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九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順治十三年。
丙申。
二月。
庚戌朔。
○辛亥。
日生半暈。
旁有兩珥。
色黃白。
○甲寅。
遣官祭三皇廟。
○乙卯。
升侍講吳偉業、為國子監祭酒。
○補外轉檢讨于朋舉、為河南按察使司副使、分巡睢陳道。
耿介、為福建按察使司副使、巡海道。
左給事中劉楗、為山西按察使司副使、分巡河東道。
升工部主事李本晟、為廣西按察使司佥事。
分巡蒼梧道。
蔡瓊枝、為浙江按察使司佥事。
分巡紹台道。
○護軍統領敦拜、引年乞休。
上念其勤勞年久。
命加太子太保、以原官緻仕。
○命浙江金華總兵官左都督馬進寶、仍以原銜充蘇。
松常鎮提督總兵官。
補原任四川永甯總兵官左都督柏永馥、充鎮守陝西臨鞏總兵官。
○緻仕刑部尚書任浚卒。
○以八旗地畝、被水蝗雹災。
特給滿洲蒙古每牛錄米三百名。
漢軍每牛錄米一百石。
俾酌給各披甲人役、及窮獨者。
○丙辰。
日生暈。
旁有兩珥。
色青白。
○谕禮部、文武兩途、乃治天下之要務。
不可偏重今觀八旗、各令子弟專習詩書。
未有講及武事者。
殊非我朝以武功混一天下之意。
爾部其酌量每牛錄下、當讀滿漢書子弟幾人。
定為新例具奏。
凡應試及衙門取用、均在定數之内。
其定數外讀書子弟、各衙門無得取用。
亦不許應試。
○授和碩額驸耿精忠、為一等阿思哈尼哈番。
○總兵官胡有升陛見。
賜鞍馬、披領、帽、鞾等物。
○丁巳。
皇太後聖壽節。
奉懿上□日、免行慶賀禮。
○時四方以次蕩平。
兆民甯輯。
皇太後德福鹹備。
尊養兼隆。
上荷承懿訓。
推本慈徽。
親制萬壽七言律詩三十首、随奉表文進呈、恭申祝頌。
并制序簡端、以垂萬<衤異>。
表文曰。
子皇帝臣誠歡誠忭稽首頓首上言。
欽惟聖母昭聖慈壽恭簡安懿皇太後、齊莊中正。
光大含弘。
毓懿秀于璇宮。
令儀有淑。
浚慶源于金屋、慈範丕昭。
禮備溫恭、蘋藻标敬誠之德。
衣遵浣濯、葛覃着勤儉之風。
庇及沖人、嗣承鴻業。
祗奉誨言之諄切。
深維護佑之周詳。
基緒攸光。
艱難克濟。
旁流恺澤、出九掖而溉萬方。
忭躍群情、由六宮而周四海。
自紹基而膺命。
每隆号以歸尊。
欣逢誕聖之期。
倍切因心之慕。
時惟二月。
序際仲春。
和氣至而時鳥鳴。
甘露滋而芳蘭長。
老人星見。
太史書祥。
黃氣盈堂。
元雲入牖。
承乾應地、厚德而貴極域中。
照電流虹、至仁而母儀天下。
時銷九日之流金。
聿定四維于磐石。
祗承二聖。
誕受多方。
恒顧畏于民碞。
實仰遵乎慈訓。
奉觞北鬥。
展禮南宮。
雖極尊養于至隆、豈伸酬報。
彌感恩勤之方笃。
甯罄敷宣。
辄敢披瀝悃誠。
贊揚歌詠。
令儀是式。
稍彰黼黻之文。
至德難名。
竊比華嵩之祝。
臣不勝歡欣忭舞之至。
謹言。
○遣大學士覺羅巴哈納、祭先師孔子。
○厄魯特部落達賴吳巴什台吉、讷穆齊台吉等、進貢馬匹黑狐皮等物。
賞赉如例。
○戊午。
祭大社大稷。
遣内大臣公愛星阿行禮。
○谕經略大學士洪承疇曰。
日者逆渠孫可望、猖狂犯順。
遣發僞師、統率多賊。
夜襲常德。
爾與甯南靖寇大将軍陳泰等。
籌畫有素。
調度合宜。
文武将士。
莫不用命戮力。
水陸巢□刀追。
大獲全勝。
張撻伐之偉略。
絕窺伺之狡謀。
論叙膚功。
已頒懋賞。
仍賜特谕、彰朕嘉悅之意。
爾尚益摅遠略大展壯猷。
淨掃寇氛。
伫膺殊寵欽哉。
○升禮部啟心郎布顔、為内翰林弘文院學士。
轉右庶子黃機、為左庶子兼内翰林秘書院侍讀。
升右谕德王熙、為右庶子、兼内翰林弘文院侍講。
○轉戶科右給事中董笃行、禮科右給事中饒宇栻、兵科右給事中張文光、俱為本科左給事中。
刑科右給事中郭亮、為工科左給事中。
升工科給事中史彪古、為吏科右給事中。
禮科給事中王紀、為工科右給事中。
○遣官緻祭故固山額真陳泰、賜谥忠襄。
○免湖廣荊州、安陸、常德、武昌、黃州等府屬州縣、十二年分水災額賦。
○以軍功加管汀州總兵官事都督佥事王之綱、都督同知。
汀州副将高守貴、署都督佥事。
○賜達賴喇嘛貢使拉穆詹巴等宴。
○己未。
谕禮部、朝廷用人、文武兩途。
本無異視。
設有品級、所以辨尊卑。
昭等威也。
如系職任相關。
尤難陵越。
前見會議文武各官相見儀節内。
一應有司、俱與總兵官副将平行。
甚至有官階七品、亦與之抗禮。
朕思督撫總兵官與巡按、俱奉特命差遣。
任寄原重。
自難以品級論。
其餘州縣等官。
俱與一品二品武官抗禮。
殊屬未協。
武臣披堅執銳。
宣力封疆。
體統若輕。
臨事必多礙滞。
豈文武并重之意。
爾部再會同吏兵二部、詳議妥确具奏。
○以正黃旗滿洲阿達哈哈番達禮善巴圖魯、為甲喇章京。
○午刻。
河南空中有聲不絕。
黑氣大如鬥。
光芒如燈。
墜于甯陵縣。
形似石。
重五十三兩。
○分江南華亭縣為兩邑。
舊邑名華亭。
新邑名婁縣。
○鄂爾多斯部落多羅郡王額林臣病故、以其侄巴圖、襲爵。
○以故二等阿思哈尼哈番荊古爾達叔之子崇安、三等阿思哈尼哈番
丙申。
二月。
庚戌朔。
○辛亥。
日生半暈。
旁有兩珥。
色黃白。
○甲寅。
遣官祭三皇廟。
○乙卯。
升侍講吳偉業、為國子監祭酒。
○補外轉檢讨于朋舉、為河南按察使司副使、分巡睢陳道。
耿介、為福建按察使司副使、巡海道。
左給事中劉楗、為山西按察使司副使、分巡河東道。
升工部主事李本晟、為廣西按察使司佥事。
分巡蒼梧道。
蔡瓊枝、為浙江按察使司佥事。
分巡紹台道。
○護軍統領敦拜、引年乞休。
上念其勤勞年久。
命加太子太保、以原官緻仕。
○命浙江金華總兵官左都督馬進寶、仍以原銜充蘇。
松常鎮提督總兵官。
補原任四川永甯總兵官左都督柏永馥、充鎮守陝西臨鞏總兵官。
○緻仕刑部尚書任浚卒。
○以八旗地畝、被水蝗雹災。
特給滿洲蒙古每牛錄米三百名。
漢軍每牛錄米一百石。
俾酌給各披甲人役、及窮獨者。
○丙辰。
日生暈。
旁有兩珥。
色青白。
○谕禮部、文武兩途、乃治天下之要務。
不可偏重今觀八旗、各令子弟專習詩書。
未有講及武事者。
殊非我朝以武功混一天下之意。
爾部其酌量每牛錄下、當讀滿漢書子弟幾人。
定為新例具奏。
凡應試及衙門取用、均在定數之内。
其定數外讀書子弟、各衙門無得取用。
亦不許應試。
○授和碩額驸耿精忠、為一等阿思哈尼哈番。
○總兵官胡有升陛見。
賜鞍馬、披領、帽、鞾等物。
○丁巳。
皇太後聖壽節。
奉懿上□日、免行慶賀禮。
○時四方以次蕩平。
兆民甯輯。
皇太後德福鹹備。
尊養兼隆。
上荷承懿訓。
推本慈徽。
親制萬壽七言律詩三十首、随奉表文進呈、恭申祝頌。
并制序簡端、以垂萬<衤異>。
表文曰。
子皇帝臣誠歡誠忭稽首頓首上言。
欽惟聖母昭聖慈壽恭簡安懿皇太後、齊莊中正。
光大含弘。
毓懿秀于璇宮。
令儀有淑。
浚慶源于金屋、慈範丕昭。
禮備溫恭、蘋藻标敬誠之德。
衣遵浣濯、葛覃着勤儉之風。
庇及沖人、嗣承鴻業。
祗奉誨言之諄切。
深維護佑之周詳。
基緒攸光。
艱難克濟。
旁流恺澤、出九掖而溉萬方。
忭躍群情、由六宮而周四海。
自紹基而膺命。
每隆号以歸尊。
欣逢誕聖之期。
倍切因心之慕。
時惟二月。
序際仲春。
和氣至而時鳥鳴。
甘露滋而芳蘭長。
老人星見。
太史書祥。
黃氣盈堂。
元雲入牖。
承乾應地、厚德而貴極域中。
照電流虹、至仁而母儀天下。
時銷九日之流金。
聿定四維于磐石。
祗承二聖。
誕受多方。
恒顧畏于民碞。
實仰遵乎慈訓。
奉觞北鬥。
展禮南宮。
雖極尊養于至隆、豈伸酬報。
彌感恩勤之方笃。
甯罄敷宣。
辄敢披瀝悃誠。
贊揚歌詠。
令儀是式。
稍彰黼黻之文。
至德難名。
竊比華嵩之祝。
臣不勝歡欣忭舞之至。
謹言。
○遣大學士覺羅巴哈納、祭先師孔子。
○厄魯特部落達賴吳巴什台吉、讷穆齊台吉等、進貢馬匹黑狐皮等物。
賞赉如例。
○戊午。
祭大社大稷。
遣内大臣公愛星阿行禮。
○谕經略大學士洪承疇曰。
日者逆渠孫可望、猖狂犯順。
遣發僞師、統率多賊。
夜襲常德。
爾與甯南靖寇大将軍陳泰等。
籌畫有素。
調度合宜。
文武将士。
莫不用命戮力。
水陸巢□刀追。
大獲全勝。
張撻伐之偉略。
絕窺伺之狡謀。
論叙膚功。
已頒懋賞。
仍賜特谕、彰朕嘉悅之意。
爾尚益摅遠略大展壯猷。
淨掃寇氛。
伫膺殊寵欽哉。
○升禮部啟心郎布顔、為内翰林弘文院學士。
轉右庶子黃機、為左庶子兼内翰林秘書院侍讀。
升右谕德王熙、為右庶子、兼内翰林弘文院侍講。
○轉戶科右給事中董笃行、禮科右給事中饒宇栻、兵科右給事中張文光、俱為本科左給事中。
刑科右給事中郭亮、為工科左給事中。
升工科給事中史彪古、為吏科右給事中。
禮科給事中王紀、為工科右給事中。
○遣官緻祭故固山額真陳泰、賜谥忠襄。
○免湖廣荊州、安陸、常德、武昌、黃州等府屬州縣、十二年分水災額賦。
○以軍功加管汀州總兵官事都督佥事王之綱、都督同知。
汀州副将高守貴、署都督佥事。
○賜達賴喇嘛貢使拉穆詹巴等宴。
○己未。
谕禮部、朝廷用人、文武兩途。
本無異視。
設有品級、所以辨尊卑。
昭等威也。
如系職任相關。
尤難陵越。
前見會議文武各官相見儀節内。
一應有司、俱與總兵官副将平行。
甚至有官階七品、亦與之抗禮。
朕思督撫總兵官與巡按、俱奉特命差遣。
任寄原重。
自難以品級論。
其餘州縣等官。
俱與一品二品武官抗禮。
殊屬未協。
武臣披堅執銳。
宣力封疆。
體統若輕。
臨事必多礙滞。
豈文武并重之意。
爾部再會同吏兵二部、詳議妥确具奏。
○以正黃旗滿洲阿達哈哈番達禮善巴圖魯、為甲喇章京。
○午刻。
河南空中有聲不絕。
黑氣大如鬥。
光芒如燈。
墜于甯陵縣。
形似石。
重五十三兩。
○分江南華亭縣為兩邑。
舊邑名華亭。
新邑名婁縣。
○鄂爾多斯部落多羅郡王額林臣病故、以其侄巴圖、襲爵。
○以故二等阿思哈尼哈番荊古爾達叔之子崇安、三等阿思哈尼哈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