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百零五

關燈
期、審事徇情等罪不赦外。

    其餘見在議革、議降、議罰、及戴罪住俸各官。

    各該衙門奏明寬宥。

    一、武職官員。

    除貪贓、及軍政處分、失陷地方、縱兵搶掠、拖欠錢糧、違誤欽件限期、審事徇情等罪不赦外。

    其餘見在議革、議降、議罰、及戴罪住俸各官。

    各該衙門奏明寬宥。

    一、應追贓私、除貪贓侵盜不赦外。

    其餘果系家産盡絕、力不能完者。

    該督撫察确題請豁免。

    不許株連親族。

    一、各地方人等、有因叛逆幹連、原系無辜者。

    該督撫按即與具題釋放。

    一、嘯聚山海、擁衆不服者。

    果能真心來歸、除赦其前罪外。

    仍破格叙擢。

    如有能擒斬叛首、歸正投誠。

    并與不次擢用。

    一、各處盜賊、或為饑寒所累。

    或為貪官所迫。

    情實可憫。

    如能改過自首者、準赦其罪。

    一、各處依附土賊等衆、如悔過擒拏賊首投誠。

    及賊首率衆來降者。

    概宥前罪、仍與官職。

    以示鼓勵。

    于戲。

    殊恩蕩蕩。

    法宥過以施仁。

    嘉祉綿綿。

    衍贻謀而昌後。

    布告天下。

    鹹使聞知。

      ○以鑲藍旗漢軍固山大王成名、為甲喇章京。

      ○庚辰。

    以鑲白旗漢軍阿達哈哈番李永盛、為甲喇章京。

      ○辛巳。

    刑部奏言、現在朝審候決人犯内。

    有事關謀叛、謀殺、故殺、告夫、毒藥、強盜、貪官受贓、監守自盜等罪。

    或照恩诏首款不赦。

    或照後款減等。

    請上□日遵行。

    得上□日、朝審候決人犯、定例謀叛及強盜不赦外。

    其貪婪官役。

    蠹國害民。

    深為可恨。

    不宜寬宸。

    見監犯贓者、亦不準赦。

    其餘俱着減等議奏。

      ○癸未。

    轉吏部右侍郎白允謙、為本部左侍郎。

    兼内翰林國史院學士。

      ○補服阕内翰林國史院檢讨王紹隆原官。

      ○升副理事官濟滿、為戶部理事官。

    以牛錄章京佟祥年、為都察院理事官。

      ○甲申。

    降補吏部左侍郎高珩、為太常寺少卿。

    右侍郎袁懋功、為光祿寺少卿。

    升通政使司左參議盛複選、吏部文選司郎中匡蘭馨、俱為太仆寺少卿。

      ○吏部左侍郎禅代考滿。

    賜羊酒。

    蔭一子入監讀書。

      ○乙酉。

    定州縣官朦隐田地議處例。

    十頃以上、罰俸三月。

    三十頃以上、罰俸六月。

    五十頃以上、罰俸九月。

    八十頃以上、罰俸一年。

    至百頃者、降一級調用。

      ○丁亥。

    禮部奏言、漢軍文武官員、有世職者、原與漢官不同。

    除在任身故之員、應據原題定例、各照品級、給與祭葬外。

    其回旗緻仕身故者、如系世職。

    各照品秩給與紙張羊酒緻祭。

    如無世職。

    亦應照旗員例、查原頂帶、給與半分紙張羊酒緻祭。

    從之。

      ○戊子。

    上自南苑還宮。

      ○己醜。

    遣喇嘛錫喇布、薩穆譚格隆赍敕印封盆挫監挫為闡化王。

      ○以牛錄章京布達席理、為兵部理事官。

      ○庚寅。

    谕禮部。

    以後進春、請禦殿、群臣慶賀行禮之處着永行停止。

      ○予故福建右路總兵官左都督劉仲金祭一次。

      ○辛卯。

    以一等阿達哈哈番覺羅穆祿、閑散章京覺羅阿範、為宗人府理事官。

      ○以故三等阿思哈尼哈番胡琏子同春、一等阿達哈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畢黑特子阿蘭台、二等阿達哈哈番揚名高子天福、三等阿達哈哈番沙濟子贲代、吳星格子李珠、雅布喀孫布爾海馮錫爵孫攀龍、拜他喇布勒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陳可俊子國起、拜他喇布勒哈番席喇巴子庫祿、牛成虎子一麒、拖沙喇哈番于起龍弟之子魁、各襲職。

      ○壬辰。

    定滿洲蒙古恩蔭例。

    一品二品官蔭生、俱以六品他赤哈哈番用。

    三品官蔭生、以七品筆帖式哈番用。

      ○甲午。

    升正黃旗漢軍甲喇章京周繼新、為本旗梅勒章京。

      ○增設理藩院副理事官、及筆帖式、每旗各一員。

      ○調工部左侍郎朱鼎延、為吏部左侍郎、管右侍郎事。

    升宗人府府丞孫肇興、為工部右侍郎。

      ○升福建驿傳道副使崔起鵬、為河南布政使司參政、分守河南道。

    保定府知府王孫蔚、為山東按察使司副使、分巡青州兵備道。

    東昌府知府劉士蘭、為陝西按察使司副使、驿傳兵備道。

    工部郎中劉澍、為江南按察使司佥事、安廬道。

    補原任山西督糧道參政孫登第為本省分守冀甯道。

    浙江紹台道佥事黃鼎象、為陝西按察使司佥事、分巡關西道。

    降山西右布政使董應徵、為陝西按察使司佥事、分巡隴西道。

      ○吏部奏言、巡方各官職銜不同其有忠廉稱職者、應照各原銜分别升用。

    原系禦史者照例考核升轉外其理事官、在内應升侍郎。

    在外應升左右布政使副理事官、内升理事官。

    外升按察使。

    郎中内升通政使司參議。

    外升布政使司參議。

    員外郎内升鴻胪寺少卿。

    外升布政使司參議。

    主事、内升太仆寺寺丞。

    外升按察使司佥事、中書行人、評事、博士、内升光祿寺寺丞。

    外升按察使司佥事。

    以上或應内升、或應外轉、伏候上裁。

    得上□日、巡方各官稱職、俱着内升。

      ○順天府進春。

      ○乙未。

    谕吏部。

    三楚要地、時方用兵。

    總督職任綦重。

    必得其人始克勝任。

    朕觀李蔭祖、才猷精敏。

    年力富強。

    着加太子太保。

    仍以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都禦史、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