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八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東布政使司參議、分守嶺東道。
○大學士呂宮、再疏乞休。
不允。
○四川巡撫李國英、再疏求罷。
不允 ○己未。
升工科給事中張王治、為刑科右給事中。
○庚申。
以長史濟世、為議政大臣 ○以大理寺卿尼堪、為理藩院侍郎。
吳世霸、為工部啟心郎。
○漕運總督沈文奎奏言、濱海之地奸宄易藏。
有叛首朱周錤者、糾衆煽惑、辄稱僞軍門、及僞東平王名号。
嘯聚于樓房基等處為事内人所首。
旋即被擒。
并獲僞敕印、及叛黨陳德等。
地方隐患、得以消除。
下兵部知之 ○辛酉。
升光祿寺少卿程正揆、為大理寺寺丞。
○裁陝西固原鎮總兵官一員。
遊擊、守備、旗鼓各一員。
○先是、廣西巡撫王一品、告病回旗。
病愈、複推補廣西。
一品以遠缺圖規避。
賄囑吏科給事中陳嘉猷代題。
未果上、事覺交部、至是部議王一品、應絞。
陳嘉猷、應流徙甯古塔。
從之。
○和碩承澤親王碩塞薨。
年二十七。
○癸亥。
予告太子太保内翰林弘文院大學士高爾俨卒。
○丙寅。
升江西九江總兵官都督佥事楊捷、為右都督、充福建随征右路總兵官。
福建泉州總兵官都督同知馬得功、為左都督、充福建随征中路總兵官。
浙江金華總兵官都督同知馬進寶、為左都督、充福建随征左路總兵官。
○命湖廣中路總兵官許天寵、統率額兵四千名。
分為中左右前後五營。
并續順公屬下官十九員、甲兵五百五十五名、駐防寶慶複設右路總兵官一員。
額兵三千名。
分為中左右三營。
改副将為中營遊擊、兼管中軍事。
添設旗鼓都司一員。
左右二營、仍各設遊擊一員。
三營、仍設中軍守備三員。
千總六員。
把總十二員。
同駐寶慶。
左路總兵官張國柱、統率額兵四千名。
駐防永州。
從經略大學士洪承疇請也。
○複設湖廣桂陽桂東營遊擊一員。
中軍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兵八百名。
○初山東巡撫夏玉、以疎縱逆賊海時行、甄别降調。
後奉恩诏、内有文武官員、因公诖誤降革者、準與奏明寬宥一條。
戶科副理事官徐必進、遂援例為夏玉請寬。
上以必進所引不合。
顯有情弊。
下法司鞫訊。
不得其狀。
照朦胧保舉律定拟。
得上□日、徐必進着革職。
永不叙用。
○丁卯。
賞朝鮮國請封儲副陪臣靈豐君李氵□寔、比常例、加給緞五疋。
表一襲。
貂皮十張。
○升光祿寺寺丞王含光、為光祿寺少卿。
○補原署湖廣下湖南道參政盧慎言、為四川布政使司參政、川北道。
上湖南道副使李翀霄、為湖廣按察使司副使、靖州兵備道。
升福建福州府知府彭六翮、為河南按察使司副使、大名道。
○戊辰。
以吳世、為都察院理事官。
○免湖廣鐘祥、京山、天門、潛江、荊門、江陵等州縣、本年分水災額賦。
○己巳。
谕吏部。
朕念時方用人。
才不易得。
不忍以一言偶誤、遂緻沉抑。
前有恩诏、诖誤官員、許該衙門奏明寬宸。
未盡奉行。
向來科道各官、有因條陳國事、所言不當。
以緻降級革職者。
或因糾參内外官員事虛反坐。
以緻降級革職者。
爾部詳察始末緣由、明白開列進奏。
候朕裁奪。
○厄魯特部落額爾德尼達雲綽爾濟等、遣使貢駝馬。
宴赉如例。
○升編修達漢、為内翰林秘書院侍讀。
○增設刑部滿洲副理事官四員。
漢軍副理事官二員。
○免河南祥符、磁州、鄭州、河内等三十六州縣本年分水災額賦 ○換給湖廣水浕司土官唐鎮邦、世襲印信。
○庚午。
起故明詞臣宋之繩、為内翰林國史院編修。
○以陣亡拜他喇布勒哈番應泰濟子天爵、襲職。
○壬申。
命世子濟度、為定遠大将軍。
同多羅貝勒巴爾處渾、固山貝子吳達海、固山額真噶達渾、統率将士征巢□刀鄭成功。
賜之敕曰。
茲以逆賊鄭成功潛據海島。
不遵王化。
擾害福建泉州等府地方。
特命世子濟度、充定遠大将軍。
統率大軍征巢□刀。
一切機宜、與多羅貝勒巴爾處渾、固山貝子吳達海、固山額真噶達渾等、同心協謀而行。
毋謂自知。
不聽人言。
毋謂兵強。
輕視逆寇。
仍嚴偵探。
勿緻疎虞。
抗拒不服者戮之。
傾心歸順者撫之。
總以安民為首務。
嚴禁兵将。
申明紀律。
不得擅取歸順良民一物。
務體朕定亂安民至意。
賊如登岸、相機巢□刀撫。
如在海洋。
則駐劄要地馳奏。
凡有調發、不可令固山額真噶達渾離爾左右。
其閩省弁兵、及新調三鎮弁兵、聽爾調度。
其行間将領功罪、俱察實紀明彙奏。
各官有犯小過者、當即處分。
至于護軍校、骁騎校以下、無論大小罪過。
俱與諸将商酌、徑行處分。
爾受茲重任。
宜殚忠竭力。
早奏膚功。
欽哉。
○以正藍旗三等護衛博
○大學士呂宮、再疏乞休。
不允。
○四川巡撫李國英、再疏求罷。
不允 ○己未。
升工科給事中張王治、為刑科右給事中。
○庚申。
以長史濟世、為議政大臣 ○以大理寺卿尼堪、為理藩院侍郎。
吳世霸、為工部啟心郎。
○漕運總督沈文奎奏言、濱海之地奸宄易藏。
有叛首朱周錤者、糾衆煽惑、辄稱僞軍門、及僞東平王名号。
嘯聚于樓房基等處為事内人所首。
旋即被擒。
并獲僞敕印、及叛黨陳德等。
地方隐患、得以消除。
下兵部知之 ○辛酉。
升光祿寺少卿程正揆、為大理寺寺丞。
○裁陝西固原鎮總兵官一員。
遊擊、守備、旗鼓各一員。
○先是、廣西巡撫王一品、告病回旗。
病愈、複推補廣西。
一品以遠缺圖規避。
賄囑吏科給事中陳嘉猷代題。
未果上、事覺交部、至是部議王一品、應絞。
陳嘉猷、應流徙甯古塔。
從之。
○和碩承澤親王碩塞薨。
年二十七。
○癸亥。
予告太子太保内翰林弘文院大學士高爾俨卒。
○丙寅。
升江西九江總兵官都督佥事楊捷、為右都督、充福建随征右路總兵官。
福建泉州總兵官都督同知馬得功、為左都督、充福建随征中路總兵官。
浙江金華總兵官都督同知馬進寶、為左都督、充福建随征左路總兵官。
○命湖廣中路總兵官許天寵、統率額兵四千名。
分為中左右前後五營。
并續順公屬下官十九員、甲兵五百五十五名、駐防寶慶複設右路總兵官一員。
額兵三千名。
分為中左右三營。
改副将為中營遊擊、兼管中軍事。
添設旗鼓都司一員。
左右二營、仍各設遊擊一員。
三營、仍設中軍守備三員。
千總六員。
把總十二員。
同駐寶慶。
左路總兵官張國柱、統率額兵四千名。
駐防永州。
從經略大學士洪承疇請也。
○複設湖廣桂陽桂東營遊擊一員。
中軍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兵八百名。
○初山東巡撫夏玉、以疎縱逆賊海時行、甄别降調。
後奉恩诏、内有文武官員、因公诖誤降革者、準與奏明寬宥一條。
戶科副理事官徐必進、遂援例為夏玉請寬。
上以必進所引不合。
顯有情弊。
下法司鞫訊。
不得其狀。
照朦胧保舉律定拟。
得上□日、徐必進着革職。
永不叙用。
○丁卯。
賞朝鮮國請封儲副陪臣靈豐君李氵□寔、比常例、加給緞五疋。
表一襲。
貂皮十張。
○升光祿寺寺丞王含光、為光祿寺少卿。
○補原署湖廣下湖南道參政盧慎言、為四川布政使司參政、川北道。
上湖南道副使李翀霄、為湖廣按察使司副使、靖州兵備道。
升福建福州府知府彭六翮、為河南按察使司副使、大名道。
○戊辰。
以吳世、為都察院理事官。
○免湖廣鐘祥、京山、天門、潛江、荊門、江陵等州縣、本年分水災額賦。
○己巳。
谕吏部。
朕念時方用人。
才不易得。
不忍以一言偶誤、遂緻沉抑。
前有恩诏、诖誤官員、許該衙門奏明寬宸。
未盡奉行。
向來科道各官、有因條陳國事、所言不當。
以緻降級革職者。
或因糾參内外官員事虛反坐。
以緻降級革職者。
爾部詳察始末緣由、明白開列進奏。
候朕裁奪。
○厄魯特部落額爾德尼達雲綽爾濟等、遣使貢駝馬。
宴赉如例。
○升編修達漢、為内翰林秘書院侍讀。
○增設刑部滿洲副理事官四員。
漢軍副理事官二員。
○免河南祥符、磁州、鄭州、河内等三十六州縣本年分水災額賦 ○換給湖廣水浕司土官唐鎮邦、世襲印信。
○庚午。
起故明詞臣宋之繩、為内翰林國史院編修。
○以陣亡拜他喇布勒哈番應泰濟子天爵、襲職。
○壬申。
命世子濟度、為定遠大将軍。
同多羅貝勒巴爾處渾、固山貝子吳達海、固山額真噶達渾、統率将士征巢□刀鄭成功。
賜之敕曰。
茲以逆賊鄭成功潛據海島。
不遵王化。
擾害福建泉州等府地方。
特命世子濟度、充定遠大将軍。
統率大軍征巢□刀。
一切機宜、與多羅貝勒巴爾處渾、固山貝子吳達海、固山額真噶達渾等、同心協謀而行。
毋謂自知。
不聽人言。
毋謂兵強。
輕視逆寇。
仍嚴偵探。
勿緻疎虞。
抗拒不服者戮之。
傾心歸順者撫之。
總以安民為首務。
嚴禁兵将。
申明紀律。
不得擅取歸順良民一物。
務體朕定亂安民至意。
賊如登岸、相機巢□刀撫。
如在海洋。
則駐劄要地馳奏。
凡有調發、不可令固山額真噶達渾離爾左右。
其閩省弁兵、及新調三鎮弁兵、聽爾調度。
其行間将領功罪、俱察實紀明彙奏。
各官有犯小過者、當即處分。
至于護軍校、骁騎校以下、無論大小罪過。
俱與諸将商酌、徑行處分。
爾受茲重任。
宜殚忠竭力。
早奏膚功。
欽哉。
○以正藍旗三等護衛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