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九 忌日酒
關燈
小
中
大
《越諺》卷中飲食部下有雲,“會酒,祀神散胙。忌日酒,祭祖散胙。上墳酒,掃墓散胙。三者皆筵席而以酒名。”這種筵席都是所謂“十碗頭”。《越諺》注雲,“并無盤碟,每席皆然,唯迎娶請親送者有小碗盤碟,近二十年來亦加豐。”這如名字所示,用十大碗,《越諺》中“六葷四素”注雲,“此葷素兩全之席,總以十碗頭為一席,吉事用全葷,忏事用全素,此席用之祭掃為多,以婦女多持齋也。”做忌日時與祭者例得飲胙,便吃這十碗頭的忌日酒,豐儉不一定,須看這一代祭祀的祭産多少如何,例如三台門共同的七八世祖的緻公祭,忌日酒每桌定價六百文,緻房的九世祖佩公祭則八百文一桌,菜的内容很有些不同。十碗頭的第一碗照例是三鮮什錦,主要成分是肉丸,魚圓,海參,都是大個大片,外加筍片蛋糕片,粉條墊底,若是八百文的酒席改用細什錦,那些東西都是小塊,沒有墊底,加團粉燴成羹狀,一稱胡蝶參,不知道是什麼意義。其次是扣肉,黃花菜芋艿絲墊底,好的改用反扣,或是粉蒸肉,也一樣的用白切肉,不過精粗稍有差别罷了。魚用煎魚或醋溜魚,雞用扣雞或白雞,此外有燴金鈎以及别的什麼葷菜,卻記不完全了。素菜方面有用豆腐皮做的素雞,香菇剪成長條做羹名白素鳝,千張(百葉)内卷入筍幹絲香菇等物名曰素蛏子,以及炖豆腐,味道都不在葷菜之下。夏天還有一種甜菜,系用綠豆粉加糖,煮好凍結切塊,略如石花,顔色微碧,名曰梅糕,小孩最所愛吃,有時改用一碗糖醋拌藕片,夏至則一定用蒲絲餅,系以瓠子切絲瀹熟,和面粉做成圓片油炠,也是一樣好吃的甜菜,雖然不及家庭自制的更是甜美。
吃忌日酒原是法定八人一桌,用的是八仙桌,四邊各坐兩個人,但是因為與祭的人數不齊,所以大抵也隻是坐六人或七人而已。一桌照章是一壺酒,至多一斤吧,大家分喝隻少不多,吃了各散,但在女桌便大為熱鬧了,她們難得聚會一處,喝了酒多少有醉意,談話便愈多也愈響,又要等待同來的媽媽們吃飯,所以在大廳上男桌早已撤去之後,大堂前的女太太們總還是坐着高談闊論哩。
吃忌日酒原是法定八人一桌,用的是八仙桌,四邊各坐兩個人,但是因為與祭的人數不齊,所以大抵也隻是坐六人或七人而已。一桌照章是一壺酒,至多一斤吧,大家分喝隻少不多,吃了各散,但在女桌便大為熱鬧了,她們難得聚會一處,喝了酒多少有醉意,談話便愈多也愈響,又要等待同來的媽媽們吃飯,所以在大廳上男桌早已撤去之後,大堂前的女太太們總還是坐着高談闊論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