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試考四
關燈
小
中
大
人心不古,多有奸詐,緻玷盛典。
故乙醜科始有入觐官送試之議,遵行己久。
今科臣李周策議稱司府有總轄之責,州縣有民社之寄,欲速其赴任,無非為地方計也。
吏部題稱查點舉人,合照近日題覆事例,惟用二司。
已經奉有明旨,無容再議。
直隸府縣官未議及,相應議題請。
合行各省、直隸府州縣正官,俱候照點舉人。
其司府首領并州縣官,領敕之後,即起程,無得留滞,庶良法并行不悖矣。
伏乞聖裁。
一曰(試)覆【試】卷。
前件,臣等議得:場中朱墨試卷,收掌原有定員。
彌封、謄錄,各有專責。
迩來诏旨徒勤,奉行未至。
兩畿失卷,覆轍可懲。
至于彌封、謄錄等官,往往以進卷為完事,其中遺失,多不暇顧,似于掄材之典猶有未稱。
臣等方欲具題,今給事中李周策條議及此,委宜申饬。
合無行令各分考,除将上等朱卷先期呈送主考外,其落卷各封固钤記,備開數目,于揭曉前數日交付掌卷官查無缺少,随即登簿。
至于墨卷,則令曉谕前二三日擡入聚奎堂,俟各分考比号對同訖,其不取墨卷,掌卷官即檢查細數,封貯會經堂。
同前朱卷,于揭曉日付在場官,押送本部交收,庶關防密而意外之虞可免矣。
伏乞聖裁。
一曰嚴謄錄。
前件,臣等議得:簾外諸臣,職在防閑,一切奸妬,皆當稽察。
迩來饬法申令,可謂嚴密,但日久弊生,不無怠玩,以故科臣苗朝陽、李周策欲要嚴責簾外諸臣用意關防,殚精振饬,俱于試典有裨,相應題請。
合無行令監試、提調等官,入場之初,責令兵番官軍人等嚴加防範。
如有搜出真正懷挾,識認果系倩代,并同号簿傳遞互換者,許實時首告,照例枷号示衆問革。
至于場屋取士,全憑朱卷以為去留,則彌封、謄錄、對讀等所,尤為緊要,一有脫誤,即文堪中式,未免淪棄。
今後各所官員,務要親加查對,加意防閑,毋得專委吏書生員,以緻差錯。
如有三場朱卷字号不同,字畫胡塗脫落,此數者,許監試官指名參究。
庶上下交警,而宿弊可除矣。
伏乞聖裁。
奉聖旨:“墨卷于填榜之日送進,原系關防,隻照舊規。
其餘依拟行。
” 二月,禮部一本:“科場生儒阻撓搜檢、賈衆騷擾事:覆山東巡按吳龍征題:生儒馮鎮等阻撓搜檢,杖斥為民。
胡東潮等分别降級。
中式舉人賈三鳳發國子監肄業三年,令其改省,臨期再考,方準會試。
”奉聖旨:“是。
” 禮部疏:“為懇恩覆試以昭公道事:該禮科抄大學士申時行等奏前事,奉聖旨:‘卿等懇請覆試,具見公慎。
高桂本内有名舉人,着禮部便會同都察院及科道官當堂考試,看閱具奏。
錦衣衛還差官與高桂一同巡視。
欽此。
’欽遵抄出到部。
除禮部尚書朱赓偶感傷寒注籍不與外,左侍郎于慎行等謹會同都察院等衙門都禦史等官吳時來等,于本月初一日黎明至本部堂上,公同揭書出題,嚴加覆試。
随将原卷彌封,從公品骘。
看得七卷文理平通,一卷文理亦通。
臣等奉旨看閱,未敢擅拟,将覆試原卷各貼浮籖實封,随本進呈禦覽,伏乞聖裁。
”奉聖旨:“這覆試舉人,你們既會同看閱文理俱通,都準會試。
” 刑部雲南司主事饒伸疏謂: 邪臣朋奸欺君,徇私滅法,懇乞聖斷以培公道以快人心事: 臣切惟權柄皇上之所獨馭也,主上人臣之所共事也,而奸邪人心之所共惡也。
名器不可以假人,況賢科乎?犬馬報主,階草指佞,神羊觸邪,況臣子乎?今邪臣所為罔上行私者,莫如科場之弊,臣有慨于中久矣。
夫科目者,國家所以鼓舞天下之大權大柄也,君不得以私諸臣,父不得以私諸子,法至公也。
故古之奸臣多矣,而鮮有壞此法者,畏人以三尺議其後也。
惟唐達奚恂中楊國忠二子,宋湯思退中秦桧之子若孫,書之史冊,以為醜诋。
此亦曠世一見耳,未有人人冒濫如今日之甚者。
自舒鳌、何洛文中張居正之子,人猶以為駭也。
及三子連占科名,而輔臣乃遂成故事。
于是戴光啟、沈自邠并收二相子而恬不知怪,一時用事大臣乘此而得所欲者,不可勝數也。
然未有大通關節、肆無忌憚如黃洪憲之為者。
以為一第不足以為重,則居然舉首矣。
勢高者無子則錄其壻,利重者非子則及其孫矣。
洪憲之情狀,已見于陛辭一疏。
及拆卷、對号之日,反複搜尋,盡中所私而後已。
非惟敢于欺皇上,且空天下為無人焉。
故榜出而人人切齒,無不欲唾洪憲之面而笞其背也。
幸有禮臣高桂之發其奸也,據所指字眼關節,雖才有可錄,猶當亟以徇私棄之,況文理訛謬章章若是,而猶俱得保全,洪憲腼然在列!臣恐皇上有此,不複有國法矣。
臣聞覆試之日,尚多不能文者,左都禦史吳時來不分可否,辄曰通得,高桂面斥之,而時來忍恥力持,竟爾朦胧拟請。
夫始猶掩耳盜鈴,今則入市攫金,始猶一人為欺,今則朋黨面欺矣,此何可令後世見也?臣又見大學士王(某□)【錫爵】之辯疏内,舉祁奚為言。
夫奚之舉子,自舉也,豈假手于人哉?即此一言,而為私弊亦不能自解矣。
且字字劍戟,而其中有曰突出一高桂,尤非大臣之語。
錫爵為相三年矣,不聞與人為善,而聞與人飾非。
自錫爵趨邪,而忠臣賢士悉被斥遠,佞夫憸人躐跻顯要。
今又巧護其私,以淩轹正直,欺诳皇上,其勢又将為居正之續矣。
臣竊觀皇上仁聖聰明,抱大有為之資,而邪臣壅蔽欺罔,緻大權大柄不由皇上而由邪臣,天下後世将以此為聖明之累矣。
夫邪臣共享壟斷之利,而令皇上獨受不察之名,此臣所以終夜拊心,不愛一身以報也,豈願碌碌與貴子弟比肩事主,以為科目之羞、郎署之玷哉!今會試事又将竣矣,臣恐複有觀望效尤者。
伏乞皇上大奮幹斷,将高桂所論徇私舉人嚴究斥退,發下覆試原卷,九卿科道從公細閱,量留一二可錄者,以示聖恩。
重治黃洪憲作奸市私之罪,以為人臣欺罔之戒。
至于吳時來附勢滅法,不稱台長,王錫爵庇黨恃勢,殊乏相度,均乞速賜罷斥。
如是而公道可培,人心自服,他日之流弊永絕于此舉矣。
臣昧死披瀝,幹冒天威,不勝戰栗隕越之至。
奉聖旨:“科場之事,已經各官條議,積弊已革。
王衡等又經覆試,若有欺弊,科道豈無言者?饒伸這厮妄言,排擊大臣,刁讦輔相,好生無理,顯是黨護高桂,朋奸逞臆,甚失國體。
饒伸着拿送鎮撫司,究問朋黨主使來說。
” 鎮撫司奏,奉聖旨:“既究問明白,饒伸憸邪小人,出位逞臆,誣謗大臣,混淆國是,本當重處,念輔臣奏救,姑着革了職為民。
高桂雖未主使,亦是朋黨,着降二級,調邊方用。
” 二月,命少傅兼太子太傅禮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許國、詹事府掌府事太子賓客吏部左侍郎兼侍讀學士王弘誨主會試,取中舉人陶望齡等。
廷試,賜焦竑、吳道南、陶望齡及第。
五月,改進士王肯堂、劉日甯、顧際明、莊天合、董其昌、蔣孟育、區大相、黃輝、馮有經、傅新德、周如砥、朱國祯、喬胤、唐效純、林堯俞、孫羽侯、徐彥登、包見捷、羅棟、吳鴻功、馮從吾、郭士吉為庶吉士,命吏部左侍郎太子賓客兼侍讀學士沈一貫、禮部左侍郎兼侍讀學士田一儁教習。
故乙醜科始有入觐官送試之議,遵行己久。
今科臣李周策議稱司府有總轄之責,州縣有民社之寄,欲速其赴任,無非為地方計也。
吏部題稱查點舉人,合照近日題覆事例,惟用二司。
已經奉有明旨,無容再議。
直隸府縣官未議及,相應議題請。
合行各省、直隸府州縣正官,俱候照點舉人。
其司府首領并州縣官,領敕之後,即起程,無得留滞,庶良法并行不悖矣。
伏乞聖裁。
一曰(試)覆【試】卷。
前件,臣等議得:場中朱墨試卷,收掌原有定員。
彌封、謄錄,各有專責。
迩來诏旨徒勤,奉行未至。
兩畿失卷,覆轍可懲。
至于彌封、謄錄等官,往往以進卷為完事,其中遺失,多不暇顧,似于掄材之典猶有未稱。
臣等方欲具題,今給事中李周策條議及此,委宜申饬。
合無行令各分考,除将上等朱卷先期呈送主考外,其落卷各封固钤記,備開數目,于揭曉前數日交付掌卷官查無缺少,随即登簿。
至于墨卷,則令曉谕前二三日擡入聚奎堂,俟各分考比号對同訖,其不取墨卷,掌卷官即檢查細數,封貯會經堂。
同前朱卷,于揭曉日付在場官,押送本部交收,庶關防密而意外之虞可免矣。
伏乞聖裁。
一曰嚴謄錄。
前件,臣等議得:簾外諸臣,職在防閑,一切奸妬,皆當稽察。
迩來饬法申令,可謂嚴密,但日久弊生,不無怠玩,以故科臣苗朝陽、李周策欲要嚴責簾外諸臣用意關防,殚精振饬,俱于試典有裨,相應題請。
合無行令監試、提調等官,入場之初,責令兵番官軍人等嚴加防範。
如有搜出真正懷挾,識認果系倩代,并同号簿傳遞互換者,許實時首告,照例枷号示衆問革。
至于場屋取士,全憑朱卷以為去留,則彌封、謄錄、對讀等所,尤為緊要,一有脫誤,即文堪中式,未免淪棄。
今後各所官員,務要親加查對,加意防閑,毋得專委吏書生員,以緻差錯。
如有三場朱卷字号不同,字畫胡塗脫落,此數者,許監試官指名參究。
庶上下交警,而宿弊可除矣。
伏乞聖裁。
奉聖旨:“墨卷于填榜之日送進,原系關防,隻照舊規。
其餘依拟行。
” 二月,禮部一本:“科場生儒阻撓搜檢、賈衆騷擾事:覆山東巡按吳龍征題:生儒馮鎮等阻撓搜檢,杖斥為民。
胡東潮等分别降級。
中式舉人賈三鳳發國子監肄業三年,令其改省,臨期再考,方準會試。
”奉聖旨:“是。
” 禮部疏:“為懇恩覆試以昭公道事:該禮科抄大學士申時行等奏前事,奉聖旨:‘卿等懇請覆試,具見公慎。
高桂本内有名舉人,着禮部便會同都察院及科道官當堂考試,看閱具奏。
錦衣衛還差官與高桂一同巡視。
欽此。
’欽遵抄出到部。
除禮部尚書朱赓偶感傷寒注籍不與外,左侍郎于慎行等謹會同都察院等衙門都禦史等官吳時來等,于本月初一日黎明至本部堂上,公同揭書出題,嚴加覆試。
随将原卷彌封,從公品骘。
看得七卷文理平通,一卷文理亦通。
臣等奉旨看閱,未敢擅拟,将覆試原卷各貼浮籖實封,随本進呈禦覽,伏乞聖裁。
”奉聖旨:“這覆試舉人,你們既會同看閱文理俱通,都準會試。
” 刑部雲南司主事饒伸疏謂: 邪臣朋奸欺君,徇私滅法,懇乞聖斷以培公道以快人心事: 臣切惟權柄皇上之所獨馭也,主上人臣之所共事也,而奸邪人心之所共惡也。
名器不可以假人,況賢科乎?犬馬報主,階草指佞,神羊觸邪,況臣子乎?今邪臣所為罔上行私者,莫如科場之弊,臣有慨于中久矣。
夫科目者,國家所以鼓舞天下之大權大柄也,君不得以私諸臣,父不得以私諸子,法至公也。
故古之奸臣多矣,而鮮有壞此法者,畏人以三尺議其後也。
惟唐達奚恂中楊國忠二子,宋湯思退中秦桧之子若孫,書之史冊,以為醜诋。
此亦曠世一見耳,未有人人冒濫如今日之甚者。
自舒鳌、何洛文中張居正之子,人猶以為駭也。
及三子連占科名,而輔臣乃遂成故事。
于是戴光啟、沈自邠并收二相子而恬不知怪,一時用事大臣乘此而得所欲者,不可勝數也。
然未有大通關節、肆無忌憚如黃洪憲之為者。
以為一第不足以為重,則居然舉首矣。
勢高者無子則錄其壻,利重者非子則及其孫矣。
洪憲之情狀,已見于陛辭一疏。
及拆卷、對号之日,反複搜尋,盡中所私而後已。
非惟敢于欺皇上,且空天下為無人焉。
故榜出而人人切齒,無不欲唾洪憲之面而笞其背也。
幸有禮臣高桂之發其奸也,據所指字眼關節,雖才有可錄,猶當亟以徇私棄之,況文理訛謬章章若是,而猶俱得保全,洪憲腼然在列!臣恐皇上有此,不複有國法矣。
臣聞覆試之日,尚多不能文者,左都禦史吳時來不分可否,辄曰通得,高桂面斥之,而時來忍恥力持,竟爾朦胧拟請。
夫始猶掩耳盜鈴,今則入市攫金,始猶一人為欺,今則朋黨面欺矣,此何可令後世見也?臣又見大學士王(某□)【錫爵】之辯疏内,舉祁奚為言。
夫奚之舉子,自舉也,豈假手于人哉?即此一言,而為私弊亦不能自解矣。
且字字劍戟,而其中有曰突出一高桂,尤非大臣之語。
錫爵為相三年矣,不聞與人為善,而聞與人飾非。
自錫爵趨邪,而忠臣賢士悉被斥遠,佞夫憸人躐跻顯要。
今又巧護其私,以淩轹正直,欺诳皇上,其勢又将為居正之續矣。
臣竊觀皇上仁聖聰明,抱大有為之資,而邪臣壅蔽欺罔,緻大權大柄不由皇上而由邪臣,天下後世将以此為聖明之累矣。
夫邪臣共享壟斷之利,而令皇上獨受不察之名,此臣所以終夜拊心,不愛一身以報也,豈願碌碌與貴子弟比肩事主,以為科目之羞、郎署之玷哉!今會試事又将竣矣,臣恐複有觀望效尤者。
伏乞皇上大奮幹斷,将高桂所論徇私舉人嚴究斥退,發下覆試原卷,九卿科道從公細閱,量留一二可錄者,以示聖恩。
重治黃洪憲作奸市私之罪,以為人臣欺罔之戒。
至于吳時來附勢滅法,不稱台長,王錫爵庇黨恃勢,殊乏相度,均乞速賜罷斥。
如是而公道可培,人心自服,他日之流弊永絕于此舉矣。
臣昧死披瀝,幹冒天威,不勝戰栗隕越之至。
奉聖旨:“科場之事,已經各官條議,積弊已革。
王衡等又經覆試,若有欺弊,科道豈無言者?饒伸這厮妄言,排擊大臣,刁讦輔相,好生無理,顯是黨護高桂,朋奸逞臆,甚失國體。
饒伸着拿送鎮撫司,究問朋黨主使來說。
” 鎮撫司奏,奉聖旨:“既究問明白,饒伸憸邪小人,出位逞臆,誣謗大臣,混淆國是,本當重處,念輔臣奏救,姑着革了職為民。
高桂雖未主使,亦是朋黨,着降二級,調邊方用。
” 二月,命少傅兼太子太傅禮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許國、詹事府掌府事太子賓客吏部左侍郎兼侍讀學士王弘誨主會試,取中舉人陶望齡等。
廷試,賜焦竑、吳道南、陶望齡及第。
五月,改進士王肯堂、劉日甯、顧際明、莊天合、董其昌、蔣孟育、區大相、黃輝、馮有經、傅新德、周如砥、朱國祯、喬胤、唐效純、林堯俞、孫羽侯、徐彥登、包見捷、羅棟、吳鴻功、馮從吾、郭士吉為庶吉士,命吏部左侍郎太子賓客兼侍讀學士沈一貫、禮部左侍郎兼侍讀學士田一儁教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