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志篇

關燈
古人言士各有志,不過言志并不甚易。

    在言志時,無意中還是"載道",八分為人,二分為己,所以失實,況且中國人有一種壞脾氣,留學生煉牛皮,必不肯言煉牛皮之志,而文之曰:"實業救國"。

    假如他的哥哥到美國學農業,回來開牛奶房,也不肯言牛奶房之志,隻是"農村立國"。

    《論語·言志篇》,子路,冉求,公西華,各有一大篇載道議論,雖然經"夫子哂之",點也尚不敢率爾直言,須經夫子鼓勵一番,謂"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始有"春服既成"一段真正言志的話。

    不圖方巾氣者所必吐棄之小小志尚,反得孔子之贊賞。

    孔子之近情,與方巾氣者之不近情,正可于此中看出。

    此姑且撇過不談。

    常言男子志在四方,實則各人于大志之外,仍不免有個人所謂理想生活。

    要人挂冠,也常有一番言志議論,便是言其理想生活。

    或是歸田養母,或是出洋留學,但這也不過一時說說而已。

    向來中國人得意時信儒教,失意時信道教,所以來去出入,都有照例文章,嚴格的言,也不能算為真正的言志。

     據說古希臘有聖人代阿今尼思,一日正在街上滾桶中曬日,遇見亞力山大帝來問他有何所請。

    代阿今尼思客氣的答曰:請皇帝稍為站開,不要遮住陽光,便感恩不盡了。

    這似乎是代阿今尼思的志願。

    他是一位清心寡欲的人,冬夏隻穿一件破衲,坐卧隻在一隻滾桶中。

    他說人的欲願最少時,便是最近于神仙快樂之境。

    他本有一隻飲水的杯,後來看見一孩子用手拿水而飲,也就毅然将杯抛棄,于是他又覺得比前少了一種挂礙,更加清淨了。

     代阿今尼思的故事,常叫人發笑,因為他所代表的理想,正與現代人相反。

    近代人是以一人的欲願之繁多為文化進步的衡量。

    老實說,現在人根本就不知他所要的是什麼。

    在這種地方,發見許多矛盾,一面提倡樸素,又一面舍不得洋樓汽車。

    有時好說金錢之害,有時卻被财魔纏心,做出許多尴尬的事來。

    現代人聽見代阿今尼思的故事,不免生羨慕之心,卻又舍不得要看一張真正好的嘉寶的影片。

    于是仍有所請言行之矛盾,及心靈之不安。

     自然,要爽爽快快打倒代阿今尼思主張,并不很難。

    第一,代阿今尼思生于南歐天氣溫和之地。

    所以寒地女子,要穿一件皮大氅,也不必于心有愧。

    第二,凡是人類,總應該至少有兩套裡衣,可以替換。

    在書上的代阿今尼思,也許好像一身仙骨,傳出異香來,而在實際上,與代阿今尼思同床共被,便不怎樣爽神了。

    第三,将這種理想貫注于小學生腦中,是有害的,因為至少教育須養成學子好書之心,書是代阿今尼思所絕對不看的。

    第四,代阿今尼思生時,尚未有電影,也未有MickeyMouse的滑稽影戲畫,無論大人小孩說他不要看MickeyMouse,一定是已失其赤子之心,這種朽腐的魂靈,再不會于吾人文化有什麼用處。

    總而言之,一人對于環境,能随時注意,理想興奮,欲願繁複,比一枯槁待斃的人,心靈上較豐富,而于社會上也比較有作為。

    乞丐到了過屠門而不大嚼時,已經是無用的廢物了。

    諸如此類,不必細述。

     代阿今尼思所以每每引人羨慕者,毛病在我們自身。

    因為現代人實在欲望太奢了,并且每不自知所欲為何物。

    富家婦女一天打幾圈麻将,也自覺麻煩。

    電影明星在燈紅酒綠的交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