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鮑忠壯公轶事
關燈
小
中
大
忠壯公之崇鄉誼,掃棄苛禮,為足尚也。
光緒丁亥丙戌之交,餘省胞叔冬森太守于濟南,時桂陽陳隽臣中丞士傑,巡撫山東,冬森公為治奏牍幕中。
中丞故湘鄉相國門弟子,以戰功起家,與鮑忠壯公并馳騁戎車,稱良将。
陳中丞雅念忠壯公,嘗問忠壯公裡居近狀甚悉,意殊殷渥。
中丞公治齊,強直自遂,不阿奉權貴,所交當代大僚,惟彭剛直、閻文介諸賢。
用人行政,一師則湘鄉,不甚主故常。
好與僚屬講魯論諸經及用兵方略,嘗謂冬森公;鮑忠壯公未達時,隸曾營,一曰犯法,與同輩十餘人皆當抵罪,環縛就列。
中丞公過問之,餘人皆垂首涕泣,忠壯公獨昂首強直,怒詈曰:“壯士死即死耳,何問為?”中丞公人言之曾湘鄉,忠壯公以此得釋,曾文正之被困于安徽祁門也,賊知文正在營,麋萃悍黨,環攻猛鸷,志必取督師者為快。
文正陰以死自誓,而意氣舒閑,故以靜鎮定将士心。
炮聲晝夜震動,文正營中所居瓦屋三間,槍子簌簌,或緣窗棂下,文正猶曰與僚友諸弟子奕棋、課詩文,或出奏疏稿繕寫精楷,視其筆光墨彩,驗心氣勁脆,以此蔔他年祿位豐啬。
其有假他故潛遁去者,往往為時流所薄。
他人之行軍也,所發偵探卒,第及前面左右二方,忠壯公則兼探軍後周回數百裡間無不到。
當是時,粵賊圍曾湘鄉至急,中丞公亦侍從營中。
他軍在遠不及救,或與強賊相持,猝不得移動。
鮑忠壯公軍已剿賊過祁門前遠矣,探者自軍後報祁門大帥營被圍,忠壯公則轉而西,振策奔赴,昕夕無停趾。
一戰大勝,賊盡驅群酉出羊棧嶺,曾營于以轉一旦危局為安。
陳中丞嘗曆數中興将帥,以忠壯公為善戰第一,而當時權勢熏灼,能以人事為功名者多不謂然,或曰:“小子能反乎?事起即複平矣。
”鮑忠壯公初歸裡,霆軍士卒失統馭,以索饷故,相率持械自金口登岸,闌入楚南界。
陳中丞潛軍桂陽,一戰破散,忠壯公時在家,方籌畫方略,以此尤與中丞公相推重雲。
法越之役,忠壯公奔骛粵西,陳中丞亦饬軍東海之疆,為水陸嚴備以禦法。
光緒乙酉,忠壯公既撤軍歸裡,大星旋隕于夔門,與爵夫人相先後。
出殡曰,兩并舉,國步踐薄冰,而凄風凋大樹,一時識與不識,皆為于邑雲。
餘以光緒癸巳,司铎西充,長白耆太守莅順慶時,每郡試辄招餘入幕衡校試卷。
有粵西人粟君者,旦夕共事,年少有詞翰。
越南之役,曾入忠壯公幕府,治軍書文簿,未出關,旋辭返蜀。
嘗語餘:忠壯公诙諧饒風趣,而侮辱文士。
蜀中左孝廉,名下士也,以函薦入霆營司筆硯。
初谒入,忠壯公南面卧榻上,翹一足跨短腳幾,呼左孝廉名,睨曰:“若即左某乎?”既出,即嘿嘿逃去。
粟君年甚少,忠壯公孩呼之。
一曰命繕夾片,請軍械火藥,忠壯公聆之失意,指大诟詈,唾粟君面為滿,怒叱曰:“孩子可用乎?”粟君雖以與忠壯公鑿枘故辭去,而于忠壯公用兵,勇略奇谟,稱頌不去口。
且曰:“忠壯公惜不遇法快戰,如戰法必破。
”餘叩所以,粟君曰:“忠壯公善用人。
”餘曰:“然誠如是,優劣得其所,此諸葛武鄉所以用一蜀而使為虎也。
”粟君又語餘曩從軍時,忠壯公先鋒官馮某,剽悍甚,面上黑下赤,氣雄健,有吞==勢。
而禮敬文學士,金帛恣所取。
凡鮑營舊例,自平發逆以來,幕府文士,欲附奏案乞獎叙者,賊破時入城,雖不戰,必揮戈馬上,随群隊後先以厲衆。
此皆他營所不能從。
餘于是于粟君深景慕焉。
餘嘗與蘇人之官蜀者周某,偕飲于友人所,某痛诋忠壯公于役越南,暮氣浸氵?,萬不能言戰,而以歸途病馬行賴扶持為證。
餘則反之以謂軍進則氣盛,軍散則氣衰。
且萬裡間關,饷金薄微,雖大将猶踯躅而無聊,況彼從行者耶?世俗人不樂成人美如此。
且官此地,尤必蹂踐此地人,使無一俊偉人物,乃尤不可以訓。
以視粟君之曾受屈侮于忠壯公,而持議平實,不沒其本真,所謂斯民也,三代之所直道而行也。
其識度之相去,不大相徑庭也哉! 又餘昔沿江舟行,遇越南霆軍散卒歸家者,衣履凋弊甚,為餘言忠壯公遣軍時,卒伍索歸資,環繞忠壯公馬首,道阻不得行。
忠壯公怒叱左右,斬數十人而後定。
夫慈不掌兵,誠非天下之煦煦若老妪者所能辦。
而以餘所聞散卒之言,與蔣參戎疇曩舟中撫膺扼腕之語,參互觀之,朝廷方曰曰言尚武,而所以衿恤獎勸,使士民将卒之出死力以報國家者,得無尚有當三思者耶?是亦不可不知也。
忠壯公行師雖倉卒遄征,涉水登山,部伍不少紊,其進如潮湧,其退如山峙。
觀者以為南宋嶽家軍,撼山易,撼軍難,其堅整亦無以過。
發逆鸱張時,忠壯公奔馳數行省,鞍馬辛勤,曰與強寇相角逐。
忽而東,忽而西,忽而南北,每風雨冰雪,大流奇險。
值事機危迫,望駒賄翹踵而穿目,羽檄敦迫,驿騎如流星。
軍裝糧藥,必仗人夫助運,始速軍行。
溫言道左,格格不可入,乃以力驅之,誠非得已。
而訾議者遂以霆營為诟病。
不知鹹、同之際,群賊叢猬毛,令非忠壯公一軍決蕩掃除,彼良民之罹鋒镝者,固未必不百倍于當時。
而列強之假借成功,恐亦有所不可知者矣。
忠壯公既沒後,因越南軍事,幕中有〈骨幾〉法者,以僞印得罪。
時督蜀及守夔者皆徽人,此事羅織牽連,至掘鮑爵府中石,索金銀。
鮑大公子入都門申訴,李文忠方督北洋,聞之,大詈徽人之辚忠壯公者,尋以文忠力,事得釋。
長公子尋特簡浙江金衢嚴道,一權按察使。
世父寅臣公,先後守台處兩郡十餘年,實與鮑長公子同時官浙。
回憶同治庚午冬,谒忠壯公于裡第時,甯知人事之後先離合有如此也乎?長公子名祖齡,分巡衢州時,以西安令達縣吳君德潇被戕事褫職,今已卒矣。
餘感夫中華積弱,外患憑陵,望敵氛而不寐。
正朝廷注意将帥之時,因念幼年旅次,曾一炙忠壯公奇偉絕特之風裁,爰就所聞,拉雜書之。
工拙所不言,要以作英流山林起舞之雄心,而備蜀國史筆搜奇之逸事雲耳。
光緒丁亥丙戌之交,餘省胞叔冬森太守于濟南,時桂陽陳隽臣中丞士傑,巡撫山東,冬森公為治奏牍幕中。
中丞故湘鄉相國門弟子,以戰功起家,與鮑忠壯公并馳騁戎車,稱良将。
陳中丞雅念忠壯公,嘗問忠壯公裡居近狀甚悉,意殊殷渥。
中丞公治齊,強直自遂,不阿奉權貴,所交當代大僚,惟彭剛直、閻文介諸賢。
用人行政,一師則湘鄉,不甚主故常。
好與僚屬講魯論諸經及用兵方略,嘗謂冬森公;鮑忠壯公未達時,隸曾營,一曰犯法,與同輩十餘人皆當抵罪,環縛就列。
中丞公過問之,餘人皆垂首涕泣,忠壯公獨昂首強直,怒詈曰:“壯士死即死耳,何問為?”中丞公人言之曾湘鄉,忠壯公以此得釋,曾文正之被困于安徽祁門也,賊知文正在營,麋萃悍黨,環攻猛鸷,志必取督師者為快。
文正陰以死自誓,而意氣舒閑,故以靜鎮定将士心。
炮聲晝夜震動,文正營中所居瓦屋三間,槍子簌簌,或緣窗棂下,文正猶曰與僚友諸弟子奕棋、課詩文,或出奏疏稿繕寫精楷,視其筆光墨彩,驗心氣勁脆,以此蔔他年祿位豐啬。
其有假他故潛遁去者,往往為時流所薄。
他人之行軍也,所發偵探卒,第及前面左右二方,忠壯公則兼探軍後周回數百裡間無不到。
當是時,粵賊圍曾湘鄉至急,中丞公亦侍從營中。
他軍在遠不及救,或與強賊相持,猝不得移動。
鮑忠壯公軍已剿賊過祁門前遠矣,探者自軍後報祁門大帥營被圍,忠壯公則轉而西,振策奔赴,昕夕無停趾。
一戰大勝,賊盡驅群酉出羊棧嶺,曾營于以轉一旦危局為安。
陳中丞嘗曆數中興将帥,以忠壯公為善戰第一,而當時權勢熏灼,能以人事為功名者多不謂然,或曰:“小子能反乎?事起即複平矣。
”鮑忠壯公初歸裡,霆軍士卒失統馭,以索饷故,相率持械自金口登岸,闌入楚南界。
陳中丞潛軍桂陽,一戰破散,忠壯公時在家,方籌畫方略,以此尤與中丞公相推重雲。
法越之役,忠壯公奔骛粵西,陳中丞亦饬軍東海之疆,為水陸嚴備以禦法。
光緒乙酉,忠壯公既撤軍歸裡,大星旋隕于夔門,與爵夫人相先後。
出殡曰,兩并舉,國步踐薄冰,而凄風凋大樹,一時識與不識,皆為于邑雲。
餘以光緒癸巳,司铎西充,長白耆太守莅順慶時,每郡試辄招餘入幕衡校試卷。
有粵西人粟君者,旦夕共事,年少有詞翰。
越南之役,曾入忠壯公幕府,治軍書文簿,未出關,旋辭返蜀。
嘗語餘:忠壯公诙諧饒風趣,而侮辱文士。
蜀中左孝廉,名下士也,以函薦入霆營司筆硯。
初谒入,忠壯公南面卧榻上,翹一足跨短腳幾,呼左孝廉名,睨曰:“若即左某乎?”既出,即嘿嘿逃去。
粟君年甚少,忠壯公孩呼之。
一曰命繕夾片,請軍械火藥,忠壯公聆之失意,指大诟詈,唾粟君面為滿,怒叱曰:“孩子可用乎?”粟君雖以與忠壯公鑿枘故辭去,而于忠壯公用兵,勇略奇谟,稱頌不去口。
且曰:“忠壯公惜不遇法快戰,如戰法必破。
”餘叩所以,粟君曰:“忠壯公善用人。
”餘曰:“然誠如是,優劣得其所,此諸葛武鄉所以用一蜀而使為虎也。
”粟君又語餘曩從軍時,忠壯公先鋒官馮某,剽悍甚,面上黑下赤,氣雄健,有吞==勢。
而禮敬文學士,金帛恣所取。
凡鮑營舊例,自平發逆以來,幕府文士,欲附奏案乞獎叙者,賊破時入城,雖不戰,必揮戈馬上,随群隊後先以厲衆。
此皆他營所不能從。
餘于是于粟君深景慕焉。
餘嘗與蘇人之官蜀者周某,偕飲于友人所,某痛诋忠壯公于役越南,暮氣浸氵?,萬不能言戰,而以歸途病馬行賴扶持為證。
餘則反之以謂軍進則氣盛,軍散則氣衰。
且萬裡間關,饷金薄微,雖大将猶踯躅而無聊,況彼從行者耶?世俗人不樂成人美如此。
且官此地,尤必蹂踐此地人,使無一俊偉人物,乃尤不可以訓。
以視粟君之曾受屈侮于忠壯公,而持議平實,不沒其本真,所謂斯民也,三代之所直道而行也。
其識度之相去,不大相徑庭也哉! 又餘昔沿江舟行,遇越南霆軍散卒歸家者,衣履凋弊甚,為餘言忠壯公遣軍時,卒伍索歸資,環繞忠壯公馬首,道阻不得行。
忠壯公怒叱左右,斬數十人而後定。
夫慈不掌兵,誠非天下之煦煦若老妪者所能辦。
而以餘所聞散卒之言,與蔣參戎疇曩舟中撫膺扼腕之語,參互觀之,朝廷方曰曰言尚武,而所以衿恤獎勸,使士民将卒之出死力以報國家者,得無尚有當三思者耶?是亦不可不知也。
忠壯公行師雖倉卒遄征,涉水登山,部伍不少紊,其進如潮湧,其退如山峙。
觀者以為南宋嶽家軍,撼山易,撼軍難,其堅整亦無以過。
發逆鸱張時,忠壯公奔馳數行省,鞍馬辛勤,曰與強寇相角逐。
忽而東,忽而西,忽而南北,每風雨冰雪,大流奇險。
值事機危迫,望駒賄翹踵而穿目,羽檄敦迫,驿騎如流星。
軍裝糧藥,必仗人夫助運,始速軍行。
溫言道左,格格不可入,乃以力驅之,誠非得已。
而訾議者遂以霆營為诟病。
不知鹹、同之際,群賊叢猬毛,令非忠壯公一軍決蕩掃除,彼良民之罹鋒镝者,固未必不百倍于當時。
而列強之假借成功,恐亦有所不可知者矣。
忠壯公既沒後,因越南軍事,幕中有〈骨幾〉法者,以僞印得罪。
時督蜀及守夔者皆徽人,此事羅織牽連,至掘鮑爵府中石,索金銀。
鮑大公子入都門申訴,李文忠方督北洋,聞之,大詈徽人之辚忠壯公者,尋以文忠力,事得釋。
長公子尋特簡浙江金衢嚴道,一權按察使。
世父寅臣公,先後守台處兩郡十餘年,實與鮑長公子同時官浙。
回憶同治庚午冬,谒忠壯公于裡第時,甯知人事之後先離合有如此也乎?長公子名祖齡,分巡衢州時,以西安令達縣吳君德潇被戕事褫職,今已卒矣。
餘感夫中華積弱,外患憑陵,望敵氛而不寐。
正朝廷注意将帥之時,因念幼年旅次,曾一炙忠壯公奇偉絕特之風裁,爰就所聞,拉雜書之。
工拙所不言,要以作英流山林起舞之雄心,而備蜀國史筆搜奇之逸事雲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