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在學校的生活

關燈
我一樣聰穎,或稍遜一籌的,然而比我相信積分,而且能認真攻讀課堂内的功課而為我所不能的。

    我相信如果我肯在功課上努力一點,便不難得到冠軍,不過我不幹。

    第一,我向來對于課程不大認真。

    其次,凡做甚麼事我一生都不願居第一的。

    這也許是由于我血液裡含有道教徒原素。

    結果,無論在家或在校,每當考試的一星期,其他學生正在"三更燈火五更雞"中用苦功之時,我卻逍遙遊蕩,到蘇州河邊捉鳝魚,而且攪風攪雨引誘别的好友一同去釣魚。

    那時我真是不識得知識的魔力和求學的妙處,有如今日引吾入勝,使我深入窮知探奧之途,迷而忘返。

     我之半生,或在校内或在校外,均是一貫不斷的程序,從不知道身在校耶抑出校耶在學期中耶抑假期中耶。

    這對于我看書的習慣沒有多大的分别,隻不過在假期中我可以公然看書,顯露頭面,而一到學校開課便須秘密偷看而有犯規之慮。

    但是即使最好的教員和最優的學校,也莫能完全禁止我看些自己愛看的書。

    偶然用十分或廿分鐘工夫來預備功課并不攪擾我的。

    但這卻令我得了一種确信(即現今我常在報章論說上所發表的意見),學校是緻令學生看書為非法行為的地方。

    那地方将全日最好的光陰作上課之用,由早晨八時至下午五時,把學生關閉在課堂内。

    凡在校時間偷看雜書,或交換意見(即所謂課堂閑談)者,皆是罪過,是犯法。

    在中學課堂之中隻許身體靜坐,頭腦空洞,聽着别的學生錯答問題而已。

    至在大學,這時間乃用在課堂聽講演。

    這我相信乃是人類虛耗時間之最大的發明。

    一個小子能夠緊閉其嘴唇,騰空其頭腦,便稱為品行優良,得甲等操行積分,而課堂中最優的學生乃是一個善于揣摩教員心理,和在考試答案中迎合教員的意思者。

    在中國文字上,課堂中最優良的學生正是"教員腹内的扁帶蟲",因為獨有他曉得說教員所要他說的話,和思想教員所要他思想的意思。

    凡是離開這一道,或不合教科書的,或者是有些獨立思想的,皆目為異端。

    由此不難知道,我為什麼屢次畢業總是不能名列第一了。

     在聖約翰的漢文課堂中是我的極樂世界,其間我可以偷看些書籍。

    我們的漢文教員是老學究,也許是學問深邃的,可是就我看來,均是十分怪誕可笑。

    他們都是舊式的溫靜文雅的君子,可是不會教授功課,加以他們不懂世界地理,有一位居然告訴我們可以用汽車由中國到美國去。

    我們饒有地理知識,忍不住的哄堂。

    記得有一位金老夫子,身材約四尺十寸高,費了整個學期的時間,隻教了我們四十頁大字印刷的中國民法。

    我十分憤怒。

    每一點鐘,他隻講解其實不必講解的十行,即使他最善虛耗光陰也不出十分鐘工夫使可講完了的,其他的時間他卻作為佛家坐禅入定之用,眼睛不望着學生,不望着書卷,也不望着牆壁上。

    這真是偷看書籍最好不過的形勢了。

    我相信我在此時看書是于人無損,于己有益的。

    在這時期,我的心思頗為發育,很愛看書。

    其中有一本我所愛看的乃是張伯倫《十九世紀的基礎》(Chamberlains"FounBdationsoftheNineteenthCentury"),卻令我的曆史教員詫異非常。

    我又讀赫克爾《宇宙之謎》(Haeckels"RiddlleoftheUniverse")、華爾德《社會學》(Wards"Sociology")、斯賓塞《倫理學》(Spencers"Ethics")及韋司特墨(Westermarck)《婚姻論》。

    我對于進化論和基督教的明證很感興趣。

    我們的圖書館内神學書籍占了三分之一。

    有一次在假期回家,我在教會登壇講道,發揮舊約《聖經》應當作各式的文學讀,如《約伯記》是猶太戲劇,《列王記》是猶太曆史,《雅歌》是情歌,而《創世紀》和《出埃及記》是很好的,很有趣的猶太神話和傳說。

    ——這宣教辭把我父親吓得驚惶無措。

     我在英文課堂中也不見得好一點。

    我愛法文和心理學,可是我忍受法文和心理學兩堂功課即如忍受漢文課程一般。

    我相信我那時是個不合時宜的分子。

    最同情于我的教員乃是一位曆史教授ProfessorBarton,他就是見我讀張伯倫的巨著而詫異的那位。

    可是他對于我在他講演時間常向窗門外望,也不能惬意。

    總而言之,我由課堂的講演中得益無多。

    在那裡我沒有很多發問的機會,而又不能剖開教員的心腹而細細察驗,如同對付一本書的著者,也不能如在書中自由選擇我所要知道要搜讨者。

    當我聽講演聽得有合意的,有趣的句語,又不能個個字筆記起來。

    好像我看書時把合意的,有趣的幾行用筆随意加以符号,藉以慢慢萦回咀嚼。

    我最恨積分,雖然各種考試我都合格。

    有時我隻相信我已成功愚弄教員,令其相信我知曉功課而已,但有時我以為我的教授,并不是那樣的傻子。

    我所需要的乃是一個完備的圖書館,可是那裡卻沒有。

    後來到了哈佛大學,得在那圖書館的書林裡用功,我才悟到一向在大學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