地有三姓争為雄長。
日構兵相仇殺。
亂靡由定。
有取水河步者。
見而異之。
歸語衆曰。
汝等勿争。
吾取水河步。
見一男子。
察其貌。
非常人也。
天必不虛生此人。
衆往觀之。
皆以為異。
因結所由來。
答曰。
我天女佛庫倫所生。
姓愛新覺羅氏。
名布庫裡雍順。
天生我以定汝等之亂者。
衆驚曰。
此天生聖人也。
不可使之徒行。
遂交手為舁。
迎至家。
二姓者議曰。
我等盍息争。
推此人為國主。
以女百裡妻之。
遂定議。
妻以百裡。
奉為貝勒。
其亂乃定。
於是布庫裡雍順、居長白山東。
俄漠惠之野、俄朵裡城。
國号曰滿洲。
是為滿洲開基之始也。
曆傳至後世。
不善撫其國人。
國人叛。
攻圍俄朵裡城。
布庫裡雍順之族被戕。
有幼子名範察者。
遁於荒野。
國人追之。
會有神鵲止其首。
追者遙望鵲栖處。
疑為枯木。
遂中道而返。
範察獲免。
隐其身以終焉。
自此後世子孫俱德鵲。
誡勿加害雲。
其後傳至肇祖原皇帝諱生有智略。
慨然以恢複為志。
計誘先世仇人之後四十餘人。
至蘇克蘇浒河、虎攔哈達山下。
赫圖阿喇地。
距俄朵裡城西千五百餘裡。
誅其半以雪祖仇。
執其半以索舊業。
既得。
遂釋之。
於是肇祖居虎攔哈達山下、赫圖阿喇地。
生子二。
長充善。
次褚宴。
充善生子三。
長妥羅。
次妥義谟。
次錫寶齊篇古。
錫寶齊篇古生子一。
即興祖直皇帝諱興祖生子六。
長德世庫。
次劉闡。
次索長阿。
次即景祖翼皇帝諱 次包朗阿。
次寶實。
德世庫居覺爾察地。
劉闡居阿哈河洛地。
索長阿居河洛噶善地。
景祖居祖基赫圖阿喇地。
包朗阿居尼麻喇地。
寶實居章甲地。
六人各築城分居。
而赫圖阿喇城。
與五城相距、近者五裡。
遠者二十裡。
環衛而居。
稱為甯古塔貝勒。
是為六祖雲。
長祖德世庫生子三。
長蘇赫臣代夫。
次譚圖。
次尼陽古篇古。
二祖劉闡生子三。
長陸虎臣。
次馬甯格。
次門圖。
三祖索長阿生子五。
長李泰。
次吳泰。
次綽奇阿注庫。
次龍敦。
次飛永敦。
景祖生子五。
長禮敦巴圖魯。
次額爾衮。
次界堪。
次即顯祖宣皇帝諱 次塔察篇古。
五祖包朗阿生子二。
長對秦。
次棱敦。
六祖寶實生子四。
長康嘉。
次阿哈納。
次阿笃齊。
次多爾郭齊。
是時近地部落中、有名碩色納者。
生子九。
俱強悍。
又有名加虎者。
生子七。
俱輕捷多力。
嘗身披铠甲、連躍九牛。
二族恃其強。
侵陵諸路。
景祖素多才智。
子禮敦又英勇。
率甯古塔者貝勒往征之。
破碩色納子九人。
滅加虎子七人。
盡收五嶺迤東、蘇克蘇浒河迤西。
二百裡内諸部。
六貝勒由此強盛。
尋有寶實之子阿哈納渥濟格。
欲聘薩克達路長巴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