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浪跡天涯

關燈
,就不緻花費往返兩次旅費了。

    但是迄未獲得思準的消息,他勉強前行,到達京都。

    我們若相信他的詩上所說,他的眷屬真是忍饑挨餓了。

    到了泅州的淮河邊,他給朋友至少寫了三首詩都提到饑餓。

    在一首詩裏,他自比為夜裏啃齧東西的饑鼠。

    在太守送食物到船上時,孩子們歡聲雷動。

    看情形他們不能再前進了,他決定再給皇帝上表章,這時住在南都老友張方平家,靜候聖旨到來。

     他上皇帝第二書,是二月間在泅州寫的,其中一部分如下: 但以祿凜久空,衣食不繼。

    累重道遠,不免舟行,自離黃州,風濤驚恐,舉家病重,一子喪亡。

    今雖已至泅州,而發用馨竭,去波尚遠,難於陸行,無屋可居,無田可食。

    二十餘口,不知所歸,饑寒之憂,近在朝夕。

    與其強顏忍恥,于求於眾人,不若歸命投誠,控告于君父。

    臣有薄田在常州宜興縣,粗給擅粥。

    欲望聖慈許於常州居住…… 他在旅途上,發生了兩件有趣事,也可說令人難過的事。

    在泅州他渡河去遊了南山之後,寫詩一首。

    河上有一座長橋,因泅州為軍事要隘,天黑以後此橋上不許行人通過,違犯者重罰。

    實際上,泅州太守是不理會這條規矩的,他在天黑後和蘇東坡同過此橋。

    為了慶祝此次遊山之樂,蘇東坡很天真的寫出了下列兩行詩句: 長橋上燈火闌, 使君還。

     太守為人老實正直,是山東省一位學究,姓劉。

    第二天他一見蘇東坡的詩,心都快跳出來。

    他到船上去看東坡,說:"我看了你的詩,這很嚴重,太嚴重了!你的詩全國皆知,一定會傳到京都。

    普通人夜裏過橋是罰兩年勞役,太守犯法,情形更糟。

    求你把這詩自己收起來,不要給別人看。

    " 蘇東坡追悔不疊,微笑道:"天哪!我一開口就是兩年的勞役呀!" 他住在張方平家時,出了另一件動人的事情。

    在主人請他吃飯喝酒時,他認出了張方平兒子的妾,那個女人以前曾做過黃州太守的妾,深得太守鍾愛,名叫勝之。

    太守當年為蘇東坡好友,不幸亡故,此妾亦即改嫁。

    蘇東坡一見此女在張家筵席上出現,狀極輕鬆愉快。

    他頗為感慨,想起老朋友來,兩眼淚痕,喉頭哽咽。

    這卻逗得勝之發笑,她隻得轉過頭去和別人說話岔開。

    蘇東坡離席時。

    心中很難過。

    他告訴朋友說人千萬別納妾,就舉勝之為例。

     皇帝染病,從三月一日起,太後攝政。

    三月五日,皇帝駕崩;次日頒下聖旨,允許蘇東坡在太湖邊居住。

    這對蘇東坡十分重要,因為他己如願已償,他的計畫實現了。

    一家開始遷回宜興,在四月初三離開南都,到達湖邊新居,是神宗元豐八年五月二十二日。

     蘇東坡而今終於相信他會終身在此安居下來。

    他的詩裏有兩句:"十年歸夢寄西風,此去真為田舍翁。

    "他要在富有田園之美的江南度其晚年了。

    他可以乘一葉之扁舟悠然來往,"神遊八極萬緣虛",真正悠哉遊哉了。

     但是命運偏偏做梗。

    正當他把退隱之地已物色到,朝廷對他再度任命的消息又來了。

    在他到宜興後還不到十天,就得到消息,朝廷派他到離山東芝累不遠的登州去做太守。

    原先以為是京城傳來的謠言,他拒不肯信,他說京都一向謠言多,並且最近四月十七日的官報上也不曾提過。

     蘇東坡心亂如麻,心裏很恨這種變化。

    幾天之後,正式任命到達。

    家裏人大喜,孩子們喊叫覺得喜出望外。

    蘇東坡在一首詩裏,自比為可憐的良馬,盛年已逝,再不貪天山的牧野。

    在另一首詩裏說:"南遷欲舉力田科,三徑初成樂事多。

    豈意殘年踏朝市,有如疲馬畏陵坡。

    "在給佛印的信裏他說:"如入蓬蒿翠蕾之徑。

    "給米芾的信裏說:"某別登卦都,已達青社。

    衰病之餘,乃始入閨,憂畏而已。

    " 可是,他仍然接受了新任命。

    太後現在把情勢推動起來。

    司馬光又被任命為門下侍郎,實際上等於副首相之位。

    任命司馬光的情形很有趣,皇太後是派武裝兵士把他從家中請出,一直"護送"到官衙裏去的。

    所以用這種方法,是惟恐他接到任命之後會延遲赴任,甚至會辭謝不就,也是不得已而別開生面了。

     蘇東坡在六月,到山東沿海去就新職。

    由青島附近,開始乘船,繞山東半島而行。

    十月十五到達登州後五天,他又應召晉京。

    全家開始行動起來,將近元豐八年十二月半,到達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