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論幽默
關燈
小
中
大
句使你發笑,隻是讀下去心靈啟悟,胸懷舒适而已。
其緣由乃因幽默是出于自然,機警是出于人工。
幽默是客觀的,機警是主觀的。
幽默是沖淡的,郁剔諷刺是尖利的。
世事看穿,心有所喜悅,用輕快筆調寫出,無所挂礙,不作爛調,不忸怩作道學醜态,不求士大夫之喜譽,不博庸人之歡心,自然幽默。
幽默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在西文用法,常包括一切使人發笑的文字,連鄙俗的笑話在内。
(西文所謂幽默刊物,大多是偏于粗鄙笑話的,若《笨拙》、《生活》,格調并不怎樣高。
若法文Sourire,英文Ballyhoo之類,簡直有許多"不堪入目"的文字。
)在狹義上,幽默是與郁剔、譏諷、揶揄區别的。
這三四種風調,都含有笑的成分。
不過笑本有苦笑、狂笑、淡笑、傻笑各種的不同,又笑之立意态度,也各有不同,有的是酸辣,有的是和緩,有的是鄙薄,有的是同情,有的是片語解頤,有的是基于整個人生觀,有思想的寄托。
最上乘的幽默,自然是表示"心靈的光輝與智慧的豐富",如麥烈蒂斯氏所說,是屬于"會心的微笑"一類的。
各種風調之中,幽默最富于情感,但是幽默與其他風調同使人一笑,這笑的性質及幽默之技術是值得讨論的。
說幽默者每追源于亞裡斯多德,以後柏拉圖、康德之說皆與亞氏大體相符。
這說就是周谷城先生(《論語》廿五期《論幽默》)所謂"預期的逆應",就是在心情緊張之際,來一出人意外的下文,易其緊張為和緩,于是腦系得一快感,而發為笑。
康德謂"笑是緊張的預期忽化歸烏有時之情感"。
無論郁剔及狹義的幽默,都是這樣的。
佛勞德在《郁剔與潛意識之關系》一書引一例甚好: 安某窮人向其富友借二十五元。
同日這位朋友遇見窮人在飯店吃一盤很貴的奶漿沙羅門魚。
朋友就上前責備他說:"你剛來跟我借錢,就跑來吃奶漿沙羅門魚。
這是你借錢的意思嗎?"窮人回答說:"我不明白你的話。
我沒錢時不能吃奶漿沙羅門魚,有錢時又不許吃奶漿沙羅門魚。
請問你,我何時才可以吃奶漿沙羅門魚?" 那富友的發問是緊張之際,我們同情那窮人,以為他必受窘了,到了聽窮人的答語,這緊張的局面遂變為輕松了。
這是笑在神經作用上之解說。
同時另有一說,也是與此說相符的,就是說,我們發笑時,總是看見旁人受窘或遇見不幸,或做出粗笨的事來,使我們覺得高他一等,所以笑。
看人跌倒,自己卻立穩,于是笑了。
看人栖栖皇皇熱衷名利,而自己卻清超逸,于是也笑了。
但是假如同作京官而看同級的人擢升高位,便隻有眼紅,而不會發笑;或者看他人被屋壓倒而禍将及身,也隻有驚惶,不會發笑。
所以笑之發源,是看見生活上之某種失态而于己身無損,神經上得一種快感。
常人每好讀罵人的文章,就是這樣道理。
或是自述過去受窘的經過,旁人未有不發笑。
然在被笑者,常是不快的,所以有所謂老羞成怒之變态。
幽默愈泛指世人的,愈得各方之同情,因為在聽者各以為未必是指他個人,或者果指他一階級,他也未必就是這階級中應被指摘之分子。
例如《論語》罵京官,京官讀了仍舊可以發笑,或者罵大學教授,"溫故"講義而四處"支薪",大學教授也可以受之無愧,因不十分迫近本身也。
所以兩方争辯,愈涉及個人,如汪精衛與吳稚晖之對罵,愈不幽默,而易滲入酸辣成分;反之,愈是空泛的籠統的社會諷刺及人生諷刺,其情調自然愈深遠,而愈近于幽默本色。
在這由緊張達到和緩的轉變,其中每有出人意外(即"逆應")的成分。
其陡轉的工夫,或由于字義之雙關(此系最皮毛之幽默,但也有雙關得機警自然,實在佳妙的),有的是出于無賴态度(如上舉窮人一例),有的是由于笑話中人的冥頑,有的是由于參透道理,看穿人情。
大概此種陡轉,出于慧心,如公孫大娘舞劍,如天外飛來峰,沒有一定的套闆。
善诙諧者,自出機智。
如LloydGeorge,一次在演講,有女權運動家起立說,"你若是我的丈夫,我必定給你服毒。
"氏對口應曰:"我若是你的丈夫,我定把毒吃下。
"這種地方,隻在人随機應變。
無鹽見齊宣王願備後宮,實在有點無賴,也是一種幽默。
然無賴或胡鬧,易讨人厭。
好的幽默,都是屬于合情合理,其出人意外,在于言人所不敢言。
世人好說合禮的假話,因循不以為怪
其緣由乃因幽默是出于自然,機警是出于人工。
幽默是客觀的,機警是主觀的。
幽默是沖淡的,郁剔諷刺是尖利的。
世事看穿,心有所喜悅,用輕快筆調寫出,無所挂礙,不作爛調,不忸怩作道學醜态,不求士大夫之喜譽,不博庸人之歡心,自然幽默。
幽默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在西文用法,常包括一切使人發笑的文字,連鄙俗的笑話在内。
(西文所謂幽默刊物,大多是偏于粗鄙笑話的,若《笨拙》、《生活》,格調并不怎樣高。
若法文Sourire,英文Ballyhoo之類,簡直有許多"不堪入目"的文字。
)在狹義上,幽默是與郁剔、譏諷、揶揄區别的。
這三四種風調,都含有笑的成分。
不過笑本有苦笑、狂笑、淡笑、傻笑各種的不同,又笑之立意态度,也各有不同,有的是酸辣,有的是和緩,有的是鄙薄,有的是同情,有的是片語解頤,有的是基于整個人生觀,有思想的寄托。
最上乘的幽默,自然是表示"心靈的光輝與智慧的豐富",如麥烈蒂斯氏所說,是屬于"會心的微笑"一類的。
各種風調之中,幽默最富于情感,但是幽默與其他風調同使人一笑,這笑的性質及幽默之技術是值得讨論的。
說幽默者每追源于亞裡斯多德,以後柏拉圖、康德之說皆與亞氏大體相符。
這說就是周谷城先生(《論語》廿五期《論幽默》)所謂"預期的逆應",就是在心情緊張之際,來一出人意外的下文,易其緊張為和緩,于是腦系得一快感,而發為笑。
康德謂"笑是緊張的預期忽化歸烏有時之情感"。
無論郁剔及狹義的幽默,都是這樣的。
佛勞德在《郁剔與潛意識之關系》一書引一例甚好: 安某窮人向其富友借二十五元。
同日這位朋友遇見窮人在飯店吃一盤很貴的奶漿沙羅門魚。
朋友就上前責備他說:"你剛來跟我借錢,就跑來吃奶漿沙羅門魚。
這是你借錢的意思嗎?"窮人回答說:"我不明白你的話。
我沒錢時不能吃奶漿沙羅門魚,有錢時又不許吃奶漿沙羅門魚。
請問你,我何時才可以吃奶漿沙羅門魚?" 那富友的發問是緊張之際,我們同情那窮人,以為他必受窘了,到了聽窮人的答語,這緊張的局面遂變為輕松了。
這是笑在神經作用上之解說。
同時另有一說,也是與此說相符的,就是說,我們發笑時,總是看見旁人受窘或遇見不幸,或做出粗笨的事來,使我們覺得高他一等,所以笑。
看人跌倒,自己卻立穩,于是笑了。
看人栖栖皇皇熱衷名利,而自己卻清超逸,于是也笑了。
但是假如同作京官而看同級的人擢升高位,便隻有眼紅,而不會發笑;或者看他人被屋壓倒而禍将及身,也隻有驚惶,不會發笑。
所以笑之發源,是看見生活上之某種失态而于己身無損,神經上得一種快感。
常人每好讀罵人的文章,就是這樣道理。
或是自述過去受窘的經過,旁人未有不發笑。
然在被笑者,常是不快的,所以有所謂老羞成怒之變态。
幽默愈泛指世人的,愈得各方之同情,因為在聽者各以為未必是指他個人,或者果指他一階級,他也未必就是這階級中應被指摘之分子。
例如《論語》罵京官,京官讀了仍舊可以發笑,或者罵大學教授,"溫故"講義而四處"支薪",大學教授也可以受之無愧,因不十分迫近本身也。
所以兩方争辯,愈涉及個人,如汪精衛與吳稚晖之對罵,愈不幽默,而易滲入酸辣成分;反之,愈是空泛的籠統的社會諷刺及人生諷刺,其情調自然愈深遠,而愈近于幽默本色。
在這由緊張達到和緩的轉變,其中每有出人意外(即"逆應")的成分。
其陡轉的工夫,或由于字義之雙關(此系最皮毛之幽默,但也有雙關得機警自然,實在佳妙的),有的是出于無賴态度(如上舉窮人一例),有的是由于笑話中人的冥頑,有的是由于參透道理,看穿人情。
大概此種陡轉,出于慧心,如公孫大娘舞劍,如天外飛來峰,沒有一定的套闆。
善诙諧者,自出機智。
如LloydGeorge,一次在演講,有女權運動家起立說,"你若是我的丈夫,我必定給你服毒。
"氏對口應曰:"我若是你的丈夫,我定把毒吃下。
"這種地方,隻在人随機應變。
無鹽見齊宣王願備後宮,實在有點無賴,也是一種幽默。
然無賴或胡鬧,易讨人厭。
好的幽默,都是屬于合情合理,其出人意外,在于言人所不敢言。
世人好說合禮的假話,因循不以為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