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

關燈
孽已平,論公策名,登壇授钺,有土專征。

    六師既理,雙旌啟行,虜不南顧,人安北扃。

    雄圖方壯,朝露旋曦,良木既壞,蕙蘭亦萎。

    皇情震悼,褒崇異之,車徒慘澹以無色,賓從涕集而交頤。

    青烏已筮,素車在門,辭帝裡而西度,望漢陵之近村。

    榮華熏灼兮光儀永,功名輝赫兮竹帛空存,松賈認将軍之樹,文字旌忠烈之魂。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四冊) №大和021 【蓋】 失。

     【志文】 前試太常寺協律郎荥陽鄭公故夫人李氏墓志銘并序 河間張次撰夫人姓李氏,隴西人也。

    曾祖,皇宗正卿;祖先,皇雲麾将軍、右千牛衛大将軍;考,皇獻陵台署令;枝源高遠,系於九天。

    夫人溫德内備,休和閨門。

     夙罹憫兇,與其兄姊弟妹敦以溫順,勖以禮教,為姻族所重。

    及長,适荥陽鄭公。

     溫溫多雍,志性端良。

    保謙和之道,履吉人之迹,亦為儒者之所器慕。

    自禦輪成禮,填篪韻合,琴瑟克諧,逾二歲矣。

    儀光可仰,坤範可稱,悲□□歸鄭室,遘疾不痊。

    大和二年五月十八日,終於河南府偃師縣元舅之别業,享年廿五。

    倏歸杳漠,悼怛何及。

    今将議窀穸,稱其有無,以大和三年十月廿日歸葬於河南府河南縣金谷鄉伏和村之原鄭氏先域之左,禮也。

    懼年代遷遠,陵谷變移,於是書三代官閥,封樹之日,志於貞石。

    銘曰: 懿乎夫人,溫□是性,天付其德,不得其命。

    厚地冥冥,夜台何永!劍沒重泉,鸾栖孤影。

    來日何短,去日何長。

    古陌蔓草,悲風白楊。

    馬鬣新封兮舊域依然,積善罹殃兮難谌昊天。

    □矣□矣兮嗟恻何及,情在人間兮身歸下泉。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洛陽卷第十三冊) №大和022 【蓋】 失。

     【志文】 唐故右神策軍弘農郡楊公墓志銘并序 朝請郎試光祿寺丞崔元古撰有唐大和三年五月十七日右神策軍右廿六将、正将、奉天定難功臣、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太子詹事楊公殡於長安城東京兆府萬年縣長樂鄉張壽村春明門外,禮也。

    溫州長史□□之孫,右羽林軍判官試華州華陰縣尉杲之子。

    公松筠是操,孤标不群,文武兩全,□行美□,翼衛金阙,輔佐玉階。

    公名,少習武□,幼小攻文,□同以忠,承□以孝,□□幽燕兵悖,亂我中元。

    銮舉西遊,駕幸奉天。

     衛佐人君,遊時匡難,不離銮舉,遂得槍殄滅,日月再明。

    因此建功,诏賜奉天定難功臣,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太子詹事。

    随駕入朝,親循玉階,輔弼金阙。

     時頻年西戎大下,*我郇。

    诏令将軍戴公,部領精銳親衛将士,鎮於襄樂縣。

     遂感烽煙絕非時之火,蕭關無牧馬之憂,四五十年,煙塵不起,公勤於王事,幹於公門,一将無困弊之勞,所主有課緝之績。

    皇天不,奄我賢良。

    去大和三年五月十七日,薨於襄樂私第,享年六十一。

    夫人石氏,恨一劍先沉,孤鸾獨舞,鄰裡泣泗,六親恸哭。

    嗣子悅,右神策散副将、緻果副尉、行左清道率府押細引長上、上柱國,号天叫地,五内崩摧,高柴泣血,曾子絕漿。

    祿益厚而慕焉,銜恤問禮,永圖幽宅。

    其年十月八日發引於襄樂縣,克用十月廿六日殡於斯原。

    世爾非琢石泉下,無以示久違。

    其詞曰: 哀哉楊君,禀性風雲,洋洋美德,谔谔不群。

    職□正将,特建功勳,昊天厚地,俄爾歸記。

    風悲隴樹,月□□墳,幽局路隔,永閉泉門。

    琢石為記,隻斯文。

    萬古千秋,記於子孫。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四冊) №大和023 【蓋】 失。

     【志文】 大唐故天水趙府君墓志銘并序儒林郎拭湖州安吉縣尉騎都尉曹賓卿撰并書公諱愛,字茂之,其先長安京兆人也。

    爰自周秦,至於漢魏,或入宰廊廟,匡佐邦家,出擁旌旄,位居方伯,軒冕不絕,易葉重光,傅慶子孫,如玺綸也。

     曾諱,祖諱彰,父諱宗,皆仁德敏達,學蘊生知,不趨世譽之名,不親權貴之道。

    公少而好學,秉操孤貞,杖義依仁,交不苟合,髫龀之歲,則有松筠之心,目視勳華,亦如脫屣。

    雖王公之貴,曷足羨焉。

    高尚林泉,足為玩世;五美之德,全而備之。

    於戲!生也有涯,命也無際。

    去大和二年二月廿四日寝疾,終於光宅裡之私第,春秋六十有七。

    夫人樂氏,淑茂貞姿,四德齊備,琬琰之質,六行無虧。

    去元和九年二月廿八日寝疾先逝,權殡,禮也。

    有子三人:長曰輔政,幼而從仕,入侍禁闱,文學修身,才藝兼著,任朝散大夫、行内侍省奚官局令、上柱國、賜绯魚袋。

    穆宗皇帝念以侍從日久,警衛勤勞,乃诏授荊南監軍,勳賜仍舊。

     嘗以奉公之暇,博贍群書,學富三冬,尤精墨妙。

    以長慶三年九月四日遘疾先逝,薨於荊南公館第也。

    於戲!狂風何速?摧大廈之材,神理何辜?碎荊山之璧。

    次曰輔弼,肅參環衛,職列崇班,恭己臨仁,謙和自牧,任左龍武軍僻仗押衙、朝議郎、試太子賓客,兼監察侍禦史、上柱國、賜紫金魚袋。

    季子師周,冰容之質,玉白含霜,早應高科,久而未第。

    孫惟弁,始於童,孝禮天知,承順於家,清風自揖,即以大和三年十月廿六日葬於先營長安城東川鄉上傅村,禮也。

    次子等,追罔極之痛,思顧複之恩,泣血連洳,一踴三絕。

    慮以星霜變易,陵谷更移,見為文,刻乎貞石。

    銘曰: 浩浩之水,如仁如德,忠孝兩全,誰為俦敵。

    善與人交,久而益敬,太華之峰,長河月影。

    昆山是玉,磨砺轉瑩,公之賢美,如斯之盛。

     大和三年歲次己酉十月戊申朔廿六日癸酉(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四冊) №大和024 【蓋】 大唐故許府君墓志銘 【志文】 唐故内坊典内銀青光祿大夫行内侍省内侍上柱國高陽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戶許公墓志銘并序  翰林學士中大夫中書舍人上柱國賜紫金魚袋王源中撰  翰林侍诏儒林郎守常州司倉參軍騎都尉劉諷書公諱遂忠,字貞颀,其先高陽人也。

    太嶽以盛德濟人,爰錫姜姓;周武以疇庸啟國,乃建許邦。

    厥後子孫因以命氏,弈葉绂,承家公侯,史冊續書,蟬聯不絕。

    曾祖浩,祖煉,鹹有懿行,高尚其心,守道本仁,故皆不仕。

    父諱進運,皇劍南西川監軍使、中大夫、行内侍省内府局令、上柱國,賜绯魚袋;入侍禁局,出監藩鎮,敏恪馳譽,端明顯猷。

    公即第二子也。

    公以忠貞振名,直亮立節,初列儲宮之屬,俄寵宣徽之榮。

    當德宗踐位歲久,睿謀日彰,選任之間,鑒用斯極。

     至貞元十七年,恩賜綠绶,拜将仕郎、掖庭局監作。

    洎憲宗臨禦,特加朱绶,遷登仕郎、内府局丞,充宣徽供奉官。

    祗衛龍銮,以旌功業。

    其歲除武德副使,蓋山園之禮,充奉藉能,事任克修,渥澤尤異。

    元和初,授徵事郎、内府局令;二年,賜勳上護軍,依前供奉官。

    皇華宣命於四方,清問馳聲於多士。

    十四年,紫绶崇榮,金章有耀,伐罪之績,申恩所加。

    十五年,為右三軍僻仗,加朝議大夫、行内常侍、上柱國,以酬功也。

    尋轉中大夫。

    十二月,遷太中大夫、内侍省内侍。

     當郊壇之盛禮,賞禁旅之殊效。

    允答忠恪,爰增寵光。

    長慶元年轉正議大夫,進封高陽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其年,遷銀青光祿大夫;是冬,中書令田公弘正之統鎮冀也,公銜命宣風,輯甯藩翰。

    二年,監天平軍。

    以公識度寬明,智略精密,故有此選,克副群情。

    洎敬宗繼位,除内園使;寶曆元年,複護河東軍。

    北門雄都,委擢非易。

    公既至,聲績洽聞。

    進封開國伯,增邑七百戶;二年,又封國公,食邑二千戶,以顯勞也。

    大和元年,赴阙。

    上以陳戀主之誠,内以表養親之節。

    诏旨允若,星言朝天。

    除華清官使。

    二年,改瓊林庫使。

    泉貨之聚,清廉是求,及司庫務,果著能政。

    未幾,除内坊典内。

    福善之理,神鑒無徵。

    疾恙是嬰,兇釁俄至。

    以三年六月廿九日薨於大甯裡之私第,享齡四十八。

    以其年十一月八日窆於萬年縣川鄉上傅村,禮也。

    夫人成氏。

    有子一人,曰夷賞。

    苫兇居喪,以奉蔔宅。

    太夫人朱氏,高年在堂,哀痛何逮。

    恐岸谷有變,年代莫傳,銘名下泉,以示千古。

    銘曰: 太嶽有光,子孫其昌,在周封許,本系稱姜。

    功傳竹帛,代秉璋,爰生明哲,左右我皇。

    纡朱佩紫,銀印金章,崇階封邑,開國名揚。

    入司禁署,出護藩方,忠勤顯績,信義流芳。

    雄雄北門,管钅侖戎虜,戈甲萬夫,貔貅千旅。

    公宣聖澤,葉睦師武,聲問克彰,威嚴是懼。

    華清秘殿,瓊林禦府,典内劇司,事任鹹舉。

    中壽是享,高堂養親,奄忽殂謝,天乎不仁。

    哀哀孀妻,令子,蔔茲宅地,樹此松梓。

    勒石記銘,垂於萬祀。

     (錄自《考古與文物》一九八五年第六期) №大和025 【蓋】 大唐故王府君墓志銘 【志文】 唐故湖南監軍使正議大夫行内侍省内府局丞上柱國賜绯魚袋王府君墓志銘并序 右神策軍判官朝散大夫行洪州都督府功曹參軍上柱國趙玄卿撰府君之先也,自周靈儲嗣曰子晉,以封王而登仙駕,因命氏焉。

    至漢廣宗侯曰成,其後以銀鈎擅名,金埒盛事。

    逮於皇朝,令族之裔,代為京兆人也。

    曾祖玄爽,祖遊仙,耽書體道,秉志儒術,皆以鶴版來徵,龍骧賓請,辭榮不受,傲逸林壑。

    烈考朝進興元元從朝散大夫内谒者監諱明哲。

    彤闱授任,玉塞成功。

    令德徽章,布在方冊。

    府君即谒者公之長子也。

    氣質端悫,神智宏深。

    臨事不怍於鷹揚,觸邪豈慚於豸角。

    以貞元廿年九月起家賜綠,署掖庭局藍作。

    承旨禁闱。

     元和初遷内養。

    戊子歲九月,充浙西道監軍判官。

    癸巳歲,拜鴻胪使掾佐。

    當宣谕廉察,撫慰軍師,得表殷雷之聲,以贊國風之化。

    尋遷内府局丞上柱國。

    長慶四年,加銀章朱绂,授鴻胪禮賓副使。

    射雕之虜,申令畏威;驚馬之戎,敬而知禮。

    寶曆乙巳年,遷殿前高班,秋八月,授湖南監撫使。

    屆彼潭府,連帥每詢於政事,郡寮獲奉於紀綱。

    自裨将至於部伍,龍韬虎暢,感其惠而畏其嚴。

    至大和三年夏六月,寝疾不瘳,殆至綿忄。

    秋七月乙未,瞑目於潭府之廨署,春秋五十,甲子三百。

    故夫人吳郡朱氏,著蘋藻之德,備組訓之敦。

    早歲雲逝,木ㄆ於墳。

    繼室夫人高平徐氏自兇訃遠臨,哀纏晝哭。

    嗣子二人,長曰守洪,行内仆局丞。

    泣血苫庭,玄穹罔極。

    制理喪事,茔兆俨然。

    次曰守潤,頃以晨昏侍從,今則扶護靈舉。

    以其十一月歸奠於上都永興裡之私第。

    鹹以絕漿茹苦,樂棘其容。

     筮問蓍龜,克協時日。

    以其月廿六日葬於萬年縣川之西崗,禮也。

    於戲!驿騎交馳,名冠四方之策;鳳阙承诏,功殊百勝之勳。

    天何言而命不繼時,孝有思而子不及養。

    奠酹既飨,封樹禮終。

    以其陵谷代更,員石不磷。

    旌賢之志,於鄙文。

    銘曰: 周王之裔兮淮水長,撫軍當代兮為忠良。

    直而溫兮詞令迅茂,簡而廉兮邦家有光。

    潭之府兮奄從大夜,冬之仲兮靈還故鄉。

    敬姜晝哭兮哀且盡,胤子茹荼兮比樂棘。

    素産右崗兮終窆禮,青烏前兆兮以為式,松風苦月兮徒臆,萬古銜悲兮竟何極!朝請郎試左金吾衛兵曹參軍上柱國宋居本書(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二冊) №大和026 【蓋】 失。

     【志文】 唐故朝議郎行大理評事上柱國範陽盧公墓志銘并序外弟中大夫守太常少卿上柱國荥陽縣開國男鄭肅撰公諱方,字仁囿,其先範陽涿人也。

    昔尚父佐周,剪商世祚,東海公子,因邑命氏,代居北燕,其後尚書翊亮漢室,衛尉畢命晉朝,世載忠貞,光于簡冊。

     洎後魏以官婚禮樂定天下五姓,則遠派愈清,祟基愈峻,如衆山之有嵩華,百川之有河海矣。

    曾祖臨汝郡長史府君諱寰;大父檢校庫部郎中、太子中允,贈越州都督府君諱政;父檢校禦史中丞、亳、撫、歙三州刺史府君諱瑗;外族隴西李氏,外祖皆,□皇建州刺史。

    公倜傥不羁,恺悌多可,每推誠以格物,不詭激以邀譽。

     博覽傳記,頗習藝文。

    以□歙州府君遠分符竹,戀切晨昏,迨集荼蓼,身迫當室,故盤桓利貞,不應鄉裡之薦有年矣。

    佐仆射韓公臯以碩德元老保厘東周,挹公器度,表為從事,授奉禮郎。

    地當清洛,府即皇居,實東夏之準繩,贊二南之風化,固有光矣。

    未幾韓公出擁麾幢,作藩於許,複參幕畫,改協律郎。

    時河北諸侯阻兵角立箐茅不貢,進節萌生。

    憲宗皇帝奮赫斯之怒,命将而誅之,有诏許師先加於鎮,凡所以調,兵食具堅銳,士無亡矢折镞之利,将有執訊獲醜之功,系公之謀也。

    無何,昌黎公再居君陳之位,又為防禦巡官,換大理評事。

    毗佐三府,出入數年,韓公之待公也益加,公之奉韓公也彌固,則公之事業可知也。

    府罷調集,複授大理評事分司東都。

    嘗歎曰:大丈夫處世,得其時則大行,不得其時則籠蛇也。

    若夫屑□□□□和掠奚,尋常之步武,侶風波之群子,吾不為也。

    乃於有洛之東,蔔居清曠,因□□□因下而也,發乎心□,成乎□指,疏流渺彌,而潭島百畝;雜英燭耀,而組繡一川。

    則帝城風煙,生我松筱,嵩高岩岫,倚在庭戶。

     英人名士,載酒肴從公而遊者,日日繼至。

    乃相與棹扁舟,具尊俎,煙朝夕月,泛廣浮深,一杯冥機,萬累都遣,視得喪蔑如也。

    則公之道勝可知矣。

    嗚呼!仁與智,宜而壽,降此大戾,謂之何哉?以大和四年正月七日終於康俗裡之私第,享齡六十有三。

    凡我士友,鹹歎公有幹時之具,而君不試;有韬世之量,而人不知。

    淪於盛時,沒於下位,可勝恸哉!公之季曰冀,以明識利器為侍禦史、泾原節度判官、西郊綿邈,喪訃未定,嗣子宗和,泣血茹荼,*龜得兆,以其年二月廿八日,歸葬於河南府洛陽縣平陰鄉南陶村之先茔。

    夫人清河崔氏。

    □皇處州刺史濟之子,公之姑女也。

    母儀婦道,光備六姻,不幸先公而殁。

    逾三十載,至是合焉,從周制也。

    公三男:長曰宗和,前鄭州中牟尉;次曰岌,曰金。

    四女: 長适公之生前河中府參軍事荥陽鄭謇,次适前右領軍胄曹參軍河東裴思敏。

    男自岌而下,女自裴氏而下,非夫人之出。

    宗和以肅中外懿親,粗知緒業,哀銘志,悲而不文。

    銘曰: 諒□武王,時惟鷹揚,崇基始構,靈派攸長。

    曰漢曰晉,弈業而光,門稱鼎甲,世濟忠良。

    緣□夫子,襲我介祉,其質如瓊,其心如水。

    信直待物,恭寬由己,孜孜吏途,懇懇墳史。

    既植此基,元侯見知,三辟大府,功宣許師。

    一居廷寺,分務東厘,時則心壯,年逾耳順,逸足期騁,修途□進。

    時耶命耶?溘然而荊魂往東岱,形歸北邙,丘墳壘壘,松賈蒼蒼。

    展也淑疋,亦齊之姜,衆靈幽贊,雙劍同藏。

    月苦荒隧,風号古崗,神之格斯,樂此玄堂。

     (錄自《洛陽出土曆代墓志輯繩》) №大和027 【蓋】 失。

     【志文】 天水趙貨墓志銘并序河東柳習述大和四年三月十日,天水趙氏以其月一日疾喪長子貨於襄河之濱,即是日王父諱戎魏州大都督府、莘縣令之墓,在相州安陽縣邵村之原。

    尊夫人範陽盧氏。

     貨遭王父喪,年始冠。

    幼則其家過愛之,父不忍嚴,貨明敏亦能自立。

    及丁其艱,居喪養母,皆合禮。

    年廿二卒。

     或聞者孰不興嗟零泣。

    弟二人,稚童孩提,力未能事,貧不及墓,時服以送往。

    其□□□赙之财。

    弟處直又主其事,相禮不逾。

    □□□柳子利,故貨先人,乃為之叙。

    銘雲: 茫茫大化,實生死職,世有五教,能守為極。

    大道日當,仁人懷感,百齡中夭,同歸不一。

    元靈乾本,容儀永失,感親之痛,氣阗膺窒。

    上不洩哭,與天地畢。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河南卷第一冊) №大和028 【蓋】 失。

     【志文】 唐故女道士前永穆觀主能師銘志并序 鄉貢進士嚴轲述達乎□□之妙用,總乎聖智之殊奧,先天而生,斯所謂道。

    道也者,故不可斯須而去焉。

    我太師得之矣。

    師姓能氏,諱去塵,其先華陰人也。

    曾祖昌仁,皇沙州刺史,贈太子太保;祖元告,皇禮部尚書、淄青兖郓等八州節度使;父暹,皇銀青光祿大夫、光祿卿;娶趙郡李氏,是生我師。

    柔儀惠範,不□阃訓,早悟玄默,匪因嚴師。

    洎其始笄,□奉敬教,歸於锺離令河南閻君,不幸先殁。

    喪禮終畢,遂於黃壇場,投迹從道,以真儀法,無不該荊乃職總觀務,實司紀綱。

     嗚呼!天有晦明,物有殂落,時或興替,道将随之。

    師體道之要,安得無生滅之事乎?以大和四年二月十五日,歸化於绛台之私宇也,享齡六十三。

    有子二人: 長曰方素,前绛州绛縣主簿;次曰處願,夙了空寂,歸佛出家;皆泣血茹荼,以其年十月廿日,權葬於绛郡九原山之茔,禮也。

    慮以陵谷更變,故請銘於石。

    詞曰: 大拘渾居,靡不相謝,惟欤我師,順道而化。

    或曰經營,為其有生,今則示往。

    以存芳馨。

    永穆式瞻,佳城帝裡,海塵嶽水,光□□礻┆。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山西卷第一冊) №大和029 【蓋】 夫人吳氏墓志。

    磚。

     【志文】 石。

     唐故吳夫人墓志銘序王谏文夫人姓吳氏,其先盛族渤海郡,因家避地,遂為揚州焉。

    父諱福,京兆韋氏而生夫人,令淑有聞,娉於清河張氏。

    既事君子,和顔齊心,□睦六姻,婦道□整。

    嗚呼!雙桐并茂,何忽先。

    洎大和四年九月廿五日,終於江陽縣會義坊之私宅,享年卅有四。

    男二人:出於先殁西氏。

    長子承宗,次子承慶,雖非腸育,痛極傷懷,泣血銜哀,以承宗嗣。

    以其年十一月三日,窆於嘉甯鄉五乍村之原,從宜禮也。

    恐陵谷遷變,刊石銘曰: 寒郊蒼茫,悲風□烈。

    乃悠揚,楚原流咽。

    一棄人儇,千秋永别。

    刻石泉壤,其文不滅。

    松柏森森,空懸夜月。

     (揚州博物館藏石,周長源提供拓片) №大和030 【蓋】 失。

     【志文】 唐故雲麾将軍試殿中監隴西李公及賈氏夫人墓志銘并序李氏之茂族,洎颛顼之後,累崇胤右,而後子孫據焉。

    父諱章,宣德以前,守魏州朝城縣令,鹹以水鏡莅人,弦歌訓俗,臨财無撓,降車有聞。

    公諱清,任雲麾将軍試殿中監。

    行危而和,言忠而遜,為武勇之□□,□□儒之領袖。

    心爽氣高,立名杖義。

    勳有成公,舉無敗事。

    而天不與壽,以長慶元年五月廿六日寝疾於頓丘縣陽範村之私第,春秋七十有三。

    公之夫人賈氏,性順而和,志柔而靜,動合禮度,言成令淑。

    頗善事姑之節,克□從夫之義。

    姻親和睦,撫下能幹,遍其恩畜。

    享年八十有三,大和四年四月十二日,終於之私第也。

    時當孟夏,蔔筮通未,權殡於堂,即以當年十一月廿日合於澶州頓丘縣東北陽範楊村之大茔也。

     公有子三:長曰士忠,愛子士和,并以先公而終也。

    次子士□,文武俱超,量崇遐遠,謹身節用,名播轅門,任充馬步讨擊。

    鹹以絕漿毀瘠,哀過常禮。

    女子高末末可同□也至孝,以職居近地,抑情起複,促欲披□□,鎮守墳茔,事君之道既從,思孝之心難遂,泣辭不獲,乃亻免首□□□自□,以從龜疑,慕之情何□。

    □恐陵谷遷變,将何昭其先,乃克石為銘,用紀□。

    詞曰: 英英李公,志氣高邈,賈武軍前,運籌帷幄。

    事君以節,立身以*,聲谕九霄,名□□朔。

    夫人賈氏,家本儒宗,令淑令問,作儀作公。

    秦台奄□,巫峽悲□,萬古藏器,千秋閉鋒。

    龜兆将施,玄堂已□,□□歸泉,松蘿墜谷。

    丹旌難止,薤露聲低,曷思悲途,盡侖□□。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河南卷第一冊) №大和031 【蓋】 失。

     【志文】 唐故将仕郎試恒王府兵曹參軍兼充大内上陽宮醫博士城陽郡成公墓志銘并序前進士楊敬之撰有唐大和四年歲次庚戌九月壬申朔廿二日癸巳,故城陽郡成氏,因軒轅氏以為氏焉公壽年六十有九,其日殒於洛州河南縣南市面行之弟宅。

    父諱萬善,其扁鵲之藝,人無比焉,佐東部留守兼開東道節度副元帥郭令公之随軍。

    公諱,蒲州人也。

    習父之業,充大内上陽宮醫博士。

    公性氣本剛負,藝出於衆流,内外二書,常盈溢於五藏。

    談詞辯論,無人拒敵,忽瘿疾疹,俄爾九旬,何期藥餌無徵,奄遘此禍。

    孤男号哭,擗地殒絕;孤孫哀聲,徹於九天之上。

    鄉巷聞之,老幼驚駭,無不垂淚嗟歎矣。

    夫人曰清河張氏,少亡。

    有三子,大曰建,次曰章,小曰偃,去寶層初年,相次身亡。

    次夫人曰趙郡李氏,少亡。

    有一男,名曰文會。

    見習上代之業,充大内上陽宮醫博士。

    性氣敦厚,忠孝具全。

    次夫人曰隴西李氏,早亡,有二男一女。

    大男曰簡,次曰振。

    女适陳氏,少亡。

    孫女曰庫娘,适*商之家,賜姓馮氏焉。

    因此絕其來往。

    建新婦曰弘農楊氏女,有一兒名曰慶子。

    公其年上章閹茂仲冬之月中旬末之日,蔔其宅兆歸葬,於河南府河南縣平樂鄉杜郭村之先茔。

    奉終之禮。

    銘曰: 氣剛沖透,文辭巧才,命登上壽,三教通開。

    孤男闼闼,晝夜悲哀,幽魂長辭兮永隔,無因更複兮回來。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洛陽卷第十三冊) №大和032 【蓋】 唐故張府君墓志故夫人豆盧氏墓志銘 【志文】 (上泐)邕州本管經略招(下泐)邕州刺史兼禦史大夫贈左散騎常侍張公墓志(下泐)故夫人南陽郡君河南豆盧氏墓志同叙朝請大夫守河南(下泐)豆盧署撰公諱遵,字修本,其先南陽人也。

    後因官家於陝,今為陝之平陸人。

    曾祖議福,皇蔚州刺史;祖守環,皇左羽林大将軍;父獻弼,皇忠萬二州刺史、兼本州團練使、贈工部尚書。

    公少以門蔭授解褐官。

    年廿,親裴氏懷戀伯兄,遣省伯舅於鎮州。

    時屬軍谯,王公大張樂於庭。

    公觀焉。

    □為鎮帥王公見。

    公身長七尺,美須眉。

    與語良久,便授押衙。

    明日,兼内院兵馬使。

    不旬月,奏事德宗,授兼監察禦史,依前押衙。

    曰:奇士也。

    自後忠鲠屢進,數有苦言。

    及士真知留後,尋改殿中侍禦史。

    承宗攝留後,國家變更鎮事,以薛昌朝為帥,發将軍景忠信削奪承宗官爵。

    朝廷振威,成德惴恐,逆黨行列,僭禮勃詞,承宗稱疾,監軍*伏。

     此時公乃請見。

    既而承宗曰:天子不察,宰臣不言,諸将偷安,土地割裂。

    公曰: 某亦恐諸将人人異圖。

    公又曰:今範陽無事,青郓無事,澤潞無事,滄景無事,天将以鎮冀觀主上政令,試我公制作。

    今若忠信不動,可以息詞。

    於是庭陳将卒,承宗堅卧。

    一切以公止遏,攘除翊蔽,唯公一人,忠信宣傳告畢,刃不得下,公之力也。

    制使歸,具述公之方略。

    憲宗曰:我與憲官信不虛也。

    尋有诏赦承宗。

     公獨授侍禦史,依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