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西大将軍端重親王博洛奏報官兵複克山西清源交城、文水徐溝祁縣等處 ○丙戌。
谕鄂爾多斯部落紮穆蘇等曰。
聞爾等背叛即欲加兵。
但念爾受朕恩有年兼以生靈堪惜故不忍遽用幹戈。
爾能悔過、複還故土、相率來朝。
即宥爾等罪恩養如常。
傥不速改前非倚恃地方險要、與察哈爾同惡不即歸順。
入冬以後當發大兵、窮爾蹤迹、務期必獲、豈容爾等背叛之人偷活耶。
況今天下。
中外鹹仰朕恩。
傾心向化。
爾所稔知。
朕既降恩綸。
必不複念舊惡。
特谕 六月。
己醜朔。
○癸巳。
夜、火星犯木星。
○乙未。
有拜禅妻及廣泰家女子賴氏放鵝于金水橋前。
坐紅衣炮繩堆上吃煙遺火、焚繩三萬三千八百餘觔。
延燒炮車二百餘輛。
倉房一百二十餘間。
刑部審拟拜禅妻及賴氏。
俱應斬工部官不令人監守繩索、尚書金之俊、侍郎李迎晙、劉昌應各罰銀百兩侍郎盧登科、佟國允、啟心郎吳達禮應各罰銀百兩。
革一拜他喇布勒哈番、理事官星鼐應革考滿所加拜他喇布勒哈番折贖。
其車輛并繩索價銀二千三十餘兩應令尚書金之俊等賠補。
啟心郎孫代、張朝珍、理事官高國允、副理事官吳世巴、莫洛渾、敖塞、護星阿、李尚義、各罰銀五十兩。
議上。
得上□日、拜禅妻免死。
鞭一百賴氏、免死。
鞭三十。
金之俊、李迎晙、劉昌、各罰俸三月。
盧登科、佟國允、吳達禮、星鼐孫代張朝珍、各罰俸六月。
高國允等俱從寬免罰。
○丙申。
和碩親王滿漢達海、使墩旦至理藩院、言喀爾喀部落、向來遣使進饋于王者。
今乃進攝政王馬匹而不及王。
曩有喀爾喀使人、因進饋鄭王來至王所者王曾拒而不納。
理藩院尚書尼堪、侍郎沙濟達禮、席達禮以其言啟攝政王、王問舊例如何。
尼堪等、對以舊無越送諸王之例王曰國之大政、在予統攝、何人不來。
亦奚止于此。
今使至予所、王滿達海亦不當言、爾等理宜即向彼言。
乃但以無舊例為詞、豈非徇滿達海情面、而故為之說耶。
遂令内大臣吳拜等議罪、議罰王滿達海銀五千兩、奪俸一年。
尚書尼堪、侍郎沙濟達禮、席達禮革職。
啟攝政王王谕免罰王滿達海銀兩。
及罰俸。
尼堪等、免革職。
俱罰俸一年。
○丁酉。
補原任鳳河營參将管副将事王國勳、為長沙副将 ○予贈光祿寺卿黃登孝祭葬如例 ○戊戌。
設定南王下牛錄章京十五員。
靖南王下牛錄章京十一員平南王下牛錄章京十二員。
○以覺羅仲特為吏部理事官 ○以鑲黃旗衮泰巴圖魯、三等侍衛覺羅朱滿俱為護軍參領。
正黃旗恩格林鑲黃旗希孚、俱為甲喇章京。
○遣山東道監察禦史李允喦、提督江南蘇松等處學政。
○定西大将軍端重親王博洛奏報、平衛二賊渠圍平陽、遣梅勒章京譚布等擊敗之。
賊渡黃河遁去平陽汾州平。
○牛錄章京布達習禮坐非刑拷掠家仆革世職鞭一百折贖。
○庚子。
朝鮮國王妃趙氏奏報、國王倧薨請冊封世子淏襲爵淏亦具疏告訃。
俱下所司知之。
○辛醜。
升河南右布政使張大任、為湖廣布政使司左布政使。
刑部郎中趙曰爌為江南按察使司佥事、驿傳道。
萬化、為山西按察使司佥事分守冀南道高顯光、為陝西按察使司佥事、西安驿傳兵備道王錫隆、為湖廣按察使司佥事、分巡湖北道。
工部郎中李子和、為河南按察使司佥事、驿傳道。
彭欽、為山東按察使司佥事、兖西兵巡道。
山西提學道佥事孫啟賢、為陝西布政使司參議、兼按察使司佥事、西甯道。
長蘆運同袁仲魁為長蘆都轉運鹽使司運使。
○補原任參議朱國诏為陝西按察使司副使肅州兵備道。
○贈原任山東館陶縣知縣、升浙江金華府知府程瑾、為山東按察使司副使蔭一子入監讀書。
以瑾在館陶縣任時、屢次巢□刀賊、後赴任浙江中途被賊讐殺故也。
○初征南大将軍固山額真譚泰等、因奉有江西官員便宜除授之上□日、以随征吏部侍郎梅勒章京馬光輝、為提督總兵官而光輝以官。
品不符辭不就又以都察院理事官牛錄章京紀國先、為掌印都司。
國先以文職、不應授武官。
且雲不善者、以善置之。
善者、以不善者置之。
天下之亂職事故耳。
事聞下部議部拟馬光輝、應解任革世職贖身紀國先棄市籍沒疏入。
得上□日、馬光輝、解梅勒章京及侍郎任。
仍留其投誠所授世職。
其餘加升世職、俱行削去。
贖身。
紀國先免死革理事官牛錄章京。
籍其家之半。
○壬寅。
和碩英親王阿濟格遣吳拜羅玺啟攝政王曰。
輔政德豫親王、征流寇至慶都而潛身于僻地破潼關西安而不盡殲其衆。
追騰機思而不取其國。
有何功績。
乃将其二子優異于衆。
鄭親王、乃叔父之子予乃太祖之子皇上之叔。
何不以予為叔王、而以鄭親王為叔王。
攝政王使吳拜等答曰、德豫親王薨逝未久、何忍遽出此言。
初令爾統大兵往陝西、
谕鄂爾多斯部落紮穆蘇等曰。
聞爾等背叛即欲加兵。
但念爾受朕恩有年兼以生靈堪惜故不忍遽用幹戈。
爾能悔過、複還故土、相率來朝。
即宥爾等罪恩養如常。
傥不速改前非倚恃地方險要、與察哈爾同惡不即歸順。
入冬以後當發大兵、窮爾蹤迹、務期必獲、豈容爾等背叛之人偷活耶。
況今天下。
中外鹹仰朕恩。
傾心向化。
爾所稔知。
朕既降恩綸。
必不複念舊惡。
特谕 六月。
己醜朔。
○癸巳。
夜、火星犯木星。
○乙未。
有拜禅妻及廣泰家女子賴氏放鵝于金水橋前。
坐紅衣炮繩堆上吃煙遺火、焚繩三萬三千八百餘觔。
延燒炮車二百餘輛。
倉房一百二十餘間。
刑部審拟拜禅妻及賴氏。
俱應斬工部官不令人監守繩索、尚書金之俊、侍郎李迎晙、劉昌應各罰銀百兩侍郎盧登科、佟國允、啟心郎吳達禮應各罰銀百兩。
革一拜他喇布勒哈番、理事官星鼐應革考滿所加拜他喇布勒哈番折贖。
其車輛并繩索價銀二千三十餘兩應令尚書金之俊等賠補。
啟心郎孫代、張朝珍、理事官高國允、副理事官吳世巴、莫洛渾、敖塞、護星阿、李尚義、各罰銀五十兩。
議上。
得上□日、拜禅妻免死。
鞭一百賴氏、免死。
鞭三十。
金之俊、李迎晙、劉昌、各罰俸三月。
盧登科、佟國允、吳達禮、星鼐孫代張朝珍、各罰俸六月。
高國允等俱從寬免罰。
○丙申。
和碩親王滿漢達海、使墩旦至理藩院、言喀爾喀部落、向來遣使進饋于王者。
今乃進攝政王馬匹而不及王。
曩有喀爾喀使人、因進饋鄭王來至王所者王曾拒而不納。
理藩院尚書尼堪、侍郎沙濟達禮、席達禮以其言啟攝政王、王問舊例如何。
尼堪等、對以舊無越送諸王之例王曰國之大政、在予統攝、何人不來。
亦奚止于此。
今使至予所、王滿達海亦不當言、爾等理宜即向彼言。
乃但以無舊例為詞、豈非徇滿達海情面、而故為之說耶。
遂令内大臣吳拜等議罪、議罰王滿達海銀五千兩、奪俸一年。
尚書尼堪、侍郎沙濟達禮、席達禮革職。
啟攝政王王谕免罰王滿達海銀兩。
及罰俸。
尼堪等、免革職。
俱罰俸一年。
○丁酉。
補原任鳳河營參将管副将事王國勳、為長沙副将 ○予贈光祿寺卿黃登孝祭葬如例 ○戊戌。
設定南王下牛錄章京十五員。
靖南王下牛錄章京十一員平南王下牛錄章京十二員。
○以覺羅仲特為吏部理事官 ○以鑲黃旗衮泰巴圖魯、三等侍衛覺羅朱滿俱為護軍參領。
正黃旗恩格林鑲黃旗希孚、俱為甲喇章京。
○遣山東道監察禦史李允喦、提督江南蘇松等處學政。
○定西大将軍端重親王博洛奏報、平衛二賊渠圍平陽、遣梅勒章京譚布等擊敗之。
賊渡黃河遁去平陽汾州平。
○牛錄章京布達習禮坐非刑拷掠家仆革世職鞭一百折贖。
○庚子。
朝鮮國王妃趙氏奏報、國王倧薨請冊封世子淏襲爵淏亦具疏告訃。
俱下所司知之。
○辛醜。
升河南右布政使張大任、為湖廣布政使司左布政使。
刑部郎中趙曰爌為江南按察使司佥事、驿傳道。
萬化、為山西按察使司佥事分守冀南道高顯光、為陝西按察使司佥事、西安驿傳兵備道王錫隆、為湖廣按察使司佥事、分巡湖北道。
工部郎中李子和、為河南按察使司佥事、驿傳道。
彭欽、為山東按察使司佥事、兖西兵巡道。
山西提學道佥事孫啟賢、為陝西布政使司參議、兼按察使司佥事、西甯道。
長蘆運同袁仲魁為長蘆都轉運鹽使司運使。
○補原任參議朱國诏為陝西按察使司副使肅州兵備道。
○贈原任山東館陶縣知縣、升浙江金華府知府程瑾、為山東按察使司副使蔭一子入監讀書。
以瑾在館陶縣任時、屢次巢□刀賊、後赴任浙江中途被賊讐殺故也。
○初征南大将軍固山額真譚泰等、因奉有江西官員便宜除授之上□日、以随征吏部侍郎梅勒章京馬光輝、為提督總兵官而光輝以官。
品不符辭不就又以都察院理事官牛錄章京紀國先、為掌印都司。
國先以文職、不應授武官。
且雲不善者、以善置之。
善者、以不善者置之。
天下之亂職事故耳。
事聞下部議部拟馬光輝、應解任革世職贖身紀國先棄市籍沒疏入。
得上□日、馬光輝、解梅勒章京及侍郎任。
仍留其投誠所授世職。
其餘加升世職、俱行削去。
贖身。
紀國先免死革理事官牛錄章京。
籍其家之半。
○壬寅。
和碩英親王阿濟格遣吳拜羅玺啟攝政王曰。
輔政德豫親王、征流寇至慶都而潛身于僻地破潼關西安而不盡殲其衆。
追騰機思而不取其國。
有何功績。
乃将其二子優異于衆。
鄭親王、乃叔父之子予乃太祖之子皇上之叔。
何不以予為叔王、而以鄭親王為叔王。
攝政王使吳拜等答曰、德豫親王薨逝未久、何忍遽出此言。
初令爾統大兵往陝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