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案紀略
關燈
小
中
大
戴萬星作亂三年,台灣道、鎮皆殉難,知府洪毓琛亦積勞病故。
爾時,北至大甲、南至嘉義三縣之交,盜賊蜂起;官軍分中、南、北三路進剿,始克蕩平。
其害較林爽文尤甚。
光緒甲午,全台纂修「通志」,爰取林卓人「東瀛紀事」以為參考;但林于北路攻戰之事頗詳而迤南之事或有阙。
蓋戴、林二逆之亂始于彰化,而曾鎮駐鹿港招撫義民,如白沙坑之二十四莊、快官之三十五莊、線西之嘉寶潭莊、武東之牛牯嶺莊等處之戰事則略;故再采陳陶村之「詩稿」所載「三忠」及丁觀察曰健之「治台必告錄」所紀鬥六等處之殉難義民及積勞病故之官弁凡入昭忠祠者皆附下卷,斯忠臣義士得以流傳而不與草木同腐焉。
鹹豐十一年(辛酉)冬,台灣彰化縣人戴潮春結曾作亂。
戴小名萬星;祖名神保、父松江,捒東堡四張犁人也。
世為北協署稿書,家巨富。
先有北路協夏汝賢以貪酷聞,偵潮春之富,羅織其罪,肆意勒索;戴遂卸職回家。
其時,盜賊孔多。
春之兄嘗結土地公會,後又倡八卦會;初意隻為糾衆以為争田租之計。
及兄死,春更結天地會。
時适内地發逆未平,台地亦人心惶惶,故入會者漸多;富戶至挾巨資方得與會。
其入會之法,皆夜間舉行;每人會資五角。
環竹為垣,垣分四門。
中設香案三層,上置花亭,中供五祖神位。
香案前大書戴之長生牌,并有「奉天承運天命大元師」之号;旁另一幾,書朱一貴、林爽文等人,尊為先賢。
凡先入會者,謂之舊香。
首包紅布,披發跣足,在場供執事;以十人為一行,以導諸新香。
新香叩門欲入,必詢其『從何處來』?答:『從東方來』。
問:『将何為』?答:『将尋兄弟』。
舊香導新香跪于案前,斬雞立誓曰:『會中一點訣,妻子不能說。
若對人洩漏,七孔便流血』。
宣示戒約,然後出城;牽白布為長橋,由橋下穿過。
問:『何不過橋』?曰:『有兵守之』。
問:『何以能出』?曰:『五祖化小路導出』。
諸事畢,然後授以八卦及會中隐語,方出。
故會中人相呼,曰「紅英兄弟」。
由是轉相招納。
途遇強劫,若隐語相符,皆免。
計香簿上多至十餘萬衆,聲勢日大。
時彰令高廷鏡饬春自備練勇三百名保路,亡命者藉其勢聚黨相應。
迨高罷,新令雷以鎮接篆,仍以春為右臂。
黨羽日衆,截途劫掠,春亦不能制,地方遂搖動焉。
海外散人曰:會盟結黨,法之宜禁。
戴之初意,不外倡此會以聚衆,陽為保路,陰實拒夏汝賢之勒索。
而禍水一杯,風波頓起;城狐社鼠,藉以楊威。
亡命之徒,肆其劫掠。
有識者宜禁止招搖、散其黨羽,或可弭患于未萌。
乃計不出此,反倚其聲勢,仗之為臂指;卒戕官破城、殃民害事,誰為民牧而職為厲階?當事者所不能辭其咎也!防微杜漸,故君子所貴也。
同治元年(壬戌)春正月,雷起大成殿,災異疊見。
明倫堂時聞鬼哭,牝雞化雄。
縣署之鼓夜鳴,署中人以為有鳴冤者;及視之,寂無所睹:如是者數夕。
濁水溪之水,忽澄清數日。
此即「五行志」之所謂雞妖、鼓妖者欤!有識者早知地方之将有大變者矣。
當戴逆之創立天地會也,原藉聯莊保路為由;各處效之,各為雄長。
同安寮十二莊大總理曰陳慶安者,薄有名望;陽受官令,陰亦效戴所為。
有陳肉鳳、黃清溪、陳老秦等為其羽翼,聲勢甚張。
适雷以鎮接高令之篆,聞陳之行為,遂帶兵勇百餘人親到同安寮究辦,欲提陳慶安訊問。
陳不見,雷派差弁跟究。
陳肉鳳怒謂差弁曰:『請問汝本官頭顱若幹斤』?雷頗解土語,詢值堂者是何言?黃清溪則曰:『雷鳴雨便到,難逃幹淨身』!雷令心為所懾,懾氣而回;而賊勢遂愈焰矣。
台灣兵備道孔昭慈(字雲鶴,進士出身;山東人也),先曾任鹿港同知,旋升知府;至是,已攝臬司篆。
狃于承平之嘻恬,無所備。
及聞大突莊陳啞九弄等揭竿而起,遍地萑苻,始馳莅彰化,猶思撫輯。
無如賊鋒已肆,打家劫舍、截饷殺兵文書片雪,始檄召淡水同知秋曰觐來彰會辦。
因秋前曾任彰化縣令,捕盜以威武聞;牒聞賊勢浩大,思作擒王散黨之計,銳身出戰。
金萬安總理林明謙舉薦林日晟(即戆虎晟)帶兵四百、林奠國帶兵四百,偕北路協林得成、守備遊紹芳出征。
三月初九日到大裡杙遇賊,敗之;小戰皆捷。
十五日,至東大墩,與戴逆部下大股交綏。
林晟素與奠國有切齒之恨,即于秋亦有隙(因秋任彰時,曾捕晟下獄故也);故兵戈甫接,晟遂反戈相向,官兵大敗。
奠國退歸霧峰之本居地,官兵退駐民間竹圍;賊環攻甚急。
十六日,秋丞視勢不佳,率親丁奮勇殺出。
為首一賊名貓仔鹿,前充縣署跟丁,被秋斥革者;故從賊複仇,手舞尖刀來犯。
秋丞揮雙鐵锏擊之,大戰二十餘合,衆寡不敵,兵漸靡;秋始思逃,陷濘淖中。
群賊環攻之,遂遇害。
仆從顔大漢為主報仇,舞雙刀如片雪,殺賊九人;中箭而仆。
幼仆小黃以身蔽秋,代受賊刃而死。
北協林得成被執,囚之;守備郭得升、把總郭秉衡皆死焉。
把總莊奇軒身被十餘創,卧死屍中;俟賊退,逃村中得活。
貓仔鹿提秋丞頭獻功,戴見秋首級良久,不忍;責之曰:『汝為人仆而殺其主,大不忠也』!以數金賞之,揮令遠去。
時羅冠英帶兵四百人欲往救,至半途聞變,始回。
耕雲曰:孔道雖仕台有年,然平日征歌選色,未膺巨艱;其所為形迹,故老類能言之。
觀其用人之柄鑿,可見其識之昏庸。
況乎全師盡出,曾無後顧,其敗也宜。
獨惜秋公以精明強幹之材,而蹈輕敵妄出之弊;雖曰盡忠,無補國事。
至能使賊人見而不忍,則平日政績可知。
雄才未展,殁于小醜,惜哉! 三月十七日巳刻,戴潮春率賊攻彰化城。
城中自秋丞之敗,精壯都盡;都司胡松齡、千總呂騰蛟率老弱營兵三百餘名守城。
幕友汪寶箴勸孔道退出鹿港,以圖後效;孔不廳。
先,孔之任鹿港同知也,寵任一勇首曰施九挺者;意以施之族大丁多,可資倚畀。
及至是,令施回鹿召勇,經旬日無一應者。
賊踞八卦山,俯瞰城内,纖毫畢悉。
十八、十九兩天,铳子如雨;城内空虛,草木皆兵。
千總楊奪元請『乘賊衆新集、衆心未固,缒城出戰;苟幸得勝,事尚可為。
否則,守死無益』。
孔亦不之許。
城内奸民王萬勾結匪黨,謀欲内應;顯與兵勇争鬥,形迹昭然。
林明謙又保其率衆助守,将功贖罪。
然時城中之胥役兵勇入賊會者不少;王萬請缒城與賊議和,孔又許之。
萬竟與賊密謀,佯約日詐降;而城中之虛實,賊盡知之矣。
林明謙又言『賊既就撫,各督隊官可稍休息』;守備稍怠。
十九夕三更,奸民王滿與黨匪何有章、陳在等開東門引賊入城。
賊皆披發紅巾,口稱「紅英兄弟」。
各兵皆脫号褂、投兵器以降,混雜至極,死者甚衆。
陸提兵李得志率十餘人巷戰,力竭被執。
賊問『銀庫何在』?李佯為導,竟引入火藥庫,奪賊火龍擲火藥桶中,炮火轟發,聲震數裡,斃賊百餘人,血肉紛飛;後至者猶多焦頭爛額,李亦碎屍焉。
明早,賊安民,令各門前置香案,以紅布纏身即免殺。
旋以鼓樂迎戴潮春入城。
官兵被執,皆囚〔金〕萬安局内;凡拿見戴潮春皆得釋、拏見鄭玉麟皆被殺。
南投縣丞鈕成标亦在城内被拏,見鄭玉麟,不屈死。
幕友經曆姚茲、随員軍功戴嚴厚,均不屈死。
前任知縣高廷鏡、馬慶钊,潮春親書「清官放回」四字送之。
鹿港知縣雷以鎮持齋,身帶金剛經逃入菜堂,幸免。
蓋潮春舉事之時,其寡嫂羅氏嘗極谏;及聞城陷,羅泣求「無傷百姓,保護菜堂」,然後自缢死。
故凡逃入菜堂者,皆得免。
北協夏汝賢以貪酷激變,一家受辱而死。
當城圍之亟也,孔道見外援不至,寄書問汪李銘,汪答「朝聞道夕」四字;及城陷,孔歎曰:『施九挺誤我矣』!仰藥死。
營兵林紹芳等戰死者九十七人,胥役黃彬等四十三人亦死之。
鹿港貢生蔡廷元,家資數十萬;感孔道之知拔,自募勇士百五十名欲沖圍入城救孔,以途梗,迤逦轉戰;以四莊、山寮等處皆賊巢,苦戰不得達。
及聞城陷孔殁,大哭誓師;回鹿破家募勇,以為孔報仇。
時内地發逆未平,政府方注重大局,以台灣海外,不暇顧及;故民心愈渙。
莊民為自保計,雖非甘心從賊,亦與入會。
賊給紅旗,賊來樹之;賊退官到,又揭白旗:其心亦良苦矣。
上自大甲、通霄、下及鬥六以下及至嘉義之屬,皆音聞不通;雖有各處守義之士團衆,亦僅足自固而已。
鹿港為中路之沖要,舟樯林立,以備海盜;舟中皆置鬥煩。
鹿總局長舉人蔡德芳、貢生蔡廷元、富戶陳慶昌及各郊商糾合施、黃、許三大姓之族長等,誓同報國,練兵守禦。
凡有義民莊衆到鹿告急,皆得火藥、饷項多少周濟,将船中鬥煩布置要害;故賊未敢輕犯。
戴逆之入城也,身穿黃馬褂,頭包黃巾;馬前數十賊露刃前驅,群賊随馬後簇擁。
踞縣署中,衆賊稱賀,呼僞大元帥;以戴彩龍為二路副元帥、鄭玉麟僞大将軍、鄭豬母僞大都督、陳有福僞國師、黃阿狗副國師、外甥餘紅鼻僞左丞相、餘烏鼻僞右丞相。
陳啞九弄雖别為一股,亦尊戴為主,遙稱兵馬元帥。
蔡知僞戶部尚書、魏德内閣中書,辦總局事務。
鄭大柴僞保駕将軍、盧裕飛虎将軍、陳在鎮港将軍;黃丕建及弟飛龍、葉虎鞭、陳大戆、林大用、逆叔戴老見皆稱将軍、都督名号,許慕為國舅。
設應天局于書院,設迎賓、招賢等館于各寺廟。
群賊肆掠不相統屬,雖曰安民,人心惶惶。
又漳、泉之人各分種類,百姓挈眷逃鄉,漳人通行無礙;泉人出則被掠,僅得身免。
葉虎鞭、陳大戆、林大用皆泉人,心不能平;謂黃丕建曰:『大哥前約連和,二屬不相欺淩,方可協衷共濟,庶免分類之變。
今乃如是,如前約何!兄粵人,可居中調停之』。
黃無能為力,泉人被掠如故。
二十九日,葉虎鞭帶泉人數百人按劍踞東、南二門,泉人方得向白沙坑、鹿港等處逃生;城内泉人遂空。
海外散人曰:彰邑之失,其故有三。
一則升平日久,人不知兵。
一旦有變,倉皇失措;雖遇烏合,俨如大敵。
二則糧饷克薄,兵備單弱。
營兵半皆為商,平日全無訓練;一臨戰事,抛戈而逃。
且秋丞敗後,精兵已盡;所餘者老弱三百餘人,何濟于事。
一則姑息容奸,以肉飼虎。
知王萬輩之有異圖亟當斬徇,以儆餘黨而肅軍紀。
何乃赦罪,許其效力以贖!又許缒城講和,俾虛實盡被賊知:所謂:「墜軍實以長寇仇」,其不敗者幾希!孔道之來彰也,猶未審賊勢之熾也,尚謂可以坐緻懾伏。
貢生陳捷魁以蠟丸告變,轉囚其使于獄;又不聽汪寶箴之言,株守孤城,拚于一擲。
緻百姓流離、城邑傾陷,咎将誰屬! 林豪字卓人,金門舉人;着有「東瀛紀事」,于戴案頗有采取。
惟言林天和與林奠國,則事實稍異。
當時雖有數家筆記,傳聞異詞,姑志之以俟博聞者之就正焉。
林戆虎晟與林奠國雖曰同姓,實夙深仇,分前後厝。
清朝官紀紊亂,弱肉強食,各處強豪互争雄長;脍肝殺越,行所無事。
秋丞敗後,奠國率衆死守霧峰;林晟竭死撲攻,相持不下。
橫山有張橫者,武勇多力,膽量過人。
嘗從林文察軍屢着戰功,軍中人皆稱之曰「青馬橫」;以其臨陣猛進,有旁若無人之概。
善用大刀重二十斤,團練自固;賊犯之,辄敗。
賊中有許存,自負許癡後身;慣用釘钯,亦賊中之最健者。
聞群黨屢見敗于橫,恥之;将率親丁與張搦戰,互約不用火器。
初猶鬥械,繼竟舍械鬥拳;閱五天,不分勝負。
張有幼女曰雲英,谏曰:『賊勢方盛,暫守以觀後圖;何苦效匹夫之勇!賊人無信,萬一被所暗算,悔之何及』!張不聽。
越日再戰,許詐敗;俟張追近,暗發手箭傷其左目,張遂失手陣亡。
賴雲英死力沖殺,奪回父屍,痛哭回營。
甫三更,見其父告之曰:『予不聽汝谏,果罹毒手。
然賊人爽約,以奸詐害我,既乖英雄之道,予心殊不甘。
明日汝出戰,代予複仇,當有所得也』。
雲英蘇而志之。
明日,傳令出戰;佐兵皆勸阻,雲英不聽,列陣以待。
許以殺張,志滿驕矜,群賊稱賀。
聞雲英搦戰,大笑而出。
賊中僞參謀程有智谏曰:『古雲凡婦女、頭陀、僧人出戰,為兵家三忌;君須防之』!許曰:『候我捉此女回,君當賀我』!遂與女交戰。
雲英報仇心切,初尚勉強,後遂漸漸不支。
許喜甚,思此美女,當活捉,不可殺也。
窺得一破綻,伸手扭女腰間帶。
忽然左目大痛,略失手,被女斫斷左臂,大呼倒地;被雲英拏歸剖心,以祭其父。
是則厲鬼報冤,确有其事,不能盡謂荒唐也(羅冠英慕雲英武勇,求婚,未果。
羅殁,雲英未知誰屬,亦一憾事)! 彰城之失也,距鹿隻二十裡,然沿途聯莊守望相助;故賊雖垂涎鹿港之富,無可逞也。
惟同安寮與鹿毗連,隻一水之隔;兩岸皆立壁堡,斷橋為守。
黃丕建使黃清溪射箭書于鹿之黃姓,願任保衛之責;且雲『慕鹿諸彥之名,渴思會晤』雲雲。
鹿紳得書,開市民大會。
有黃小二、黃五味、許貓賀、許任等皆該姓之巨子,聳言當徇其請,否必不利;蔡德芳暨諸郊商阻之不住。
黃姓擅遣人導黃丕建入鹿至泉郊會館,諸局紳、富商皆躲逃不與會面。
方傍徨間,突聞黃丕建之随匪在米市街掠搶典鋪;百姓大嘩,争出殺賊。
雖婦孺,莫不擦拳揎袖。
壯者執戈前驅,弱者助運磚石,各處鳴鑼聚衆。
沖西港在泊帆船百六十餘艘,船夥千餘人持戈從泉州街沖殺而來。
蔡廷元率練勇四百人本屯龍山寺,亦出截殺;民兵齊出相助,各處隘門盡堵閉。
黃五味知勢不佳,急掖黃丕建從菜園之乞食寮口涉溪而逃;比甫過港,铳子随其後而至矣。
丕建至同安寮,驚魂甫定,轉大怒;恨徒入寶山,空手回也。
遂傳令,号召賊衆攻鹿港。
鹿紳商早為之備,令各角頭大姓各率子弟兵防守,布置甚嚴,賊未敢驟犯,遂各相持未決。
鹿海防分府殷紹光官囊甚裕,平日頗事貪婪;見彰城失守,即思遁去。
局紳挽留,勸以維系人心。
及軍事孔亟,又悭吝無一錢犒賞;更嚴召内勇,為防内署。
一夕,方與妻妾置酒解悶。
門丁入曰:『外有勇首稱要事面禀』;殷拒之。
突有許任等十四人露刃排撻入,殷無可逃,戰栗求饒;賊傾囊倒箧,盡其所有,并殷臂上所帶之金手镯亦脫以去(許任亂其子婦楊氏蘭,其子自缢;故人呼曰「大豬任」)。
鹿水師遊擊江國珍,本标下原有營兵五百人;乃虛兵實饷,平時見慣,所存百餘人而已。
及事發倉猝,亦難招募;雖募,亦未相信。
當黃丕建之入鹿也,賊黨四處窺伺。
江遊擊公服升堂,妻子環侍于後,親丁勇役再侍于後;案上朱提堆積甚高,案前列火藥數桶。
大堂以下,營兵挺侍。
大門左右,各置大煩四尊,實藥置子,待令舉火。
群賊遊弋往來,終不敢犯;塗城竟護保全。
自彰化破後,逃脫官吏皆駐足鹿港;以鹿商船之多、人心之固故也。
戴逆以鹿皆泉屬之人,知黃丕建之失敗,令林大用為僞鎮北将軍,來鎮撫鹿港;蓋冀有香火情也。
讵大用傳檄至鹿,鹿人嚴拒之。
台灣知府洪毓琛(字潤堂,進士出身;山東人也)聞變,集紳商議戰守。
設籌防局于郡城,以舉人黃景祈、吳尚震、拔貢生黃應清為局長;修備器械,為戰守計。
及聞賊勢蔓延,日夜軍書旁午。
洪知府焦灼至極,籌借洋商十五萬兩,以關稅抵還;委署知府馬樞輝、台防同知秦煦、知縣章觐〔文〕、候補同知圖塔本、通判王恒修、蕭澈、王衢等率佐貳二十餘員分守城池,各司巡察稽查奸細,各要隘均以兵守之,設腰站以傳遞急報,下戒嚴令。
旋獲奸民李刣狗、羅海洋,誅之。
台、嘉交界之蕭壟莊,有黃文滔等豎旗作亂。
南路許夏老、李從等,亦據岡山為叛。
嘉屬之北埔亦有呂仔梓、吳仔牆、黃豬(知)羔、嚴辨等,皆揭旗以應,互為雄長。
大甲王和尚、中港王江龍,聚衆應戴。
上下音信遂隔,訛言日起。
四月,戴逆同林日晟攻阿罩霧。
因戴逆之兄萬桂嘗與林奠國争田租,夙有仇雠;至是,欲雪舊恨。
而林文察及弟文明皆從征發逆,家中惟林奠國、林文鳳在。
知莊若不保,必無噍類;于是協力抗拒。
賊緻死狂撲,幾破者屢矣;賴文鳳少年勇銳,每伺賊之隙,乘夜率壯士襲擊之。
閱十餘日,賊受創始退。
逆首潮春捏造谶語,埋于八卦城樓上,使令掘獻之;假托前彰邑令楊桂森所作。
其文雲:『雷從天地起,掃除乙氏子;夏秋多湮沒,萬民靡所止』。
愚民無知被惑,轉相告語;謂「真天命」矣!其旨趣:雷即前令雷以鎮,懲辦天地會起手也。
乙氏子,指孔道台也。
夏汝賢、秋丞,皆殁也。
萬民靡所止,潮春又名萬生,終至家破身亡;至妻子流離,不知所止。
蓋雖谶語,似亦有定數焉。
「洪範」「五行志」所謂詩妖,其斯之謂欤! 四月,賊以鹿港抗命,陳啞九弄集衆圍攻鹿港;鹿人早已為備,開戰數陣,互有勝負。
賊不得不休,環攻不退。
三十五莊陳大戆、二十四莊葉虎鞭,先亦天地會中人;因漳、泉之黨派不相能,又見諸賊所行非正,遂相率反汗,皈依白旗。
知鹿港圍急,佥議曰:「鹿港,母也;諸莊,子也。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于是各率數千人來援。
适是日賊分三路進攻,鹿紳蔡德芳、林清源、蔡媽胡、黃季忠各統丁壯抵禦;方大戰,各莊丁勇拊賊背橫擊之,賊遂不支。
是役,三十五莊民壯一人陣亡,合港紳商為之服喪,江遊擊親自祭奠哭拜。
越二日再戰,二十四莊陣亡一人,祭奠如前。
人心感奮,皆以殺賊相诩;各莊之衆遂留鹿助守,鹿人供給其糧饷。
賊猶未甘退也,飛檄号召,大舉而來。
偵者見沖西坪至泉州街一帶皆穿白褂之兵勇,旗甲整齊、兵戈耀目,漫山遍野不知其數;駭告賊首,遙望良然,中心震懾(其實,沖西并無兵丁。
當事之未亟也,鹿民飼雞者,一夕雞之羽翅鹹失,若利剪所削者然。
方稱奇異,旋見此事,亦不可謂不異也)。
又聞淡水新莊賊黨楊貢糾衆為亂,被艋舺縣丞郭志緯斬殺。
知未可得志,始收兵退去。
四月,安平協副将王國忠奉總兵林向榮之令,回本居地嘉義防堵。
至柳仔林,逢土匪黃豬羔、黃萬基等豎旗為亂,遂相鏖戰;衆寡不敵,随行僅剩親兵百餘人。
忽水師遊擊顔常春帶五百人馳至,始得沖出。
沿途轉戰至嘉義,入城固守。
賊遂圍攻嘉義城甚急,矢石如雨。
大戰浃旬,顔常春以火藥燔賊無算,圍始解;然猶焚掠各鄉莊,淫殺至慘。
紳士陳熙年會百姓至城隍廟,焚香設誓,聯絡各莊同心殺賊。
自是,人心稍得固結。
夏五月,台灣挂印總兵林向榮統兵三千人,以都司陳寶三為統帶、同知淩長敬為糧台,鼓勇而前。
初九日軍次枋埤,聞賊踞南靖厝等處,不能進;遂結五大營與戰。
賊首嚴辦、戴彩龍、陳啞九弄、黃豬羔、王新婦等合萬餘賊來犯,相持于八掌溪交界各有勝負。
二十八日,别股賊來助,分踞白沙墩;截斷鹽水港糧道,官兵前後受敵。
水師左營守備蔡安邦、都司〔周〕允魁、外委李連生、周得榮均戰敗,被迫投溪死。
義勇首林有才來救,亦敗歸。
林鎮憂憤交集,夜統死士劫賊寨,斬八十七人,賊小卻;遂相持不下者閱數月之久,林向榮退守安溪寮待救。
會綿雨,糇糧、火藥皆濕。
途窮援絕,所統屯番二百人遂生異心,通賊内應;林總兵殉節(情由詳叙于後)。
洪本府已升道台,雖有調度,然鞭長莫及,中路數百裡皆賊之勢力範圍;雖有忠義鄉團,僅足自守而已。
淡水紳士鄭如梁、翁
爾時,北至大甲、南至嘉義三縣之交,盜賊蜂起;官軍分中、南、北三路進剿,始克蕩平。
其害較林爽文尤甚。
光緒甲午,全台纂修「通志」,爰取林卓人「東瀛紀事」以為參考;但林于北路攻戰之事頗詳而迤南之事或有阙。
蓋戴、林二逆之亂始于彰化,而曾鎮駐鹿港招撫義民,如白沙坑之二十四莊、快官之三十五莊、線西之嘉寶潭莊、武東之牛牯嶺莊等處之戰事則略;故再采陳陶村之「詩稿」所載「三忠」及丁觀察曰健之「治台必告錄」所紀鬥六等處之殉難義民及積勞病故之官弁凡入昭忠祠者皆附下卷,斯忠臣義士得以流傳而不與草木同腐焉。
鹹豐十一年(辛酉)冬,台灣彰化縣人戴潮春結曾作亂。
戴小名萬星;祖名神保、父松江,捒東堡四張犁人也。
世為北協署稿書,家巨富。
先有北路協夏汝賢以貪酷聞,偵潮春之富,羅織其罪,肆意勒索;戴遂卸職回家。
其時,盜賊孔多。
春之兄嘗結土地公會,後又倡八卦會;初意隻為糾衆以為争田租之計。
及兄死,春更結天地會。
時适内地發逆未平,台地亦人心惶惶,故入會者漸多;富戶至挾巨資方得與會。
其入會之法,皆夜間舉行;每人會資五角。
環竹為垣,垣分四門。
中設香案三層,上置花亭,中供五祖神位。
香案前大書戴之長生牌,并有「奉天承運天命大元師」之号;旁另一幾,書朱一貴、林爽文等人,尊為先賢。
凡先入會者,謂之舊香。
首包紅布,披發跣足,在場供執事;以十人為一行,以導諸新香。
新香叩門欲入,必詢其『從何處來』?答:『從東方來』。
問:『将何為』?答:『将尋兄弟』。
舊香導新香跪于案前,斬雞立誓曰:『會中一點訣,妻子不能說。
若對人洩漏,七孔便流血』。
宣示戒約,然後出城;牽白布為長橋,由橋下穿過。
問:『何不過橋』?曰:『有兵守之』。
問:『何以能出』?曰:『五祖化小路導出』。
諸事畢,然後授以八卦及會中隐語,方出。
故會中人相呼,曰「紅英兄弟」。
由是轉相招納。
途遇強劫,若隐語相符,皆免。
計香簿上多至十餘萬衆,聲勢日大。
時彰令高廷鏡饬春自備練勇三百名保路,亡命者藉其勢聚黨相應。
迨高罷,新令雷以鎮接篆,仍以春為右臂。
黨羽日衆,截途劫掠,春亦不能制,地方遂搖動焉。
海外散人曰:會盟結黨,法之宜禁。
戴之初意,不外倡此會以聚衆,陽為保路,陰實拒夏汝賢之勒索。
而禍水一杯,風波頓起;城狐社鼠,藉以楊威。
亡命之徒,肆其劫掠。
有識者宜禁止招搖、散其黨羽,或可弭患于未萌。
乃計不出此,反倚其聲勢,仗之為臂指;卒戕官破城、殃民害事,誰為民牧而職為厲階?當事者所不能辭其咎也!防微杜漸,故君子所貴也。
同治元年(壬戌)春正月,雷起大成殿,災異疊見。
明倫堂時聞鬼哭,牝雞化雄。
縣署之鼓夜鳴,署中人以為有鳴冤者;及視之,寂無所睹:如是者數夕。
濁水溪之水,忽澄清數日。
此即「五行志」之所謂雞妖、鼓妖者欤!有識者早知地方之将有大變者矣。
當戴逆之創立天地會也,原藉聯莊保路為由;各處效之,各為雄長。
同安寮十二莊大總理曰陳慶安者,薄有名望;陽受官令,陰亦效戴所為。
有陳肉鳳、黃清溪、陳老秦等為其羽翼,聲勢甚張。
适雷以鎮接高令之篆,聞陳之行為,遂帶兵勇百餘人親到同安寮究辦,欲提陳慶安訊問。
陳不見,雷派差弁跟究。
陳肉鳳怒謂差弁曰:『請問汝本官頭顱若幹斤』?雷頗解土語,詢值堂者是何言?黃清溪則曰:『雷鳴雨便到,難逃幹淨身』!雷令心為所懾,懾氣而回;而賊勢遂愈焰矣。
台灣兵備道孔昭慈(字雲鶴,進士出身;山東人也),先曾任鹿港同知,旋升知府;至是,已攝臬司篆。
狃于承平之嘻恬,無所備。
及聞大突莊陳啞九弄等揭竿而起,遍地萑苻,始馳莅彰化,猶思撫輯。
無如賊鋒已肆,打家劫舍、截饷殺兵文書片雪,始檄召淡水同知秋曰觐來彰會辦。
因秋前曾任彰化縣令,捕盜以威武聞;牒聞賊勢浩大,思作擒王散黨之計,銳身出戰。
金萬安總理林明謙舉薦林日晟(即戆虎晟)帶兵四百、林奠國帶兵四百,偕北路協林得成、守備遊紹芳出征。
三月初九日到大裡杙遇賊,敗之;小戰皆捷。
十五日,至東大墩,與戴逆部下大股交綏。
林晟素與奠國有切齒之恨,即于秋亦有隙(因秋任彰時,曾捕晟下獄故也);故兵戈甫接,晟遂反戈相向,官兵大敗。
奠國退歸霧峰之本居地,官兵退駐民間竹圍;賊環攻甚急。
十六日,秋丞視勢不佳,率親丁奮勇殺出。
為首一賊名貓仔鹿,前充縣署跟丁,被秋斥革者;故從賊複仇,手舞尖刀來犯。
秋丞揮雙鐵锏擊之,大戰二十餘合,衆寡不敵,兵漸靡;秋始思逃,陷濘淖中。
群賊環攻之,遂遇害。
仆從顔大漢為主報仇,舞雙刀如片雪,殺賊九人;中箭而仆。
幼仆小黃以身蔽秋,代受賊刃而死。
北協林得成被執,囚之;守備郭得升、把總郭秉衡皆死焉。
把總莊奇軒身被十餘創,卧死屍中;俟賊退,逃村中得活。
貓仔鹿提秋丞頭獻功,戴見秋首級良久,不忍;責之曰:『汝為人仆而殺其主,大不忠也』!以數金賞之,揮令遠去。
時羅冠英帶兵四百人欲往救,至半途聞變,始回。
耕雲曰:孔道雖仕台有年,然平日征歌選色,未膺巨艱;其所為形迹,故老類能言之。
觀其用人之柄鑿,可見其識之昏庸。
況乎全師盡出,曾無後顧,其敗也宜。
獨惜秋公以精明強幹之材,而蹈輕敵妄出之弊;雖曰盡忠,無補國事。
至能使賊人見而不忍,則平日政績可知。
雄才未展,殁于小醜,惜哉! 三月十七日巳刻,戴潮春率賊攻彰化城。
城中自秋丞之敗,精壯都盡;都司胡松齡、千總呂騰蛟率老弱營兵三百餘名守城。
幕友汪寶箴勸孔道退出鹿港,以圖後效;孔不廳。
先,孔之任鹿港同知也,寵任一勇首曰施九挺者;意以施之族大丁多,可資倚畀。
及至是,令施回鹿召勇,經旬日無一應者。
賊踞八卦山,俯瞰城内,纖毫畢悉。
十八、十九兩天,铳子如雨;城内空虛,草木皆兵。
千總楊奪元請『乘賊衆新集、衆心未固,缒城出戰;苟幸得勝,事尚可為。
否則,守死無益』。
孔亦不之許。
城内奸民王萬勾結匪黨,謀欲内應;顯與兵勇争鬥,形迹昭然。
林明謙又保其率衆助守,将功贖罪。
然時城中之胥役兵勇入賊會者不少;王萬請缒城與賊議和,孔又許之。
萬竟與賊密謀,佯約日詐降;而城中之虛實,賊盡知之矣。
林明謙又言『賊既就撫,各督隊官可稍休息』;守備稍怠。
十九夕三更,奸民王滿與黨匪何有章、陳在等開東門引賊入城。
賊皆披發紅巾,口稱「紅英兄弟」。
各兵皆脫号褂、投兵器以降,混雜至極,死者甚衆。
陸提兵李得志率十餘人巷戰,力竭被執。
賊問『銀庫何在』?李佯為導,竟引入火藥庫,奪賊火龍擲火藥桶中,炮火轟發,聲震數裡,斃賊百餘人,血肉紛飛;後至者猶多焦頭爛額,李亦碎屍焉。
明早,賊安民,令各門前置香案,以紅布纏身即免殺。
旋以鼓樂迎戴潮春入城。
官兵被執,皆囚〔金〕萬安局内;凡拿見戴潮春皆得釋、拏見鄭玉麟皆被殺。
南投縣丞鈕成标亦在城内被拏,見鄭玉麟,不屈死。
幕友經曆姚茲、随員軍功戴嚴厚,均不屈死。
前任知縣高廷鏡、馬慶钊,潮春親書「清官放回」四字送之。
鹿港知縣雷以鎮持齋,身帶金剛經逃入菜堂,幸免。
蓋潮春舉事之時,其寡嫂羅氏嘗極谏;及聞城陷,羅泣求「無傷百姓,保護菜堂」,然後自缢死。
故凡逃入菜堂者,皆得免。
北協夏汝賢以貪酷激變,一家受辱而死。
當城圍之亟也,孔道見外援不至,寄書問汪李銘,汪答「朝聞道夕」四字;及城陷,孔歎曰:『施九挺誤我矣』!仰藥死。
營兵林紹芳等戰死者九十七人,胥役黃彬等四十三人亦死之。
鹿港貢生蔡廷元,家資數十萬;感孔道之知拔,自募勇士百五十名欲沖圍入城救孔,以途梗,迤逦轉戰;以四莊、山寮等處皆賊巢,苦戰不得達。
及聞城陷孔殁,大哭誓師;回鹿破家募勇,以為孔報仇。
時内地發逆未平,政府方注重大局,以台灣海外,不暇顧及;故民心愈渙。
莊民為自保計,雖非甘心從賊,亦與入會。
賊給紅旗,賊來樹之;賊退官到,又揭白旗:其心亦良苦矣。
上自大甲、通霄、下及鬥六以下及至嘉義之屬,皆音聞不通;雖有各處守義之士團衆,亦僅足自固而已。
鹿港為中路之沖要,舟樯林立,以備海盜;舟中皆置鬥煩。
鹿總局長舉人蔡德芳、貢生蔡廷元、富戶陳慶昌及各郊商糾合施、黃、許三大姓之族長等,誓同報國,練兵守禦。
凡有義民莊衆到鹿告急,皆得火藥、饷項多少周濟,将船中鬥煩布置要害;故賊未敢輕犯。
戴逆之入城也,身穿黃馬褂,頭包黃巾;馬前數十賊露刃前驅,群賊随馬後簇擁。
踞縣署中,衆賊稱賀,呼僞大元帥;以戴彩龍為二路副元帥、鄭玉麟僞大将軍、鄭豬母僞大都督、陳有福僞國師、黃阿狗副國師、外甥餘紅鼻僞左丞相、餘烏鼻僞右丞相。
陳啞九弄雖别為一股,亦尊戴為主,遙稱兵馬元帥。
蔡知僞戶部尚書、魏德内閣中書,辦總局事務。
鄭大柴僞保駕将軍、盧裕飛虎将軍、陳在鎮港将軍;黃丕建及弟飛龍、葉虎鞭、陳大戆、林大用、逆叔戴老見皆稱将軍、都督名号,許慕為國舅。
設應天局于書院,設迎賓、招賢等館于各寺廟。
群賊肆掠不相統屬,雖曰安民,人心惶惶。
又漳、泉之人各分種類,百姓挈眷逃鄉,漳人通行無礙;泉人出則被掠,僅得身免。
葉虎鞭、陳大戆、林大用皆泉人,心不能平;謂黃丕建曰:『大哥前約連和,二屬不相欺淩,方可協衷共濟,庶免分類之變。
今乃如是,如前約何!兄粵人,可居中調停之』。
黃無能為力,泉人被掠如故。
二十九日,葉虎鞭帶泉人數百人按劍踞東、南二門,泉人方得向白沙坑、鹿港等處逃生;城内泉人遂空。
海外散人曰:彰邑之失,其故有三。
一則升平日久,人不知兵。
一旦有變,倉皇失措;雖遇烏合,俨如大敵。
二則糧饷克薄,兵備單弱。
營兵半皆為商,平日全無訓練;一臨戰事,抛戈而逃。
且秋丞敗後,精兵已盡;所餘者老弱三百餘人,何濟于事。
一則姑息容奸,以肉飼虎。
知王萬輩之有異圖亟當斬徇,以儆餘黨而肅軍紀。
何乃赦罪,許其效力以贖!又許缒城講和,俾虛實盡被賊知:所謂:「墜軍實以長寇仇」,其不敗者幾希!孔道之來彰也,猶未審賊勢之熾也,尚謂可以坐緻懾伏。
貢生陳捷魁以蠟丸告變,轉囚其使于獄;又不聽汪寶箴之言,株守孤城,拚于一擲。
緻百姓流離、城邑傾陷,咎将誰屬! 林豪字卓人,金門舉人;着有「東瀛紀事」,于戴案頗有采取。
惟言林天和與林奠國,則事實稍異。
當時雖有數家筆記,傳聞異詞,姑志之以俟博聞者之就正焉。
林戆虎晟與林奠國雖曰同姓,實夙深仇,分前後厝。
清朝官紀紊亂,弱肉強食,各處強豪互争雄長;脍肝殺越,行所無事。
秋丞敗後,奠國率衆死守霧峰;林晟竭死撲攻,相持不下。
橫山有張橫者,武勇多力,膽量過人。
嘗從林文察軍屢着戰功,軍中人皆稱之曰「青馬橫」;以其臨陣猛進,有旁若無人之概。
善用大刀重二十斤,團練自固;賊犯之,辄敗。
賊中有許存,自負許癡後身;慣用釘钯,亦賊中之最健者。
聞群黨屢見敗于橫,恥之;将率親丁與張搦戰,互約不用火器。
初猶鬥械,繼竟舍械鬥拳;閱五天,不分勝負。
張有幼女曰雲英,谏曰:『賊勢方盛,暫守以觀後圖;何苦效匹夫之勇!賊人無信,萬一被所暗算,悔之何及』!張不聽。
越日再戰,許詐敗;俟張追近,暗發手箭傷其左目,張遂失手陣亡。
賴雲英死力沖殺,奪回父屍,痛哭回營。
甫三更,見其父告之曰:『予不聽汝谏,果罹毒手。
然賊人爽約,以奸詐害我,既乖英雄之道,予心殊不甘。
明日汝出戰,代予複仇,當有所得也』。
雲英蘇而志之。
明日,傳令出戰;佐兵皆勸阻,雲英不聽,列陣以待。
許以殺張,志滿驕矜,群賊稱賀。
聞雲英搦戰,大笑而出。
賊中僞參謀程有智谏曰:『古雲凡婦女、頭陀、僧人出戰,為兵家三忌;君須防之』!許曰:『候我捉此女回,君當賀我』!遂與女交戰。
雲英報仇心切,初尚勉強,後遂漸漸不支。
許喜甚,思此美女,當活捉,不可殺也。
窺得一破綻,伸手扭女腰間帶。
忽然左目大痛,略失手,被女斫斷左臂,大呼倒地;被雲英拏歸剖心,以祭其父。
是則厲鬼報冤,确有其事,不能盡謂荒唐也(羅冠英慕雲英武勇,求婚,未果。
羅殁,雲英未知誰屬,亦一憾事)! 彰城之失也,距鹿隻二十裡,然沿途聯莊守望相助;故賊雖垂涎鹿港之富,無可逞也。
惟同安寮與鹿毗連,隻一水之隔;兩岸皆立壁堡,斷橋為守。
黃丕建使黃清溪射箭書于鹿之黃姓,願任保衛之責;且雲『慕鹿諸彥之名,渴思會晤』雲雲。
鹿紳得書,開市民大會。
有黃小二、黃五味、許貓賀、許任等皆該姓之巨子,聳言當徇其請,否必不利;蔡德芳暨諸郊商阻之不住。
黃姓擅遣人導黃丕建入鹿至泉郊會館,諸局紳、富商皆躲逃不與會面。
方傍徨間,突聞黃丕建之随匪在米市街掠搶典鋪;百姓大嘩,争出殺賊。
雖婦孺,莫不擦拳揎袖。
壯者執戈前驅,弱者助運磚石,各處鳴鑼聚衆。
沖西港在泊帆船百六十餘艘,船夥千餘人持戈從泉州街沖殺而來。
蔡廷元率練勇四百人本屯龍山寺,亦出截殺;民兵齊出相助,各處隘門盡堵閉。
黃五味知勢不佳,急掖黃丕建從菜園之乞食寮口涉溪而逃;比甫過港,铳子随其後而至矣。
丕建至同安寮,驚魂甫定,轉大怒;恨徒入寶山,空手回也。
遂傳令,号召賊衆攻鹿港。
鹿紳商早為之備,令各角頭大姓各率子弟兵防守,布置甚嚴,賊未敢驟犯,遂各相持未決。
鹿海防分府殷紹光官囊甚裕,平日頗事貪婪;見彰城失守,即思遁去。
局紳挽留,勸以維系人心。
及軍事孔亟,又悭吝無一錢犒賞;更嚴召内勇,為防内署。
一夕,方與妻妾置酒解悶。
門丁入曰:『外有勇首稱要事面禀』;殷拒之。
突有許任等十四人露刃排撻入,殷無可逃,戰栗求饒;賊傾囊倒箧,盡其所有,并殷臂上所帶之金手镯亦脫以去(許任亂其子婦楊氏蘭,其子自缢;故人呼曰「大豬任」)。
鹿水師遊擊江國珍,本标下原有營兵五百人;乃虛兵實饷,平時見慣,所存百餘人而已。
及事發倉猝,亦難招募;雖募,亦未相信。
當黃丕建之入鹿也,賊黨四處窺伺。
江遊擊公服升堂,妻子環侍于後,親丁勇役再侍于後;案上朱提堆積甚高,案前列火藥數桶。
大堂以下,營兵挺侍。
大門左右,各置大煩四尊,實藥置子,待令舉火。
群賊遊弋往來,終不敢犯;塗城竟護保全。
自彰化破後,逃脫官吏皆駐足鹿港;以鹿商船之多、人心之固故也。
戴逆以鹿皆泉屬之人,知黃丕建之失敗,令林大用為僞鎮北将軍,來鎮撫鹿港;蓋冀有香火情也。
讵大用傳檄至鹿,鹿人嚴拒之。
台灣知府洪毓琛(字潤堂,進士出身;山東人也)聞變,集紳商議戰守。
設籌防局于郡城,以舉人黃景祈、吳尚震、拔貢生黃應清為局長;修備器械,為戰守計。
及聞賊勢蔓延,日夜軍書旁午。
洪知府焦灼至極,籌借洋商十五萬兩,以關稅抵還;委署知府馬樞輝、台防同知秦煦、知縣章觐〔文〕、候補同知圖塔本、通判王恒修、蕭澈、王衢等率佐貳二十餘員分守城池,各司巡察稽查奸細,各要隘均以兵守之,設腰站以傳遞急報,下戒嚴令。
旋獲奸民李刣狗、羅海洋,誅之。
台、嘉交界之蕭壟莊,有黃文滔等豎旗作亂。
南路許夏老、李從等,亦據岡山為叛。
嘉屬之北埔亦有呂仔梓、吳仔牆、黃豬(知)羔、嚴辨等,皆揭旗以應,互為雄長。
大甲王和尚、中港王江龍,聚衆應戴。
上下音信遂隔,訛言日起。
四月,戴逆同林日晟攻阿罩霧。
因戴逆之兄萬桂嘗與林奠國争田租,夙有仇雠;至是,欲雪舊恨。
而林文察及弟文明皆從征發逆,家中惟林奠國、林文鳳在。
知莊若不保,必無噍類;于是協力抗拒。
賊緻死狂撲,幾破者屢矣;賴文鳳少年勇銳,每伺賊之隙,乘夜率壯士襲擊之。
閱十餘日,賊受創始退。
逆首潮春捏造谶語,埋于八卦城樓上,使令掘獻之;假托前彰邑令楊桂森所作。
其文雲:『雷從天地起,掃除乙氏子;夏秋多湮沒,萬民靡所止』。
愚民無知被惑,轉相告語;謂「真天命」矣!其旨趣:雷即前令雷以鎮,懲辦天地會起手也。
乙氏子,指孔道台也。
夏汝賢、秋丞,皆殁也。
萬民靡所止,潮春又名萬生,終至家破身亡;至妻子流離,不知所止。
蓋雖谶語,似亦有定數焉。
「洪範」「五行志」所謂詩妖,其斯之謂欤! 四月,賊以鹿港抗命,陳啞九弄集衆圍攻鹿港;鹿人早已為備,開戰數陣,互有勝負。
賊不得不休,環攻不退。
三十五莊陳大戆、二十四莊葉虎鞭,先亦天地會中人;因漳、泉之黨派不相能,又見諸賊所行非正,遂相率反汗,皈依白旗。
知鹿港圍急,佥議曰:「鹿港,母也;諸莊,子也。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于是各率數千人來援。
适是日賊分三路進攻,鹿紳蔡德芳、林清源、蔡媽胡、黃季忠各統丁壯抵禦;方大戰,各莊丁勇拊賊背橫擊之,賊遂不支。
是役,三十五莊民壯一人陣亡,合港紳商為之服喪,江遊擊親自祭奠哭拜。
越二日再戰,二十四莊陣亡一人,祭奠如前。
人心感奮,皆以殺賊相诩;各莊之衆遂留鹿助守,鹿人供給其糧饷。
賊猶未甘退也,飛檄号召,大舉而來。
偵者見沖西坪至泉州街一帶皆穿白褂之兵勇,旗甲整齊、兵戈耀目,漫山遍野不知其數;駭告賊首,遙望良然,中心震懾(其實,沖西并無兵丁。
當事之未亟也,鹿民飼雞者,一夕雞之羽翅鹹失,若利剪所削者然。
方稱奇異,旋見此事,亦不可謂不異也)。
又聞淡水新莊賊黨楊貢糾衆為亂,被艋舺縣丞郭志緯斬殺。
知未可得志,始收兵退去。
四月,安平協副将王國忠奉總兵林向榮之令,回本居地嘉義防堵。
至柳仔林,逢土匪黃豬羔、黃萬基等豎旗為亂,遂相鏖戰;衆寡不敵,随行僅剩親兵百餘人。
忽水師遊擊顔常春帶五百人馳至,始得沖出。
沿途轉戰至嘉義,入城固守。
賊遂圍攻嘉義城甚急,矢石如雨。
大戰浃旬,顔常春以火藥燔賊無算,圍始解;然猶焚掠各鄉莊,淫殺至慘。
紳士陳熙年會百姓至城隍廟,焚香設誓,聯絡各莊同心殺賊。
自是,人心稍得固結。
夏五月,台灣挂印總兵林向榮統兵三千人,以都司陳寶三為統帶、同知淩長敬為糧台,鼓勇而前。
初九日軍次枋埤,聞賊踞南靖厝等處,不能進;遂結五大營與戰。
賊首嚴辦、戴彩龍、陳啞九弄、黃豬羔、王新婦等合萬餘賊來犯,相持于八掌溪交界各有勝負。
二十八日,别股賊來助,分踞白沙墩;截斷鹽水港糧道,官兵前後受敵。
水師左營守備蔡安邦、都司〔周〕允魁、外委李連生、周得榮均戰敗,被迫投溪死。
義勇首林有才來救,亦敗歸。
林鎮憂憤交集,夜統死士劫賊寨,斬八十七人,賊小卻;遂相持不下者閱數月之久,林向榮退守安溪寮待救。
會綿雨,糇糧、火藥皆濕。
途窮援絕,所統屯番二百人遂生異心,通賊内應;林總兵殉節(情由詳叙于後)。
洪本府已升道台,雖有調度,然鞭長莫及,中路數百裡皆賊之勢力範圍;雖有忠義鄉團,僅足自守而已。
淡水紳士鄭如梁、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