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五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縣、照本年易知單備造格眼清冊。
詳注某戶某人某項錢糧及蠲免開除徵收數目送督撫按覆核無差即将原冊钤印發徵倘有改冊徵收自立紅簿等弊立行糾參則皇仁下逮不為貪吏所蔽矣疏入命所司确議以聞 ○壬戌。
谕戶部太和山春秋二季貢符篆黃精等物。
實屬無用且長途轉運未免煩擾驿遞以後着永免辦解爾部傳谕知之 ○癸亥。
定大婚禮物行納采禮馬十匹玲珑鞍十副甲胄十副緞百疋布二百疋金茶筒一銀盆一行大徵禮金二百兩銀萬兩金茶筒一金盆一銀桶一銀茶筒一銀盆一緞千疋布二千疋馬二十匹玲珑鞍二十副馱甲二十副常等甲三十副送皇後至時賜後父母金百兩銀五千兩緞五百疋布千疋金茶筒一銀桶一銀盆一上等鍍金玲珑鞍二副常等玲珑鞍二副漆鞍二副馬六匹夏朝衣各一襲夏衣各一襲冬朝衣各一襲冬衣各一襲貂裘各一領上等玲珑帶一刀一撒袋一副弓矢全甲胄一副若後兄弟送至賜漆鞍馬各一時衣一襲從人受賞者男婦限六十名二十名蟒衣二十名補緞衣二十名緞衣不分時候概用夾衣 ○乙醜。
定諸陵壇廟祀典一興京東京四祖陵于冬至。
□山戊不□暮清明。
中元。
十月朔。
俱緻祭其祭品冬至。
□山戊不□暮清明。
各用牛一獻酒果上飯上羹供香燭焚帛讀祝文中元。
十月朔。
各用羊一獻酒果供香燭焚帛讀祝文五祭俱遣宗室覺羅大臣緻祭每月朔望薦熟羊一獻酒果供香燭令守陵章京緻祭一祭福陵、昭陵上躬往。
自左門入若遣官自右門入祭文祭品悉由中門入福陵于版樓前下馬昭陵諸王則于立獅子處下馬官民則于樹紅樁處下馬一福陵昭陵除清明。
中元。
□山戊不□暮照常緻祭外每□山戊不□十月朔。
冬至。
亦各緻祭一次其祭品十月朔。
用酒果供香燭冬至。
用牛羊豕獻酒果上飯上羹供香燭焚帛讀祝文一祀圜丘方澤先期三日遣公侯伯一員視牲二日遣禮部堂官看牲一太廟□山戊不□暮祭大月于二十九日小月于二十八日其清明祭各官不必陪祀一太廟諸陵祭肉用生 ○定和碩親王以下文武三品官以上谒陵例凡和碩親王以下文武三品官以上或專往盛京或道過盛京俱先谒福陵昭陵于二門外行三跪九叩頭禮。
及還辭陵禮如前 ○丙寅。
歸化城土默特部落甲喇章京那爾穆等來朝貢宴赉如例 ○予殉難河東運使鄭宏圖運同李因之知事王存鏊祭葬如例 ○丁卯。
升内翰林國史院編修李奭棠為國子監司業 ○戊辰。
以刑部主事何承都為四川道監察禦史郝浴為湖廣道監察禦史中書科中書舍人薛陳偉為陝西道試監察禦史行人司行人李敬為廣西道試監察禦史王荃可為湖廣道試監察禦史 ○庚午。
谕内三院朕洞知年來有司貪惡故于閏二月初九日曾谕吏部敕各督撫将所屬有司官嚴行分别等次立刻參奏不得姑留地方害民今已閱四五月矣未見遵上□日實力舉行。
猶然瞻徇延捱毋乃負朕振刷之意乎現任督撫久者五六年近亦三四年有司臧否貪廉蚤當見聞真确何待貪日始加考試。
總由督撫平日以賄賂派索為事貪惡有司厭其欲而扼其吭者有之或八旗舊人在任者咆哮要挾督撫畏忌不敢彈劾着有之似此貪懦、安能糾察。
宜乎盜賊未盡消。
而黎民無起色也。
今複嚴谕、凡貪惡及不識字、縱信衙役劣員作速指參。
至于司道乃有司綱領尤宜察劾。
若再遲違定治重罪在内科道官既任言責大而督撫按小而府州縣以及天下弊端凡有見聞即行參奏勿懷私誣陷勿苟且塞責若夫仰人顔面拾人津唾即幸免于議甯無愧于心至于欽差禦史例得與督撫互糾已詳載都察院條奏内着實力遵行 ○辛未。
谕禮部順治元年定守明朝諸帝陵寝并祭典因神宗與我朝有嫌故裁之朕思前朝帝王陵寝理宜防護況我朝凡事俱從寬厚今神宗陵着照故明十二陵例以時緻祭仍設太監陵戶看守即着遵行。
○廣西右翼總兵官曹得先卒。
○廣東巡撫李栖鳳彙報恢複廉州永安和平興甯長樂龍川惠來潮陽遵化揭陽普甯程鄉澄海等縣章下所司 ○江西巡撫夏一鹗奏報副将康時昇等破張自盛賊衆于封禁山報聞 ○壬申。
命吏部主事範光文工部員外郎梁知先、為陝西鄉試主考官 ○内翰林弘文院大學士李率泰條奏三事一懲貪酷官吏一給滿洲兵丁馬匹草料一酌量營造工程次第上是之 ○禮部奏言皇上敦明孝道仿古追尊祖宗大禮俱已舉行祖陵應照帝王陵從新修繕建立碑碣設官員并守陵人戶仍定祭祀禮儀以彰孝思命速舉行 ○初以日月從祀天壇裁去春秋二分祀事至是禮部請照舊典于從祀天壇外仍于春秋分日行朝日夕月禮又萬壽聖節仍照例遣官緻祭東嶽城隍真武之神報可 ○贈建昌府殉難遊擊蔣國允為副将 ○禮部議八旗科舉例凡遇應考年分内院同禮考考取滿洲生員一百二十名蒙古生員六十名順天學政考取漢軍生員一百二十名鄉試取中滿洲五十名蒙古二十名漢軍五十名各衙門無頂帶筆帖式亦準應試滿洲蒙古識漢字者繙漢字文一篇不識漢字者作清字文一篇漢軍文章篇數如漢人例會試取中滿洲二十五名蒙古十名漢軍二十五名各衙門他赤哈哈番筆帖式哈番俱準應試滿洲蒙古識漢字者繙漢字文一篇作文章一篇不識漢字者作清字文二篇漢軍文章篇數如漢人例報可 ○癸酉平南王尚可喜彙報收複雷廉潮惠等府下所司知之。
○乙亥禮部請照例加四祖太祖太宗陵山封号。
從祀地壇。
命作速舉行。
詳注某戶某人某項錢糧及蠲免開除徵收數目送督撫按覆核無差即将原冊钤印發徵倘有改冊徵收自立紅簿等弊立行糾參則皇仁下逮不為貪吏所蔽矣疏入命所司确議以聞 ○壬戌。
谕戶部太和山春秋二季貢符篆黃精等物。
實屬無用且長途轉運未免煩擾驿遞以後着永免辦解爾部傳谕知之 ○癸亥。
定大婚禮物行納采禮馬十匹玲珑鞍十副甲胄十副緞百疋布二百疋金茶筒一銀盆一行大徵禮金二百兩銀萬兩金茶筒一金盆一銀桶一銀茶筒一銀盆一緞千疋布二千疋馬二十匹玲珑鞍二十副馱甲二十副常等甲三十副送皇後至時賜後父母金百兩銀五千兩緞五百疋布千疋金茶筒一銀桶一銀盆一上等鍍金玲珑鞍二副常等玲珑鞍二副漆鞍二副馬六匹夏朝衣各一襲夏衣各一襲冬朝衣各一襲冬衣各一襲貂裘各一領上等玲珑帶一刀一撒袋一副弓矢全甲胄一副若後兄弟送至賜漆鞍馬各一時衣一襲從人受賞者男婦限六十名二十名蟒衣二十名補緞衣二十名緞衣不分時候概用夾衣 ○乙醜。
定諸陵壇廟祀典一興京東京四祖陵于冬至。
□山戊不□暮清明。
中元。
十月朔。
俱緻祭其祭品冬至。
□山戊不□暮清明。
各用牛一獻酒果上飯上羹供香燭焚帛讀祝文中元。
十月朔。
各用羊一獻酒果供香燭焚帛讀祝文五祭俱遣宗室覺羅大臣緻祭每月朔望薦熟羊一獻酒果供香燭令守陵章京緻祭一祭福陵、昭陵上躬往。
自左門入若遣官自右門入祭文祭品悉由中門入福陵于版樓前下馬昭陵諸王則于立獅子處下馬官民則于樹紅樁處下馬一福陵昭陵除清明。
中元。
□山戊不□暮照常緻祭外每□山戊不□十月朔。
冬至。
亦各緻祭一次其祭品十月朔。
用酒果供香燭冬至。
用牛羊豕獻酒果上飯上羹供香燭焚帛讀祝文一祀圜丘方澤先期三日遣公侯伯一員視牲二日遣禮部堂官看牲一太廟□山戊不□暮祭大月于二十九日小月于二十八日其清明祭各官不必陪祀一太廟諸陵祭肉用生 ○定和碩親王以下文武三品官以上谒陵例凡和碩親王以下文武三品官以上或專往盛京或道過盛京俱先谒福陵昭陵于二門外行三跪九叩頭禮。
及還辭陵禮如前 ○丙寅。
歸化城土默特部落甲喇章京那爾穆等來朝貢宴赉如例 ○予殉難河東運使鄭宏圖運同李因之知事王存鏊祭葬如例 ○丁卯。
升内翰林國史院編修李奭棠為國子監司業 ○戊辰。
以刑部主事何承都為四川道監察禦史郝浴為湖廣道監察禦史中書科中書舍人薛陳偉為陝西道試監察禦史行人司行人李敬為廣西道試監察禦史王荃可為湖廣道試監察禦史 ○庚午。
谕内三院朕洞知年來有司貪惡故于閏二月初九日曾谕吏部敕各督撫将所屬有司官嚴行分别等次立刻參奏不得姑留地方害民今已閱四五月矣未見遵上□日實力舉行。
猶然瞻徇延捱毋乃負朕振刷之意乎現任督撫久者五六年近亦三四年有司臧否貪廉蚤當見聞真确何待貪日始加考試。
總由督撫平日以賄賂派索為事貪惡有司厭其欲而扼其吭者有之或八旗舊人在任者咆哮要挾督撫畏忌不敢彈劾着有之似此貪懦、安能糾察。
宜乎盜賊未盡消。
而黎民無起色也。
今複嚴谕、凡貪惡及不識字、縱信衙役劣員作速指參。
至于司道乃有司綱領尤宜察劾。
若再遲違定治重罪在内科道官既任言責大而督撫按小而府州縣以及天下弊端凡有見聞即行參奏勿懷私誣陷勿苟且塞責若夫仰人顔面拾人津唾即幸免于議甯無愧于心至于欽差禦史例得與督撫互糾已詳載都察院條奏内着實力遵行 ○辛未。
谕禮部順治元年定守明朝諸帝陵寝并祭典因神宗與我朝有嫌故裁之朕思前朝帝王陵寝理宜防護況我朝凡事俱從寬厚今神宗陵着照故明十二陵例以時緻祭仍設太監陵戶看守即着遵行。
○廣西右翼總兵官曹得先卒。
○廣東巡撫李栖鳳彙報恢複廉州永安和平興甯長樂龍川惠來潮陽遵化揭陽普甯程鄉澄海等縣章下所司 ○江西巡撫夏一鹗奏報副将康時昇等破張自盛賊衆于封禁山報聞 ○壬申。
命吏部主事範光文工部員外郎梁知先、為陝西鄉試主考官 ○内翰林弘文院大學士李率泰條奏三事一懲貪酷官吏一給滿洲兵丁馬匹草料一酌量營造工程次第上是之 ○禮部奏言皇上敦明孝道仿古追尊祖宗大禮俱已舉行祖陵應照帝王陵從新修繕建立碑碣設官員并守陵人戶仍定祭祀禮儀以彰孝思命速舉行 ○初以日月從祀天壇裁去春秋二分祀事至是禮部請照舊典于從祀天壇外仍于春秋分日行朝日夕月禮又萬壽聖節仍照例遣官緻祭東嶽城隍真武之神報可 ○贈建昌府殉難遊擊蔣國允為副将 ○禮部議八旗科舉例凡遇應考年分内院同禮考考取滿洲生員一百二十名蒙古生員六十名順天學政考取漢軍生員一百二十名鄉試取中滿洲五十名蒙古二十名漢軍五十名各衙門無頂帶筆帖式亦準應試滿洲蒙古識漢字者繙漢字文一篇不識漢字者作清字文一篇漢軍文章篇數如漢人例會試取中滿洲二十五名蒙古十名漢軍二十五名各衙門他赤哈哈番筆帖式哈番俱準應試滿洲蒙古識漢字者繙漢字文一篇作文章一篇不識漢字者作清字文二篇漢軍文章篇數如漢人例報可 ○癸酉平南王尚可喜彙報收複雷廉潮惠等府下所司知之。
○乙亥禮部請照例加四祖太祖太宗陵山封号。
從祀地壇。
命作速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