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
關燈
小
中
大
者以達其命,必聞之政,駱氏有焉。
祖王父諱抱貞,刊考諱萬福,夫人即第九女也。
協太陰以授魄,禀婺靈而化質。
少以公宮之教,成於壺阈之儀。
因父之腎,淑慎居性;從夫之命,婉順宜家;母德之道,肅然為範。
故君子有重正之教焉。
劉氏之門,望重姻族;夫人往也,清烈其風。
見奉上之心,知孝敬之極。
及執喪之禮,聞哀感過人;不禦鉛華,不親榮曜,克生從子之義,永肩明祀之誠;慕釋典以增,知處世之如幻。
嗚呼哀哉!以元和三年四月廿一日遘疾,終於京師興甯裡之第,享年六十三。
即以冬十月十三日,葬於萬年縣門鄉,先茔之禮也。
有子一人,江南西道監軍使、内侍省宮闱令、賜绯魚袋曰日榮。
河之秀,代間而來。
保貞義之節,承天下之裔;一臨監撫,再育師人;恸聞高氏之泣,幾欲投喪;不違诏命之舉,兩全忠孝。
慕期先遠拆於龜人,龜人曰:蔔筮者三,時日可也。
乃告於子曰惠達、惠通等;宅兆而啟之,封於故原,代予扶襯。
望家國而不及,唯心魂而共歸,試命於文,紀德泉戶。
銘曰: 佐魏而遷,河南之先,兩郡間氣,是生其賢。
上著於名,下隐於川,邦家必達,清風沐然。
楚室夫人,河間乃親,德容之教,備於其身。
肅肅於門,昭昭令子,身□君恩,撫人在己。
告封玄穸,心還故裡;有聞□聲,玉石斯紀。
夫人令弟右金吾引駕仗衙内宿衛守泾州四門府折沖賜紫金魚袋懷珍(陝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藏拓片) №元和014 【蓋】 失。
【志文】 故弘農楊府君墓志銘并序 徵事郎前試汴州開封縣尉李岌撰維大唐元和三年歲次戊子十月己酉朔廿五日癸酉。
曾海,祖馀福,父光遠。
諱萼,字猜卿公,朝議郎試甯州司馬,即河東猗氏人也。
公生蒲坂,粲然英靈,四聖之後,公居其中。
門範傳儒,詩禮必備。
自幼習學,煥然文明。
弓裘不墜,廉史未第。
翕性情,棄筆從戎,累佐軍旅。
時譏之變,裔繼孫吳,七縱七擒,謀過葛鳳。
國之讨難,曾不無功。
位登朝議,官試甯州。
柄真性強,端然内外。
親雠無避,功過皆書。
此之志□。
君子享年七十三,終於長安私第。
嗣子景,号天泣血,哀纏涕零。
蔔擇京兆府長安縣龍門鄉龍首原安措,禮也。
其詞曰: 飒飒悲風,莽莽蒼天。
告書擇兆,龍首之原。
蓍龜協從,啟此重泉。
敢告來者,府君在先。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二冊) №元和015 【蓋】 唐故蘇州吳郡朱府君墓志銘 【志文】 唐故元從奉天定難功臣麾将軍行右監門率府副率上柱國左神武軍宿衛朱府君墓志銘并序 将仕郎前行绛州太平縣尉宋ダ撰公諱庭,字南宗,京兆萬年人也。
祖恽,忠州别駕,父智靜,郯王府司馬,皆鹗立士林,鷹揚人表,作藩維而克彰至化,總綱紀而不紊有條。
所謂德被於民,慶流厥後。
式傳問望,果襲其門。
公即司馬之次子也。
立身端恪,守性孤直。
道不苟合,行惟依仁。
恬和淳風,獨出嚣俗。
高逸放曠,有邁世之節;溫良儉讓,為立身之基。
沖而處厚,默以居辯。
其君子之行欤。
公弱歲累佐戎府,實著勳勞。
官用頻遷,而至於麾将軍、元從奉天定難功臣、行右監門率府副率、上柱國、左神武軍宿衛。
在位固能奉其忠,居家而克廉其節。
中外協睦,親戚雍和.常以精心慕道,契志真源。
薰茹絕門,肥鮮誓隔。
積善無慶,妙力伊何。
天不與齋,□病而終。
以元和三年八月廿一日奄忽殁於金城裡之私第,享年八十。
以其年十一月廿八日龜筮葉吉,将窆於京兆府長安縣龍首鄉龍首裡之地合焉,禮也。
夫人賢和淑美,剛柔克中,四德無虧,三從有備。
遂邑号封扶風郡夫人。
父諱昌,試殿中監,即段府君之第五女也。
嗣子令晖,翊麾校尉、行左武衛長上、上柱國、左神武軍宿衛。
學能師古,早知禮則。
号踴無度,哀過乎儀。
見之者莫不潸然而涕零,聞之者莫不恻然而嗟悼之。
子其然乎?足以見父之有後也。
予與翊麾校尉情敦久要,見記為文,知而不言,實恐将來者有掩善蔑德之譏焉。
聊制斯文,刊之於石,庶以志之。
銘曰: 陟彼高岡,言瘗其良。
開鑿清書,作為玄堂。
今來古往,日就月将。
何以不朽,公有遺芳。
泉扉永閉,松椟蒼蒼。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二冊) №元和028 【蓋】 失。
【志文】 唐故吳府君墓志并序鄉貢明經男孝恂述維元和三年歲次戊子四月壬子朔廿四日乙亥,君因于寝疾,天乎不,*於河縣太平鄉逯水村私第,享年六十八。
公諱江,字寶,渤海人也。
親於鄰,忠孝於家。
曾祖暢,隐居求志,代濟□風。
祖芬,明進高道不事,列考王所,尚志意修道,不事於世。
夫人張氏,南陽人也,婦禮秀質,貞潔墜松,春秋六十有四,不終遐壽,與府君同年同月同日終。
己嗣子四人:長子孝恂,次子孝溫,次孝欽,第四子孝貞;有女三人,長女河内逯氏,次女扶風窦氏,第三女太原郭氏。
兒女等總遘君人之喪禮也。
是遵遠蔔,克用元和三年十一月七日,合於河陽縣大平鄉逯永村北大原之禮也。
銘曰: 陰陽不測,地久天長,晦明不息,生□居常。
政逾川逝,永去違己,合玄堂,歸於窀裡。
地節龍苗,墳近河陽,千齡萬代,松柏青蒼。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河南卷第一冊) №元和017 【蓋】 失。
【志文】 左□武軍将軍秦公故夫人弘農揚氏墓志銘并序 男鄉貢進士宗衡撰夫人姓楊氏,弘農華陰人也。
始姬姓武之穆也。
韓魏族焉,世為公侯。
至西漢,王孫生以素風,殁而廉葬。
班固述其傳。
十二代孫震,以清白文行,建厥孫謀,四代五為三公,由是代為著姓。
洎晉宋齊梁,繼有名德。
紹宇之朝為柱國,有匡輔濟時之用,封隋國公,繼周而王,谥為文帝,即夫人九代伯祖。
勳閥茂盛,列在隋史。
至曾祖銳,國朝任陳州司馬。
司馬生,為汴州陳留縣丞,忠肅恭懿。
陳留生瀛州高陽尉襲,以廉貞夙垂懿範。
夫人即高陽之長女也。
承素風之後,淑慎生知,靜合母儀,動為内則。
執贽币以奉宗廟,飾詞令以侍親賓。
撫下事長,虔恭夕惕。
未嘗書分而食,夜分而寝。
遠迩親戚,人無言。
垂五十年,慎終如始。
積德者天錫之慶,為善者神與之福。
茫茫彼蒼,徒虛言耶。
以貞元十九年攝衛乖常,候風Φ滞尊體。
藥餌千品,祈禱萬術。
将始愈而複痼,竟轉加而莫瘳。
以元和二年十一月三日啟手足於宣陽裡之第,享年六十七。
哀子五人:長曰應,檢校太子賓客鎮海軍正将。
次曰岌,太子詹事河陽軍兵馬副使。
次曰宗衡,工文遊藝,逾孫弘十上,乏郄诜一命。
次曰儒衡,以兩館明經,調成都府參軍。
幼曰宗暢,前崇文館明經。
鹹恭承嚴訓,文武不墜。
痛岡極之難報,茹血縻肝,終天莫及。
常侍惜莺鏡之無綠,痛将飛之失翼。
顧視應等,逮不勝忍。
日月雲邁,俄及先遠之辰,以元和三年十一月十二日殡於萬年縣鄭村之原,於先茔,禮也。
宗衡奉遺命曰:陵谷不常,可記貞石。
遂扶力強述,是以質而不文。
銘曰: 明明神理,昭昭上天。
與直福善,徒虛言焉。
在洽之陽,於渭之□。
父母之德,恭姜之美。
蔓草凄其,白已矣。
如石之堅,如玉之貞。
千載之下,夫人繼生。
蒼蒼北原,杳杳東城。
空垂懿範,長聞松茔。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二冊) №元和018 【蓋】 失。
【志文】 唐故同州澄城縣主簿韋府君墓志銘并序 河南縣尉柳澗撰君諱孟明,字孟明,曾祖皇左屯衛錄事參軍諱默,錄事生秦州成紀縣令諱昊,成紀生阆州刺史諱氵。
成用翺翔素風,磅礴組冕。
君即阆州第四子也。
幼荷嚴訓,躬服儒流。
廉柔内融,溫潤外達。
弱冠舉明經,凋補左内率府兵曹。
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
次補同州澄城主簿。
導之以政,齊之以禮。
佐子遊之賢,必資乎儉;奉仇香之理,必本於清。
直氣滿襟,正色在面。
奸罔能犯,吏不敢欺。
考績稱尤,聲動僚輩。
既能秩,退居華陰。
上虔事主,下友孝弟。
在家之行,飽曾闵之風焉。
無何驅車遊於虢郛。
乘奔曆塊,禍遘斯須。
疾風起波,其如命何?元和三年正月廿八日,終於虢之逆旅,春秋卅有九。
嗚呼,誰無屯?嗟君少年。
誰能不死?嗟君枉理。
逸足踣於短塗,長算屈於促晷。
君之仁兄念弟,時在華陰,聞君之哀,叫於蒼,心潰皆朽,奔赴輿榇。
浃日啟還舊居。
自虢抵華二百裡間,路人罔不一涕。
夫人河南元氏,虢州刺史義方之女。
性植柔惠,深踐婦道。
先澄城摧其芳蘭。
有二子,愛女在髫,幼男未龀。
酌彼餘慶,冀不孤其裔。
元兄前華陰縣丞汶等,蔔其年十一月廿四日,遷府君與夫人合於萬年縣白鹿原,迩先茔,禮也。
澗兒女君之出焉。
備詳懿行,重辱丞公之命,故得述於斯文。
銘曰: 天生伊人,與道盈缺。
有才無命,能否聖哲。
玉樹先秋,一枝雲折。
悲嗚,稚子泣血。
泉堂俄扃,蘭堂永訣。
百歲之後,同歸於穴。
陵夷谷子,休問不滅。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二冊) №元和019 【蓋】 大唐故李府君墓志銘 【志文】 大唐故李府君墓志*鳳翔隴右經原四鎮北庭兼管内諸軍兵馬副元帥給監使李日榮。
貞元二年玖月玖日□副元帥司徒兼中書上柱國西平郡王晟。
賜綠李日榮,右可将士郎、内詩省掖庭局宮教博士、員外置同正員。
*賜綠宗守甯等,立身謹信,效職恭恪,每聞周慎,益念在公。
疇其夙夜之勞,俾榮宮局之務。
可依前。
貞元廿年十一月十九日授瓊林庫作坊判官。
元和四年閏三月十三日終於輔興裡之私第。
□十一月十八日長安縣丞平鄉小陽村,禮也。
曾諱希,祖諱念,長子懷珍,次子懷寶。
夫人孟氏。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二冊) №元和020 【蓋】 失。
【志文】 大唐五通觀威儀兼觀主馮仙師墓志銘并序 外侄孫前仆寺丞翟約撰仙師法号得一,長樂馮氏,贈工部尚書昭泰之孫,鴻胪卿紹烈之季女。
并德著當時,才名冠世,徽猷彰乎國史,勳綴光於圖諜,積善餘慶,爰誕仙師。
仙師禀嶽渎之秀氣,降須婺之星精,生自貴門,承資盛緒,風神清浪,淑件沖和,立志於虛無之表,迹於衆妙之門,是以不奪其志,诏度茲觀。
至於放曠杳冥,澹然淨默。
精五千之玄理,明六一之丹方,聾俗津梁,道門領袖。
若乃聰慧博達,貞固幹事,心懸明鏡,手運神籌。
徒侶見知,衆舉當觀威儀,固辭不受。
大衆誠請,由衷懇發,不得已□茬□,交罄竭之餘,處虛薄之後,仙師於是提振綱領,纂緝隳□。
數年之間,日新成立,創置精思院一所,再修常住一窠,當欲締構之初,衆人皆謂不可。
仙師精誠已至,确乎不拔,曾末浃稔,歸然以就。
諸所營建,其功難紀,徒衆賴焉。
既而煉骨道成,玄根厭世,訪蔡經於麻姑之側,迎周穆於王母之前,俗累雖哀,寂滅應樂,享齡七十有一,以元和四年五月廿二日終於五通之玄寺。
其年十二月廿五日法葬於小楊原,禮也。
侄季賢等,追惠愛之罔及,切封樹之有期,永懷慈陰,刊石為志。
約忝□侄孫,偏承眷念,忍涕握管,謹為銘曰: 粵惟洪緒,奕葉騰芳,載誕威儀,冰質呈樣。
脫塵遺俗,師者法莊,栖心迹,虎龍章。
立性恬澹,□祛名利,為有明哲,籍予綱紀。
修緝觀宇,扶持傾圮,勸善懲惡,慎終如始。
密行**,煉骨亭亭,雖曰有為,爰以不情。
翕液飲霞,隐曜銷聲,厭彼人世,歸乎上清。
噫欤後嗣,仰思前績,垂範尚存,法流是式。
唯餘仙窟,永幽宅,播美無窮,辨於貞石。
元和四年歲次乙醜十二月壬申朔廿五日景申翟約書(西安碑林藏石) №元和021 【蓋】 無。
【志文】 原文自左向右豎行。
維大唐光宅寺殁故□□和尚道廣荼毗遺記自靈通五彩之夢,大教西流;秉法眼而無遺,禅燈東炷。
遠勝*於達摩之祖,七葉傳芳;授衣珠於賀宅之門,光流千祀。
遂使心燈分照,密印相傳,遞代付授,以弘持遺法,利生而不斷。
我師太原一族之苗,名流王氏之子。
分衆流之一注,獲千燈之一光。
天寶九載應命代玄宗之朝,悟體知空,授秘契於己未之歲,加乃乘間氣而挺生,應休明於像季,年當向立,厭嚣滓於建中之初;投簪毳門,紹傳燈於像代。
戒月交晶,頻獲聖威,惠初光忙,随機剖尺,投敬大聖,款願從心,杖策化緣,利生關表。
簪绂挹之而遷善,缁素伏美而欽風。
去元和戊子之歲,春秋五十九焉。
示疾同凡,注想安養,順心正念,聖瑞迎神,趺座俨然,以皈寂滅。
雖惠命職於殊邑,全身再歸於舊居。
四衆攀号,門人茹毒。
欲使綿綿靈相,高标萬古之儀;雕石勒銘,記千載而不朽者也。
時元和五年歲在庚寅,律居太簇,日屆壬寅,記不朽耳。
京兆府雲陽縣金龜鄉石洪裡集陽村神追蘭若。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四冊) №元和022 【蓋】 大唐故鄭府君墓志銘 【志文】 唐故□□崇陵挽郎荥陽鄭府君墓志銘并序 朝散大夫守太常少卿上柱國賜紫金魚袋河東裴次元撰君諱紹方,字統正,荥陽人也。
自鄭伯受封,因地命氏,祚既繁衍,世修婚姻,煥為革宗,代有清德。
七代祖先護,魏中書令□襄城公;由是稱襄城公房,挺為着望。
高祖乾瓒,皇京兆府金城令,生監察禦史、随州刺史元久;随州生皇鴻胪寺丞、贈左贊善大夫景之。
贊善生烈考皇尚書倉部員外郎澍。
君即倉部之元子也。
生而多疾,長而徇性,以适意為道,以守常自頤,故不屑屑於貧賤,不遑遑於榮利。
年邁三紀,乃常為旅人;鬓生二毛,而未解初服。
洎德宗晏駕,山園禮成,擇門子以執黼た,歌薤露而導龍盾。
目為挽郎,君膺是選,俾有司五變早,許其入仕。
君既登其籍,已逾三冬,未及釋褐之年,遽興遊岱之歎。
嗚呼哀哉!以元和四年十二月廿五日寝疾終於予所居永崇裡第,享年有二。
以明年正月八日窆于萬年縣龍首鄉之孟村,從先府君之茔,禮也。
嗚呼哀哉!君伶俜單緒,棣萼早凋。
門襲簪纓,不享代耕之祿;躬承宗祀,且無主祭之孤。
人之艱殃,曷甚於是?豈天付之薄而慶不锺耶?茫茫蒼穹,不可測已。
君之女弟早歲歸我,與子姻好,年序滋深。
予當作合之初,君實遭家不造。
迨予筮仕之日,員來依我之居。
荏苒星霜,二十餘祀,有無均濟,甘苦必同。
洎予立□□朝,方期绶帶,奄先朝露,深用悼懷。
予之室家,痛深手足,進淚襄事,執禮适宜,予抒辭,置披泉戶。
銘曰: 國東郊兮川原長,墳翳野兮丘垅荒。
鳳樓龍踞起高崗,龜言著告開玄堂。
前山左水煙月苦,歲往年來松柏行。
于嗟鄭君居此室,固體安神千萬霜。
【志蓋背面刻文】 元和九年,君女弟河東縣君之夫河東裴次元任三川守,哀縣君孝思深至,愍妻□承家嗣絕,乃分清白之俸,用濟窀穸之事。
君從父弟□自長安遷神於茲。
以四月十九日窆君先府君歸祖域於偃師萬安山之南。
勒於舊志,冀後可徵。
嗚呼哀哉!事惟必誠,禮無違者,于嗟鄭君,此泉下。
(錄自《考古》一九八六年第五期) №元和023 【蓋】 失。
【志文】 唐故鄂嶽觀察推官監察禦史裹行上柱國元公墓銘并序 弟儒林郎前試太常寺奉禮郎仲容述維元和四年秋七月丁卯,唐故鄂嶽觀察推官監察禦史裹行上柱國元公終於沔州官舍,享年五十二。
以明年春三月庚申甯神於北邙之陽,□於大茔也。
嗚呼!至仁不壽,至賢不位,得非存者隐慝盈稔而神降之罰?俾艱難其生,哀号訴天,曾莫之生,痛乎哉!公諱衮,字山甫,仲容之元兄也。
小有奇質,卓然不群。
神清氣和,骨秀容茂,□□□□,言必有□,未成章而行必可法,不學而立,君子偉之。
六歲入小學,讀孝經,至哀良□□□棄而不覽。
人問其故。
對曰:詳其義所不忍聞。
七歲學論語,日讀數篇。
目所以睹必□其奧。
未十歲通左氏傳,十四擢明經第。
貞元初,調補汝州參軍事。
時司計地官侍郎元公夙欽其能,辟為從事。
未莅職,而元公以事左黜。
梁洋連率嚴公震慕其為人,署觀察巡官。
既之府,仆射韓公全義表授試左戍衛兵曹參軍、神策行營節度推官。
貞元己巳,丁先府君憂,泣血柴立,逾旬絕漿。
伏以太夫人在堂,毀不敢滅。
既五載,選授河中府解縣尉。
雖官居僚任,而事必正中,冤訴必告於公,讴謠不稱其宰。
處下能理,時無比焉。
秩滿,寓居中部,從其宜也。
今夏□廉使高平公時來牧茲郡,既至,上與公定交於□遊之間,申知己之分。
每立政行事,雖隸者無得聞而公與焉。
無何,高平公自坊州鎮黔陽,表授公監察禦史行、黔中觀察支使。
元和二年,高平公自黔南歸阙,公亦随之,策勳上柱國。
又高平公作尹□神州,诏授萬年主簿。
未旬日,高平公廉察江夏,又表公複授監察禦史裹行、鄂嶽觀察推官。
高平公以公利用貞固,事無大小,悉以□□。
公厚生惟和,處劇斯靖,故人仰其德,史稱其賢。
頃在黔陽及茲江夏,州牧有阙,必公領之,無言不行,無艱不濟,所至有績,又皆去思。
遇疾終於漢陽。
領州事也。
夫人南陽張氏,故太傅卿禮部尚書獻恭之次女。
有二子,長曰ㄈ,先公而終;次曰倜,未能病也。
有六女:長歸釋氏,次北海唐歆;三四初笄,五六方龀。
嗚呼!當啟手足之辰,高平公深感平生,贈赙加等。
夫人将權窆於鄂,而安家於荊。
高平公戚之。
時再從弟宗初從事夏□,高平公乃申命宗初,俾護喪歸北。
夫人領家蔔居江陵,溯沿兩分,存殁殊地,痛乎哉!嗚呼!孟秋有喪,孟冬不聞,聽乎人言,哀号制服,故不得謝恩旌麾,親護喪事。
嗚呼!非高平公有始有卒,則北邙之陽,無新隴矣。
痛乎哉!元和五年春二月戊子,宗初護靈自夏□。
仲容奉太夫人之命曰,蔔宅克日,稱家薄葬,人固不非,乃授方石,俾紀式德。
少子不敏,敢銘壽堂雲: 於昭烈祖,帝人中土。
景穆不,終於儲副。
京兆克生,為國之桢。
莫之與京,代場令德。
周公以還,瓜瓞蟬聯。
公侯比肩,德音孔宣。
至於齡昌,仕於聖唐。
發言有章,□思不□。
人□□□,位小才人。
作於廬,廬人是賴。
德之清純,在若有君時命不伸,河陰長民。
□□□英英,與時作程。
以仁佐賢,萬物由庚。
高位未登,景命已傾。
丹燭歸,北邙故茔。
千秋萬古,□夜□□。
嗚呼哀哉!(錄自《洛陽出土曆代墓志輯繩》) №元和024 【蓋】 故張君墓志銘 【志文】 唐故清河張君墓志君字仕濟,望本清河,出於範氏,因祖遷□,遂居江左,今為潤州丹徒縣陽鄉通仁裡人也。
召即處士岐公之子,連萼七人,君其仲也。
聰敏孝惠,耽博詩書。
因學或勞,遂遘徵疾,遍尋醫術,有殛無瘳,珠玉忽沉,風燭斯逝.以元和五年四月廿八日終於揚州江陽縣崇儒坊之私第,享年廿有二。
慈父恸哭,兄弟悲傷,割愛号兆,感切行路。
嗚呼!既從大限,宅兆有期,即於其年五月九日蔔葬於楊子縣曲江鄉東五乍村鳴雁裡之原,禮也。
恐陵遷谷徙,海漲成田,刻石斯文,式表泉戶。
銘曰: 苗而不秀,今有矣夫,□□□□,□□□□。
(揚州博物館藏石) №元和025 【蓋】 大唐故張府君墓志銘 【志文】 唐故元從奉天定雖功臣定遠将軍守左龍武軍翊府中郎将兼右羽林軍通直上柱國清河郡張府君墓志銘并序 鄉貢進士彭城郡劉沖玄撰并書道與性和,必滋於茂行。
才能知變,固宜遠成嘉績。
人倫鮮有備舉,具體者貴之。
則我榆林公布兼於此。
公諱渙,字渙,即漢少傅留侯之裔也。
洎俊五運序行,邦家多故,遷播舊土,因業於外。
今為京兆人矣。
冠冕益稱,地氣斯在。
大王父志稽,皇遊擊将軍、左清道率、賜紫金魚袋、上柱國。
王父守信,皇昭武校尉、守左武衛左郎将員外置同正員、兼内供奉、上柱國。
烈考坦,皇寶應元從功臣、興元元從奉天定難功臣、鎮軍大将軍、行右羽林軍将軍知軍事、兼禦史中丞、南陽郡鄧國公,食邑三千戶、上柱國,餘如故。
世纂其慶,源流靈長。
金章嗣服,銘勳紹緒。
非國之化昌,讵得生奇秀。
公即中丞之嗣子也。
幼沖惠敏,風格異倫,環姿立,端簡泓量。
睦族類以和,師友道以長。
問望不愆,克承其休。
可謂履霜冰性。
好講武,妙得深旨,藝專萬敵。
投迹戎旅,展其所尚。
曆參軍府,時譽昭聞。
上嘉善有素,累降恩寵。
翼成師長,位登獨坐。
職助分阃,慶有餘也。
興元之歲,國将警難。
德宗駕幸奉天,時公烈考,職司近衛,不渝其教,執勺而從。
後長安克定,再還京師。
帝乃欽哉,有新班邑。
公承厥緒,永保其休。
夫海闊而源長,山高而蔭廣。
立身從宦,參曆五朝。
弱冠章金,位登四品。
氵位官兼職,公獨有之。
克孝承家,無墜先人之業。
嘗謂周書大诰曰:予有後,不棄基。
是吾心也。
懷土重遷,非吾志也。
所以将此列為己任。
固則生業永以公居,黍稷常以公獲。
庫無疋帛,廪有餘粟,國人善之。
可謂公之孝矣。
嗚呼!榮樂方扇,雖承顯慶之餘,年壽有終,難脫陰陽之寇。
以元和四年十二月廿二日寝疾薨於長安修德裡之私第,享年五十有八。
二司追慕,痛禍及之元良;兩府凄傷,怨神罹之明德。
夫人汝南縣君宗氏,服大家之訓,配君子之德。
不享偕老,空承素風。
怨鸾影頓孤,念賓敬何及。
元子太素,前太廟齋郎。
次曰太餘。
次曰太貞。
季曰太言。
诏回授一子出身七品上叙。
并持行孝道,泣血苫廬。
有慕曾子之風,無墜先人之典。
以元和五年八月四日,宅兆于萬年縣鳳城東長樂鄉青龍原之先茔,禮也。
嗚呼!松賈将列,壟隧終古。
想像遊魂,依然在目。
沖玄詞非體要,敢當所請,詳具前烈,直紀其事,染翰書叙,志於泉扃。
銘曰: 德發漢初,光傳晉代。
由古及今,有能俾。
癸亥枭群,紊亂天道。
執勺而從,惟我烈考。
氛既除,大勳已襲。
天監厥德,有斯班邑。
化津滂流,洎於翊府。
脈通林宿,深而有矩。
佩金绶紫,我則有之。
達哉羽衛,猗那此時。
忽驚大夢,無恨冥魂。
尊己愛子,懷念誰谕。
元龜啟吉,将赴玄宮。
丹引車,鳳城之東。
泉門寂曆,壟月光茫。
千秋萬古,松柏青蒼。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二冊) №元和026 【蓋】 大唐故崔府君墓志銘 【志文】 唐故博陵崔府君墓志銘并序 外弟河南哥舒亘撰有唐貞士曰博陵崔君諱慎思,字茂沖,博陵人也。
五代祖諱仁師,相國安平公。
高祖諱挹,戶部尚書,曾祖諱泌,刑部員外郎。
大父諱讵,戶部郎中。
烈考諱密,廣都縣尉、臧孫茂烈,代有後於魯邦;陳清規,家傅聲於魏室。
君襲懿範,少為聞人。
早獲天爵,不急時祿。
好古嗜學,窮文極奧。
鄉薦十上,不登甲科。
何天之不與善甚耶。
□顔子雖無祿位,百代以為賢人;賈生自負文章,富時□非達者。
今猶古也,君同域欤?然就積德而不壽,累□而無嗣,使莊周觀□,亦其怛乎?以元和五年二月十七日殁於長安延裡李氏之廟舍,享年五十四。
六姻相吊,相顧失聲。
将百其身,惡乎可贖!夫人隴西李氏,晝哭奉喪,用蔔茲宅。
以其年八月十六日,葬於萬年縣長樂鄉先茔,禮也。
外弟哥舒亘、外甥常益,以虞陵谷,遂銘壽宮。
銘曰: 神不輔德,天不佑仁,哀哀吾兄,與顔同塵。
天高莫問,神幽莫詢,徒将與歸,*淚傷神。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二冊) №元和027 【蓋】 失。
【志文】 唐故伊川府長史鄭府君夫人安定胡氏墓志銘并序 鄉貢進士張仲複撰嗚嘻!天地之初,迄乎聖代,文德列于青史,武略成其茂功,破滅妖氣,扶持社稷者,不可盡紀,其徒實煩者矣。
公諱芬,荥陽郡人也。
曾祖崇寂,頃遭離亂,标奇異鄉,遘疾忽臨。
終於都洛,權葬于伊川之鄉原也。
祖婆安定皇甫氏,終於西秦,權葬於京兆之鄉原也。
孫即克忠克孝,痛切神理,标零而未嘗息也。
先府君即原其遺著,聲譽可遵,或縱六辔於寒空,或應九徵於魏阙。
漢朝則輔佐於邦國,晉代則名烈将軍,邃乎之杳冥,每省躬於逾勵。
尊卑雖序,升降不恒,言而必信,理業惟勤。
嗟呼!泰終遭否,利往逢屯,哀疠忽臨,氣力雲謝。
以貞元二年十一月十一日寝疾,終於裡之私第,享年有三。
蔔葬於河南縣鄉原之側也。
胡夫人則柔姿素潔,峻節霜标,用佐賢良,期於偕老,忽斯禍,禍乃降災。
緬想齊眉之歡,頓益磨笄之歎。
嗚呼!福善不永,凋殒泉台。
以元和五年六月一日寝疾,終於萬歲裡之私第,享年七十有二。
嗣子号天而泣血,氣絕而涕零。
胡天降災,冥寞何知。
野樹蕭疏,玄堂悄悄惶惶焉。
雲矣喪失,不可複見矣。
以其年十一月十二日,遷神合於先茔之禮也。
公镒即先府君之嗣子也。
公文行素直,忠孝承家,出佐軒,長孤台鼎,居守擢用,奏授品璋,即東都留守也。
俄轉徐泗節度。
随軍主守,元戎奪情,改職遷授讨擊使。
璋服變易,即文武不墜於地,有武有文,公之德也,公之謀也。
慮陵谷推遷,用勒貞石,為志不朽。
其銘曰: 悼人士兮有始右終,嗟悲壤兮冥寞難窮。
魂兮魄兮何所遊從,宗兮戚兮泣望孤松。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洛陽卷第十三冊) №元和028 【志額】 大唐故郭府君墓志銘 【志文】 大唐故東都畿汝州節度先鋒兵馬使兼押衙充陽翟鎮遏兵馬使中大夫檢校太子賓客合浦郡王太原郭府君墓志銘并序 故吏判官登什郎試同州司馬騎都尉陳颍撰公諱超岸,字,其先太原之茂族,為漢魏英,晉宋衣冠,世不乏賢,代襲簪組,俱以國步多難,士庶流移,寄家河南,因附貫於汝州葉縣人矣。
曾祖諱禮,祖諱俨,烈考不仕。
公風神魁遠,德量清高,赴雖奇謀,臨敵果斷。
早歲以良家子從戎,誓展誠節,必除蜂趸,屢涉風沙。
飲輿以甘旨無虧,戎幕以勤王不倦。
自建中末,淮右阻兵,逆臣構禍,賊将暨晃,侵我王畿。
公當汝州大将,守鎮襄城,懷憤激之心,聚忠義之士,招撫數縣,屯營五千,身陷賊庭,心歸魏阙。
國朝以工部尚書哥舒公按節東讨,公乃潛通間諜,導引官軍,元戎制勝,擒将汝墳,公之展謀。
奪壘襄野,同時雙捷。
疲民再蘇,錫赍薦臨,綸诏稠疊,不賣盧龍之塞,功高白馬之圍,官授遊擊将軍,守左金吾衛大将軍,試太常卿,充節度先鋒兵馬使,進封合浦郡王。
屬希烈枭首,封境谧清,賞德酬勳,加中大夫,試殿中監,充襄葉兩縣缜遏兵馬陵。
招化氓俗,訓練銳兵。
東都留守崔公聽公之善,任公之才,改署陽翟鎮遏兵馬使,诏加檢校太子賓客。
公亂能驅暴,靜可安人,訓育全於義方,背娶榮于中外,丹誠盡上,孝行終親,既壽且榮,目無恨。
以元和三年正月十三日寝疾,薨逝於河南府陽翟縣文信裡之私第,春秋七十有五。
夫人弘農楊氏。
謝女風規,蔡家文史,閨門令範,親族仁賢,哭來周喪,亟淹羸瘵,以其年十一月十一日終,享年五十有七。
嗣子從素,瑩然片玉,挺拔寒松,公才不墜於弓裘,好學頗閑乎詩禮。
追攀泣血,歲月居諸,遂擇元和庚寅歲戊戌月庚申日,合於陽翟縣麥秀裡西北原之禮也。
嗚呼!功成名遂,其生也榮;女事男婚,其死也休。
保松柏於九原,傳血食於來系。
颍門攔故吏,從事始終,才拙見愚,難書盛德,刊乎貞石,用表千秋。
銘曰: 英髦濟世,忠義競存,臨危展策,破敵摧鋒。
柳營上将,茅土兼封,芳名不□,泉台幾重。
其一。
乘時拯溺,釋難解汾,氣雄王霸,瞻大道□,功勞百戰,不顧殊勳,白頭部曲,猶哭将軍。
其二。
生兮保榮,殁兮保靈,佳城寂寂,寒松青青。
□枝轉茂,明德惟罄,平生壯氣,猶聞虜庭。
其三。
元和五年十一月廿三日建。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河南卷第一冊) №元和029 【蓋】 申屠君志 【志文】 唐故處士申屠府君墓志銘并序府君
祖王父諱抱貞,刊考諱萬福,夫人即第九女也。
協太陰以授魄,禀婺靈而化質。
少以公宮之教,成於壺阈之儀。
因父之腎,淑慎居性;從夫之命,婉順宜家;母德之道,肅然為範。
故君子有重正之教焉。
劉氏之門,望重姻族;夫人往也,清烈其風。
見奉上之心,知孝敬之極。
及執喪之禮,聞哀感過人;不禦鉛華,不親榮曜,克生從子之義,永肩明祀之誠;慕釋典以增,知處世之如幻。
嗚呼哀哉!以元和三年四月廿一日遘疾,終於京師興甯裡之第,享年六十三。
即以冬十月十三日,葬於萬年縣門鄉,先茔之禮也。
有子一人,江南西道監軍使、内侍省宮闱令、賜绯魚袋曰日榮。
河之秀,代間而來。
保貞義之節,承天下之裔;一臨監撫,再育師人;恸聞高氏之泣,幾欲投喪;不違诏命之舉,兩全忠孝。
慕期先遠拆於龜人,龜人曰:蔔筮者三,時日可也。
乃告於子曰惠達、惠通等;宅兆而啟之,封於故原,代予扶襯。
望家國而不及,唯心魂而共歸,試命於文,紀德泉戶。
銘曰: 佐魏而遷,河南之先,兩郡間氣,是生其賢。
上著於名,下隐於川,邦家必達,清風沐然。
楚室夫人,河間乃親,德容之教,備於其身。
肅肅於門,昭昭令子,身□君恩,撫人在己。
告封玄穸,心還故裡;有聞□聲,玉石斯紀。
夫人令弟右金吾引駕仗衙内宿衛守泾州四門府折沖賜紫金魚袋懷珍(陝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藏拓片) №元和014 【蓋】 失。
【志文】 故弘農楊府君墓志銘并序 徵事郎前試汴州開封縣尉李岌撰維大唐元和三年歲次戊子十月己酉朔廿五日癸酉。
曾海,祖馀福,父光遠。
諱萼,字猜卿公,朝議郎試甯州司馬,即河東猗氏人也。
公生蒲坂,粲然英靈,四聖之後,公居其中。
門範傳儒,詩禮必備。
自幼習學,煥然文明。
弓裘不墜,廉史未第。
翕性情,棄筆從戎,累佐軍旅。
時譏之變,裔繼孫吳,七縱七擒,謀過葛鳳。
國之讨難,曾不無功。
位登朝議,官試甯州。
柄真性強,端然内外。
親雠無避,功過皆書。
此之志□。
君子享年七十三,終於長安私第。
嗣子景,号天泣血,哀纏涕零。
蔔擇京兆府長安縣龍門鄉龍首原安措,禮也。
其詞曰: 飒飒悲風,莽莽蒼天。
告書擇兆,龍首之原。
蓍龜協從,啟此重泉。
敢告來者,府君在先。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二冊) №元和015 【蓋】 唐故蘇州吳郡朱府君墓志銘 【志文】 唐故元從奉天定難功臣麾将軍行右監門率府副率上柱國左神武軍宿衛朱府君墓志銘并序 将仕郎前行绛州太平縣尉宋ダ撰公諱庭,字南宗,京兆萬年人也。
祖恽,忠州别駕,父智靜,郯王府司馬,皆鹗立士林,鷹揚人表,作藩維而克彰至化,總綱紀而不紊有條。
所謂德被於民,慶流厥後。
式傳問望,果襲其門。
公即司馬之次子也。
立身端恪,守性孤直。
道不苟合,行惟依仁。
恬和淳風,獨出嚣俗。
高逸放曠,有邁世之節;溫良儉讓,為立身之基。
沖而處厚,默以居辯。
其君子之行欤。
公弱歲累佐戎府,實著勳勞。
官用頻遷,而至於麾将軍、元從奉天定難功臣、行右監門率府副率、上柱國、左神武軍宿衛。
在位固能奉其忠,居家而克廉其節。
中外協睦,親戚雍和.常以精心慕道,契志真源。
薰茹絕門,肥鮮誓隔。
積善無慶,妙力伊何。
天不與齋,□病而終。
以元和三年八月廿一日奄忽殁於金城裡之私第,享年八十。
以其年十一月廿八日龜筮葉吉,将窆於京兆府長安縣龍首鄉龍首裡之地合焉,禮也。
夫人賢和淑美,剛柔克中,四德無虧,三從有備。
遂邑号封扶風郡夫人。
父諱昌,試殿中監,即段府君之第五女也。
嗣子令晖,翊麾校尉、行左武衛長上、上柱國、左神武軍宿衛。
學能師古,早知禮則。
号踴無度,哀過乎儀。
見之者莫不潸然而涕零,聞之者莫不恻然而嗟悼之。
子其然乎?足以見父之有後也。
予與翊麾校尉情敦久要,見記為文,知而不言,實恐将來者有掩善蔑德之譏焉。
聊制斯文,刊之於石,庶以志之。
銘曰: 陟彼高岡,言瘗其良。
開鑿清書,作為玄堂。
今來古往,日就月将。
何以不朽,公有遺芳。
泉扉永閉,松椟蒼蒼。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二冊) №元和028 【蓋】 失。
【志文】 唐故吳府君墓志并序鄉貢明經男孝恂述維元和三年歲次戊子四月壬子朔廿四日乙亥,君因于寝疾,天乎不,*於河縣太平鄉逯水村私第,享年六十八。
公諱江,字寶,渤海人也。
親於鄰,忠孝於家。
曾祖暢,隐居求志,代濟□風。
祖芬,明進高道不事,列考王所,尚志意修道,不事於世。
夫人張氏,南陽人也,婦禮秀質,貞潔墜松,春秋六十有四,不終遐壽,與府君同年同月同日終。
己嗣子四人:長子孝恂,次子孝溫,次孝欽,第四子孝貞;有女三人,長女河内逯氏,次女扶風窦氏,第三女太原郭氏。
兒女等總遘君人之喪禮也。
是遵遠蔔,克用元和三年十一月七日,合於河陽縣大平鄉逯永村北大原之禮也。
銘曰: 陰陽不測,地久天長,晦明不息,生□居常。
政逾川逝,永去違己,合玄堂,歸於窀裡。
地節龍苗,墳近河陽,千齡萬代,松柏青蒼。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河南卷第一冊) №元和017 【蓋】 失。
【志文】 左□武軍将軍秦公故夫人弘農揚氏墓志銘并序 男鄉貢進士宗衡撰夫人姓楊氏,弘農華陰人也。
始姬姓武之穆也。
韓魏族焉,世為公侯。
至西漢,王孫生以素風,殁而廉葬。
班固述其傳。
十二代孫震,以清白文行,建厥孫謀,四代五為三公,由是代為著姓。
洎晉宋齊梁,繼有名德。
紹宇之朝為柱國,有匡輔濟時之用,封隋國公,繼周而王,谥為文帝,即夫人九代伯祖。
勳閥茂盛,列在隋史。
至曾祖銳,國朝任陳州司馬。
司馬生,為汴州陳留縣丞,忠肅恭懿。
陳留生瀛州高陽尉襲,以廉貞夙垂懿範。
夫人即高陽之長女也。
承素風之後,淑慎生知,靜合母儀,動為内則。
執贽币以奉宗廟,飾詞令以侍親賓。
撫下事長,虔恭夕惕。
未嘗書分而食,夜分而寝。
遠迩親戚,人無言。
垂五十年,慎終如始。
積德者天錫之慶,為善者神與之福。
茫茫彼蒼,徒虛言耶。
以貞元十九年攝衛乖常,候風Φ滞尊體。
藥餌千品,祈禱萬術。
将始愈而複痼,竟轉加而莫瘳。
以元和二年十一月三日啟手足於宣陽裡之第,享年六十七。
哀子五人:長曰應,檢校太子賓客鎮海軍正将。
次曰岌,太子詹事河陽軍兵馬副使。
次曰宗衡,工文遊藝,逾孫弘十上,乏郄诜一命。
次曰儒衡,以兩館明經,調成都府參軍。
幼曰宗暢,前崇文館明經。
鹹恭承嚴訓,文武不墜。
痛岡極之難報,茹血縻肝,終天莫及。
常侍惜莺鏡之無綠,痛将飛之失翼。
顧視應等,逮不勝忍。
日月雲邁,俄及先遠之辰,以元和三年十一月十二日殡於萬年縣鄭村之原,於先茔,禮也。
宗衡奉遺命曰:陵谷不常,可記貞石。
遂扶力強述,是以質而不文。
銘曰: 明明神理,昭昭上天。
與直福善,徒虛言焉。
在洽之陽,於渭之□。
父母之德,恭姜之美。
蔓草凄其,白已矣。
如石之堅,如玉之貞。
千載之下,夫人繼生。
蒼蒼北原,杳杳東城。
空垂懿範,長聞松茔。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二冊) №元和018 【蓋】 失。
【志文】 唐故同州澄城縣主簿韋府君墓志銘并序 河南縣尉柳澗撰君諱孟明,字孟明,曾祖皇左屯衛錄事參軍諱默,錄事生秦州成紀縣令諱昊,成紀生阆州刺史諱氵。
成用翺翔素風,磅礴組冕。
君即阆州第四子也。
幼荷嚴訓,躬服儒流。
廉柔内融,溫潤外達。
弱冠舉明經,凋補左内率府兵曹。
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
次補同州澄城主簿。
導之以政,齊之以禮。
佐子遊之賢,必資乎儉;奉仇香之理,必本於清。
直氣滿襟,正色在面。
奸罔能犯,吏不敢欺。
考績稱尤,聲動僚輩。
既能秩,退居華陰。
上虔事主,下友孝弟。
在家之行,飽曾闵之風焉。
無何驅車遊於虢郛。
乘奔曆塊,禍遘斯須。
疾風起波,其如命何?元和三年正月廿八日,終於虢之逆旅,春秋卅有九。
嗚呼,誰無屯?嗟君少年。
誰能不死?嗟君枉理。
逸足踣於短塗,長算屈於促晷。
君之仁兄念弟,時在華陰,聞君之哀,叫於蒼,心潰皆朽,奔赴輿榇。
浃日啟還舊居。
自虢抵華二百裡間,路人罔不一涕。
夫人河南元氏,虢州刺史義方之女。
性植柔惠,深踐婦道。
先澄城摧其芳蘭。
有二子,愛女在髫,幼男未龀。
酌彼餘慶,冀不孤其裔。
元兄前華陰縣丞汶等,蔔其年十一月廿四日,遷府君與夫人合於萬年縣白鹿原,迩先茔,禮也。
澗兒女君之出焉。
備詳懿行,重辱丞公之命,故得述於斯文。
銘曰: 天生伊人,與道盈缺。
有才無命,能否聖哲。
玉樹先秋,一枝雲折。
悲嗚,稚子泣血。
泉堂俄扃,蘭堂永訣。
百歲之後,同歸於穴。
陵夷谷子,休問不滅。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二冊) №元和019 【蓋】 大唐故李府君墓志銘 【志文】 大唐故李府君墓志*鳳翔隴右經原四鎮北庭兼管内諸軍兵馬副元帥給監使李日榮。
貞元二年玖月玖日□副元帥司徒兼中書上柱國西平郡王晟。
賜綠李日榮,右可将士郎、内詩省掖庭局宮教博士、員外置同正員。
*賜綠宗守甯等,立身謹信,效職恭恪,每聞周慎,益念在公。
疇其夙夜之勞,俾榮宮局之務。
可依前。
貞元廿年十一月十九日授瓊林庫作坊判官。
元和四年閏三月十三日終於輔興裡之私第。
□十一月十八日長安縣丞平鄉小陽村,禮也。
曾諱希,祖諱念,長子懷珍,次子懷寶。
夫人孟氏。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二冊) №元和020 【蓋】 失。
【志文】 大唐五通觀威儀兼觀主馮仙師墓志銘并序 外侄孫前仆寺丞翟約撰仙師法号得一,長樂馮氏,贈工部尚書昭泰之孫,鴻胪卿紹烈之季女。
并德著當時,才名冠世,徽猷彰乎國史,勳綴光於圖諜,積善餘慶,爰誕仙師。
仙師禀嶽渎之秀氣,降須婺之星精,生自貴門,承資盛緒,風神清浪,淑件沖和,立志於虛無之表,迹於衆妙之門,是以不奪其志,诏度茲觀。
至於放曠杳冥,澹然淨默。
精五千之玄理,明六一之丹方,聾俗津梁,道門領袖。
若乃聰慧博達,貞固幹事,心懸明鏡,手運神籌。
徒侶見知,衆舉當觀威儀,固辭不受。
大衆誠請,由衷懇發,不得已□茬□,交罄竭之餘,處虛薄之後,仙師於是提振綱領,纂緝隳□。
數年之間,日新成立,創置精思院一所,再修常住一窠,當欲締構之初,衆人皆謂不可。
仙師精誠已至,确乎不拔,曾末浃稔,歸然以就。
諸所營建,其功難紀,徒衆賴焉。
既而煉骨道成,玄根厭世,訪蔡經於麻姑之側,迎周穆於王母之前,俗累雖哀,寂滅應樂,享齡七十有一,以元和四年五月廿二日終於五通之玄寺。
其年十二月廿五日法葬於小楊原,禮也。
侄季賢等,追惠愛之罔及,切封樹之有期,永懷慈陰,刊石為志。
約忝□侄孫,偏承眷念,忍涕握管,謹為銘曰: 粵惟洪緒,奕葉騰芳,載誕威儀,冰質呈樣。
脫塵遺俗,師者法莊,栖心迹,虎龍章。
立性恬澹,□祛名利,為有明哲,籍予綱紀。
修緝觀宇,扶持傾圮,勸善懲惡,慎終如始。
密行**,煉骨亭亭,雖曰有為,爰以不情。
翕液飲霞,隐曜銷聲,厭彼人世,歸乎上清。
噫欤後嗣,仰思前績,垂範尚存,法流是式。
唯餘仙窟,永幽宅,播美無窮,辨於貞石。
元和四年歲次乙醜十二月壬申朔廿五日景申翟約書(西安碑林藏石) №元和021 【蓋】 無。
【志文】 原文自左向右豎行。
維大唐光宅寺殁故□□和尚道廣荼毗遺記自靈通五彩之夢,大教西流;秉法眼而無遺,禅燈東炷。
遠勝*於達摩之祖,七葉傳芳;授衣珠於賀宅之門,光流千祀。
遂使心燈分照,密印相傳,遞代付授,以弘持遺法,利生而不斷。
我師太原一族之苗,名流王氏之子。
分衆流之一注,獲千燈之一光。
天寶九載應命代玄宗之朝,悟體知空,授秘契於己未之歲,加乃乘間氣而挺生,應休明於像季,年當向立,厭嚣滓於建中之初;投簪毳門,紹傳燈於像代。
戒月交晶,頻獲聖威,惠初光忙,随機剖尺,投敬大聖,款願從心,杖策化緣,利生關表。
簪绂挹之而遷善,缁素伏美而欽風。
去元和戊子之歲,春秋五十九焉。
示疾同凡,注想安養,順心正念,聖瑞迎神,趺座俨然,以皈寂滅。
雖惠命職於殊邑,全身再歸於舊居。
四衆攀号,門人茹毒。
欲使綿綿靈相,高标萬古之儀;雕石勒銘,記千載而不朽者也。
時元和五年歲在庚寅,律居太簇,日屆壬寅,記不朽耳。
京兆府雲陽縣金龜鄉石洪裡集陽村神追蘭若。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四冊) №元和022 【蓋】 大唐故鄭府君墓志銘 【志文】 唐故□□崇陵挽郎荥陽鄭府君墓志銘并序 朝散大夫守太常少卿上柱國賜紫金魚袋河東裴次元撰君諱紹方,字統正,荥陽人也。
自鄭伯受封,因地命氏,祚既繁衍,世修婚姻,煥為革宗,代有清德。
七代祖先護,魏中書令□襄城公;由是稱襄城公房,挺為着望。
高祖乾瓒,皇京兆府金城令,生監察禦史、随州刺史元久;随州生皇鴻胪寺丞、贈左贊善大夫景之。
贊善生烈考皇尚書倉部員外郎澍。
君即倉部之元子也。
生而多疾,長而徇性,以适意為道,以守常自頤,故不屑屑於貧賤,不遑遑於榮利。
年邁三紀,乃常為旅人;鬓生二毛,而未解初服。
洎德宗晏駕,山園禮成,擇門子以執黼た,歌薤露而導龍盾。
目為挽郎,君膺是選,俾有司五變早,許其入仕。
君既登其籍,已逾三冬,未及釋褐之年,遽興遊岱之歎。
嗚呼哀哉!以元和四年十二月廿五日寝疾終於予所居永崇裡第,享年有二。
以明年正月八日窆于萬年縣龍首鄉之孟村,從先府君之茔,禮也。
嗚呼哀哉!君伶俜單緒,棣萼早凋。
門襲簪纓,不享代耕之祿;躬承宗祀,且無主祭之孤。
人之艱殃,曷甚於是?豈天付之薄而慶不锺耶?茫茫蒼穹,不可測已。
君之女弟早歲歸我,與子姻好,年序滋深。
予當作合之初,君實遭家不造。
迨予筮仕之日,員來依我之居。
荏苒星霜,二十餘祀,有無均濟,甘苦必同。
洎予立□□朝,方期绶帶,奄先朝露,深用悼懷。
予之室家,痛深手足,進淚襄事,執禮适宜,予抒辭,置披泉戶。
銘曰: 國東郊兮川原長,墳翳野兮丘垅荒。
鳳樓龍踞起高崗,龜言著告開玄堂。
前山左水煙月苦,歲往年來松柏行。
于嗟鄭君居此室,固體安神千萬霜。
【志蓋背面刻文】 元和九年,君女弟河東縣君之夫河東裴次元任三川守,哀縣君孝思深至,愍妻□承家嗣絕,乃分清白之俸,用濟窀穸之事。
君從父弟□自長安遷神於茲。
以四月十九日窆君先府君歸祖域於偃師萬安山之南。
勒於舊志,冀後可徵。
嗚呼哀哉!事惟必誠,禮無違者,于嗟鄭君,此泉下。
(錄自《考古》一九八六年第五期) №元和023 【蓋】 失。
【志文】 唐故鄂嶽觀察推官監察禦史裹行上柱國元公墓銘并序 弟儒林郎前試太常寺奉禮郎仲容述維元和四年秋七月丁卯,唐故鄂嶽觀察推官監察禦史裹行上柱國元公終於沔州官舍,享年五十二。
以明年春三月庚申甯神於北邙之陽,□於大茔也。
嗚呼!至仁不壽,至賢不位,得非存者隐慝盈稔而神降之罰?俾艱難其生,哀号訴天,曾莫之生,痛乎哉!公諱衮,字山甫,仲容之元兄也。
小有奇質,卓然不群。
神清氣和,骨秀容茂,□□□□,言必有□,未成章而行必可法,不學而立,君子偉之。
六歲入小學,讀孝經,至哀良□□□棄而不覽。
人問其故。
對曰:詳其義所不忍聞。
七歲學論語,日讀數篇。
目所以睹必□其奧。
未十歲通左氏傳,十四擢明經第。
貞元初,調補汝州參軍事。
時司計地官侍郎元公夙欽其能,辟為從事。
未莅職,而元公以事左黜。
梁洋連率嚴公震慕其為人,署觀察巡官。
既之府,仆射韓公全義表授試左戍衛兵曹參軍、神策行營節度推官。
貞元己巳,丁先府君憂,泣血柴立,逾旬絕漿。
伏以太夫人在堂,毀不敢滅。
既五載,選授河中府解縣尉。
雖官居僚任,而事必正中,冤訴必告於公,讴謠不稱其宰。
處下能理,時無比焉。
秩滿,寓居中部,從其宜也。
今夏□廉使高平公時來牧茲郡,既至,上與公定交於□遊之間,申知己之分。
每立政行事,雖隸者無得聞而公與焉。
無何,高平公自坊州鎮黔陽,表授公監察禦史行、黔中觀察支使。
元和二年,高平公自黔南歸阙,公亦随之,策勳上柱國。
又高平公作尹□神州,诏授萬年主簿。
未旬日,高平公廉察江夏,又表公複授監察禦史裹行、鄂嶽觀察推官。
高平公以公利用貞固,事無大小,悉以□□。
公厚生惟和,處劇斯靖,故人仰其德,史稱其賢。
頃在黔陽及茲江夏,州牧有阙,必公領之,無言不行,無艱不濟,所至有績,又皆去思。
遇疾終於漢陽。
領州事也。
夫人南陽張氏,故太傅卿禮部尚書獻恭之次女。
有二子,長曰ㄈ,先公而終;次曰倜,未能病也。
有六女:長歸釋氏,次北海唐歆;三四初笄,五六方龀。
嗚呼!當啟手足之辰,高平公深感平生,贈赙加等。
夫人将權窆於鄂,而安家於荊。
高平公戚之。
時再從弟宗初從事夏□,高平公乃申命宗初,俾護喪歸北。
夫人領家蔔居江陵,溯沿兩分,存殁殊地,痛乎哉!嗚呼!孟秋有喪,孟冬不聞,聽乎人言,哀号制服,故不得謝恩旌麾,親護喪事。
嗚呼!非高平公有始有卒,則北邙之陽,無新隴矣。
痛乎哉!元和五年春二月戊子,宗初護靈自夏□。
仲容奉太夫人之命曰,蔔宅克日,稱家薄葬,人固不非,乃授方石,俾紀式德。
少子不敏,敢銘壽堂雲: 於昭烈祖,帝人中土。
景穆不,終於儲副。
京兆克生,為國之桢。
莫之與京,代場令德。
周公以還,瓜瓞蟬聯。
公侯比肩,德音孔宣。
至於齡昌,仕於聖唐。
發言有章,□思不□。
人□□□,位小才人。
作於廬,廬人是賴。
德之清純,在若有君時命不伸,河陰長民。
□□□英英,與時作程。
以仁佐賢,萬物由庚。
高位未登,景命已傾。
丹燭歸,北邙故茔。
千秋萬古,□夜□□。
嗚呼哀哉!(錄自《洛陽出土曆代墓志輯繩》) №元和024 【蓋】 故張君墓志銘 【志文】 唐故清河張君墓志君字仕濟,望本清河,出於範氏,因祖遷□,遂居江左,今為潤州丹徒縣陽鄉通仁裡人也。
召即處士岐公之子,連萼七人,君其仲也。
聰敏孝惠,耽博詩書。
因學或勞,遂遘徵疾,遍尋醫術,有殛無瘳,珠玉忽沉,風燭斯逝.以元和五年四月廿八日終於揚州江陽縣崇儒坊之私第,享年廿有二。
慈父恸哭,兄弟悲傷,割愛号兆,感切行路。
嗚呼!既從大限,宅兆有期,即於其年五月九日蔔葬於楊子縣曲江鄉東五乍村鳴雁裡之原,禮也。
恐陵遷谷徙,海漲成田,刻石斯文,式表泉戶。
銘曰: 苗而不秀,今有矣夫,□□□□,□□□□。
(揚州博物館藏石) №元和025 【蓋】 大唐故張府君墓志銘 【志文】 唐故元從奉天定雖功臣定遠将軍守左龍武軍翊府中郎将兼右羽林軍通直上柱國清河郡張府君墓志銘并序 鄉貢進士彭城郡劉沖玄撰并書道與性和,必滋於茂行。
才能知變,固宜遠成嘉績。
人倫鮮有備舉,具體者貴之。
則我榆林公布兼於此。
公諱渙,字渙,即漢少傅留侯之裔也。
洎俊五運序行,邦家多故,遷播舊土,因業於外。
今為京兆人矣。
冠冕益稱,地氣斯在。
大王父志稽,皇遊擊将軍、左清道率、賜紫金魚袋、上柱國。
王父守信,皇昭武校尉、守左武衛左郎将員外置同正員、兼内供奉、上柱國。
烈考坦,皇寶應元從功臣、興元元從奉天定難功臣、鎮軍大将軍、行右羽林軍将軍知軍事、兼禦史中丞、南陽郡鄧國公,食邑三千戶、上柱國,餘如故。
世纂其慶,源流靈長。
金章嗣服,銘勳紹緒。
非國之化昌,讵得生奇秀。
公即中丞之嗣子也。
幼沖惠敏,風格異倫,環姿立,端簡泓量。
睦族類以和,師友道以長。
問望不愆,克承其休。
可謂履霜冰性。
好講武,妙得深旨,藝專萬敵。
投迹戎旅,展其所尚。
曆參軍府,時譽昭聞。
上嘉善有素,累降恩寵。
翼成師長,位登獨坐。
職助分阃,慶有餘也。
興元之歲,國将警難。
德宗駕幸奉天,時公烈考,職司近衛,不渝其教,執勺而從。
後長安克定,再還京師。
帝乃欽哉,有新班邑。
公承厥緒,永保其休。
夫海闊而源長,山高而蔭廣。
立身從宦,參曆五朝。
弱冠章金,位登四品。
氵位官兼職,公獨有之。
克孝承家,無墜先人之業。
嘗謂周書大诰曰:予有後,不棄基。
是吾心也。
懷土重遷,非吾志也。
所以将此列為己任。
固則生業永以公居,黍稷常以公獲。
庫無疋帛,廪有餘粟,國人善之。
可謂公之孝矣。
嗚呼!榮樂方扇,雖承顯慶之餘,年壽有終,難脫陰陽之寇。
以元和四年十二月廿二日寝疾薨於長安修德裡之私第,享年五十有八。
二司追慕,痛禍及之元良;兩府凄傷,怨神罹之明德。
夫人汝南縣君宗氏,服大家之訓,配君子之德。
不享偕老,空承素風。
怨鸾影頓孤,念賓敬何及。
元子太素,前太廟齋郎。
次曰太餘。
次曰太貞。
季曰太言。
诏回授一子出身七品上叙。
并持行孝道,泣血苫廬。
有慕曾子之風,無墜先人之典。
以元和五年八月四日,宅兆于萬年縣鳳城東長樂鄉青龍原之先茔,禮也。
嗚呼!松賈将列,壟隧終古。
想像遊魂,依然在目。
沖玄詞非體要,敢當所請,詳具前烈,直紀其事,染翰書叙,志於泉扃。
銘曰: 德發漢初,光傳晉代。
由古及今,有能俾。
癸亥枭群,紊亂天道。
執勺而從,惟我烈考。
氛既除,大勳已襲。
天監厥德,有斯班邑。
化津滂流,洎於翊府。
脈通林宿,深而有矩。
佩金绶紫,我則有之。
達哉羽衛,猗那此時。
忽驚大夢,無恨冥魂。
尊己愛子,懷念誰谕。
元龜啟吉,将赴玄宮。
丹引車,鳳城之東。
泉門寂曆,壟月光茫。
千秋萬古,松柏青蒼。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二冊) №元和026 【蓋】 大唐故崔府君墓志銘 【志文】 唐故博陵崔府君墓志銘并序 外弟河南哥舒亘撰有唐貞士曰博陵崔君諱慎思,字茂沖,博陵人也。
五代祖諱仁師,相國安平公。
高祖諱挹,戶部尚書,曾祖諱泌,刑部員外郎。
大父諱讵,戶部郎中。
烈考諱密,廣都縣尉、臧孫茂烈,代有後於魯邦;陳清規,家傅聲於魏室。
君襲懿範,少為聞人。
早獲天爵,不急時祿。
好古嗜學,窮文極奧。
鄉薦十上,不登甲科。
何天之不與善甚耶。
□顔子雖無祿位,百代以為賢人;賈生自負文章,富時□非達者。
今猶古也,君同域欤?然就積德而不壽,累□而無嗣,使莊周觀□,亦其怛乎?以元和五年二月十七日殁於長安延裡李氏之廟舍,享年五十四。
六姻相吊,相顧失聲。
将百其身,惡乎可贖!夫人隴西李氏,晝哭奉喪,用蔔茲宅。
以其年八月十六日,葬於萬年縣長樂鄉先茔,禮也。
外弟哥舒亘、外甥常益,以虞陵谷,遂銘壽宮。
銘曰: 神不輔德,天不佑仁,哀哀吾兄,與顔同塵。
天高莫問,神幽莫詢,徒将與歸,*淚傷神。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二冊) №元和027 【蓋】 失。
【志文】 唐故伊川府長史鄭府君夫人安定胡氏墓志銘并序 鄉貢進士張仲複撰嗚嘻!天地之初,迄乎聖代,文德列于青史,武略成其茂功,破滅妖氣,扶持社稷者,不可盡紀,其徒實煩者矣。
公諱芬,荥陽郡人也。
曾祖崇寂,頃遭離亂,标奇異鄉,遘疾忽臨。
終於都洛,權葬于伊川之鄉原也。
祖婆安定皇甫氏,終於西秦,權葬於京兆之鄉原也。
孫即克忠克孝,痛切神理,标零而未嘗息也。
先府君即原其遺著,聲譽可遵,或縱六辔於寒空,或應九徵於魏阙。
漢朝則輔佐於邦國,晉代則名烈将軍,邃乎之杳冥,每省躬於逾勵。
尊卑雖序,升降不恒,言而必信,理業惟勤。
嗟呼!泰終遭否,利往逢屯,哀疠忽臨,氣力雲謝。
以貞元二年十一月十一日寝疾,終於裡之私第,享年有三。
蔔葬於河南縣鄉原之側也。
胡夫人則柔姿素潔,峻節霜标,用佐賢良,期於偕老,忽斯禍,禍乃降災。
緬想齊眉之歡,頓益磨笄之歎。
嗚呼!福善不永,凋殒泉台。
以元和五年六月一日寝疾,終於萬歲裡之私第,享年七十有二。
嗣子号天而泣血,氣絕而涕零。
胡天降災,冥寞何知。
野樹蕭疏,玄堂悄悄惶惶焉。
雲矣喪失,不可複見矣。
以其年十一月十二日,遷神合於先茔之禮也。
公镒即先府君之嗣子也。
公文行素直,忠孝承家,出佐軒,長孤台鼎,居守擢用,奏授品璋,即東都留守也。
俄轉徐泗節度。
随軍主守,元戎奪情,改職遷授讨擊使。
璋服變易,即文武不墜於地,有武有文,公之德也,公之謀也。
慮陵谷推遷,用勒貞石,為志不朽。
其銘曰: 悼人士兮有始右終,嗟悲壤兮冥寞難窮。
魂兮魄兮何所遊從,宗兮戚兮泣望孤松。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洛陽卷第十三冊) №元和028 【志額】 大唐故郭府君墓志銘 【志文】 大唐故東都畿汝州節度先鋒兵馬使兼押衙充陽翟鎮遏兵馬使中大夫檢校太子賓客合浦郡王太原郭府君墓志銘并序 故吏判官登什郎試同州司馬騎都尉陳颍撰公諱超岸,字,其先太原之茂族,為漢魏英,晉宋衣冠,世不乏賢,代襲簪組,俱以國步多難,士庶流移,寄家河南,因附貫於汝州葉縣人矣。
曾祖諱禮,祖諱俨,烈考不仕。
公風神魁遠,德量清高,赴雖奇謀,臨敵果斷。
早歲以良家子從戎,誓展誠節,必除蜂趸,屢涉風沙。
飲輿以甘旨無虧,戎幕以勤王不倦。
自建中末,淮右阻兵,逆臣構禍,賊将暨晃,侵我王畿。
公當汝州大将,守鎮襄城,懷憤激之心,聚忠義之士,招撫數縣,屯營五千,身陷賊庭,心歸魏阙。
國朝以工部尚書哥舒公按節東讨,公乃潛通間諜,導引官軍,元戎制勝,擒将汝墳,公之展謀。
奪壘襄野,同時雙捷。
疲民再蘇,錫赍薦臨,綸诏稠疊,不賣盧龍之塞,功高白馬之圍,官授遊擊将軍,守左金吾衛大将軍,試太常卿,充節度先鋒兵馬使,進封合浦郡王。
屬希烈枭首,封境谧清,賞德酬勳,加中大夫,試殿中監,充襄葉兩縣缜遏兵馬陵。
招化氓俗,訓練銳兵。
東都留守崔公聽公之善,任公之才,改署陽翟鎮遏兵馬使,诏加檢校太子賓客。
公亂能驅暴,靜可安人,訓育全於義方,背娶榮于中外,丹誠盡上,孝行終親,既壽且榮,目無恨。
以元和三年正月十三日寝疾,薨逝於河南府陽翟縣文信裡之私第,春秋七十有五。
夫人弘農楊氏。
謝女風規,蔡家文史,閨門令範,親族仁賢,哭來周喪,亟淹羸瘵,以其年十一月十一日終,享年五十有七。
嗣子從素,瑩然片玉,挺拔寒松,公才不墜於弓裘,好學頗閑乎詩禮。
追攀泣血,歲月居諸,遂擇元和庚寅歲戊戌月庚申日,合於陽翟縣麥秀裡西北原之禮也。
嗚呼!功成名遂,其生也榮;女事男婚,其死也休。
保松柏於九原,傳血食於來系。
颍門攔故吏,從事始終,才拙見愚,難書盛德,刊乎貞石,用表千秋。
銘曰: 英髦濟世,忠義競存,臨危展策,破敵摧鋒。
柳營上将,茅土兼封,芳名不□,泉台幾重。
其一。
乘時拯溺,釋難解汾,氣雄王霸,瞻大道□,功勞百戰,不顧殊勳,白頭部曲,猶哭将軍。
其二。
生兮保榮,殁兮保靈,佳城寂寂,寒松青青。
□枝轉茂,明德惟罄,平生壯氣,猶聞虜庭。
其三。
元和五年十一月廿三日建。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河南卷第一冊) №元和029 【蓋】 申屠君志 【志文】 唐故處士申屠府君墓志銘并序府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