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符
關燈
小
中
大
且勵,誓舟之後,擇鄰有□必能享□貴之榮,侪期頤之壽。
有男一人曰圖,年方髫龀,志已孤高,天爵聿修,家扌勾當克,必複之慶,其在茲乎?有女三人,長未及笄,幼仍襁褓,蘭薰玉茔,锺美儲休,于歸之期,必獲其所。
嗚呼!逝日何長?生年何淺?曾未□□,□逝閱川。
将銘令猷,宜篆幽礎。
其辭曰: 於音烏休府君,生德自天,儲精武備,委□□□。
謙和附衆,諒宜親賢,忠壯之烈,克紹其先。
治逾二紀,猶佩雙,聲夷落,防戍海ヂ。
□□□□,忽殒中年,青車歸,葬宅荒阡。
容山峨峨,容水漣漣,舊茔斯在,新隴建焉。
□虎成列,□□□□,□容永閉令問長傳。
衙前虞候楊遵書 散将冼亞镌(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北京大學卷第二冊) №乾符007 【蓋】 失。
【志文】 唐故隴西李公墓志銘并序鄉貢進士焦敏撰公諱辭,字昌道,其先居於魏。
曾祖衢,試太子通事舍人;祖岩,彭州九隴縣尉;因徙居廣陵而家焉。
烈考誠,利州都督府長史。
公才貌環傑,氣宇沖邃,性端潔,不偶合,威重自持,動必由禮。
交友以道,久而益敬。
義勇仁側,必見於一貴一賤之間;孝慈弘愛,不移造次。
公學窮至赜,識洞玄機,爰自六籍,旁及子史,莫不該綜,皆探讨奧旨,采掇英華,得其意則冥然,遺其言象,思入天倪,獨與道全,物我何有。
故雖為文章蘊策術,不急於宦榮,徒樂曾點之懿情,原思之高節,在公之旨,锺鼎山林,其緻一也。
惜其玄鑒博達,照鄰庶幾,而壽之不至,以為甚痛。
不幸遘疾,以乾符三年八月十三日終於潤州延陵縣讓賢鄉之别業,享年四十四。
夫人荥陽鄭氏,生四男:長曰通郎,次曰朝郎,次老僧早亡,次曰俞;八女,五人并未出室,長曰老老,次小老,次郎君,其年六月先公而逝;次小郎君,次秃娘。
通郎等泣血護喪,以其年十一月廿三日返葬於揚州江陽縣臨灣坊之古原先茔之側,禮也。
恐陵谷是遷,音徽将沫,故刊貞石,以紀盛德。
銘曰: 邈矣君子,孔門貴儒,英姿秀朗,洵美且都。
敦詩悅禮,為道之樞,景行斯仰,德音莫逾。
吾道窮矣,壽之不将,如彼秋月,黯然沉光。
潛德藏曜,胤嗣其昌,陵摧岸夷,頃聲不忘。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江蘇山東卷第一冊) №乾符008 【蓋】 失。
【志文】 唐故泾原節度押衙知進奏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大将賓客右金吾衛長史兼殿中侍禦史上柱國王府君墓志銘并序鄉貢進士董撰并書公諱幼虞,字舜卿,家世於河東。
曾祖昌,祖文禮,父仲甫,皇□代不仕。
公迥然獨□,卓爾不群。
少而孤焉,榮路自立,縻職留務。
累更重難,自效辛勤二十餘載,戒慎以為意,約己以□身。
去歲旋遇汝南八座,杖節邊陲,遷公知留邸。
署職居右地,奏秩繼衛銜。
充門榮家,誰能繼也。
公謙讓於知己,孝義於長幼,侍伯母敬若慈親,育孤侄憐如愛子,名可以欽□巷,德可以表鄉闾。
公夫人天水郡趙氏,懿範傅芳,淑儀□舉,修婦行已光於女史,敬夫禮将及於齊眉。
二男:長幸胡,次護兒。
六女:長曰及笄,小曰懷抱,二弟幼虔、幼膚,并未有所官。
公秩雖不至高位,平生歌樂管弦,足以暢矣。
出乘駿馬,入座華堂,未常一日暫辜在生□志。
公玄發未變,豈期微恙,遽遘沉こ,藥餌無療,遂至於殁。
乾符三年丙申歲十一月甲戌四日丁醜,薨於京兆府萬年縣永樂裡私第,公春秋*有六。
以其月廿九日,葬於萬年縣洪固鄉李永村先茔。
悲乎!觀者酸測,莫不傷哉,是餘門客,紀而述焉,式示冥魂,用告幽壤。
乃作銘曰: 千尺貞松兮狂風忽摧,送□奔流兮夕陽西頹。
立事立功兮垂名不朽,惟孝惟義兮誰可繼哉?俊氣英靈兮夕委寒灰,仁德溫恭兮将掩夜台。
空想音容兮情生慘切,薤露歌聲兮深可悲哀。
(西安碑林藏石) №乾符009 【蓋】 唐清河張府君墓志銘 【志文】 唐故清河張氏夫人墓志銘并序布衣裴渎撰夫人姓張氏,清河人也。
父允言,左監門率。
蘊德飾行,為時所推。
早娶王氏,生夫人。
夫人幼惠,十歲知女儀,事父母孝。
饔饩刀尺,鹹豐於己。
行可以表九族,順足以和六親。
父祈良媒,以得良婿。
遂适於太原王公。
官齒班列,守内養。
才能匡國,機可贊時。
尋奉天旨,遷為南面催促副使。
以國計繁總,邊賜乏絕。
中外所尚者貞廉,南北所仰者忠恪。
苟非如是,即徒撓於公而利於私。
不一年而加朱绂,為催促使。
夫人福之所臻,而德之所來。
公以夫婦之道,益相敬睦。
常以王事議於閨門。
同公之勤,慶公之清。
不累月,公又加紫绶。
内榮外貴,人情所歸。
夫人熙熙旦夕,宴安閨室。
薦祀事惟敬,承賓禮惟重。
實謂婦儀畢備,内則可書。
何期天壽不修而天不能展其算,神道不鑒而神不能福其善。
洎乾符四年二月寝疾,飲食失節,動靜多艱。
公憂轸刃心,徵諸良藥。
而又廣祈方士,朗設佛像,焚燎香火,不缺晝夜。
飯僧薦神,而不有應。
至三月六日奄謝於永昌裡之私第。
清晝若暮,高槐忽秋。
愁雲蔽空,悲風戛戶。
舉家哀恸,四鄰感傷。
畫梁之雙燕不回,庭欄之舞蝶并散。
以其年三月廿九日窆於萬年縣銅人鄉灞川之左,於先域,慮陵谷之遷改,歲月之徂逝。
故為銘曰: 芳英不久,賢良不壽,古之所無,今之所有。
冥寞何歸?因果何期?問天不言,祈神莫知。
痛澈心源,明□□之。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二冊) №乾符010 【蓋】 失。
【志文】 唐故廣王墓志銘并序翰林學士朝議郎守尚書禮部員外郎柱國賜绯魚袋臣裴澈奉敕撰翰林待诏朗議郎前守光州光山縣主簿柱國臣牛德殷奉敕書翰林待诏朝議郎守殿中省尚舍奉禦柱國賜紫金魚袋臣邢希言奉敕篆蓋夫肆筵授幾,則行葦稱歡;強幹弱枝,則剪摘流祚。
我國家所以固盤石而保維城者也。
故得靈源不竭,洪緒降休,瓊萼增輝,金柯蓋茂,克昌公族,代有賢王。
廣王氵雍,即憲宗皇帝之孫,宣宗皇帝第十一子,母曰陳氏。
教禀克明,訓承禹儉,分榮落木,殷澤棣華。
議舟蒙以标奇,賜牛車而荷寵。
為善最樂安東平□美譚;對策不窮,比河間之奧學。
爰膺分實,遂列疏。
宜長詠於周詩,永作藩於漢室,秉德從厚,賦年不遐,挂蠹遄悲,芝焚俄,鹹通五年六月一日薨於邸第,享年十一。
聖上感深飾獻念切陳思,學甯轸□懷瘳□朝興恸命。
以乾符四年四月十四日遷窆於萬年縣川鄉尚傅村,禮也。
臣澈奉诏,謹為銘曰:皇猷積慶,朱邸多賢,瑤圖玉牒,祖憲宗宣。
峭峻嚴嶽,馥郁蘭鑒,奉仁好義,動直靜專。
恩隆漢屏,澤霈周筵,既生昌運,倏夭芳年。
凄涼龜紐,寂寞兔園,空銘幽石,永扣邪。
臣蓋堯刻字(西安碑林藏石) №乾符011 【蓋】 唐故康王墓志 【志文】 唐故康王墓志銘并序翰林學士朝議郎守中書舍人柱國賜紫金魚袋臣蕭遘奉敕撰翰林待诏朝議郎前守光州光山縣主簿柱國臣牛德殷奉敕書翰林侍诏朝議郎守殿中□□□□□賜紫金魚袋臣*希言奉敕篆蓋乾符四年四月大京兆奉監護禮奏康王将□,皇帝命内署司文之臣臣遘為之銘,曰刻於墓。
臣謹按史官,康王諱汶,憲宗章武皇帝之孫,宣宗獻文皇帝第十子。
母曰仇氏。
以鹹通七年七月廿七日薨,享年一十六。
以乾符四年四月十四日,葬於萬年縣川鄉尚傅村,禮也。
我唐本周漢之制,崇建封之法,分王子弟以藩屏於皇家,用古道也。
國朝自近代以降,諸王無出閣之合□□玺整愛,冠王公之義;問安侍膳,如家人之禮。
中備宿衛,□□□和,遵近制也。
其有行修於内,德積於中,守之以嚴恭本之□教,模範宗族,規矩戚藩,□任城之武藝,體陳思之文業。
皇帝恩覃瑤派,愛廣桐,宮臣傳旨太醫侍。
及乎降追之命,策襄護之儀,罷朝震警,下诏追憫。
可謂生有禮而殁為榮者矣。
侍從之臣,執筆之史,雖不得備聞道德,替述風猷,觀聖澤之弘深,本鴻私之痛念,繇是缛禮,德行可知。
所以裁詞罔疑,叙事無愧。
遵奉明诏,拜勒新銘: 漢東平王,嘗獲對見,帝問所行,最樂為善。
卑以自牧,謙而不,史冊垂名,千古如圖。
今我康王,令德夙彰,宸衷轸念,聖澤汪洋。
必有祖述,以規行藏,詞臣刻文。
臣蓋堯刻字(西安碑林藏石) №乾符012 【蓋】 失。
【志文】 唐故嗣陳王兼都勾當承旨墓志銘并序翰林學士朝議郎守左谏議大夫柱國踢绯魚袋臣崔庾奉敕撰翰林待诏朝議郎守殿中省尚辇奉禦柱國臣王謙逢奉敕書翰林待诏朝議郎守左司禦率府倉曹參軍上柱國臣董環奉敕篆書王諱行莘,故陳王第二十二男。
母曰趙氏。
既生公宮,乃嗣封邑。
志學之歲,凜若溫恭,弱冠之年,卓然岐嶷。
君臣父子之道,詩書禮樂之宗。
皆自生知,宛符神授。
而又堅貞植操,介潔不群,寡悔慎言,處謙樂善。
則中山雅志,東平寬仁,其實兼焉,罔愧前哲。
由是統承睿旨,虔奉天顔,動必無違,居則無過。
聖上以睦親厚愛,敬畏推恩,或别殿歡娛,或内邸寵幸,超絕百代,輝赫一時,雖周室夾輔之稱,漢朝疏建之盛,語於是日,則難拟倫。
方期益壯維城,肅振公族。
以衛社稷,克贊休明。
孰謂厲逼膏肓,工微針砭,遽先朝露,俄閱逝川,則為善者餘慶不锺,守道者降年非永。
以乾符四年六月二十五日薨於邸第,享年六十。
聖上念切分,悼深盤石,廢朝興恸,禮備典章。
其年七月二十一日葬於萬年縣崇道鄉西趙村,禮也。
臣庾奉诏謹為銘曰: 發其祥,實生令王,疏源擢本,演慶流光。
溫恭有則,仁義惟揚,忠孝傳節,詩禮騰芳。
乃錫茅社,以啟封疆,宜享福壽,用繼繁昌。
遽違飲膳,忽遘膏肓,宸襟念結,萼情傷。
秦原氵爾迤,陵樹清蒼,将圖餘美,勒石玄堂。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四冊) №乾符013 【蓋】 失。
【志文】 唐故清河郡左武衛大夫監察雲麾将軍左府君墓志銘公行有中立,不倚志上,王道撫育,節幸□人,建都阃外,禀今頻臨,秉旄權鎮,四海歸心。
公履前迹,其袁行與!祖不顯其諱□,公諱用,奉恩私忝,翊亮功成,顯崇麗□,宗緒忻榮,克清宇宙,内弼一人,簪組繼累,子孫綿緒,而止於燕魏間,藝精韬略,勇毅克名,或晝賞春山,或夜吟秋月,以美景嘉宵,是信是使,睦之餘慶也。
於嘻!天禍早锺,倏然而去,不幸以乾符三年正月六日*於私第,享年六十有三。
門館恸哭,親族涕零,令子哀号,泣血氣竭;闾裡潸然痛惜也。
夫人張氏,以坤德淑慎,禮備孝和,閨訓遺芳,行明婉娩。
是以ヮ損容,日供盥,嗚呼!蔔吉先遠,原師吉兆,以乾符四年歲次丁酉八月己巳朔十六日甲申歸窆於館陶縣北一十五裡□德鄉馬固村薄村疃,以元居於西北二裡為原,禮也。
公有子四人:長曰公弁,武韬傳業必
有男一人曰圖,年方髫龀,志已孤高,天爵聿修,家扌勾當克,必複之慶,其在茲乎?有女三人,長未及笄,幼仍襁褓,蘭薰玉茔,锺美儲休,于歸之期,必獲其所。
嗚呼!逝日何長?生年何淺?曾未□□,□逝閱川。
将銘令猷,宜篆幽礎。
其辭曰: 於音烏休府君,生德自天,儲精武備,委□□□。
謙和附衆,諒宜親賢,忠壯之烈,克紹其先。
治逾二紀,猶佩雙,聲夷落,防戍海ヂ。
□□□□,忽殒中年,青車歸,葬宅荒阡。
容山峨峨,容水漣漣,舊茔斯在,新隴建焉。
□虎成列,□□□□,□容永閉令問長傳。
衙前虞候楊遵書 散将冼亞镌(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北京大學卷第二冊) №乾符007 【蓋】 失。
【志文】 唐故隴西李公墓志銘并序鄉貢進士焦敏撰公諱辭,字昌道,其先居於魏。
曾祖衢,試太子通事舍人;祖岩,彭州九隴縣尉;因徙居廣陵而家焉。
烈考誠,利州都督府長史。
公才貌環傑,氣宇沖邃,性端潔,不偶合,威重自持,動必由禮。
交友以道,久而益敬。
義勇仁側,必見於一貴一賤之間;孝慈弘愛,不移造次。
公學窮至赜,識洞玄機,爰自六籍,旁及子史,莫不該綜,皆探讨奧旨,采掇英華,得其意則冥然,遺其言象,思入天倪,獨與道全,物我何有。
故雖為文章蘊策術,不急於宦榮,徒樂曾點之懿情,原思之高節,在公之旨,锺鼎山林,其緻一也。
惜其玄鑒博達,照鄰庶幾,而壽之不至,以為甚痛。
不幸遘疾,以乾符三年八月十三日終於潤州延陵縣讓賢鄉之别業,享年四十四。
夫人荥陽鄭氏,生四男:長曰通郎,次曰朝郎,次老僧早亡,次曰俞;八女,五人并未出室,長曰老老,次小老,次郎君,其年六月先公而逝;次小郎君,次秃娘。
通郎等泣血護喪,以其年十一月廿三日返葬於揚州江陽縣臨灣坊之古原先茔之側,禮也。
恐陵谷是遷,音徽将沫,故刊貞石,以紀盛德。
銘曰: 邈矣君子,孔門貴儒,英姿秀朗,洵美且都。
敦詩悅禮,為道之樞,景行斯仰,德音莫逾。
吾道窮矣,壽之不将,如彼秋月,黯然沉光。
潛德藏曜,胤嗣其昌,陵摧岸夷,頃聲不忘。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江蘇山東卷第一冊) №乾符008 【蓋】 失。
【志文】 唐故泾原節度押衙知進奏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大将賓客右金吾衛長史兼殿中侍禦史上柱國王府君墓志銘并序鄉貢進士董撰并書公諱幼虞,字舜卿,家世於河東。
曾祖昌,祖文禮,父仲甫,皇□代不仕。
公迥然獨□,卓爾不群。
少而孤焉,榮路自立,縻職留務。
累更重難,自效辛勤二十餘載,戒慎以為意,約己以□身。
去歲旋遇汝南八座,杖節邊陲,遷公知留邸。
署職居右地,奏秩繼衛銜。
充門榮家,誰能繼也。
公謙讓於知己,孝義於長幼,侍伯母敬若慈親,育孤侄憐如愛子,名可以欽□巷,德可以表鄉闾。
公夫人天水郡趙氏,懿範傅芳,淑儀□舉,修婦行已光於女史,敬夫禮将及於齊眉。
二男:長幸胡,次護兒。
六女:長曰及笄,小曰懷抱,二弟幼虔、幼膚,并未有所官。
公秩雖不至高位,平生歌樂管弦,足以暢矣。
出乘駿馬,入座華堂,未常一日暫辜在生□志。
公玄發未變,豈期微恙,遽遘沉こ,藥餌無療,遂至於殁。
乾符三年丙申歲十一月甲戌四日丁醜,薨於京兆府萬年縣永樂裡私第,公春秋*有六。
以其月廿九日,葬於萬年縣洪固鄉李永村先茔。
悲乎!觀者酸測,莫不傷哉,是餘門客,紀而述焉,式示冥魂,用告幽壤。
乃作銘曰: 千尺貞松兮狂風忽摧,送□奔流兮夕陽西頹。
立事立功兮垂名不朽,惟孝惟義兮誰可繼哉?俊氣英靈兮夕委寒灰,仁德溫恭兮将掩夜台。
空想音容兮情生慘切,薤露歌聲兮深可悲哀。
(西安碑林藏石) №乾符009 【蓋】 唐清河張府君墓志銘 【志文】 唐故清河張氏夫人墓志銘并序布衣裴渎撰夫人姓張氏,清河人也。
父允言,左監門率。
蘊德飾行,為時所推。
早娶王氏,生夫人。
夫人幼惠,十歲知女儀,事父母孝。
饔饩刀尺,鹹豐於己。
行可以表九族,順足以和六親。
父祈良媒,以得良婿。
遂适於太原王公。
官齒班列,守内養。
才能匡國,機可贊時。
尋奉天旨,遷為南面催促副使。
以國計繁總,邊賜乏絕。
中外所尚者貞廉,南北所仰者忠恪。
苟非如是,即徒撓於公而利於私。
不一年而加朱绂,為催促使。
夫人福之所臻,而德之所來。
公以夫婦之道,益相敬睦。
常以王事議於閨門。
同公之勤,慶公之清。
不累月,公又加紫绶。
内榮外貴,人情所歸。
夫人熙熙旦夕,宴安閨室。
薦祀事惟敬,承賓禮惟重。
實謂婦儀畢備,内則可書。
何期天壽不修而天不能展其算,神道不鑒而神不能福其善。
洎乾符四年二月寝疾,飲食失節,動靜多艱。
公憂轸刃心,徵諸良藥。
而又廣祈方士,朗設佛像,焚燎香火,不缺晝夜。
飯僧薦神,而不有應。
至三月六日奄謝於永昌裡之私第。
清晝若暮,高槐忽秋。
愁雲蔽空,悲風戛戶。
舉家哀恸,四鄰感傷。
畫梁之雙燕不回,庭欄之舞蝶并散。
以其年三月廿九日窆於萬年縣銅人鄉灞川之左,於先域,慮陵谷之遷改,歲月之徂逝。
故為銘曰: 芳英不久,賢良不壽,古之所無,今之所有。
冥寞何歸?因果何期?問天不言,祈神莫知。
痛澈心源,明□□之。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二冊) №乾符010 【蓋】 失。
【志文】 唐故廣王墓志銘并序翰林學士朝議郎守尚書禮部員外郎柱國賜绯魚袋臣裴澈奉敕撰翰林待诏朗議郎前守光州光山縣主簿柱國臣牛德殷奉敕書翰林待诏朝議郎守殿中省尚舍奉禦柱國賜紫金魚袋臣邢希言奉敕篆蓋夫肆筵授幾,則行葦稱歡;強幹弱枝,則剪摘流祚。
我國家所以固盤石而保維城者也。
故得靈源不竭,洪緒降休,瓊萼增輝,金柯蓋茂,克昌公族,代有賢王。
廣王氵雍,即憲宗皇帝之孫,宣宗皇帝第十一子,母曰陳氏。
教禀克明,訓承禹儉,分榮落木,殷澤棣華。
議舟蒙以标奇,賜牛車而荷寵。
為善最樂安東平□美譚;對策不窮,比河間之奧學。
爰膺分實,遂列疏。
宜長詠於周詩,永作藩於漢室,秉德從厚,賦年不遐,挂蠹遄悲,芝焚俄,鹹通五年六月一日薨於邸第,享年十一。
聖上感深飾獻念切陳思,學甯轸□懷瘳□朝興恸命。
以乾符四年四月十四日遷窆於萬年縣川鄉尚傅村,禮也。
臣澈奉诏,謹為銘曰:皇猷積慶,朱邸多賢,瑤圖玉牒,祖憲宗宣。
峭峻嚴嶽,馥郁蘭鑒,奉仁好義,動直靜專。
恩隆漢屏,澤霈周筵,既生昌運,倏夭芳年。
凄涼龜紐,寂寞兔園,空銘幽石,永扣邪。
臣蓋堯刻字(西安碑林藏石) №乾符011 【蓋】 唐故康王墓志 【志文】 唐故康王墓志銘并序翰林學士朝議郎守中書舍人柱國賜紫金魚袋臣蕭遘奉敕撰翰林待诏朝議郎前守光州光山縣主簿柱國臣牛德殷奉敕書翰林侍诏朝議郎守殿中□□□□□賜紫金魚袋臣*希言奉敕篆蓋乾符四年四月大京兆奉監護禮奏康王将□,皇帝命内署司文之臣臣遘為之銘,曰刻於墓。
臣謹按史官,康王諱汶,憲宗章武皇帝之孫,宣宗獻文皇帝第十子。
母曰仇氏。
以鹹通七年七月廿七日薨,享年一十六。
以乾符四年四月十四日,葬於萬年縣川鄉尚傅村,禮也。
我唐本周漢之制,崇建封之法,分王子弟以藩屏於皇家,用古道也。
國朝自近代以降,諸王無出閣之合□□玺整愛,冠王公之義;問安侍膳,如家人之禮。
中備宿衛,□□□和,遵近制也。
其有行修於内,德積於中,守之以嚴恭本之□教,模範宗族,規矩戚藩,□任城之武藝,體陳思之文業。
皇帝恩覃瑤派,愛廣桐,宮臣傳旨太醫侍。
及乎降追之命,策襄護之儀,罷朝震警,下诏追憫。
可謂生有禮而殁為榮者矣。
侍從之臣,執筆之史,雖不得備聞道德,替述風猷,觀聖澤之弘深,本鴻私之痛念,繇是缛禮,德行可知。
所以裁詞罔疑,叙事無愧。
遵奉明诏,拜勒新銘: 漢東平王,嘗獲對見,帝問所行,最樂為善。
卑以自牧,謙而不,史冊垂名,千古如圖。
今我康王,令德夙彰,宸衷轸念,聖澤汪洋。
必有祖述,以規行藏,詞臣刻文。
臣蓋堯刻字(西安碑林藏石) №乾符012 【蓋】 失。
【志文】 唐故嗣陳王兼都勾當承旨墓志銘并序翰林學士朝議郎守左谏議大夫柱國踢绯魚袋臣崔庾奉敕撰翰林待诏朝議郎守殿中省尚辇奉禦柱國臣王謙逢奉敕書翰林待诏朝議郎守左司禦率府倉曹參軍上柱國臣董環奉敕篆書王諱行莘,故陳王第二十二男。
母曰趙氏。
既生公宮,乃嗣封邑。
志學之歲,凜若溫恭,弱冠之年,卓然岐嶷。
君臣父子之道,詩書禮樂之宗。
皆自生知,宛符神授。
而又堅貞植操,介潔不群,寡悔慎言,處謙樂善。
則中山雅志,東平寬仁,其實兼焉,罔愧前哲。
由是統承睿旨,虔奉天顔,動必無違,居則無過。
聖上以睦親厚愛,敬畏推恩,或别殿歡娛,或内邸寵幸,超絕百代,輝赫一時,雖周室夾輔之稱,漢朝疏建之盛,語於是日,則難拟倫。
方期益壯維城,肅振公族。
以衛社稷,克贊休明。
孰謂厲逼膏肓,工微針砭,遽先朝露,俄閱逝川,則為善者餘慶不锺,守道者降年非永。
以乾符四年六月二十五日薨於邸第,享年六十。
聖上念切分,悼深盤石,廢朝興恸,禮備典章。
其年七月二十一日葬於萬年縣崇道鄉西趙村,禮也。
臣庾奉诏謹為銘曰: 發其祥,實生令王,疏源擢本,演慶流光。
溫恭有則,仁義惟揚,忠孝傳節,詩禮騰芳。
乃錫茅社,以啟封疆,宜享福壽,用繼繁昌。
遽違飲膳,忽遘膏肓,宸襟念結,萼情傷。
秦原氵爾迤,陵樹清蒼,将圖餘美,勒石玄堂。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四冊) №乾符013 【蓋】 失。
【志文】 唐故清河郡左武衛大夫監察雲麾将軍左府君墓志銘公行有中立,不倚志上,王道撫育,節幸□人,建都阃外,禀今頻臨,秉旄權鎮,四海歸心。
公履前迹,其袁行與!祖不顯其諱□,公諱用,奉恩私忝,翊亮功成,顯崇麗□,宗緒忻榮,克清宇宙,内弼一人,簪組繼累,子孫綿緒,而止於燕魏間,藝精韬略,勇毅克名,或晝賞春山,或夜吟秋月,以美景嘉宵,是信是使,睦之餘慶也。
於嘻!天禍早锺,倏然而去,不幸以乾符三年正月六日*於私第,享年六十有三。
門館恸哭,親族涕零,令子哀号,泣血氣竭;闾裡潸然痛惜也。
夫人張氏,以坤德淑慎,禮備孝和,閨訓遺芳,行明婉娩。
是以ヮ損容,日供盥,嗚呼!蔔吉先遠,原師吉兆,以乾符四年歲次丁酉八月己巳朔十六日甲申歸窆於館陶縣北一十五裡□德鄉馬固村薄村疃,以元居於西北二裡為原,禮也。
公有子四人:長曰公弁,武韬傳業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