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昌
關燈
小
中
大
!絕弦於振響之間,碎翼於和鳴之下,萬事蕭索,哀憤何言?聊叙□□,以記年月。
銘曰: 峨峨盛德,如月高懸,奉事姑章,孝敬能全。
六姻推仰,九族稱賢,仁而複惠,胡不永年?黑方在東,歸未便,洛城東北,宅兆從權。
既封既樹,愁雲慘然,撫棺長恸,永訣終天。
何辜於天,殲我令婦,和鳴婉變,才更寒暑。
風激蘭膏,霜摧玉樹,明月堕地,逝川東注。
已而已而,終天無歸,淚盡繼血,心摧氣羸。
事出意外,夭枉何期?歎迅速如電影,痛懿德之難追。
(錄自《洛陽出土曆代墓志輯繩》) №大中038 【蓋】 故清河郡張府君墓志 【志文】 清河郡張府君墓志銘并序鄉貢進士李元度撰□銘志之興,起於中古,書之貞石,彰不朽也。
府君稱□□。
先祖諱*倩,考諱□諱,皆标望風雲之土,信義之道,為時所稱。
府君早握璋,長宗敬愛,志度詳ê,識見沖曠。
至於壯歲,投筆軍門,武藝當戎,久曾破敵。
晚年退迹,卻詠閑居,浩然襟懷,自樂情性。
嗚呼!白日西沉,黃河東注,逝川易往,浮世難留,大中十三年五月廿二日,終於尚義坊之私第,壽齡七十奇一。
令妻王氏,蓬首哀泣,永歎無依。
有男一人曰弘,号恸于天,毀瘠骨立。
弟名元迪,情多敬愛,恭順仁兄,嗟荊花半雕,片萼先堕。
賢生劉讓,仁孝外家,渭陽之望逾深,痛舅氏之徂逝,以其七月二十日,葬於江都縣興甯鄉趙墅村,禮也。
於是選厚地,蔔青烏,回抱蜀崗,四植松賈。
一空墳珑,千秋夜台,刻石叙銘,以紀年代。
詞曰: 清河府君,世業不泯,六代相韓,三台翼晉。
風鑒*朗,英邁逾緊,情多泛愛,性唯聰ê。
奄忽夜台,梁木中殒,室家号哭,繼淚以血。
佳城,千秋永别,蕭蕭松賈,空慘煙月。
元買地一段,東西壹拾步,南北壹十伍步,當價錢肆貫文。
地主李知權,同賣人李知柔,同賣人母許七娘,保人孫滿、夏達。
(周紹良藏拓本 揚州博物館藏石) №大中039 【蓋】 失。
【志文】 唐故天平軍左廂營田兵馬使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太子賓客上柱國鄭公墓志朝請郎試太子舍人康齊思撰公諱恭楚,字君武,其先周厲王之苗裔。
厲王之第三子,封為荥陽侯。
因□□族,遂有鄭氏興焉。
子孫遂承遊吉之後。
公即後漢司農玄公之胤孫。
曾祖神則,皇衛州刺史;祖穆,皇磁州滏陽縣令;父晏,皇右率府羽林将軍、騎都尉。
公即都尉元子。
加以器藝縱橫,大和初,授使廳副将,未幾,擢别敕院官署正十将。
賞罰嚴明,為督領之最,擢選長材,授經略副使,充右廂營田使。
公幹有聞,元戎知重,尋改衙前兵馬使,充左廂營田使。
删削繁弊,改革冗模,故得軍兵食足,民稱重惠之庥,吏無隐欺,不嚴面肅。
公每巡耕耨,遍以茗粒赈之。
謀非晝餅之權,德邁指梅之詐。
惜乎公遇疾,請退職聚醫,庶幾知命。
雖位非朝列,亦像懸車。
嗚呼!公春秋五十有六,以大中七年七月十八日醫藥無徵,終於□昌縣昌福坊之私第。
以其年十二月四日,遷盧泉鄉黉山裡戴陽疃雙山南大茔,禮也。
夫人彭城劉氏,素禀令儀,委嫔君子,先公而沒,有子六人,長曰弘偕,讨擊副使、護軍衙前判官,次弘,齊州軍事押衙、試左武衛兵曹參軍;三弘威,應孝廉科;季弘侑,護軍子弟。
公理家訓嚴。
四子皆仁義修整,德□宗族。
有弘侃、弘受,并先公而亡。
長女适趙氏。
次女巧娘子,年未笄立。
何負□孤,痛矣哉!恐年代深遠,陵谷變移。
長子弘偕,哀極孝思,痛深泣血,以齊恩言直不謬,遂命紀述盛德,以垂久久之喻。
敢不傾勳績,以副悲□彼鄭公,量高氧雄,為仁之秀,作行之宗。
有勇有義,早瞻勳庸,為将為帥,軍府欽風。
昊天不惠,哲人斯終,孤露滿室,号叫蒼穹。
一倒一絕,送彼□隆,神忽往矣,但餘規蹤。
日日雲霧,掩伴我公,刊石表葬,千□□融。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北京卷第二冊) №大中040 【蓋】 失。
【志文】 唐故河東郡裴氏故夫人钜鹿郡時氏墓志銘并序 鄉貢進土應制科劉ど撰并書及篆蓋懿夫百家郡望,四姓為先;天下氏族,莫過裴姓。
所以秦晉疋偶,遂适裴氏族焉。
夫人性懷貞潔,心靡詭随,廉義隻居,恩撫幼犀,寡躬半百,庭訓耄年。
不幸大中八年正月十九日終於永興裡之私第,享年七十有二。
何期六疾俄侵,三魂忽散,救療尋醫,望眩之瘳除;良吏占蓍,冀離殃而出網。
嗚呼!夕陽西昧,蟾魄東系。
哀子絕漿,孝婦獻水。
二子号天,孤孫潸涕。
竹瓦備陳,塗刍已辨。
長男元慶,季旦兀真,并居家治理,忠孝貞明,奉國恪勤,效誠軍器。
即以其年二月十一日葬於萬年縣洪固鄉李永村之界也。
慮恐代異時移,陵谷變改,乃命微材,紀為銘曰: 嗚呼姜母,不盡施婦,風燭難留,春秋非久。
落日西馳,逝川東注,人每世而有新,世每人而有故。
野每春期必華,草嘗朝而□露。
歎萬古以常然,樹千秋之墳墓。
窆茲貞石以長存,此銘文以永固。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四冊) №大中041 【蓋】 失。
【志文】 *。
唐陳公故荀氏夫人墓志銘并序夫人荀氏,其先颍川郡人也,自晉南渡,居於潤州丹徒縣人。
父諱 ,效職轅門。
夫人三從有節,四德無虧,聞於鄉間。
以大中八年三月十二日終於私第,春秋四十有六。
有子一人,曰仲文;女一人在室。
□哀毀泣血,親□□歎,□□傷嗟。
□以其年四月十六日□□□□郭西萬春鄉阿育王山西南原□也。
恐山谷改移,故刻*記。
銘曰: 嗟乎夫人,四德備身,泉門永,青□□□,□□□□,萬□□□。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江蘇卷) №大中042 【蓋】 大唐故王夫人墓志銘 【志文】 唐故太原郡王夫人墓志銘并序 鄉貢進士劉玄休撰 王氏之先祖,太原郡人也。
曾祖慶,列于行□□□任内□□賜紫金魚袋充教坊使曰盈之愛女也。
天降生質,地□芳□,□淑時聞,适娉君子。
有将仕郎行内侍省掖庭局宮教博士員外置同正員上柱國梁公備禮之婚焉。
貴夫侍帝,累渥寵榮,氣葉風雲,量吞江海。
趨宸極於九霄之上,□□□於七曜之間。
青瑣近臣,斯亦鮮矣。
故夫人氟重坤□,容包巽□。
德麗班史,風高孟門。
關雎之化佳焉,葛ぱ之□美矣。
有子三人:長曰仲宣,次曰仲侔,次日仲戡,皆有典有文,德以名家。
因心之孝既彰,攀慕之情罔極。
有愛女一人,适娉王氏之門。
習禮成規,陳詩作賦。
所謂□山□□□風雨□□□。
寝疾蘭閨,膏肓漸痼。
名□相次,藥氣盈嘗。
複□晨昏□花怯□□謝,修短□常,幽顯難測。
韶光澹□而花忽。
□樂幾何,梧桐半折。
□齡卅有九,時大中八年四月七日,終於大甯裡之私第。
至孝等□□暮雲,淚灑高柴之血。
望斷日月,痛深□子之悲。
青烏□翔,宅兆方啟,以其年五月一日乙酉葬於京兆府萬年縣川,鄉上傅村觀台裡,先茔之禮也。
□愁廣□,霧慘荒郊,野吹悲風,草垂泣露。
□□□□□於東□,月鏡落於西山。
逝水滔滔,人亡地古。
銘曰: 去留永訣兮,海變蒼山。
冥冥長夜兮,蒿裡黃泉。
日□凄涼兮,夫人逝矣。
松柏慘澹兮,孤墳凄然。
荥陽潘引刻字(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二冊) №大中043 【蓋】 失。
【志文】 唐故清河張夫人墓志銘并序琅耶王弘中撰故夫人今為清河人也。
父信,故滄州節度副兵馬使,即信之女也。
家承國門,□□□而無慚所□。
嗚呼!以大中八年六月十六日寝疾,終於齊州招賢坊之私第,享年六十。
同年四月六日,亡新婦隴西李氏先終,春秋卅九。
有兒女四人,并總幼稚,亦以同年同月廿六日葬於夫人阈内,同備窀穸。
是時齊舉。
夫人有子一人,曰玄允,齊州押衙。
玄号奉喪事,即以其年七月廿六日葬於州西曆城縣之西鄉源也。
弘中以宗□之□,□直筆,故請為銘,銘曰: 淮水湯湯兮佳兆□流,将家□葉兮龍韬可修。
窀穸之歲兮一元将周,令子永思兮泣血窮秋。
新墳奄忽兮萬古空愁,望山在日兮煙雲悠悠。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江蘇山東卷第一冊) №大中044 【蓋】 大唐契府君墓志銘 【志文】 唐故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左散騎常侍兼安北都護禦史大夫充振武麟勝等軍□□度觀察處置蕃落兼權□度支河東振武營田等使上柱國□海縣開國侯食邑五百戶契府君墓志銘并叙朝議大夫守京兆尹上柱國賜紫金魚袋柳喜撰公諱通,字周物,姓契氏。
其族系源流,載在國史。
五代祖諱何力,在貞觀初,齒尚幼,率部落千□□效*内附。
太宗嘉之,授左領軍将軍。
後以征讨有勞,尚臨洮縣主,為蔥嶺道副大總管,忠□義勇,存乎本傳。
時有司修蓬萊宮,樹以白楊。
烈公吟古詩以諷主事者,喻其□立,命代□之。
其敏識精裁,為時所推。
曾祖諱峰,皇雲麾将軍、左武衛大将軍、襲武威郡公,贈武威郡太守。
祖諱嘉賓,皇雲麾将軍、左金吾衛大将軍、□盧州郡太守、襲涼國公、食邑三千産,贈涼州都督。
父諱漪,皇持節都督勝州諸軍事勝州刺史,充本州押蕃落義勇軍等使,□侍禦史贈鴻胪卿。
公少習韬钤,閑練軍志,以氣義自任,而齊之以沖和,推誠於人,有善不伐,始效職於單于府,即居上介,仍檢校秘書監兼監察禦史、都督賀蘭府事,後以□□著,遷都押衙、馬步都知兵馬使官、兼殿中,封北海郡開國侯,食邑五百戶。
次授東受降城使,知國子祭酒。
後曆勝、蔚、儀、丹四郡守。
所至千裡,大布六條,皆多襦之謠,無謝龔黃之理。
其*隐求慝之心,勤勤然如不及。
暨升朝序,因拜右衛将軍兼禦史中丞、宣谕突厥使。
時部落*貳,不安土疆,邊帥莫能懷柔,朝廷慮其侵轶。
上命公以招撫之。
至則公喻以朝旨,制其野心,如風之偃草,身之使臂,火未改木,虜還故居。
功成上聞,授左金吾衛将軍。
未幾,又以突厥驚擾,重令□□□□,複命之日,上念其勤勞忠盡,當報以好爵,用示寵光,乃授左貂,仍加大憲,遽轉大将軍,充街使。
分宵警夜,嚴衛皇居,統騎執金,榮當環列。
上以公備詳邊事,盡得戎心,遂授振武、麟、勝等州節度觀察處置等使,仍加度支河東振武營田使。
寵遇既隆,委寄斯極。
公撫綏士馬,葺理疲羸,對食忘冫食,當宵忘寝。
不使己以害物,每推公以律人。
時稱邊亦既蘇息。
無何,腠理生疾,風燭興悲。
以大中八年八月九日奄捐官舍,春秋七十。
嗚呼哀哉!公娶廬江何氏。
夫人之世,累服纓冕,先公棄世,凡九年。
長男公文,任銀青光祿大夫、前鄂王府司馬、兼監察禦史。
次男公應,前河東節度押衙、左骁雄兵馬使、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太子賓客、兼監察禦史。
次男公瑜,前靈武節度押衙、決勝六将、都知兵馬使、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太子賓客。
次男公武,前滄州節度押衙、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太子賓客。
次男公約,前甯節度押衙、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太子賓客。
次男公绶,前河中衙前兵馬使、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太子賓客。
次男公е皆習武尚義,不墜弓裘,□孝□恭,克紹堂構。
女六人,并已從人,盡獲良配。
公文以喜嘗副公銜命,熟□公望,實以日月有期,須有銘志,泣血觸地,來請撰文。
辭既不從,乃為銘曰: 忠臣□胄,命代茂器,聞禮敦詩,戴仁抱義。
累服戎職,屢佩郡符,升朝鳴玉,受诏衛□□擁旌幄,遠綏邊鄙,七萃既和,百姓方理,昊天不惠,梁木遽毀,隙驷莫留,□鳴斯止。
陰山色愁,□鼓聲死,井邑辍□,旗亭罷市。
蒼蒼新植,郁郁新阡,公居於是,永矣千年。
度支推官徵事郎試大理評事李衮書(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二冊) №大中045 【蓋】 唐故隴西李夫人墓志 【志文】 唐朝議郎漢州什邡縣令京兆田行源亡室隴西李氏墓志銘并叙稽乎清濁氣分,陰陽定位,是生男女,爰立室家。
人倫猶是以正,文才□而克彰。
自家刑國,唯忠與孝,在乎婦道母儀,肅雍成化。
苟易斯道,亂是用長。
所以詩稱姜原、大姒,周道以興;傳美孟母、敬姜,家資是理。
輔佐之本,風化之先,莫不由此。
其道明矣。
夫人渤海王房,皇族支胤,生自德門。
曾祖仙舟,都水使者,妣衛氏。
祖瓒,太仆卿,妣盧氏。
父暄,戎、泸二州刺史,妣姜氏。
外祖邑慶,贊善大夫。
舅沔,曆剌普、簡二郡。
外老舅楊公绾,國朝賢相,光載青史。
夫人即笄,歸於我。
溫恭禀乎正性,儀範可為禮法。
敬養舅姑,供承祭祀。
奉蘋藻之薦,盥潔是佳;孰絲之勤,朝夕罔倦。
親姻和睦,長幼無遺,齋莊自持,家道以正,婦德無虧,柔順三紀。
嗚呼!天不*遺,仁而殒逝,以大中八年四月三日享年六十二,終於什邡官舍。
兒女七人長男重,季曰厚,皆服膺儒術,克修詞賦,鄉薦稱美,訓育所加。
三女從人,皆有微宦。
二人年幼,敬修祀事。
鹹茹毒飲血,哀禮過常。
行源遠宦羁孤,難為躬往,令男重護喪以歸。
以其年十一月二十五日窆於長安縣永壽鄉畢原,禮也。
□書令德,亦無愧詞。
乃刊石立志,庶音徽不沫。
銘曰: 彼美夫人,實有懿德,莊肅自持,禮容無忒。
均養七子兮*鸠是式,如賓之敬兮和鸾在阈,享年不永兮天道何惑?中壽厥□□□□□。
終南隴阜,佳氣蔥郁,蔔宅於茲,歸我□□。
□□□□,□□保吉,同穴他齡,精魂靡隔。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四冊) №大中046 【蓋】 大唐故路府君墓志銘 【志文】 唐故文林郎使持節峰州諸軍事權知峰州刺史路公墓志銘并序内弟鄉貢進士李溫撰有唐文林郎使持節峰州諸軍事權知峰州刺史路公,溫之□兄也。
溫□先君子皇任衛尉卿,□□□二鎮,即公之親舅也。
公少丁不造,□長至於外家。
洎乎成立,修身士行,靡不備葉。
公家傅儒素,門為士族,而乃著於海内,此不具載也。
公諱全交。
王父諱恒,皇任朝散大夫華州鄭縣令上柱國。
曾祖諱南金,皇任滁州清流縣令。
父諱□,皇任右衛兵曹參軍事□□等州節度巡官。
公昔為龆龀,則不好弄,耽□詩書,遊泳硯墨。
道德可以飾身,□明可以莅事。
守侍官業,尤振能名,恭慎恪勤,一心無怠。
釋褐奉授豐州大都督府倉曹參軍。
亦能恭守曹務,果□政績。
秩滿,調任泗州宿□縣丞。
職當州貳,尤難其人。
公乃裨助邑長,化□□裡。
黎氓畏愛,闾裡歌謠。
公有業於平陽。
考終,退居□伏,恬然辟處,安貧率道,榮進息心。
不樂走於塵坌,幹谒於公卿。
門館趨媚,□時是非□臻□胸臆,爵祿不□於方寸,不謀之高尚昔矣。
又如□移數歲,有知己□出而命官,□授慈州呂鄉縣令。
清道廉簡,□□□□。
考秩将終,餘之季兄□郡文感亦公之外弟也。
備知公□善政,合境傳聞。
不□□皆授代後。
季兄領鎮□□思其公之□楷,飛章上聞,奏授峰州刺史。
素蘊材術,方期共□。
公銜命赴阙,跋涉水陸,寒暑生疾,不□□而殁,享年五十有八。
京師聞人,鹹□凄側。
中元□戌□□陽至大中甲戌歲□□□□葬於萬年縣崇道鄉白鹿原,先茔,禮也。
公□婚媾,有三子,皆□□□□。
長曰□郎,次曰于郎,小曰惠郎。
銜哀泣血,實睹孝慈。
有二女閏娘,尚在襁褓。
公有□□□任京兆富平縣主簿。
撫育孤幼,念愛□□,每□恩慈,信如我子。
□□□負立焉。
富平以溫中外之屬,銘紀石,實不□□荒蕪,遂恭承旨命,贊揚德休,未盡縷。
銘曰: 猗欤路公,道德無窮。
懷恩懷義,有孝有忠。
身備六藝,學富三冬,俄爾薄逝,魂之□□。
昔佩銅章,新授符印,風燭旋□,□業□□。
海隅而殁,帝鄉歸殡,□□祿□,□□□□。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二冊) №大中047 【蓋】 失。
【志文】 大唐故飛龍洛苑判官登仕郎試左金吾衛兵曹參軍上柱國吳興姚府君墓志銘并序陳人張彤撰昌黎韓希從書吳興姚公諱中,本京兆人也。
其緒即帝舜之苗裔,曆湯、禹、殷、周、漢、魏之代,王公侯伯,流芳不絕,季晉宋武之際,秦王諱苌,即公之近祖也。
公迩纓不曜,高道棄土。
三銜爵諱,删而□□。
公七歲授詩禮於師,十五閱文詞於友,博知廣識,僚侶不及也。
弱冠濯纓,當年顯秩,辟之為椽,鹹議得人。
曆二十年,風教益著。
夫人範氏。
有子四人:長曰宣略,次曰宣畛,次曰宣畦,幼曰宣□。
於乎!夭折良木。
至大中八年末秋三日,暴疾終於洛牧公田之私第,享年五十有五。
文武傷歎,路行咨嗟,遠近聞之,如喪子産。
沐恩者感懷其惠,欽德者仰慕其風。
即以九年二月十七日歸葬於邙山之陽,拊先茔之禮也。
乃為銘曰: 禮樂兼身,剛柔克備,恭恭仕節,璋同□。
弱冠濯纓,芳年顯位,佯佯令問,殁而□□。
(錄自《洛陽出土曆代墓志輯繩》) №大中048 【蓋】 清河郡張府君夫人武威郡石氏墓志銘 【志文】 唐故清河郡張府君夫人武威郡石氏墓志銘并序夫大道興廢,運數有期。
萬物緻乎盛衰,日月有乎盈縮,乃天地之常度,況人倫生殁者哉!爰有清河張公,即黃石公之胤緒也。
公諱懷清。
皇父希進公,夙從戎伍,名列上軍,孝悌承家,芳蘭垂嗣。
轅門仰德,闾裡推仁。
自元和中,因王事從邊,沉殇矢石。
時稚子公勉,未分懷抱,孀幼何依。
夫人石氏,年華尚早,治行才成,方施令淑之儀,忽墜雙鸾之影。
乃守貞姿於松竹,四序難侵;立節行於遺魂,星霜不變。
孤養嗣子,教之以義方,撫之以慈愛,至於成立,道行果全,備忠信於鄉闾,标三端於上府,位列使宅親軍,輔□旌幢之肘腋。
今至孝公勉者也。
奈何夫人不保甘膳,忽染沉疾,以傾背於大中七祀八月五日,享年八十。
今故新圹於九原,備周儀於阡陌,招府君之遺魂,同處窀穸,冀其永安。
以大中九年歲次乙亥二月庚戌朔廿三日壬申,改蔔於縣城北百步之原,禮也。
嗚呼!忠烈成節,行義流名,曷神道之寡識,掩雙美於泉庭,魂兮魂兮,孰不悲盈。
其銘曰: 神道兮何茫茫,掩蕖瓊兮折忠良,棄甘旨兮離北堂,辭白日兮歸夜長。
又曰: 凄凄原野,弱弱芳春,花悲露泣,煙淡風勻。
憧憧來往,誰不沾巾,掩随泉壤,巨肯同塵。
昭昭令德,穆穆無名,輸忠赴難,盡節邊城。
星劍沉沒,山嶽頹傾,行路遠近,減總悲盈。
遙奠遐裔,招請遺魂,禮備旌兆,啟九原。
砂封瑩玉,草沒蘭荪,哀哉哀哉,冥冥銜冤。
其茔地於任初處買準,布午三端,契雲九畝,麻田内任揀二畝充,四面并至地主。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山西卷第一冊) №大中049 【蓋】 唐故夏氏夫人墓志銘 【志文】 唐故定州司倉參軍東鄉府君夫人魯郡夏氏墓志銘并序前試太常寺郎王撰夫人本姓湛氏,其來遠矣。
逮至我唐,以字與穆宗皇帝廟諱同,遂奉诏改為夏氏,今為魯郡人也。
夫人其先府君諱真,天資英邁,風儀峻迥,器宇清通,幹略宏遠,明閑武藝,達識兵機。
早歲因遊浙左,為廉帥所辟,遂從戎彼地,茂績昭顯於南越,嘉聲洋溢乎中國,雖桑賈之雄名,未可俦也。
夫人即府君之長女也。
溫惠成性,徽柔作則,夙承閨訓,克備教先,歸我倉曹,殆垂四紀。
蘊中饋内弼之美,母儀女師二德,奉上以敬,應卑以謙,字孤必仁,訓子均義,令婦之道,然而日章矣。
倉曹先諸夫人一年而謝,灰心晝哭,禮合莊姜,天忽降疾,百藥無驗,大中八年十一月廿九日終於華州鄭縣少華鄉東鄉之别墅,享年六十三。
有嗣子二人,長曰浼,恭孝仁惠,内外攸稱,命之修短,今也雲亡。
次曰氵利,嘗典衙推,職於夏台,亦守官太常錄事,哀毀過禮,杖而後起。
以明年春二月奉青歸於萬年縣洪固鄉李元原。
三月庚辰朔五日甲申窆倉曹府君之茔,禮也。
慮人代推移,陵谷遷變,乃刊貞石,以圖弗朽。
銘曰: 門傳慶祚,誕生淑人,克配靈符,君子作嫔。
協睦九姻,光華二族,疚疠忽侵,俄随風燭。
夕景反照,逝波不回,永辭白日,長處夜台。
如慕,迎返如疑,非今所歎,自古所悲。
渭水之南,終山之北,葬我夫人,刊石頌德。
(西安碑林藏石) №大中050 【蓋】 失。
【志文】 唐故處士李府君墓志銘并序 嗣子景祥撰先君諱映,字用映,隴西狄道人也。
六代祖太宗皇帝,五代祖吳王恪,高祖成王千裡,曾祖天水郡王禧,祖*國公峒,考成紀縣男□。
公高尚不仕,□志丘園。
大中八年九月廿二日終於梓州,春秋八十有七。
夫人太原王氏。
有子三人,長曰景叔,幼曰景翺。
處女二人。
以來年閏四月十八日歸先茔宅於太夫人墳之西北隅,從權禮也。
飲泣禦情,慮為銘曰: 柱史遺留□,玄□仙□。
白馬将軍,赤龍皇帝。
枝分葉疏,派别流細。
□命樂天,韬光避世。
□□□季,□躍助靈。
聰穎天授,才業時傾。
說□戴席,學□□經。
智□封日,辭階□星。
既修乎業,亦進其德。
空歎名聞,終嗟命塞。
大志漸鴻,□機退*。
貞操自□,□心處默。
因依岩薇,放蕩園林。
泉石養志,松筠賞心。
蘭朋汗侶,宣蒼夜琴。
飛觞染翰,園撫歌吟。
禮喪其真,天□其志,孟既先傾,仲當後嗣。
緬惟祖宗,保其祿位。
紹繼封襲,以昭不墜。
□□在嫡,承家惟良。
匪為冢子,胡可襲王。
尋親訪保,漂流異鄉。
榮衛氣屋,遐荒瘴毒。
疾遘膏盲,命随風燭。
屠裂摧絕,哀泣□哭。
去殁妻阝川,歸經褒谷。
落落孤墳,峨峨雙關。
慘霧朝飛,愁雲暮結。
恨起殘陽,悲生新月。
欲播嘉聲,貞石不滅。
(西安碑林博物館藏石) №大中051 【蓋】 失。
【志文】 故右神策軍押衙朝散大夫襄王府谘議參軍上柱國何少直墓志銘并序公諱少直,字子質,陳留郡人也。
父惟升,任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太子賓客、試太常卿、陳留縣開國侯,食邑一千戶,賜紫金魚袋。
公性惟忠謹,智且好謀,勇冠師徒,氣含清律,秉其執直,事於重臣。
曾為護軍之爪牙,亦作台衡之耳目。
公事右神策軍中尉魚骠騎。
役魚公得罪,公為進狀雪之。
不惬帝心,乃遭遐谪。
公切極本使之恩,終無悔恨之意。
明敕既下,是日出城,别其血族如脫屣矣。
初開成元年,徙河南府同軌府折沖,改福王府功曹。
品秩清稱,人皆共推。
美譽出於衆流,握發對於賓客。
至開成三年丁憂,遂起複,拜右監門衛率府副率。
考秩未終,上官知獎,錄其前效,特為薦論。
至開成五年,拜襄王府谘議。
大夫人姜氏,贈天水郡太君。
榮慶一門,官居五品。
次妻時氏,封钜鹿郡郡君。
生榮死哀,無不仰止。
公天将不助,大禍忽侵,大中九年五月四日終於長安萬年縣常樂裡。
有男四人:長曰崇美,次曰铎,次曰師度,次曰師牧。
有女二人:長女适於楊氏,小女在室,皆号天叩地,觸情縻潰。
以埏隧欲啟,日月有時,望陵樹之蒼蒼,喪車已往;聞薤露之杳杳,窀穸何明。
今歸葬於萬年縣龍首鄉袁蔺村,取大中九年八月十四日懸窆。
慮他時年代将深,陵原遷易,子孫難别,遂命為詞。
銘曰: 茫茫宇宙兮百年,歸葬幽途兮萬古。
松柏蕭索兮長青,夜色風悲兮月苦。
道路昏昏兮何極,逝水東流兮不息。
泉門一閉兮不開,魂車招複兮歸來。
(錄自《考古與文物》一九九零年第三期) №大中052 【蓋】 唐故天水趙府君墓志 【志文】 巨唐故華山處士天水趙府君墓志銘并序楊通玄撰處士諱進誠,無别字,其先天水人也。
造父之後,與秦同祖,封於趙邑,因封為氏。
春秋時晉之賢大夫宣子之裔孫。
皇考諱興,奉天定難功臣、上柱國。
處士即功臣之長子也,風雅豁達,器宇宏博,文行忠信,不學生知,孝敬謙和,如授天賜,修身以禮讓,教子以義方,不習文有儒行之美,不從宦有高潔之風,開ト迎賓,貧濟乏,皆可美而志之。
先師雲:有仁德必得其壽。
處士得壽矣,必得其祿。
處士屋潤矣。
謀生之道,足以自安;修短之期,難逭時數。
嗚呼哀哉!以大中乙亥祀四月廿二日寝疾,終於華陰孝義鄉拾級裡之别業,享年七十九。
夫人太原王氏,周靈王王子晉之後,晉龍骧将軍之裔孫。
笄冠良疋也。
夫人自結缡來歸,恪慎明訓,禮備榛栗,告虔君姑,婦道彰明,母儀淑順。
上天不惠,積善罹殃。
夫人與處士相次終殁,以大中八年五月五日終於拾級裡私第,享年七十七。
處士生二男二女焉。
長男宗慶,年卅九,先於家君一期而殁。
次子宗并失怙恃,又喪長兄,瞿瞿皇皇,觸目摧絕。
長女适於惠氏,送終備儀。
次女娉於蒯氏,不幸短命。
宗即以乙亥年八月丙申遷於先茔之次,禮也。
通玄接處士道義相知,契為交友,寝門之恸,以志賢德。
銘曰: 英賢府君,特立不群,淑德夫人,令順嘉姻,積善無徵,上天不惠,夫人其亡,府君即世。
長子既亡,仲子居喪,目泣柴血,□絕曾漿。
馮夷古原,太華東崗,馬鬣封墳,地久天長。
志之琬琰,今古傳芳。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四冊) №大中053 【蓋】 唐故天水趙公墓志銘 【志文】 唐故天水趙公墓志銘并序楊通玄撰公名石,字宗慶,其先天水人也。
造父之後,與秦同祖,授封於趙,因封氏焉。
皇祖諱興,奉天定難功臣、上柱國。
皇考諱進誠,華山處士。
公即處士之長子。
事親孝慈,言信行睦,有溫良之德,有文雅之風。
克紹弓裘,不墜構,義方承訓,趨庭聞詩。
謙謙然國士之器也。
所期仁孝必壽,斑衣養親,何圖積善無徵,降年不永,以大中甲戌祀四月廿日寝疾殁於華陰孝義鄉拾級裡私第,春秋四十九。
公故新婦弘農二楊氏,繼娶故新婦渤海吳氏,偕蔔同穴而遷。
公生二男二女,長子堅,童年也,次子殷,幼歲也。
早喪父母,哭無常聲。
長女适於天水董氏,佳婿哀情,送終以禮。
公之令弟宗與幼侄堅、殷,禮備遷葬,即以乙亥年八月丙申陳脯醢之奠,備遣車之儀,遷長兄於先茔之次,禮也。
通玄幸以中外親知,奉季弟言請,慰喪流涕,為文志之。
銘曰: 趙公賢良,孝行明光,趨庭聞詩,承訓知方。
謀家潤屋,子道名芳,天其何災,年盛淪亡。
家君哀傷,肝腸斷絕,哭子終身,不逾期月。
天性道大,怙恃情切,於先茔,昭穆行列。
嗚呼哀哉!(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四冊) №大中054 【蓋】 失。
【志文】 唐故青州司戶參軍韋君夫人柏氏墓銘并序外生前鄉貢進士張台撰夫人姓柏氏,諱苕,無字。
唐工部尚書季纂五代孫。
工部之孫謇為鄧州長史。
長史生造,為懷州獲嘉令。
獲嘉先以從事在祿山府,因奏捷召見,言祿山逆狀。
明皇怒,坐貶獲嘉,時天寶十二載也。
及薊兵起,獲嘉屠而柏氏滅。
幼子緯良器,年六歲,為人所藏得全。
及十四五,乃歎曰:一腐儒何可雪雠耶?因學兵,得司馬法。
十八從軍。
相國韓公以軍師禮遇。
收睢陽,死希烈,功最,封平原郡王。
德宗立禁軍,精擇元帥,首用平原王為神策大将軍。
平原王禮賢下士,如韓愈李觀輩,旦夕遊處門下。
平原王婚康氏,今工部郎中複之姑。
夫人第四女也。
長兄封,進士及第,刺三郡,官至太子賓客。
次兄耆,以文學白衣徵為右拾遺,刺二郡,由兵部郎中為谏議。
夫人廿二,适京兆韋挺,挺宰相處厚再從弟,一命為青州司戶參軍,卒。
有賓客元舅之銘在。
夫人生二女。
長女幼卒,次女适今戶部郎中李荀。
夫人無子,從李氏女居,未幾不幸。
權窆於河陽縣之南。
戶部佐蜀相,李氏夫人又不幸於成都官舍。
臨絕遺言,深用為,孝之大欤!孝之大欤!大中十年二月十日戶部命其子渭奉外祖母之柩安厝於萬年縣第五村司戶府君之墓,禮也。
台六歲,從學外氏,長育於夫人之手,撫寒慰饑,恩顧特厚,故為其銘,鄙而盡哀而不文。
銘雲: 恭惟懿德,禀孝與慈。
儀刑中外,軌範閨闱。
乃歸令族,長幼所宜。
十年和嗚,雍雍于飛。
良人從知,宦於海湄。
忽爾承訃,伶俜無依。
哭對寒賈,撫訓癡。
夫人之生,秋葉之危。
半世寒饑,女子有歸。
安於女氏,天命又違。
蔔殡邙北,封樹依依。
孝女之志,同穴是期。
帝城之南,少陵之陌,青青長松,韋氏之宅。
已矣乎!千載從此隔。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四冊) №大中055 【蓋】 唐故吳興姚夫人墓銘 【志文】 唐故濮州臨濮縣令趙郡李公夫人吳興姚氏墓銘并序從子鄉貢進士潛撰并書夫人諱品,□為吳興□族,有唐中書令梁國文貞公曾侄孫,宗正少卿府君諱元景之□曾孫,汝州司馬府君諱算之孫,相州臨河縣令贈太子右庶子府君之季女也。
起居舍人郭公閏之外孫女也,秘書監贈禮部尚書我府君之女弟也。
夫人於諸姑中齒最幼,舉家锺愛,不與他等。
然自龆歲,即若成人,不以嬌稚自處。
明秀婉悟,進止閑淑。
常詠諷歌詩,以自怡恽。
□府君,益器憐之。
未笄而孤,柴毀天至。
既免喪,親族曾□面者不能識。
我府君以夫人貞姿孝行,須擇良對,由是趙郡李公以門地才器當是選。
亦既廟見,執婦之禮,雅有儀法。
所天既殆,處喪得哀禮之□。
暨女歸他族,男能入仕,皆為人所賢重,曰夫人之慈訓也。
已而随子官至東魯,未滿歲,苦腰疾,藥膳既違,奄至大夜,以大中八年八月十三日,殁於兖州金鄉縣官舍,享齡六十九。
女二人:長适内兄章,遭命不淑,未幾而謝。
次适太原郭臯,今見為撫州錄事參軍。
男三人:曰柔、曰知玄,皆不樂仕進,故久未知;名曰,最少,實□姚氏所出也,孝而嗜文,不敢擇仕,調輔兖州曲阜尉。
既丁大禍,泣血以待吉月,以十年丙子四月一日,号奉青車,發自金鄉。
其月廿三日乙未,窆于河南府河南縣伊鄉中梁村北谷于趙郡茔,禮也。
先一年,曲阜外弟走家仆以訃來告,且白遺德懿範,他族所不能詳,原兄志之。
潛摧恸迫心,既不敢辭,是請哭書貞石,恨不仿佛。
銘曰: 氏自吳興,天於趙郡,生禀端淑,長由貞順。
愛女有歸,人欽善訓,令子肥家,斯聞益信。
福善既爽,神幽莫問,歸同藏,千齡共盡。
嗚呼哀哉!趙郡公先夫人廿九年殁,其銘藏於墓側,雨不及備禮也;德行鹹載於家諜,此不複叙焉。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北京大學卷第二冊) №大中056 【蓋】 周府君墓志銘 【志文】 唐故平州刺史盧龍節度留後周府君墓志銘并序孤子前幽州節度衙前兵馬使中散大夫檢校太子賓客在中小名薊郎号絕撰上并書伏覽周公歌文武之德,史通成祖考之言,紀贊先勳,代有稱作。
在中敢誘罷驽,罪抑哀懑,攀圖茂實,匪不能文。
先公諱,字仲信,其先出於汝南。
昔周德衰微,秦封宜臼之子列為汝渎侯,複廢邑為汝南部,繇是子孫稱周為氏焉。
厥後遷徙天下,分為七望。
在晉有訪,以功為鎮西将軍。
四世至虎,為苻堅徙居河東。
其後或居廬江,或留并蒲。
公乃世為河中河西人也。
八代祖泫明,武德中為安州總管。
曾王父諱思仁,右衛長史。
王父諱知遠,蚤著機略,左仆射代國公表為朔方兵馬副使,殉節於京洛之間,贈岐州都督。
王考諱道榮,舉孝廉,調補左衛兵曹參軍,貞元中,南海節度使趙昌表授廣州司馬,實赴知己之請。
公體靈振德,杖信義以高顧,博通群藝,天資辯對。
十歲誦孫吳兵書數十萬言。
弱冠又著長城集十二篇,藏於家。
大略集古之名将得時為長城也。
元和中,侍中彭城公有重士逾山之量,以缯帛數輩厚緻公焉。
至則忻然,深契魚藻之誼,乃授散兵馬使。
長慶中,司空吳興公授正兵馬使、知都虞候事。
吳興公因列衙廣署,命公字焉。
獨立階問而大言曰:某久參諸将,及總戎政,唯荷公一人不為過也。
時之耆艾莫不傾聳其美。
即授節度押衙兼司賓務。
大和初,诏讨浮陽公。
屢赍勝捷,兼奏其軍營進退之度。
前後八受賜,皆禦服、缯綿、玉帶、金卮;四改官,至待禦史、國子祭酒、蘭陵郡王。
文宗嘗謂公曰:朕觀卿非河塞之間也。
朝中卿士,動有千百,□若卿一言抒朕憂計。
侍臣者見公,應對無方,相顧披靡而歎服焉。
開成中,司徒谒城公以公名重燕州,清衷□厚,乃授節度部押衙。
會昌四年,相國清河公授公妫州刺史。
居二歲,相團善其成績,以涿郡要沖,憑公靜理,乃授涿州刺史、永泰軍營田團練等使。
公下車旬日,敦百行因心之化,破民俗忄冀忮之愚。
又二年,公以亵務益煩,辭之疾故。
乃授平州刺史、盧龍節度留後、柳城軍等使。
居五年,遼西父老稱複尤古仁賢之風。
賴其化也。
伏以尊履,乖留氣序,益尚逍遙之思。
又有吏民數百人詣衙東門有借留之請。
□代手草尺書,殷勤未許。
公陳乞愈切,志不可窺。
不得已,是從其請焉。
何圖幽明绐善,禍酷潛罹,以□□十年五月廿九日奄锺殃罰於幽都縣遵化坊之私第,享齡七十。
府公降終始之恩,蹭赙加等。
□□□□劉氏。
王父諱謙,皇定州新樂縣令。
王考諱榮公,右神策軍步軍兵馬使兼殿中侍禦史。
夫人有子□□女二人:長适上谷侯弘實,終安次尉。
次适節度衙前虞候勃海高可度,自歸於高,不幸早世。
夫人以大和七年先遘兇禍,明年即宮於薊縣高義村之原。
公繼娶夫人弘農楊氏。
王父諱幹,安南都護府左廂校練使兼監察禦史。
夫人有子二人:長名敬中,小字範陽,前節度衙前将;次名弘中,小字頭ヌ。
女一人;适弘農楊方蠡。
夫人肅雍詩禮,有均養孤嗣之德。
在中等隻禀慈訓,迫考日時,茹荼潰腸,抑未毀滅。
以其年九月三日,奉遷神駕於先夫人之舊茔。
奈何蒼降忍,難逾柔日之期;悲箭叢心,将陳罔極之思。
血淚交頸,擗面哀号,謹纟由明德。
銘曰: 麗德斯皇,道積源長,濯纓挺質,器任圓方。
行先忠孝,資為*,貞正廉明,室唯*。
昔在海濡,有欺玄貸,辯析天心,龍光表赍。
□□□化,穆若彌新,惕息奸詐,鼓舞孤貧。
曆匡十帥,誼貫初終,立言垂範,金□□□。
(錄自《文物》一九九二年第九期《北京近年發現的幾座唐墓》) №大中057 【蓋】 大唐故劉府君墓志銘 【志文】 唐趙州臨城縣故劉府君與故李氏夫人合銘□鄉貢明經從□□□劉氏之先,起自陶唐之後,而得其姓□丘、彭城、河間、弘農,府君即是三之宗裔。
其先公王襲世,冠蓋□□,爵隆盛業,綿曆歲年,謹記□文不□顯。
府君皇曾及祖至考,并古今豪傑,寰宇英明,頃因先代宅於河朔,居於斯邑,而立家第,昭穆□榮,已經數世。
歲久時深,逦迤□言,并於先茔安厝。
□官勳名□□存先銘具載矣,亦不重顯。
府君諱忠,是三世公□也。
□□奉國,孝友成家,在養之時,奉甘棠之美;沒世之後,獻黼藻之□。
溫□於家,情非親□。
至大中二年不幸染疾□□□□□醫不痊,至此年六月七日終於邑中□歌坊私第,享齡四十有七。
夫人李氏等皆問望□家,禮有□義俱□仁哀□蘊儀,不幸□□*迤淪喪,并□亡年廿十有七載。
嗣子二人,長曰仲殷,禮婚王氏;小□仲枋,并恭行孝敬,可繼前賢,從下著勤恪之勞,喪側有哀号之□。
絕漿泣血,哀毀過情,惟對靈儀,如負镌刻,今罄家内之資财,備□□不同禮,取大中丙子之歲,庚子月戊申日扶護其靈于縣東北二裡故茔,禮泉戶。
恐年深歲遠,陵谷更移,靈穴無憑,驗之何迹?奉□直詞于□之事,以繼銘記,刊勒貞石,千載将驗。
銘雲: 府君之柩,夫人之靈,風儀秀異,節志清貞。
平□□歲,鸾鳳和鳴,豈期今日,同□幽隧。
神兮永居長夜,魂兮無時睹明,葬此原兮崗□,高墳萬□千秋。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河北卷第一冊) №大中058 【蓋】 張氏墓志 【志文】 夫天之運日月五星巒東□者,蓋亦天之常□□□□□□逐源流族裔,起於一房,分派流於遐迩者,亦族之常規。
夫人即颛顼氏之遠裔,漢丞相之後,二十四世之苗□,累高德□□不群,至於我唐,冠冕相胤。
夫人家本清河,因祖遠仕□□至肥鄉三□□,置其世業,即有數百餘載。
夫人初笄之祀,歸於李氏之當□□□□縣人也。
夫人大父及考,名與字同,操行清勵,器宇深沉,德藝内□,詞藻外煥,不貪而為寶,勒學而為祿。
夫人即公之第十三女也。
少習母訓,長修婦功,德班氏之規儀,行謝家之令問。
何期忽染觏,藥不能救,天損清河之玉,俄歸永夜,於大中十九年五月十四日殁於*内之私第,享年六十一。
嗚呼!聞者失聲,知者不公,恸哭於堂。
長同衾枕之歡,忽□鴛鸾之伴。
夫人嗣子公貴,□才抱氣,文武兩全,孝悌之欤,孰不歎。
有女一人,适王氏。
兒女等俱泣於地,五内分崩,競懷罔極之心,而有終身之戚。
嗚呼!以大中十年歲在丙子十二月庚子朔二日辛未,窆於縣西南七裡尚家莊北,於舅姑大茔之内。
其地西連古嶽,東接羅城,前顧□□,後瞻牛水。
複恐年移代易,谷壞陵。
乃勒石為銘。
其辭雲: 嗚呼夫人,門楣之規,幾阃之則,霜凋蘭□。
翳沉玉光,東流茫茫,西山□藏,□□□□。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河北卷第一冊) №大中059 【蓋】 大唐故僧錄和尚墓志 【志文】 大唐崇福寺故僧錄靈晏墓志并序弟子内供奉講論兼應制引駕大德彥楚述右街福壽寺内道場講論大德紹蘭書得其時而行,君子也;應其感而見,祥瑞也。
右街故賜紫僧錄諱靈晏,生聖明之代,紹釋氏之教,姓氏南陽也。
祖曜,父钅共,并樂道雲林,高尚其志,吟詠風月,事罔能拘。
和尚童年人道,固原莫違,天然發心,永求剃落,遂為舊崇福寺翻經五部持念翰林待诏檢校鴻胪少卿賜紫廣濟和尚弟子。
哲而能睿,一聞澈悟。
年十三,講最勝王經及涅經。
師習音雲聚,達解者河沙,才聆法音,終坐如渴。
貞元十四年,圓大戒品於崇聖寺靈壇矣。
首自憲宗,達於大和,獻壽累朝,每悅天思。
其年法門寺佛中指節骨出見,輔翼迎送,人望所推。
開成五祀,護軍中尉擢才奏聞錄右街僧務兼紀綱寺宇,條而不紊。
洎乎大教暫微,堅志無替,再啟玄理,又錄缁徒,重賜紫衣,兩任其首,於戲!月制之歲,羸疾彌加,乃命門人義秀等,令諷諸真言,一夕繼響,從暮至曉,聽而生歎,一性雖雲常住,四大倏然有歸。
以大中十年歲次丙子庚子之月廿九日寅時自累雙足,奄然而逝。
即以明年春二月廿二日庚寅遷葬於京兆府長安縣龍首鄉祁付之原,從衆生願也。
義秀等将虞岸谷,刊勒貞珉,灑淚含悲。
乃為志曰: 大嶽戛雲,中有靈神,大國昌運,師德奇仁。
幼歲富業,為人所聞,□朝獻壽,迎送佛身。
重賜紫服,再錄僧論,年邁厥疾,頓於一句。
自累雙足,瞑目莫分,門弟摧恸,号訴難申。
風悲古木,水逝長淪,刊於貞石,永記斯文。
入内弟子:令楚賜紫身故。
元著,義秀,從建,元迥,文藉,洪辨,文會,懷宇,惠直,元智,惠貞,少琮。
已下三學弟子。
智玄,常清,敬舒,懷章,懷慶,少等。
公素。
在俗弟子等。
張少存,張宗直,張少貞,尼弟子契因等。
張公武刻字(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四冊) №大中060 【蓋】 失。
【志文】 唐故襄州節度押衙充左廂馬步都虞候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太子賓客兼殿中侍禦史上柱國扶風魯公墓志銘并序公諱美,字裡仁,魯公伯禽之後,子孫以國為姓氏,其望族本自扶風,今為□南人也。
祖麟;父榮,試左衛兵曹參軍;鹹早習經史,略知大旨而已。
□尚韬钤,皆為衙門右職,奕廿載德,光而不耀。
公即兵曹之長子也。
幼而端敏,抱義戴仁,投筆從戎,有遠大之志,荏苒和門,四十餘載,曆職一十有一,凡所踐守,皆著課續,為廉使褒異。
始主柳營,洎司戰馬,及居農務,複領攉,藏事馭物,寬猛相濟。
當職吏懷敬憚,去職人亦見思,誠藩郡之良材也。
大中戊辰歲,統兵防邊,黨項充斥,機謀籌晝,保全城壘,為郡帥甄獎,錄功上聞,授殿中侍禦史兼本城教練使。
辛未歲回戈,廉使叙其勤勞,倚其幹辦,俾主軍府都司,守職七換星霜,立事一貫直道,拊而不撓,公私無滞,同列者皆望而敬之。
性本清勤,守約甘於惡衣菲食,祟信釋老三教,嘗以護持為意。
事親孝,臨财*,撫孤以慈惠,接友以信,讓韋之儉,有祭遵之風。
數奇不封,同李廣之命;蒼蒼福善,存而勿□,以大中十一年三月二十九日遘疾,卒於南津裡之私第,春秋六十有四。
以其年四月十八日,葬於襄陽縣漢東鄉蘇封裡之北原,從先茔,禮也。
夫人彭城劉氏,先公而殁人,今亦改葬,從魯人之禮。
繼室南陽韓氏,承家主祀,溫綽柔淑,蓬首痛心,親屬傷悼。
有子五人:長曰敬溫,将門翹秀,閱禮敦詩,為公侯之爪牙,居軍旅之雄職;次曰敬從,曰敬洪,曰敬汶,曰敬複,皆峻爽傑出,天生至性,哀号泣血,毀瘠過禮。
柏仁李德玄,與殿中忝姻戚之末,敬溫銜哀見請為志,忱其質樸無文,直書其事,以謀追琢。
銘曰: 英英魯君,直道是聞,秉心執德,孤野如雲。
得喪自是,中立不群,哲能保己,勇必屦軍。
彼蒼者天,胡然隆谷,未運南溟,才及中壽。
兆彼新阡,漢東之阜,逝水萦波,□風弱柳。
貞石長存兮萬斯年,芳音永播兮傅不朽。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北京大學卷第二冊) №大中061 【蓋】 唐故隴兩李氏女墓志 【志文】 唐隴西李氏女十七娘墓志銘并序父守河南府陸渾縣令胤之撰隴西李氏十七娘,曾祖,皇太原府士曹,祖圩,皇懷州司馬;祖妣荥陽鄭氏。
父胤之,陸潭縣令,親清河崔氏。
家承軒冕,世為甲族,備載圖諜,可得而詳。
汝名第娘,即餘之元女。
所生邢氏,入吾家卅年,恭盡勤敬,終始如一。
享年廿四,大中十一年十一月十一日終於東都政平坊路家宅中院
銘曰: 峨峨盛德,如月高懸,奉事姑章,孝敬能全。
六姻推仰,九族稱賢,仁而複惠,胡不永年?黑方在東,歸未便,洛城東北,宅兆從權。
既封既樹,愁雲慘然,撫棺長恸,永訣終天。
何辜於天,殲我令婦,和鳴婉變,才更寒暑。
風激蘭膏,霜摧玉樹,明月堕地,逝川東注。
已而已而,終天無歸,淚盡繼血,心摧氣羸。
事出意外,夭枉何期?歎迅速如電影,痛懿德之難追。
(錄自《洛陽出土曆代墓志輯繩》) №大中038 【蓋】 故清河郡張府君墓志 【志文】 清河郡張府君墓志銘并序鄉貢進士李元度撰□銘志之興,起於中古,書之貞石,彰不朽也。
府君稱□□。
先祖諱*倩,考諱□諱,皆标望風雲之土,信義之道,為時所稱。
府君早握璋,長宗敬愛,志度詳ê,識見沖曠。
至於壯歲,投筆軍門,武藝當戎,久曾破敵。
晚年退迹,卻詠閑居,浩然襟懷,自樂情性。
嗚呼!白日西沉,黃河東注,逝川易往,浮世難留,大中十三年五月廿二日,終於尚義坊之私第,壽齡七十奇一。
令妻王氏,蓬首哀泣,永歎無依。
有男一人曰弘,号恸于天,毀瘠骨立。
弟名元迪,情多敬愛,恭順仁兄,嗟荊花半雕,片萼先堕。
賢生劉讓,仁孝外家,渭陽之望逾深,痛舅氏之徂逝,以其七月二十日,葬於江都縣興甯鄉趙墅村,禮也。
於是選厚地,蔔青烏,回抱蜀崗,四植松賈。
一空墳珑,千秋夜台,刻石叙銘,以紀年代。
詞曰: 清河府君,世業不泯,六代相韓,三台翼晉。
風鑒*朗,英邁逾緊,情多泛愛,性唯聰ê。
奄忽夜台,梁木中殒,室家号哭,繼淚以血。
佳城,千秋永别,蕭蕭松賈,空慘煙月。
元買地一段,東西壹拾步,南北壹十伍步,當價錢肆貫文。
地主李知權,同賣人李知柔,同賣人母許七娘,保人孫滿、夏達。
(周紹良藏拓本 揚州博物館藏石) №大中039 【蓋】 失。
【志文】 唐故天平軍左廂營田兵馬使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太子賓客上柱國鄭公墓志朝請郎試太子舍人康齊思撰公諱恭楚,字君武,其先周厲王之苗裔。
厲王之第三子,封為荥陽侯。
因□□族,遂有鄭氏興焉。
子孫遂承遊吉之後。
公即後漢司農玄公之胤孫。
曾祖神則,皇衛州刺史;祖穆,皇磁州滏陽縣令;父晏,皇右率府羽林将軍、騎都尉。
公即都尉元子。
加以器藝縱橫,大和初,授使廳副将,未幾,擢别敕院官署正十将。
賞罰嚴明,為督領之最,擢選長材,授經略副使,充右廂營田使。
公幹有聞,元戎知重,尋改衙前兵馬使,充左廂營田使。
删削繁弊,改革冗模,故得軍兵食足,民稱重惠之庥,吏無隐欺,不嚴面肅。
公每巡耕耨,遍以茗粒赈之。
謀非晝餅之權,德邁指梅之詐。
惜乎公遇疾,請退職聚醫,庶幾知命。
雖位非朝列,亦像懸車。
嗚呼!公春秋五十有六,以大中七年七月十八日醫藥無徵,終於□昌縣昌福坊之私第。
以其年十二月四日,遷盧泉鄉黉山裡戴陽疃雙山南大茔,禮也。
夫人彭城劉氏,素禀令儀,委嫔君子,先公而沒,有子六人,長曰弘偕,讨擊副使、護軍衙前判官,次弘,齊州軍事押衙、試左武衛兵曹參軍;三弘威,應孝廉科;季弘侑,護軍子弟。
公理家訓嚴。
四子皆仁義修整,德□宗族。
有弘侃、弘受,并先公而亡。
長女适趙氏。
次女巧娘子,年未笄立。
何負□孤,痛矣哉!恐年代深遠,陵谷變移。
長子弘偕,哀極孝思,痛深泣血,以齊恩言直不謬,遂命紀述盛德,以垂久久之喻。
敢不傾勳績,以副悲□彼鄭公,量高氧雄,為仁之秀,作行之宗。
有勇有義,早瞻勳庸,為将為帥,軍府欽風。
昊天不惠,哲人斯終,孤露滿室,号叫蒼穹。
一倒一絕,送彼□隆,神忽往矣,但餘規蹤。
日日雲霧,掩伴我公,刊石表葬,千□□融。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北京卷第二冊) №大中040 【蓋】 失。
【志文】 唐故河東郡裴氏故夫人钜鹿郡時氏墓志銘并序 鄉貢進土應制科劉ど撰并書及篆蓋懿夫百家郡望,四姓為先;天下氏族,莫過裴姓。
所以秦晉疋偶,遂适裴氏族焉。
夫人性懷貞潔,心靡詭随,廉義隻居,恩撫幼犀,寡躬半百,庭訓耄年。
不幸大中八年正月十九日終於永興裡之私第,享年七十有二。
何期六疾俄侵,三魂忽散,救療尋醫,望眩之瘳除;良吏占蓍,冀離殃而出網。
嗚呼!夕陽西昧,蟾魄東系。
哀子絕漿,孝婦獻水。
二子号天,孤孫潸涕。
竹瓦備陳,塗刍已辨。
長男元慶,季旦兀真,并居家治理,忠孝貞明,奉國恪勤,效誠軍器。
即以其年二月十一日葬於萬年縣洪固鄉李永村之界也。
慮恐代異時移,陵谷變改,乃命微材,紀為銘曰: 嗚呼姜母,不盡施婦,風燭難留,春秋非久。
落日西馳,逝川東注,人每世而有新,世每人而有故。
野每春期必華,草嘗朝而□露。
歎萬古以常然,樹千秋之墳墓。
窆茲貞石以長存,此銘文以永固。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四冊) №大中041 【蓋】 失。
【志文】 *。
唐陳公故荀氏夫人墓志銘并序夫人荀氏,其先颍川郡人也,自晉南渡,居於潤州丹徒縣人。
父諱 ,效職轅門。
夫人三從有節,四德無虧,聞於鄉間。
以大中八年三月十二日終於私第,春秋四十有六。
有子一人,曰仲文;女一人在室。
□哀毀泣血,親□□歎,□□傷嗟。
□以其年四月十六日□□□□郭西萬春鄉阿育王山西南原□也。
恐山谷改移,故刻*記。
銘曰: 嗟乎夫人,四德備身,泉門永,青□□□,□□□□,萬□□□。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江蘇卷) №大中042 【蓋】 大唐故王夫人墓志銘 【志文】 唐故太原郡王夫人墓志銘并序 鄉貢進士劉玄休撰 王氏之先祖,太原郡人也。
曾祖慶,列于行□□□任内□□賜紫金魚袋充教坊使曰盈之愛女也。
天降生質,地□芳□,□淑時聞,适娉君子。
有将仕郎行内侍省掖庭局宮教博士員外置同正員上柱國梁公備禮之婚焉。
貴夫侍帝,累渥寵榮,氣葉風雲,量吞江海。
趨宸極於九霄之上,□□□於七曜之間。
青瑣近臣,斯亦鮮矣。
故夫人氟重坤□,容包巽□。
德麗班史,風高孟門。
關雎之化佳焉,葛ぱ之□美矣。
有子三人:長曰仲宣,次曰仲侔,次日仲戡,皆有典有文,德以名家。
因心之孝既彰,攀慕之情罔極。
有愛女一人,适娉王氏之門。
習禮成規,陳詩作賦。
所謂□山□□□風雨□□□。
寝疾蘭閨,膏肓漸痼。
名□相次,藥氣盈嘗。
複□晨昏□花怯□□謝,修短□常,幽顯難測。
韶光澹□而花忽。
□樂幾何,梧桐半折。
□齡卅有九,時大中八年四月七日,終於大甯裡之私第。
至孝等□□暮雲,淚灑高柴之血。
望斷日月,痛深□子之悲。
青烏□翔,宅兆方啟,以其年五月一日乙酉葬於京兆府萬年縣川,鄉上傅村觀台裡,先茔之禮也。
□愁廣□,霧慘荒郊,野吹悲風,草垂泣露。
□□□□□於東□,月鏡落於西山。
逝水滔滔,人亡地古。
銘曰: 去留永訣兮,海變蒼山。
冥冥長夜兮,蒿裡黃泉。
日□凄涼兮,夫人逝矣。
松柏慘澹兮,孤墳凄然。
荥陽潘引刻字(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二冊) №大中043 【蓋】 失。
【志文】 唐故清河張夫人墓志銘并序琅耶王弘中撰故夫人今為清河人也。
父信,故滄州節度副兵馬使,即信之女也。
家承國門,□□□而無慚所□。
嗚呼!以大中八年六月十六日寝疾,終於齊州招賢坊之私第,享年六十。
同年四月六日,亡新婦隴西李氏先終,春秋卅九。
有兒女四人,并總幼稚,亦以同年同月廿六日葬於夫人阈内,同備窀穸。
是時齊舉。
夫人有子一人,曰玄允,齊州押衙。
玄号奉喪事,即以其年七月廿六日葬於州西曆城縣之西鄉源也。
弘中以宗□之□,□直筆,故請為銘,銘曰: 淮水湯湯兮佳兆□流,将家□葉兮龍韬可修。
窀穸之歲兮一元将周,令子永思兮泣血窮秋。
新墳奄忽兮萬古空愁,望山在日兮煙雲悠悠。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江蘇山東卷第一冊) №大中044 【蓋】 大唐契府君墓志銘 【志文】 唐故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左散騎常侍兼安北都護禦史大夫充振武麟勝等軍□□度觀察處置蕃落兼權□度支河東振武營田等使上柱國□海縣開國侯食邑五百戶契府君墓志銘并叙朝議大夫守京兆尹上柱國賜紫金魚袋柳喜撰公諱通,字周物,姓契氏。
其族系源流,載在國史。
五代祖諱何力,在貞觀初,齒尚幼,率部落千□□效*内附。
太宗嘉之,授左領軍将軍。
後以征讨有勞,尚臨洮縣主,為蔥嶺道副大總管,忠□義勇,存乎本傳。
時有司修蓬萊宮,樹以白楊。
烈公吟古詩以諷主事者,喻其□立,命代□之。
其敏識精裁,為時所推。
曾祖諱峰,皇雲麾将軍、左武衛大将軍、襲武威郡公,贈武威郡太守。
祖諱嘉賓,皇雲麾将軍、左金吾衛大将軍、□盧州郡太守、襲涼國公、食邑三千産,贈涼州都督。
父諱漪,皇持節都督勝州諸軍事勝州刺史,充本州押蕃落義勇軍等使,□侍禦史贈鴻胪卿。
公少習韬钤,閑練軍志,以氣義自任,而齊之以沖和,推誠於人,有善不伐,始效職於單于府,即居上介,仍檢校秘書監兼監察禦史、都督賀蘭府事,後以□□著,遷都押衙、馬步都知兵馬使官、兼殿中,封北海郡開國侯,食邑五百戶。
次授東受降城使,知國子祭酒。
後曆勝、蔚、儀、丹四郡守。
所至千裡,大布六條,皆多襦之謠,無謝龔黃之理。
其*隐求慝之心,勤勤然如不及。
暨升朝序,因拜右衛将軍兼禦史中丞、宣谕突厥使。
時部落*貳,不安土疆,邊帥莫能懷柔,朝廷慮其侵轶。
上命公以招撫之。
至則公喻以朝旨,制其野心,如風之偃草,身之使臂,火未改木,虜還故居。
功成上聞,授左金吾衛将軍。
未幾,又以突厥驚擾,重令□□□□,複命之日,上念其勤勞忠盡,當報以好爵,用示寵光,乃授左貂,仍加大憲,遽轉大将軍,充街使。
分宵警夜,嚴衛皇居,統騎執金,榮當環列。
上以公備詳邊事,盡得戎心,遂授振武、麟、勝等州節度觀察處置等使,仍加度支河東振武營田使。
寵遇既隆,委寄斯極。
公撫綏士馬,葺理疲羸,對食忘冫食,當宵忘寝。
不使己以害物,每推公以律人。
時稱邊亦既蘇息。
無何,腠理生疾,風燭興悲。
以大中八年八月九日奄捐官舍,春秋七十。
嗚呼哀哉!公娶廬江何氏。
夫人之世,累服纓冕,先公棄世,凡九年。
長男公文,任銀青光祿大夫、前鄂王府司馬、兼監察禦史。
次男公應,前河東節度押衙、左骁雄兵馬使、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太子賓客、兼監察禦史。
次男公瑜,前靈武節度押衙、決勝六将、都知兵馬使、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太子賓客。
次男公武,前滄州節度押衙、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太子賓客。
次男公約,前甯節度押衙、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太子賓客。
次男公绶,前河中衙前兵馬使、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太子賓客。
次男公е皆習武尚義,不墜弓裘,□孝□恭,克紹堂構。
女六人,并已從人,盡獲良配。
公文以喜嘗副公銜命,熟□公望,實以日月有期,須有銘志,泣血觸地,來請撰文。
辭既不從,乃為銘曰: 忠臣□胄,命代茂器,聞禮敦詩,戴仁抱義。
累服戎職,屢佩郡符,升朝鳴玉,受诏衛□□擁旌幄,遠綏邊鄙,七萃既和,百姓方理,昊天不惠,梁木遽毀,隙驷莫留,□鳴斯止。
陰山色愁,□鼓聲死,井邑辍□,旗亭罷市。
蒼蒼新植,郁郁新阡,公居於是,永矣千年。
度支推官徵事郎試大理評事李衮書(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二冊) №大中045 【蓋】 唐故隴西李夫人墓志 【志文】 唐朝議郎漢州什邡縣令京兆田行源亡室隴西李氏墓志銘并叙稽乎清濁氣分,陰陽定位,是生男女,爰立室家。
人倫猶是以正,文才□而克彰。
自家刑國,唯忠與孝,在乎婦道母儀,肅雍成化。
苟易斯道,亂是用長。
所以詩稱姜原、大姒,周道以興;傳美孟母、敬姜,家資是理。
輔佐之本,風化之先,莫不由此。
其道明矣。
夫人渤海王房,皇族支胤,生自德門。
曾祖仙舟,都水使者,妣衛氏。
祖瓒,太仆卿,妣盧氏。
父暄,戎、泸二州刺史,妣姜氏。
外祖邑慶,贊善大夫。
舅沔,曆剌普、簡二郡。
外老舅楊公绾,國朝賢相,光載青史。
夫人即笄,歸於我。
溫恭禀乎正性,儀範可為禮法。
敬養舅姑,供承祭祀。
奉蘋藻之薦,盥潔是佳;孰絲之勤,朝夕罔倦。
親姻和睦,長幼無遺,齋莊自持,家道以正,婦德無虧,柔順三紀。
嗚呼!天不*遺,仁而殒逝,以大中八年四月三日享年六十二,終於什邡官舍。
兒女七人長男重,季曰厚,皆服膺儒術,克修詞賦,鄉薦稱美,訓育所加。
三女從人,皆有微宦。
二人年幼,敬修祀事。
鹹茹毒飲血,哀禮過常。
行源遠宦羁孤,難為躬往,令男重護喪以歸。
以其年十一月二十五日窆於長安縣永壽鄉畢原,禮也。
□書令德,亦無愧詞。
乃刊石立志,庶音徽不沫。
銘曰: 彼美夫人,實有懿德,莊肅自持,禮容無忒。
均養七子兮*鸠是式,如賓之敬兮和鸾在阈,享年不永兮天道何惑?中壽厥□□□□□。
終南隴阜,佳氣蔥郁,蔔宅於茲,歸我□□。
□□□□,□□保吉,同穴他齡,精魂靡隔。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四冊) №大中046 【蓋】 大唐故路府君墓志銘 【志文】 唐故文林郎使持節峰州諸軍事權知峰州刺史路公墓志銘并序内弟鄉貢進士李溫撰有唐文林郎使持節峰州諸軍事權知峰州刺史路公,溫之□兄也。
溫□先君子皇任衛尉卿,□□□二鎮,即公之親舅也。
公少丁不造,□長至於外家。
洎乎成立,修身士行,靡不備葉。
公家傅儒素,門為士族,而乃著於海内,此不具載也。
公諱全交。
王父諱恒,皇任朝散大夫華州鄭縣令上柱國。
曾祖諱南金,皇任滁州清流縣令。
父諱□,皇任右衛兵曹參軍事□□等州節度巡官。
公昔為龆龀,則不好弄,耽□詩書,遊泳硯墨。
道德可以飾身,□明可以莅事。
守侍官業,尤振能名,恭慎恪勤,一心無怠。
釋褐奉授豐州大都督府倉曹參軍。
亦能恭守曹務,果□政績。
秩滿,調任泗州宿□縣丞。
職當州貳,尤難其人。
公乃裨助邑長,化□□裡。
黎氓畏愛,闾裡歌謠。
公有業於平陽。
考終,退居□伏,恬然辟處,安貧率道,榮進息心。
不樂走於塵坌,幹谒於公卿。
門館趨媚,□時是非□臻□胸臆,爵祿不□於方寸,不謀之高尚昔矣。
又如□移數歲,有知己□出而命官,□授慈州呂鄉縣令。
清道廉簡,□□□□。
考秩将終,餘之季兄□郡文感亦公之外弟也。
備知公□善政,合境傳聞。
不□□皆授代後。
季兄領鎮□□思其公之□楷,飛章上聞,奏授峰州刺史。
素蘊材術,方期共□。
公銜命赴阙,跋涉水陸,寒暑生疾,不□□而殁,享年五十有八。
京師聞人,鹹□凄側。
中元□戌□□陽至大中甲戌歲□□□□葬於萬年縣崇道鄉白鹿原,先茔,禮也。
公□婚媾,有三子,皆□□□□。
長曰□郎,次曰于郎,小曰惠郎。
銜哀泣血,實睹孝慈。
有二女閏娘,尚在襁褓。
公有□□□任京兆富平縣主簿。
撫育孤幼,念愛□□,每□恩慈,信如我子。
□□□負立焉。
富平以溫中外之屬,銘紀石,實不□□荒蕪,遂恭承旨命,贊揚德休,未盡縷。
銘曰: 猗欤路公,道德無窮。
懷恩懷義,有孝有忠。
身備六藝,學富三冬,俄爾薄逝,魂之□□。
昔佩銅章,新授符印,風燭旋□,□業□□。
海隅而殁,帝鄉歸殡,□□祿□,□□□□。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二冊) №大中047 【蓋】 失。
【志文】 大唐故飛龍洛苑判官登仕郎試左金吾衛兵曹參軍上柱國吳興姚府君墓志銘并序陳人張彤撰昌黎韓希從書吳興姚公諱中,本京兆人也。
其緒即帝舜之苗裔,曆湯、禹、殷、周、漢、魏之代,王公侯伯,流芳不絕,季晉宋武之際,秦王諱苌,即公之近祖也。
公迩纓不曜,高道棄土。
三銜爵諱,删而□□。
公七歲授詩禮於師,十五閱文詞於友,博知廣識,僚侶不及也。
弱冠濯纓,當年顯秩,辟之為椽,鹹議得人。
曆二十年,風教益著。
夫人範氏。
有子四人:長曰宣略,次曰宣畛,次曰宣畦,幼曰宣□。
於乎!夭折良木。
至大中八年末秋三日,暴疾終於洛牧公田之私第,享年五十有五。
文武傷歎,路行咨嗟,遠近聞之,如喪子産。
沐恩者感懷其惠,欽德者仰慕其風。
即以九年二月十七日歸葬於邙山之陽,拊先茔之禮也。
乃為銘曰: 禮樂兼身,剛柔克備,恭恭仕節,璋同□。
弱冠濯纓,芳年顯位,佯佯令問,殁而□□。
(錄自《洛陽出土曆代墓志輯繩》) №大中048 【蓋】 清河郡張府君夫人武威郡石氏墓志銘 【志文】 唐故清河郡張府君夫人武威郡石氏墓志銘并序夫大道興廢,運數有期。
萬物緻乎盛衰,日月有乎盈縮,乃天地之常度,況人倫生殁者哉!爰有清河張公,即黃石公之胤緒也。
公諱懷清。
皇父希進公,夙從戎伍,名列上軍,孝悌承家,芳蘭垂嗣。
轅門仰德,闾裡推仁。
自元和中,因王事從邊,沉殇矢石。
時稚子公勉,未分懷抱,孀幼何依。
夫人石氏,年華尚早,治行才成,方施令淑之儀,忽墜雙鸾之影。
乃守貞姿於松竹,四序難侵;立節行於遺魂,星霜不變。
孤養嗣子,教之以義方,撫之以慈愛,至於成立,道行果全,備忠信於鄉闾,标三端於上府,位列使宅親軍,輔□旌幢之肘腋。
今至孝公勉者也。
奈何夫人不保甘膳,忽染沉疾,以傾背於大中七祀八月五日,享年八十。
今故新圹於九原,備周儀於阡陌,招府君之遺魂,同處窀穸,冀其永安。
以大中九年歲次乙亥二月庚戌朔廿三日壬申,改蔔於縣城北百步之原,禮也。
嗚呼!忠烈成節,行義流名,曷神道之寡識,掩雙美於泉庭,魂兮魂兮,孰不悲盈。
其銘曰: 神道兮何茫茫,掩蕖瓊兮折忠良,棄甘旨兮離北堂,辭白日兮歸夜長。
又曰: 凄凄原野,弱弱芳春,花悲露泣,煙淡風勻。
憧憧來往,誰不沾巾,掩随泉壤,巨肯同塵。
昭昭令德,穆穆無名,輸忠赴難,盡節邊城。
星劍沉沒,山嶽頹傾,行路遠近,減總悲盈。
遙奠遐裔,招請遺魂,禮備旌兆,啟九原。
砂封瑩玉,草沒蘭荪,哀哉哀哉,冥冥銜冤。
其茔地於任初處買準,布午三端,契雲九畝,麻田内任揀二畝充,四面并至地主。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山西卷第一冊) №大中049 【蓋】 唐故夏氏夫人墓志銘 【志文】 唐故定州司倉參軍東鄉府君夫人魯郡夏氏墓志銘并序前試太常寺郎王撰夫人本姓湛氏,其來遠矣。
逮至我唐,以字與穆宗皇帝廟諱同,遂奉诏改為夏氏,今為魯郡人也。
夫人其先府君諱真,天資英邁,風儀峻迥,器宇清通,幹略宏遠,明閑武藝,達識兵機。
早歲因遊浙左,為廉帥所辟,遂從戎彼地,茂績昭顯於南越,嘉聲洋溢乎中國,雖桑賈之雄名,未可俦也。
夫人即府君之長女也。
溫惠成性,徽柔作則,夙承閨訓,克備教先,歸我倉曹,殆垂四紀。
蘊中饋内弼之美,母儀女師二德,奉上以敬,應卑以謙,字孤必仁,訓子均義,令婦之道,然而日章矣。
倉曹先諸夫人一年而謝,灰心晝哭,禮合莊姜,天忽降疾,百藥無驗,大中八年十一月廿九日終於華州鄭縣少華鄉東鄉之别墅,享年六十三。
有嗣子二人,長曰浼,恭孝仁惠,内外攸稱,命之修短,今也雲亡。
次曰氵利,嘗典衙推,職於夏台,亦守官太常錄事,哀毀過禮,杖而後起。
以明年春二月奉青歸於萬年縣洪固鄉李元原。
三月庚辰朔五日甲申窆倉曹府君之茔,禮也。
慮人代推移,陵谷遷變,乃刊貞石,以圖弗朽。
銘曰: 門傳慶祚,誕生淑人,克配靈符,君子作嫔。
協睦九姻,光華二族,疚疠忽侵,俄随風燭。
夕景反照,逝波不回,永辭白日,長處夜台。
如慕,迎返如疑,非今所歎,自古所悲。
渭水之南,終山之北,葬我夫人,刊石頌德。
(西安碑林藏石) №大中050 【蓋】 失。
【志文】 唐故處士李府君墓志銘并序 嗣子景祥撰先君諱映,字用映,隴西狄道人也。
六代祖太宗皇帝,五代祖吳王恪,高祖成王千裡,曾祖天水郡王禧,祖*國公峒,考成紀縣男□。
公高尚不仕,□志丘園。
大中八年九月廿二日終於梓州,春秋八十有七。
夫人太原王氏。
有子三人,長曰景叔,幼曰景翺。
處女二人。
以來年閏四月十八日歸先茔宅於太夫人墳之西北隅,從權禮也。
飲泣禦情,慮為銘曰: 柱史遺留□,玄□仙□。
白馬将軍,赤龍皇帝。
枝分葉疏,派别流細。
□命樂天,韬光避世。
□□□季,□躍助靈。
聰穎天授,才業時傾。
說□戴席,學□□經。
智□封日,辭階□星。
既修乎業,亦進其德。
空歎名聞,終嗟命塞。
大志漸鴻,□機退*。
貞操自□,□心處默。
因依岩薇,放蕩園林。
泉石養志,松筠賞心。
蘭朋汗侶,宣蒼夜琴。
飛觞染翰,園撫歌吟。
禮喪其真,天□其志,孟既先傾,仲當後嗣。
緬惟祖宗,保其祿位。
紹繼封襲,以昭不墜。
□□在嫡,承家惟良。
匪為冢子,胡可襲王。
尋親訪保,漂流異鄉。
榮衛氣屋,遐荒瘴毒。
疾遘膏盲,命随風燭。
屠裂摧絕,哀泣□哭。
去殁妻阝川,歸經褒谷。
落落孤墳,峨峨雙關。
慘霧朝飛,愁雲暮結。
恨起殘陽,悲生新月。
欲播嘉聲,貞石不滅。
(西安碑林博物館藏石) №大中051 【蓋】 失。
【志文】 故右神策軍押衙朝散大夫襄王府谘議參軍上柱國何少直墓志銘并序公諱少直,字子質,陳留郡人也。
父惟升,任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太子賓客、試太常卿、陳留縣開國侯,食邑一千戶,賜紫金魚袋。
公性惟忠謹,智且好謀,勇冠師徒,氣含清律,秉其執直,事於重臣。
曾為護軍之爪牙,亦作台衡之耳目。
公事右神策軍中尉魚骠騎。
役魚公得罪,公為進狀雪之。
不惬帝心,乃遭遐谪。
公切極本使之恩,終無悔恨之意。
明敕既下,是日出城,别其血族如脫屣矣。
初開成元年,徙河南府同軌府折沖,改福王府功曹。
品秩清稱,人皆共推。
美譽出於衆流,握發對於賓客。
至開成三年丁憂,遂起複,拜右監門衛率府副率。
考秩未終,上官知獎,錄其前效,特為薦論。
至開成五年,拜襄王府谘議。
大夫人姜氏,贈天水郡太君。
榮慶一門,官居五品。
次妻時氏,封钜鹿郡郡君。
生榮死哀,無不仰止。
公天将不助,大禍忽侵,大中九年五月四日終於長安萬年縣常樂裡。
有男四人:長曰崇美,次曰铎,次曰師度,次曰師牧。
有女二人:長女适於楊氏,小女在室,皆号天叩地,觸情縻潰。
以埏隧欲啟,日月有時,望陵樹之蒼蒼,喪車已往;聞薤露之杳杳,窀穸何明。
今歸葬於萬年縣龍首鄉袁蔺村,取大中九年八月十四日懸窆。
慮他時年代将深,陵原遷易,子孫難别,遂命為詞。
銘曰: 茫茫宇宙兮百年,歸葬幽途兮萬古。
松柏蕭索兮長青,夜色風悲兮月苦。
道路昏昏兮何極,逝水東流兮不息。
泉門一閉兮不開,魂車招複兮歸來。
(錄自《考古與文物》一九九零年第三期) №大中052 【蓋】 唐故天水趙府君墓志 【志文】 巨唐故華山處士天水趙府君墓志銘并序楊通玄撰處士諱進誠,無别字,其先天水人也。
造父之後,與秦同祖,封於趙邑,因封為氏。
春秋時晉之賢大夫宣子之裔孫。
皇考諱興,奉天定難功臣、上柱國。
處士即功臣之長子也,風雅豁達,器宇宏博,文行忠信,不學生知,孝敬謙和,如授天賜,修身以禮讓,教子以義方,不習文有儒行之美,不從宦有高潔之風,開ト迎賓,貧濟乏,皆可美而志之。
先師雲:有仁德必得其壽。
處士得壽矣,必得其祿。
處士屋潤矣。
謀生之道,足以自安;修短之期,難逭時數。
嗚呼哀哉!以大中乙亥祀四月廿二日寝疾,終於華陰孝義鄉拾級裡之别業,享年七十九。
夫人太原王氏,周靈王王子晉之後,晉龍骧将軍之裔孫。
笄冠良疋也。
夫人自結缡來歸,恪慎明訓,禮備榛栗,告虔君姑,婦道彰明,母儀淑順。
上天不惠,積善罹殃。
夫人與處士相次終殁,以大中八年五月五日終於拾級裡私第,享年七十七。
處士生二男二女焉。
長男宗慶,年卅九,先於家君一期而殁。
次子宗并失怙恃,又喪長兄,瞿瞿皇皇,觸目摧絕。
長女适於惠氏,送終備儀。
次女娉於蒯氏,不幸短命。
宗即以乙亥年八月丙申遷於先茔之次,禮也。
通玄接處士道義相知,契為交友,寝門之恸,以志賢德。
銘曰: 英賢府君,特立不群,淑德夫人,令順嘉姻,積善無徵,上天不惠,夫人其亡,府君即世。
長子既亡,仲子居喪,目泣柴血,□絕曾漿。
馮夷古原,太華東崗,馬鬣封墳,地久天長。
志之琬琰,今古傳芳。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四冊) №大中053 【蓋】 唐故天水趙公墓志銘 【志文】 唐故天水趙公墓志銘并序楊通玄撰公名石,字宗慶,其先天水人也。
造父之後,與秦同祖,授封於趙,因封氏焉。
皇祖諱興,奉天定難功臣、上柱國。
皇考諱進誠,華山處士。
公即處士之長子。
事親孝慈,言信行睦,有溫良之德,有文雅之風。
克紹弓裘,不墜構,義方承訓,趨庭聞詩。
謙謙然國士之器也。
所期仁孝必壽,斑衣養親,何圖積善無徵,降年不永,以大中甲戌祀四月廿日寝疾殁於華陰孝義鄉拾級裡私第,春秋四十九。
公故新婦弘農二楊氏,繼娶故新婦渤海吳氏,偕蔔同穴而遷。
公生二男二女,長子堅,童年也,次子殷,幼歲也。
早喪父母,哭無常聲。
長女适於天水董氏,佳婿哀情,送終以禮。
公之令弟宗與幼侄堅、殷,禮備遷葬,即以乙亥年八月丙申陳脯醢之奠,備遣車之儀,遷長兄於先茔之次,禮也。
通玄幸以中外親知,奉季弟言請,慰喪流涕,為文志之。
銘曰: 趙公賢良,孝行明光,趨庭聞詩,承訓知方。
謀家潤屋,子道名芳,天其何災,年盛淪亡。
家君哀傷,肝腸斷絕,哭子終身,不逾期月。
天性道大,怙恃情切,於先茔,昭穆行列。
嗚呼哀哉!(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四冊) №大中054 【蓋】 失。
【志文】 唐故青州司戶參軍韋君夫人柏氏墓銘并序外生前鄉貢進士張台撰夫人姓柏氏,諱苕,無字。
唐工部尚書季纂五代孫。
工部之孫謇為鄧州長史。
長史生造,為懷州獲嘉令。
獲嘉先以從事在祿山府,因奏捷召見,言祿山逆狀。
明皇怒,坐貶獲嘉,時天寶十二載也。
及薊兵起,獲嘉屠而柏氏滅。
幼子緯良器,年六歲,為人所藏得全。
及十四五,乃歎曰:一腐儒何可雪雠耶?因學兵,得司馬法。
十八從軍。
相國韓公以軍師禮遇。
收睢陽,死希烈,功最,封平原郡王。
德宗立禁軍,精擇元帥,首用平原王為神策大将軍。
平原王禮賢下士,如韓愈李觀輩,旦夕遊處門下。
平原王婚康氏,今工部郎中複之姑。
夫人第四女也。
長兄封,進士及第,刺三郡,官至太子賓客。
次兄耆,以文學白衣徵為右拾遺,刺二郡,由兵部郎中為谏議。
夫人廿二,适京兆韋挺,挺宰相處厚再從弟,一命為青州司戶參軍,卒。
有賓客元舅之銘在。
夫人生二女。
長女幼卒,次女适今戶部郎中李荀。
夫人無子,從李氏女居,未幾不幸。
權窆於河陽縣之南。
戶部佐蜀相,李氏夫人又不幸於成都官舍。
臨絕遺言,深用為,孝之大欤!孝之大欤!大中十年二月十日戶部命其子渭奉外祖母之柩安厝於萬年縣第五村司戶府君之墓,禮也。
台六歲,從學外氏,長育於夫人之手,撫寒慰饑,恩顧特厚,故為其銘,鄙而盡哀而不文。
銘雲: 恭惟懿德,禀孝與慈。
儀刑中外,軌範閨闱。
乃歸令族,長幼所宜。
十年和嗚,雍雍于飛。
良人從知,宦於海湄。
忽爾承訃,伶俜無依。
哭對寒賈,撫訓癡。
夫人之生,秋葉之危。
半世寒饑,女子有歸。
安於女氏,天命又違。
蔔殡邙北,封樹依依。
孝女之志,同穴是期。
帝城之南,少陵之陌,青青長松,韋氏之宅。
已矣乎!千載從此隔。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四冊) №大中055 【蓋】 唐故吳興姚夫人墓銘 【志文】 唐故濮州臨濮縣令趙郡李公夫人吳興姚氏墓銘并序從子鄉貢進士潛撰并書夫人諱品,□為吳興□族,有唐中書令梁國文貞公曾侄孫,宗正少卿府君諱元景之□曾孫,汝州司馬府君諱算之孫,相州臨河縣令贈太子右庶子府君之季女也。
起居舍人郭公閏之外孫女也,秘書監贈禮部尚書我府君之女弟也。
夫人於諸姑中齒最幼,舉家锺愛,不與他等。
然自龆歲,即若成人,不以嬌稚自處。
明秀婉悟,進止閑淑。
常詠諷歌詩,以自怡恽。
□府君,益器憐之。
未笄而孤,柴毀天至。
既免喪,親族曾□面者不能識。
我府君以夫人貞姿孝行,須擇良對,由是趙郡李公以門地才器當是選。
亦既廟見,執婦之禮,雅有儀法。
所天既殆,處喪得哀禮之□。
暨女歸他族,男能入仕,皆為人所賢重,曰夫人之慈訓也。
已而随子官至東魯,未滿歲,苦腰疾,藥膳既違,奄至大夜,以大中八年八月十三日,殁於兖州金鄉縣官舍,享齡六十九。
女二人:長适内兄章,遭命不淑,未幾而謝。
次适太原郭臯,今見為撫州錄事參軍。
男三人:曰柔、曰知玄,皆不樂仕進,故久未知;名曰,最少,實□姚氏所出也,孝而嗜文,不敢擇仕,調輔兖州曲阜尉。
既丁大禍,泣血以待吉月,以十年丙子四月一日,号奉青車,發自金鄉。
其月廿三日乙未,窆于河南府河南縣伊鄉中梁村北谷于趙郡茔,禮也。
先一年,曲阜外弟走家仆以訃來告,且白遺德懿範,他族所不能詳,原兄志之。
潛摧恸迫心,既不敢辭,是請哭書貞石,恨不仿佛。
銘曰: 氏自吳興,天於趙郡,生禀端淑,長由貞順。
愛女有歸,人欽善訓,令子肥家,斯聞益信。
福善既爽,神幽莫問,歸同藏,千齡共盡。
嗚呼哀哉!趙郡公先夫人廿九年殁,其銘藏於墓側,雨不及備禮也;德行鹹載於家諜,此不複叙焉。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北京大學卷第二冊) №大中056 【蓋】 周府君墓志銘 【志文】 唐故平州刺史盧龍節度留後周府君墓志銘并序孤子前幽州節度衙前兵馬使中散大夫檢校太子賓客在中小名薊郎号絕撰上并書伏覽周公歌文武之德,史通成祖考之言,紀贊先勳,代有稱作。
在中敢誘罷驽,罪抑哀懑,攀圖茂實,匪不能文。
先公諱,字仲信,其先出於汝南。
昔周德衰微,秦封宜臼之子列為汝渎侯,複廢邑為汝南部,繇是子孫稱周為氏焉。
厥後遷徙天下,分為七望。
在晉有訪,以功為鎮西将軍。
四世至虎,為苻堅徙居河東。
其後或居廬江,或留并蒲。
公乃世為河中河西人也。
八代祖泫明,武德中為安州總管。
曾王父諱思仁,右衛長史。
王父諱知遠,蚤著機略,左仆射代國公表為朔方兵馬副使,殉節於京洛之間,贈岐州都督。
王考諱道榮,舉孝廉,調補左衛兵曹參軍,貞元中,南海節度使趙昌表授廣州司馬,實赴知己之請。
公體靈振德,杖信義以高顧,博通群藝,天資辯對。
十歲誦孫吳兵書數十萬言。
弱冠又著長城集十二篇,藏於家。
大略集古之名将得時為長城也。
元和中,侍中彭城公有重士逾山之量,以缯帛數輩厚緻公焉。
至則忻然,深契魚藻之誼,乃授散兵馬使。
長慶中,司空吳興公授正兵馬使、知都虞候事。
吳興公因列衙廣署,命公字焉。
獨立階問而大言曰:某久參諸将,及總戎政,唯荷公一人不為過也。
時之耆艾莫不傾聳其美。
即授節度押衙兼司賓務。
大和初,诏讨浮陽公。
屢赍勝捷,兼奏其軍營進退之度。
前後八受賜,皆禦服、缯綿、玉帶、金卮;四改官,至待禦史、國子祭酒、蘭陵郡王。
文宗嘗謂公曰:朕觀卿非河塞之間也。
朝中卿士,動有千百,□若卿一言抒朕憂計。
侍臣者見公,應對無方,相顧披靡而歎服焉。
開成中,司徒谒城公以公名重燕州,清衷□厚,乃授節度部押衙。
會昌四年,相國清河公授公妫州刺史。
居二歲,相團善其成績,以涿郡要沖,憑公靜理,乃授涿州刺史、永泰軍營田團練等使。
公下車旬日,敦百行因心之化,破民俗忄冀忮之愚。
又二年,公以亵務益煩,辭之疾故。
乃授平州刺史、盧龍節度留後、柳城軍等使。
居五年,遼西父老稱複尤古仁賢之風。
賴其化也。
伏以尊履,乖留氣序,益尚逍遙之思。
又有吏民數百人詣衙東門有借留之請。
□代手草尺書,殷勤未許。
公陳乞愈切,志不可窺。
不得已,是從其請焉。
何圖幽明绐善,禍酷潛罹,以□□十年五月廿九日奄锺殃罰於幽都縣遵化坊之私第,享齡七十。
府公降終始之恩,蹭赙加等。
□□□□劉氏。
王父諱謙,皇定州新樂縣令。
王考諱榮公,右神策軍步軍兵馬使兼殿中侍禦史。
夫人有子□□女二人:長适上谷侯弘實,終安次尉。
次适節度衙前虞候勃海高可度,自歸於高,不幸早世。
夫人以大和七年先遘兇禍,明年即宮於薊縣高義村之原。
公繼娶夫人弘農楊氏。
王父諱幹,安南都護府左廂校練使兼監察禦史。
夫人有子二人:長名敬中,小字範陽,前節度衙前将;次名弘中,小字頭ヌ。
女一人;适弘農楊方蠡。
夫人肅雍詩禮,有均養孤嗣之德。
在中等隻禀慈訓,迫考日時,茹荼潰腸,抑未毀滅。
以其年九月三日,奉遷神駕於先夫人之舊茔。
奈何蒼降忍,難逾柔日之期;悲箭叢心,将陳罔極之思。
血淚交頸,擗面哀号,謹纟由明德。
銘曰: 麗德斯皇,道積源長,濯纓挺質,器任圓方。
行先忠孝,資為*,貞正廉明,室唯*。
昔在海濡,有欺玄貸,辯析天心,龍光表赍。
□□□化,穆若彌新,惕息奸詐,鼓舞孤貧。
曆匡十帥,誼貫初終,立言垂範,金□□□。
(錄自《文物》一九九二年第九期《北京近年發現的幾座唐墓》) №大中057 【蓋】 大唐故劉府君墓志銘 【志文】 唐趙州臨城縣故劉府君與故李氏夫人合銘□鄉貢明經從□□□劉氏之先,起自陶唐之後,而得其姓□丘、彭城、河間、弘農,府君即是三之宗裔。
其先公王襲世,冠蓋□□,爵隆盛業,綿曆歲年,謹記□文不□顯。
府君皇曾及祖至考,并古今豪傑,寰宇英明,頃因先代宅於河朔,居於斯邑,而立家第,昭穆□榮,已經數世。
歲久時深,逦迤□言,并於先茔安厝。
□官勳名□□存先銘具載矣,亦不重顯。
府君諱忠,是三世公□也。
□□奉國,孝友成家,在養之時,奉甘棠之美;沒世之後,獻黼藻之□。
溫□於家,情非親□。
至大中二年不幸染疾□□□□□醫不痊,至此年六月七日終於邑中□歌坊私第,享齡四十有七。
夫人李氏等皆問望□家,禮有□義俱□仁哀□蘊儀,不幸□□*迤淪喪,并□亡年廿十有七載。
嗣子二人,長曰仲殷,禮婚王氏;小□仲枋,并恭行孝敬,可繼前賢,從下著勤恪之勞,喪側有哀号之□。
絕漿泣血,哀毀過情,惟對靈儀,如負镌刻,今罄家内之資财,備□□不同禮,取大中丙子之歲,庚子月戊申日扶護其靈于縣東北二裡故茔,禮泉戶。
恐年深歲遠,陵谷更移,靈穴無憑,驗之何迹?奉□直詞于□之事,以繼銘記,刊勒貞石,千載将驗。
銘雲: 府君之柩,夫人之靈,風儀秀異,節志清貞。
平□□歲,鸾鳳和鳴,豈期今日,同□幽隧。
神兮永居長夜,魂兮無時睹明,葬此原兮崗□,高墳萬□千秋。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河北卷第一冊) №大中058 【蓋】 張氏墓志 【志文】 夫天之運日月五星巒東□者,蓋亦天之常□□□□□□逐源流族裔,起於一房,分派流於遐迩者,亦族之常規。
夫人即颛顼氏之遠裔,漢丞相之後,二十四世之苗□,累高德□□不群,至於我唐,冠冕相胤。
夫人家本清河,因祖遠仕□□至肥鄉三□□,置其世業,即有數百餘載。
夫人初笄之祀,歸於李氏之當□□□□縣人也。
夫人大父及考,名與字同,操行清勵,器宇深沉,德藝内□,詞藻外煥,不貪而為寶,勒學而為祿。
夫人即公之第十三女也。
少習母訓,長修婦功,德班氏之規儀,行謝家之令問。
何期忽染觏,藥不能救,天損清河之玉,俄歸永夜,於大中十九年五月十四日殁於*内之私第,享年六十一。
嗚呼!聞者失聲,知者不公,恸哭於堂。
長同衾枕之歡,忽□鴛鸾之伴。
夫人嗣子公貴,□才抱氣,文武兩全,孝悌之欤,孰不歎。
有女一人,适王氏。
兒女等俱泣於地,五内分崩,競懷罔極之心,而有終身之戚。
嗚呼!以大中十年歲在丙子十二月庚子朔二日辛未,窆於縣西南七裡尚家莊北,於舅姑大茔之内。
其地西連古嶽,東接羅城,前顧□□,後瞻牛水。
複恐年移代易,谷壞陵。
乃勒石為銘。
其辭雲: 嗚呼夫人,門楣之規,幾阃之則,霜凋蘭□。
翳沉玉光,東流茫茫,西山□藏,□□□□。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河北卷第一冊) №大中059 【蓋】 大唐故僧錄和尚墓志 【志文】 大唐崇福寺故僧錄靈晏墓志并序弟子内供奉講論兼應制引駕大德彥楚述右街福壽寺内道場講論大德紹蘭書得其時而行,君子也;應其感而見,祥瑞也。
右街故賜紫僧錄諱靈晏,生聖明之代,紹釋氏之教,姓氏南陽也。
祖曜,父钅共,并樂道雲林,高尚其志,吟詠風月,事罔能拘。
和尚童年人道,固原莫違,天然發心,永求剃落,遂為舊崇福寺翻經五部持念翰林待诏檢校鴻胪少卿賜紫廣濟和尚弟子。
哲而能睿,一聞澈悟。
年十三,講最勝王經及涅經。
師習音雲聚,達解者河沙,才聆法音,終坐如渴。
貞元十四年,圓大戒品於崇聖寺靈壇矣。
首自憲宗,達於大和,獻壽累朝,每悅天思。
其年法門寺佛中指節骨出見,輔翼迎送,人望所推。
開成五祀,護軍中尉擢才奏聞錄右街僧務兼紀綱寺宇,條而不紊。
洎乎大教暫微,堅志無替,再啟玄理,又錄缁徒,重賜紫衣,兩任其首,於戲!月制之歲,羸疾彌加,乃命門人義秀等,令諷諸真言,一夕繼響,從暮至曉,聽而生歎,一性雖雲常住,四大倏然有歸。
以大中十年歲次丙子庚子之月廿九日寅時自累雙足,奄然而逝。
即以明年春二月廿二日庚寅遷葬於京兆府長安縣龍首鄉祁付之原,從衆生願也。
義秀等将虞岸谷,刊勒貞珉,灑淚含悲。
乃為志曰: 大嶽戛雲,中有靈神,大國昌運,師德奇仁。
幼歲富業,為人所聞,□朝獻壽,迎送佛身。
重賜紫服,再錄僧論,年邁厥疾,頓於一句。
自累雙足,瞑目莫分,門弟摧恸,号訴難申。
風悲古木,水逝長淪,刊於貞石,永記斯文。
入内弟子:令楚賜紫身故。
元著,義秀,從建,元迥,文藉,洪辨,文會,懷宇,惠直,元智,惠貞,少琮。
已下三學弟子。
智玄,常清,敬舒,懷章,懷慶,少等。
公素。
在俗弟子等。
張少存,張宗直,張少貞,尼弟子契因等。
張公武刻字(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四冊) №大中060 【蓋】 失。
【志文】 唐故襄州節度押衙充左廂馬步都虞候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太子賓客兼殿中侍禦史上柱國扶風魯公墓志銘并序公諱美,字裡仁,魯公伯禽之後,子孫以國為姓氏,其望族本自扶風,今為□南人也。
祖麟;父榮,試左衛兵曹參軍;鹹早習經史,略知大旨而已。
□尚韬钤,皆為衙門右職,奕廿載德,光而不耀。
公即兵曹之長子也。
幼而端敏,抱義戴仁,投筆從戎,有遠大之志,荏苒和門,四十餘載,曆職一十有一,凡所踐守,皆著課續,為廉使褒異。
始主柳營,洎司戰馬,及居農務,複領攉,藏事馭物,寬猛相濟。
當職吏懷敬憚,去職人亦見思,誠藩郡之良材也。
大中戊辰歲,統兵防邊,黨項充斥,機謀籌晝,保全城壘,為郡帥甄獎,錄功上聞,授殿中侍禦史兼本城教練使。
辛未歲回戈,廉使叙其勤勞,倚其幹辦,俾主軍府都司,守職七換星霜,立事一貫直道,拊而不撓,公私無滞,同列者皆望而敬之。
性本清勤,守約甘於惡衣菲食,祟信釋老三教,嘗以護持為意。
事親孝,臨财*,撫孤以慈惠,接友以信,讓韋之儉,有祭遵之風。
數奇不封,同李廣之命;蒼蒼福善,存而勿□,以大中十一年三月二十九日遘疾,卒於南津裡之私第,春秋六十有四。
以其年四月十八日,葬於襄陽縣漢東鄉蘇封裡之北原,從先茔,禮也。
夫人彭城劉氏,先公而殁人,今亦改葬,從魯人之禮。
繼室南陽韓氏,承家主祀,溫綽柔淑,蓬首痛心,親屬傷悼。
有子五人:長曰敬溫,将門翹秀,閱禮敦詩,為公侯之爪牙,居軍旅之雄職;次曰敬從,曰敬洪,曰敬汶,曰敬複,皆峻爽傑出,天生至性,哀号泣血,毀瘠過禮。
柏仁李德玄,與殿中忝姻戚之末,敬溫銜哀見請為志,忱其質樸無文,直書其事,以謀追琢。
銘曰: 英英魯君,直道是聞,秉心執德,孤野如雲。
得喪自是,中立不群,哲能保己,勇必屦軍。
彼蒼者天,胡然隆谷,未運南溟,才及中壽。
兆彼新阡,漢東之阜,逝水萦波,□風弱柳。
貞石長存兮萬斯年,芳音永播兮傅不朽。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北京大學卷第二冊) №大中061 【蓋】 唐故隴兩李氏女墓志 【志文】 唐隴西李氏女十七娘墓志銘并序父守河南府陸渾縣令胤之撰隴西李氏十七娘,曾祖,皇太原府士曹,祖圩,皇懷州司馬;祖妣荥陽鄭氏。
父胤之,陸潭縣令,親清河崔氏。
家承軒冕,世為甲族,備載圖諜,可得而詳。
汝名第娘,即餘之元女。
所生邢氏,入吾家卅年,恭盡勤敬,終始如一。
享年廿四,大中十一年十一月十一日終於東都政平坊路家宅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