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關燈
守吉峒峪。

     唐景崧電:北省停戰、台獨向隅,台民憤駭;懇饬兵輪應援,并饬粵省接濟鎗彈。

     旨寄劉坤一:日允北路暫行停戰,聲言将攻台灣,情殊狡詐;倘和議難成,仍應開戰。

    宋慶拟留銘、嵩兩軍分駐石山站,自率毅軍移駐大淩河;應照準。

     李鴻章電:停戰事,請催袁世凱專馬迅遞各軍,免滋誤會。

    又電:伊藤謂停戰期迫,倘華将再有背謬,即廢約。

    總署電覆:華官不谙西例,故不就商;已諄屬前敵各軍按兵不動,希轉告。

     宋慶電:馳抵大淩河西布置一切。

     龔照瑗電:日索地、索費事,已請英與俄、法、德商辦勸阻。

     許景澄電:德勸中、日息戰,并謂專聽俄廷定奪。

     王文韶電:停戰期将滿,已饬各炮台實力整備,并親赴塘、沽查看。

     依克唐阿電:接日人照會,因未奉有彼此議和分界明文,經即發還。

    日自停戰後,仍添兵設伏安炮;請電知全權籌議。

     唐景崧電:有策士自日來,謂日窘甚,若停和議、不允賠款,彼計立窮。

    又探得日因疫甚,死者多;刻在澎抽兵。

     劉坤一電:現各軍槍械略富,兵勇銳氣可用;賠款、割地,無此辦法。

     張之洞電:請借英款,調英将整頓水師。

     李鴻章電:與日訂約經已畫押,并傷已收口。

     唐景崧電:台民呈稱,願效死勿割台地。

     劉坤一電:據丁槐電稱,聞割地、償費議和,不勝憂憤;請堅持戰局。

     李秉衡電:割地請成,斷不可允;請決意主戰。

     盛宣懷電:巴蘭德言,現德約俄、法向日開說,不允「馬關條約」。

     唐景崧電:台民不服割地,恐激他變。

     李鴻章奏:中日會議和約已成。

     唐景崧電:請廢約再戰,并商駐京各使公斷。

     張之洞電:接王之春電,西人謂凡勒占鄰土,必視民意為從違;請援普、法近例 商日。

    又電:日約各條貪婪太甚,不論遠患,先有近憂;伏望熟思深察。

     譚锺麟電:台地難交、賠款難籌,請動以情理,寬展期限。

     李秉衡電:議和條約尚須斟酌,謹披瀝愚忱。

     中、日訂立「馬關條約」暨議訂「專條」、「另約」「停戰條約」、「停戰展期條約」(三月二十三日)。

     四月 宋慶電:日人無理要挾,願與天下精兵,舍身報國。

     旨寄許景澄:巴使向德廷陳說勸阻新約,深堪嘉許;着傳旨獎勵。

     劉坤一電:日挾土人混入遼沈,拟為内應;已拿獲三十餘人。

     旨寄劉坤一、王文韶:和戰兩事,即應立斷;着抒所見,據實直陳。

     張之洞電:日約萬分無理,地險、商利、饷力、兵權一朝奪盡,請商英、俄相助;因和議已許割地,故為權宜轉移之策。

     豫撫劉樹堂電:日人欲壑難填,請仍戰,免中狡謀。

     唐景崧電:台民萬衆一心,無從分解;已請英保護。

     李鴻章電:聞駐日之德、法、俄公使照會日廷,不許其割據中國毗連之疆土。

     總署電德、法、俄三國:以日本新約屬暫緩批準,并力勸日本再加減讓,特電緻謝。

     李鴻章電:據倫敦電,日已覆俄、德、法三使,如将奉天之地辭而不受,必激日人内亂。

     王文韶電:日人要挾狠鸷,現勢孤注,請饬王大臣通盤籌議。

     鄂撫譚繼洵電:和約要挾太重,萬難允從。

     粵撫馬丕瑤電:巨款難籌、要地難棄,請改議。

     依克唐阿電:敵不足慮,請變通和約以絕觊觎而固本根。

     唐景崧電:台民血書呈稱萬不從日,請照公法以民意為從違。

    奉旨:台不可棄, 萬口交騰;着李鴻章熟察情形,詳籌挽回之法。

     李鴻章電:改約另議,不敢孟浪。

     劉坤一電:諸将一聞和約,義憤填胸,皆欲決一死戰;坤惟有力任戰事,此外非 所敢知。

    桂撫張聯桂電:要盟難許,宜策萬全。

     唐景崧電:台民聞三國阻約,人心稍定。

     龔照瑗電:法廷會議,催日酌退所割土地;英似另有主見。

     楊儒電:美願幫助,并請我從緩批準。

     許景澄電:日如不允換約,俄當别有舉動。

    又電:三國似有布置,但仍主持重。

     張之洞電:台灣民變正合西例,可冀西洋各國動聽。

     福州将軍穆圖善電:請朝廷俯察群言,駁廢謬約。

     旨:着派伍廷芳、聯芳往煙台互換條約。

     許景澄電:巴使言直歸遼地恐難,或可改暫押。

     總署電美使田貝:請轉達日本展緩換約日期。

     李鴻章電:三國勸緩批準,各國外部并未明言,難為确據;仍宜暫行批換。

     許景澄電:俄欲借款與我備償日費,英銀行所商請緩定。

     唐景崧電:台之存亡,視批約準否;乞密示消息! 張之洞、陳寶箴、潭繼洵、德馨、李秉衡、唐景崧、張聯桂等電:日事各國現正商辦,若倉卒換約,必歸咎我;乞審慎。

     張之洞電:俄已派戰艦赴遼,明系俟我換約後向日索遼,備與英戰。

     換約大臣伍廷芳電:同聯芳即乘船赴煙台,關防已領到。

     裕祿、長順、恩澤、依克唐阿、定安、濟祿、富爾丹、李培元等電:将士奮發,可與力戰;萬勿允和。

     李鴻章電:德璀琳禀稱,巴使言和約即換,三國仍須費力;因日自說明,仍可商改條款。

     唐景崧電:聞與法使立約保台,不知辦否?祈示! 李鴻章電:聞日已允複三國,除旅順外,交還遼東;但須以他項相抵。

     陝藩張汝梅電:日人要挾太甚,割地、賠款均不可從。

     甘督楊昌浚電:聞中、日和約各條可痛,李鴻章老悖,草率畫押;想朝廷必有斟酌。

     唐景崧電:台灣變在俄頃,請商法輪速來。

     李鴻章電:日已遵俄、法、德勸,不據遼地;請速換約。

    又電:接龔使電,英勸日勿與三國為難。

     伍廷芳等電:遵旨與日使換約,并日使送還照會三件。

     李鴻章電:聞法廷欲制台、澎日軍。

     劉坤一電:聞日計欲由灤河登岸,進窺永平;拟暫駐唐山認真整備。

     晉撫胡聘之奏:請饬另議和約、速籌戰守以固人心。

     旨寄許景澄、龔照瑗:三國争回全遼,着傳旨緻謝。

     唐景崧電:請聯合各國公保台灣。

     張之洞電:請借德商瑞記款一百五十萬鎊。

    奉旨:經總署、戶部議定,準借用一百萬鎊;唐景崧請籌饷銀五十萬兩,着即陸續解往。

     唐景崧電:請邀各使與日商安台民之策。

     李鴻章電:伊藤對台事未覆,法議保台似尚遊移。

     總署與法使商保台灣,法使謂日已允讓遼東,台事本國未便幹預。

     旨寄張之洞:着撥槍萬枝解台。

     李鴻章電:日已派台灣巡撫,請我派員移交。

     龔照瑗電:聞法與他國密議,台事暫不使華與聞,恐生枝節。

     李鴻章電:現電商伊藤,請令桦山暫緩起程;乞開導唐撫勿任意固執。

    又電:據倫敦電,聞日本意欲俟中國将款交付後,撤回駐遼各軍。

     張之洞電:據台灣紳民公禀,堅留唐景崧、劉永福仍理台事;請代奏。

     許景澄電:俄謂不及顧台,德已告台民不能保護;謹聞。

     張之洞電:接王之春電,法外部謂歸遼事已盡力,不欲再舉。

     旨:派李經方為全權大臣,前往台灣與日使商辦事件。

     李鴻章電:德、俄均未必與日興戎,台事宜慎。

     德外部電:台灣華兵日增,如再開仗,損失更多;請總署設法彈壓。

     李鴻章電:伊藤謂中國已将台灣主權讓與日本,勿庸會議。

     旨:署台撫唐景崧着開缺來京陛見,文武各員着即内渡。

     旨:着許景澄将台變各情詳告俄廷,免日借口。

     許景澄電:俄與德、法商定,請日本歸遼減費。

     李鴻章電:俄、德、法令日人聲明交還遼東應補之數,并即撤兵。

     五月 許景澄電:俄外部仍請按一萬萬全借,早退日兵,了結遼事。

     李鴻章電:日簡林董為駐華公使。

    又電:接伊藤電,兩國所派大員應在淡水會齊。

    又電:唐撫不遵旨撤兵,橫生異議;請朝廷勿為所惑。

    又電:已請伊藤知照 桦山,俟台地平靜,李經方赴淡水會商。

     唐景崧電:台民強留攝行民主國總統事。

     張之洞電:台已自主,未便再濟饷械。

     李鴻章電:已電伊藤,台灣主治地方權已照約交與日本,其了結地方變亂之法,勿庸兩國會議。

     總署電張之洞:希轉唐景崧,宜設法脫身早歸,免生枝節。

     旨:着張之洞、譚锺麟饬海口各官禁止軍械往台。

     唐景崧電:粵軍在三貂嶺與日戰獲勝。

     李鴻章電:龔使報英接台灣自主電告,拟不置覆。

    又電:楊岐珍報台事實情,已帶營回廈。

     旨:着李鴻章告日使,和議既定,中國斷無嗾使台民自主之理。

     全權大臣李經方到基隆,訂立交接台灣文據。

     閩督邊寶泉電:台灣省城内亂,唐撫已赴滬尾;日兵尚未入城。

     張之洞電:唐景崧脫身内渡,應否遵旨陛見?奉旨:唐景崧着即休緻回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