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神、鬼、人

關燈
縱然蘇東坡才華熠煜,在仕途上他仍須由低級而上升。

    在仁宗嘉佑六年(一0六一),朝廷任命他為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有權連署奏摺公文。

    在唐朝,因行地方分權之制,形成藩鎮割據,國家頗蒙其害,最後釀成叛亂,陷國家於危亡,而藩鎮大員每為皇親國戚,朝廷諸王。

    宋代力矯其弊,採用中央集權,武力環駐于國都四周,並創行新制,對各省長官,嚴予考核節制,其任期通常為三年,因此時常輪調。

    每省設有副長官連署公文奏議,即為此新制度中之一部分。

    蘇子由也被任為商州軍事通官,但是父親則在京為官,兄弟二人必須有一人與父親同住京師,因為無論如何,總不可使鰥居的老父一人過活。

    子由於是辭謝外職不就。

    子由為兄嫂赴任送行,直到離開封四十裏外鄭州地方,兄弟二人為平生第一次分手,子由隨後回京,在此後三年之內,東坡在外,子由一直偕同妻子侍奉老父。

    東坡在鄭州西門外,望著弟弟在雪地上騎瘦馬而返,頭在低陷的古道上隱現起伏,直到後來再不能望見,才趕程前進。

    他寄弟弟的第一首詩寫的是: 不飲胡為醉兀兀?此心已逐歸鞍發。

     歸人擾自念庭怖,今我何以慰寂寞? 登高回首坡隴隔,惟見烏帽出後沒。

     苦寒念爾衣裘薄,獨騎瘦馬踏殘月, 路人行歌居人樂,僮僕怪我苦淒側, 亦知人生要有別,但恐歲月去飄忽, 寒燈相對記疇昔,多雨何時聽蕭瑟, 君如此意不可忘,慎勿苦愛高官職。

     "風雨對床"之思,在唐人寄弟詩中有之,此種想法成了兄弟二人團聚之樂的願望,也是辭官退隱後的理想生活。

    後來有兩次弟兄二人又在官場相遇,彼此提醒在詩中曾有此"風雨對床"之約。

     由京都到鳳翔的函件,要走十天才到,兄弟二人每月經常互寄詩一首。

    由那些詩函之中,我們可以發現,初登宦途時,蘇東坡是多麼心神不安。

    兄弟二人常互相唱和。

    在唱和之時,要用同韻同字,所以是磨練寫詩技巧很好的考驗,在中國過去,此種寫詩方法,是文人必須具備的成就。

    在這類詩中,可以找到令人驚喜的清新思想,用固定韻腳的字,各行要有自然的層次。

    猶如在玩縱橫字謎一樣,韻用得輕鬆自然時,其困難正足以增加樂趣。

    在東坡寫給弟弟最早的和詩之中,東坡已經顯示出他那完美的詩才。

    他按規定用"泥"和"西"兩字做韻腳,寫出了下列的詩: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趾爪,鴻飛哪複計東西。

    這首七絕成了東坡詩的佳作。

    此處"飛鴻"一詞是人心靈的象徵。

    實際上,本書中提到東坡的行動事故,也隻是一個偉大心靈偶然留下的足跡,真正的蘇東坡隻是一個心靈,如同一個虛幻的鳥,這個鳥也許直到今天還夢遊於太空星鬥之間呢。

     鳳翔位於陝西的西部,離渭水不遠。

    因為陝西為中國文化發源地,整個渭水流域富有古跡名勝,其名稱都與古代歷史相關。

    強鄰西夏,位於今之甘肅,時常為患中國,陝西省因而人力財力消耗甚大,故人民生活甚為困苦。

    蘇東坡到任後第一年內,建了一棟庭園,作為官舍,前有水池,後有亭子,另有一上好花園,種花三十一種。

     蘇東坡既已安定下來,判官之職又無繁重公務,他遂得出外遨遊,到南部東部山中遊歷,動輒數日。

    有一次,他因公須到鄰近各地視察,急須結束些懸而未決的罪案。

    並要盡其可能將甚多囚犯釋放。

    這件差事對他再適合無比,他於是暢遊太白山和黑水穀一帶的寺院,以及周文王的故裡。

    有時清閒無事,他到西安附近有名的終南山去,去看珍奇的手稿,或是一個朋友珍藏的吳道子畫像。

     東坡年富力強,無法安靜下來。

    這時是他生平第一次獨自生活,隻與嬌妻稚子在一起。

    如今他已然嘗到做官生活的味道,但並不如他夢想的那麼美妙。

    遠離開京都的騷擾雜亂,在外縣充任判官,副署公文,審問案件,頗使他感覺厭煩無味。

    有時難免感覺寂寞,但也有時舉杯在手,月影婆娑,又感覺欣喜振奮。

     在他還不夠成熟老練之時,他需要妻子的忠言箴勸。

    蘇夫人在務實際、明利害方面,似乎遠勝過丈夫。

    她對丈夫非常佩服,她知道自己嫁的是個年輕英俊的詩人。

    才華過人的詩人和一個平實精明的女人一起生活之時,往往是顯得富有智慧的不是那個詩人丈夫,而是那個平實精明的妻子。

    在婚姻上所表現的,仍然是男女相輔相成。

    蘇夫人知道丈夫那坦白直爽甚至有時急躁火爆的性格之後,她覺得倒不須急於向他表示什麼佩服崇拜,還是要多悉心照顧他,才是盡自己身為賢妻的本分。

    蘇東坡是大事聰明,小事糊塗。

    但是構成人生的往往是許多小事,大事則少而經久不見,所以蘇東坡則事事多聽從妻子。

    夫人提醒他說他現在是初次獨自生活,而沒有父親照管。

    蘇東坡把人人當好人,但是太太則有知人之明。

    蘇東坡與來訪的客人談話之時,太太總是躲在屏風後屏息靜聽。

    一天,客人走後,她問丈夫:"你費那麼多工夫跟他說話幹什麼?他隻是留心聽你要說什麼,好說話迎合你的意思。

    " 她又警告丈夫要提防那些過於坦白直率的泛泛之交,要提防丈夫認為"天下無壞人"的大前題之下,所照顧的那些朋友。

    總之,蘇東坡的麻煩就在看不出別人的短處。

    妻子對他說:"提防那些人,速成的交情靠不住。

    "東坡承認妻子的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