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國畫

關燈
蘇東坡天才橫溢,神完氣足,在中國藝術上,尤其是表現中國筆墨歡愉的情趣上,他能獨創一派,這是不足為奇的。

    蘇東坡最重要的消遣,是他的"戲墨"之作,因為他的創造注的藝術衝動非此不足以得到自由發揮而給中國藝術留下不朽的影響。

    蘇東坡不僅創了他有名的墨竹,他也創造了中國的文人畫。

    他和年輕藝術家米芾共同創造了以後在中國最富有特性與代表風格的中國畫。

    中國繪畫的南派重視一氣呵成快速運筆的節奏感,這一派誠然是在唐朝吳道子和王維的筆下所建立,與北派李思訓之金碧朱紅工筆細描是顯然有別。

    可是,在宋朝,印象派的文人畫終於奠定了基礎。

    這一派,重點在於氣韻的生動與藝術家堅強的主觀性,其中含有的藝術原理與技巧對現代藝術自有其重要性。

     由蘇東坡、米芾、黃庭堅所保存下來的藝術批評之中,我們能看出文人畫在蘇東坡生活裏的起源,真是一件幸事。

    這幾位文人都是詩人、書法家、畫家。

    我們首先必須弄清楚的是,在中國是書畫同源的。

    在技巧,在工具材料,在批評的精神與原理,都是如此。

    若不懂中國書法中的美學原理,就不能瞭解中國畫南派的起源。

    因為中國南派畫之始祖,蘇東坡是其一,都是在中國詩的精神中涵養有素的,並且在運用筆墨的技巧都已通其奧妙,而且對中國書法的結構與氣勢的原理都已窺其真詮。

    書法為中國繪畫提供其技巧與美的原理,詩則提供畫的精神與氣韻情調的重要,以及對大自然的聲色氣味泛神性的喜悅。

     在蘇東坡降生之前,中國已經有豐厚的藝術傳統,在書法繪畫兩方面皆然。

    蘇東坡自幼年即仰慕吳道子。

    他在黃州那些年,一直傾其全部時光緻力於繪畫。

    現在所有他的詩畫朋友都已集會在京師,而氣氛也極利於他在詩畫上的創造,正如一個奕棋高手發現了城中另一個奕棋高手之後,他的生活便會有所改變,同樣蘇東坡的生活現在也改變了。

    他畢竟是個文人,不是個政客。

    既然是文人,他的要務仍然離不開紙墨筆硯。

    他的門人,也都是出色的文人,不斷在他的書齋中流連盤桓。

    米芾後來成為宋朝傑出的畫家,曾經有一次,他喜愛自己在懸崖峭壁所畫的默然無色的巨石那雄偉的氣魄,他乃以"丈人"之名稱之。

    他自稱"米顛",別人也以此名相稱。

    米,蘇,李(李公微),這宋朝三大家,現在時常在一處。

     這一群文人時常在彼此的家中相會,飲酒,進餐,笑謔,作詩,而大部分時間都在陶然佳境中過活。

    此等時光,蘇米李三人往往走近書案,紙筆墨都在眼前。

    如果一個人開始作畫,作詩,或寫字,別人便作壁上觀,或也技癢而參加,為補上詩句,或增加題跋,當時的情況與氣氛理想極美矣。

    詩、畫、字,這三者主要的材料,隻是兩種液體物——墨與酒;除去最講究的毛筆和用最貴、最為稀有的原料做的紙之外,他們有上等酒、上等墨。

    大書家和大畫家一發現有上等紙張當前,就猶如小提琴名家發現面前有一個史特拉迪瓦牌的名琴一樣——硬是不勝其魔力之誘惑。

    蘇東坡最喜愛的是澄心堂的紙,宣城的諸葛筆,或是鼠毫筆,和李廷邦的墨。

    一個人畫完一幅畫,一般習慣是由其他文人在上面寫幾首詩文作評語,或僅僅寫剛才說的幾句戲言。

    有時蘇東坡和李公激(西方收藏家多知道他叫李龍眠)合作一幅畫。

    蘇畫石頭,李畫柏樹,子由和黃庭堅題詞。

     有一次,在中國藝術史上很出名的事,是十六個此等名家聚會于駙馬王詵的庭園之中。

    這就是有名的"西園雅集",李公徽畫,米芾題詞。

    畫裏有宋朝三大家,蘇東坡、米芾、李龍眠,還有東坡弟弟蘇子由、蘇門四學士。

    石桌陳列於花園中高大的蒼松翠竹之下。

    最上面,一隻蟬向一條小河飛去,河岸花竹茂密。

    主人的兩個侍妾,梳高發誓,帶甚多首飾,侍立於桌後。

    蘇東坡頭戴高帽,身著黃袍,倚桌作書,駙馬王詵在附近觀看。

    在另一桌上,李龍眠正在寫一首陶詩,子由、黃庭堅、張表、晁補之都圍在桌旁。

    米芾立著,頭仰望,正在附近一塊岩石題字。

    秦觀坐在多有節瘤的樹根上,正在聽人彈琴,別的人則分散各處,以各種姿勢,或跪或站,下餘的則是和尚和其他文人雅士了。

     普通都認為蘇東坡作品之最精者,都是他醉後或興緻昂揚之時的作品,一想中國繪畫、寫字時一揮而就的瀟灑明快,此話不能不信。

    在哲宗元佑三年(一0八八)蘇東坡任主考官之時,他和藝術家朋友李龍眠、黃庭堅、張來等陪考官入閨將近兩個月,在閱卷完畢之前不得出閨,亦不得與閨外聯絡。

    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