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奉養無缺。
母病、衣不解帶。
居父喪哀毀骨立請照例旌表。
章下所司。
○丁未。
升太常寺卿馮傑、為大理寺卿通政使司右參議黃熙允、為左參議。
太仆寺寺丞薛所蘊、為通政使司右參議。
光祿寺寺丞李士焜、為本寺少卿。
○贈殉難江南英山縣知縣史良植、為本省按察使司佥事。
蔭一子入監讀書 ○命固山額真巴顔等率官兵載紅衣炮、赴和碩英親王軍前、同讨姜鑲。
○戊申。
科爾沁國貝勒張繼倫等、遣使進貢野豬、山鹿、宴赉如例。
○己酉。
升國子監祭酒胡統虞、為内翰林秘書院學士。
司業劉肇國、為内翰林國史院學士。
檢讨成克鞏、為内翰林秘書院侍讀學士。
張端為内翰林秘書院侍講學士。
白允謙、為内翰林弘文院侍讀。
呂崇烈、為内翰林秘書院侍讀。
○庚戌。
直隸巡按鄧孕槐、疏舉孝子獲鹿縣民劉粟、性至孝。
家貧、負米養親父母有疾衣不解帶及母故、事繼母梁氏如生母。
節婦晉州民姚光允妻張氏、年十九、夫故。
事姑撫子。
守節五十四年。
獲鹿縣民解三讓妻任氏年二十二、夫故。
絕粒三日。
死而複珣。
姑奪其志氏矢死不從。
持刀自剌。
鄰人救免。
乃食貧自甘。
守節五十年。
沙河縣生員李拔秀妻楊氏、年二十三、夫故。
苦節自甘。
紡績度日。
四十六年。
志不少移。
廣宗縣民張紹孔妻傅氏、年二十一、夫故欲自缢以殉。
親鄰苦勸方已。
守節四十六年。
永年縣民張守儒妻劉氏、年二十一。
夫亡、家貧、紡績自給。
苦節五十二年廣平縣民焦儲秀妻唐氏、年二十一夫故。
誓以死殉其姑以撫孤為重勸之。
勉從姑言。
翁姑繼殁、祭葬如禮。
守節五十二年開州民魯濟妻劉氏、年二十三夫故。
撫孤苦守。
依夫兄而居。
子亡、有遺孫氏又撫養成立。
夫兄無子、病殁氏為營葬。
守節四十三年大名縣民許士秀妻劉氏、年二十四、夫亡。
氏矢死以殉姑以已老孫幼、苦勸方從縫纴度口。
遭荒□山戊不□、得米數合、為粥奉姑。
氏與子以米汁和樹葉自飲。
子殇、姑病殁、氏鬻居以殡。
守節四十一年。
請照例旌表。
章下所司。
○賜南贛巡撫劉武元、總兵官胡有升、貂帽、貂袍、貂褂、鞾、玲珑帶、玲珑刀、玲珑甲胄、玲珑鞍馬、各一。
巡道張鳳儀、副将參将遊擊高進庫、楊遇明、劉伯祿、楊繼賈熊牛希才、栗養志、鮑虎、馬正龍先啟玉孔國治、賀國賢、馬可任、張自臣、喬吉順、各蟒袍一襲。
以敗賊全城有功也。
○辛亥。
南贛巡撫劉武元疏報。
副将劉伯祿等攻破魚骨等寨。
擒斬僞軍門劉志谕、并僞副将參将遊擊等、二十餘名。
參将栗養志等、攻破蓮花等寨。
俘其僞滋陽王妃孔氏并擒斬僞都督葉南芝等。
遊擊鮑虎等、又大敗賊兵于土橋。
擒斬僞軍門劉飛等、殺獲甚衆疏入下所司查叙。
○壬子。
順天府進春。
○江南江西河南總督馬國柱奏報。
副将楊捷等恢複都昌縣城。
生獲賊渠僞兵部尚書餘應桂命斬之。
○癸醜。
贈故學士陳具慶、為禮部右侍郎。
蔭一子入監讀書。
○以禮部郎中樊缵、為江西按察使司佥事提調學政。
○甲寅。
大學士宋權、請終母制。
得上□日、内院機務繁重。
着照舊入直。
私居持服。
以全忠孝。
○乙卯。
谕内三院。
前戶部奏在外大小、文武各衙門、額設公費等項、冗濫累民。
酌議裁減。
已經允行。
今思各衙門公費款項裁減、未免用度不足。
反緻害民。
着戶部另為酌議速奏。
爾衙門即傳谕行。
○遣梅勒章京俄羅塞臣等、統領八旗官兵。
赴和碩英親王軍前、協巢□刀叛賊姜鑲。
○遣河南道監察禦史王應元、巡按山東。
山西道監察禦史陳棐、巡按湖北。
山東道監察禦史上官鉝、巡按湖南。
○革宣大總督耿焞職。
下法司議罪。
以姜鑲叛故也。
○以破李成棟功加南贛總兵官都督同知胡有升、為左都督。
副将劉伯祿、為都督佥事。
參将董大用、賈熊、為副将。
署參将楊遇明署遊擊鮑虎孔國治、為參将署副将先啟玉楊繼為都司。
○丁巳。
以山東沂州總兵官佟養量、為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禦史總督宣大山西等處軍務。
○谕内三院。
大同總兵姜鑲、因己身有罪、遂布訛言。
煽惑作亂。
贻害地方。
此姜鑲之罪與官吏兵民人等無幹。
何可株連無辜。
朕不慮難殺姜鑲、但憂民遭陷溺。
當流賊作亂之時、荼毒已極。
朕巢□刀平流賊、斯民甫有生機。
正冀安居樂業。
今又遭姜鑲叛亂擾害。
誘陷良善兵民其罪甚大。
茲已命英王率領諸王公将士往圍大同。
料姜鑲一人亦何能為。
若姜鑲一人不能巢□刀滅何能平定天下。
官吏兵民人等、不可輕聽姜鑲煽惑自陷罪戾。
着兵部傳谕各處将領、如有被惑之人、悔罪投誠者概從赦宥。
準複舊業。
執迷不順者、方行誅戮。
慎勿波累良善。
被難之民如違此上 □日、定治重罪。
仍刊刻告示、遍挂山西地方、曉谕通知。
○戊午。
□山戊不□暮。
享太廟。
遣輔國公巴布泰行禮。
遣官祭福陵昭陵。
○祭太□山戊不□月将之神。
○以江西九江總兵官剛阿泰為都督佥事、充鎮守大同總兵官。
淮安副将張大治為都督佥事充鎮守山東沂州總兵官。
○是□山戊不□、行鹽三百七十八萬九千七百六十一引。
徵課銀、一百八十五萬四百六十兩有奇鑄錢、十四萬四千九百四十九萬四千二百有奇。
母病、衣不解帶。
居父喪哀毀骨立請照例旌表。
章下所司。
○丁未。
升太常寺卿馮傑、為大理寺卿通政使司右參議黃熙允、為左參議。
太仆寺寺丞薛所蘊、為通政使司右參議。
光祿寺寺丞李士焜、為本寺少卿。
○贈殉難江南英山縣知縣史良植、為本省按察使司佥事。
蔭一子入監讀書 ○命固山額真巴顔等率官兵載紅衣炮、赴和碩英親王軍前、同讨姜鑲。
○戊申。
科爾沁國貝勒張繼倫等、遣使進貢野豬、山鹿、宴赉如例。
○己酉。
升國子監祭酒胡統虞、為内翰林秘書院學士。
司業劉肇國、為内翰林國史院學士。
檢讨成克鞏、為内翰林秘書院侍讀學士。
張端為内翰林秘書院侍講學士。
白允謙、為内翰林弘文院侍讀。
呂崇烈、為内翰林秘書院侍讀。
○庚戌。
直隸巡按鄧孕槐、疏舉孝子獲鹿縣民劉粟、性至孝。
家貧、負米養親父母有疾衣不解帶及母故、事繼母梁氏如生母。
節婦晉州民姚光允妻張氏、年十九、夫故。
事姑撫子。
守節五十四年。
獲鹿縣民解三讓妻任氏年二十二、夫故。
絕粒三日。
死而複珣。
姑奪其志氏矢死不從。
持刀自剌。
鄰人救免。
乃食貧自甘。
守節五十年。
沙河縣生員李拔秀妻楊氏、年二十三、夫故。
苦節自甘。
紡績度日。
四十六年。
志不少移。
廣宗縣民張紹孔妻傅氏、年二十一、夫故欲自缢以殉。
親鄰苦勸方已。
守節四十六年。
永年縣民張守儒妻劉氏、年二十一。
夫亡、家貧、紡績自給。
苦節五十二年廣平縣民焦儲秀妻唐氏、年二十一夫故。
誓以死殉其姑以撫孤為重勸之。
勉從姑言。
翁姑繼殁、祭葬如禮。
守節五十二年開州民魯濟妻劉氏、年二十三夫故。
撫孤苦守。
依夫兄而居。
子亡、有遺孫氏又撫養成立。
夫兄無子、病殁氏為營葬。
守節四十三年大名縣民許士秀妻劉氏、年二十四、夫亡。
氏矢死以殉姑以已老孫幼、苦勸方從縫纴度口。
遭荒□山戊不□、得米數合、為粥奉姑。
氏與子以米汁和樹葉自飲。
子殇、姑病殁、氏鬻居以殡。
守節四十一年。
請照例旌表。
章下所司。
○賜南贛巡撫劉武元、總兵官胡有升、貂帽、貂袍、貂褂、鞾、玲珑帶、玲珑刀、玲珑甲胄、玲珑鞍馬、各一。
巡道張鳳儀、副将參将遊擊高進庫、楊遇明、劉伯祿、楊繼賈熊牛希才、栗養志、鮑虎、馬正龍先啟玉孔國治、賀國賢、馬可任、張自臣、喬吉順、各蟒袍一襲。
以敗賊全城有功也。
○辛亥。
南贛巡撫劉武元疏報。
副将劉伯祿等攻破魚骨等寨。
擒斬僞軍門劉志谕、并僞副将參将遊擊等、二十餘名。
參将栗養志等、攻破蓮花等寨。
俘其僞滋陽王妃孔氏并擒斬僞都督葉南芝等。
遊擊鮑虎等、又大敗賊兵于土橋。
擒斬僞軍門劉飛等、殺獲甚衆疏入下所司查叙。
○壬子。
順天府進春。
○江南江西河南總督馬國柱奏報。
副将楊捷等恢複都昌縣城。
生獲賊渠僞兵部尚書餘應桂命斬之。
○癸醜。
贈故學士陳具慶、為禮部右侍郎。
蔭一子入監讀書。
○以禮部郎中樊缵、為江西按察使司佥事提調學政。
○甲寅。
大學士宋權、請終母制。
得上□日、内院機務繁重。
着照舊入直。
私居持服。
以全忠孝。
○乙卯。
谕内三院。
前戶部奏在外大小、文武各衙門、額設公費等項、冗濫累民。
酌議裁減。
已經允行。
今思各衙門公費款項裁減、未免用度不足。
反緻害民。
着戶部另為酌議速奏。
爾衙門即傳谕行。
○遣梅勒章京俄羅塞臣等、統領八旗官兵。
赴和碩英親王軍前、協巢□刀叛賊姜鑲。
○遣河南道監察禦史王應元、巡按山東。
山西道監察禦史陳棐、巡按湖北。
山東道監察禦史上官鉝、巡按湖南。
○革宣大總督耿焞職。
下法司議罪。
以姜鑲叛故也。
○以破李成棟功加南贛總兵官都督同知胡有升、為左都督。
副将劉伯祿、為都督佥事。
參将董大用、賈熊、為副将。
署參将楊遇明署遊擊鮑虎孔國治、為參将署副将先啟玉楊繼為都司。
○丁巳。
以山東沂州總兵官佟養量、為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禦史總督宣大山西等處軍務。
○谕内三院。
大同總兵姜鑲、因己身有罪、遂布訛言。
煽惑作亂。
贻害地方。
此姜鑲之罪與官吏兵民人等無幹。
何可株連無辜。
朕不慮難殺姜鑲、但憂民遭陷溺。
當流賊作亂之時、荼毒已極。
朕巢□刀平流賊、斯民甫有生機。
正冀安居樂業。
今又遭姜鑲叛亂擾害。
誘陷良善兵民其罪甚大。
茲已命英王率領諸王公将士往圍大同。
料姜鑲一人亦何能為。
若姜鑲一人不能巢□刀滅何能平定天下。
官吏兵民人等、不可輕聽姜鑲煽惑自陷罪戾。
着兵部傳谕各處将領、如有被惑之人、悔罪投誠者概從赦宥。
準複舊業。
執迷不順者、方行誅戮。
慎勿波累良善。
被難之民如違此上 □日、定治重罪。
仍刊刻告示、遍挂山西地方、曉谕通知。
○戊午。
□山戊不□暮。
享太廟。
遣輔國公巴布泰行禮。
遣官祭福陵昭陵。
○祭太□山戊不□月将之神。
○以江西九江總兵官剛阿泰為都督佥事、充鎮守大同總兵官。
淮安副将張大治為都督佥事充鎮守山東沂州總兵官。
○是□山戊不□、行鹽三百七十八萬九千七百六十一引。
徵課銀、一百八十五萬四百六十兩有奇鑄錢、十四萬四千九百四十九萬四千二百有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