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八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提督雁門等關、巡撫山西。
湖廣布政使司參政管左布政使事林天擎、為都察院右佥都禦史、巡撫湖廣。
起原任都察院右佥都禦史甯夏巡撫黃圖安、為原官。
○升鑲白旗漢軍甲喇章京李顯貴、為本旗梅勒章京。
○命固山額真楊麒祥、駐防杭州。
○吏部議覆、戶科給事中周曾發考滿疏言布按監司等官、必待三年升轉勢必懇缺以待應請新舊一體、随時論俸推升。
其府、州、縣及佐貳首領降谪等官、仍應以三年為滿、方許升遷。
從之。
○直隸山東河南總督馬光輝、引疾請告。
命回京調理、病痊起用。
○癸未。
江甯巡撫周國佐奏報、海洋逆寇張名振等。
傾巢入犯副将趙光祖、敗之于氵□采淘港。
遊擊高永義、敗之于楊家嘴。
遊擊曹士奇、敗之于小洪、東阜諸處。
先後俘斬甚衆。
下所司察叙。
仍命修船澡兵早圖巢□刀滅、以靖海氛。
○廣東巡撫李栖鳳疏報、恢複平遠縣。
地方甯輯。
下所司察叙。
○甲申。
谕戶部等衙門。
朕念比年兵事未息、供億孔殷。
加以水旱頻仍小民艱食。
地方官不加撫綏、以緻流離載道。
夫普天率土系命朕躬。
而困苦如斯何忍聞見朕為之寝食不遑。
拯濟安全、時不容緩。
戶部等衙門、凡有錢糧職掌者、即将現今貯庫銀兩實在數目。
作速查明奏聞。
○乙酉。
遣官祭曆代帝王。
○命房山縣知縣祭金帝陵。
○丙戌。
谕戶部、四海蒼生皆朕赤子饑寒流徙深切痌瘝。
前各督撫奏明災荒等處已經查照分數、酌量蠲免。
各府、州、縣、衛、所等官、務在實力奉行。
不許仍行混澂、徒飽貪腹。
如該管官吏、朦混徵收。
督、撫、司、道不能覺察者。
事發、一體究治。
有極荒地方、非蠲免所能救者。
該督撫速行查奏、另加恩恤。
至于畿輔重地房屋田土多經圈占。
加以去年水荒特甚尤為困苦。
朕夙夜焦思、寝食弗甯亟宜拯救庶望生全。
但荒政未修倉廪無備若非頒發内帑何以濟此急需。
茲特命戶禮兵工四部察發庫貯銀十六萬兩昭聖慈壽恭簡皇太後聞知深為憫恻發宮中節省費用并各項器皿、共銀四萬兩。
朕又發禦前節省銀四萬兩。
共二十四萬兩。
差滿漢大臣十六員分赴八府地方赈濟督同府州縣衛所各官量口給散。
務使饑民均沾實惠仍設法清查毋滋奸弊八府所轄州縣、多寡不同。
被災輕重亦異須酌量妥确通融散給。
着吏部速将在京各衙門滿漢堂官、才能清正者、開列職名具奏。
候朕簡差。
給以敕谕關防前往。
○是日皇太後母科爾沁國賢妃訃音至。
上即詣。
皇太後宮、奏聞諸王貝勒福金、内大臣等、俱集上不還宮哀悼殊甚諸王奏曰。
舊例外戚有喪、未嘗過哀。
上宜還宮上曰。
朕亦未嘗過衣。
但甫聞訃。
欲留此、慰安皇太後耳。
諸王貝勒等、可各歸第。
朕亦還宮矣。
于是王等俱歸。
上猶悲悼不已。
大學士範文程、額色黑、圖海奏曰。
外戚有喪、從無如此久恸之例。
況上離宮寝、淹留于此、亦為不可。
聞訃之頃既已即詣皇太後宮、今宜早還。
上曰。
朕未嘗過恸但宮闱與此切近。
甫當聞訃之頃、欲宿此以慰安皇太後耳。
是夜遂留宿至次日午刻始還。
○厄魯特部落阿巴賴諾顔等。
遣使貢駝馬宴赉如例。
○戊子。
遣尚書覺羅巴哈納、王永吉、劉昌、侍郎蘇納海、覺羅額爾德、祝世允、覺羅科爾昆、李蔭祖、高珩、呂崇烈、梁清标、杜立德、魏琯、都察院左都禦史屠賴、通政使喀恺、大理寺卿郝傑等、分赈直隸八府。
給以敕書關防。
○命戶部侍郎範達理、總督倉場。
以梅勒章京李顯貴、為工部侍郎 ○升都察院啟心郎蔣國柱、為佥都禦史。
○以主事程格、為工部理事官。
○加緻仕四川左布政使李中梧秩一級蔭一子入監讀書。
○吏部議、凡滿洲蒙古漢軍受封命婦或有夫妻不諧、情願離異者、應聽其夫自便。
有夫故再适者、應将本婦原得诰敕追奪。
從之。
○工部題報、寶源局十年分鼓鑄餘銀三萬二千六百兩有奇。
○己醜。
升參将麻允揚、為陝西肅州副将。
副将管參将事黃世傑、以署都督佥事、管紫荊關副将事。
○免河南祥符等州縣衛所十年分水災額賦。
○增設江南沿海水師三千名。
○庚寅。
升通政使司左通政李際期、為刑部右侍郎。
右通政李呈祥、為通政使。
○升兵部右侍郎李蔭祖、為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都禦史、總督直隸山東河南等處軍務。
○調湖廣右布政使張自昌、為廣西布政使司左布政使。
○吏科右給事中王桢奏言窩逃既議發盛京屯種若複将田産入官。
是仍行籍沒請照充軍例。
止發本身夫婦其餘家口田産、俱免追論。
至窩主既遣、又議令鄰佑、保甲、縣官出銀四十兩、給與逃人之主恐此例一開、啟貪得者之心、因而生事害人深屬未便。
下所司議。
湖廣布政使司參政管左布政使事林天擎、為都察院右佥都禦史、巡撫湖廣。
起原任都察院右佥都禦史甯夏巡撫黃圖安、為原官。
○升鑲白旗漢軍甲喇章京李顯貴、為本旗梅勒章京。
○命固山額真楊麒祥、駐防杭州。
○吏部議覆、戶科給事中周曾發考滿疏言布按監司等官、必待三年升轉勢必懇缺以待應請新舊一體、随時論俸推升。
其府、州、縣及佐貳首領降谪等官、仍應以三年為滿、方許升遷。
從之。
○直隸山東河南總督馬光輝、引疾請告。
命回京調理、病痊起用。
○癸未。
江甯巡撫周國佐奏報、海洋逆寇張名振等。
傾巢入犯副将趙光祖、敗之于氵□采淘港。
遊擊高永義、敗之于楊家嘴。
遊擊曹士奇、敗之于小洪、東阜諸處。
先後俘斬甚衆。
下所司察叙。
仍命修船澡兵早圖巢□刀滅、以靖海氛。
○廣東巡撫李栖鳳疏報、恢複平遠縣。
地方甯輯。
下所司察叙。
○甲申。
谕戶部等衙門。
朕念比年兵事未息、供億孔殷。
加以水旱頻仍小民艱食。
地方官不加撫綏、以緻流離載道。
夫普天率土系命朕躬。
而困苦如斯何忍聞見朕為之寝食不遑。
拯濟安全、時不容緩。
戶部等衙門、凡有錢糧職掌者、即将現今貯庫銀兩實在數目。
作速查明奏聞。
○乙酉。
遣官祭曆代帝王。
○命房山縣知縣祭金帝陵。
○丙戌。
谕戶部、四海蒼生皆朕赤子饑寒流徙深切痌瘝。
前各督撫奏明災荒等處已經查照分數、酌量蠲免。
各府、州、縣、衛、所等官、務在實力奉行。
不許仍行混澂、徒飽貪腹。
如該管官吏、朦混徵收。
督、撫、司、道不能覺察者。
事發、一體究治。
有極荒地方、非蠲免所能救者。
該督撫速行查奏、另加恩恤。
至于畿輔重地房屋田土多經圈占。
加以去年水荒特甚尤為困苦。
朕夙夜焦思、寝食弗甯亟宜拯救庶望生全。
但荒政未修倉廪無備若非頒發内帑何以濟此急需。
茲特命戶禮兵工四部察發庫貯銀十六萬兩昭聖慈壽恭簡皇太後聞知深為憫恻發宮中節省費用并各項器皿、共銀四萬兩。
朕又發禦前節省銀四萬兩。
共二十四萬兩。
差滿漢大臣十六員分赴八府地方赈濟督同府州縣衛所各官量口給散。
務使饑民均沾實惠仍設法清查毋滋奸弊八府所轄州縣、多寡不同。
被災輕重亦異須酌量妥确通融散給。
着吏部速将在京各衙門滿漢堂官、才能清正者、開列職名具奏。
候朕簡差。
給以敕谕關防前往。
○是日皇太後母科爾沁國賢妃訃音至。
上即詣。
皇太後宮、奏聞諸王貝勒福金、内大臣等、俱集上不還宮哀悼殊甚諸王奏曰。
舊例外戚有喪、未嘗過哀。
上宜還宮上曰。
朕亦未嘗過衣。
但甫聞訃。
欲留此、慰安皇太後耳。
諸王貝勒等、可各歸第。
朕亦還宮矣。
于是王等俱歸。
上猶悲悼不已。
大學士範文程、額色黑、圖海奏曰。
外戚有喪、從無如此久恸之例。
況上離宮寝、淹留于此、亦為不可。
聞訃之頃既已即詣皇太後宮、今宜早還。
上曰。
朕未嘗過恸但宮闱與此切近。
甫當聞訃之頃、欲宿此以慰安皇太後耳。
是夜遂留宿至次日午刻始還。
○厄魯特部落阿巴賴諾顔等。
遣使貢駝馬宴赉如例。
○戊子。
遣尚書覺羅巴哈納、王永吉、劉昌、侍郎蘇納海、覺羅額爾德、祝世允、覺羅科爾昆、李蔭祖、高珩、呂崇烈、梁清标、杜立德、魏琯、都察院左都禦史屠賴、通政使喀恺、大理寺卿郝傑等、分赈直隸八府。
給以敕書關防。
○命戶部侍郎範達理、總督倉場。
以梅勒章京李顯貴、為工部侍郎 ○升都察院啟心郎蔣國柱、為佥都禦史。
○以主事程格、為工部理事官。
○加緻仕四川左布政使李中梧秩一級蔭一子入監讀書。
○吏部議、凡滿洲蒙古漢軍受封命婦或有夫妻不諧、情願離異者、應聽其夫自便。
有夫故再适者、應将本婦原得诰敕追奪。
從之。
○工部題報、寶源局十年分鼓鑄餘銀三萬二千六百兩有奇。
○己醜。
升參将麻允揚、為陝西肅州副将。
副将管參将事黃世傑、以署都督佥事、管紫荊關副将事。
○免河南祥符等州縣衛所十年分水災額賦。
○增設江南沿海水師三千名。
○庚寅。
升通政使司左通政李際期、為刑部右侍郎。
右通政李呈祥、為通政使。
○升兵部右侍郎李蔭祖、為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都禦史、總督直隸山東河南等處軍務。
○調湖廣右布政使張自昌、為廣西布政使司左布政使。
○吏科右給事中王桢奏言窩逃既議發盛京屯種若複将田産入官。
是仍行籍沒請照充軍例。
止發本身夫婦其餘家口田産、俱免追論。
至窩主既遣、又議令鄰佑、保甲、縣官出銀四十兩、給與逃人之主恐此例一開、啟貪得者之心、因而生事害人深屬未便。
下所司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