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與西洋的早期接觸
關燈
小
中
大
那個橋通到當地唯一的一條有商店的街市。
每數年之内,那座橋必然為洪水所毀,每毀一次,金老伯就發一次财。
因為他又要募捐,再修造一座木橋。
木闆不平不直,過橋人可以看見腳下的流水。
我們都知道,修橋就是他維生之計。
那條有小商店的街道不斷被洪水侵蝕,等我長大時,那些小商店隻剩下一半了。
有一天,在清涼的月夜,家父一時興起,從這座木闆橋經過去布道。
别人告訴我,我降生那一年,父親是四十歲。
有一次,外出之時,他染患了感冒,幾乎喪命。
講道之時,他曾出大汗,回家之後又沒換衣裳,得了很嚴重的肺炎。
母親非常焦慮。
母親那時正要生第五個兒子,她隻好想辦法自己接生。
至于她怎麼忍痛生産,就不得而知了。
父親則把他怎麼樣出去在房子後面那條小溪中去洗産後那些髒東西,對我不知說了多少次。
我第二次接觸西方文明,是我第一次看見從Chioh-be和廈門之間汽船上蒸汽機的動作。
我當時看得着了迷,呆呆的默然不語。
後來在學校,看見一個活塞引擎圖,自然充分了解。
從那時起,興趣始終是在科學上,很想以後做個物理教員。
有人問我長大之後要入哪一種行業,我的回答是(1)做一個英文教員,(2)做一個物理教員,(3)開一個"辯論"商店。
最後這一條是當地的一種說法,而不是指一個真正的行業。
普通說你開一個商店,參加論戰的一邊,向對方挑戰,你稱一件白東西為黑,或稱一件黑東西為白,這樣向人挑戰。
我當時顯然是以有此辯才而為人所知,因而兄弟姐妹們都叫我"論争顧客"。
我的中等教育是完全浪費時間。
學校連個圖書館也沒有。
在廈門的尋源書院和非基督教學校之間的差别,就是非基督教學校看日報,而我們學校不看。
我們有地理,算術,經典,一薄本的地質學。
課後,我們隻是玩耍遊戲。
踢毯子,玩由一個啞鈴斫下來的兩個木球,這就是我們最得意的遊戲。
我們都穿木屐,所以每逢踝子骨被一個木球打着,實在疼得很。
我們捉弄老師的鬼辦法之中,有一件是背書的事,很好玩兒,每個學生都很得意。
我們當年都站在走廊下等候,有的人被叫進屋去背書,通常是在兩頁到三頁之内。
他背完之後,就以開門為信号兒叫另一個人進去背,他做個信号兒,表明要背的那段文字是在前一半兒或後一半兒,由于把門開了三到四次,别人就知道要背的是哪一部分了。
我記得清楚的,隻有校長的珠算盤。
校長是一個貪婪無厭的人。
當時鼓浪嶼很繁榮,做房地産是好生意。
我聽見他那不停的打算盤聲。
他的辦公室在第一層樓,正面對着樓梯口,因此他可以管理學生的出入。
但是這并不能阻止我們出去買消夜食物,我們會用竹籃子把東西吊上樓去。
至于學校用的書,我既不喜愛,也不厭惡。
太容易,太簡單了。
我對西洋音樂着實着了迷。
我是受了美國校長畢牧師夫人(Mrs.Pitcher)的影響。
她是一位端莊淑雅的英國女士,她說話的溫柔悅耳抑揚頓錯,我兩耳聽來,不啻音樂之美。
傳教士女士們的女高音合唱,在我這個中國人的耳朵聽來,真是印象深刻,畢生難忘。
我們也看見過法國美國的水手,普通大都是在鼓浪嶼街上喝得醉醺醺,東倒西歪的。
偶爾也有一個英國足球隊在一個有圍牆的球場賽足球,他們不喝茶,喝别的飲料,有時有軍樂隊演奏,由中國的仆役端送飲料。
我夾雜在别的兒童之中,由圍牆的縫隙中往裡窺探,對他們洋人好不羨慕。
俱樂部若有舞會,我們尋源書院的學生常常立在窗外,看裡面男男女女穿着晚禮服,在大庭廣衆之中互相擁抱,那種令人難以相信的人間奇觀,真是使人瞠目吃驚。
在光緒三十三年,美國老羅斯福總統派美國艦隊來到澳門,那時日俄戰事剛剛結束不久。
我們因為是教會學校的學生,應邀前往參觀。
那是偉大武力的最好的展覽。
這些都刺激我向西方學習的願望。
每數年之内,那座橋必然為洪水所毀,每毀一次,金老伯就發一次财。
因為他又要募捐,再修造一座木橋。
木闆不平不直,過橋人可以看見腳下的流水。
我們都知道,修橋就是他維生之計。
那條有小商店的街道不斷被洪水侵蝕,等我長大時,那些小商店隻剩下一半了。
有一天,在清涼的月夜,家父一時興起,從這座木闆橋經過去布道。
别人告訴我,我降生那一年,父親是四十歲。
有一次,外出之時,他染患了感冒,幾乎喪命。
講道之時,他曾出大汗,回家之後又沒換衣裳,得了很嚴重的肺炎。
母親非常焦慮。
母親那時正要生第五個兒子,她隻好想辦法自己接生。
至于她怎麼忍痛生産,就不得而知了。
父親則把他怎麼樣出去在房子後面那條小溪中去洗産後那些髒東西,對我不知說了多少次。
我第二次接觸西方文明,是我第一次看見從Chioh-be和廈門之間汽船上蒸汽機的動作。
我當時看得着了迷,呆呆的默然不語。
後來在學校,看見一個活塞引擎圖,自然充分了解。
從那時起,興趣始終是在科學上,很想以後做個物理教員。
有人問我長大之後要入哪一種行業,我的回答是(1)做一個英文教員,(2)做一個物理教員,(3)開一個"辯論"商店。
最後這一條是當地的一種說法,而不是指一個真正的行業。
普通說你開一個商店,參加論戰的一邊,向對方挑戰,你稱一件白東西為黑,或稱一件黑東西為白,這樣向人挑戰。
我當時顯然是以有此辯才而為人所知,因而兄弟姐妹們都叫我"論争顧客"。
我的中等教育是完全浪費時間。
學校連個圖書館也沒有。
在廈門的尋源書院和非基督教學校之間的差别,就是非基督教學校看日報,而我們學校不看。
我們有地理,算術,經典,一薄本的地質學。
課後,我們隻是玩耍遊戲。
踢毯子,玩由一個啞鈴斫下來的兩個木球,這就是我們最得意的遊戲。
我們都穿木屐,所以每逢踝子骨被一個木球打着,實在疼得很。
我們捉弄老師的鬼辦法之中,有一件是背書的事,很好玩兒,每個學生都很得意。
我們當年都站在走廊下等候,有的人被叫進屋去背書,通常是在兩頁到三頁之内。
他背完之後,就以開門為信号兒叫另一個人進去背,他做個信号兒,表明要背的那段文字是在前一半兒或後一半兒,由于把門開了三到四次,别人就知道要背的是哪一部分了。
我記得清楚的,隻有校長的珠算盤。
校長是一個貪婪無厭的人。
當時鼓浪嶼很繁榮,做房地産是好生意。
我聽見他那不停的打算盤聲。
他的辦公室在第一層樓,正面對着樓梯口,因此他可以管理學生的出入。
但是這并不能阻止我們出去買消夜食物,我們會用竹籃子把東西吊上樓去。
至于學校用的書,我既不喜愛,也不厭惡。
太容易,太簡單了。
我對西洋音樂着實着了迷。
我是受了美國校長畢牧師夫人(Mrs.Pitcher)的影響。
她是一位端莊淑雅的英國女士,她說話的溫柔悅耳抑揚頓錯,我兩耳聽來,不啻音樂之美。
傳教士女士們的女高音合唱,在我這個中國人的耳朵聽來,真是印象深刻,畢生難忘。
我們也看見過法國美國的水手,普通大都是在鼓浪嶼街上喝得醉醺醺,東倒西歪的。
偶爾也有一個英國足球隊在一個有圍牆的球場賽足球,他們不喝茶,喝别的飲料,有時有軍樂隊演奏,由中國的仆役端送飲料。
我夾雜在别的兒童之中,由圍牆的縫隙中往裡窺探,對他們洋人好不羨慕。
俱樂部若有舞會,我們尋源書院的學生常常立在窗外,看裡面男男女女穿着晚禮服,在大庭廣衆之中互相擁抱,那種令人難以相信的人間奇觀,真是使人瞠目吃驚。
在光緒三十三年,美國老羅斯福總統派美國艦隊來到澳門,那時日俄戰事剛剛結束不久。
我們因為是教會學校的學生,應邀前往參觀。
那是偉大武力的最好的展覽。
這些都刺激我向西方學習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