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酉被水紀聞
關燈
小
中
大
,各執器械并鳥槍等,兩不相遜,幾成械鬥。
小泉因來城請示。
似此搶劫成風,以強為勝,實為亂階。
吾輩雖無民任,然睹此情形,于心悶悶。
未識當事者将何以處此也。
并聞婁邑在西外勸捐,在城各紳富如韓瘦山封翁、張梅嶺學博各捐錢二千千文;以次樂輸,頗為踴躍。
惟有監生衛書源者,初以河車起家,積田至三千餘畝,吝不肯捐。
聞邑尊已将該圖地保枷号衛姓門首,催令書捐。
未知河車肯發善心否。
華亭設局,四五日并無一紳富到局書捐。
惟聞西内侯姓許捐錢二百千文。
邑尊金公(名鹹)甚不惬意而去。
旋令倉書送來告示底一紙。
内有:“本縣既因福薄累民,又無才具,不能勸捐集事。
惟有聽民自向各富戶踵門求食,切弗生事。
即或遇有為富不仁之家,将爾等或麾門外,或加唾罵,隻宜順受。
再四哀求,務望激發天良,解囊肯救而後已。
含淚書此”等語。
聞之可為三歎。
竟夕風。
有人述上邑尊王公(名紹複)在二十日左右,有鄉民一、二千名哄堂不退。
邑尊期拔備刀自刎,為左右奪住。
即請道台及右營參将到署,力勸鄉民,各給點心錢四十文而後散。
亦一駭事也。
六月初一日,晴,竟日東南風,向夜更大。
聞北鄉水勢又退二三寸,城中仍無退意。
然隻要鄉間有日退之勢,城中多漲幾寸,亦屬無害。
華邑赈捐聞少有起色。
然辦事非其人,恐日後終歸無濟耳。
接松隐顧小野(名乃海)信,知亭林大寺前,舊有石藏一座,與華署南一座,俱唐鹹通朝物,相傳建此以鎮海眼者。
近于數日前,藏側忽湧醎水,流濯田數畝,至今未定。
彼地人甚憂之,不知主何災。
兇年再興大役,恐不及繼也。
奈何!婁邑尊已将河車發捕廳管押,尚吝如前。
多見其不知量也。
聞嘉興亦有坍城之說。
初二日,竟日東南風。
太陽燥物,此是今夏第一日。
城中水亦退二三寸,鄉間當不止是也。
有人自都中回,談及當前四月上去時,山東道上遇雨雹,約有城磚大,騾馬被打死者無數。
亦異聞也。
初三日,晴。
城中水勢正值頂汛,旋退旋漲。
唯聞浦南一路,則已退去一二尺矣。
西、南門外均有堕水死者。
初四日,晴。
婁署前又于西外二圖獲一搶犯,如前插箭遊城。
四五日來,聞鄉民已稍為斂迹,此用威之效。
蓋懲奸即所以安民。
治借災生事之衆,有不得不如此者。
華邑亦日有搶犯,邑尊僅予以監禁,未能彰明其犯,故紛紛者猶未定也。
惜之! 聞三月中七寶案,已有人參奏專責書吏,此治治民則可,治亂民恐書吏縱不盡無罪,而恃衆制官,此風日長,居者之憂也。
志之以俟後日公論。
又聞二日前,在華婁學宮前,有一人堕河身死。
其屍立而不倒,未知何故。
或曰人身上攜有銀金等,總不肯倒。
此理或有之,然究未嘗見也。
初五日,晴。
聞瓜洲地坍入水中,口上停船失去六七十号,不知所終。
亦一劫數也。
竟日熱。
初六日,晴。
河中水兩日來反有漲意,不知何兆。
想各上遊洩瀉不及,緻有此患。
特不知汛底能退出否,悶甚。
聞金陵制軍因城中水大,移駐雞鳴山十廟中,看來八月省試時,當不能退淨也。
竟日大熱,夜則少有風。
初七日,晴。
聞高淳有偷開東壩,蘇撫即撥本标兵一千,請尤軍門往守矣。
相傳此壩下用生鐵鑄成,倘被一開,江浙下遊皆成巨浸。
防之不可不嚴如此。
昨婁邑有三保二十八圖解來搶犯一名,懲治如前。
是後天雖老晴,而四方被水災區,十居七八。
松屬大勢,婁、青為甚,華、上次之,奉、南又次之,金山為上。
然于七月底,聞金山錢氏出米,被鄉民圍擾。
有捕廳王公者,以往送故,即于該處堕河身死。
事經上聞,金屬鄉民又将遭一番枉劫也。
聞之可為三歎。
華、婁兩邑已于七月十一日起給口糧,每月約【非】二萬千文不可。
小民有因戶口不均之故,日向公堂申訴。
然皆當堂開發不及備記。
小泉因來城請示。
似此搶劫成風,以強為勝,實為亂階。
吾輩雖無民任,然睹此情形,于心悶悶。
未識當事者将何以處此也。
并聞婁邑在西外勸捐,在城各紳富如韓瘦山封翁、張梅嶺學博各捐錢二千千文;以次樂輸,頗為踴躍。
惟有監生衛書源者,初以河車起家,積田至三千餘畝,吝不肯捐。
聞邑尊已将該圖地保枷号衛姓門首,催令書捐。
未知河車肯發善心否。
華亭設局,四五日并無一紳富到局書捐。
惟聞西内侯姓許捐錢二百千文。
邑尊金公(名鹹)甚不惬意而去。
旋令倉書送來告示底一紙。
内有:“本縣既因福薄累民,又無才具,不能勸捐集事。
惟有聽民自向各富戶踵門求食,切弗生事。
即或遇有為富不仁之家,将爾等或麾門外,或加唾罵,隻宜順受。
再四哀求,務望激發天良,解囊肯救而後已。
含淚書此”等語。
聞之可為三歎。
竟夕風。
有人述上邑尊王公(名紹複)在二十日左右,有鄉民一、二千名哄堂不退。
邑尊期拔備刀自刎,為左右奪住。
即請道台及右營參将到署,力勸鄉民,各給點心錢四十文而後散。
亦一駭事也。
六月初一日,晴,竟日東南風,向夜更大。
聞北鄉水勢又退二三寸,城中仍無退意。
然隻要鄉間有日退之勢,城中多漲幾寸,亦屬無害。
華邑赈捐聞少有起色。
然辦事非其人,恐日後終歸無濟耳。
接松隐顧小野(名乃海)信,知亭林大寺前,舊有石藏一座,與華署南一座,俱唐鹹通朝物,相傳建此以鎮海眼者。
近于數日前,藏側忽湧醎水,流濯田數畝,至今未定。
彼地人甚憂之,不知主何災。
兇年再興大役,恐不及繼也。
奈何!婁邑尊已将河車發捕廳管押,尚吝如前。
多見其不知量也。
聞嘉興亦有坍城之說。
初二日,竟日東南風。
太陽燥物,此是今夏第一日。
城中水亦退二三寸,鄉間當不止是也。
有人自都中回,談及當前四月上去時,山東道上遇雨雹,約有城磚大,騾馬被打死者無數。
亦異聞也。
初三日,晴。
城中水勢正值頂汛,旋退旋漲。
唯聞浦南一路,則已退去一二尺矣。
西、南門外均有堕水死者。
初四日,晴。
婁署前又于西外二圖獲一搶犯,如前插箭遊城。
四五日來,聞鄉民已稍為斂迹,此用威之效。
蓋懲奸即所以安民。
治借災生事之衆,有不得不如此者。
華邑亦日有搶犯,邑尊僅予以監禁,未能彰明其犯,故紛紛者猶未定也。
惜之! 聞三月中七寶案,已有人參奏專責書吏,此治治民則可,治亂民恐書吏縱不盡無罪,而恃衆制官,此風日長,居者之憂也。
志之以俟後日公論。
又聞二日前,在華婁學宮前,有一人堕河身死。
其屍立而不倒,未知何故。
或曰人身上攜有銀金等,總不肯倒。
此理或有之,然究未嘗見也。
初五日,晴。
聞瓜洲地坍入水中,口上停船失去六七十号,不知所終。
亦一劫數也。
竟日熱。
初六日,晴。
河中水兩日來反有漲意,不知何兆。
想各上遊洩瀉不及,緻有此患。
特不知汛底能退出否,悶甚。
聞金陵制軍因城中水大,移駐雞鳴山十廟中,看來八月省試時,當不能退淨也。
竟日大熱,夜則少有風。
初七日,晴。
聞高淳有偷開東壩,蘇撫即撥本标兵一千,請尤軍門往守矣。
相傳此壩下用生鐵鑄成,倘被一開,江浙下遊皆成巨浸。
防之不可不嚴如此。
昨婁邑有三保二十八圖解來搶犯一名,懲治如前。
是後天雖老晴,而四方被水災區,十居七八。
松屬大勢,婁、青為甚,華、上次之,奉、南又次之,金山為上。
然于七月底,聞金山錢氏出米,被鄉民圍擾。
有捕廳王公者,以往送故,即于該處堕河身死。
事經上聞,金屬鄉民又将遭一番枉劫也。
聞之可為三歎。
華、婁兩邑已于七月十一日起給口糧,每月約【非】二萬千文不可。
小民有因戶口不均之故,日向公堂申訴。
然皆當堂開發不及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