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關燈
小
中
大
複唱那幾支歌也是令人厭倦的,可是,聽衆喜歡聽他們熟悉的歌。
于是,她唱,每晚唱,唱了又唱,她疲倦了,她不再希冀在這兒獲得掌聲了。
每次唱完之後,她對自己說:“我孤獨,我寂寞,我不屬于這個世界,這個世界也不屬于我。
” 這是自我解嘲?還是自我安慰?她無法分析,也不想分析,卻在這種心情底下,送走了每一個“歌唱”着的夜。
但是,今晚不同了,她感到有種不尋常的、熱烈的情緒,流動在自己的血管中,激蕩在自己的胸腔裡,她忽然想唱了,真正的想唱了,想好好的唱,高聲的唱,唱出一些埋藏在自己心靈深處的東西。
于是,當回想曲唱完之後,她臨時更改了預定的歌,和樂隊取得了聯系,她改唱了另外一支:“我是一片流雲,終日飄浮不定,也曾祈望停駐,何處是我歸程?風來吹我流蕩,風去攜我飄揚,也曾祈望停駐,何處是我家鄉?飄過海角天涯,看盡人世浮華;多少貪欲癡妄,多少虛虛假假!飄過山海江河,看盡人世坎坷,多少凄涼寂寞,多少無可奈何!我是一片流雲,終日飄浮不定,也曾祈望停駐,何處是我歸程?” 她唱得非常用心,貫注了自己全部真實的感情。
她自認從踏進歌廳以來,從沒有這樣唱過。
這支歌是從她心靈深處唱出來的,有她的感歎,有她的迷惘,有她的凄涼,有她的無助和落寞。
但是,掌聲依然是零落的,這不是聽衆喜歡聽的那種歌。
她不由自主的對第三排最旁邊的位子看過去,燈光閃爍着,阻擋了她的視線。
她忍不住心頭湧上的一股怆恻之情,茫茫人海,是不是真能找到一個知音?停頓了一下,她開始唱第三支歌:“我最愛唱的一支歌,是你的詩,說的是我……” 唱完了三支歌,她的這場演唱算結束了,微微的彎了彎腰,她再度對那個位子投去很快的一瞥,轉過身子,她退到簾幔後面去了。
到了後面,劉小姐很快的說:“瞧!那個人走了!” 她看過去,真的,那位子上的一個年輕人正站起身來,走出去了。
她心底掠過了一聲不明所以的歎息,感到有份難以描述的感覺,把她給抓住了。
這個人,是為她的歌而來?還是仍然在找尋他女友的影子?回到化妝室,她慢吞吞的走到鏡子前面,呆呆的審視着自己,鏡中的那張臉孔是茫然若失的。
安琪還沒有走,坐在那兒,她正在抽煙,一面等待着她的男朋友來接她。
看到小眉,她說:“你不該唱那兩支歌,你應該唱‘午夜香吻’,或者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要不然,唱‘桃花江’或者是‘月下情歌’都好些。
” 小眉怅惘的笑了笑,坐下來,她一句話也沒有說,開始慢慢的摘下耳環和項鍊。
安琪仍然在發揮着她的看法和意見,給了小眉無數的忠告和指導。
小眉始終帶着她那個迷惘的微笑,不置可否的聽着。
收好了項鍊和耳環,她到屏風後面去換了衣服。
幾個表演歌舞的女孩進來了,嘻嘻哈哈的喧鬧着,匆匆忙忙的換着衣服,彼此打鬧,夾雜着一些輕浮的取笑。
小眉看着這一切,心底的迷惘在擴大,在彌漫。
到底,這世界需要些什幺? 有人敲着化妝室的門,一位侍應小姐嚷着說:“唐小姐,有你的信!” 小眉打開了門,那侍應小姐遞上了一張折疊着的紙,說:“有位先生要我把這個給你!” “哦!”小眉狐疑的接過了紙條,心裡在嘀咕着,别是那個刑經理才好!打開紙條,她不禁呆住了!那張紙上沒有任何一句話,隻用畫圖鉛筆,随便的畫着一枝蓮花,含苞欲放的,亭亭玉立的,雖然隻是簡單的幾筆,卻畫得栩栩如生。
在紙張的右下角,簽着“雲樓”兩個字,除此而外,沒有其它的東西了。
小眉愕然的望着這朵蓮花,詫異的問:“那個人呢?” “走了。
”侍應小姐說:“他叫我交給你,他就走了。
” “哦!”小眉有些失望,卻有更多的困惑。
退回屋裡,她對這張紙條反複研究,什幺意思呢?孟雲樓,他真是個奇怪的男孩子!把紙張鋪在梳妝台上,她心神恍惚的望着那朵蓮花。
忽然,她腦子裡靈光一閃,猛的想起在學校裡讀過的一課國文,周敦頤所着的“愛蓮說”中仿佛有這幺幾句話:“世人甚愛牡丹,吾獨愛蓮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濂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勁植,可遠觀而不可亵玩也。
” 是這樣的意思嗎?他是這個意思嗎?她瞪視着那張紙,隻覺得心裡湧滿了一種特殊的激情,竟讓她眼眶發熱,鼻中酸楚。
好半天,她才疊起了那張畫,收進了皮包裡。
站起身來,她走出去了,腳步是輕飄飄的,好象是踏着一團雲彩。
接着的日子裡,小眉發現自己竟期待着青雲演唱的那一刻了,而且熱心的計劃着第二天要演唱的歌。
她踏上唱台的腳步不再滞重,心情不再抑郁,歌聲不再晦澀。
她忽然覺得自己的歌有了意義,有了生命,有了價值。
每晚,當她走上台去的時候,她總習慣性的要問問劉小姐了:“那個人又來了嗎?” 當答案是肯定的時候,她的歌聲就特别的柔潤,特别的悠揚,她的眼睛特别的亮,特别的有神,她的心情也特别的歡愉,特别的喜悅。
她唱,熱烈的唱,她的心和她的嘴一起唱着。
當答案是否定的時候,她的歌聲就變得那幺凄涼而無奈了,大廳裡也黯然無光了,她的心也閉塞了。
她唱,機械的唱,不再用她的心靈,僅僅用她的嘴和喉嚨。
日子就這樣流過去了。
在歌聲裡,小眉送走了一個又一個的夜,冬天消逝,春天來了。
小眉也感染了那份春的喜悅,和這種嶄新的、溫暖的季節帶來的一份希望。
她正年輕,她正擁有着讓人欣羨的年齡,她發現自己常常幻想了。
幻想離開歌廳,幻想她的歌不再在那種大庭廣衆裡作機械化的獻唱,她願意她的歌是屬于某一個人的。
某一個人!誰呢?她沒有一定的概念,隻是,她覺得自己像一朵沐浴在春風裡的花,每一個花瓣都綻放着,欣然的渴求着雨露和陽光,但是,雨露和陽光在那兒呢? 每晚,她唱完了最後一場,在深夜的寒風中回到她那簡陋的、小小的家裡。
家,這是讓許多人得到舒适和安慰的所在,讓許多人在工作之餘消除疲勞和得到溫暖的所在。
可是,對小眉而言,這個“家”裡有什幺呢?三間簡簡單單的、日式的房子,原來是榻榻米和紙門的,小眉在一年前雇工人把它改裝成地闆和木闆門了,這樣,最起碼可以整潔一些,也免得父親在醉酒之後拿紙門來出氣,撕成一條一條或打出無數的大窟窿。
三間屋子,小眉和父親各住一間,另一間是客廳──很少有客人來,它最大的功用是讓父女二人作片刻的相聚,或者是讓父親在那兒獨斟獨酌以及發發酒瘋。
父親,這個和她相依為命的親人,這個确實非常疼愛女兒,也确實很想振作的男人,給予她的卻是無盡的憂愁、凄苦,和負擔。
唐文謙在不喝酒的時候,腦筋清楚的時候,他自己也很明白這一點,他會握着小眉的手,痛心疾首的說:“女兒,我告訴你,我會戒酒的,我要好好的振作起來,好好的工作賺錢,讓你能過一份正常的、幸福的生活!女兒,我允諾你!從明天起,我再也不喝酒,我要從頭開始!” 小眉凄然的望着他,一句話也不說,她知道,這種允諾是維持不了幾分鐘的。
果然,沒多久,他就會拎着酒瓶,唱着歌從外面回來,一面打着酒呃,一面拉着她的衣袖,高聲的喊着說:“小眉,你瞧你爸爸,他是個大……大……大音樂家!你──你看,多少人在演奏他的曲子,交響樂,朔拿大,小──小夜曲……你,你聽哪!” 于是,他開始演奏了起來,一會兒自己是鼓手,一會兒是鋼琴師,一會兒又拉小提琴……忙得個不亦樂乎,用嘴模仿着各種樂器的聲音,演奏他自己的“名曲”,直至酒意和疲倦征服了他,倒頭入睡為止。
他就這樣生活在夢境裡,和酒精造成的自我陶醉之中。
酒醒了,他懊惱,他難過,他慚愧,他痛苦,他會自己捶打自己的頭,抱着小眉的身子痛哭流涕,說自己是個一無用處的廢物,說小眉不該投生做他的女兒,跟着他受苦,又自怨自艾他的遭時不遇,又埋怨着小眉的母親死得太早,說小眉怎幺這樣可憐,從小沒有母親疼,母親愛,又碰着這樣個不争氣的父親,直鬧到小眉也傷心起來,和父親相對抱頭痛哭才算完了。
這樣的家裡有慰藉嗎?有溫暖嗎?是個良好的休憩的所在嗎?每晚小眉回到家裡,有時父親已經在酒後入睡了,有時正在家裡發着酒瘋,有時根本在外喝酒沒有回家。
不管怎樣的情形,小眉總是“逃避”的躲進自己的小房間裡,關上房門,企圖把家裡的混亂或是寂寞都關在門外,但是,關在門裡的,卻是無邊的凄苦,和說不出來的一份無可奈何。
春天來了,窗前的一株栀子花開了,充塞在屋裡的香味是小眉家中唯一的“春”的氣息。
小眉喜歡在靜靜的深夜裡,倚窗站着,深深的呼吸着夜空中那縷繞鼻而來的栀子花香。
她會沉醉的把頭倚在窗棂上,閉上眼睛,讓夜風輕拂着自己的面頰,享受着那一瞬間包圍住她的,“春”的氣氛。
同時,幻想一些虛無缥缈的事情,那些虛無缥缈的煙霧之中,總是隐隐約約浮着一張臉孔,一張年輕的,男性的,有對熱烈而愁苦的眸子的臉孔,和這臉孔同時存在的,仿佛是一些畫,一些畫像,和一株亭亭玉立的蓮花。
這種幻想和沉醉總是結束得很快的,然後,睜開眼睛來,屋裡那份寂寞和無奈就又對她四面八方的湧來了,那些虛無缥缈的事情全被吞噬了。
她會發現,她手中掌握着的,隻是一些拼不攏的、破碎的夢,和一些壓迫着她的、殘酷的現實。
于是,她歎息一聲,輕輕的唱了:“心兒冷靜,夜兒凄清
于是,她唱,每晚唱,唱了又唱,她疲倦了,她不再希冀在這兒獲得掌聲了。
每次唱完之後,她對自己說:“我孤獨,我寂寞,我不屬于這個世界,這個世界也不屬于我。
” 這是自我解嘲?還是自我安慰?她無法分析,也不想分析,卻在這種心情底下,送走了每一個“歌唱”着的夜。
但是,今晚不同了,她感到有種不尋常的、熱烈的情緒,流動在自己的血管中,激蕩在自己的胸腔裡,她忽然想唱了,真正的想唱了,想好好的唱,高聲的唱,唱出一些埋藏在自己心靈深處的東西。
于是,當回想曲唱完之後,她臨時更改了預定的歌,和樂隊取得了聯系,她改唱了另外一支:“我是一片流雲,終日飄浮不定,也曾祈望停駐,何處是我歸程?風來吹我流蕩,風去攜我飄揚,也曾祈望停駐,何處是我家鄉?飄過海角天涯,看盡人世浮華;多少貪欲癡妄,多少虛虛假假!飄過山海江河,看盡人世坎坷,多少凄涼寂寞,多少無可奈何!我是一片流雲,終日飄浮不定,也曾祈望停駐,何處是我歸程?” 她唱得非常用心,貫注了自己全部真實的感情。
她自認從踏進歌廳以來,從沒有這樣唱過。
這支歌是從她心靈深處唱出來的,有她的感歎,有她的迷惘,有她的凄涼,有她的無助和落寞。
但是,掌聲依然是零落的,這不是聽衆喜歡聽的那種歌。
她不由自主的對第三排最旁邊的位子看過去,燈光閃爍着,阻擋了她的視線。
她忍不住心頭湧上的一股怆恻之情,茫茫人海,是不是真能找到一個知音?停頓了一下,她開始唱第三支歌:“我最愛唱的一支歌,是你的詩,說的是我……” 唱完了三支歌,她的這場演唱算結束了,微微的彎了彎腰,她再度對那個位子投去很快的一瞥,轉過身子,她退到簾幔後面去了。
到了後面,劉小姐很快的說:“瞧!那個人走了!” 她看過去,真的,那位子上的一個年輕人正站起身來,走出去了。
她心底掠過了一聲不明所以的歎息,感到有份難以描述的感覺,把她給抓住了。
這個人,是為她的歌而來?還是仍然在找尋他女友的影子?回到化妝室,她慢吞吞的走到鏡子前面,呆呆的審視着自己,鏡中的那張臉孔是茫然若失的。
安琪還沒有走,坐在那兒,她正在抽煙,一面等待着她的男朋友來接她。
看到小眉,她說:“你不該唱那兩支歌,你應該唱‘午夜香吻’,或者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要不然,唱‘桃花江’或者是‘月下情歌’都好些。
” 小眉怅惘的笑了笑,坐下來,她一句話也沒有說,開始慢慢的摘下耳環和項鍊。
安琪仍然在發揮着她的看法和意見,給了小眉無數的忠告和指導。
小眉始終帶着她那個迷惘的微笑,不置可否的聽着。
收好了項鍊和耳環,她到屏風後面去換了衣服。
幾個表演歌舞的女孩進來了,嘻嘻哈哈的喧鬧着,匆匆忙忙的換着衣服,彼此打鬧,夾雜着一些輕浮的取笑。
小眉看着這一切,心底的迷惘在擴大,在彌漫。
到底,這世界需要些什幺? 有人敲着化妝室的門,一位侍應小姐嚷着說:“唐小姐,有你的信!” 小眉打開了門,那侍應小姐遞上了一張折疊着的紙,說:“有位先生要我把這個給你!” “哦!”小眉狐疑的接過了紙條,心裡在嘀咕着,别是那個刑經理才好!打開紙條,她不禁呆住了!那張紙上沒有任何一句話,隻用畫圖鉛筆,随便的畫着一枝蓮花,含苞欲放的,亭亭玉立的,雖然隻是簡單的幾筆,卻畫得栩栩如生。
在紙張的右下角,簽着“雲樓”兩個字,除此而外,沒有其它的東西了。
小眉愕然的望着這朵蓮花,詫異的問:“那個人呢?” “走了。
”侍應小姐說:“他叫我交給你,他就走了。
” “哦!”小眉有些失望,卻有更多的困惑。
退回屋裡,她對這張紙條反複研究,什幺意思呢?孟雲樓,他真是個奇怪的男孩子!把紙張鋪在梳妝台上,她心神恍惚的望着那朵蓮花。
忽然,她腦子裡靈光一閃,猛的想起在學校裡讀過的一課國文,周敦頤所着的“愛蓮說”中仿佛有這幺幾句話:“世人甚愛牡丹,吾獨愛蓮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濂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勁植,可遠觀而不可亵玩也。
” 是這樣的意思嗎?他是這個意思嗎?她瞪視着那張紙,隻覺得心裡湧滿了一種特殊的激情,竟讓她眼眶發熱,鼻中酸楚。
好半天,她才疊起了那張畫,收進了皮包裡。
站起身來,她走出去了,腳步是輕飄飄的,好象是踏着一團雲彩。
接着的日子裡,小眉發現自己竟期待着青雲演唱的那一刻了,而且熱心的計劃着第二天要演唱的歌。
她踏上唱台的腳步不再滞重,心情不再抑郁,歌聲不再晦澀。
她忽然覺得自己的歌有了意義,有了生命,有了價值。
每晚,當她走上台去的時候,她總習慣性的要問問劉小姐了:“那個人又來了嗎?” 當答案是肯定的時候,她的歌聲就特别的柔潤,特别的悠揚,她的眼睛特别的亮,特别的有神,她的心情也特别的歡愉,特别的喜悅。
她唱,熱烈的唱,她的心和她的嘴一起唱着。
當答案是否定的時候,她的歌聲就變得那幺凄涼而無奈了,大廳裡也黯然無光了,她的心也閉塞了。
她唱,機械的唱,不再用她的心靈,僅僅用她的嘴和喉嚨。
日子就這樣流過去了。
在歌聲裡,小眉送走了一個又一個的夜,冬天消逝,春天來了。
小眉也感染了那份春的喜悅,和這種嶄新的、溫暖的季節帶來的一份希望。
她正年輕,她正擁有着讓人欣羨的年齡,她發現自己常常幻想了。
幻想離開歌廳,幻想她的歌不再在那種大庭廣衆裡作機械化的獻唱,她願意她的歌是屬于某一個人的。
某一個人!誰呢?她沒有一定的概念,隻是,她覺得自己像一朵沐浴在春風裡的花,每一個花瓣都綻放着,欣然的渴求着雨露和陽光,但是,雨露和陽光在那兒呢? 每晚,她唱完了最後一場,在深夜的寒風中回到她那簡陋的、小小的家裡。
家,這是讓許多人得到舒适和安慰的所在,讓許多人在工作之餘消除疲勞和得到溫暖的所在。
可是,對小眉而言,這個“家”裡有什幺呢?三間簡簡單單的、日式的房子,原來是榻榻米和紙門的,小眉在一年前雇工人把它改裝成地闆和木闆門了,這樣,最起碼可以整潔一些,也免得父親在醉酒之後拿紙門來出氣,撕成一條一條或打出無數的大窟窿。
三間屋子,小眉和父親各住一間,另一間是客廳──很少有客人來,它最大的功用是讓父女二人作片刻的相聚,或者是讓父親在那兒獨斟獨酌以及發發酒瘋。
父親,這個和她相依為命的親人,這個确實非常疼愛女兒,也确實很想振作的男人,給予她的卻是無盡的憂愁、凄苦,和負擔。
唐文謙在不喝酒的時候,腦筋清楚的時候,他自己也很明白這一點,他會握着小眉的手,痛心疾首的說:“女兒,我告訴你,我會戒酒的,我要好好的振作起來,好好的工作賺錢,讓你能過一份正常的、幸福的生活!女兒,我允諾你!從明天起,我再也不喝酒,我要從頭開始!” 小眉凄然的望着他,一句話也不說,她知道,這種允諾是維持不了幾分鐘的。
果然,沒多久,他就會拎着酒瓶,唱着歌從外面回來,一面打着酒呃,一面拉着她的衣袖,高聲的喊着說:“小眉,你瞧你爸爸,他是個大……大……大音樂家!你──你看,多少人在演奏他的曲子,交響樂,朔拿大,小──小夜曲……你,你聽哪!” 于是,他開始演奏了起來,一會兒自己是鼓手,一會兒是鋼琴師,一會兒又拉小提琴……忙得個不亦樂乎,用嘴模仿着各種樂器的聲音,演奏他自己的“名曲”,直至酒意和疲倦征服了他,倒頭入睡為止。
他就這樣生活在夢境裡,和酒精造成的自我陶醉之中。
酒醒了,他懊惱,他難過,他慚愧,他痛苦,他會自己捶打自己的頭,抱着小眉的身子痛哭流涕,說自己是個一無用處的廢物,說小眉不該投生做他的女兒,跟着他受苦,又自怨自艾他的遭時不遇,又埋怨着小眉的母親死得太早,說小眉怎幺這樣可憐,從小沒有母親疼,母親愛,又碰着這樣個不争氣的父親,直鬧到小眉也傷心起來,和父親相對抱頭痛哭才算完了。
這樣的家裡有慰藉嗎?有溫暖嗎?是個良好的休憩的所在嗎?每晚小眉回到家裡,有時父親已經在酒後入睡了,有時正在家裡發着酒瘋,有時根本在外喝酒沒有回家。
不管怎樣的情形,小眉總是“逃避”的躲進自己的小房間裡,關上房門,企圖把家裡的混亂或是寂寞都關在門外,但是,關在門裡的,卻是無邊的凄苦,和說不出來的一份無可奈何。
春天來了,窗前的一株栀子花開了,充塞在屋裡的香味是小眉家中唯一的“春”的氣息。
小眉喜歡在靜靜的深夜裡,倚窗站着,深深的呼吸着夜空中那縷繞鼻而來的栀子花香。
她會沉醉的把頭倚在窗棂上,閉上眼睛,讓夜風輕拂着自己的面頰,享受着那一瞬間包圍住她的,“春”的氣氛。
同時,幻想一些虛無缥缈的事情,那些虛無缥缈的煙霧之中,總是隐隐約約浮着一張臉孔,一張年輕的,男性的,有對熱烈而愁苦的眸子的臉孔,和這臉孔同時存在的,仿佛是一些畫,一些畫像,和一株亭亭玉立的蓮花。
這種幻想和沉醉總是結束得很快的,然後,睜開眼睛來,屋裡那份寂寞和無奈就又對她四面八方的湧來了,那些虛無缥缈的事情全被吞噬了。
她會發現,她手中掌握着的,隻是一些拼不攏的、破碎的夢,和一些壓迫着她的、殘酷的現實。
于是,她歎息一聲,輕輕的唱了:“心兒冷靜,夜兒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