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圃雜記上
關燈
小
中
大
問其所從來,言出諸己者,十取一二,或雲假貸,反以資之,愈盡心其事。
後雖居八座之尊,清儉自奉,俨若寒士。
海虞之木城有李某者,素好刁奸,人畏之如虎。
晚年家頗饒裕,有子登景泰二年進士,立「進士枋」。
陰陽家以為動「七殺」之地,其家連死五人,不三月,子訃音至,李老自迎喪歸。
至臨清,亦感疾死。
其仆度不能帶兩喪,遂火化之,函骨以歸。
天之報施,固不爽哉。
唐、宋間,皆有官妓,仕宦者被其牽制,往往害政,雖正人君子亦多惑之。
至勝國時,愈無恥矣。
我太祖始革去之。
官吏宿娼,罪亞殺人一等。
雖赦,終身弗叙。
此聖政之第一也。
黃岩林公一鹗為江西布政時,嘗中元日晝寝,夢一婦人祭之,而所享之物若在齒頰,家枋屋舍宛然不忘。
公怪之,命一健卒,指其所向,物色之。
果于某枋見一老婦,年七十餘,祭其故夫,所焚紙灰尚未寒。
問其祭物與夫死之年月日時,以複于公。
其物乃公夢中所食,而夫死之年月日時無不同者,亦甚異也。
通州在京城南四十餘裡,嘗積糧數百萬石。
己巳胡虜南侵,諜至雲:欲先據此。
諸大臣議,将焚其倉廪。
适周文襄公忱入京,陳僖敏公镒時長憲台,因咨其計。
文襄曰:「何至如是!宜檄示在京官軍旗校,預給一歲之糧,令自往支,則糧歸京師,且免軍運之費。
」諸臣如其計。
不數日,通州倉糧皆空。
虜至,無所獲而去。
其通變如此。
吳松江由嘉定以入于海,江口淤塞百年,民受其患。
吉水龍遵叙以禦史左遷為嘉定知縣,到官歎曰:「事孰有事于此!」即日親莅其所,召父老講求水利,且多設施。
逾月,盡疏通之。
複開支河五百餘裡,(「複開支河五百餘裡」,「支」原作「皮」,據明紀錄彙編本改。
)利及旁縣。
民号曰:「禦史河。
」先是,有河夫掘地得石碑,長尺餘,上有刻曰:「得一龍,江水通。
」然則龍君之開河,亦有數邪。
後朝廷旌其能,擢守徽州,改常州,卒。
李莊字敬中,其先懷慶人。
父某,以功臣子尚太祖第七女大名大長公主,拜栾城侯。
洪武末,北征沒于王事。
敬中時年七歲,得襲父爵。
太宗即位,公主納其诰券。
敬中年已長,尚未知書,或有勸之學者,乃從劉源博先生遊。
敬中為人襟度灑落,刻意詞翰,有所作,人争傳之。
年七十九,發不白,齒不搖,步履如四五十人。
一日無疾而逝。
太倉陸孟昭參政,嘗為刑官。
一日錄囚獄中,見重囚皆三木偃卧,不能展轉,鼠夜齧之,流血涔涔,孟昭憫焉。
遂買數貓置獄中,鼠患頓息,囚德之至死。
自是獄中蓄貓矣。
常熟章孟端為禦史時,多所彈劾。
正統初,權貴忌之,罷歸。
(「罷歸」,原脫「歸」字,據明紀錄彙編本補。
)京師士大夫以宋人贈唐子方「去國一身輕似葉,高名千古重如山」之句分韻作詩送之,送者皆被遠谪。
不數年,孟端諸子連科進士為京官,同處一邸,書春題于壁曰:「四壁金花春宴罷,滿床牙笏早朝歸。
」人多羨之。
鼓吹,古之軍容。
漢唐之世,非功臣之喪不給,給或不當,史必譏之。
近來富豪子弟悉使奴仆習其聲韻,每出入則鼓吹喧天。
雖田舍翁有事,亦往往倩人為之。
可謂僭矣。
毗陵胡忠安公為大宗伯者幾三十年,(「毗陵胡忠安公為大宗伯者幾三十年」,「幾」原作「餘」,據玄覽堂叢書本改。
)兼有師傅之重。
後緻仕而歸。
天順癸未八月,卧病于家,時年幾九十矣。
郡守卓天錫日往詢候。
(「郡守卓天錫日往詢候」,「卓天錫」玄覽堂叢書本作「龍晉」。
)一日送迎,頗倦困,晝寝,忽夢見公紅袍玉帶由中道入,天錫不覺驚悟。
頃之,公訃音至。
天錫往吊畢,即具奏朝廷,葬祭之禮極厚。
公早年遍遊名山,或傳其嘗得異人,故多福壽。
其見夢于守,蓋有所托也。
吾鄉周伯川,為人頗有風緻,中年棄室入道。
每至人家,辄索酒痛飲,醉則飄然而去,略不辭謝。
或訝之,則大聲曰:「吾所飲食者,乃天地間物耳,于汝何與!」聞者高之。
後雖居八座之尊,清儉自奉,俨若寒士。
海虞之木城有李某者,素好刁奸,人畏之如虎。
晚年家頗饒裕,有子登景泰二年進士,立「進士枋」。
陰陽家以為動「七殺」之地,其家連死五人,不三月,子訃音至,李老自迎喪歸。
至臨清,亦感疾死。
其仆度不能帶兩喪,遂火化之,函骨以歸。
天之報施,固不爽哉。
唐、宋間,皆有官妓,仕宦者被其牽制,往往害政,雖正人君子亦多惑之。
至勝國時,愈無恥矣。
我太祖始革去之。
官吏宿娼,罪亞殺人一等。
雖赦,終身弗叙。
此聖政之第一也。
黃岩林公一鹗為江西布政時,嘗中元日晝寝,夢一婦人祭之,而所享之物若在齒頰,家枋屋舍宛然不忘。
公怪之,命一健卒,指其所向,物色之。
果于某枋見一老婦,年七十餘,祭其故夫,所焚紙灰尚未寒。
問其祭物與夫死之年月日時,以複于公。
其物乃公夢中所食,而夫死之年月日時無不同者,亦甚異也。
通州在京城南四十餘裡,嘗積糧數百萬石。
己巳胡虜南侵,諜至雲:欲先據此。
諸大臣議,将焚其倉廪。
适周文襄公忱入京,陳僖敏公镒時長憲台,因咨其計。
文襄曰:「何至如是!宜檄示在京官軍旗校,預給一歲之糧,令自往支,則糧歸京師,且免軍運之費。
」諸臣如其計。
不數日,通州倉糧皆空。
虜至,無所獲而去。
其通變如此。
吳松江由嘉定以入于海,江口淤塞百年,民受其患。
吉水龍遵叙以禦史左遷為嘉定知縣,到官歎曰:「事孰有事于此!」即日親莅其所,召父老講求水利,且多設施。
逾月,盡疏通之。
複開支河五百餘裡,(「複開支河五百餘裡」,「支」原作「皮」,據明紀錄彙編本改。
)利及旁縣。
民号曰:「禦史河。
」先是,有河夫掘地得石碑,長尺餘,上有刻曰:「得一龍,江水通。
」然則龍君之開河,亦有數邪。
後朝廷旌其能,擢守徽州,改常州,卒。
李莊字敬中,其先懷慶人。
父某,以功臣子尚太祖第七女大名大長公主,拜栾城侯。
洪武末,北征沒于王事。
敬中時年七歲,得襲父爵。
太宗即位,公主納其诰券。
敬中年已長,尚未知書,或有勸之學者,乃從劉源博先生遊。
敬中為人襟度灑落,刻意詞翰,有所作,人争傳之。
年七十九,發不白,齒不搖,步履如四五十人。
一日無疾而逝。
太倉陸孟昭參政,嘗為刑官。
一日錄囚獄中,見重囚皆三木偃卧,不能展轉,鼠夜齧之,流血涔涔,孟昭憫焉。
遂買數貓置獄中,鼠患頓息,囚德之至死。
自是獄中蓄貓矣。
常熟章孟端為禦史時,多所彈劾。
正統初,權貴忌之,罷歸。
(「罷歸」,原脫「歸」字,據明紀錄彙編本補。
)京師士大夫以宋人贈唐子方「去國一身輕似葉,高名千古重如山」之句分韻作詩送之,送者皆被遠谪。
不數年,孟端諸子連科進士為京官,同處一邸,書春題于壁曰:「四壁金花春宴罷,滿床牙笏早朝歸。
」人多羨之。
鼓吹,古之軍容。
漢唐之世,非功臣之喪不給,給或不當,史必譏之。
近來富豪子弟悉使奴仆習其聲韻,每出入則鼓吹喧天。
雖田舍翁有事,亦往往倩人為之。
可謂僭矣。
毗陵胡忠安公為大宗伯者幾三十年,(「毗陵胡忠安公為大宗伯者幾三十年」,「幾」原作「餘」,據玄覽堂叢書本改。
)兼有師傅之重。
後緻仕而歸。
天順癸未八月,卧病于家,時年幾九十矣。
郡守卓天錫日往詢候。
(「郡守卓天錫日往詢候」,「卓天錫」玄覽堂叢書本作「龍晉」。
)一日送迎,頗倦困,晝寝,忽夢見公紅袍玉帶由中道入,天錫不覺驚悟。
頃之,公訃音至。
天錫往吊畢,即具奏朝廷,葬祭之禮極厚。
公早年遍遊名山,或傳其嘗得異人,故多福壽。
其見夢于守,蓋有所托也。
吾鄉周伯川,為人頗有風緻,中年棄室入道。
每至人家,辄索酒痛飲,醉則飄然而去,略不辭謝。
或訝之,則大聲曰:「吾所飲食者,乃天地間物耳,于汝何與!」聞者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