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事記
關燈
小
中
大
為旗艦,統領丁汝昌駐焉,立望台指揮,首發巨炮攻敵,而炮在望台之下,掀望台,丁汝昌翻身墜,眩暈垂絕,面部受傷,足亦為鐵器所損,不能行。
水勇扶之下艙,而敵彈忽至,扶者遂碎為糜,又一彈中桅,桅折。
桅盤暸望攻敵者史壽箴等七人随樓下墜。
英員戴樂爾督開炮,以洪聲震耳鼓而聾。
德員哈蔔們,英員尼格路士、阿璧成,均在船助戰甚力,哈蔔們受傷下艙,尼格路士急至船首竭力救火,飛彈适來,遂及于難。
丁汝昌既受傷,管駕劉步蟾,副管駕李鼎新代司督戰,指揮進退,變換旋轉,使敵炮不能取準。
槍炮官沈壽堃、徐振鵬督戰甚勇敢,發炮擊傷松島督船及松島左側一船,白煙冒起。
定遠艦死者官弁、水勇等計十七人。
鎮遠中炮甚夥,管帶林泰曾、副管帶楊用霖、曹嘉樣尤能鼓勇董弁兵等以恪從命令,故日彈到船火勢奔竄,而施救得力,随處滅息。
放出六寸口徑之開花彈百有四十八顆,小炮之彈業已垂盡,艙面械具被彈沖掃一空。
三副池兆瑸,立于桅頂,測量敵隊,彈穿其胸而颠,血肉飛墜。
大副何品璋,立于其次桅盤,流血被其全身,仍力督戰,不為動。
船上員兵,死者計十五人。
來遠受炮累百,船尾發火,烈焰飛騰,延及小彈子艙,槍彈四射,機艙為濃煙所蒙。
各管輪受重頭目俱眩。
三管輪張斌元覆身艙底避煙,以調度辦事,聞令鐘響,強起,手扪左右針,捩機進退。
幫帶大酎張哲溁、槍炮官謝葆璋,策勵兵士救火漸息,複得歸隊,員兵等死者計十餘人。
靖遠随軍酣戰,中彈數十處,前後三次火起,幸力救撲滅,死者弁二人、兵三人。
旋見督船桅折後無旗宣令變陣,為敵所乘,全軍罔知所措。
幫帶大副劉冠雄曰:“此而不從權發令,全軍複矣!”急請管帶葉祖珪懸旗,董率餘艦變陣,繞擊日艦;并号召港内諸船艇,出口助戰。
時日船巳受傷不少,及見我隊散而複整,且懼有雷艇暗襲,即向東南飛駛而去。
華艦跟追十數裡,時已向暮,日艦駛甚速,轉瞬不見。
于是收隊,駛回旅順。
濟遠以中彈甚多,炮身不能旋轉,艦首大炮,以發子彈過多,炮盤熔壞;通語管均被擊破;二副楊建洛、學生王宗墀死之,水勇等死者七人,傷者十餘人,不堪再戰,先回旅順。
廣甲被日軍圈出陣外,勢已孤單,駛至大連灣三山島,觸于叢石。
是役華軍将士在艦陣殁者九十餘人,與船俱沉者共六百餘人。
據探,日人自言,炮彈擊中定遠者,幾二千顆,皆不能穿其鐵甲。
日艦一中華彈,辄受損。
扶桑、清田二艦均中開花彈,幸未炸時先穿船而出。
松島受一開花彈,适墜入彈堆,各彈随之炸飛,四出激射,立時傷斃百十有一人,其船若廢。
提督伊東急以八重山彌其缺,而改乘橋立為旗艦。
比睿,赤城兩艘,亦中彈甚酷。
是日,官員兵勇死者一百五十四人,傷者軍官二十六人,末弁及兵三百八十一人,不知下落之弁兵四十人。
是戰勝負之分,決于艦炮之靈鈍。
未戰之先,定、鎮兩艦曾請購配克鹿蔔生快炮十二尊,以備制敵。
部議以孝欽太後六十祝嘏用款多,力不逮而未果。
論者惜之。
而戰時子彈巨細,多與炮徑不符,則為天津軍械所之所誤也。
天津軍械所有老書手者,為日軍間諜,以情輸日。
高升被擊,實彼通信于日,故日軍得其準時。
艦隊赴領子彈,所發口徑不符者,運至艦,覺之已晚,臨陣不應手,所以敗也。
戰之明日,李鴻章先将接仗情形電奏。
奉廷旨:各将士苦戰出力,著李鴻章酌保數員,以作士氣。
李鴻章又奏稱:大東溝一戰,我以十艦當倭十二艦,矮人船炮俱快。
我軍奮力迎擊,互有損傷。
既已,我船或沉或焚,或因傷修理,或駛迫敵船,僅餘定、鎮兩鐵艦,與倭相持至三時之久,倭炮四面環攻,我軍誓死抵禦,卒能以寡抵衆,轉敗為功。
運送銘軍八營,得以乘間登陸,不緻被截,保全實多。
遵旨酌保劉步蟾、林泰曾、楊用霖、李鼎新、吳應科、曹嘉祥、徐振鵬、沈壽堃、沈叔齡、高承錫等十員,丁汝昌交部從優議叙。
又奏稱:海軍交戰,與陸軍不同。
一船之間,彈雨紛集船上;緊要處所,尤為敵炮所聚攻。
各将士以血肉之軀,舍命争持,死事情形最為慘酷,大東溝一役,自午至酉,血戰數時之久,固為環球各國所罕聞。
即牙山之戰,倭人首先開炮,我軍濟遠大副沈壽昌,堅守炮位,竭力還攻,及中炮陣亡,則柯建章繼之又陣亡,則黃承勳又繼之以殉,争趨死地,奮不顧身,卒能擊退敵船,保全戰艦。
功殊奇偉,志尤可嘉,緻遠管帶鄧世昌,經遠管帶林永升,大副陳金揆,争先猛進,死事最烈。
請将鄧世昌,林永升照提督例,陳金揆照總兵例從優議恤。
鄧世昌首先攻陣擊毀敵船,遇救出水,自以阖船俱沒,義不獨生,奮擲自沉,忠勇性成,一時稱歎。
且以官階較崇,拟請予谥。
超勇管帶黃建勳、揚威管帶林履中,力戰捐驅。
同堪憫恻,請以參将例;并兩戰陣亡之員弁沈壽昌、柯建章、黃承勳,請照遊擊例,楊建洛、徐希顔、池兆瑸、蔡馨書,請照都司例;孫景仁、史壽箴、王宗墀、張炳福、何汝賓、郭耀忠,請照守備例;湯文經、王蘭芬,請照千總例,張金盛、王錫山,請照把總例;均從優議恤。
唯以方伯謙先回旅順,奏請明正其罪。
又奏獎助戰之德員漢納根、哈蔔們,英員阿璧成,美員馬吉芬,晉其官階,錫以寶星。
而請恤陣亡之弁尼格路士,餘錫爾,給予三年薪俸。
海軍餘船駛回旅順後,所有中彈損壞者,趕即修理,以備再戰。
旅順炮台,向歸船塢總辦候補道龔照
水勇扶之下艙,而敵彈忽至,扶者遂碎為糜,又一彈中桅,桅折。
桅盤暸望攻敵者史壽箴等七人随樓下墜。
英員戴樂爾督開炮,以洪聲震耳鼓而聾。
德員哈蔔們,英員尼格路士、阿璧成,均在船助戰甚力,哈蔔們受傷下艙,尼格路士急至船首竭力救火,飛彈适來,遂及于難。
丁汝昌既受傷,管駕劉步蟾,副管駕李鼎新代司督戰,指揮進退,變換旋轉,使敵炮不能取準。
槍炮官沈壽堃、徐振鵬督戰甚勇敢,發炮擊傷松島督船及松島左側一船,白煙冒起。
定遠艦死者官弁、水勇等計十七人。
鎮遠中炮甚夥,管帶林泰曾、副管帶楊用霖、曹嘉樣尤能鼓勇董弁兵等以恪從命令,故日彈到船火勢奔竄,而施救得力,随處滅息。
放出六寸口徑之開花彈百有四十八顆,小炮之彈業已垂盡,艙面械具被彈沖掃一空。
三副池兆瑸,立于桅頂,測量敵隊,彈穿其胸而颠,血肉飛墜。
大副何品璋,立于其次桅盤,流血被其全身,仍力督戰,不為動。
船上員兵,死者計十五人。
來遠受炮累百,船尾發火,烈焰飛騰,延及小彈子艙,槍彈四射,機艙為濃煙所蒙。
各管輪受重頭目俱眩。
三管輪張斌元覆身艙底避煙,以調度辦事,聞令鐘響,強起,手扪左右針,捩機進退。
幫帶大酎張哲溁、槍炮官謝葆璋,策勵兵士救火漸息,複得歸隊,員兵等死者計十餘人。
靖遠随軍酣戰,中彈數十處,前後三次火起,幸力救撲滅,死者弁二人、兵三人。
旋見督船桅折後無旗宣令變陣,為敵所乘,全軍罔知所措。
幫帶大副劉冠雄曰:“此而不從權發令,全軍複矣!”急請管帶葉祖珪懸旗,董率餘艦變陣,繞擊日艦;并号召港内諸船艇,出口助戰。
時日船巳受傷不少,及見我隊散而複整,且懼有雷艇暗襲,即向東南飛駛而去。
華艦跟追十數裡,時已向暮,日艦駛甚速,轉瞬不見。
于是收隊,駛回旅順。
濟遠以中彈甚多,炮身不能旋轉,艦首大炮,以發子彈過多,炮盤熔壞;通語管均被擊破;二副楊建洛、學生王宗墀死之,水勇等死者七人,傷者十餘人,不堪再戰,先回旅順。
廣甲被日軍圈出陣外,勢已孤單,駛至大連灣三山島,觸于叢石。
是役華軍将士在艦陣殁者九十餘人,與船俱沉者共六百餘人。
據探,日人自言,炮彈擊中定遠者,幾二千顆,皆不能穿其鐵甲。
日艦一中華彈,辄受損。
扶桑、清田二艦均中開花彈,幸未炸時先穿船而出。
松島受一開花彈,适墜入彈堆,各彈随之炸飛,四出激射,立時傷斃百十有一人,其船若廢。
提督伊東急以八重山彌其缺,而改乘橋立為旗艦。
比睿,赤城兩艘,亦中彈甚酷。
是日,官員兵勇死者一百五十四人,傷者軍官二十六人,末弁及兵三百八十一人,不知下落之弁兵四十人。
是戰勝負之分,決于艦炮之靈鈍。
未戰之先,定、鎮兩艦曾請購配克鹿蔔生快炮十二尊,以備制敵。
部議以孝欽太後六十祝嘏用款多,力不逮而未果。
論者惜之。
而戰時子彈巨細,多與炮徑不符,則為天津軍械所之所誤也。
天津軍械所有老書手者,為日軍間諜,以情輸日。
高升被擊,實彼通信于日,故日軍得其準時。
艦隊赴領子彈,所發口徑不符者,運至艦,覺之已晚,臨陣不應手,所以敗也。
戰之明日,李鴻章先将接仗情形電奏。
奉廷旨:各将士苦戰出力,著李鴻章酌保數員,以作士氣。
李鴻章又奏稱:大東溝一戰,我以十艦當倭十二艦,矮人船炮俱快。
我軍奮力迎擊,互有損傷。
既已,我船或沉或焚,或因傷修理,或駛迫敵船,僅餘定、鎮兩鐵艦,與倭相持至三時之久,倭炮四面環攻,我軍誓死抵禦,卒能以寡抵衆,轉敗為功。
運送銘軍八營,得以乘間登陸,不緻被截,保全實多。
遵旨酌保劉步蟾、林泰曾、楊用霖、李鼎新、吳應科、曹嘉祥、徐振鵬、沈壽堃、沈叔齡、高承錫等十員,丁汝昌交部從優議叙。
又奏稱:海軍交戰,與陸軍不同。
一船之間,彈雨紛集船上;緊要處所,尤為敵炮所聚攻。
各将士以血肉之軀,舍命争持,死事情形最為慘酷,大東溝一役,自午至酉,血戰數時之久,固為環球各國所罕聞。
即牙山之戰,倭人首先開炮,我軍濟遠大副沈壽昌,堅守炮位,竭力還攻,及中炮陣亡,則柯建章繼之又陣亡,則黃承勳又繼之以殉,争趨死地,奮不顧身,卒能擊退敵船,保全戰艦。
功殊奇偉,志尤可嘉,緻遠管帶鄧世昌,經遠管帶林永升,大副陳金揆,争先猛進,死事最烈。
請将鄧世昌,林永升照提督例,陳金揆照總兵例從優議恤。
鄧世昌首先攻陣擊毀敵船,遇救出水,自以阖船俱沒,義不獨生,奮擲自沉,忠勇性成,一時稱歎。
且以官階較崇,拟請予谥。
超勇管帶黃建勳、揚威管帶林履中,力戰捐驅。
同堪憫恻,請以參将例;并兩戰陣亡之員弁沈壽昌、柯建章、黃承勳,請照遊擊例,楊建洛、徐希顔、池兆瑸、蔡馨書,請照都司例;孫景仁、史壽箴、王宗墀、張炳福、何汝賓、郭耀忠,請照守備例;湯文經、王蘭芬,請照千總例,張金盛、王錫山,請照把總例;均從優議恤。
唯以方伯謙先回旅順,奏請明正其罪。
又奏獎助戰之德員漢納根、哈蔔們,英員阿璧成,美員馬吉芬,晉其官階,錫以寶星。
而請恤陣亡之弁尼格路士,餘錫爾,給予三年薪俸。
海軍餘船駛回旅順後,所有中彈損壞者,趕即修理,以備再戰。
旅順炮台,向歸船塢總辦候補道龔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