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六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路進取臣親率大師直抵賓陽居中策應思南慶橫等二十二府州縣盡入版圖下兵部察叙。
○又報、僞慶國陳邦傳、殺僞宣國公焦琏、率浔州郡縣并所部官兵繳印投誠。
下所司知之 ○己未。
谕内三院朕勵精圖治日求天下太平切望内外諸大臣。
盡心竭力以匡不逮豈意近來大臣任意因循小臣效尤玩洩如吳惟華發審一案。
及山西失城等案經管承問各官、逾年不結。
是何緣故該部何不嚴察速議。
朕所知者如此其他類是者尚多六部等衙門向設諸王令已盡徹專任各尚書等官即宜率屬勤職在外總理漕運鹽引部員已經盡徹。
專任督撫按等官尤難诿卸。
今後有官守者、務須上緊辦事。
不許滿漢互诿。
如漢官玩誤、滿官據實奏聞如滿官執延漢官亦據實奏聞。
毋得争持稽緩有言責者、見有不公不法務須據實指名從公入告。
不許泛論鋪張影說要挾各官内、有罪廢起用者毋得畏避逡巡内外各衙門官作速省改策勵擔當若慮招怨累身。
政事何由完結内院即傳谕吏部遵行 ○又谕内三院都察院為朝廷耳目官已屢有上□日申饬上自諸王下至諸臣、孰為忠勤、孰為不忠勤、及内外官員之勤惰各衙門政事之修廢、皆令盡言近雖有言率非圖治大務圖治大務在于天意人心。
當思天意何以合。
人心何以順。
因革損益、何事宜先。
何以法立而無弊。
何以令行而不移。
似此大端未見講究如滿漢各官、有賢有不賢。
在外督撫、按各官。
有廉有貪。
有明有暗。
鎮守駐防各官、有捍禦勤慎者。
有擾害地方者。
俱未見分别參奏、其推舉铨用、與黜革降罰及内外各衙門條陳章奏。
有從公起見者、有專恣徇私者俱未見明白糾絞。
諸如此類不可枚舉。
該院所司何事。
若圖避怨卸責國法森嚴必不能為緘口溺職者姑貸也内院即傳谕該衙門知悉。
○宴朝鮮國使臣李受昌等于禮部 ○摺雞澤縣知縣劉秉政、為雲南道試監察禦史慶都縣知縣陳自德為貴州道試監察禦史元氏縣知縣祖永傑為湖廣道試監察禦史滿城縣知縣李成紀為浙江道試監察禦史南和縣知縣高爾位為江西道試監察禦史。
昌黎縣知縣石應泰為福建道試監察禦史平谷縣知縣牟雲龍為廣東道試監察禦史定興縣知縣白尚登為廣西道試監察禦史蠡縣知縣祖建明、為河南道試監察禦史。
内邱縣知縣王秉乾為山東道試監察禦史元城縣知縣胡來相為山西道試監察禦史完縣知縣蔡興周為陝西道試監察禦史豐潤縣知縣吳執中為山東道試監察禦史交河縣知縣班琏、為山西道試監察禦史寶坻縣知縣萬全、為江西道試監察禦史房山縣知縣婁應奎為福建道試監察禦史滑縣知縣陳啟泰、為廣東道試監察禦史行人司行人趙維旗為浙江道試監察禦史中書科中書舍人張文炳為江西道試監察禦史。
汝甯府推官王道新、為福建道試監察禦史。
永平府推官林起宗、為江西道試監察禦史。
太原府推官王允祚為廣東道試監察禦史。
邢台縣知縣米襄、為廣西道試監察禦史。
衡水縣知縣朱虛為廣西道試監察禦史。
衛輝府推官蘇銑、為山東道試監察禦史。
行人司行人王天眷、為山西道試監察禦史。
河間府推官邵士标、為山西道試監察禦史。
大理寺左評事楊世學為雲南道試監察禦史 ○贈陣亡漢羌都司王家聘為遊擊仍錄其子弟一人 ○吏部奏言朝觐計典三年一行。
舊例府州縣正官入觐。
勢必委署但署官害民反為地方之累今議止令藩臬各一員各府佐一員代觐從之 ○庚申。
定諸王以下文武官民輿馬服飾制親王以下、郡王以上乘八人轎于原下馬處下轎。
如不生轎、願馬者、各從其便。
貝勒乘八人轎貝子以下、輔國公以上、坐四人轎。
貝勒以下、輔國公以上、若進皇城在皇城門下轎。
騎馬進若不乘轎、願騎馬者。
各從其便。
宗室公以上、乘明轎。
其民公、侯、伯、固山額真、尚書、内大臣、大學士皇城外許坐四人暗轎。
不願坐轎、願騎馬者聽便。
漢文官三品以上坐轎。
不願坐轎、願騎馬者、各從其便。
在京漢武官不許坐轎。
民公以下、及滿漢有棍扇者。
扇上各寫職銜。
一半滿字、一半漢字、民公、侯、伯、準用貂鑲朝衣。
貂褂、貂袍、及蟒緞、妝緞、金花緞、各樣補緞、倭緞、花緞、素緞等項。
除朝服外。
或尋常進衙門。
或往各本王以下、等府。
服蟒緞袍。
花素緞鑲領袖袍、其長短外褂、俱用麒麟補。
一品二品官、準用貂鑲朝衣貂褂、貂袍、及蟒緞、妝緞、金花緞、各樣補緞、倭緞、花緞、素緞等項。
除朝服外或尋常進衙門。
或往各本王以下等府服蟒緞袍花素緞鑲領袖袍其長短褂、在部院等衙門一品官用仙鶴補。
二品官、錦雞補
○又報、僞慶國陳邦傳、殺僞宣國公焦琏、率浔州郡縣并所部官兵繳印投誠。
下所司知之 ○己未。
谕内三院朕勵精圖治日求天下太平切望内外諸大臣。
盡心竭力以匡不逮豈意近來大臣任意因循小臣效尤玩洩如吳惟華發審一案。
及山西失城等案經管承問各官、逾年不結。
是何緣故該部何不嚴察速議。
朕所知者如此其他類是者尚多六部等衙門向設諸王令已盡徹專任各尚書等官即宜率屬勤職在外總理漕運鹽引部員已經盡徹。
專任督撫按等官尤難诿卸。
今後有官守者、務須上緊辦事。
不許滿漢互诿。
如漢官玩誤、滿官據實奏聞如滿官執延漢官亦據實奏聞。
毋得争持稽緩有言責者、見有不公不法務須據實指名從公入告。
不許泛論鋪張影說要挾各官内、有罪廢起用者毋得畏避逡巡内外各衙門官作速省改策勵擔當若慮招怨累身。
政事何由完結内院即傳谕吏部遵行 ○又谕内三院都察院為朝廷耳目官已屢有上□日申饬上自諸王下至諸臣、孰為忠勤、孰為不忠勤、及内外官員之勤惰各衙門政事之修廢、皆令盡言近雖有言率非圖治大務圖治大務在于天意人心。
當思天意何以合。
人心何以順。
因革損益、何事宜先。
何以法立而無弊。
何以令行而不移。
似此大端未見講究如滿漢各官、有賢有不賢。
在外督撫、按各官。
有廉有貪。
有明有暗。
鎮守駐防各官、有捍禦勤慎者。
有擾害地方者。
俱未見分别參奏、其推舉铨用、與黜革降罰及内外各衙門條陳章奏。
有從公起見者、有專恣徇私者俱未見明白糾絞。
諸如此類不可枚舉。
該院所司何事。
若圖避怨卸責國法森嚴必不能為緘口溺職者姑貸也内院即傳谕該衙門知悉。
○宴朝鮮國使臣李受昌等于禮部 ○摺雞澤縣知縣劉秉政、為雲南道試監察禦史慶都縣知縣陳自德為貴州道試監察禦史元氏縣知縣祖永傑為湖廣道試監察禦史滿城縣知縣李成紀為浙江道試監察禦史南和縣知縣高爾位為江西道試監察禦史。
昌黎縣知縣石應泰為福建道試監察禦史平谷縣知縣牟雲龍為廣東道試監察禦史定興縣知縣白尚登為廣西道試監察禦史蠡縣知縣祖建明、為河南道試監察禦史。
内邱縣知縣王秉乾為山東道試監察禦史元城縣知縣胡來相為山西道試監察禦史完縣知縣蔡興周為陝西道試監察禦史豐潤縣知縣吳執中為山東道試監察禦史交河縣知縣班琏、為山西道試監察禦史寶坻縣知縣萬全、為江西道試監察禦史房山縣知縣婁應奎為福建道試監察禦史滑縣知縣陳啟泰、為廣東道試監察禦史行人司行人趙維旗為浙江道試監察禦史中書科中書舍人張文炳為江西道試監察禦史。
汝甯府推官王道新、為福建道試監察禦史。
永平府推官林起宗、為江西道試監察禦史。
太原府推官王允祚為廣東道試監察禦史。
邢台縣知縣米襄、為廣西道試監察禦史。
衡水縣知縣朱虛為廣西道試監察禦史。
衛輝府推官蘇銑、為山東道試監察禦史。
行人司行人王天眷、為山西道試監察禦史。
河間府推官邵士标、為山西道試監察禦史。
大理寺左評事楊世學為雲南道試監察禦史 ○贈陣亡漢羌都司王家聘為遊擊仍錄其子弟一人 ○吏部奏言朝觐計典三年一行。
舊例府州縣正官入觐。
勢必委署但署官害民反為地方之累今議止令藩臬各一員各府佐一員代觐從之 ○庚申。
定諸王以下文武官民輿馬服飾制親王以下、郡王以上乘八人轎于原下馬處下轎。
如不生轎、願馬者、各從其便。
貝勒乘八人轎貝子以下、輔國公以上、坐四人轎。
貝勒以下、輔國公以上、若進皇城在皇城門下轎。
騎馬進若不乘轎、願騎馬者。
各從其便。
宗室公以上、乘明轎。
其民公、侯、伯、固山額真、尚書、内大臣、大學士皇城外許坐四人暗轎。
不願坐轎、願騎馬者聽便。
漢文官三品以上坐轎。
不願坐轎、願騎馬者、各從其便。
在京漢武官不許坐轎。
民公以下、及滿漢有棍扇者。
扇上各寫職銜。
一半滿字、一半漢字、民公、侯、伯、準用貂鑲朝衣。
貂褂、貂袍、及蟒緞、妝緞、金花緞、各樣補緞、倭緞、花緞、素緞等項。
除朝服外。
或尋常進衙門。
或往各本王以下、等府。
服蟒緞袍。
花素緞鑲領袖袍、其長短外褂、俱用麒麟補。
一品二品官、準用貂鑲朝衣貂褂、貂袍、及蟒緞、妝緞、金花緞、各樣補緞、倭緞、花緞、素緞等項。
除朝服外或尋常進衙門。
或往各本王以下等府服蟒緞袍花素緞鑲領袖袍其長短褂、在部院等衙門一品官用仙鶴補。
二品官、錦雞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