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嶺南流放
關燈
小
中
大
t姓卓的便步行出發,走上這條漫長的道路,橫越大疫嶺,走得滿臉紫赫色,兩腳厚繭皮,他走到了。
用這種方法,蘇東坡不斷與家庭保持聯絡。
道教奇人吳復古和他同住數月,隨後兩年,在惠州和子由官職所在的高安,時常往返。
另一個蘇東坡的同鄉道士陸惟謙,不辭兩千裡之遙,特意來看他。
蘇東坡發現了一種極不尋常的酒——"桂酒",他說桂酒不啻是仙露。
他給陸維謙寫信開玩笑說桂酒一端即足以抵他迢迢千裡跋涉之勞,而陸維謙果然來了。
每過幾天,太守詹範就派他的廚子帶著菜到蘇東坡家來做。
過幾天,蘇東坡就到城西湖邊朋友家喝幾杯。
那片湖位於山麓,旁邊有一個大佛塔,兩個廟。
有時他去釣魚,一直坐在岸邊一個巨大的卵石上。
一天,他釣到一條大鰻魚,他帶著鰻魚和酒到太守家去,在那裏吃飯。
蘇東坡常去遊白水山,有時他帶著一個兒子,有時和本地太守或新來到城中的朋友一起。
他給弟弟子由的信,其中有幾封讀之可喜。
在一封信裏他談到他臨時發明的烤羊脊。
惠州市肆寥落,然日殺一羊。
不敢與在官者爭買,時囑屠者,買其脊骨。
骨間亦有微肉,煮熟熱酒渡,隨意用酒薄點鹽炙,微焦食之,終日摘剔牙繁,如蟹螫逸味。
率三五日一鋪。
吾子由三年堂危,所飽芻豢滅齒而不得骨,豈複知此味乎?此雖戲語,極可施用。
但為眾狗待哺者不悅耳。
到了惠州,蘇東坡最大的發現,是此地無酒類的官方專賣,每家各有家釀。
由此時起,他開始品嘗桂酒,這時他仿佛在遙遠的地方遇到了知己。
在給朋友的好多信裏,他讚美此酒的異香。
此種酒微微帶甜而不上頭,能益氣補神,使人容顏煥發。
在一首詩裏蘇東坡盛誇此酒,如果此種酒能開懷暢飲,會感到渾身輕靈飄逸,可飛行空中而不沉,步行水面而不溺。
他打聽到桂酒的釀造法,刻在石頭上,藏在羅浮鐵橋之下,所以隻有尋神求仙的人才能尋到。
蘇東坡寫了至少有五六篇酒賦。
最有趣的是《東臯子傳後記》。
東部某太守以酒相贈。
他剛剛讀完漢代以酒量之大出名的《東臯子傳》。
在他謝太守贈酒的信裏,他寫了又啟,敍述他飲酒的習慣,偶爾添寫了兩條人生至樂,不高明的作家必然會增加到四五條,或寫個沒完了。
予飲酒終日,不過五合,天下之不能飲,無在予下者。
然喜人飲酒,見客舉杯徐引,則予胸中為之浩浩焉,落落焉,酣適之味乃過於客。
閉居未嘗一日無客,客至未嘗不置酒。
天下之好飲亦無在予上者。
常以謂人之至樂,莫若身無病而心無憂,我則無是二者。
然人之有是者接於予前,則予安得全其樂乎?故所至常蓄善樂,有求則與之。
而尤善釀酒以飲客。
或日:"子無病而多蓄樂,不飲而多釀酒,勞己以為人,何也?"予笑日:"病者得樂,吾為之體輕;飲者團於酒,吾為之酣適。
蓋專以自為也。
" 東臯子待詔門下省,日給酒三升。
其弟靜問日:"待詔樂乎?"日:"待詔何所樂?但美醞三升殊可戀耳。
"今嶺南法不禁酒,子既得自釀,月用米一斛,得酒六鬥。
而南雄、廣、惠、循、梅五太守間複以酒遷予。
略計其所獲,殆過於東臯子矣。
然東臯子自謂五鬥先生,則日給三鬥,救口不暇,安能及客乎?若予者乃日有二升五合,入野人道士腹中矣。
東臯子與仲長子光遊,好養性服食,預刻死日,自為墓誌。
予蓋友其人于千載,或庶幾焉。
蘇東坡寫過一篇"酒頌"。
即便不解杯中趣的人,讀了他描寫陶然微醉的快樂,也會為之神往的。
濁酵有妙理賦: 酒勿嫌濁,人當取醇。
失憂心於昨夢,信妙理之疑神……伊人之生,以酒為命。
常因既醉之適,方識此心之正。
稻米無知,豈解窮理?翰英有毒,安能發性?乃如神物之自然,蓋與天工而相並。
得時行道,我則師齊相之飲醇;遠害全身,我則學徐公之中聖。
湛若秋露,穆如春風。
疑宿雲之解駁,漏朝日之域紅。
初體粟之失去,旋眼花之掃空……兀爾坐忘,浩然天縱。
如如不動而體無礙,了了常知而;心不用。
座中客滿,惟憂百磕之空。
身後名輕,但覺一杯之重。
今夫明月之珠,不可以儒,夜光之壁,不可以鋪。
芻豢飽我而不我覺,布帛懊我而不我娛。
惟此君獨遊萬物之表,蓋天下不可一日而無。
在醉常醒,孰是狂人之樂;得意忘味,始知至道之腴。
蘇東坡不但是酒的鑒賞家和試驗者,他還自己造酒喝。
他在定州短短一段時期,他曾試做橘子酒和松灑,松酒甜而微苦。
在他寫的"松酒賦"裏,他曾提到松脂的蒸餾法,但是如何制酒卻未明言。
在惠州他造了桂酒,而且生平第一次品嘗中國南方的特產"酒
用這種方法,蘇東坡不斷與家庭保持聯絡。
道教奇人吳復古和他同住數月,隨後兩年,在惠州和子由官職所在的高安,時常往返。
另一個蘇東坡的同鄉道士陸惟謙,不辭兩千裡之遙,特意來看他。
蘇東坡發現了一種極不尋常的酒——"桂酒",他說桂酒不啻是仙露。
他給陸維謙寫信開玩笑說桂酒一端即足以抵他迢迢千裡跋涉之勞,而陸維謙果然來了。
每過幾天,太守詹範就派他的廚子帶著菜到蘇東坡家來做。
過幾天,蘇東坡就到城西湖邊朋友家喝幾杯。
那片湖位於山麓,旁邊有一個大佛塔,兩個廟。
有時他去釣魚,一直坐在岸邊一個巨大的卵石上。
一天,他釣到一條大鰻魚,他帶著鰻魚和酒到太守家去,在那裏吃飯。
蘇東坡常去遊白水山,有時他帶著一個兒子,有時和本地太守或新來到城中的朋友一起。
他給弟弟子由的信,其中有幾封讀之可喜。
在一封信裏他談到他臨時發明的烤羊脊。
惠州市肆寥落,然日殺一羊。
不敢與在官者爭買,時囑屠者,買其脊骨。
骨間亦有微肉,煮熟熱酒渡,隨意用酒薄點鹽炙,微焦食之,終日摘剔牙繁,如蟹螫逸味。
率三五日一鋪。
吾子由三年堂危,所飽芻豢滅齒而不得骨,豈複知此味乎?此雖戲語,極可施用。
但為眾狗待哺者不悅耳。
到了惠州,蘇東坡最大的發現,是此地無酒類的官方專賣,每家各有家釀。
由此時起,他開始品嘗桂酒,這時他仿佛在遙遠的地方遇到了知己。
在給朋友的好多信裏,他讚美此酒的異香。
此種酒微微帶甜而不上頭,能益氣補神,使人容顏煥發。
在一首詩裏蘇東坡盛誇此酒,如果此種酒能開懷暢飲,會感到渾身輕靈飄逸,可飛行空中而不沉,步行水面而不溺。
他打聽到桂酒的釀造法,刻在石頭上,藏在羅浮鐵橋之下,所以隻有尋神求仙的人才能尋到。
蘇東坡寫了至少有五六篇酒賦。
最有趣的是《東臯子傳後記》。
東部某太守以酒相贈。
他剛剛讀完漢代以酒量之大出名的《東臯子傳》。
在他謝太守贈酒的信裏,他寫了又啟,敍述他飲酒的習慣,偶爾添寫了兩條人生至樂,不高明的作家必然會增加到四五條,或寫個沒完了。
予飲酒終日,不過五合,天下之不能飲,無在予下者。
然喜人飲酒,見客舉杯徐引,則予胸中為之浩浩焉,落落焉,酣適之味乃過於客。
閉居未嘗一日無客,客至未嘗不置酒。
天下之好飲亦無在予上者。
常以謂人之至樂,莫若身無病而心無憂,我則無是二者。
然人之有是者接於予前,則予安得全其樂乎?故所至常蓄善樂,有求則與之。
而尤善釀酒以飲客。
或日:"子無病而多蓄樂,不飲而多釀酒,勞己以為人,何也?"予笑日:"病者得樂,吾為之體輕;飲者團於酒,吾為之酣適。
蓋專以自為也。
" 東臯子待詔門下省,日給酒三升。
其弟靜問日:"待詔樂乎?"日:"待詔何所樂?但美醞三升殊可戀耳。
"今嶺南法不禁酒,子既得自釀,月用米一斛,得酒六鬥。
而南雄、廣、惠、循、梅五太守間複以酒遷予。
略計其所獲,殆過於東臯子矣。
然東臯子自謂五鬥先生,則日給三鬥,救口不暇,安能及客乎?若予者乃日有二升五合,入野人道士腹中矣。
東臯子與仲長子光遊,好養性服食,預刻死日,自為墓誌。
予蓋友其人于千載,或庶幾焉。
蘇東坡寫過一篇"酒頌"。
即便不解杯中趣的人,讀了他描寫陶然微醉的快樂,也會為之神往的。
濁酵有妙理賦: 酒勿嫌濁,人當取醇。
失憂心於昨夢,信妙理之疑神……伊人之生,以酒為命。
常因既醉之適,方識此心之正。
稻米無知,豈解窮理?翰英有毒,安能發性?乃如神物之自然,蓋與天工而相並。
得時行道,我則師齊相之飲醇;遠害全身,我則學徐公之中聖。
湛若秋露,穆如春風。
疑宿雲之解駁,漏朝日之域紅。
初體粟之失去,旋眼花之掃空……兀爾坐忘,浩然天縱。
如如不動而體無礙,了了常知而;心不用。
座中客滿,惟憂百磕之空。
身後名輕,但覺一杯之重。
今夫明月之珠,不可以儒,夜光之壁,不可以鋪。
芻豢飽我而不我覺,布帛懊我而不我娛。
惟此君獨遊萬物之表,蓋天下不可一日而無。
在醉常醒,孰是狂人之樂;得意忘味,始知至道之腴。
蘇東坡不但是酒的鑒賞家和試驗者,他還自己造酒喝。
他在定州短短一段時期,他曾試做橘子酒和松灑,松酒甜而微苦。
在他寫的"松酒賦"裏,他曾提到松脂的蒸餾法,但是如何制酒卻未明言。
在惠州他造了桂酒,而且生平第一次品嘗中國南方的特產"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