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屠家小店

關燈
屠家小店沒有字号,但他們自稱是屠正泰,大概從前曾經開過這麼一個店,所以名号還保存着,現在的卻是牌号什麼都沒有,隻是臨街一間店面,也沒有櫃台,當街一個木栅欄,直角放着錢櫃,也算是曲尺形。檐下橫放鋪闆,陳列十幾堆炒豆炒花生之類,每堆一文錢,一個長方木盒,上蓋玻璃,中分數格,放置圓眼糖,粽子糖,茄脯梅餅,也是一文一件,還有幾塊長方的梨膏糖,每塊四文,那銷路就比較的鈍了。裡邊存放着多少松毛柴和小塘柴,這小店的貨色便盡于此了。店裡的主人是個老太婆,名叫寶林太娘,娘家在山裡,那些柴便是由她的兄弟随時送來的,兩個兒子都在外路學生意,身邊隻留存一個女兒,近地小孩們去買豆和糖,和她很稔熟,稱之曰寶姊姊。老太婆照例念佛宿山,這位寶林太娘卻更是熱心,每年夏天發起宣卷,在本坊捐集一點錢,在她小店的對過搭起台來,高宣寶卷。寶姑娘每日坐在小店裡砑紙,可是聽熟了寶卷,看慣了台門裡人的斯文生活,影響了她的人生觀,造成小小的悲劇。她從小許給山裡的遠親,家貧不能備禮,男家便來搶親,她從後樓窗爬出,想逃往東鄰的樓裡去,失足落水,河裡恰泊着男家的船,被撈起來載了去了。她終于不肯屈服,末了提出條件,要親郎不罵娘殺,不赤腳,才可成婚,男人是種田,實在辦不到,結果隻好退還聘禮解約。她回到家裡以後,常在樓上,店頭就少看見,不久病死了,在鄉下說是女兒痨,大概隻是肺病吧,這時期與孔乙己之歸道山當相去不遠。這種事在鄉下常有,是一個小悲劇罷了,但這事實在卻是很可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