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倒梧桐記卷一
關燈
小
中
大
三山何是非卬甫集
衡陽桂藩,流寇蹂■〈足蘭〉其桐封,徙寓端溪,此崇祯末年事。
福京弗守,兩廣制台丁魁楚,會同粵西撫台瞿式耜、廣東按台王化澄、廣西按台鄭封、肇慶知府朱治■〈忄間〉,策擁桂藩第二世子由榔為皇帝,仍稱隆武二年,以明年為永曆元年,改肇慶府署為行宮。
此丙戌年十月初九日事。
晉魁楚首揆,兼攝冢宰事;式耜宗伯,預知機密;化澄憲副,封通參;治■〈忄間〉右副兼兵部侍郎,提督兩廣。
承魁楚後,内外局惟魁楚主裁。
端溪,隔羊城省會止四百裡,擁立時,嫉淩煙列名多人,無一函商。
及三司各屬既立後,不複頒新天子诏,惟鬻爵是課。
時羊城左藩顧元鏡,恥不與策戴勳,适隆武閣臣何吾驺、蘇觀生從閩逃歸,亦遂立隆武弟為皇帝,改都司署為行宮,建元紹武。
學臣林佳鼎,晉總憲,行大司馬事,提兵西上三水,意侵端溪;式耜亦奉命出東峽,設炮禦焉。
十一月十五日,林瞿對仗,一炮殲林,偵者誤傳瞿敗。
端溪新創,朝廷逃徙一空,永曆帝随衆奔遁,直達梧州,五百裡溯流、兩日夜并程也。
太後馬氏,通史書,不欲世子稱帝,呼省臣李用楫、台臣程源等面呵無固志,且诘責棄逃狀。
适式耜手報至,知前訛,諸臣皆伏地引罪,遂奉永曆帝再至端溪,别遣清江伯嚴雲從護三宮頓駐桂林。
十二月十五日,清朝總鎮李成棟突入廣州,蘇觀生伏誅,何吾驺、顧元鏡等皆投誠,紹武帝削除,端溪丁魁楚罔不知耗。
惟計值百司,給憑給劄,無暇峽以外事。
二十五日早辰,謝恩見朝者猶趨跄殿陛,忽有肩輿出城,掠一小艇,駕上西峽,喧傳為永曆帝。
于是,文武紛逐,各不相顧,帝固知有确信,随奔者亦知事決大壞,不可瞬息留。
惟魁楚則舂容雅度,漸移行李入舟,瞠目而視,反若局外觀者。
魁楚則别有作用--丁魁楚者,河内永城縣人也。
晉撫失機,遣戍五年。
戊寅年奉旨納饷三千兩,許本軍準回原籍。
魁楚援例得歸,永城縣有在籍總兵劉超者,壬午年冬十月,以私仇殺丁艱侍禦魏景琦,按台王漢奉旨往勘,超又一箭斃漢,且據縣劫衆,鄉紳勒魁楚為之上疏訟冤。
魁楚且款且代,陰為之計,别遣子弟兵四面布置。
至癸未年三月初一日五更,伏兵四起,用鐵網遏超之身,擒解至京獻俘焉。
魁楚叙功複職,當年職方郎王永績,量加本省屯田巡撫之銜。
至明年甲申,馬士英留都用事,竟總制兩廣。
自乙酉二月到任,酷則未有之酷,貪則未有之貪。
本年聞宏光之變,即潛通靖江王,下廣舉事。
靖江王果以桂林推官顧奕為相國,臨桂知縣史其文為兵尚。
八月初七日,立抵端溪,丁魁楚已于初六日拜福建隆武登極诏,随架火炮,碎靖江之船,并擒史、顧二人,解閩省正法焉;邀功靖越伯。
此不可質之鬼神者。
今擁立永曆。
十二月十五日省城之變,彼知最早,即密遣親幹赍精金三千兩、珍寶稱是,囑其重賄清兵主将,須百計為之先容。
至永曆帝十二月二十五日逃奔時,彼日有密報親幹已投入李成棟下為家丁,惟望佳音入耳。
故衆雖忙逃,而彼獨安閑也。
彼有大硝船四十隻,将三年官囊裝入舟中。
又在肇慶度年。
丁亥年正月初旬,方移上岑溪縣,假意于城中修蓋茅屋,實不登岸,靜候廣城消息。
親幹于二月初方敢以精金珍寶上供成棟,通魁楚孝敬至意。
成棟曰:何不早言?正要請你老爺仍做兩廣軍門,快赍書去。
二月二十六日,魁楚于岑溪縣舟中,得成棟手翰,喜從天降,更不必造屋,仍移四十号哨船順流東下。
時,李成棟駐劄梧州,先上五裡迎接,握手談心,相見恨晚。
知魁楚三子入廣,已失其二,止存一大令郎,亦必請見,交情世誼,有加無已。
臨晚,成棟請魁楚父子接風,隆重出于常套之外,握手訂曰:明日吉期,即煩再攝兩廣篆,拜表即真,亦在明日,舉令旗、令牌、符驗、旗纛、制台舊敕印,一并手付,魁楚欣慰,笑樂之極。
惟求早退為明日到任之舉,歡顔而别。
魁楚就枕,魂随蝶舞矣。
忽三更時候,成棟舟中四面列炬,遣一令旗宣請丁老爺、丁相公密語。
是時,魁楚不知所以,父子急忙過船,見成棟正位不動,知事有變,即下跪曰:某止一子,請饒狗命。
成棟曰:爾欲饒子乎?先令砍下。
左顧而首級至矣;即驅殺魁楚焉。
成棟再上船頭,四面火光照耀,如同白日,将魁楚家丁,每營分配一人家;眷船中,一妻、四妾、三媳、二女、幾婢、幾仆婦,逐一搜檢,歸入成棟舟中。
惟一妾于過船時投入水中。
四十船之厚橐,未嘗失一紙角,悉歸成棟。
魁楚三年貪酷,止嬴得父子骈首,妻妾媳女恣他人臂上歡也。
哀哉!雖然,豈盡貪酷之罪,聞其舟中精銀實有八十四萬,倘以十萬佐永曆上桂
福京弗守,兩廣制台丁魁楚,會同粵西撫台瞿式耜、廣東按台王化澄、廣西按台鄭封、肇慶知府朱治■〈忄間〉,策擁桂藩第二世子由榔為皇帝,仍稱隆武二年,以明年為永曆元年,改肇慶府署為行宮。
此丙戌年十月初九日事。
晉魁楚首揆,兼攝冢宰事;式耜宗伯,預知機密;化澄憲副,封通參;治■〈忄間〉右副兼兵部侍郎,提督兩廣。
承魁楚後,内外局惟魁楚主裁。
端溪,隔羊城省會止四百裡,擁立時,嫉淩煙列名多人,無一函商。
及三司各屬既立後,不複頒新天子诏,惟鬻爵是課。
時羊城左藩顧元鏡,恥不與策戴勳,适隆武閣臣何吾驺、蘇觀生從閩逃歸,亦遂立隆武弟為皇帝,改都司署為行宮,建元紹武。
學臣林佳鼎,晉總憲,行大司馬事,提兵西上三水,意侵端溪;式耜亦奉命出東峽,設炮禦焉。
十一月十五日,林瞿對仗,一炮殲林,偵者誤傳瞿敗。
端溪新創,朝廷逃徙一空,永曆帝随衆奔遁,直達梧州,五百裡溯流、兩日夜并程也。
太後馬氏,通史書,不欲世子稱帝,呼省臣李用楫、台臣程源等面呵無固志,且诘責棄逃狀。
适式耜手報至,知前訛,諸臣皆伏地引罪,遂奉永曆帝再至端溪,别遣清江伯嚴雲從護三宮頓駐桂林。
十二月十五日,清朝總鎮李成棟突入廣州,蘇觀生伏誅,何吾驺、顧元鏡等皆投誠,紹武帝削除,端溪丁魁楚罔不知耗。
惟計值百司,給憑給劄,無暇峽以外事。
二十五日早辰,謝恩見朝者猶趨跄殿陛,忽有肩輿出城,掠一小艇,駕上西峽,喧傳為永曆帝。
于是,文武紛逐,各不相顧,帝固知有确信,随奔者亦知事決大壞,不可瞬息留。
惟魁楚則舂容雅度,漸移行李入舟,瞠目而視,反若局外觀者。
魁楚則别有作用--丁魁楚者,河内永城縣人也。
晉撫失機,遣戍五年。
戊寅年奉旨納饷三千兩,許本軍準回原籍。
魁楚援例得歸,永城縣有在籍總兵劉超者,壬午年冬十月,以私仇殺丁艱侍禦魏景琦,按台王漢奉旨往勘,超又一箭斃漢,且據縣劫衆,鄉紳勒魁楚為之上疏訟冤。
魁楚且款且代,陰為之計,别遣子弟兵四面布置。
至癸未年三月初一日五更,伏兵四起,用鐵網遏超之身,擒解至京獻俘焉。
魁楚叙功複職,當年職方郎王永績,量加本省屯田巡撫之銜。
至明年甲申,馬士英留都用事,竟總制兩廣。
自乙酉二月到任,酷則未有之酷,貪則未有之貪。
本年聞宏光之變,即潛通靖江王,下廣舉事。
靖江王果以桂林推官顧奕為相國,臨桂知縣史其文為兵尚。
八月初七日,立抵端溪,丁魁楚已于初六日拜福建隆武登極诏,随架火炮,碎靖江之船,并擒史、顧二人,解閩省正法焉;邀功靖越伯。
此不可質之鬼神者。
今擁立永曆。
十二月十五日省城之變,彼知最早,即密遣親幹赍精金三千兩、珍寶稱是,囑其重賄清兵主将,須百計為之先容。
至永曆帝十二月二十五日逃奔時,彼日有密報親幹已投入李成棟下為家丁,惟望佳音入耳。
故衆雖忙逃,而彼獨安閑也。
彼有大硝船四十隻,将三年官囊裝入舟中。
又在肇慶度年。
丁亥年正月初旬,方移上岑溪縣,假意于城中修蓋茅屋,實不登岸,靜候廣城消息。
親幹于二月初方敢以精金珍寶上供成棟,通魁楚孝敬至意。
成棟曰:何不早言?正要請你老爺仍做兩廣軍門,快赍書去。
二月二十六日,魁楚于岑溪縣舟中,得成棟手翰,喜從天降,更不必造屋,仍移四十号哨船順流東下。
時,李成棟駐劄梧州,先上五裡迎接,握手談心,相見恨晚。
知魁楚三子入廣,已失其二,止存一大令郎,亦必請見,交情世誼,有加無已。
臨晚,成棟請魁楚父子接風,隆重出于常套之外,握手訂曰:明日吉期,即煩再攝兩廣篆,拜表即真,亦在明日,舉令旗、令牌、符驗、旗纛、制台舊敕印,一并手付,魁楚欣慰,笑樂之極。
惟求早退為明日到任之舉,歡顔而别。
魁楚就枕,魂随蝶舞矣。
忽三更時候,成棟舟中四面列炬,遣一令旗宣請丁老爺、丁相公密語。
是時,魁楚不知所以,父子急忙過船,見成棟正位不動,知事有變,即下跪曰:某止一子,請饒狗命。
成棟曰:爾欲饒子乎?先令砍下。
左顧而首級至矣;即驅殺魁楚焉。
成棟再上船頭,四面火光照耀,如同白日,将魁楚家丁,每營分配一人家;眷船中,一妻、四妾、三媳、二女、幾婢、幾仆婦,逐一搜檢,歸入成棟舟中。
惟一妾于過船時投入水中。
四十船之厚橐,未嘗失一紙角,悉歸成棟。
魁楚三年貪酷,止嬴得父子骈首,妻妾媳女恣他人臂上歡也。
哀哉!雖然,豈盡貪酷之罪,聞其舟中精銀實有八十四萬,倘以十萬佐永曆上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