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與歌謠

關燈
一篇序文,登在當時北京大學的《歌謠周刊》上,預備趕緊把它編出來。

    可是因為有些方言的句子,用字拼音都是問題,而且關于風俗和名物,須要許多繁瑣的解釋,一時未能着手。

    去年有朋友提議,最好能設法編好,在魯迅逝世二十周年時印出來,也好做個紀念。

    這個主張很好,我也很有這個意思,我預寫那篇《兒歌述略》的序文以來,豈不也已是二十年過去了麼。

    不過力不從心,至今還隻有一本草稿,實在很是慚愧。

    現在姑且抄兩章下來,比較易于記錄的,作為魯迅故鄉地方歌謠的樣本。

    其一是“月亮彎彎”,依據範寅著《越諺》卷上所載,範氏原本在題下有小注雲:“此謠越俗出嫁女人情如繪。

    ” 我們這裡再來抄一篇,系從平水地方一位老太太口裡采集來的,流傳于老百姓中間,對于升官發财思想似嘲似諷,頗有意思。

    歌的表面是嘲笑癞子的。

     廟裡藏。

     小轎車,白馬拉。

     小貓上炕捏饽饽。

     嫂嫂見我歸, 娘話心肝肉歸哉!10 娘娘話穿針肉歸哉! 娘娘見我歸, 娃娃長大,上街買菜。

     姥姥6見了外甥甥7。

     唔媽11見我歸, 唏哩嘩啦1回娘家。

     三 哥哥見我歸, 和尚背了鼓來了。

     關得書房假讀書。

     兒郎兒郎你看家, 你走你的路, 一藏藏了個小兒郎。

     癞子癞新鮮, 爬起天亮去耘田。

     一耘耘到大路沿, 癞子沰勒沰勒14開火吃潮煙。

     吃浪一口大青煙, 我道哪裡個青龍來出現, 哪道是一根大黃鳝! 我要捉,伊要颠。

     走過個叔叔伯伯撥我上上肩! 一肩肩到大堂前, 十節馱來腌, 廿節馱來鮮。

     頭頭尾尾曬鳝幹, 黃鳝骨頭買引線。

     一賣賣到十八千, 放債盤利錢, 趕考中狀元, 前門豎旗竿, 後門釘牌匾。

     (《民間文學》) 1原注,鈴铎之聲屬也,非指人聲。

     2問詞,猶言哪裡藏也。

     3竈頭也。

     4按此歌當風雨将至時,小兒群集而唱之。

     5踴也,躍也。

     6外祖母也。

     7第二甥字不知本字,系動詞,謂甚愛也。

    (此處外甥系北方俗語,其實應當寫作外孫才對。

    ) 8按此以月為男性也。

     9據雲下等社會小兒唱之,然不似兒歌也。

     10歸字紹興俗音讀如居,哉為語助詞,猶言回來了。

    肉即“骨肉”之意,對于兒童愛憐的稱呼,讀如泥何切入聲。

     11唔媽即是母親,或亦稱娘及唔娘,這裡蓋取前後有變化。

     12範氏原注雲:越鄉動辄用船。

    這裡竹竿即是指定船的篙,言将搖船往市裡去。

     13挑字原本寫作土字偏旁,讀如兆平聲,系說移動船篷。

     14沰勒沰勒猶言滴沰,沰字讀如多入聲,形容使用火刀火石取火時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