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倒梧桐記卷二

關燈
初五日,袁彭年首先投誠,捧犒軍銀八百兩,哭訴當年迫于李成棟之逆犯,後則着着仍為清朝,此心可表天日。

    二王亦揮出之,又舊輔黃士俊、何吾驺,又楊邦翰、李貞、吳以連等,各各投誠,惟恐或後。

    當時打油腔嘲士俊,有「君王若問臣年紀,報道于今方剃頭」之句。

    蓋崇祯末年,士俊曾膺存問也。

    年已八十有二,複遭此幾代升沈,有生不如死矣。

    何吾驺者,更為可怪。

    彼三百萬家私,大瀾小瀾之住宅,巍煥壯麗,總付之一炬。

    又兩廣軍民殺戮幾百萬,城郭村野毀滅幾萬家,緻世界兩次鼎革,皆由何吾驺與辜朝薦争事權、分爾我所起。

    從來兩廣在籍鄉紳,必有攬兩院三司之線索者,已未以後,歸之香山矣。

    辛未以來,潮陽辜朝薦每事欲與香山角,又角之必欲勝,其中局勢,畢竟香山大而力厚不勝也,憤甚。

    丙戌年八月,清兵取閩,尚無入廣之令。

    朝薦,潮州人也;潮州至閩省四日程耳,親往福州府,獻下廣之策。

    盛言三月之功,可直達西粵桂林。

    思得首功,便可壓倒香山,而不使之出頭也。

    清兵總鎮李成棟遣三百精騎宵夜東行,由老龍而下廣,過增城縣,俱潛入花山。

    十二月十五日上午,止将十人,以青白布擄頭,作洋人舟子狀,直至廣城布政司前雙門下紫薇牌坊人叢中,各出頭布,現出辮發薙頭。

    當時止殺一人,滿城崩潰。

    十人分守六門,将城門謹閉,于城上巡視,候至第三日,三百精騎方到,李成棟大兵月餘纔到。

    何吾驅投誠,乞修明史,門署「纂修明史」額。

    廣東人有「吾驺修史,真堪羞死」之謠。

    此時成棟初到,真是市不易肆,寸草不動。

    成棟亦無驚擾地方,但傳檄各府州縣。

    至明年二月,已達浔、太等處,兩廣定矣,辜朝薦不得别興風波後朝薦全家被害,身首異處,居室災毀無遺。

    又因丁亥年二月初一日陳子壯、張家玉二人豎義起兵,于是上而蒼梧、下而潮陽,各處伏莽淫掠,小民村堡受禍。

    張家玉,六月兵敗,身沈于江。

    陳子壯,潛身于高明縣,複擁一妓者,因而被擒,解至省城,李成棟會同三司正法。

    成棟曰:若依國法,應剮三千七百刀,今折下十倍三百七十刀罷。

    袁彭年跪禀曰:李老爺,國法所在,還應三千七百刀。

    成棟曰:我尚恨其不先死來解也(?)何必如是!羊城上下稍靖,而潮陽界閩漳,山海深菁,盜賊日甚,百姓追原亂始,總起于辜朝薦請過清兵所至,恨入骨随。

    又朝薦之父,橫肆鄉曲,凡秤尺鬥斛服食器用等項,非奉彼号不得用,其号秤曰「辜爺秤」、尺曰「辜爺尺」之類是也。

    又成棟反明後,永曆帝見駐肇慶,朝薦竟不敢見朝,雖有門生禮科李用楫三為薦剡,恐一出而其事大露。

    潮州士庶已欺其孤弱,己醜四月激于義憤,盡誅滅其家。

    嗚呼!是亦丁魁楚無君之報也。

    至十一月初七日,聞羊城已失,各各抱頭鼠竄,移舟西上,不五裡,又搶殺遍行。

    上至藤縣,遂分兩股。

    從永曆帝者,上右江;餘則入容縣港,王化澄等類是也。

    上右江者,至浔州道上,兵各散走,永曆呼之而不應。

    入容縣港者,于北流境地,為土寇盡行劫奪,棄妻失妾、亡子遺仆,比比皆是,茕茕孑身,步行足重,乞食顔羞。

    向為鴛班貴客,今為鹄形喪狗,哀苦萬狀。

    人生當此,真不幸也。

    永曆帝再上南甯府,仍以府署為行宮,所喜嚴起恒尚不忍舍去,同大金吾馬吉翔、大司禮龐天壽三人班荊對泣而已。

     永曆五年正、二兩月,因略平安,間有舊臣從别道而至者,又有新臣不三思而就職者,文武兩班,位列楚楚,然亦薤上露、水中鷗,究無依恃。

    忽三月初一日,孫可望發兵三千,直抵邕江,亟取兵科都給事中——當日現任其職者應天吳晉叔也,腰斬之,猶以為向日之金堡耳,不知官是而人非。

    再取首揆嚴起恒,在舟中與之追論不封秦王之故,相對猶然成禮,及别時,則投之江北。

    邕江之水,極其泛暴,源從交趾流入,起恒家人急駕往救,直追至橫州,得其屍焉。

    嗚呼!是亦雲死之得其當矣。

    其餘朝臣,盡皆逃散,為生為死,不得聞之。

     丙戌年十月初九日,至今五、六年中之事局,日變月新,千奇萬怪。

    後之作史者,諒亦幸此書之獨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