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八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年之樂矣。
命内大臣巴哈、大學士額色黑、精奇尼哈番賴塔庫、學士白色純等、以銀八十兩、分賞農民一百八十餘人。
○癸未。
命内翰林弘文院編修李昌垣、兵科左給事中劉楗、為福建鄉試主考官。
戶部主事李宗孔、工部主事蔡瓊枝、為四川鄉試主考官。
兵部郎中張夙抱、大理寺右評事顧贽、為廣東鄉試主考官。
○以阿達哈哈番楊天祥、為吏部理事官。
○升陝西關西道參政陳培桢、為山東按察使司按察使。
江南江甯道參政張爾素、為陝西按察使司按察使。
山東水利道副使王第魁、為廣東按察使司按察使。
直隸井陉道副使張尚、為山西按察使司按察使。
河南汝南道副使管起鳳、為湖廣按察使司按察使。
福建驿傳道副使秦嘉兆、為江西按察使司按察使。
兩浙運使崔源、為河南布政使司參政分守河南道。
長蘆運使徐來麟、為浙江布政使司參政分守金衢道陝西關南道副使高士俊、為河南布政使司參政分守大梁道靖遠道副使樓希昊、為河南布政使司參政汝南道。
榆林東路道副使李皓、為廣東布政使司參政、分守嶺西道戶部郎中蕭炎、為廣東布政使司參議、分守海北道刑部郎中張藩、為河南布政使司參議、分守河北道降補原任江南池太道副使吳崇宗、為浙江布政使司參議、督糧道。
○乙酉。
免湖廣保康、竹山、竹溪、房縣、十年分寇荒額賦。
○丙戌。
命江甯昂邦章京管效忠、移駐鎮江。
蘇州提督總兵官張天祿、移鎮吳淞。
總兵官王燝、移鎮劉河。
從憲臣王永吉請也。
○吏科給事中林起龍奏言、州縣有司緻貪之由有三。
一曰日用之累。
二曰媚奉上官之累。
三曰曲承差使之累。
乞天語嚴饬。
痛改前非。
恪盡職掌。
則大法小廉。
太平可緻。
又言巡方者、天子耳目之官。
内宣朝廷德意。
外察督撫賢否。
上考百官善惡。
下問萬民疾苦。
以及封疆安危。
兵馬強弱。
錢糧虛實。
刑名直枉。
無不稽察。
所關至重。
乞速選新舊廉能大臣、巡行各境。
凡地方真情形、真利病、加意體察。
虛心咨訪。
一破從前陋習。
則利興害去。
而德澤下究矣。
俱下所司議。
○丁亥。
定給諸王、世子、貝勒、貝子、公、侯、伯、及内外大臣、造墳立碑建亭銀兩則例和碩親王、八千兩。
世子、六千五百兩。
多羅郡王、五千兩。
多羅貝勒、三千兩。
固山貝子、一千七百兩。
鎮國公、輔國公、俱九百五十兩。
鎮國将軍、四百兩。
公、侯、伯、俱四百五十兩。
精奇尼哈番内大臣固山額真、大學士、尚書、鎮守外省昂邦章京、俱四百兩 ○以都察院左都禦史王永吉、為内秘書院大學士。
○擢大理寺寺丞秦世祯、為都察院右佥都禦史。
巡撫浙江、提督軍務。
○以鑲黃旗漢軍阿思哈尼哈番盧崇峻、為甲喇章京。
○戊子。
江南海寇僞将徐可進、朱元等乞降。
五月。
庚寅朔。
○辛卯。
予故河南巡撫雷興祭一次。
○予故固山額真左夢庚祭一次。
立碑。
○壬辰。
上還宮。
○聘科爾沁國鎮國公綽爾濟女為妃。
遣鎮國公巴布泰、内大臣巴圖魯公鳌拜、禮部侍郎渥赫、理藩院侍郎沙濟達喇等、往行聘禮。
馱甲胄玲珑鞍馬五疋。
緞五十疋。
青布百疋。
金茶筒一。
銀盆一。
設宴宰牛九頭羊七十二隻。
○山東觀城、館陶、範、邱、武城、長清等、三十州縣水。
○贈皇太後父寨桑、為和碩忠親王。
母為賢妃。
遣官緻祭加之冊命。
冊文曰。
錫土建邦、必視功以崇報。
展親布澤、鹹推本以加恩。
成憲具存。
世以為重。
外大父寨桑、爾乃嫩科爾沁貝勒為我聖母昭聖慈壽恭簡皇太後之父。
本以勳親世守忠悫。
既效力于先皇固守邊圉之地。
矧誕育乎聖母、肇開久遠之祥勉笃忠清罔渝終始。
應加稱号、以示顯揚。
人雖雲亡、益深悼念。
茲特冊贈外大父為和碩忠親王。
外大母為和碩忠親王賢妃。
嗚呼。
休稱允錫、位踰五等之尊。
綸诰并頒、恩被九原之下。
受茲寵命。
永裕後人。
○設督捕司獄司司獄二員。
○吏部議覆平西王吳三桂劾奏、原任四川巡按郝浴、飾詞冒功應削職為民。
大學士馮铨等、薦舉不當。
應各罰俸六月。
得上 □日、郝浴虛诳冒功。
馮铨、成克鞏、呂宮、為信任倚毗大臣。
不能糾劾、反扶同薦舉、顯有情弊。
俱着明白回奏。
甲午。
端陽節。
上召内大臣大學士等、乘龍舸。
遊西苑。
谕諸臣曰。
舟敝則加修。
法久則加整。
一經修整、則煥然複新矣。
大學士馮铨奏曰。
今之政事、皇上勵精圖治、自爾日新又新。
上颔之。
至北橋、登岸、幸南台。
賜諸臣馔。
上曰。
朕甚憫耕牛勞苦。
不忍食其肉。
大學士金之俊奏曰。
皇上恤牛之勞且然、
命内大臣巴哈、大學士額色黑、精奇尼哈番賴塔庫、學士白色純等、以銀八十兩、分賞農民一百八十餘人。
○癸未。
命内翰林弘文院編修李昌垣、兵科左給事中劉楗、為福建鄉試主考官。
戶部主事李宗孔、工部主事蔡瓊枝、為四川鄉試主考官。
兵部郎中張夙抱、大理寺右評事顧贽、為廣東鄉試主考官。
○以阿達哈哈番楊天祥、為吏部理事官。
○升陝西關西道參政陳培桢、為山東按察使司按察使。
江南江甯道參政張爾素、為陝西按察使司按察使。
山東水利道副使王第魁、為廣東按察使司按察使。
直隸井陉道副使張尚、為山西按察使司按察使。
河南汝南道副使管起鳳、為湖廣按察使司按察使。
福建驿傳道副使秦嘉兆、為江西按察使司按察使。
兩浙運使崔源、為河南布政使司參政分守河南道。
長蘆運使徐來麟、為浙江布政使司參政分守金衢道陝西關南道副使高士俊、為河南布政使司參政分守大梁道靖遠道副使樓希昊、為河南布政使司參政汝南道。
榆林東路道副使李皓、為廣東布政使司參政、分守嶺西道戶部郎中蕭炎、為廣東布政使司參議、分守海北道刑部郎中張藩、為河南布政使司參議、分守河北道降補原任江南池太道副使吳崇宗、為浙江布政使司參議、督糧道。
○乙酉。
免湖廣保康、竹山、竹溪、房縣、十年分寇荒額賦。
○丙戌。
命江甯昂邦章京管效忠、移駐鎮江。
蘇州提督總兵官張天祿、移鎮吳淞。
總兵官王燝、移鎮劉河。
從憲臣王永吉請也。
○吏科給事中林起龍奏言、州縣有司緻貪之由有三。
一曰日用之累。
二曰媚奉上官之累。
三曰曲承差使之累。
乞天語嚴饬。
痛改前非。
恪盡職掌。
則大法小廉。
太平可緻。
又言巡方者、天子耳目之官。
内宣朝廷德意。
外察督撫賢否。
上考百官善惡。
下問萬民疾苦。
以及封疆安危。
兵馬強弱。
錢糧虛實。
刑名直枉。
無不稽察。
所關至重。
乞速選新舊廉能大臣、巡行各境。
凡地方真情形、真利病、加意體察。
虛心咨訪。
一破從前陋習。
則利興害去。
而德澤下究矣。
俱下所司議。
○丁亥。
定給諸王、世子、貝勒、貝子、公、侯、伯、及内外大臣、造墳立碑建亭銀兩則例和碩親王、八千兩。
世子、六千五百兩。
多羅郡王、五千兩。
多羅貝勒、三千兩。
固山貝子、一千七百兩。
鎮國公、輔國公、俱九百五十兩。
鎮國将軍、四百兩。
公、侯、伯、俱四百五十兩。
精奇尼哈番内大臣固山額真、大學士、尚書、鎮守外省昂邦章京、俱四百兩 ○以都察院左都禦史王永吉、為内秘書院大學士。
○擢大理寺寺丞秦世祯、為都察院右佥都禦史。
巡撫浙江、提督軍務。
○以鑲黃旗漢軍阿思哈尼哈番盧崇峻、為甲喇章京。
○戊子。
江南海寇僞将徐可進、朱元等乞降。
五月。
庚寅朔。
○辛卯。
予故河南巡撫雷興祭一次。
○予故固山額真左夢庚祭一次。
立碑。
○壬辰。
上還宮。
○聘科爾沁國鎮國公綽爾濟女為妃。
遣鎮國公巴布泰、内大臣巴圖魯公鳌拜、禮部侍郎渥赫、理藩院侍郎沙濟達喇等、往行聘禮。
馱甲胄玲珑鞍馬五疋。
緞五十疋。
青布百疋。
金茶筒一。
銀盆一。
設宴宰牛九頭羊七十二隻。
○山東觀城、館陶、範、邱、武城、長清等、三十州縣水。
○贈皇太後父寨桑、為和碩忠親王。
母為賢妃。
遣官緻祭加之冊命。
冊文曰。
錫土建邦、必視功以崇報。
展親布澤、鹹推本以加恩。
成憲具存。
世以為重。
外大父寨桑、爾乃嫩科爾沁貝勒為我聖母昭聖慈壽恭簡皇太後之父。
本以勳親世守忠悫。
既效力于先皇固守邊圉之地。
矧誕育乎聖母、肇開久遠之祥勉笃忠清罔渝終始。
應加稱号、以示顯揚。
人雖雲亡、益深悼念。
茲特冊贈外大父為和碩忠親王。
外大母為和碩忠親王賢妃。
嗚呼。
休稱允錫、位踰五等之尊。
綸诰并頒、恩被九原之下。
受茲寵命。
永裕後人。
○設督捕司獄司司獄二員。
○吏部議覆平西王吳三桂劾奏、原任四川巡按郝浴、飾詞冒功應削職為民。
大學士馮铨等、薦舉不當。
應各罰俸六月。
得上 □日、郝浴虛诳冒功。
馮铨、成克鞏、呂宮、為信任倚毗大臣。
不能糾劾、反扶同薦舉、顯有情弊。
俱着明白回奏。
甲午。
端陽節。
上召内大臣大學士等、乘龍舸。
遊西苑。
谕諸臣曰。
舟敝則加修。
法久則加整。
一經修整、則煥然複新矣。
大學士馮铨奏曰。
今之政事、皇上勵精圖治、自爾日新又新。
上颔之。
至北橋、登岸、幸南台。
賜諸臣馔。
上曰。
朕甚憫耕牛勞苦。
不忍食其肉。
大學士金之俊奏曰。
皇上恤牛之勞且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