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三 山頭的花木

關燈
在舊時代裡,上墳時節頂高興的是女人,其次是小孩們。從前讀書人家不準婦女外出,其唯一的機會是去上墳,固然是回娘家或拜忌日也可以出門,不過那隻是走一趟路,不像上墳那樣坐了山轎,到山林田野兜一個圈子,況且又正是三月初暖的天氣,怎能不興會飙舉的呢?小孩們本來就喜歡玩耍,住在城市裡的覺得鄉下特别有趣,書房裡關了兩個月,盼望清明節的到來,其追切之情是可以想象得來的。但他們的要求也隻是遊玩而已,鄉下兒歌有雲,“正月燈,二月鹞,三月上墳船裡看姣姣,”雖然說得很好,卻是成人替他們做的,因為這不能說是兒童的本心。某處地方有俗諺雲,“花不如團子”,我覺得可以接續一句雲,“女人不如花”,這至少在上墳船裡的小孩們是可以如此說的。

    查閱舊日記,見上墳記事中多記花本事,這與我的記憶是相符合的。如己亥三月往調馬場,拔得刺柏四株,杜鵑花三株,折牛郎花數枝而回。十月往烏石頭,拔得老弗大二三十株,此系俗名,即平地木,以其不長大故名,高二三寸,葉如榛栗,子如天竹,鮮紅可愛,至冬不凋,烏石極多,他處亦有之。庚子三月日記雲,“正月中旬往調馬場拜墳歲,杜鵑花不多見,雖枝葉甚繁,而作花者隻寥寥一二株,餘家一樹自去年十一月起爛熳不絕,至二月杪始畢,而今又複蓓蕾盈枝,亦一奇也。”田野間無花木可采取,婦孺多去拔田裡的草紫,此本系肥料,故農夫也不很可惜,小孩采花朵作球,紅紫可觀,大人取莖葉用腌菜鹵煮,味略如豌豆苗。舊作《兒童生活詩》之八雲,“牛郎雖好充魚毒,草紫苗鮮作夕供,最是兒童知采擇,船頭滿載映山紅。”注雲,“牛郎花色黃,即羊踯躅,雲羊食之中毒,或曰其根可以藥魚。草紫即紫雲英,農夫多植以肥田,其嫩葉可瀹食。杜鵑花最多,遍山皆是,俗名映山紅,小兒折取玩弄,或掇花瓣咀嚼之,有酸味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