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七十五

關燈
書院侍講。

    編修石申、為内翰林國史院侍講。

    沙澄、為内翰林弘文院侍講。

    修撰程芳朝、為左春坊左谕德、兼内翰林秘書院修撰。

    編修周啟嶲、為右春坊右谕德、兼内翰林弘文院修撰。

    馮溥、為司經局洗馬、兼内翰林國史院修撰。

    卓彜、為左春坊左中允、兼内翰林秘書院編修。

    黃機為左春坊左中允、兼内翰林弘文院編修。

    李目、為右春坊右中允、兼内翰林秘書院編修。

    檢讨章雲鹭、為右春坊右中允、兼内翰林國史院編修。

    編修方懸成、為左春坊左贊善、兼内翰林秘書院檢讨。

    左敬祖、為左春坊左贊善、兼内翰林弘文院檢讨。

    何采、為右春坊右贊善、兼内翰林秘書院檢讨。

    曹本榮、為右春坊右贊善、兼内翰林國史院檢讨。

      ○丁醜。

    谕吏部。

    内翰林弘文院修撰麻勒吉、會試殿試、皆居第一。

    同庶吉士教習、有志向學。

    朕觀其氣度老成。

    兼通清漢文義。

    遇有侍讀學士員缺即行推補。

      ○谕内三院。

    朕仰承天眷統一區宇深惟我太祖武皇帝。

    肇造艱難。

    太宗文皇帝大勳克集誕祐朕躬、以有今日。

    自登極以來、眷懷陵寝。

    辄思展谒。

    但彼時朕年沖幼、未獲舉行每屆祀期、瞻仰在天之靈。

    徘徊幾筵、不禁隕涕。

    以緻寝食俱廢、日夜靡甯。

    今将躬詣山陵、稍展孝思。

    議政諸王、大臣滿漢九卿等官、其詳議以聞。

    即傳谕禮部知之。

      ○定旌表宗室節孝貞烈例。

    旌表節孝和碩親王、固倫公主、和碩福金、給銀一百兩、緞十六疋。

    世子和碩公主、和碩親王側福金、世子福金、給銀九十兩、緞十四疋。

    多羅郡王、和碩格格、世子側福金、多羅郡王福金、給銀八十五兩、緞十二疋。

    多羅貝勒、多羅格格、多羅郡王側福金、多羅貝勒福金、給銀八十兩、緞十一疋。

    固山貝子、多羅貝勒側福金、多羅貝勒女多羅格格、固山貝子福金、給銀七十五兩、緞十疋。

    鎮國公、固山貝子側福金、固山格格、鎮國公夫人、給銀七十兩、緞九疋。

    輔國公、鎮國公側夫人、入八分公之女格格、輔國公夫人、給銀六十五兩、緞八疋。

    鎮國将軍、輔國公側夫人、給銀六十兩、緞七疋。

    輔國将軍、鎮國将軍夫人、給銀五十五兩、緞六疋。

    奉國将軍、輔國将軍夫人、給銀五十兩、緞五疋。

    奉恩将軍、奉國将軍妻、給銀四十五兩、緞四疋。

    奉恩将軍妻、給銀四十兩、緞三疋。

    鎮國将軍、輔國将軍、奉國将軍、奉恩将軍女、及閑散宗室、并妻女、給銀三十五兩、緞二疋。

    以上俱賜敕獎谕、旌表貞烈。

    固倫公主、和碩福金以下、輔國公夫人以上。

    除上所賜羊酒紙張外、該部仍照例另給。

    内院撰文、遣官緻祭。

    鎮國将軍夫人以下閑散宗室以上妻女、部給羊酒紙張。

    内院撰文、遣官緻祭。

    覺羅内有節孝者、給銀三十兩、緞一收。

    有貞烈者、給羊酒紙張、内院撰文、遣官緻祭。

      ○旌表和碩巽親王滿達海福金博爾濟錦氏、側福金貴齊特氏、輔國公世布石倫夫人博爾濟錦氏、貞烈。

    正黃旗厄爾濟根妻覺羅氏、貞節。

      ○都察院左都禦史屠賴等奏言、自古帝王創業莫不寵眷勳舊。

    我朝定鼎、功臣後有獲罪者、概黜其官。

    似覺太過以後宜計其罪之重輕念其功之大小、酌量處分。

    庶皇恩廣被于元臣。

    與古帝王報功之意、亦允協矣。

    下所司議。

      ○都察院左都禦史金之俊奏言、直隸江南、江北提學員缺、宜以詞林簡用從之。

      ○戊寅。

    遣官祭關聖帝君。

      ○己卯。

    谕兵部。

    天下初定、瘡痍未起。

    加之比年水旱、民不聊生。

    饑寒切身、迫為盜賊。

    及至官兵捕巢□刀、玉石難分。

    魁惡雖多、剪除殊蔓、豈無冤濫。

    況當年沉陷、情事不同。

    或見迫于貪污。

    或逼脅于渠寇。

    既為賊黨、自拔無門念此人民、皆朕赤子生聚最難、摧殘極易。

    若概加誅戮、深可憫傷。

    茲特降殊恩、曲加赦宥。

    自今順治十年五月二十五日以前凡有嘯聚山林、劫掠道路、曾為土賊者無論人數多寡、罪犯大小、但能真心改悔、自首投誠悉準照曹四達子事例盡赦前罪。

    仍着所在官司酌量安插。

    兵仍補伍。

    民即歸農。

    不願還鄉者、聽其随便居住。

    俱不許将吏有司。

    及讐怨之家挾制吓詐告擾侵害。

    如有故違者、該督撫應參奏者參奏。

    應處治者處治。

    其受撫人衆須痛改前非。

    革心安業。

    不許倚恃受撫名色、欺壓良民。

    倘或違犯定行追論。

    國法森嚴斷不再宥。

    着該部作速行文各地方督撫、轉行所屬。

    于通衢道路遍張告示、曉谕通知。

    仍将撫過人數、安插事實不時奏聞。

      ○升江西按察使司副使嶺北道李際期、為通政使司左通政。

    山東按察使司副使天津道李呈祥、為通政使司右通政。

    河南按察使司佥事睢陳道孫建宗、為通政使司右參議。

    浙江按察使司副使甯紹道王爾祿、為太仆寺卿浙江按察使司佥事。

    嘉湖道霍達為太仆寺少卿。

    江南布政使司參議常鎮道。

    原毓宗、為順天府府丞。

      ○庚辰。

    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等奏言、皇上思念太祖、太宗、寝食俱廢。

    日夜靡甯。

    孝思誠笃。

    舜帝之大孝武王之達孝不是過也。

    茲奉上谕、欲躬詣山陵、稍展孝思。

    臣等仰體聖心、敢不恭承。

    但思我皇上為天下臣民之主。

    親政以來、因革損益、各當天心太祖太宗在天之靈、必然欣慰。

    見今南方用兵、吏治尚未全饬。

    民生尚未全甯。

    一日萬幾靡不出自親裁。

    若聖駕遠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