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曆
關燈
小
中
大
理。
榮衛疾生,沉悲不起,魂神銷離,嗚呼已矣。
鄉貢進士周漢賓書(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四冊) №寶曆005 【蓋】 失。
【志文】 唐故潤州延陵縣丞李府君夫人東平呂氏墓志銘并序孤子孜撰 子婿宣義郎前澤州司倉參軍劉惟豐書我先妣姓呂,共先炎帝之胤也。
曾祖真,皇朝散大夫、綿州巴西縣令;祖向,皇冀州錄事參軍;烈考林父,皇太原府壽陽縣令;皆藝學立身,直道從仕。
皇妣即壽陽第三女也。
昆季三人,長兄剛,任太子校書郎,曆華原縣尉,終大理評事。
次則,皇潭府土曹參軍,弟钊,前潞府壺關縣尉。
先妣孝慈明敏,本於天生,沉厚溫和,自契坤德。
孜積罰深重,少小孤露。
先府君先皇妣十一年因官終於潤州。
于時孜幼妹三人,孜未成名,妹未從事,孤茕在疚,旅寄江湄。
泣對靈舉,歸路無日。
先妣情由義激,智以通謀,雖囊無一金,而途出萬計。
乃攜孤孺,以元和十一年七月護喪歸洛,以其年八月,葬於河南縣伊洛鄉萬安之北原。
明年,長女十九娘适彭城劉惟豐,又明年,次女廿娘适吳郡張鄖。
先妣素尚清靜,久懷止足,奉太上之教,修圓證之因。
不圖忽染熱疾,以寶曆元年六月三日終於洛陽縣柏仁裡之私舍,享年六十七。
嗚呼!孜以菲薄,乏濟代之用,末及寸祿,以沾甘旨,奄棄孝養,屠旰潰心,号叩無所。
以其年十月廿一日,於伊洛鄉茔,禮也。
孤子孜敬為銘曰: 混混洪河,流於東極。
不休□□,先妣之德。
大化熙熙,煦育是資。
纖芥之微,何以報□!頃在江湖,羁惶旅寓。
俯視号殒,北望心苦。
攜孤護喪,歸於洛土。
封樹是崇,萬安之下。
二女有歸,理家如故。
嗚呼蒼!酷忽臻,泣血訴天,血盡無聞。
日月有期,於萬安之墳;陵谷慮改,刻石志於隧門。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洛陽卷第十三冊) №寶曆006 【蓋】 失。
【志文】 唐故青州戶曹參軍京兆韋府君墓志銘并序 鄉貢進士馮行儉撰公諱挺,字夢楚,京兆人也。
皇祖新,陳州别駕。
列考倫,坊州宜君縣令。
公内蘊貞實,外彰華彩,孝悌本於心,仁義形於用。
積道而立,達學而文。
其行也,履而後言,晦而後著;其文也,根乎聖旨,發於沈郁。
故德廣而寮合,文雄而麗。
曆資兩任,解褐荊襄郢邑令尹,弦歌百裡,聲振九州。
設五教以豫人民,順三時以勸農務。
化洽溢乎道路,威福惬乎衆心。
次曆青州毗贊焉。
功以納言,時而揚之,事上之道易易,接下之心怡怡。
節制薛公平以德行知見,改攝司錄焉。
公德洽施今,不撓有司,一郡名族欽德焉。
人皆感伏焉。
公以道億藝博,厭於煩務,試願退歸營壑,栖志煙霞者數四。
薛公不聽焉。
志不泰焉。
流連之侵矣。
懷濟時之策,當屑不襲,鸾翔鳳翥,期拓渾元之上。
於戲!善而無答。
以寶曆元年六月廿三日因宦殁於北海郡,享年五十六。
嗟乎!鄧遊無子,唯女二焉。
長曰映娘,年未龆龀,幼曰戶戶。
尚居襁褓。
長兄揆命仲子行宣可為繼嗣。
孀妻柏氏,崇美卿族,貂蟬貴門,即龍武将軍良器之季女也。
令姿婉娩之質,幼合師保之芳。
盛禮結,淑德宜室。
薦蘋而敬可享,敦宗族而仁可瞻。
容功有則,動息由義,善行永著,期何喪天,貞婦節義。
嗣子行宣、長弟擢、幼弟操、猶子仲谔等,以寶曆二年正月廿二日筮地歸葬於京兆長安縣義陽鄉高陽之原先茔,禮也。
銘: 有鸾在林,載戢其翼。
振振君子,永言其德。
嗟夫哲人,賢而不壽。
瑚琏虛委,芝蘭讵久。
唯餘芳烈,終天不朽。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四冊) №寶曆007 【蓋】 唐故楊氏夫人墓志銘 【志文】 大唐故南陽宗府君楊氏夫人墓志銘并序夫人弘農楊氏,其先後稷之苗裔,晉楊侯之胤緒,弈葉傳慶,源流實繁,比因遊宦,遂家於中山焉。
皇祖諱簡,朝議郎、試太子洗馬;居宦仕師,躅展奇迹,英賢間秀,簪組蟬聯。
或吐鳳以馳名,或慎知而佐代。
皇考諱弘;高道不仕,養真自閑,垂裕後昆,脫略人世。
夫人即高道府君之長女也。
淑慎成則,風儀可規。
以李之年,從羔雁之禮,乃移天茂族,極婦道於巾帚。
班曹之風,譽靡能越。
冀望鳳皇于飛,壽齊椿柏,豈圖子才龆龀,府君禍臻,先喪泉扃,備刻前志。
夫人哀孀,感悼闾裡,主喪蔔兆,徙居訓子,孰不稱賢於此,取倫於的史。
何天靡福善,寝疾彌留,以寶曆元年四月十八日*於定州安樂坊之私第,享年六十有一。
嗚呼!靈兮何适,遺範空傅,井
榮衛疾生,沉悲不起,魂神銷離,嗚呼已矣。
鄉貢進士周漢賓書(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四冊) №寶曆005 【蓋】 失。
【志文】 唐故潤州延陵縣丞李府君夫人東平呂氏墓志銘并序孤子孜撰 子婿宣義郎前澤州司倉參軍劉惟豐書我先妣姓呂,共先炎帝之胤也。
曾祖真,皇朝散大夫、綿州巴西縣令;祖向,皇冀州錄事參軍;烈考林父,皇太原府壽陽縣令;皆藝學立身,直道從仕。
皇妣即壽陽第三女也。
昆季三人,長兄剛,任太子校書郎,曆華原縣尉,終大理評事。
次則,皇潭府土曹參軍,弟钊,前潞府壺關縣尉。
先妣孝慈明敏,本於天生,沉厚溫和,自契坤德。
孜積罰深重,少小孤露。
先府君先皇妣十一年因官終於潤州。
于時孜幼妹三人,孜未成名,妹未從事,孤茕在疚,旅寄江湄。
泣對靈舉,歸路無日。
先妣情由義激,智以通謀,雖囊無一金,而途出萬計。
乃攜孤孺,以元和十一年七月護喪歸洛,以其年八月,葬於河南縣伊洛鄉萬安之北原。
明年,長女十九娘适彭城劉惟豐,又明年,次女廿娘适吳郡張鄖。
先妣素尚清靜,久懷止足,奉太上之教,修圓證之因。
不圖忽染熱疾,以寶曆元年六月三日終於洛陽縣柏仁裡之私舍,享年六十七。
嗚呼!孜以菲薄,乏濟代之用,末及寸祿,以沾甘旨,奄棄孝養,屠旰潰心,号叩無所。
以其年十月廿一日,於伊洛鄉茔,禮也。
孤子孜敬為銘曰: 混混洪河,流於東極。
不休□□,先妣之德。
大化熙熙,煦育是資。
纖芥之微,何以報□!頃在江湖,羁惶旅寓。
俯視号殒,北望心苦。
攜孤護喪,歸於洛土。
封樹是崇,萬安之下。
二女有歸,理家如故。
嗚呼蒼!酷忽臻,泣血訴天,血盡無聞。
日月有期,於萬安之墳;陵谷慮改,刻石志於隧門。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洛陽卷第十三冊) №寶曆006 【蓋】 失。
【志文】 唐故青州戶曹參軍京兆韋府君墓志銘并序 鄉貢進士馮行儉撰公諱挺,字夢楚,京兆人也。
皇祖新,陳州别駕。
列考倫,坊州宜君縣令。
公内蘊貞實,外彰華彩,孝悌本於心,仁義形於用。
積道而立,達學而文。
其行也,履而後言,晦而後著;其文也,根乎聖旨,發於沈郁。
故德廣而寮合,文雄而麗。
曆資兩任,解褐荊襄郢邑令尹,弦歌百裡,聲振九州。
設五教以豫人民,順三時以勸農務。
化洽溢乎道路,威福惬乎衆心。
次曆青州毗贊焉。
功以納言,時而揚之,事上之道易易,接下之心怡怡。
節制薛公平以德行知見,改攝司錄焉。
公德洽施今,不撓有司,一郡名族欽德焉。
人皆感伏焉。
公以道億藝博,厭於煩務,試願退歸營壑,栖志煙霞者數四。
薛公不聽焉。
志不泰焉。
流連之侵矣。
懷濟時之策,當屑不襲,鸾翔鳳翥,期拓渾元之上。
於戲!善而無答。
以寶曆元年六月廿三日因宦殁於北海郡,享年五十六。
嗟乎!鄧遊無子,唯女二焉。
長曰映娘,年未龆龀,幼曰戶戶。
尚居襁褓。
長兄揆命仲子行宣可為繼嗣。
孀妻柏氏,崇美卿族,貂蟬貴門,即龍武将軍良器之季女也。
令姿婉娩之質,幼合師保之芳。
盛禮結,淑德宜室。
薦蘋而敬可享,敦宗族而仁可瞻。
容功有則,動息由義,善行永著,期何喪天,貞婦節義。
嗣子行宣、長弟擢、幼弟操、猶子仲谔等,以寶曆二年正月廿二日筮地歸葬於京兆長安縣義陽鄉高陽之原先茔,禮也。
銘: 有鸾在林,載戢其翼。
振振君子,永言其德。
嗟夫哲人,賢而不壽。
瑚琏虛委,芝蘭讵久。
唯餘芳烈,終天不朽。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四冊) №寶曆007 【蓋】 唐故楊氏夫人墓志銘 【志文】 大唐故南陽宗府君楊氏夫人墓志銘并序夫人弘農楊氏,其先後稷之苗裔,晉楊侯之胤緒,弈葉傳慶,源流實繁,比因遊宦,遂家於中山焉。
皇祖諱簡,朝議郎、試太子洗馬;居宦仕師,躅展奇迹,英賢間秀,簪組蟬聯。
或吐鳳以馳名,或慎知而佐代。
皇考諱弘;高道不仕,養真自閑,垂裕後昆,脫略人世。
夫人即高道府君之長女也。
淑慎成則,風儀可規。
以李之年,從羔雁之禮,乃移天茂族,極婦道於巾帚。
班曹之風,譽靡能越。
冀望鳳皇于飛,壽齊椿柏,豈圖子才龆龀,府君禍臻,先喪泉扃,備刻前志。
夫人哀孀,感悼闾裡,主喪蔔兆,徙居訓子,孰不稱賢於此,取倫於的史。
何天靡福善,寝疾彌留,以寶曆元年四月十八日*於定州安樂坊之私第,享年六十有一。
嗚呼!靈兮何适,遺範空傅,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