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案紀略
關燈
小
中
大
林萃、鄭秉經、陳輯熙先聞秋丞之兇耗,公推候選通判張實卿世英(紹興人)權視淡水廳事。
世英素識紳士鹽運使司浙江即用道林占梅有奇氣,乃與諸紳聯名禀請徐中丞宗幹舉占梅總辦台北軍務。
檄到,占梅慷慨受命,出家資募勇、備器械,設保安局于台北城中。
以蔡宇為勇首,紀律嚴明,人民賴之;台北一帶始略有規模。
中港王江龍統賊上犯新竹,蔡宇遣衆殺退之。
占梅見淡水部署略定,遂回新竹籌劃剿賊之策,曉夜不遑矣。
時有舉人蔡廷魁,鹿港貢生蔡廷元之弟也;出徐宗幹門下。
英年有為,甚蒙青眼;面禀中丞,備陳機宜。
徐甚韪之,檄其兄廷元以同知銜,帶兵報效。
廷元方以救孔道不及為恨,至是益奮,遂提兵屢與賊戰。
惟身體胖大,不良騎馬,乘轎臨陣;賊則視為朵的,矢石皆集之。
嘗被铳子穿左右股而過,曾無忤色,真壯士哉! 鹿港端防廳水師千總李臣居,武勇過人;以地方密迩于賊,恐有奸民勾通竊發之事,常微服袖雙鐵鞭夜訪,見有不逞即捕之。
有施倆者,綠林之尤也;慣以劫船為生。
短小精悍,日則佯為伛偻,瞞人耳目;夜則矯捷如飛,人鮮能及。
李素聞其名,欲捕之未得。
偵知其巢穴在草厝仔,僞裝村人售雞,到草厝仔停歇;腰有銀四元餘,故意炫露。
倆聞知,遂出斜徑相值,藉端起釁争鬥,即欲奪其所有;比交手,知村人無此武藝,駭而思遁。
數步外,李飛流星錘擊仆之,遂拿歸囚之;宵小皆望風斂迹,鄉井稍安(丙戌年,餘随父遷宮口,作盈昌杉行。
施倆已七十餘,尚健存,嘿嘿似不能言者;孰知其當日之雄桀若斯哉)。
鹿港戶口有十二萬餘人,外莊避難者麇至,糧米、蔬菜皆仰給外村。
灣仔口有李桃,時有「百萬」之稱;鹿人多向之采運米糧。
賊知之,設伏于毛剪溝邀截。
一日,米商中有蔡克昌謂同行曰:『予臨行心動,此去不無有警?曷迤别路乎』!衆鹹非之,蔡獨從他路行。
曾未數武,賊伏發,铳聲大作,喊殺連天;回頭遙視,則諸米客已中伏斷肩折足,屍骸狼藉。
蔡駭悸之餘轉自慶幸,獨抵灣仔莊。
李桃已先聞警,見蔡慰曰:『君大幸哉,後福未可量也』!許肥殿者,安平鎮人;以李臣居緝之急,亦從紅旗。
毛剪溝之役,許亦與焉。
米商中有一吳木,與許有姻娅親;及見面,若不相識。
吳知不免,委其資以遁,心大不甘;遂亦投入賊中。
一日,值許于途,呼之曰:『前日之事,何太不情面』!許傲應之。
吳乘許不備,拔刀斫之;許挺刃與鬥,吳不敵,竟為所殺。
後曾鎮剿賊,許見勢将敗,又投誠于官兵。
越十四年,方死;則擾亂之秋,其不道德如此,殊亦不可以理解者。
大甲土豪王和尚聞彰城已破,率其黨莊柳、陳再添、王九螺等豎旗應賊。
大甲城本有洪守備及吳巡檢,均先事遁去;賊愈橫,勒逼鋪戶、苛派鄉民。
惟賊首互争利權,各不相服。
戴逆遣蔣馬泉來守大甲,蔣又以王和尚為耳目。
王、陳諸姓恃勢逼脅,全無紀律;白晝通街公然劫掠,百姓苦之。
五月,林占梅差蔡宇、陳緝熙偕張世英乘賊無備,于端午日率兵闖東門而入;賊大駭,逃奔回彰。
王和尚知官兵僅數百人,糾集潰黨及其族人前來争城。
潮春以蔣馬泉失機,立斬以徇;命掃北元帥何守、僞将軍戴如川及副将陳佛、劉安、陳在、陳梓生、陳狗武、林尚、趙戆等大股賊衆,以楊大奇為先鋒,聯紮二十七營,蜂擁進迫;圍困城池,并絕水道。
大甲城中無水,素汲溪水為食;一旦水道梗絕,炊煙不舉,人心惶惶。
節婦餘林氏青年苦守,至是年六十餘矣。
置香案,當天叩首禱雨,甘霖立降;萬民歡呼,以為天助,勇氣百倍。
十三日,林占梅檄召翁仔社羅冠英、廖世元、千總曾捷步、把總周長桂率師來援。
戰方酣,城中蔡宇、陳緝熙開城夾擊,張世英親登埤擂鼓督戰,士氣振奮;賊大敗,生擒賊渠戴瑞必等十二人立斬示衆,陣斬賊三百餘人,大甲圍解。
陳緝熙素與王和尚谂,招之降;王九螺遂自拔來歸。
時軍費浩大,新竹總理林願辦理安撫局抽厘助饷,迄不足;陳緝熙同該地紳士向富戶懇捐以助,猶不足;則林占梅出己資以應。
海外散人曰:淡水之于大甲,「傳」所謂「輔車相依」也,唇亡則齒寒。
大甲如破,則藩屏已失,賊可席卷北上;故林占梅、張世英欲守台北則必争大甲,亦事勢所必然者。
所幸翁仔社羅冠英輩為之援,俾危城失而複得、竹塹危而獲安:謂非林占梅之力欤?論者以林翩翩佳公子,平日詩酒琴書,極雅人之深緻;一旦投筆從戎,竟能出奇制勝、奠安桑梓。
果大其用,必有可觀。
至餘林氏之禱雨,而雨立降;官禱之不應、民禱之不應,獨氏禱之立應,是天之欲全大甲,即所以彰節婦之功也。
苟其不然,則萬民塗炭,不知凡幾;節婦之功,不亦偉哉!宜其萬古而不湮也。
有秀才陳化機者(本名王鹿養),原籍泉州同安縣人;以桑梓關系,故同安寮一帶十二莊之衆皆舉為大總理。
及天地會起,陳亦預焉。
惟甚狡,蟄伏馬路故宅,陽奉陰違。
李臣居欲捕之急,乃乘夜泅溪以遁。
抵彰,見戴逆再拜稱臣,進「朝儀」一冊;戴封為僞知府,然府城未得也。
陳見諸賊将擁兵擅權,子女玉帛已僅空銜,心常怏怏。
嘗說戴以嚴禁劫掠,以買人心。
并獻策『開通後山山路以收利源,并可結生番為用,北取後壟、南窺嘉義以圖全島。
鹿港彈丸之地,不征自伏。
倘無遠圖,徒以百裡為雄,恐官兵一集,大事有礙』等語。
戴當進見之時已薄其為人,諸賊将複惡其禁制劫掠之言,遂鹹潛潤之,力駁其策之非:謂後山之路不可通,生番不可用;鹿港富裕近在肘腋,不可不取。
且加以沮喪軍心之罪,将收之。
陳知賊心無成,窺便偕其親随數人及其叔陳福逃牛牯嶺陳越獅處暫避,尋思自新之路焉(陳越獅,即陳捷元。
陳化機,人呼為「春先」。
妻本娼家,亦名枝,人稱「枝公子」;未知所自。
陳國盤、陳康棋、陳義、陳禮等皆其後,鹹有祖父風;可怪)。
同五月,僞副元帥戴彩龍率衆南犯,西螺廖談、打貓嚴辨、埔心陳弄等皆從行。
至柳仔林,黃豬羔、黃萬基、埤堵莊羅豬羔引衆來會,勢益猖;遂進攻嘉義城,四面圍困環攻。
城中聲息不通、糧饷将竭,紳士陳熙年、殷戶許山率民壯助守,日夕苦戰不少辍;賊架雲梯仰攻,民壯燃炬卻之。
許山恐被圍日久、樵蘇将竭、貧民或懷貳志,遂發倉粟,按口數均給,勉以忠義;兵民感奮,衆心遂固。
彩龍圍久,度嘉義終不可得,拔隊回彰。
廷旨以提督軍門固勇巴圖魯曾玉明提兵平賊。
曾本泉州人,民風土俗備悉;随行兵丁六百人,于五月十三日由鹿港登岸,以前令高廷鏡權視彰邑篆。
接見紳士,招撫各莊義民。
發書招戴、林二逆歸誠,皆不報(曾公前作彰化北協時,潮春為其稿書,已是舊識;即林晟與林奠國分前、後厝械鬥時,曾亦嘗為兩家和解。
故書招之,冀蘇民困也)。
曾帥見賊頑固,知不可以理喻;遂招二十四莊總理拔貢生陳捷魁(字汝梅)、廪生李華文(字如清)、生員陳宗庭(字憲章)、嘉寶潭職員陳耀(即鹿港舉人陳宗潢長子)以及和美線一帶延海濱之地凡屬泉人皆應命,赴鹿大營領「義民」白旗。
嗣饬葉虎鞭、陳大戆随營聽差,所部留鹿助守;自是,民心恃以無恐。
又得舉人蔡德芳(香鄰)、貢生林清源(正本)、蔡媽胡辦理總局,抽厘助饷。
洪道台知鹿為平賊中心之點,亦遣候補知縣淩定國由海道運饷濟接。
惟海上風波難定,故每愆期;洪道台再遣澎湖副将陳國诠、參将陳寶山、千總龔朝俊、從九品陸晉等帶兵二百及屯番五百人護解饷銀。
途至安溪寮,賊首向朝江率衆劫奪;陳國诠等列陣對敵。
惟賊聞是運饷之官,竟漫山遍野而來,遂被所困。
先是,國诠亦以途梗為患,先命陸晉率所帶二百人褙銀間道而行;讵該兵丁竟殺晉,瓜分饷銀而逃。
國诠得訊,焦急非常,揮兵出戰;賊衆破後營而入,繼焚辎重。
屯番四散,國诠自刎而亡,寶山力戰死。
賊中首領,惟林日晟最強;本是族大丁多,且又夙娴武備,雖小埔心之陳弄猶遜之。
及接曾玉明之書勸其「殺戴投誠,自能反罪為功」;猶豫不能決。
密與林協得成商議,得成力勸其降;意略動。
會潮春遣送黃馬褂并劍印、令旗等物至,晟乘機帶親兵百餘人入彰以見戴。
所帶之人皆壯健之死黨,每欲圖戴,覺汗流浃背,心悸手栗;如是者數次。
正躊躇間,忽江有仁來見。
有仁者,曾從征發逆,甫自漳州來者;說晟以發逆勢大,天下已破十三省,清政府兵盡糧竭,斷無餘力到此,實不足畏。
晟惑之,反意遂決;令死黨刺字于面,以示決心。
林得成見晟終無反正之日,自伏劍死(夏汝賢死後,以林得成署北路協。
成先與林晟至契之交,故輕身來說,冀晟感悟自新,則轉禍為福;乃因此并及于難。
林晟入見戴潮春曰:『自古帝王;皆南征北伐,方成帝業;豈有安坐一城,能成大事!況鹿港近在肘腋,二十四莊及各地白旗皆作對頭,正枕戈之日也。
願大哥思之』!戴既畏晟之迫、又思其言亦是,遂辭歸四張犁;名曰提調,實避之也。
林晟遂獨據彰邑,以北協衙署為帥府,自稱「千歲」。
以林貓為值殿将軍、江有仁為軍師、巨盜康江中為大将軍,以弟林狗武為都督,以何守、何有章、王仔萬皆僞将軍,分守城門。
使茄投莊陳佛聯絡趙戆、陳九毋據大肚山仔腳,蔡通據牛罵頭,陳大奇據西堡等處,紀番朝據葫蘆墩,廖有譽、廖安然據捒東,皆封僞将軍;封洪欉僞元帥,據北勢湳:賊勢益張矣。
菜耘曰:戴案始末,距今六十年,當時故老尚有存者,故事迹為實。
蓋彰邑人民本有漳、泉之分,勢不相能。
所以亂由漳起,泉人必助官滅之;亂由泉起,漳人亦如是也。
觀于朱一貴、林爽文之反,皆泉人之緻力也;如嘉忠公福由鹿登岸,則林振嵩等出而效力,未幾而大難削平,得膺懋賞。
陳周全之反,彰城失于顧指間;都司焦光宗在八卦城被賊執,則漳人林國泰救之匿于家,而岩邑旋亦恢複也(國泰,後官至處州府)。
故曾軍門之贻書于林晟,宜乎莫之應也。
惟曾公以兵卒出身、洊升提鎮,且曾莅彰化北協之任。
故彰邑風俗,明如觀火;傾身接物,遂得盡泉人之力。
否則,所帶六百人兵單饷绌,奚能削平巨寇之蔓延哉!倘林晟從林協之言殺戴投降,則葉、陳亦降,群賊定見冰銷;乃有江有仁之谏,遂使負嵎莫反,至糜爛三年之久!雖天未厭亂,黎民不幸;抑亦林晟之不幸也。
正所謂「惡不積,不足以滅身」,有識君子,尚其戒諸! 戴逆之退四張犁也,心甚憤懑。
自知見藐于林晟,暫以彰城讓之,究非所甘。
自顧威武,亦知不足以懾服群兇,乃問計于莊天賜(捒東人,先嘗在縣署充書辦)。
莊本弄法舞文,狡詐非常;遂勸戴行耤田之禮以惑愚民。
先勒鄉民修治道路,上以黃土鋪敷之。
克期傳諸賊來會,莊天賜自為丞相,繡衣朱履,騎馬佩劍前導。
潮春黃袍黃帽,彩轎亦飾黃色,壯士數十人執戈前護,赤腳婢數十人喬妝宮娥、内監随轎後;轎前懸「風雨免朝、神鬼免參」八字。
行至水沙連,僞丞相引戴祭告天地,于田間執犁,播種五谷;鼓樂喧天,觀者如蟻。
時水沙連劉三均、五城吳文鳳、廉交厝許豐年、石榴班張竅嘴、張光毅、樸鼎金、宋田市皆率賊來會,聲勢大振。
戴逆遂引衆取鬥六門,進攻嘉義以圖台南;在嘉之大股賊匪嚴辨、柳仔林黃豬羔、大侖坑呂仔梓、鳗魚寮黃丁、青埔莊何萬基、何錢鼠、水崛頭黃豬、八掌溪黃番仔,皆據地豎紅旗以應戴逆:遍地皆賊,不可向迩。
戴見聲勢既振,封諸賊皆以都督、将軍之号。
以賴阿矮為僞先鋒,進規台南;馳檄僞大元帥林日晟進兵大甲,上略台北。
陳弄、嚴辨又各率所部,分徇遠近鄉村;從則抽饷,違則攻之。
民無所告,日望官兵之來矣。
逆衆之攻鬥六也,有萬餘人;鬥六本無城垣,惟官兵結壘自固。
都司湯得升嚴兵自守;遣鎮标右營千總蔡朝榮引兵出戰,被賊包圍,身被數創,馬倒被殺。
賊方猛攻,适副将王國忠引援兵至,陣斬十餘賊;賊始退。
六月初三日,嘉義義勇首林幸成率義民黃知等三十四人,解運油、米等物欲入城濟急,途至好修莊,遇賊截劫;成與知等力戰不敵,三十四人皆遇害。
義民李章慈同打鐵山李利引衆救嘉城,至诏安厝與賊戰,賊勢甚兇;城賊又分衆夾攻,章慈陣亡、李利逃回。
先是,五月初七日嚴辨、陳弄引大股賊圍攻總兵林向榮,林不敵;退守安溪寮,糾合敗卒,嚴守待救。
适其弟林向臯新自廈門募精兵五百人來救,賊數接皆敗。
店仔口吳牆、柳仔林黃知羔皆大股賊首,聚衆以萬計。
初入天地會,與賊響應;後漸覺諸賊所行皆不義,惟知劫掠,毫無計劃,識其無成,遂相約反正,向官自首;官兵勢遂大振。
嘉城自被困至此已三閱月,樵蘇早罄;雖有許山給發糧米,亦将不繼。
日募線索,赍蠟丸告急。
林總兵以林有才、王飛虎為先鋒,守備龔朝俊、把總甯長泰、外委柯必從、勇首李志揚、李得龍帶精兵救嘉,把總段得壽亦引屯番三百人來會;遂與嚴辨、陳弄等大戰數日,生擒匪首黃房、王新婦斬之,賊陣動搖。
城中紳士王朝輔、陳熙年亦率兵開城夾擊,賊不支而退;嘉城圍解。
舉人陳尚恭以積勞,病殁。
六月十三日,提督軍門曾玉明率金門左營守備黃炳南(金門人)帶水師四百人、台勇千人次破四莊。
因二十四莊民衆皆白旗,每向鹿港解運鉛彈、火藥,紅旗恒踞馬鳴山、山寮等地截搶,曾軍門乃調陳大戆、葉虎鞭同黃炳南引兵紮大營于秀水;同月十七日賊攻番婆莊,都司胡松齡、遊擊遊紹芳為左師,葉虎鞭、陳大戆、黃炳南為中隊,三路齊進,協攻四莊。
該莊本王姓為大族,故賊倚為中堅,以偵彰、鹿之消息;及見官兵銳進,始退屯後港仔、莿桐腳等地,離彰城咫尺而已。
官兵攻入莊,縱火焚賊屋為平地,而大侖莊一帶方稍平靜。
六月十九日,賊副帥戴彩龍、大将軍鄭玉麟往燕霧派饷。
是夜,宿于大莊武舉賴登雲家;随行二百餘人,鹹夢見鬼吏燃炬照視其臉。
及覺,所言皆符。
二賊知不祥,遂欲急退。
而橋仔頭莊李炎亦引賊到陳茂才宗文家勒賄,備極橫逆;強迫良家閨女出為把盞。
茄苳腳拔貢生陳捷魁,密約唐允文、白培英暨二十四莊之衆,當天立誓「效命報國」,遂各密為準備。
俟諸賊退至半途,莊中丁壯盡出,鳴鑼截拏,铳聲如雷;賊懼潰散,陣伍遂亂,然諸賊首皆有精悍死黨相随不散。
唐允文恐與力鬥,未免俱傷;遂令莊衆圍困之,使其不得逸,意令其将自斃。
俄,大雨傾盆,火繩、火藥皆淋濕,铳遂無功。
莊民見賊無所恃,競上前截殺;短兵肉薄,血雨橫飛,生擒李炎于陣。
戴彩龍突陣逃出,足為莿竹刺所傷,跛而行;亦為追者所拏。
鄭玉麟恃其枭勇,手舞雙刀沖殺傷數人。
莊丁大怒,鹹攢刺之;格架不及,亦被殺。
餘賊死者十有八、九,逃者十隻一、二而已。
戴如璧潛伏竿草岸中,亦被搜出。
翌日,陳捷魁等解李炎、戴彩龍、戴如璧等及鄭玉麟首級到鹿港曾軍門處獻功。
李炎已先被該莊之人割去耳鼻,亦有以針刺或小刀挖割者,到鹿已奄奄一息;曾皆令斬以号令,并令每首級各賞銀二元。
莊民複将賊屍斬首或溺水者皆取頭來鹿領賞,共有二百五十餘級。
自是,賊與二十四莊之人誓不兩立,恨之徹骨。
以大岸頭、浦尾等處與官兵毗連,皆嚴整壁壘以守;而白沙坑、口莊等處皆官兵孔道,亦嚴兵以防。
陳捷魁少年英偉,膽略過人;曾公甚器重之,時邀之計議剿賊之策。
陳慷慨敢言,頗以平賊自負,有王景略扪虱之風;請曾帥『北聯和美線、泉州厝等莊,南聯二十四莊及社口等之三十五莊以為左右臂,腳跟立定,則可專心進取』。
且詳陳當時緻亂之由,以『各村與會者初未必皆有叛心,不外事勢漸迫所緻。
勿論漳、泉區域,若剃發自拔投誠,皆許自新不究(當時賊立天地會,與會之人均留一短發于外層以為别);苟效力立功,另有拔擢之獎』。
曾然之。
不旬日,反側之徒果紛紛投到,并給領白旗;緣是散賊之勢甚多。
時署彰化縣淩定國頗剛果,嘗與陳論事不合,遂生龃龉;陳作「酷吏論」以嘲之,淩陰銜之,無可如何也。
戴逆與陳弄、林晟等凡有兇狠之酋,皆取優人衣冠而穿服之;侍者服色亦然。
自表面上視之,固俨然也;有識者則謂其沐猴也。
戴自鑄獅鈕銀印,文曰「受命于天,既壽永昌」,乃「受」字誤作「授」字;印成,钤而行之,竟無有能識辨之者。
且潮春嘗為稿書,雖非舉業,文理卻有粗通;乃并此不識,豈粗心不察欤、抑先機之兆欤?自曾軍門給發白旗,各地遂漸見白旗之樹;則滅賊之機,基兆于此矣。
六月二十一日,賊聞彩龍、李、鄭之敗,鹹切齒;遂大舉複仇。
二十三日,進攻口莊;壁壘堅固,攻不入莊。
義民黃南率親丁追殺五人,賊始退。
同時賊分隊攻白沙坑三家春,以路多埋伏,又聞前隊不利,亦退卻。
七月十九日,僞千歲林日晟率鎮北将軍林大用、陳九毋、趙戆等攻柑仔井、湳仔莊,義民助戰,相持未下。
潮春以泉人村莊多梗命助官,心大恨,調大股賊衆助戰;義民不支退卻,被賊縱火,連破柑仔井、湳仔二莊。
至嘉寶潭,義民首領陳耀引精壯邀擊,退之。
先是,鹿港富戶慶昌号主人戶部主事舉人陳宗潢長子陳耀,短小精警,膽量過人;乃不甚讀書,好畋獵,武技甚精,鳥铳亦極準。
人以其輕佻也,頗易之,呼之為「加走耀」。
及紅旗起事,耀知賊勢浩大,必有一番糜爛,遂先為之備。
于查某潭之别墅積屯器械,募集壯勇,開濠溝、結铳櫃,分紮李厝莊為犄角之勢,再邀湳仔阮姓、柑仔井林姓聯盟拒賊。
潮春亦知此為勁敵,别遣林大用由中寮别分一股絆陳,使不得相救;果中賊計,林、阮之衆皆潰,二莊遂被攻破。
賊乘破竹之勢,席卷而來;北至竹仔腳番社、西至和美線街數莊為燼,如入無人之境。
陳耀見事急,遣親丁來鹿告急;曾軍門命蔡廷元偕葉虎鞭、陳大戆引兵由頂廖莊來救,遇賊鏖戰。
陳大戆之妻蔡氏圓尤勇敢,身佩長刀,親赴陣頭督戰;背後女兵數人,皆攜磁夜壺貯火藥,在陣分給戰士,矢石如雨弗顧。
官兵見女流如此,士心益奮。
陳耀知鹿已來救,亦自出督戰;奈救尚未至,且賊既涎其富,又與中寮平時有械鬥挾怨,故林大用(本中寮莊人)攻之尤力。
戰二日不利,退守壁堡;馳書與陳九武、趙戆詐言願降。
因陳之田産在大肚甚多,陳、趙皆其佃戶,故得通音信;賊使先獻五千金,方許降。
陳僞約三日,準備先獻所乘馬匹為信,遂豎紅旗;賊辍攻。
陳急使人來鹿,催救并索鉛彈、火藥;又召三家春勇首陳清泉所帶之二百人來助。
又令陳快往新港召募柯、姚二姓丁壯二百五十人,半入助守、半潛入李厝莊與鹿港救兵知會,克日出擊。
甫三日,部署已定,收下紅旗,再豎白旗。
賊大怒,翌早開仗,緻死而來,有不得不休之勢。
兵甫交,各路鼓聲如雷,白旗揚搖而至。
阮、林之衆收集餘兵,亦出夾殺;陳耀親舞利劍,斬賊三人。
陳姓親丁随後,皆奮不顧身。
會鹿港由商船扛到大煩四尊,遙燃擊賊;賊不及避,屍骸狼藉,遂漸敗退而圍解。
使非陳耀之勇敢,此戰不捷,則沿海附近之村落必為灰燼,雖鹿港将亦動搖而不能高枕矣。
菜耘曰:聞之故老雲:陳宗潢清才俊逸,書畫皆名于時;一妻七妾,詩酒逍遙,乃皆無所出。
陳耀,其螟子也;富貴豪華,不事
世英素識紳士鹽運使司浙江即用道林占梅有奇氣,乃與諸紳聯名禀請徐中丞宗幹舉占梅總辦台北軍務。
檄到,占梅慷慨受命,出家資募勇、備器械,設保安局于台北城中。
以蔡宇為勇首,紀律嚴明,人民賴之;台北一帶始略有規模。
中港王江龍統賊上犯新竹,蔡宇遣衆殺退之。
占梅見淡水部署略定,遂回新竹籌劃剿賊之策,曉夜不遑矣。
時有舉人蔡廷魁,鹿港貢生蔡廷元之弟也;出徐宗幹門下。
英年有為,甚蒙青眼;面禀中丞,備陳機宜。
徐甚韪之,檄其兄廷元以同知銜,帶兵報效。
廷元方以救孔道不及為恨,至是益奮,遂提兵屢與賊戰。
惟身體胖大,不良騎馬,乘轎臨陣;賊則視為朵的,矢石皆集之。
嘗被铳子穿左右股而過,曾無忤色,真壯士哉! 鹿港端防廳水師千總李臣居,武勇過人;以地方密迩于賊,恐有奸民勾通竊發之事,常微服袖雙鐵鞭夜訪,見有不逞即捕之。
有施倆者,綠林之尤也;慣以劫船為生。
短小精悍,日則佯為伛偻,瞞人耳目;夜則矯捷如飛,人鮮能及。
李素聞其名,欲捕之未得。
偵知其巢穴在草厝仔,僞裝村人售雞,到草厝仔停歇;腰有銀四元餘,故意炫露。
倆聞知,遂出斜徑相值,藉端起釁争鬥,即欲奪其所有;比交手,知村人無此武藝,駭而思遁。
數步外,李飛流星錘擊仆之,遂拿歸囚之;宵小皆望風斂迹,鄉井稍安(丙戌年,餘随父遷宮口,作盈昌杉行。
施倆已七十餘,尚健存,嘿嘿似不能言者;孰知其當日之雄桀若斯哉)。
鹿港戶口有十二萬餘人,外莊避難者麇至,糧米、蔬菜皆仰給外村。
灣仔口有李桃,時有「百萬」之稱;鹿人多向之采運米糧。
賊知之,設伏于毛剪溝邀截。
一日,米商中有蔡克昌謂同行曰:『予臨行心動,此去不無有警?曷迤别路乎』!衆鹹非之,蔡獨從他路行。
曾未數武,賊伏發,铳聲大作,喊殺連天;回頭遙視,則諸米客已中伏斷肩折足,屍骸狼藉。
蔡駭悸之餘轉自慶幸,獨抵灣仔莊。
李桃已先聞警,見蔡慰曰:『君大幸哉,後福未可量也』!許肥殿者,安平鎮人;以李臣居緝之急,亦從紅旗。
毛剪溝之役,許亦與焉。
米商中有一吳木,與許有姻娅親;及見面,若不相識。
吳知不免,委其資以遁,心大不甘;遂亦投入賊中。
一日,值許于途,呼之曰:『前日之事,何太不情面』!許傲應之。
吳乘許不備,拔刀斫之;許挺刃與鬥,吳不敵,竟為所殺。
後曾鎮剿賊,許見勢将敗,又投誠于官兵。
越十四年,方死;則擾亂之秋,其不道德如此,殊亦不可以理解者。
大甲土豪王和尚聞彰城已破,率其黨莊柳、陳再添、王九螺等豎旗應賊。
大甲城本有洪守備及吳巡檢,均先事遁去;賊愈橫,勒逼鋪戶、苛派鄉民。
惟賊首互争利權,各不相服。
戴逆遣蔣馬泉來守大甲,蔣又以王和尚為耳目。
王、陳諸姓恃勢逼脅,全無紀律;白晝通街公然劫掠,百姓苦之。
五月,林占梅差蔡宇、陳緝熙偕張世英乘賊無備,于端午日率兵闖東門而入;賊大駭,逃奔回彰。
王和尚知官兵僅數百人,糾集潰黨及其族人前來争城。
潮春以蔣馬泉失機,立斬以徇;命掃北元帥何守、僞将軍戴如川及副将陳佛、劉安、陳在、陳梓生、陳狗武、林尚、趙戆等大股賊衆,以楊大奇為先鋒,聯紮二十七營,蜂擁進迫;圍困城池,并絕水道。
大甲城中無水,素汲溪水為食;一旦水道梗絕,炊煙不舉,人心惶惶。
節婦餘林氏青年苦守,至是年六十餘矣。
置香案,當天叩首禱雨,甘霖立降;萬民歡呼,以為天助,勇氣百倍。
十三日,林占梅檄召翁仔社羅冠英、廖世元、千總曾捷步、把總周長桂率師來援。
戰方酣,城中蔡宇、陳緝熙開城夾擊,張世英親登埤擂鼓督戰,士氣振奮;賊大敗,生擒賊渠戴瑞必等十二人立斬示衆,陣斬賊三百餘人,大甲圍解。
陳緝熙素與王和尚谂,招之降;王九螺遂自拔來歸。
時軍費浩大,新竹總理林願辦理安撫局抽厘助饷,迄不足;陳緝熙同該地紳士向富戶懇捐以助,猶不足;則林占梅出己資以應。
海外散人曰:淡水之于大甲,「傳」所謂「輔車相依」也,唇亡則齒寒。
大甲如破,則藩屏已失,賊可席卷北上;故林占梅、張世英欲守台北則必争大甲,亦事勢所必然者。
所幸翁仔社羅冠英輩為之援,俾危城失而複得、竹塹危而獲安:謂非林占梅之力欤?論者以林翩翩佳公子,平日詩酒琴書,極雅人之深緻;一旦投筆從戎,竟能出奇制勝、奠安桑梓。
果大其用,必有可觀。
至餘林氏之禱雨,而雨立降;官禱之不應、民禱之不應,獨氏禱之立應,是天之欲全大甲,即所以彰節婦之功也。
苟其不然,則萬民塗炭,不知凡幾;節婦之功,不亦偉哉!宜其萬古而不湮也。
有秀才陳化機者(本名王鹿養),原籍泉州同安縣人;以桑梓關系,故同安寮一帶十二莊之衆皆舉為大總理。
及天地會起,陳亦預焉。
惟甚狡,蟄伏馬路故宅,陽奉陰違。
李臣居欲捕之急,乃乘夜泅溪以遁。
抵彰,見戴逆再拜稱臣,進「朝儀」一冊;戴封為僞知府,然府城未得也。
陳見諸賊将擁兵擅權,子女玉帛已僅空銜,心常怏怏。
嘗說戴以嚴禁劫掠,以買人心。
并獻策『開通後山山路以收利源,并可結生番為用,北取後壟、南窺嘉義以圖全島。
鹿港彈丸之地,不征自伏。
倘無遠圖,徒以百裡為雄,恐官兵一集,大事有礙』等語。
戴當進見之時已薄其為人,諸賊将複惡其禁制劫掠之言,遂鹹潛潤之,力駁其策之非:謂後山之路不可通,生番不可用;鹿港富裕近在肘腋,不可不取。
且加以沮喪軍心之罪,将收之。
陳知賊心無成,窺便偕其親随數人及其叔陳福逃牛牯嶺陳越獅處暫避,尋思自新之路焉(陳越獅,即陳捷元。
陳化機,人呼為「春先」。
妻本娼家,亦名枝,人稱「枝公子」;未知所自。
陳國盤、陳康棋、陳義、陳禮等皆其後,鹹有祖父風;可怪)。
同五月,僞副元帥戴彩龍率衆南犯,西螺廖談、打貓嚴辨、埔心陳弄等皆從行。
至柳仔林,黃豬羔、黃萬基、埤堵莊羅豬羔引衆來會,勢益猖;遂進攻嘉義城,四面圍困環攻。
城中聲息不通、糧饷将竭,紳士陳熙年、殷戶許山率民壯助守,日夕苦戰不少辍;賊架雲梯仰攻,民壯燃炬卻之。
許山恐被圍日久、樵蘇将竭、貧民或懷貳志,遂發倉粟,按口數均給,勉以忠義;兵民感奮,衆心遂固。
彩龍圍久,度嘉義終不可得,拔隊回彰。
廷旨以提督軍門固勇巴圖魯曾玉明提兵平賊。
曾本泉州人,民風土俗備悉;随行兵丁六百人,于五月十三日由鹿港登岸,以前令高廷鏡權視彰邑篆。
接見紳士,招撫各莊義民。
發書招戴、林二逆歸誠,皆不報(曾公前作彰化北協時,潮春為其稿書,已是舊識;即林晟與林奠國分前、後厝械鬥時,曾亦嘗為兩家和解。
故書招之,冀蘇民困也)。
曾帥見賊頑固,知不可以理喻;遂招二十四莊總理拔貢生陳捷魁(字汝梅)、廪生李華文(字如清)、生員陳宗庭(字憲章)、嘉寶潭職員陳耀(即鹿港舉人陳宗潢長子)以及和美線一帶延海濱之地凡屬泉人皆應命,赴鹿大營領「義民」白旗。
嗣饬葉虎鞭、陳大戆随營聽差,所部留鹿助守;自是,民心恃以無恐。
又得舉人蔡德芳(香鄰)、貢生林清源(正本)、蔡媽胡辦理總局,抽厘助饷。
洪道台知鹿為平賊中心之點,亦遣候補知縣淩定國由海道運饷濟接。
惟海上風波難定,故每愆期;洪道台再遣澎湖副将陳國诠、參将陳寶山、千總龔朝俊、從九品陸晉等帶兵二百及屯番五百人護解饷銀。
途至安溪寮,賊首向朝江率衆劫奪;陳國诠等列陣對敵。
惟賊聞是運饷之官,竟漫山遍野而來,遂被所困。
先是,國诠亦以途梗為患,先命陸晉率所帶二百人褙銀間道而行;讵該兵丁竟殺晉,瓜分饷銀而逃。
國诠得訊,焦急非常,揮兵出戰;賊衆破後營而入,繼焚辎重。
屯番四散,國诠自刎而亡,寶山力戰死。
賊中首領,惟林日晟最強;本是族大丁多,且又夙娴武備,雖小埔心之陳弄猶遜之。
及接曾玉明之書勸其「殺戴投誠,自能反罪為功」;猶豫不能決。
密與林協得成商議,得成力勸其降;意略動。
會潮春遣送黃馬褂并劍印、令旗等物至,晟乘機帶親兵百餘人入彰以見戴。
所帶之人皆壯健之死黨,每欲圖戴,覺汗流浃背,心悸手栗;如是者數次。
正躊躇間,忽江有仁來見。
有仁者,曾從征發逆,甫自漳州來者;說晟以發逆勢大,天下已破十三省,清政府兵盡糧竭,斷無餘力到此,實不足畏。
晟惑之,反意遂決;令死黨刺字于面,以示決心。
林得成見晟終無反正之日,自伏劍死(夏汝賢死後,以林得成署北路協。
成先與林晟至契之交,故輕身來說,冀晟感悟自新,則轉禍為福;乃因此并及于難。
林晟入見戴潮春曰:『自古帝王;皆南征北伐,方成帝業;豈有安坐一城,能成大事!況鹿港近在肘腋,二十四莊及各地白旗皆作對頭,正枕戈之日也。
願大哥思之』!戴既畏晟之迫、又思其言亦是,遂辭歸四張犁;名曰提調,實避之也。
林晟遂獨據彰邑,以北協衙署為帥府,自稱「千歲」。
以林貓為值殿将軍、江有仁為軍師、巨盜康江中為大将軍,以弟林狗武為都督,以何守、何有章、王仔萬皆僞将軍,分守城門。
使茄投莊陳佛聯絡趙戆、陳九毋據大肚山仔腳,蔡通據牛罵頭,陳大奇據西堡等處,紀番朝據葫蘆墩,廖有譽、廖安然據捒東,皆封僞将軍;封洪欉僞元帥,據北勢湳:賊勢益張矣。
菜耘曰:戴案始末,距今六十年,當時故老尚有存者,故事迹為實。
蓋彰邑人民本有漳、泉之分,勢不相能。
所以亂由漳起,泉人必助官滅之;亂由泉起,漳人亦如是也。
觀于朱一貴、林爽文之反,皆泉人之緻力也;如嘉忠公福由鹿登岸,則林振嵩等出而效力,未幾而大難削平,得膺懋賞。
陳周全之反,彰城失于顧指間;都司焦光宗在八卦城被賊執,則漳人林國泰救之匿于家,而岩邑旋亦恢複也(國泰,後官至處州府)。
故曾軍門之贻書于林晟,宜乎莫之應也。
惟曾公以兵卒出身、洊升提鎮,且曾莅彰化北協之任。
故彰邑風俗,明如觀火;傾身接物,遂得盡泉人之力。
否則,所帶六百人兵單饷绌,奚能削平巨寇之蔓延哉!倘林晟從林協之言殺戴投降,則葉、陳亦降,群賊定見冰銷;乃有江有仁之谏,遂使負嵎莫反,至糜爛三年之久!雖天未厭亂,黎民不幸;抑亦林晟之不幸也。
正所謂「惡不積,不足以滅身」,有識君子,尚其戒諸! 戴逆之退四張犁也,心甚憤懑。
自知見藐于林晟,暫以彰城讓之,究非所甘。
自顧威武,亦知不足以懾服群兇,乃問計于莊天賜(捒東人,先嘗在縣署充書辦)。
莊本弄法舞文,狡詐非常;遂勸戴行耤田之禮以惑愚民。
先勒鄉民修治道路,上以黃土鋪敷之。
克期傳諸賊來會,莊天賜自為丞相,繡衣朱履,騎馬佩劍前導。
潮春黃袍黃帽,彩轎亦飾黃色,壯士數十人執戈前護,赤腳婢數十人喬妝宮娥、内監随轎後;轎前懸「風雨免朝、神鬼免參」八字。
行至水沙連,僞丞相引戴祭告天地,于田間執犁,播種五谷;鼓樂喧天,觀者如蟻。
時水沙連劉三均、五城吳文鳳、廉交厝許豐年、石榴班張竅嘴、張光毅、樸鼎金、宋田市皆率賊來會,聲勢大振。
戴逆遂引衆取鬥六門,進攻嘉義以圖台南;在嘉之大股賊匪嚴辨、柳仔林黃豬羔、大侖坑呂仔梓、鳗魚寮黃丁、青埔莊何萬基、何錢鼠、水崛頭黃豬、八掌溪黃番仔,皆據地豎紅旗以應戴逆:遍地皆賊,不可向迩。
戴見聲勢既振,封諸賊皆以都督、将軍之号。
以賴阿矮為僞先鋒,進規台南;馳檄僞大元帥林日晟進兵大甲,上略台北。
陳弄、嚴辨又各率所部,分徇遠近鄉村;從則抽饷,違則攻之。
民無所告,日望官兵之來矣。
逆衆之攻鬥六也,有萬餘人;鬥六本無城垣,惟官兵結壘自固。
都司湯得升嚴兵自守;遣鎮标右營千總蔡朝榮引兵出戰,被賊包圍,身被數創,馬倒被殺。
賊方猛攻,适副将王國忠引援兵至,陣斬十餘賊;賊始退。
六月初三日,嘉義義勇首林幸成率義民黃知等三十四人,解運油、米等物欲入城濟急,途至好修莊,遇賊截劫;成與知等力戰不敵,三十四人皆遇害。
義民李章慈同打鐵山李利引衆救嘉城,至诏安厝與賊戰,賊勢甚兇;城賊又分衆夾攻,章慈陣亡、李利逃回。
先是,五月初七日嚴辨、陳弄引大股賊圍攻總兵林向榮,林不敵;退守安溪寮,糾合敗卒,嚴守待救。
适其弟林向臯新自廈門募精兵五百人來救,賊數接皆敗。
店仔口吳牆、柳仔林黃知羔皆大股賊首,聚衆以萬計。
初入天地會,與賊響應;後漸覺諸賊所行皆不義,惟知劫掠,毫無計劃,識其無成,遂相約反正,向官自首;官兵勢遂大振。
嘉城自被困至此已三閱月,樵蘇早罄;雖有許山給發糧米,亦将不繼。
日募線索,赍蠟丸告急。
林總兵以林有才、王飛虎為先鋒,守備龔朝俊、把總甯長泰、外委柯必從、勇首李志揚、李得龍帶精兵救嘉,把總段得壽亦引屯番三百人來會;遂與嚴辨、陳弄等大戰數日,生擒匪首黃房、王新婦斬之,賊陣動搖。
城中紳士王朝輔、陳熙年亦率兵開城夾擊,賊不支而退;嘉城圍解。
舉人陳尚恭以積勞,病殁。
六月十三日,提督軍門曾玉明率金門左營守備黃炳南(金門人)帶水師四百人、台勇千人次破四莊。
因二十四莊民衆皆白旗,每向鹿港解運鉛彈、火藥,紅旗恒踞馬鳴山、山寮等地截搶,曾軍門乃調陳大戆、葉虎鞭同黃炳南引兵紮大營于秀水;同月十七日賊攻番婆莊,都司胡松齡、遊擊遊紹芳為左師,葉虎鞭、陳大戆、黃炳南為中隊,三路齊進,協攻四莊。
該莊本王姓為大族,故賊倚為中堅,以偵彰、鹿之消息;及見官兵銳進,始退屯後港仔、莿桐腳等地,離彰城咫尺而已。
官兵攻入莊,縱火焚賊屋為平地,而大侖莊一帶方稍平靜。
六月十九日,賊副帥戴彩龍、大将軍鄭玉麟往燕霧派饷。
是夜,宿于大莊武舉賴登雲家;随行二百餘人,鹹夢見鬼吏燃炬照視其臉。
及覺,所言皆符。
二賊知不祥,遂欲急退。
而橋仔頭莊李炎亦引賊到陳茂才宗文家勒賄,備極橫逆;強迫良家閨女出為把盞。
茄苳腳拔貢生陳捷魁,密約唐允文、白培英暨二十四莊之衆,當天立誓「效命報國」,遂各密為準備。
俟諸賊退至半途,莊中丁壯盡出,鳴鑼截拏,铳聲如雷;賊懼潰散,陣伍遂亂,然諸賊首皆有精悍死黨相随不散。
唐允文恐與力鬥,未免俱傷;遂令莊衆圍困之,使其不得逸,意令其将自斃。
俄,大雨傾盆,火繩、火藥皆淋濕,铳遂無功。
莊民見賊無所恃,競上前截殺;短兵肉薄,血雨橫飛,生擒李炎于陣。
戴彩龍突陣逃出,足為莿竹刺所傷,跛而行;亦為追者所拏。
鄭玉麟恃其枭勇,手舞雙刀沖殺傷數人。
莊丁大怒,鹹攢刺之;格架不及,亦被殺。
餘賊死者十有八、九,逃者十隻一、二而已。
戴如璧潛伏竿草岸中,亦被搜出。
翌日,陳捷魁等解李炎、戴彩龍、戴如璧等及鄭玉麟首級到鹿港曾軍門處獻功。
李炎已先被該莊之人割去耳鼻,亦有以針刺或小刀挖割者,到鹿已奄奄一息;曾皆令斬以号令,并令每首級各賞銀二元。
莊民複将賊屍斬首或溺水者皆取頭來鹿領賞,共有二百五十餘級。
自是,賊與二十四莊之人誓不兩立,恨之徹骨。
以大岸頭、浦尾等處與官兵毗連,皆嚴整壁壘以守;而白沙坑、口莊等處皆官兵孔道,亦嚴兵以防。
陳捷魁少年英偉,膽略過人;曾公甚器重之,時邀之計議剿賊之策。
陳慷慨敢言,頗以平賊自負,有王景略扪虱之風;請曾帥『北聯和美線、泉州厝等莊,南聯二十四莊及社口等之三十五莊以為左右臂,腳跟立定,則可專心進取』。
且詳陳當時緻亂之由,以『各村與會者初未必皆有叛心,不外事勢漸迫所緻。
勿論漳、泉區域,若剃發自拔投誠,皆許自新不究(當時賊立天地會,與會之人均留一短發于外層以為别);苟效力立功,另有拔擢之獎』。
曾然之。
不旬日,反側之徒果紛紛投到,并給領白旗;緣是散賊之勢甚多。
時署彰化縣淩定國頗剛果,嘗與陳論事不合,遂生龃龉;陳作「酷吏論」以嘲之,淩陰銜之,無可如何也。
戴逆與陳弄、林晟等凡有兇狠之酋,皆取優人衣冠而穿服之;侍者服色亦然。
自表面上視之,固俨然也;有識者則謂其沐猴也。
戴自鑄獅鈕銀印,文曰「受命于天,既壽永昌」,乃「受」字誤作「授」字;印成,钤而行之,竟無有能識辨之者。
且潮春嘗為稿書,雖非舉業,文理卻有粗通;乃并此不識,豈粗心不察欤、抑先機之兆欤?自曾軍門給發白旗,各地遂漸見白旗之樹;則滅賊之機,基兆于此矣。
六月二十一日,賊聞彩龍、李、鄭之敗,鹹切齒;遂大舉複仇。
二十三日,進攻口莊;壁壘堅固,攻不入莊。
義民黃南率親丁追殺五人,賊始退。
同時賊分隊攻白沙坑三家春,以路多埋伏,又聞前隊不利,亦退卻。
七月十九日,僞千歲林日晟率鎮北将軍林大用、陳九毋、趙戆等攻柑仔井、湳仔莊,義民助戰,相持未下。
潮春以泉人村莊多梗命助官,心大恨,調大股賊衆助戰;義民不支退卻,被賊縱火,連破柑仔井、湳仔二莊。
至嘉寶潭,義民首領陳耀引精壯邀擊,退之。
先是,鹿港富戶慶昌号主人戶部主事舉人陳宗潢長子陳耀,短小精警,膽量過人;乃不甚讀書,好畋獵,武技甚精,鳥铳亦極準。
人以其輕佻也,頗易之,呼之為「加走耀」。
及紅旗起事,耀知賊勢浩大,必有一番糜爛,遂先為之備。
于查某潭之别墅積屯器械,募集壯勇,開濠溝、結铳櫃,分紮李厝莊為犄角之勢,再邀湳仔阮姓、柑仔井林姓聯盟拒賊。
潮春亦知此為勁敵,别遣林大用由中寮别分一股絆陳,使不得相救;果中賊計,林、阮之衆皆潰,二莊遂被攻破。
賊乘破竹之勢,席卷而來;北至竹仔腳番社、西至和美線街數莊為燼,如入無人之境。
陳耀見事急,遣親丁來鹿告急;曾軍門命蔡廷元偕葉虎鞭、陳大戆引兵由頂廖莊來救,遇賊鏖戰。
陳大戆之妻蔡氏圓尤勇敢,身佩長刀,親赴陣頭督戰;背後女兵數人,皆攜磁夜壺貯火藥,在陣分給戰士,矢石如雨弗顧。
官兵見女流如此,士心益奮。
陳耀知鹿已來救,亦自出督戰;奈救尚未至,且賊既涎其富,又與中寮平時有械鬥挾怨,故林大用(本中寮莊人)攻之尤力。
戰二日不利,退守壁堡;馳書與陳九武、趙戆詐言願降。
因陳之田産在大肚甚多,陳、趙皆其佃戶,故得通音信;賊使先獻五千金,方許降。
陳僞約三日,準備先獻所乘馬匹為信,遂豎紅旗;賊辍攻。
陳急使人來鹿,催救并索鉛彈、火藥;又召三家春勇首陳清泉所帶之二百人來助。
又令陳快往新港召募柯、姚二姓丁壯二百五十人,半入助守、半潛入李厝莊與鹿港救兵知會,克日出擊。
甫三日,部署已定,收下紅旗,再豎白旗。
賊大怒,翌早開仗,緻死而來,有不得不休之勢。
兵甫交,各路鼓聲如雷,白旗揚搖而至。
阮、林之衆收集餘兵,亦出夾殺;陳耀親舞利劍,斬賊三人。
陳姓親丁随後,皆奮不顧身。
會鹿港由商船扛到大煩四尊,遙燃擊賊;賊不及避,屍骸狼藉,遂漸敗退而圍解。
使非陳耀之勇敢,此戰不捷,則沿海附近之村落必為灰燼,雖鹿港将亦動搖而不能高枕矣。
菜耘曰:聞之故老雲:陳宗潢清才俊逸,書畫皆名于時;一妻七妾,詩酒逍遙,乃皆無所出。
陳耀,其螟子也;富貴豪華,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