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柳溪邊舊話

關燈
,尚有丹線一大條,久之可驗。

    所産女名曰佛奴,慧悟異常,面貌端麗,方五歲,舉動如成人,至秋漸不食,形體日小一日。

    八月十五子時,其母丹線忽開,女便躍入母腹,即痛死。

    公命以僧家法焚之,築小塔于赤石嶺葬焉。

    平真日夜思念妻女,不兩月亦死。

     文獻公末年雖遷居東帶河上,世祠猶在許舍山。

    一日守第人聞祠堂中哭聲甚高,明日開戶視之,神主前大銅爐裂為八塊。

    人以為不祥。

    至八月廿八日,文獻公無疾而薨。

     工部侍郎九龍公(諱著),字少蒙,文獻公長子。

    生而右手六指,四歲時尚未能言。

    秋日從母張太夫人往東門回溪莊,途遇老僧,忽前抱公曰:“六指禅師其生于此乎?又落富貴劫矣。

    ”公曰:“别來安善。

    ”相對而泣,自此能言,其敏慧非人所能及。

    公為姑蘇王寺丞婿,多遊胥台、虎邱之間,二十八以蘇籍登第,甫耆懸車徙于鵝湖西僖裡,更号西僖居士。

    再修覺林寺,時時謝事而遊處焉。

    一日,在寺見老僧複來,而公卒于寺左先祠中。

     工侍公紹興二年第二名進士,有文名,嘗主管吏部架閣文字,除太學錄兼實錄檢讨官,擢博士,改宗正簿,累官兵部郎官,由禮部郎中為太子詹事,兼秘書監權工部侍郎,以疾緻仕。

     工侍公緻仕後,徙居鵝湖,既創大第,複築名園,以其餘力改造覺林寺,寺傍創文獻公祠堂五楹,自為之記,鑿石樹祠中,記曰:“覺林在吾西僖,吾家為檀越者百年。

    大觀初,先文獻公緻政歸寺,适傾圯廓而新之。

    予時為童子,嘗從先公遊寺中,寺僧辄坐,先公銜杯賦詩,留連忘返者恒數日。

    比餘既冠,假寺以讀,僧之坐我酒我者視昔逾密,予若将終身樂焉。

    後釋褐官行在所,時偷簿書,暇過西湖上,流憩諸刹,恍然覺林舊境也,然心之悶沈萬萬矣。

    已念吾大人投绂而歸,歸未數年而先公棄世。

    既葬,僧淵來谒,請以其旁院五楹奉先公香火,即先公嘗坐而飲者。

    餘感其意,複出金買田三頃畀之,俾為擦燭費,時時展拜先像,留與僧觞詠,翩翩然少年佳思一旦複也。

    恨先公坐臨其上不能觞詠如舊日耳。

    間語淵曰:‘吾再世有德于寺僧,爾寺僧亦奉我先公香火如孫子,此誠左右手不可背也。

    願镌石壁間,示我後人無替先公之志,俾寺之或毀而不能新也,僧或散之四方而不能使複也。

    爾寺僧亦虔祠事,世相守無相忘,嗟乎!一切有為,鹹如夢幻,夢而覺焉,安知覺林之為色邪?空邪?餘之貪癡,乃諄諄于世守,淵當戒我曰:‘檀越何久不起矣。

    ’餘以先公之故不能忘情,聊為之銘,銘曰:‘茫茫苦海,有此覺林。

    釋我吏事,來廳梵音。

    不同者道,有契者心。

    心之感矣,言念昔今。

    在昔先公,策杖茲尋,今也何之?肖像餘臨,華燈明滅,青篆浮沉,庭賓啼鳥,簾迓遙岑。

    既瞻既拜,亦詠亦斟,爾赓我酢,滌此塵襟。

    笑回遠社,知結牙琴,願言永世,講議彌深。

    我銘末後,式也如金。

    ” 國子公(諱時泰)資禀神異,一目十行,嘗舉博學宏詞,除國子監主簿,不赴。

    志樂幽寂,多從高僧道士遊,常得王八百井中,儲丹如璧如月,盡食之。

    遍遊名山,更名道元,号浩光道人,曆數年不返,人以為死矣。

    至乾道中,年已百餘歲,乃一旦還家,童顔黑發,無異少年。

    子孫皆亡,獨兩曾孫在,侍奉又二十年,無疾化去。

    化五日,聞棺中呼人名,速開之,惟有一履一玉冠耳。

    公乃工侍公從弟也(邑志有傳)。

     閩僧普明,喜為人相葬地。

    文簡公(諱袤)父雲耕翁卒,普明遍相吳塘山之陽而葬之。

    文簡公廬于墓者三年。

    其始葬,方十日,月夜見萬燈滿湖,叱聲震地,文簡公懼,與二三僮仆栖隐喬松之下,空中問曰:“此地發福三百年,彼人子有何德而畀之,速令發去。

    ”又聞空中高聲應曰:“尤時亨累世,積德袤,又純孝之子也。

    ”空中又曰:“世德純孝,可當此地矣。

    其善護之。

    ”此紹與十四年秋事也。

    文簡公服阕,即登上第,祖孫皆尚書,至不肖巳凡六世,而金紫未絕也(邑志詳)。

     文簡公生靖康丁未,資質絕人,五歲能為詩句。

    文獻公曰:“此天上骐ら,吾不如也。

    ”十歲親授以經。

    蔣偕、施以神童薦于有司,年十五以詞賦為諸士冠。

    毗陵自置郡以來,未有舉進士。

    第一人者,文簡公。

    二十二歲名冠南宮,廷拟狀元,因不呈卷,秦桧易以王佐。

    時文獻公尚在。

     文簡公與朱文公同榜,俱有文名,召除将作監簿。

    虞允文以史事過三館,問孰可為秘書丞者。

    共以文簡名對,亟授之。

    張先生┉曰:“尤君真秘書也。

    ”及張說入西府,公率三館上書悟說,補外守台州,聲名同前守趙汝愚。

    上得其善政,又得其東湖四詩,嘉之,遂除淮東提舉。

    太上崩,文簡公定号高宗。

    洪邁請易世祖。

    公率顔師魯奏:“太上親為徽宗子,子為祖,父為宗,失昭穆之序,在天之靈不安。

    ”邁論遂屈,卒如公議。

    孝宗嘗與文簡公論人才,曰:“如卿才識,近世罕有。

    ”語宰執曰:“尤袤甚好,前此無一人言,何也?”擢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