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柳溪邊舊話

關燈
始遷祖贈待制公(諱叔保)自晉江避難入吳,往來吳中諸郡,未有定處。

    嘗同王樞密康靖公遊浮玉山,宿壯缪侯祠中,以蔔居求夢。

    夜夢侯手賜錫器,器中書一成字,覺以告康靖,康靖曰:“器者,器皿也。

    皿上著一成字,錫者,常之西南有錫山。

    神明賜公錫器意者,俾公無錫而子孫盛乎?”始祖遂領神意,定居錫之許舍山中,命子孫世世奉壯缪侯香火。

     待制公徒手入吳,以正直名世,缙紳多厚遇之。

    性最穎,善書,尤長方丈扁額字。

    間以繪畫自娛,求者必厚價,然後落筆,故晚年頗雄于财。

    園亭池館,為一時絕勝。

     許舍山中祖基乃買江氏敝居而新之者也。

    東偏楠廳三間,壯偉高敞。

    玉蝶梅四十二樹,環繞之。

    待制公善書,書“環玉堂”三字于梁間。

    後文獻公(諱輝)于紹聖元年畢漸榜登第,四十二歲而入玉堂,四十二樹之兆也(事詳君墓志中,文獻公生宋神宗熙甯七年八月朔日)。

     待制公嘗遊福勝禅寺,少飲即醉,午睡一竹榻。

    既覺,有長眉老僧坐其傍,告公曰:“吾居鳳皇山禅定百年,傳先師相氣之法,見先生左鼻氣如松,右鼻氣如雲,此身後清貴,永永留名,子孫貴盛,罕有其比,但不及親見之耳。

    ”相與結納而别。

    後果如老僧之言。

    今公不遷之祠扁“雲松堂”,蓋自定也。

     許舍山多許氏,有修吾先生精于禮樂,文獻公師事之,先生即選為長婿,愛同諸子。

    公後與修吾長子少卿公德之同年舉進士,又與德之相繼拜司封郎中,人以為奇。

     許舍山深多虎,童男女晝不敢出戶。

    待制公憂之,乃命蒼頭拾楝子數十斛,預作大繩,以楝子置繩股中,埋于山之四圍。

    不四五年,楝樹長大如城圍,山中人号為楝城,相與出赀,造四門于四方,曉開夜閉,虎遂不敢逾城而入。

    山中人德公,世世屍祝之焉。

     關侯祠凡三易,後定築于青楓岩下。

    祠後潭水清澈可愛,另立一方亭對潭,扁曰“雲留亭”,題兩邊柱曰:“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皆待制公手筆。

    待制公奉關侯如祖先,朔望必拜,餘日隔三五日必來灑掃虔揖,培灌竹木,故竹木比他山麓更森蔚可愛,春秋多遊人,亦有進關侯香者。

    待制公晚年畏寒,慎于出戶,已經一月不入祠。

    一日微雪中肩輿而來,以袖拂侯像之塵,侯兩顴若有汗者,待制公以為灑掃之役誤以水及像,乃手拭之。

    既幹,稍久複有。

    心甚疑之,不覺淚下,速歸,便卧疾,一月而終,正除夜也(上事闵譜載之更詳)。

     待制公生二子,皆洪夫人出也。

    長有終公(諱大成)年二十四而娶範貞節,娶二年而舉。

    子陽秋公(諱申),範貞節年十九而有。

    終公夭,貞節水漿不入口,哭泣二日,懷陽秋公付少姑徐氏曰:“姑無子,以我子為子可也。

    ”徐将問故,貞節持夫故佩劍自刎死,有司如例給粟養陽秋公,而表其墓(少姑,待制公妄)。

     有終公母弟無巳公(諱大公),生有俠氣。

    鄰右許氏婦與人私,同謀殺夫,裡宰發其事,有司不明,置裡宰罪。

    公捐數十金為贖之。

    一夕瞰知許婦與私夫同處于樓,公素有勇力,乃持刀躍入樓,破其戶,斬二人以出亡,而遇一僧持燈夜歸者雅識公,公懼,變服逃于蕩東西僖裡,子文獻公借蘇州籍薦名淮漕,不第,複歸裡中。

    明年,州薦,始登進士。

     陽秋公與從弟文獻公同年月生,公長十日耳。

    以母範貞節死于劍,戒家人不得殺牲,人殺者亦不食,人稱為清素道人。

    終其身不忍服绮等衣。

    從弟官日尊,得推恩,歲以公名進,公不應,布素食淡自如。

    年三十而生子贈少帥公(諱時亨),遂與鄒夫人别居。

    公一生未嘗近二婦也。

    鄒夫人年百有四歲而卒。

     贈少師公字逢盛,号雲耕,奉父母有曾參之譽。

    承祖父高赀,喜任達,傾财結客,多樂與賢豪貴人遊。

    裡有蕭氏者,先世皇胄,富冠一郡,放利行勢則有之,未嘗為盜也,富為衆怨,一邑之人共指湖中為盜,一家六十餘人考掠成獄,待死。

    時文獻公官尊矣,知其冤而不與白,公乃傾家産為箫白之,遂以勞瘁卒,年四十有五。

    室耿夫人一恸亦卒。

    公與耿夫人同年同月生,隻不同日耳,而卒則無不同。

    人鹹異之。

     文獻公二姊皆适葛氏兄弟也。

    一子各生四男,皆有文章盛名,江左稱“葛氏八麟”。

    勝仲、次仲同登何昌言榜進士,後文獻公一科耳。

    師仲、正仲繼之,亦一時衣冠之盛。

    而其後舉者,亦十餘人,鹹得外家之教。

     文獻公年二十一歲登哲宗紹聖元年進士,以薦試學官高等除教授,三轉至禮部員外郎,權國子司業,遷司封郎,進太常卿兼谕德,累除國子祭酒中書舍人給事中,拜兵部尚書,尋知樞密院,除觀文殿大學士,知建康府加少保。

    緻仕年八十五,薨,贈少師,谥文獻。

     文獻公有抄寫義子平真,自孩時即茹素,便利可喜,侍公頤指當意,公甚愛之。

    真年十九,公出重赀,取沙頭王氏女為妻。

    明年八月十五子時,王氏産一女,從左脅下出,舉家往視之,無不驚愕其脅開縫,三月餘始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