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八十三

關燈
李敬輿、李景奭、原任判書趙絅等、久着忠勤、請複加任用。

    上以其隐匿前罪。

    朦混奏請。

    遣尚書巴哈納等、赍敕前往察問。

      ○癸醜。

    内大臣伯索尼、會同禮部、定議。

    皇後、妃、嫔、和碩親王福金、固倫公主以下、輔國公夫人以上、頂珠服飾等制。

    冠頂、金佛、簪、項圈、皇後用東珠十三。

    皇妃、和碩親王福金、固倫公主、用東珠十。

    和碩親王側福金、及世子福金、和碩公主、用東珠九。

    九嫔、世子側福金、多羅郡王福金、和碩格格、用東珠八。

    多羅郡王側福金、多羅貝勒福金、多羅格格、用東珠七。

    多羅貝勒側福金、固山貝子福金、多羅貝勒女多羅格格、用東珠六。

    固山貝子側福金、鎮國公夫人、固山格格、用東珠五。

    鎮國公側夫人、輔國公夫人、鎮國公女、格格、用東珠四。

    輔國公側夫人、女格格、用東珠三。

    服色、皇後用鳳凰、翟鳥、綴珠衣、黃緞、蟒緞、糚緞、補子各色等緞。

    皇妃、和碩親王福金、固倫公主、九嫔、世子側福金、多羅郡王福金、和碩格格、用翟鳥、蟒緞、糚緞、補子等緞。

    禁用鳳凰、綴珠衣、黃色、秋香色。

    和碩親王側福金、及世子福金、和碩公主服色、俱視和碩福金例。

    和碩格格、并禁用五爪補子、滿水緞。

    多羅郡王側福金、多羅貝勒福金、多羅格格、多羅貝勒側福金、固山貝子福金、側福金、多羅貝勒女多羅格格、鎮國公夫人、側夫人、固山格格、輔國公夫人、側夫人、鎮國公輔國公女格格、禁用鳳凰、翟鳥、綴珠衣、黃色、秋香色、四補、五爪蟒緞、滿水緞。

    其餘蟒緞、糚緞、各色緞、和碩親王福金以下、輔國公女格格以上、俱許酌用。

    其馬鞍<革占>、鞦辔、及綴<革占>響鈴、自皇妃、和碩親王福金以下、輔國公女格格以上、不許制造五爪龍鳳、黃色、秋香色。

    其耳镮、項圈、簪、自和碩親王側福金以下、輔國公女格格以上、不許制造五爪龍鳳。

    其系披領、合包繩帶、靴底沿條、鞍坐、<革占>、及一應等物。

    自皇妃、和碩親王福金以下、輔國公女格格以上、俱禁用黃絨鑲鎖。

    其不入八分鎮國公、輔國公夫人服色、俱從其夫。

    側夫人、并其女、不在此等服色之例。

    其不入額内别室居住小福金、和碩親王十。

    世子、多羅郡王六。

    多羅貝勒、固山貝子五。

    鎮國公、輔國公四。

    頂珠、金佛、簪、鳳凰、翟鳥、黃色、秋香色四補、五爪蟒緞、滿水緞、俱不許用。

    其餘各色蟒緞、糚緞、俱許酌用。

    其不入額内别室居住小福金等、于何年令别室居住、即記其氏族、姓名年齒、一送宗人府。

    一送禮部。

    後生子報名之時、即照其姓名注冊。

    議上。

    得上□日、兩妃、止禁用黃色、秋香色。

    餘俱如議。

      ○甲寅。

    調刑部左侍郎衛周祚、為吏部左侍郎、管右侍郎事。

    轉戶部右侍郎王弘祚、為本部左侍郎。

    升大理寺卿郝傑、為戶部右侍郎  ○乙卯。

    以正藍旗漢軍牛錄章京佟國彥、佟國卿、為甲喇章京。

      ○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等、遵上□日議覆吏科給事中林起龍、請差巡方一疏。

    應每省遣滿漢官各一員。

    上曰。

    朕念近來吏治敝壞、民生困苦。

    故欲特遣滿漢大臣、巡察文武貪廉、軍民利病。

    複念奉差官員、随帶員役馬騾、廪糧草料、勢難缺少。

    直省地方、頻年水旱。

    供億艱難。

    未免擾累。

    姑暫行停止。

    各該督撫已經考核者、宜倍加砥砺。

    新蒙簡用者、務實心料理。

    副朕察吏安民至意。

    如仍因循蒙蔽。

    一經覺發、國法具在。

    斷不輕恕。

      ○初、戶科給事中周體觀、疏薦大學士王永吉、極稱其賢。

    請以新銜、仍管都察院事。

    有上□日切責。

    體觀谄謀大臣、下部議處。

    至是、部議革職。

    上以言官宥之。

      ○丙辰。

    以固山額真麒祥、為平南将軍駐劄杭州、鎮守東南地方。

      ○丁巳。

    谕禮部朕恭奉聖母皇太後慈谕、冊立科爾沁國鎮國公綽爾濟之女為皇後爾部即選擇吉期、并查明儀注具奏。

      ○升江西饒州副将穆生輝、為署都督佥事。

    充鄖襄總兵官。

      ○議政王等會議郝浴冒功妄奏、應論死。

    命免死。

    流徙盛京。

      ○戊午。

    賜大學士張端、修葺房屋銀四百兩。

      ○工科副理事官祁通格等奏言、漢官文武殊科。

    滿官則文武互用。

    漢官官有常職滿官則官無定員。

    漢官職掌相同者、品級無異。

    滿洲則授官定品、兼論前程。

    漢官大臣兼加宮階。

    滿洲止有本等職銜。

    漢官有九品正從滿洲止于七品、并無正從。

    漢官論俸升遷。

    滿洲或驟跻崇階。

    或數年不轉。

    漢官犯罪、重者革職。

    輕者降罰。

    滿洲止有革罰、而無降處。

    如此異制、殊非滿漢一體之意。

    乞敕部議覆、以勵官常。

    下所司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