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東昌坊口
關燈
小
中
大
且說這百草園是在什麼地方?因為我們所說的是民國以前的事,所以這應當說是浙江的會稽縣城内東陶坊,通稱東昌坊口,門牌大概是三十四号吧,但在那時原是沒有門牌的。關于東昌坊口,在志書上沒有什麼記載,但是明清人的文章也偶有說及的,如毛西河文集中有《題羅坤所藏呂潛山水冊子》,其起首雲,“壬子秋遇羅坤蔣侯祠下,屈指揖别東昌坊五年矣。”又《六紅詩話》中引張岱的《快園道古》,有一則雲:
“蘇州太守林五磊素不孝,封公至署半月即勒歸,予金二十,命悍仆押其抵家,臨行乞三白酒數色亦不得,半途以氣死。時越城東昌坊有貧子薛五者,至孝,其父于冬日每早必赴混堂沐浴,薛五必攜熱酒三合禦寒,以二雞蛋下酒。袁山人雪堂作詩雲,‘三合陳年敵早寒,一雙雞子白團團,可憐蘇郡林知府,不及東昌薛五官。’”這東昌坊從西邊十字路口算起是毫無問題的,但東邊到什麼地方為止呢?東邊有橋跨河上,名覆盆橋,在這橋與十字路口之間并無什麼區劃,不知道究竟這兩個地名是怎麼劃分的。大概在沒有訂定門牌之前,地名多少是可以随便的,正如無名的《魯迅的家世》文中所說(此文見于一九三九年十一月《文藝陣地》上),那裡的周氏一派分三處居住,靠近橋邊的一家大門在路南,可是房屋卻在河的南岸,要走過一條私有的石橋,所以名為“過橋台門”,迤西路北的一家是“老台門”,再往西是“新台門”,就是百草園的所在地,實實在在是東昌坊口了(雖然離十字路口也還有十來家門面),卻都是稱為覆盆橋周家的。
“蘇州太守林五磊素不孝,封公至署半月即勒歸,予金二十,命悍仆押其抵家,臨行乞三白酒數色亦不得,半途以氣死。時越城東昌坊有貧子薛五者,至孝,其父于冬日每早必赴混堂沐浴,薛五必攜熱酒三合禦寒,以二雞蛋下酒。袁山人雪堂作詩雲,‘三合陳年敵早寒,一雙雞子白團團,可憐蘇郡林知府,不及東昌薛五官。’”這東昌坊從西邊十字路口算起是毫無問題的,但東邊到什麼地方為止呢?東邊有橋跨河上,名覆盆橋,在這橋與十字路口之間并無什麼區劃,不知道究竟這兩個地名是怎麼劃分的。大概在沒有訂定門牌之前,地名多少是可以随便的,正如無名的《魯迅的家世》文中所說(此文見于一九三九年十一月《文藝陣地》上),那裡的周氏一派分三處居住,靠近橋邊的一家大門在路南,可是房屋卻在河的南岸,要走過一條私有的石橋,所以名為“過橋台門”,迤西路北的一家是“老台門”,再往西是“新台門”,就是百草園的所在地,實實在在是東昌坊口了(雖然離十字路口也還有十來家門面),卻都是稱為覆盆橋周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