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百零三
關燈
小
中
大
沙喇哈番戴青、為二等阿思哈尼哈番。
一等阿思哈尼哈番龍果、三等阿達哈哈番輝巴、拖沙喇哈番巴寨、牛錄章京散津、巴特麻署章京索嫩、俱一拖沙喇哈番。
○江南道監察禦史俞铎奏言、皇居臨禦伊始。
又兩宮冊立有期。
請暫停内外秋決。
以彰皇仁。
下所司議。
○乙酉。
裁山西糧屯道員缺。
○禮部奏言随平西、平南、靖南、定南王、續順公等之子在京官員。
其子弟應照漢軍例、一體考試入學。
從之。
○陝西清水縣大雨雹。
傷禾稼。
○丙戌。
太祖武皇帝忌辰。
遣官祭福陵。
○遣内大臣公額爾克戴青、祭和碩襄親王。
○遣官祭曆代帝王。
○遣官祭城隍之神。
○丁亥。
谕戶部。
朕親詣慈甯宮、朝見皇太後。
奏知畿輔近地、連年荒歉。
今□山戊不□自夏徂秋、複苦霪雨飛蝗。
民生艱瘁。
蒙皇太後慈谕、小民如此苦楚。
深為可憫。
所有宮中節省銀三萬兩、即行發出。
速加赈濟。
欽此。
應即遣廉幹官員、前往順天府所屬等處。
确查被災貧民。
酌量赈給。
務令均沾實惠。
爾部可即開列應差官員職名具奏。
其紳衿商民人等、有能好義急公、捐輸銀米、協資周恤者。
即将所輸交各該地方官、稽核支散。
造冊彙報。
爾部察明獎叙。
○戊子。
以故二等阿達哈哈番覺羅季爾塔什庫子二等阿達哈哈番穆誠格、襲為一等阿思哈尼哈番。
○己醜。
免福建莆田、仙遊二縣、興平二衛、十一十二兩年分荒地額賦。
○庚寅。
宴喀爾喀部落土謝圖汗貢使、暨吐魯番、荷蘭國貢使于禮部。
○刑科右給事中孫光祀劾奏、台臣俞铎、身任執法之官。
發奸摘伏。
乞其職掌。
吳達以反叛親兄。
且貪婪着迹。
法司會勘。
罪在不宥。
今铎與龔鼎孳曉夜聚謀。
請停秋決。
假公濟私。
為達營救。
達與鼎孳、分屬師生。
而铎與鼎孳、尤同鄉交好。
徇私黨惡。
情弊昭然。
請敕滿漢大臣、虛公會訊。
以杜邪謀。
下部院嚴察議奏。
○辛卯。
升鑲黃旗漢軍甲喇章京鄭蛟麟、為本旗梅勒章京。
○遣兵部尚書梁清标工部尚書衛周祚禮部左侍郎邬赫、右侍郎李奭棠戶部右侍郎铿特刑部右侍郎阿思哈、分路赈濟順天府屬二十七州縣。
○壬辰。
谕吏兵二部。
鎮守海澄都督總兵官黃梧、棄逆效順。
殺其同守僞官華東僞衆。
率民薙發。
領标下官屬兵丁、獻城輸款。
倡首來歸。
深可嘉尚。
黃梧着加優典、封為海澄公。
照例給與敕印。
其标下各員、從優議叙。
具奏。
○谕厄魯特部落巴圖魯台吉、土謝圖巴圖魯戴青等曰。
分疆别界、各有定制。
是以上不陵下。
下不侵上。
古帝王統禦之常經也。
朕懷撫恤遠人之意。
正欲共跻斯世于隆平。
乃數年來、爾等頻犯内地。
劫奪馬牛。
拒敵官兵。
率領番彜威協搶掠。
該地方督撫巡按、奏報二十餘次。
經部臣屢行遣官曉谕爾終不悛。
朕體天地好生之心。
宥茲小過。
爾反違定制。
昏迷不恭。
今特遣兵部右侍郎石圖、理藩院啟心郎鼐格、前往甘州西甯等處審問。
聚集公所。
或爾等親至其地。
或遣所屬官員與地方官對質。
如蒙古劫奪是實、即當按數賠償。
如系地方官誣诳、罪有所歸。
非爾等之咎。
傥番夷在故明時、原屬蒙古納貢者即歸蒙古管轄。
如為故明所屬者。
理應隸入中國為民與蒙古又何與焉。
其漢人蒙古所定居址。
與貿易隘口。
詳加察核。
照舊分定耕收。
毋得越境混擾。
則有以副朕撫綏之心。
而爾等亦享無疆之休矣。
○停差鈔關滿洲官員 ○癸巳。
谕各部院近覽各衙門奏章、該衙門即請。
與議政王、貝勒等會議或請與别衙門會議。
殊屬不合。
嗣後凡各部院重大事務、有該衙門不能即結者。
着奏聞請上□日。
○福建巡撫宜永貴奏報、海逆數十萬、襲陷閩安鎮。
直薄省城。
連營數十裡。
攻圍旬餘。
滿漢官兵奮勇巢□刀殺。
賊衆潰敗。
重圍始解。
事下兵部。
○甲午。
裁廣東廣州左衛、右衛、前衛、後衛、廣海衛、惠州衛、碣石衛、肇慶衛、神電衛、南海衛、清遠衛、潮州衛、雷州衛、廉州衛、海南衛經曆。
○定吐魯番進貢賞例。
一峰駝四隻、給緞絹各十二疋。
西馬一疋。
給緞絹各二疋。
小馬三百二十四疋、給緞絹各三百二十四疋。
金剛鑽二錢、給絹二十疋。
玉石一千斤、給絹三百疋。
小刀二百把、給絹四十疋。
西馬四張、給絹八疋。
花氈二床、給絹八疋。
鞍子一副、給絹一疋。
羚羊角四對、給絹六疋。
雕一隻、雕翎一副、給絹二疋。
○大學士管左都禦史事成克鞏等參奏、鴻胪寺贊禮官、唱贊聲低。
不能聳聽。
應請議處。
上以其塞責渎奏。
無關政治。
切責之。
○乙未。
遣房山縣知縣祭金帝陵。
○固山額真佟圖賴、引疾乞休。
上念其勞績素着。
命如太子太保。
解任。
○授廣西殉難投誠僞文水伯陳曾禹子合英、一拖沙喇哈番。
○丙申。
升陝西苑馬寺卿鐘鼎、為廣東按察使司按察使。
山西冀南道參政袁一相、為陝西按察使司按察使。
○考察漢人京官。
侍讀何采、編修張表、給事中王運熙、李人龍、禦史李植、史詥等七十二員。
分别緻仕、降調、革職、有差。
○賜海澄公黃梧貂裘鞍馬等物。
授僞副将蘇明、鄭純等六員、都督佥事職銜。
給與全俸。
僞參遊以下、俱加銜賞赉有差。
○予殉難湖廣辰常鎮标都司佥書劉應科、祭葬如例。
○減考取滿洲生員額四十名。
舉人額十名。
進士額五名。
蒙古生員額二十名。
舉人額五名。
進士額五名。
漢軍生員額二十名。
舉人額五名。
○旌表節婦、廣東新會縣民張思敏妻周氏。
給銀建坊如例。
○江
一等阿思哈尼哈番龍果、三等阿達哈哈番輝巴、拖沙喇哈番巴寨、牛錄章京散津、巴特麻署章京索嫩、俱一拖沙喇哈番。
○江南道監察禦史俞铎奏言、皇居臨禦伊始。
又兩宮冊立有期。
請暫停内外秋決。
以彰皇仁。
下所司議。
○乙酉。
裁山西糧屯道員缺。
○禮部奏言随平西、平南、靖南、定南王、續順公等之子在京官員。
其子弟應照漢軍例、一體考試入學。
從之。
○陝西清水縣大雨雹。
傷禾稼。
○丙戌。
太祖武皇帝忌辰。
遣官祭福陵。
○遣内大臣公額爾克戴青、祭和碩襄親王。
○遣官祭曆代帝王。
○遣官祭城隍之神。
○丁亥。
谕戶部。
朕親詣慈甯宮、朝見皇太後。
奏知畿輔近地、連年荒歉。
今□山戊不□自夏徂秋、複苦霪雨飛蝗。
民生艱瘁。
蒙皇太後慈谕、小民如此苦楚。
深為可憫。
所有宮中節省銀三萬兩、即行發出。
速加赈濟。
欽此。
應即遣廉幹官員、前往順天府所屬等處。
确查被災貧民。
酌量赈給。
務令均沾實惠。
爾部可即開列應差官員職名具奏。
其紳衿商民人等、有能好義急公、捐輸銀米、協資周恤者。
即将所輸交各該地方官、稽核支散。
造冊彙報。
爾部察明獎叙。
○戊子。
以故二等阿達哈哈番覺羅季爾塔什庫子二等阿達哈哈番穆誠格、襲為一等阿思哈尼哈番。
○己醜。
免福建莆田、仙遊二縣、興平二衛、十一十二兩年分荒地額賦。
○庚寅。
宴喀爾喀部落土謝圖汗貢使、暨吐魯番、荷蘭國貢使于禮部。
○刑科右給事中孫光祀劾奏、台臣俞铎、身任執法之官。
發奸摘伏。
乞其職掌。
吳達以反叛親兄。
且貪婪着迹。
法司會勘。
罪在不宥。
今铎與龔鼎孳曉夜聚謀。
請停秋決。
假公濟私。
為達營救。
達與鼎孳、分屬師生。
而铎與鼎孳、尤同鄉交好。
徇私黨惡。
情弊昭然。
請敕滿漢大臣、虛公會訊。
以杜邪謀。
下部院嚴察議奏。
○辛卯。
升鑲黃旗漢軍甲喇章京鄭蛟麟、為本旗梅勒章京。
○遣兵部尚書梁清标工部尚書衛周祚禮部左侍郎邬赫、右侍郎李奭棠戶部右侍郎铿特刑部右侍郎阿思哈、分路赈濟順天府屬二十七州縣。
○壬辰。
谕吏兵二部。
鎮守海澄都督總兵官黃梧、棄逆效順。
殺其同守僞官華東僞衆。
率民薙發。
領标下官屬兵丁、獻城輸款。
倡首來歸。
深可嘉尚。
黃梧着加優典、封為海澄公。
照例給與敕印。
其标下各員、從優議叙。
具奏。
○谕厄魯特部落巴圖魯台吉、土謝圖巴圖魯戴青等曰。
分疆别界、各有定制。
是以上不陵下。
下不侵上。
古帝王統禦之常經也。
朕懷撫恤遠人之意。
正欲共跻斯世于隆平。
乃數年來、爾等頻犯内地。
劫奪馬牛。
拒敵官兵。
率領番彜威協搶掠。
該地方督撫巡按、奏報二十餘次。
經部臣屢行遣官曉谕爾終不悛。
朕體天地好生之心。
宥茲小過。
爾反違定制。
昏迷不恭。
今特遣兵部右侍郎石圖、理藩院啟心郎鼐格、前往甘州西甯等處審問。
聚集公所。
或爾等親至其地。
或遣所屬官員與地方官對質。
如蒙古劫奪是實、即當按數賠償。
如系地方官誣诳、罪有所歸。
非爾等之咎。
傥番夷在故明時、原屬蒙古納貢者即歸蒙古管轄。
如為故明所屬者。
理應隸入中國為民與蒙古又何與焉。
其漢人蒙古所定居址。
與貿易隘口。
詳加察核。
照舊分定耕收。
毋得越境混擾。
則有以副朕撫綏之心。
而爾等亦享無疆之休矣。
○停差鈔關滿洲官員 ○癸巳。
谕各部院近覽各衙門奏章、該衙門即請。
與議政王、貝勒等會議或請與别衙門會議。
殊屬不合。
嗣後凡各部院重大事務、有該衙門不能即結者。
着奏聞請上□日。
○福建巡撫宜永貴奏報、海逆數十萬、襲陷閩安鎮。
直薄省城。
連營數十裡。
攻圍旬餘。
滿漢官兵奮勇巢□刀殺。
賊衆潰敗。
重圍始解。
事下兵部。
○甲午。
裁廣東廣州左衛、右衛、前衛、後衛、廣海衛、惠州衛、碣石衛、肇慶衛、神電衛、南海衛、清遠衛、潮州衛、雷州衛、廉州衛、海南衛經曆。
○定吐魯番進貢賞例。
一峰駝四隻、給緞絹各十二疋。
西馬一疋。
給緞絹各二疋。
小馬三百二十四疋、給緞絹各三百二十四疋。
金剛鑽二錢、給絹二十疋。
玉石一千斤、給絹三百疋。
小刀二百把、給絹四十疋。
西馬四張、給絹八疋。
花氈二床、給絹八疋。
鞍子一副、給絹一疋。
羚羊角四對、給絹六疋。
雕一隻、雕翎一副、給絹二疋。
○大學士管左都禦史事成克鞏等參奏、鴻胪寺贊禮官、唱贊聲低。
不能聳聽。
應請議處。
上以其塞責渎奏。
無關政治。
切責之。
○乙未。
遣房山縣知縣祭金帝陵。
○固山額真佟圖賴、引疾乞休。
上念其勞績素着。
命如太子太保。
解任。
○授廣西殉難投誠僞文水伯陳曾禹子合英、一拖沙喇哈番。
○丙申。
升陝西苑馬寺卿鐘鼎、為廣東按察使司按察使。
山西冀南道參政袁一相、為陝西按察使司按察使。
○考察漢人京官。
侍讀何采、編修張表、給事中王運熙、李人龍、禦史李植、史詥等七十二員。
分别緻仕、降調、革職、有差。
○賜海澄公黃梧貂裘鞍馬等物。
授僞副将蘇明、鄭純等六員、都督佥事職銜。
給與全俸。
僞參遊以下、俱加銜賞赉有差。
○予殉難湖廣辰常鎮标都司佥書劉應科、祭葬如例。
○減考取滿洲生員額四十名。
舉人額十名。
進士額五名。
蒙古生員額二十名。
舉人額五名。
進士額五名。
漢軍生員額二十名。
舉人額五名。
○旌表節婦、廣東新會縣民張思敏妻周氏。
給銀建坊如例。
○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