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井本宗族譜

關燈
石井本宗族譜序 石井本宗族譜序 石井祠堂聯文 石井名賢序 本宗族譜序 族譜名行序 世系圖譜〔序〕 石井谒祖序 序贈 井江鄭氏曆代人物 南安縣四十三都石井鄉鄭氏世譜 同安縣感化裡石澳保獅石鄉鄭氏圖譜 鄭氏關系文書暨石井本宗族譜校勘記 石井本宗族譜序 聞之浴河于源、循膚至發,蓋言本也。

    人不從本起見,雖做好事,猶為名使。

    夫好事,有勝于忠孝者乎?忠孝之理,本之性植。

    親生之、君成之、祖宗培養之,千百年炯現光氣于宇宙之間銷歇不得,本在故也。

    人未有生而忘成之所自,則未有生而忘生之所自者也。

    芝龍不肖,浪迹江湖時,發猶被面。

    屬海波不靖、萑苻為梗;慷慨揮戈,次就芟夷。

    爾時沐雨餐風冒矢石,躬之不閱,遑恤後人。

    偏于萬中之一生,上報朝廷、下延宗祧。

    公餘之暇,托處聚廬。

    非邀天地、祖宗之靈,曷其有今日乎! 一日,鸠我叔兄弟侄謀之曰:『我鄭自唐光啟間入閩,或于三山、于莆、于漳、于潮,是不一處;獨我五郎公隐石與二、三懿親若許、若伍者,茑〔蘿〕相附、意味投合,遂于楊子山下石井家焉。

    今武榮山邱壟具在,則隐石公之所自來也。

    祠宇墜于寒煙、譜系毀于兵燹,一本菀枯,幾聽于不可問,不亦一大缺陷事耶?抑蟄蟄振振之謂何?夫不忘其親與不忘吾親之親,于曆數十世後見,為一父之子;因追數十世前見,為衆子之父。

    鄉先輩仁人之言,誦之猶馨齒頰。

    豈以芝龍武人也,而不娴于文事?至性之所激射,親與君,本固一也。

    昔漢鄧禹之教子也,有子十三人,使各守一藝〔修〕整閨門為世法。

    而華歆之遇子弟絕峻,閑室之内有若朝典;陳元方則恣柔愛之道。

    二姓之寬嚴互殊,而(雍熙之軌不失,何也?本所維系,固有不期然而然者也。

     今虔辦一炷香,上告列祖、下勖我子姓:自今伊始,有力學顯親、國爾忘家以光吾宗者乎?有廉未倡義、孝弟力田于鄉裡稱善人者乎?準附諸廟。

    不然者,匪類招搖、莩葭與濫,祖宗且以罪人視之也;雖位貴顯,莫于吾廟溷焉。

    蓋廟以萃渙,其假之也純是一本真精神。

    而「易」之「同人」亦雲:類族辨物。

    惟類之、辨之,乃所以緻同也。

    同可萃,而祖宗子孫之相維于不解也;豈其微哉! 今核其名、稱其行次,昭穆雁行與茔域生卒,胪然俱在也。

    芝龍故不譜,其所以系之者何如!特以一本之義,動我世世子孫忠孝思者也。

    使讀而興焉,其于不肖尚有榮施。

     崇祯歲次庚辰年,十一月朔日,十一世孫芝龍撰。

    道光癸巳年十一月既望,後十六〔世〕孫鵬程抄。

     石井本宗族譜序 宗有族譜,猶國之有史也。

    史〔以〕記事,所簪筆者,君臣上下着其事、尊其義焉耳。

    譜以聯情,所胪列者,上曆高曾、下逮孫玄,書諱、書字并書行次;匪獨以志不忘,亦曰用是親親可相及也。

    故不可有一紊,亦不可有一漏;紊一則棼,漏一則無以存愛。

    總之,因代派有别,從宗比合,非懷誠肫懇莫能譜也。

    雖然,世遠年湮,數百載或淪于無征而莫考。

    作譜之法,登必信、疑則阙,即聖人起而為焉所不易也。

    孔子雲:吾說夏、殷,如文獻不足何?故嘗自命曰:丘,殷人也;穆然有水木本源思矣。

    孝子翼孫之于世序,所及事者三、所行服者五、所居遊父老,能稽其本始以相告知至十世,亦一快矣。

    十世前莫有稽征,則何據乎?夫原其初,猶是一人之身也;累層折而數百傳,宕移轉徙,無怪乎其道相逢,毂接、肩摩,掉臂而莫為識也。

    又況舍桑梓之必恭敬止者,宅郊甸而遙、遊燕粵而遙、仕見潛隐而遙,人隔代、居隔地,有大行嘉禮欲反告于宗後末繇也,謂之何哉?嗚呼!惟莫可知則已,欲知之而無可據則已;倘有可知、有可據,則前此皆一人也。

    往伊何人,後複何人?未免有情,能勿心動?今夫草木無知矣,手動一柯,連柯并搖;本同故耳。

    人也,而遠乎情忍乎哉?萬一萁豆拊心,疋布、鬥粟刺懷,薄劣成風、耰鉏辭色是見一列子姓中,族有道長者呼而訓誡之,遂恧然如不終日,而樂以敦睦相勉也;收宗合族,慈愛殷至。

    譜可不作乎、可不實乎? 吾鄭着漢、唐表表,茲弗具述;述其光啟間,十姓從王緣光州固始入閩,于是有鄭焉。

    如祭酒闳中公,德行煌煌宋冊。

    嗣而分派,有居莆、居武榮。

    旋就武榮遷于楊子山下居者,吾祖五郎公隐石也。

    綿綿瓜瓞,蕃滋衍沃,氏絲于蟻矣。

    雖有安土,禁勿四方,弗能得也。

    幸脈系可尋、支派蟬聯;雖陬澨分處,猶識科條枝葉。

    報本反始,爰譜焉是賴。

    則譜之作,于今亦孔亟矣。

    疏綴而親、分還以合,昭穆明、祀事舉,不忘其所繇生也。

     都護弟素所留心于忠孝,知國有史錄、宗有譜牒;念本宗舊譜遭兵燹焚,肫肫然亟命修輯,克盡展親矣。

    鸾黉宮樗材,無能文以潤命;然讀記曰:自仁率親,等而上之至于祖;自義率祖,順而下之至于祢。

    是故人道,親親也;親親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

    矧身荷國恩,而能顯揚先祖,崇孝也;身比焉,順也;明示後世,教也;資孝事君則忠。

    甯特宗法有光乎哉?且預為吾宗笃其慶矣。

     謹序,而弁諸首。

    崇祯歲次庚辰九月望日,十一世孫芝鸾謹拜序。

     石井祠堂聯文 尺土守孤忠,誰雲海外要荒,不登史冊。

     三圭綿世澤,即此天朝寵錫,永固河山。

     昭祖德、紹書香,壯志巍科無遲速。

     振家聲、開文運,成名子孝看後先。

    祖德流芳,遠萃一念之誠,音容可仰。

    孫支挺秀,長敦五倫以教,宗黨皆春。

    廟貌端嚴,萬頃朝宗追祖德。

    孝思綿遠,一陽來複見天心。

    廟宇枕鳌山,席地脈千重秀氣。

    明堂瞻馬島,壯江潮萬壑巨觀。

    有一點欺,何堪對祖?無十分敬,漫許登堂!瀚海東回,源遠流長,直溯葩經世德。

    楊山西峙,靈锺秀毓,克振石井宗風。

     三圭深雨露。

     五馬壯河山。

     鄭漢軍降乩作七言詩一絕 桑梓抛遺不幾年,江山認是舊風煙;歸來恰似令威子,惹得詩人萬古傳。

     井江祖傳春冬二祀儀注 東班贊禮 序立主祭孫詣盥洗所就位上香三上香再酹酒獻毛血■〈火奄〉脂膏拜拜拜拜行初獻禮跪進筷進馔進湯俯伏詣香案前跪、子孫皆跪讀祝文拜、子孫齊拜拜侑食行亞獻禮跪進酒進食奠帛興、平身拜、子孫齊拜拜侑食行終獻禮跪進酒進時果進羹進茶俯伏詣香案前興興、平身樂止複位拜、子孫齊拜拜拜拜徹馔焚祝文焚金帛複位子孫各三揖 西班贊禮 執事者各司其事盥洗跪再上香酹酒三酹酒興、平身作樂迎神興興興興、平身詣神座前上香進爵進實奠帛興、平身讀祝者詣讀祝所俯伏興興興、平身樂止詣神座前上香進馔進湯俯伏詣香案前興興、平身樂止詣神座前上香進馔進鮮進飯奠帛興、平身拜、子孫齊拜拜侑食視膳樂奏送神興興興興、平身瘗毛血詣焚帛所大吹打告利成禮畢分班 執爵一人、讀祝一人、引禮二人、通贊二人、香案前二人、神座前二人、司馔一人、司樂一人、司酒樽二人 石井名賢序 譜系久而難知也,宜多覽以為據。

    據周室分譜序雲:吾宗有譜,特以地遠時遙,未能合而為一。

    然于莆,則有前朝吏部郎中諱繼;于三山,則有兵部右侍郎諱重;于潮,則有翰林編修諱祭泰;在漳,則多文學:俱按譜而知也。

    族譜之修,又烏可乎哉?于是,列官職百餘名;其間多失詳,皆因遷徙之故。

    今隻略其概,以俟諸有心人重核。

     本宗族譜序 宗之有譜,猶國之有史也。

    史〔以記〕事,所簪筆者,君臣上下着其事、尊其義焉。

    譜以聯情,所胪列者,上曆高曾、下逮孫玄,書諱、書字并書行次;匪特以志不忘,亦曰用以親親可相及也。

    故不可有一紊,亦不可有一漏;紊一則棼,漏一則無以存愛。

    總之,代派相因,如水木有本源;則昭穆明、祀〔事〕舉,不忘其〔所〕由生也。

     夫我鄭自唐光啟間入閩,或居于莆、于潮、于漳,是不一處;獨我五郎公與二、三懿親若許、若伍者,茑蘿相符、意味投合,遂于楊子山下石井家焉。

    今武榮山邱壟具在,隐石公之所自來也。

    迨我維新公往漳南生理,克勤克儉,置有田業;妻子及孫因避難散處,幾忘若失矣。

    幸得弘泰公、弘山公、弘榮公兄弟相率複轉而泉同感化裡石澳保大中山下石獅居焉。

    于是經營拮據,綿綿瓜瓞,蕃滋衍沃。

    雖有安土,禁勿四方弗能得也。

    幸脈系可尋、支派蟬聯,縱陬澨分處,猶識柯條枝葉。

    報本反始,惟譜是賴;則譜之迄可不再整乎?回憶我祖時徙移數次,辛苦維艱;曷不就于一本之義,稽其始、述其序,勸我世世子孫細玩參觀,鹹知其初之所自來也。

     謹序,而弁諸首。

    嘉慶六年歲次辛酉,桂月朔日,十世孫名山謹拜重修。

     族譜名行序 世系既遠,子姓瓞繁。

    名有一行列各房互異,殊傷一氣之雅。

    自我維新公至二世祖到澳山居住,再排列行次,「維」字起至十四世「運」字止。

    今夫承上接下,昭穆分明;複将再列行次,以為後世子孫遵守。

    倘有分别居住,鹹知依字排列入祠,昭穆罔溷:以十五世「雲」字起至十六世「收」字,其餘世俱依字遞衍;庶孫子不至犯尊長之行次。

    是為例。

     (十一世)曰明哲實作則天 維弘子甫德舜欽明恭允開天文運 子維君萬邦百官承式 雲收遠岫千山雨霞映斜陽萬裡光 世系圖譜〔序〕 凡名實之正,始于世系。

    世系明而後昭穆序,宗法因可講也。

    自始祖生世祖及各房傳支,五世之内服未盡、生齒未繁,總列圖譜;五世外至九世、至十三世,每房各從其所自出而系以世,分别一圖譜。

    俾由祖父而子、子逮曾玄,支屬引引如瓜瓞,即親盡而恩聯百葉若睹矣。

     石井谒祖序 聞之自仁率親,迩而不可渎;自義率祖,遠而不可遺。

    故睹萬物之發祥,莫不有始;觇百枝之競秀,莫不有根。

    豈不以樂樂所自生,生機原出于始作;禮不忘其本,本根可探于初萌也哉?希素詩書為業、經史是田;地處澳山、支分石井。

    由石井隐石公下而推之至于予,其世十有五;由澳山維新公上而溯之至于始,其代猶有三。

    因思陟則在上、昭則在天,鑒觀必有〔不〕爽之妙;豫可感神、萃可格廟,孝道必有無窮之休。

     興懷及此,每念不忘。

    所以院試甫畢,親族适逢,相與言旋言歸,桐城早别;共為再行再止,石井遂臻。

    生員、族長,先為拜谒;大廟、小宗,俱各緻虔。

    時也,秋日懸清,涼颷薦爽。

    見夫廟貌端嚴,一鳌獨占;明堂整肅,五馬皆朝。

    楊山西峙兮,宛巒岫之接天;海濤東注兮,恍江漢之朝宗。

    宜其三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