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案紀略
關燈
小
中
大
且雲『賊倚竹圍為靠、于途為梗,所有大軍皆由鹿港登岸;北路當有大員統馭,而後聯絡鄉兵南下,則為功較易』。
故徐中丞會左總督題奏,以丁曰健由北路順搗,以主事周〔懋〕琦(字子玉,拔貢生)為參謀、副将關鎮國為先鋒,帶兵三千人,會同林占梅克日進兵,由大甲抵牛罵頭;令張世英、陳捷元、羅冠英由捒東攻林戆虎晟老巢,令王桢、鄭榮輔之,攻其後路。
令紳士蔡懷斌(字時超,後以軍功保知府)同舉人蔡鴻猷(字際卿)率山腳人林尚及其兄林山引鄉兵攻福州厝,拔之;賊酋蔡通、楊大旗皆降。
下令戒軍士:凡鄉民襟間有挂白布條者即為良民,脅從者不究;軍聲大振,民間歡聲載道。
十月十六日,林占梅率生員〔翁〕林萃(新竹人)、陳尚惠、義勇首蔡宇、林忠藝、林南山、鄭義等共引兵三千人進紮山腳。
大軍所到,旌旗鮮明、戈戟耀日;大旗上書「保順安良」四字,凡未投順,秋毫無犯。
地方父老見之,鹹舉手歡呼曰:『今日方得再見天日』!至有泣下者。
亦足見皇恩淪浃之深也。
所有脅從,皆革面洗心,箪食壺漿以迎王師。
獨趙戆據大肚、何首據水師寮、陳鮄據茄投,各集死黨數百人堅守铳櫃,憑險負嵎;雖疊次猛攻,不能速下。
二十七日,林占梅偕蔡懷斌、蔡鴻猷進兵梧栖港,别令王桢、鄭榮協攻海埔厝。
懷斌夙娴兵事,地方又熟;分鄉兵為三路,進攻水師寮及何厝莊。
諸賊初懼難免,故拚孤注之擲;及聞降者不死,皆大喜,薙發投降,何首亦軍前乞哀投降。
趙憨、陳鮄均不降;茄投莊總理陳烏秋勸之不從,自率莊中子弟赴二蔡軍前泥首乞命,林占梅許其自新,各處之賊聞風歸順。
林忠藝、林尚奮勇進攻,趙憨拚死拒戰;忽蔡宇、鄭榮、王桢引兵從後路沖入,賊狼狽奔逃,斬首百餘級,奪僞印、文檄、令旗、糧米、器械甚多,呈繳丁道台營中獻功。
是時官兵屢勝,規複地方甚多;賊勢愈衰,遂成困獸之形矣。
同十二月初三日,提督曾玉明親督諸軍剿賊;辰刻,遂攻複彰化城。
時戴潮春久駐鬥六,林日晟自回四塊厝老巢,惟籌抗拒之策;彰城内惟江有仁、鄭豬武、盧江等把守,聞官兵節節前進,鹹徨急無計。
林占梅前部林尚、林忠藝迫攻大肚,趙憨、陳鮄戰敗,赴彰求救;群賊畏懼,莫敢出戰。
初四晡,提督林文察由阿罩霧進兵,經、烏日莊進紮市仔尾,勢如破竹。
羅冠英由捒東進兵,收複各處村鄉。
降将林大用知賊勢已去,請令曾玉明差人入彰城頒給白布條,并約降賊定初三早入城。
初二夜,趙憨、陳鮄、陳九毋、陳在、盧江開東門逃奔四塊厝;越早,林大用為前鋒,引兵由北門而入。
城中百姓齊薙發投誠,城上高插白旗。
曾玉明禁兵不許妄殺平民,違者以軍法從事。
從賊村莊聞之,皆剃發來降。
午刻,丁曰健、林占梅亦渡大肚溪入城。
大軍所到,秋毫無犯;脅從之人重見天日,歡聲震地。
蔡廷元獲到僞糧官蔡豬,丁曰健令劊子寸磔之。
鄭豬毋、江有仁飽懷金珠,匿于東門情婦黃氏腰家;亦搜出斬之。
是日,大享将士,拜表報捷。
蔡廷元,同安馬巷同知;其弟廷魁補山東莒縣尹,蔡德芳賞戴花翎。
海外散人曰:考廈門舉人林豪着有「東瀛紀事」,所載克複彰城乃林占梅先入。
然其時予已舞象之年,親随先伯父入城者;故親見曾軍之捷足之詳也。
惟林占梅竹垣首富,棋琴書畫皆精絕,平日詩酒風雅;以丁艱在籍。
一旦聞警,自備糇糧養軍,延攬英雄,空懷若谷;台北一帶倚為長城。
且複大甲、破茄投、克彰化,軍興以來,無役不從;若使之握大軍、居重任,讵得以書生目之者哉! 林豪曰:觀戡定戴逆之亂,以城狐社鼠之技,而棘門灞上之師抗拒至三年之久,其戰績殊無足稱。
第以無知愚氓遍地皆起,王師微弱;所賴當地義士随在奮起,則草莽效忠亦有足多者。
總由皇恩沾渥之深,故能飲水思源,知恩報本。
所謂「濡體泥足之中,定有人焉」;未可概以海外目也。
菜耘記:嘗聞之先輩,言戴逆雖略有識字,然懦柔不斷;賊中惟林晟最強,然兇狠成習,驕傲不能容物。
故三年之久,南不能越白沙坑、西不能逾嘉寶潭。
葉虎鞭、林大用、陳大戆諸巨子先後反正,猶不知悟,卒以敗亡。
雖曰漳、泉之分,要亦庸材無能;乃斯時一呼百應,草木皆兵,曷不可怪! 戴逆潮春自踞鬥六,威福自恣;設有僞官監、宮娥,日事淫佚。
迨官兵收複彰城,丁道檄吳鴻源、曾元福、關鎮國、陳捷元等會攻鬥六,連戰數日不克;林文察繼至,登高瞭望,告衆曰:『附近各村接濟不斷,烏能破賊』!乃令四品軍功洪廷貴赍檄招撫彰、嘉交界諸鄉村,許其自新不究。
僞總制許豐年、石榴班張竅嘴、黃豬羔皆薙發投誠,聞風歸附者百二十餘莊。
林文察令其弟副将林文明引兵斷水沙連諸路,他裡霧、溪州各莊盡來請領白旗。
二十一日,潮春見衆已散,乃挈家眷及死士數十人夜逃七十二莊總理張三顯家。
曾元福前任陸路北協,潮春充其稿書,本是舊識;乃令苦苓腳廪生邱萃英往張家說之。
張懼罪,力勸潮春自首,許保護其妻子;春妻許氏懼誅,亦共勸之。
戴自度,亦知不免;乃允諾。
是日,三顯以轎舁潮春到北溝;曾、吳諸帥共議拟照朱一貴之例,解送京師。
及到北鬥,丁道坐堂審問,春立不跪;且雲『起事惟本藩自己,與百姓無幹』。
問以『汝世充稿書,亦受皇恩;何喪心乃爾』?春出言不遜。
陳捷元自後以靴踢其腿,使跪;丁道令推出斬首。
捷元以其兄全家三十餘口皆死于亂,割啖其肉報仇(陳化機藉捷元之力,得以滌罪不究)。
是夜,張三顯迫淫其妻女;春妻許氏自經死,子亦死。
凡戴世積及起事以來所有聚斂奇貨、珠寶、玩器,皆為張所掠奪。
丁道拜本報捷,詳叙僞東王戴潮春已誅,各官賞赉有差。
越日,西螺解到廖談火之妻蔡氏邁娘到北鬥。
先是,廖欲降,蔡曰:『勢敗而背人,是不義也;甯死紅旗下,目始願瞑』。
及斬,目睜睜如生。
有知其故者,割紅旗覆其面,目乃瞑。
林豪曰:戴逆之稱僞東王,事實有之。
諸賊中惟林戆虎晟稱千歲,餘則概稱将軍、元帥而已,無所謂王号也。
蓋諸賊皆蠢然如牛,其心中豈不欲為至大無耦,無如不谙文理、不知所謂。
乃閱文報,竟有稱逆弄為西王、逆晟為燕王諸名色,則皆他人所贈,既非其實;兼之主筆者捏造誇張,以诩其功。
古今通例,大都如此。
同治三年(甲子)春,提督林文察偕其弟副将林文明、遊擊王世清進兵四塊厝。
賊首林日晟自大甲敗後,歸四塊厝老巢逞其淫威;以彰城付江有仁等。
忽所生四子作數日間齊暴亡,疼恸至極,垂頭喪志;遂延僧侶作功果七晝夜,焚化楮帛無數。
迨彰城既陷,諸賊逃歸,始大恐;商議拒守之計。
林帥以文明蹑其後,以王世清為左翼、林文鳳為右翼,自以精兵直搗中堅,連攻三日不克;五品軍功林赤中铳陣亡。
晟弟林狗毋率陳鮄、陳梓生、劉安等拒守外寨,以王萬、林貓等心腹死士拒守内寨。
林帥與逆晟雖系同宗,本分前後厝,積有世仇,先曾械鬥數年未決。
嗣林帥以平發匪,積功至泉州陸路提督;此次奉旨回鄉剿賊,公義私仇急于星火,以故将士用命,無不以一當十,竭力撲戰。
林文鳳少年英勇,尤為矯捷,自幼即與林狗毋不相能;及攻要害,挑狗毋出戰,約不用他人幫助。
狗毋不甘屈伏,遂與力鬥五十餘合;被文鳳一刀劈其右臂,倒地而死。
賊勢大沮,多有乘黑夜來降者。
逆晟恐有變,令王萬把守内門,不許人擅進出。
陳梓生等連日拒戰,親冒炮火;見事勢漸急,皆生悔心,潛以釘塞釘大炮火門。
林晟知不免,盡陳珠寶财帛于中庭,令諸賊恣取,取酒痛飲;俄報外寨已破、内寨亦危,逆晟令人縱火自焚,火藥桶爆發聲如巨雷。
晟妾蕭氏,本良家女,為晟所強污者;見火發逃出,逆晟猶追出力挽以入,意圖同死。
晟妻及王萬等逆黨二十四人皆血肉紛飛,林晟亦為火藥燒其面半焦,獨蕭氏無恙。
林帥乘勢攻入,救滅餘火,搜剿伏匪;斬逆晟屍為六段,分各地示衆。
旋有茄苳莊生員洪锺英生擒僞丞相莊天賜至,又員林張大彬同義民捉黃丕建至;葉虎鞭與丕健生死之交,詣林帥哀求,代丕建請命。
林帥不許,皆令斬首。
凱旋回阿罩霧,拜表報捷,詳稱僞燕王林日晟、僞丞相莊天賜、僞都督黃丕建授首等款,開筵慶功。
春三月,張三顯反。
先是,三顯世居七十二莊,以雄武霸一方。
及獻戴潮春,自以謂莫大功勞;及賞薄,大失所望,怏怏觖望。
紅旗餘孽陳梓生、陳湳等逃死無所,遂勸三顯反,樹青旗為号;大肚陳狗毋、趙憨、北勢湳洪欉及紅旗殘黨陳在、葉中、葉清、王壽等,皆引衆來應。
三月二十七日,青旗賊數千人據八卦山,俯攻彰城,聯紮市仔尾。
時諸軍初退,城内空虛;事變倉猝,知縣淩定國聞變,先命五品銜吳登建奔二十四莊讨救,再派四城總理率民壯登城固守,自引親兵數十人分巡各地;又請在城紳士助守,嚴密稽查。
賊來攻城,嚴守待救,不敢出戰。
吳登建同陳捷魁引二十四莊義勇千三百餘人先至,與賊戰于八卦山腳;鹿港練勇繼至。
同知蔡廷元引自募四百人沖鋒而來,勢如風雨;林大用由茄苳腳一路殺來。
林文察方攻小埔心未下,聞報,急抽兵先殺散屯市仔尾之賊。
諸路夾攻,斬百餘級。
賊乃烏合之衆,見敗,遂四散奔逃。
諸軍進城,與淩令會見,遂分路搜剿餘匪。
張三顯為其族人捕解來獻丁道,誅之。
其海豐侖一帶粵莊未平者,淩定國同遊擊陳啟祥、把總淩定邦、義首葉虎鞭、楊金簡、生員楊清時各引兵分路進剿,海豐侖賊首邱阿福、江秋即死拒竹圍,官兵攻破之,各捕斬示衆,其餘脅從各莊皆罰捐軍饷贖罪。
大體始平,旋師彰城報捷。
上谕:丁曰健加二品頂戴,林占梅加按察使司;虎鞭改名葉保國,授都司現職;林大用随林文察内渡,平漳州發匪。
其餘賞赉有差。
夏四月,林文察率曾元福、王世清、張世英諸軍進攻小埔心,逆首陳啞狗弄死拒老巢,布置嚴密,急不能下;官兵以大炮擊塌其土堡,棟瓦橫飛。
賊不能守,開地窟伏匿;官兵引水灌之,賊不能支。
陳弄有妻妾數人,皆猛悍勝男子;與官兵戰,無役不從;在陣頭指揮,勁不可抗,雖陳弄亦畏之。
及事急,引死黨沖殺而來。
羅冠英引勇士廖廷鳳、林豹等當頭截殺,弄妻作粵語誘羅冠英,懇暫退兵,願自縛出降;羅不及防,被賊妻以短铳潛擊,碎首而死。
親近急救,複被擊斃二十餘人,官兵大亂。
藍翎把總王榮升奮力抵敵,受貫通傷,陣亡。
幸林文察援兵大集殺退,賊始守舊寨。
冠英之弟羅坑統其兄舊部報仇,日夕猛攻;張世英痛冠英之亡,亦與賊不兩立。
越夕,破其外寨;賊知不能支,于内寨縱火,乘亂由地道逃出别墅。
所謂别墅者,鹿港富戶陳慶昌之租館也;堡壘堅固、糧米充足,為陳弄所據已三年餘。
陳弄冀圖妻子脫罪,令人間道持書于慶昌、陳宗浚,自雲羁占租館、糜費銀米甚多,願供獻功;且求保護妻子等語。
慶昌恐有後患,不報。
陳弄再馳書與馬興莊陳益源,詞同前。
益源許之;遂請于林文察,以轎擡陳弄來獻,立斬以徇。
弄妻自焚,妾逃亡。
林帥、丁道會銜上表報捷,稱僞西王陳啞九弄伏誅;并為羅冠英請恤,奉旨準建專祠。
冬十一月,丁曰健攻北勢湳。
逆首洪欉亦賊中之枭雄,素與潮春、林晟契密,聲勢烜赫;拆彰縣衙杉木,蓋僞太子樓,輪奂巍峨,雕镂精緻。
及二賊敗,餘黨王春、吳金龍、李萬祿輩皆逃歸之;蓋所處地勢險惡,足以拒守故也。
丁道令知縣王祯、遊擊鄭榮、副将林文明引兵環攻之,南投貢生張春華亦率義勇來助;奈铳樓重重,路徑屈曲,不能急攻。
淡水義首六品軍功李光輝,林春奮勇進攻,中伏陣亡。
鄭榮以林錫爵為鄉導,掘地道數丈,回近其宅,兵士伏行而進;奈不能相見,莫明要害之處。
遙測地勢,經數日夜之功,安火藥炸之;牆屋傾圮,死屍相屬,賊始懼。
洪欉之兄密與鄭榮通款,謀内應;事為洪欉所知,遂殺其兄。
未幾,洪欉暴死,以兵困于外,乃潛埋屍于豬欄下。
丁道恥日久無功,督所部親冒矢石;賊窺伺發射,丁道親兵林篇等二十九名陣亡、施淩等十八人受傷,鄉勇死者五十二人、傷者無可考。
丁道大憤,調諸軍集攻,日夜不辍。
王春大懼,誘洪欉之弟洪番妾劉氏縛洪番投降;丁道斬之,并掘洪欉之屍枭首示衆,上表報僞南王洪欉伏誅。
同治四年三月,賊渠嚴辨豎旗于二重溝,煽誘紅、青旗之餘匪作亂,僞将軍王新婦之母,刻「一品夫人」印佩于胸前,招新婦舊部以應嚴辨,旗書「為子報仇」。
僞保駕将軍鄭大柴以攻龜殼莊中铳死,其妻謝秀娘亦稱「為夫報仇」,引衆來應。
嚴辨本賊中最悍惡者,前困嘉義,北路諸賊數萬人齊集,所需糧米軍資皆辦一人苛派支給之,一紙所到,無敢違遲;故戴逆倚為長城。
及張三顯敗亡,自思無路自新,乃決意作亂。
呂仔梓亦引衆來合,又得諸路賊兵互應,勢遂複震;令謝秀娘為前敵,出兵以窺嘉義。
王新婦之母尤悍潑,挺十八斤長刀作旋風舞,壯士二十人不能近。
聞官兵中有陳大戆之妻蔡氏員善戰,有「女飛将」之名;特馳函約蔡氏員決戰。
員以書呈曾玉明,曾不許而止。
同時有女将甚多,皆骁勇勝男子。
蓋天地之戾氣沖激所生,黎民之塗炭亦應運使然也。
林豪曰:觀紅旗之亂,勢力最盛者,惟林晟;兇悍最著者,推陳弄與嚴辨。
惟陳、嚴二逆之所以著名者,則二逆之妻尤悍。
餘友蕭子壽從軍,前敵無役不從;數親與兩婦交綏,覺其悍厲實勝健男,有百折不撓之概。
二婦每遇敗陣,必親統死士殿後。
陳弄嘗被官兵所困,賴其婦沖圍救出;是以賊婦相率效尤,自诩得意。
若輩惜用非其材,倘能移作逆之性作忠,使之執幹戈以衛社稷,未始非蛾眉之生色。
乃愚昧無知,終至身亡名裂,為世所嗤;則枭雄适足以自殒耳。
觀此,可為暴戾者戒。
羅冠英亦當代猛将,溯起義以來,民軍立功推羅為首。
大甲之役,非羅據翁仔社之上流,未能操其勝算。
乃功名未立,身撄毒手,良不可惜!陳弄之妻铳不虛發,陳弄且為其婦牽馬恬不知羞;衣冠道喪、廉恥盡廢,宜乎不得令終也。
夏四月,嚴辨與呂仔梓等豎旗于二重溝。
台澎兵備道丁曰健遣知縣白鸾卿、參将徐榮生、都司葉保國引兵四千分三路讨賊,賊亦分三路抵敵。
呂仔梓首出挑戰,徐榮生由左、葉保國由右、白令居中,猛勇沖擊;賊佯敗,先令賊黨假官兵旗号伏于要害,乘機截出。
官兵不辨真僞,大駭,陣伍遂亂。
嚴妻侯氏名「大腳甚」,引悍賊盡力追殺,官兵死四百餘人;幸吳志高引義勇來救,又值狂風揚塵,賊始退。
丁道聞敗,再檄林文明催兵助戰。
越三日,官兵大集,四面環攻;嚴辨死拒铳樓,官兵以大炮炸倒铳樓,肉薄而進,遂斬嚴辨。
生擒「大腳甚」,置囚車欲歸獻俘,沿途見者以磚石投之,頭面破損。
至嘉義,寸磔之;一息相屬猶未絕,劊子以豬毛插入乳房攆之,始大叫而絕。
呂仔梓當事急;潛偕妻子奔布袋嘴蔡沙處;及賊敗,蔡沙懼株連,誘與共逸漳州而拏沈于海。
獨謝秀娘殺奔血路逃出,不知去向。
王新婦之母偕謝秀娘為前敵,恃勇猛進,殺人甚多。
适林文明前部林烏狗沖到,截任厮殺,烏狗不敵,将欲逃;忽聞嚴辨已死,軍氣大振。
新婦之母覓秀娘不得,方思逃走,被義兵許朝祿一槍刺倒,斬其首級。
白鸾卿催軍截殺,掃蕩餘匪。
清村三日,剿撫兼施,于是一體蕩平。
諸将凱歌,會銜報捷,升賞有差。
海外散人曰:天生逆賊,必生逆婦以濟其惡;天生義士,必生義婦以濟其美:故謂之應運而生。
如陳、嚴之婦,铳不虛發;新婦之母、大柴之妻,殺人如草菅,臨敵身先,不避炮火:此逆婦濟惡也。
餘節婦三次求雨皆應,拾字紙婦(南嫂)從容就義,激烈堪嘉:此義婦濟美也。
獨戴潮春世為北協稿書,頗識大義。
其先嘗捐千金創建文廟,即戴天定、戴松江皆以行誼稱;潮春之嫂柏舟苦節,當逆謀将發,氏跪求泣谏,及知燎原已成,猶求勿殺百姓、勿犯菜堂而後自缢盡節:則一門之中,猶有足稱如此。
乃潮春喪心病狂,妄觎非分,卒緻斬宗絕祀,身首不保,遺臭萬年,贻世所嗤;甯不悲哉!書曰「惠迪而吉,從逆則兇」,其斯之謂欤! 大難平定,有評「戴案」人物者曰:萬生,庸材也;席累世之餘赀,席豐履厚,不思飲水思源、盡忠報國。
乃因其兄與林姓争田,結黨呼群,樹立羽黨;萬生踵乃兄之惡習已錯頭道,又因夏協之迫勒,更倒履逆施,一潰難收,殺官戕卒,沐猴而冠,稽三年之天誅、墟萬家之井裡,其罪曷可勝誅哉!曾玉明到鹿港,師不滿千、糧不隔宿,所賴以支持者,則憑忠義激勵人心,使強賊無所逞其兇、良民藉保其身家,其功又何讓哉!葉虎鞭、陳大戆、林大用、吳志高諸人若不網羅投誠,既不足資臂助,且無以折賊勢;而當道者且咎其玩寇遺殃,稽遲至三年之久:是亦未審當時之情境耳。
語雲「坐而言者,起而行焉」;斯言也,誠非易易也。
張三顯,天地間之最愚者也。
當戴之盛,則藉其威以肆橫;及其敗,又利其貨财而圖之:其陰險之心已不可問。
且又迫淫其妻女,不特無以質鬼神,且亦不可對朋友。
網漏吞舟,幸逃法外,已屬萬幸;乃怨薄賞,竟生異心,效破車之覆轍、妄死炭之複燃,一舉而蹶,身首異處,則較戴尤為卑劣矣!嗚呼!璧存外府,徒惹唾罵。
潮春有知,必俟之夜台以評是非;未知張又将何詞以對哉(菜耘附評)! 葉虎鞭官至都司,陳大戆有子洛書亦遊泮水,林龜尚、陳狗武以橫惡之人皆得考終,劉安一再從賊、自稱「三朝元老」,陳梓生反複偷生,皆不足齒數之伧。
事後二十餘年,猶時舉往事以傲人津津而談,若甚得意者;恬不知羞,可歎可鄙,甲午之夏,餘從事于汴,猶識陳九武粗鄙無文,言語撲拙;乃當時竟能作斯舉動,誠亦出人意外者(耘附)! 戴逆之亂,距今适六十周年,故老尚多存者。
偶有道及,猶娓娓不倦;餘本就所聞,筆記大略。
今春台南日報刊有吳德功「戴案紀略」,與所聞小有異同;間有脫節者,藉為補續之。
惟官階、姓名,則吳記較詳;次則各地戰績,吳之阙亦較多。
用以扯合,頗可彌縫。
惜吳記每節必附自己議論,自稱「海外散人」;重疊複雜,矛盾甚多。
姑就其所原文參考所聞見類串之,似較一氣;若雲「攘美競能」,醉翁之意不在酒也。
蓋本土人記本土事,為日無多,尚虛誕若此;可見宇宙間之記述,未必盡可能信者也!以其尚須串合,故不憚煩而為草集之,以待兒曹輩稽古之一助雲爾。
癸亥(民國十二年)孟夏初浣,青筠主人拭筆于綠香居。
嘗聞先大人言:嚴辨反後,又有曾圭角者反,僅旬日而敗。
風聞戴逆蕩平,朝命召曾玉明回平發匪,曾憚行,故密令圭角樹旗;迨後捕獲匪首,又以從賊冒充等語:頗紛纭未确。
及餘十四歲時,親見一僧甚偉梧,額角生一肉疣,年約五旬餘,名刺「僧奎國」;有或以曾圭角訊之者,則笑而不答。
是耶?非耶?豈當日逃亡幸免耶?抑假托名色藉為募化之快捷方式耶?無從考其真僞,殊為憾事。
甲子(民國十三年)麥夏,讀連雅堂所輯「台灣通史」,所記「戴案」亦與此類同,所阙略亦多。
如同安寮陳慶安等聚十二莊立天地會與及蔡廷元勇救孔昭慈等節,皆略焉;蓋亦有未周者欤!
故徐中丞會左總督題奏,以丁曰健由北路順搗,以主事周〔懋〕琦(字子玉,拔貢生)為參謀、副将關鎮國為先鋒,帶兵三千人,會同林占梅克日進兵,由大甲抵牛罵頭;令張世英、陳捷元、羅冠英由捒東攻林戆虎晟老巢,令王桢、鄭榮輔之,攻其後路。
令紳士蔡懷斌(字時超,後以軍功保知府)同舉人蔡鴻猷(字際卿)率山腳人林尚及其兄林山引鄉兵攻福州厝,拔之;賊酋蔡通、楊大旗皆降。
下令戒軍士:凡鄉民襟間有挂白布條者即為良民,脅從者不究;軍聲大振,民間歡聲載道。
十月十六日,林占梅率生員〔翁〕林萃(新竹人)、陳尚惠、義勇首蔡宇、林忠藝、林南山、鄭義等共引兵三千人進紮山腳。
大軍所到,旌旗鮮明、戈戟耀日;大旗上書「保順安良」四字,凡未投順,秋毫無犯。
地方父老見之,鹹舉手歡呼曰:『今日方得再見天日』!至有泣下者。
亦足見皇恩淪浃之深也。
所有脅從,皆革面洗心,箪食壺漿以迎王師。
獨趙戆據大肚、何首據水師寮、陳鮄據茄投,各集死黨數百人堅守铳櫃,憑險負嵎;雖疊次猛攻,不能速下。
二十七日,林占梅偕蔡懷斌、蔡鴻猷進兵梧栖港,别令王桢、鄭榮協攻海埔厝。
懷斌夙娴兵事,地方又熟;分鄉兵為三路,進攻水師寮及何厝莊。
諸賊初懼難免,故拚孤注之擲;及聞降者不死,皆大喜,薙發投降,何首亦軍前乞哀投降。
趙憨、陳鮄均不降;茄投莊總理陳烏秋勸之不從,自率莊中子弟赴二蔡軍前泥首乞命,林占梅許其自新,各處之賊聞風歸順。
林忠藝、林尚奮勇進攻,趙憨拚死拒戰;忽蔡宇、鄭榮、王桢引兵從後路沖入,賊狼狽奔逃,斬首百餘級,奪僞印、文檄、令旗、糧米、器械甚多,呈繳丁道台營中獻功。
是時官兵屢勝,規複地方甚多;賊勢愈衰,遂成困獸之形矣。
同十二月初三日,提督曾玉明親督諸軍剿賊;辰刻,遂攻複彰化城。
時戴潮春久駐鬥六,林日晟自回四塊厝老巢,惟籌抗拒之策;彰城内惟江有仁、鄭豬武、盧江等把守,聞官兵節節前進,鹹徨急無計。
林占梅前部林尚、林忠藝迫攻大肚,趙憨、陳鮄戰敗,赴彰求救;群賊畏懼,莫敢出戰。
初四晡,提督林文察由阿罩霧進兵,經、烏日莊進紮市仔尾,勢如破竹。
羅冠英由捒東進兵,收複各處村鄉。
降将林大用知賊勢已去,請令曾玉明差人入彰城頒給白布條,并約降賊定初三早入城。
初二夜,趙憨、陳鮄、陳九毋、陳在、盧江開東門逃奔四塊厝;越早,林大用為前鋒,引兵由北門而入。
城中百姓齊薙發投誠,城上高插白旗。
曾玉明禁兵不許妄殺平民,違者以軍法從事。
從賊村莊聞之,皆剃發來降。
午刻,丁曰健、林占梅亦渡大肚溪入城。
大軍所到,秋毫無犯;脅從之人重見天日,歡聲震地。
蔡廷元獲到僞糧官蔡豬,丁曰健令劊子寸磔之。
鄭豬毋、江有仁飽懷金珠,匿于東門情婦黃氏腰家;亦搜出斬之。
是日,大享将士,拜表報捷。
蔡廷元,同安馬巷同知;其弟廷魁補山東莒縣尹,蔡德芳賞戴花翎。
海外散人曰:考廈門舉人林豪着有「東瀛紀事」,所載克複彰城乃林占梅先入。
然其時予已舞象之年,親随先伯父入城者;故親見曾軍之捷足之詳也。
惟林占梅竹垣首富,棋琴書畫皆精絕,平日詩酒風雅;以丁艱在籍。
一旦聞警,自備糇糧養軍,延攬英雄,空懷若谷;台北一帶倚為長城。
且複大甲、破茄投、克彰化,軍興以來,無役不從;若使之握大軍、居重任,讵得以書生目之者哉! 林豪曰:觀戡定戴逆之亂,以城狐社鼠之技,而棘門灞上之師抗拒至三年之久,其戰績殊無足稱。
第以無知愚氓遍地皆起,王師微弱;所賴當地義士随在奮起,則草莽效忠亦有足多者。
總由皇恩沾渥之深,故能飲水思源,知恩報本。
所謂「濡體泥足之中,定有人焉」;未可概以海外目也。
菜耘記:嘗聞之先輩,言戴逆雖略有識字,然懦柔不斷;賊中惟林晟最強,然兇狠成習,驕傲不能容物。
故三年之久,南不能越白沙坑、西不能逾嘉寶潭。
葉虎鞭、林大用、陳大戆諸巨子先後反正,猶不知悟,卒以敗亡。
雖曰漳、泉之分,要亦庸材無能;乃斯時一呼百應,草木皆兵,曷不可怪! 戴逆潮春自踞鬥六,威福自恣;設有僞官監、宮娥,日事淫佚。
迨官兵收複彰城,丁道檄吳鴻源、曾元福、關鎮國、陳捷元等會攻鬥六,連戰數日不克;林文察繼至,登高瞭望,告衆曰:『附近各村接濟不斷,烏能破賊』!乃令四品軍功洪廷貴赍檄招撫彰、嘉交界諸鄉村,許其自新不究。
僞總制許豐年、石榴班張竅嘴、黃豬羔皆薙發投誠,聞風歸附者百二十餘莊。
林文察令其弟副将林文明引兵斷水沙連諸路,他裡霧、溪州各莊盡來請領白旗。
二十一日,潮春見衆已散,乃挈家眷及死士數十人夜逃七十二莊總理張三顯家。
曾元福前任陸路北協,潮春充其稿書,本是舊識;乃令苦苓腳廪生邱萃英往張家說之。
張懼罪,力勸潮春自首,許保護其妻子;春妻許氏懼誅,亦共勸之。
戴自度,亦知不免;乃允諾。
是日,三顯以轎舁潮春到北溝;曾、吳諸帥共議拟照朱一貴之例,解送京師。
及到北鬥,丁道坐堂審問,春立不跪;且雲『起事惟本藩自己,與百姓無幹』。
問以『汝世充稿書,亦受皇恩;何喪心乃爾』?春出言不遜。
陳捷元自後以靴踢其腿,使跪;丁道令推出斬首。
捷元以其兄全家三十餘口皆死于亂,割啖其肉報仇(陳化機藉捷元之力,得以滌罪不究)。
是夜,張三顯迫淫其妻女;春妻許氏自經死,子亦死。
凡戴世積及起事以來所有聚斂奇貨、珠寶、玩器,皆為張所掠奪。
丁道拜本報捷,詳叙僞東王戴潮春已誅,各官賞赉有差。
越日,西螺解到廖談火之妻蔡氏邁娘到北鬥。
先是,廖欲降,蔡曰:『勢敗而背人,是不義也;甯死紅旗下,目始願瞑』。
及斬,目睜睜如生。
有知其故者,割紅旗覆其面,目乃瞑。
林豪曰:戴逆之稱僞東王,事實有之。
諸賊中惟林戆虎晟稱千歲,餘則概稱将軍、元帥而已,無所謂王号也。
蓋諸賊皆蠢然如牛,其心中豈不欲為至大無耦,無如不谙文理、不知所謂。
乃閱文報,竟有稱逆弄為西王、逆晟為燕王諸名色,則皆他人所贈,既非其實;兼之主筆者捏造誇張,以诩其功。
古今通例,大都如此。
同治三年(甲子)春,提督林文察偕其弟副将林文明、遊擊王世清進兵四塊厝。
賊首林日晟自大甲敗後,歸四塊厝老巢逞其淫威;以彰城付江有仁等。
忽所生四子作數日間齊暴亡,疼恸至極,垂頭喪志;遂延僧侶作功果七晝夜,焚化楮帛無數。
迨彰城既陷,諸賊逃歸,始大恐;商議拒守之計。
林帥以文明蹑其後,以王世清為左翼、林文鳳為右翼,自以精兵直搗中堅,連攻三日不克;五品軍功林赤中铳陣亡。
晟弟林狗毋率陳鮄、陳梓生、劉安等拒守外寨,以王萬、林貓等心腹死士拒守内寨。
林帥與逆晟雖系同宗,本分前後厝,積有世仇,先曾械鬥數年未決。
嗣林帥以平發匪,積功至泉州陸路提督;此次奉旨回鄉剿賊,公義私仇急于星火,以故将士用命,無不以一當十,竭力撲戰。
林文鳳少年英勇,尤為矯捷,自幼即與林狗毋不相能;及攻要害,挑狗毋出戰,約不用他人幫助。
狗毋不甘屈伏,遂與力鬥五十餘合;被文鳳一刀劈其右臂,倒地而死。
賊勢大沮,多有乘黑夜來降者。
逆晟恐有變,令王萬把守内門,不許人擅進出。
陳梓生等連日拒戰,親冒炮火;見事勢漸急,皆生悔心,潛以釘塞釘大炮火門。
林晟知不免,盡陳珠寶财帛于中庭,令諸賊恣取,取酒痛飲;俄報外寨已破、内寨亦危,逆晟令人縱火自焚,火藥桶爆發聲如巨雷。
晟妾蕭氏,本良家女,為晟所強污者;見火發逃出,逆晟猶追出力挽以入,意圖同死。
晟妻及王萬等逆黨二十四人皆血肉紛飛,林晟亦為火藥燒其面半焦,獨蕭氏無恙。
林帥乘勢攻入,救滅餘火,搜剿伏匪;斬逆晟屍為六段,分各地示衆。
旋有茄苳莊生員洪锺英生擒僞丞相莊天賜至,又員林張大彬同義民捉黃丕建至;葉虎鞭與丕健生死之交,詣林帥哀求,代丕建請命。
林帥不許,皆令斬首。
凱旋回阿罩霧,拜表報捷,詳稱僞燕王林日晟、僞丞相莊天賜、僞都督黃丕建授首等款,開筵慶功。
春三月,張三顯反。
先是,三顯世居七十二莊,以雄武霸一方。
及獻戴潮春,自以謂莫大功勞;及賞薄,大失所望,怏怏觖望。
紅旗餘孽陳梓生、陳湳等逃死無所,遂勸三顯反,樹青旗為号;大肚陳狗毋、趙憨、北勢湳洪欉及紅旗殘黨陳在、葉中、葉清、王壽等,皆引衆來應。
三月二十七日,青旗賊數千人據八卦山,俯攻彰城,聯紮市仔尾。
時諸軍初退,城内空虛;事變倉猝,知縣淩定國聞變,先命五品銜吳登建奔二十四莊讨救,再派四城總理率民壯登城固守,自引親兵數十人分巡各地;又請在城紳士助守,嚴密稽查。
賊來攻城,嚴守待救,不敢出戰。
吳登建同陳捷魁引二十四莊義勇千三百餘人先至,與賊戰于八卦山腳;鹿港練勇繼至。
同知蔡廷元引自募四百人沖鋒而來,勢如風雨;林大用由茄苳腳一路殺來。
林文察方攻小埔心未下,聞報,急抽兵先殺散屯市仔尾之賊。
諸路夾攻,斬百餘級。
賊乃烏合之衆,見敗,遂四散奔逃。
諸軍進城,與淩令會見,遂分路搜剿餘匪。
張三顯為其族人捕解來獻丁道,誅之。
其海豐侖一帶粵莊未平者,淩定國同遊擊陳啟祥、把總淩定邦、義首葉虎鞭、楊金簡、生員楊清時各引兵分路進剿,海豐侖賊首邱阿福、江秋即死拒竹圍,官兵攻破之,各捕斬示衆,其餘脅從各莊皆罰捐軍饷贖罪。
大體始平,旋師彰城報捷。
上谕:丁曰健加二品頂戴,林占梅加按察使司;虎鞭改名葉保國,授都司現職;林大用随林文察内渡,平漳州發匪。
其餘賞赉有差。
夏四月,林文察率曾元福、王世清、張世英諸軍進攻小埔心,逆首陳啞狗弄死拒老巢,布置嚴密,急不能下;官兵以大炮擊塌其土堡,棟瓦橫飛。
賊不能守,開地窟伏匿;官兵引水灌之,賊不能支。
陳弄有妻妾數人,皆猛悍勝男子;與官兵戰,無役不從;在陣頭指揮,勁不可抗,雖陳弄亦畏之。
及事急,引死黨沖殺而來。
羅冠英引勇士廖廷鳳、林豹等當頭截殺,弄妻作粵語誘羅冠英,懇暫退兵,願自縛出降;羅不及防,被賊妻以短铳潛擊,碎首而死。
親近急救,複被擊斃二十餘人,官兵大亂。
藍翎把總王榮升奮力抵敵,受貫通傷,陣亡。
幸林文察援兵大集殺退,賊始守舊寨。
冠英之弟羅坑統其兄舊部報仇,日夕猛攻;張世英痛冠英之亡,亦與賊不兩立。
越夕,破其外寨;賊知不能支,于内寨縱火,乘亂由地道逃出别墅。
所謂别墅者,鹿港富戶陳慶昌之租館也;堡壘堅固、糧米充足,為陳弄所據已三年餘。
陳弄冀圖妻子脫罪,令人間道持書于慶昌、陳宗浚,自雲羁占租館、糜費銀米甚多,願供獻功;且求保護妻子等語。
慶昌恐有後患,不報。
陳弄再馳書與馬興莊陳益源,詞同前。
益源許之;遂請于林文察,以轎擡陳弄來獻,立斬以徇。
弄妻自焚,妾逃亡。
林帥、丁道會銜上表報捷,稱僞西王陳啞九弄伏誅;并為羅冠英請恤,奉旨準建專祠。
冬十一月,丁曰健攻北勢湳。
逆首洪欉亦賊中之枭雄,素與潮春、林晟契密,聲勢烜赫;拆彰縣衙杉木,蓋僞太子樓,輪奂巍峨,雕镂精緻。
及二賊敗,餘黨王春、吳金龍、李萬祿輩皆逃歸之;蓋所處地勢險惡,足以拒守故也。
丁道令知縣王祯、遊擊鄭榮、副将林文明引兵環攻之,南投貢生張春華亦率義勇來助;奈铳樓重重,路徑屈曲,不能急攻。
淡水義首六品軍功李光輝,林春奮勇進攻,中伏陣亡。
鄭榮以林錫爵為鄉導,掘地道數丈,回近其宅,兵士伏行而進;奈不能相見,莫明要害之處。
遙測地勢,經數日夜之功,安火藥炸之;牆屋傾圮,死屍相屬,賊始懼。
洪欉之兄密與鄭榮通款,謀内應;事為洪欉所知,遂殺其兄。
未幾,洪欉暴死,以兵困于外,乃潛埋屍于豬欄下。
丁道恥日久無功,督所部親冒矢石;賊窺伺發射,丁道親兵林篇等二十九名陣亡、施淩等十八人受傷,鄉勇死者五十二人、傷者無可考。
丁道大憤,調諸軍集攻,日夜不辍。
王春大懼,誘洪欉之弟洪番妾劉氏縛洪番投降;丁道斬之,并掘洪欉之屍枭首示衆,上表報僞南王洪欉伏誅。
同治四年三月,賊渠嚴辨豎旗于二重溝,煽誘紅、青旗之餘匪作亂,僞将軍王新婦之母,刻「一品夫人」印佩于胸前,招新婦舊部以應嚴辨,旗書「為子報仇」。
僞保駕将軍鄭大柴以攻龜殼莊中铳死,其妻謝秀娘亦稱「為夫報仇」,引衆來應。
嚴辨本賊中最悍惡者,前困嘉義,北路諸賊數萬人齊集,所需糧米軍資皆辦一人苛派支給之,一紙所到,無敢違遲;故戴逆倚為長城。
及張三顯敗亡,自思無路自新,乃決意作亂。
呂仔梓亦引衆來合,又得諸路賊兵互應,勢遂複震;令謝秀娘為前敵,出兵以窺嘉義。
王新婦之母尤悍潑,挺十八斤長刀作旋風舞,壯士二十人不能近。
聞官兵中有陳大戆之妻蔡氏員善戰,有「女飛将」之名;特馳函約蔡氏員決戰。
員以書呈曾玉明,曾不許而止。
同時有女将甚多,皆骁勇勝男子。
蓋天地之戾氣沖激所生,黎民之塗炭亦應運使然也。
林豪曰:觀紅旗之亂,勢力最盛者,惟林晟;兇悍最著者,推陳弄與嚴辨。
惟陳、嚴二逆之所以著名者,則二逆之妻尤悍。
餘友蕭子壽從軍,前敵無役不從;數親與兩婦交綏,覺其悍厲實勝健男,有百折不撓之概。
二婦每遇敗陣,必親統死士殿後。
陳弄嘗被官兵所困,賴其婦沖圍救出;是以賊婦相率效尤,自诩得意。
若輩惜用非其材,倘能移作逆之性作忠,使之執幹戈以衛社稷,未始非蛾眉之生色。
乃愚昧無知,終至身亡名裂,為世所嗤;則枭雄适足以自殒耳。
觀此,可為暴戾者戒。
羅冠英亦當代猛将,溯起義以來,民軍立功推羅為首。
大甲之役,非羅據翁仔社之上流,未能操其勝算。
乃功名未立,身撄毒手,良不可惜!陳弄之妻铳不虛發,陳弄且為其婦牽馬恬不知羞;衣冠道喪、廉恥盡廢,宜乎不得令終也。
夏四月,嚴辨與呂仔梓等豎旗于二重溝。
台澎兵備道丁曰健遣知縣白鸾卿、參将徐榮生、都司葉保國引兵四千分三路讨賊,賊亦分三路抵敵。
呂仔梓首出挑戰,徐榮生由左、葉保國由右、白令居中,猛勇沖擊;賊佯敗,先令賊黨假官兵旗号伏于要害,乘機截出。
官兵不辨真僞,大駭,陣伍遂亂。
嚴妻侯氏名「大腳甚」,引悍賊盡力追殺,官兵死四百餘人;幸吳志高引義勇來救,又值狂風揚塵,賊始退。
丁道聞敗,再檄林文明催兵助戰。
越三日,官兵大集,四面環攻;嚴辨死拒铳樓,官兵以大炮炸倒铳樓,肉薄而進,遂斬嚴辨。
生擒「大腳甚」,置囚車欲歸獻俘,沿途見者以磚石投之,頭面破損。
至嘉義,寸磔之;一息相屬猶未絕,劊子以豬毛插入乳房攆之,始大叫而絕。
呂仔梓當事急;潛偕妻子奔布袋嘴蔡沙處;及賊敗,蔡沙懼株連,誘與共逸漳州而拏沈于海。
獨謝秀娘殺奔血路逃出,不知去向。
王新婦之母偕謝秀娘為前敵,恃勇猛進,殺人甚多。
适林文明前部林烏狗沖到,截任厮殺,烏狗不敵,将欲逃;忽聞嚴辨已死,軍氣大振。
新婦之母覓秀娘不得,方思逃走,被義兵許朝祿一槍刺倒,斬其首級。
白鸾卿催軍截殺,掃蕩餘匪。
清村三日,剿撫兼施,于是一體蕩平。
諸将凱歌,會銜報捷,升賞有差。
海外散人曰:天生逆賊,必生逆婦以濟其惡;天生義士,必生義婦以濟其美:故謂之應運而生。
如陳、嚴之婦,铳不虛發;新婦之母、大柴之妻,殺人如草菅,臨敵身先,不避炮火:此逆婦濟惡也。
餘節婦三次求雨皆應,拾字紙婦(南嫂)從容就義,激烈堪嘉:此義婦濟美也。
獨戴潮春世為北協稿書,頗識大義。
其先嘗捐千金創建文廟,即戴天定、戴松江皆以行誼稱;潮春之嫂柏舟苦節,當逆謀将發,氏跪求泣谏,及知燎原已成,猶求勿殺百姓、勿犯菜堂而後自缢盡節:則一門之中,猶有足稱如此。
乃潮春喪心病狂,妄觎非分,卒緻斬宗絕祀,身首不保,遺臭萬年,贻世所嗤;甯不悲哉!書曰「惠迪而吉,從逆則兇」,其斯之謂欤! 大難平定,有評「戴案」人物者曰:萬生,庸材也;席累世之餘赀,席豐履厚,不思飲水思源、盡忠報國。
乃因其兄與林姓争田,結黨呼群,樹立羽黨;萬生踵乃兄之惡習已錯頭道,又因夏協之迫勒,更倒履逆施,一潰難收,殺官戕卒,沐猴而冠,稽三年之天誅、墟萬家之井裡,其罪曷可勝誅哉!曾玉明到鹿港,師不滿千、糧不隔宿,所賴以支持者,則憑忠義激勵人心,使強賊無所逞其兇、良民藉保其身家,其功又何讓哉!葉虎鞭、陳大戆、林大用、吳志高諸人若不網羅投誠,既不足資臂助,且無以折賊勢;而當道者且咎其玩寇遺殃,稽遲至三年之久:是亦未審當時之情境耳。
語雲「坐而言者,起而行焉」;斯言也,誠非易易也。
張三顯,天地間之最愚者也。
當戴之盛,則藉其威以肆橫;及其敗,又利其貨财而圖之:其陰險之心已不可問。
且又迫淫其妻女,不特無以質鬼神,且亦不可對朋友。
網漏吞舟,幸逃法外,已屬萬幸;乃怨薄賞,竟生異心,效破車之覆轍、妄死炭之複燃,一舉而蹶,身首異處,則較戴尤為卑劣矣!嗚呼!璧存外府,徒惹唾罵。
潮春有知,必俟之夜台以評是非;未知張又将何詞以對哉(菜耘附評)! 葉虎鞭官至都司,陳大戆有子洛書亦遊泮水,林龜尚、陳狗武以橫惡之人皆得考終,劉安一再從賊、自稱「三朝元老」,陳梓生反複偷生,皆不足齒數之伧。
事後二十餘年,猶時舉往事以傲人津津而談,若甚得意者;恬不知羞,可歎可鄙,甲午之夏,餘從事于汴,猶識陳九武粗鄙無文,言語撲拙;乃當時竟能作斯舉動,誠亦出人意外者(耘附)! 戴逆之亂,距今适六十周年,故老尚多存者。
偶有道及,猶娓娓不倦;餘本就所聞,筆記大略。
今春台南日報刊有吳德功「戴案紀略」,與所聞小有異同;間有脫節者,藉為補續之。
惟官階、姓名,則吳記較詳;次則各地戰績,吳之阙亦較多。
用以扯合,頗可彌縫。
惜吳記每節必附自己議論,自稱「海外散人」;重疊複雜,矛盾甚多。
姑就其所原文參考所聞見類串之,似較一氣;若雲「攘美競能」,醉翁之意不在酒也。
蓋本土人記本土事,為日無多,尚虛誕若此;可見宇宙間之記述,未必盡可能信者也!以其尚須串合,故不憚煩而為草集之,以待兒曹輩稽古之一助雲爾。
癸亥(民國十二年)孟夏初浣,青筠主人拭筆于綠香居。
嘗聞先大人言:嚴辨反後,又有曾圭角者反,僅旬日而敗。
風聞戴逆蕩平,朝命召曾玉明回平發匪,曾憚行,故密令圭角樹旗;迨後捕獲匪首,又以從賊冒充等語:頗紛纭未确。
及餘十四歲時,親見一僧甚偉梧,額角生一肉疣,年約五旬餘,名刺「僧奎國」;有或以曾圭角訊之者,則笑而不答。
是耶?非耶?豈當日逃亡幸免耶?抑假托名色藉為募化之快捷方式耶?無從考其真僞,殊為憾事。
甲子(民國十三年)麥夏,讀連雅堂所輯「台灣通史」,所記「戴案」亦與此類同,所阙略亦多。
如同安寮陳慶安等聚十二莊立天地會與及蔡廷元勇救孔昭慈等節,皆略焉;蓋亦有未周者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