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王濟爾哈朗、班師還京 ○己卯。
攝政王召議政王、貝勒、固山額真、内大臣、議政大臣會議是日、納和碩肅親王豪格福金博爾濟錦氏。
○先是、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仲明、率師征粵時、隐匿旗下逃人千餘名。
至是刑部鞫實議削可喜仲明爵。
仍各罰銀五千兩。
所屬阿思哈尼哈番、阿達哈哈番、牛錄章京、陳效忠、劉養正、張起鳳、魏國賢等、俱應革職贖罪。
得上□日。
尚可喜、耿仲明等、有航海投誠之功。
免削爵。
各罰銀四千兩。
陳效忠等免革職分别折贖。
○庚辰。
谕戶部年來八旗止憑踏看澇地給米、是以不勤農務嗣後踏看澇地、永行停止。
自王以下、官員以上、準給俸米一半。
仍令勤修農務。
秋則種麥耕地。
春則運播谷。
務俾以時從事。
○大計天下官員佥事謝允複等、八百一十六員各革職降調緻仕有差。
○壬午。
遣大學士祁充格等、赍敕責問朝鮮國王李淏曰。
前谥祭爾先王爾不曾專疏謝恩兼乏謝獻之儀。
此皆爾失禮之處。
及閱王奏内有雲倭情萬分可慮。
倘遇警急無計奈何。
欲修築訓練又議政府據報雲如有漂到倭國沿海漢人船隻不送于咫尺倭館直為解送上國、其蓄憾于我、比前必甚等語其具報官員将欲以漢人作倭人而與倭國耶。
抑以為明國猶在耶抑強欲以朕之漢人而捕送倭國耶。
似此官員、顯是啟亂壞國之人。
王不為之拏究拟罪、而據以陳奏、是爾之失也。
着即拏問、加以重罪。
又遣來陪臣李士芳、向部臣雲今□山戊不□不收棉。
請緩一年貢布。
部臣為之轉奏朕屢次憫念朝鮮苦累轸恤爾民。
曾于□山戊不□貢之物、及饋遺、使臣之禮、大為裁減此豈為爾有求而然耶。
概觀情辭雖系王之所奏而奏中語意。
實非出于王心。
必由奸臣造意。
若倭果恃強侵犯爾國。
大兵拯援。
斷無遲誤之理。
爾國奸臣、誤以天下未盡平定盜賊未盡滅息恐調爾國兵馬、故預設虛揣詐诿倭情爾今天下業已混一億兆盡歸版圖矣。
向曾有漂到倭船、朕心恻然、不忍拘留尚且付爾國送還。
爾今欲以所獲漢人船隻、不送我國、而送倭館。
又欲修築訓練。
此皆亂臣所出之言也昔爾先王不忘我朝恩德。
竭盡忠誠。
今王豈有不欲竭盡忠誠之理。
不特此一時也即将來朝鮮嗣王、子子孫孫無間世代其盡忠竭誠永如山河之不改易。
豈應有渝忘之時乎此特在下奸臣朋比結黨啟無窮之亂源耳。
一切谕上□日、悉令遣去大臣面述。
○攝政王遣官選女子于朝鮮國。
○癸未。
萬壽節祭太廟遣固山貝子吳達海行禮。
二月。
甲申朔。
○乙酉。
谕戶兵二部自今以後、喀爾喀厄魯特、從邊外前來、凡章京以下、披甲兵以上、若無駝隻馬匹。
有願買者、每一次止準買一匹。
有違例多買者、所買之馬入官。
問以應得之罪。
若有自己不買、包攬他人、頂已名買者、二人俱問應得之罪。
所買之馬入官。
每旗選章京二員。
監視買賣。
即令此二章京于各旗牛錄、及撥什庫、将買馬人姓名彙造清冊。
一本送戶部照驗一本自收備察。
賣馬處所執冊呼名放入。
不許強占預記。
違者章京照職罰銀。
兵丁照例鞭責。
一應販子買賣人、及不系披甲者、概不許買喀爾喀厄魯特駝馬犯者、鞭一百駝馬入官。
居庸關以内、一應官吏軍民人等、俱不許沿途迎買。
着差官役搜察。
如有被獲者、即縛解至京、以賊律問罪。
所差官役、如有私買、及通同縱買者、亦按賊律問罪。
着嚴行曉谕。
○以劄委副将張學周為江西袁州府副将。
○丙戌。
以上大行皇太後尊谥及奉安梓宮于昭陵日期遣固山貝子鞏阿岱祭告太廟。
○丁亥。
上大行皇太後尊谥曰。
孝端正敬仁懿莊敏輔天協聖文皇後其冊文曰。
孝子嗣皇帝稽首頓首上言壸闱着聖善之儀。
凝禧未艾。
典禮重徽懿之報。
備物宜隆。
聿示來茲。
用光前美。
恭惟皇妣大行皇後、安貞應地。
敬順承天。
佐先皇緻治之功。
啟沖子缵承之業。
方竭誠于奉養。
忽抱痛于升遐。
爰考舊章。
博咨公議。
用申哀慕。
式表尊崇。
謹奉冊寶上尊谥曰。
孝端正敬仁懿莊敏輔天協聖文皇後薦顯号于幾筵。
垂休有永昭鴻名于簡冊。
錫祐無疆。
謹言寶曰。
孝端正敬仁懿莊敏輔天協聖文皇後寶。
是日、以孝端文皇後梓宮将發引。
和碩親王以下梅勒章京侍郎以上、和碩福金以下、一品命婦以上、齊集
攝政王召議政王、貝勒、固山額真、内大臣、議政大臣會議是日、納和碩肅親王豪格福金博爾濟錦氏。
○先是、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仲明、率師征粵時、隐匿旗下逃人千餘名。
至是刑部鞫實議削可喜仲明爵。
仍各罰銀五千兩。
所屬阿思哈尼哈番、阿達哈哈番、牛錄章京、陳效忠、劉養正、張起鳳、魏國賢等、俱應革職贖罪。
得上□日。
尚可喜、耿仲明等、有航海投誠之功。
免削爵。
各罰銀四千兩。
陳效忠等免革職分别折贖。
○庚辰。
谕戶部年來八旗止憑踏看澇地給米、是以不勤農務嗣後踏看澇地、永行停止。
自王以下、官員以上、準給俸米一半。
仍令勤修農務。
秋則種麥耕地。
春則運播谷。
務俾以時從事。
○大計天下官員佥事謝允複等、八百一十六員各革職降調緻仕有差。
○壬午。
遣大學士祁充格等、赍敕責問朝鮮國王李淏曰。
前谥祭爾先王爾不曾專疏謝恩兼乏謝獻之儀。
此皆爾失禮之處。
及閱王奏内有雲倭情萬分可慮。
倘遇警急無計奈何。
欲修築訓練又議政府據報雲如有漂到倭國沿海漢人船隻不送于咫尺倭館直為解送上國、其蓄憾于我、比前必甚等語其具報官員将欲以漢人作倭人而與倭國耶。
抑以為明國猶在耶抑強欲以朕之漢人而捕送倭國耶。
似此官員、顯是啟亂壞國之人。
王不為之拏究拟罪、而據以陳奏、是爾之失也。
着即拏問、加以重罪。
又遣來陪臣李士芳、向部臣雲今□山戊不□不收棉。
請緩一年貢布。
部臣為之轉奏朕屢次憫念朝鮮苦累轸恤爾民。
曾于□山戊不□貢之物、及饋遺、使臣之禮、大為裁減此豈為爾有求而然耶。
概觀情辭雖系王之所奏而奏中語意。
實非出于王心。
必由奸臣造意。
若倭果恃強侵犯爾國。
大兵拯援。
斷無遲誤之理。
爾國奸臣、誤以天下未盡平定盜賊未盡滅息恐調爾國兵馬、故預設虛揣詐诿倭情爾今天下業已混一億兆盡歸版圖矣。
向曾有漂到倭船、朕心恻然、不忍拘留尚且付爾國送還。
爾今欲以所獲漢人船隻、不送我國、而送倭館。
又欲修築訓練。
此皆亂臣所出之言也昔爾先王不忘我朝恩德。
竭盡忠誠。
今王豈有不欲竭盡忠誠之理。
不特此一時也即将來朝鮮嗣王、子子孫孫無間世代其盡忠竭誠永如山河之不改易。
豈應有渝忘之時乎此特在下奸臣朋比結黨啟無窮之亂源耳。
一切谕上□日、悉令遣去大臣面述。
○攝政王遣官選女子于朝鮮國。
○癸未。
萬壽節祭太廟遣固山貝子吳達海行禮。
二月。
甲申朔。
○乙酉。
谕戶兵二部自今以後、喀爾喀厄魯特、從邊外前來、凡章京以下、披甲兵以上、若無駝隻馬匹。
有願買者、每一次止準買一匹。
有違例多買者、所買之馬入官。
問以應得之罪。
若有自己不買、包攬他人、頂已名買者、二人俱問應得之罪。
所買之馬入官。
每旗選章京二員。
監視買賣。
即令此二章京于各旗牛錄、及撥什庫、将買馬人姓名彙造清冊。
一本送戶部照驗一本自收備察。
賣馬處所執冊呼名放入。
不許強占預記。
違者章京照職罰銀。
兵丁照例鞭責。
一應販子買賣人、及不系披甲者、概不許買喀爾喀厄魯特駝馬犯者、鞭一百駝馬入官。
居庸關以内、一應官吏軍民人等、俱不許沿途迎買。
着差官役搜察。
如有被獲者、即縛解至京、以賊律問罪。
所差官役、如有私買、及通同縱買者、亦按賊律問罪。
着嚴行曉谕。
○以劄委副将張學周為江西袁州府副将。
○丙戌。
以上大行皇太後尊谥及奉安梓宮于昭陵日期遣固山貝子鞏阿岱祭告太廟。
○丁亥。
上大行皇太後尊谥曰。
孝端正敬仁懿莊敏輔天協聖文皇後其冊文曰。
孝子嗣皇帝稽首頓首上言壸闱着聖善之儀。
凝禧未艾。
典禮重徽懿之報。
備物宜隆。
聿示來茲。
用光前美。
恭惟皇妣大行皇後、安貞應地。
敬順承天。
佐先皇緻治之功。
啟沖子缵承之業。
方竭誠于奉養。
忽抱痛于升遐。
爰考舊章。
博咨公議。
用申哀慕。
式表尊崇。
謹奉冊寶上尊谥曰。
孝端正敬仁懿莊敏輔天協聖文皇後薦顯号于幾筵。
垂休有永昭鴻名于簡冊。
錫祐無疆。
謹言寶曰。
孝端正敬仁懿莊敏輔天協聖文皇後寶。
是日、以孝端文皇後梓宮将發引。
和碩親王以下梅勒章京侍郎以上、和碩福金以下、一品命婦以上、齊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