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
關燈
小
中
大
№元和001
【蓋】
失。
【志文】 唐故南陽範府君墓志銘并序 處士魏郡柏章甫撰貞元十三年十一月十三日有唐高士範公卒於京兆府奉先縣昌甯裡之私第,享年七十有一。
公諱顔,字仲用,其先南陽人也。
胙土命氏,前修令德,圖史家谠詳矣。
曾祖諱達,朝議郎行岐山縣令。
祖諱味虛,正議大夫、檢校費州刺史、上柱國。
世濟其美,克大其門,并振羽儀,馳聲郡邑。
公即費州府君第二子,幼有耿介之節,長立方直之操,結言以信,導物以德,仁孝足以清己,禮樂足以庇身。
故肥遁居貞,不顯不曜者矣。
是以結廬東山,效太沖之招隐;采蘋南澗,侔士衡之養高。
蘊道唯精,主家以儉,遇災荒而不乏,履艱阻而無虞。
至如智計良圖,奧乎不可聞也。
其用未展,其生有涯。
天不*遺,奄然長逝。
粵元和元年歲在景戌正月景寅十七日壬午,葬於縣城西之平原,不歸先茔,禮也。
夫人井氏焉。
夫人四德爰備,六行聿修,何期淑善無徵,華年早世,有子曰儀,前守坊川城縣尉。
承家惟孝,開國惟忠。
泣風樹之無追,痛榮養之不逮。
所以聿遵遺訓,日月有時,懼陵谷或遷,乃勒銘沉矗銘曰: 邈矣高士,清風罕比,一同□孫,千裡之子。
生於德門,長於仁裡,不永其年,琴瑟俱弭。
其一。
合葬平原,爰處新墳,千載不寤,大夜長昏。
風悲蒿裡,月吊松門,自古皆死,吞恨何言。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四冊) №元和002 【蓋】 唐故揚州大都督楊公墓志銘 【志文】 唐故開府儀同三司行左監門衛大将軍知内侍省事上柱國弘農郡開國公食邑三千戶贈揚州大都督楊府君墓志銘并序 左神策軍判官朝議郎行蘇州司功參軍王讠利撰 将仕郎守衡州司倉參軍翰林待诏毛伯良書聖唐丕□萬國一百八十有九載,龍集景戌月惟春孟,廿六日,社稷之臣開府儀同三司行左監門衛大将軍知内侍省事開國公揚公薨於長安修德裡之私第,享年六十有三。
大君悼焉。
以為天隕将星,國摧柱石。
翌日,赙布絹二百疋,尋贈揚州大都督。
龜筮葉吉,以明年八月十七日葬於國城之西龍首原先茔之東南二百步。
魯國夫人彭城劉氏焉,從周禮也。
官給鹵簿儀衛,寵勳賢也。
公諱志廉,其先系於周,食於揚,因而命氏。
在昔兩漢乘朱輪者繼恽十人,為太尉者嗣震四代。
自茲以降,或入參内朝,或出典方國者,代有其人。
故西京稱為名族,今則雲陽人也。
考府君諱延祚,皇朝内常侍,判飛龍事,贈右監門衛大将軍;忠谠恭恪,文武直方,於國烏名臣,在家為才子。
積德流慶,歸於我公。
公即将軍第六子也。
幼無童心,早有大觀。
弱齡補内庠生,閱史見忠臣義士扶危持颠,未嘗不慨而幕焉。
睹亂臣賊子背恩幹紀,必攘袂叱吒,恨不得醢其肉,飲其頭。
故為将軍劉公清潭許以國器,引在左右,殊禮待之,奏授文林郎、掖庭局監作。
洎玄宗、肅宗晏駕,代宗禦宇,公勞奉山園,功參締構,改内谒者。
代宗幸陝,公扈跸有勳,轉奚官令,充内養。
大曆中,田承嗣不供職貢,盤桓魏郊,雖未稱戈,且有兆朕。
帝命劉公撫喻,因請公偕行。
既至魏,即俾公奉诏,北如燕,東如齊,以魏告。
時李正已冠於群雄,持疑猶與。
公雅於專對,哿矣能言,乃發揚帝猷,勵以臣節,言不勝感激,悉力王室。
複命遷内寺伯。
國家每事有全艱,即命公宣達。
雖棧道飛閣,必叱馭而前登;洪波長瀾,亦解纜而直濟。
霜露所墜,罔不屆焉。
凡曰圓首,鹹沐浴聖澤。
建中四祀,乾道中否。
皇帝狩於奉天。
公裹足赴難,緻命於危。
既翠華南巡,又扈從羁勺。
興元初,遷内給事,進階朝散大夫。
豳泾古郡,迫近西戎,每夏麥方岐,秋稼垂穎,則蹂踐我封略,憑淩我邊人。
诏公領千夫長,率精銳,捍其沖要,是有靈台監軍之任。
公奮威武,設奇謀,居一周星,亭障無聳。
貞元四年六月,加中散大夫,七月,封弘農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
十二年,進中大夫。
無何,淮夷畔換,東郊不開。
诏公監鄭滑節度,分剪賊勢,旋屬連率盧公群薨。
诏公權處置軍府事。
乃運轉規之智,動必伐謀;布如春之令,罔不利物。
時未改火,聲聞於天。
是有内常侍之命,尋拜左神策護軍中尉、左街功德使、左監門衛大将軍、知省事。
既受戎重,增嚴軍容,選将必萬人敵,補卒必百夫特。
苟匪於是,則莫之齲加乃悉心委積,式瞻資儲。
府有青凫廿萬缗,廪有紅粟卅萬庾。
器什山峙,戈铤林森,數百年間,軍衛之盛,莫之肩矣。
廿年,德宗皇帝别君百靈,太上皇時居疾於震,公與二三元臣翊戴嗣位。
崇陵所奉,半出我軍;京邑之人,遂薄賦役。
良史書美,元後報勳。
是有特進、國公之拜。
秋八月,順宗皇帝稱诰南宮,今皇帝繼明北極,以公舊德,寵遇殊常,軍國之事,多見詢訪。
因從容謂左右曰:夫盛滿者道家所忌,止足者哲人攸尚。
矧餘菲薄,久荷寵私。
遂上表請緻仕。
旋奉宸翰,莫允乃誠。
冬十一月,腳氣發動,創钜病殷。
帝甚憂之,诏和緩醫之,出禦藥賜之。
終無有瘳。
再抗疏固讓。
奉制曰:卿勤勞歲久,沖退逾深,累表陳誠,懇辭繁劊雖方從委寄而難以重違。
宜登高秩之榮,領茲周衛之任。
遂除開府儀同三司、食邑三千室,大将軍、知省事如故。
賜錢一百萬,絹五百疋,米麥菽粟二百斛,刍薪一十車。
公即日歸第,盡中禁之貴人以導以從,悉禁營之将校載攀載号。
榮無等夷,觀者如堵。
自還,伏枕五六日,至於旬時易篑,薨於正寝。
惟公忠謇沉毅,貞固骨鲠。
與近臣言,誨無巧言孔任;與将帥言,勉輸誠宣力。
而乃舉直是務,錯枉為心。
故有道之士,必諸朝,不仁者自退諸野。
允副耳目之仟,心腹之寄。
所以盡護諸将,師長内省,式遏寇於邦家,近天子之光,極人臣之命,宜錫難老,永贊皇猷。
吳穹不吊,遽辭昭代。
嗚呼哀哉!夫人魯國夫人劉氏,全德附史,淑行著詩,仁而促齡,先公而逝。
繼室南宮氏,以賢宜家,以德輔佐,痛從鳳而未幾,悲書哭而旋及。
子神成,散将;恒定,高品;欽濟,内養;欽則,欽政,欽穆,欽義;因心之孝,感於神明;趨庭之訓,深於詩禮。
丁茲荼毒,允謂棘人,永思理命,奉之薄葬,以利舊軍。
掌記備聞前,志貞珉,以虞陵谷。
銘曰: 天保唐,生夫君,石投水,龍得。
總軍戎,參國政,啟乃心,沃列聖。
有其道,壯其猷,诘暴慢,葉諸侯。
帝酬勳,家儲慶,峻儀台,極典命。
知止足,辭寵榮,俄川閱,摧國桢。
慘宸衷,怛朝列,威令存,音塵滅。
魯國,合佳城。
恩贈郡,功勒銘。
陵為谷,石為泐,永不朽,公之德。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四冊) №元和003 【蓋】 唐故太原王府君墓志 【志文】 唐故貝州漳南縣承攝曆亭縣令太原王府君墓志銘并序府君諱惟誠,字德融,簪玉之榮,具於世諜,今略雨下載。
曾祖行成,朝散大夫、皇河南府偃師縣令;祖文休,朝議郎、皇監察禦史大夫;父智,給事郎、試大理評事,成着清德,表於人時。
府君幼敏行誠而積望於世;□步末夷,隐鱗戢羽。
不□其□途宴然自□,動莫逾矩,克承乎家範,所以有知者尚之,為有道君子焉。
□其居容,以遠浮華。
屢幽盜忽起,士人流雛,兵戈遍地,舉足若墜。
府君見機順勢,所欲自保雷雨既駭,輿時而遷,動靜之儀,甯繼於物;禮義之士,即曰我邦。
乃委其高節,以遂於世,故為魏□連率司徒公田公□而任焉。
府君荷知己之遇,不辭其卑位,授貝州漳南縣丞,素績稱,乃遷曆亭縣令。
府君晦迹田裡,裡俗敬而奉之;薄遊於魏,元侯旌而任之;官於漳南,漳南理而民樂之;遷于曆亭,曆亭化而民載之,言為時典,動如時令。
神肅而護,人民而泰。
風雨穆而順,草木澤而秀。
古之善為政者何以能加之。
府君之□不器,之德不缺,之行不逾,而名不登廊廟,位不及侯伯,天下之不幸也,豈府君之不幸也。
伯陽為柱史,仲尼為司寇,方朔為執戟,時已矣。
豈□□之□欤?則府君之屈於足以為屈耳。
然洪河之日濟不息者,原於昆侖也。
府君殖慶於道,其流綿遠,華冠於卿族,患於世,不艱於世,故吏隐而善終,以聖居元和元年遘疾於清陽之别業,其年三月廿三日吉書甲子之壽八十三之□秋。
嗣子二人:長士甯,有承家之譽,聞參軍於王府;次子察□,志立而求亡,哀至過乎禮,殆不能郏。
猶虞道路方阻,未獲遷神帏歸於故營。
十一月廿三日,權蔔清陽十裡之南原,禮也。
二子泣血扶榇,恐陵谷将變,乃刻銘於石。
其辭曰: 惟德之崇,而位靡崇,薄書取容,守道以終。
穆兮清風,扇於國風,彌久彌芳,奚善壽而不降?甘陵之前,漢水之右,寂寞陰扃,永矣無晝。
寒原蒼龍,玄烏來翔,新松起煙,宿草含霜。
白日悠悠,逝波湯湯,陵谷為田,斯文兮可彰。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河北卷第一冊) №元和004 【蓋】 失。
【志文】 故内侍省内給事假延信故夫人渤海郡君駱氏墓志銘并序 朝議郎前行太子通事舍人韓逢撰唐元和丁亥二祀,夫人渤海郡君駱氏以其年正月廿一日寝疾,終於萬年縣興甯裡之私第,享年六十有三。
嗚呼哀哉!以其年建巳月庚午移窆,依先茔於白鹿之原,禮也。
惟夫人之先官茂族,笄自移天,皇右金吾衛長□環之愛女也。
勳貴之後,天必縱矣;積善之家,神所慶矣。
柔以性立,孝以生知,早配君子,垂範高門。
居榮貴而彌儉,當禮重而益恭。
頃染疾患,綿曆歲時,□誦真經,志歸禅寂,豈謂福善無應,寝疾有終。
傾家若墜,舉族銜悲。
嗣子三人:長曰文邕、次曰文慶、幼曰文政,現任左神策軍行營歸化、崇城等鎮監軍使、内侍省内府局令,鹹以文武澡身,忠孝成性,徽猷繼美,各負時望。
居喪遇禮,君子所感。
文政龆龀之年,早精詩禮,居然成器,持禀天聰。
先朝寵公,以明敏多才,累更任使,年未三十,顯於今聖,凡所徵策,至幹六七矣。
從事謙謹,皆協帝心。
以貞元十九年诏撫西陲,獲安邊鄙。
官将繼世,職統禁戎,逢見命紀夫人之氏行,寫哀詞於貞石,備陵谷之遷變,遂為銘曰: 賢哉郡君,柔和孝恭,時稱四德,家美三從。
名高石茆,德邁冰潔,訓子奉夫,同榮共穴。
今也茫昧,凄風明月,路阻泉台,哀哀永訣。
男文政,元和二年二月廿九日賜绯魚袋。
(陝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藏拓片) №元和005 【蓋】 大唐故清河崔夫人權厝墓銘 【志文】 唐故江南西道都團練副使侍禦史荥陽鄭府君夫人清河崔氏權厝志銘并叙 仲弟宣義郎守右補阙雲騎尉群纂夫人姓崔氏,清河東武城人。
後魏樂安太守夤之十代孫。
門風族望,史諜詳矣。
有唐鄭州長□、贈鄭州刺史府君諱湛之曾孫,懷州刺史、贈秘書監府君諱朝之系,檢校尚書金部郎中、贈給事中府君諱稹之長女。
夫人與仲弟群皆範陽盧氏之出。
生於大曆庚戌歲十月六日,終於元和景戌歲六月十有六日,蓋享齡三十七命。
為子曰小陽,自幼鞫育,甫成童矣。
以明年二月奉帷裳發轫於江陵之寓居。
五月十五日,歸窆於河南府缑氏縣張曲村原直禦史府君茔二裡所。
先是貞於陽蔔,視兆未葉,故葬緩,且不克合,以俟夫通吉焉。
仲弟群感深同氣,痛劇如剡,援毫啜泣,謹志大略,以置於幽隧雲:維我烈祖,忠孝仁誼,冠乎人倫,代稱德門。
維先大夫實能纂修,内行公器,光於缙紳。
維先夫人高朗淑和,亦範中闱。
夫人锺積慶之餘,禀先覺之智,幼而柔謙,長而誠明,服婉娩之教,漸組纟川之事,志其大者,不尚華侈。
先府君洎諸父固已異之,重難擇配。
建中末,因官徙居,違難遠迹,故全家南行,止於毗陵之義興。
無何,鄭君高以休行茂迹,聲如琳琅,持藻缋之文,升甲乙之第。
士林指日,許其有搏扶搖轶青冥之舉。
來抵門闾,以嘉姻為請。
佥謂得選,是克配焉。
其後累賓諸侯,府外台,三命銀印朱。
雖爵位不顯,而望實益大。
君子多之。
夫人初笄有行,事夫族之世母、叔母,肅恭緻誠,夙夜不遑。
自親及疏,承長拊下。
煦然而知,靡不适宜,至若助祭潔其邊豆,居貧甘其氵濯,服膺圖史,規佩箴誡,又加於人一等矣。
貞元乙酉歲,鄭君以霜露興懷,龜筮葉吉,請告啟護自淮,歸於成周。
夫人則針縷必親,志力鹹竭,凡窀歲禮物,門内之所宜具者,罔不肅給。
姻族嗟異。
嗚呼!積是明德,宜介豐祉。
孰司禍福,終以冥昧。
當貞元初,鄭君從事於夏□,夫人始辭家而南,星霜驟移,僅十五年,有懷歸戀,訖用不獲。
夫人早失所恃,及再罹艱酷,斬焉孺慕,長号*天,疾恙遂加,以至於迷眩惚,曆日浸劇,久而後瘳,終不能平矣。
逮遷家於洪,而基功之,一歲累至。
夫人性仁孝,多感傷,當泉水思歸之時,抱江幹聞訃之痛,無幾何,兇問至自洛師。
禦史府君既畢先人之封樹,暴嬰疾,終於旅绾,已從窆矣。
哀哀萬裡,問故殆絕,驷馬雲往,虛筵空歸,終無胤嗣,家乏檐石,遂浮江依於荊門之别業。
風波漂搖,冰霰凄慘,綿涉時序,纏哀内侵,諒非金石,孰不銷毀。
故捐館之日,外姻鄰裡,瞿然失聲,誠以異夫常理而恸有所加也。
嗚呼!書稱作善降祥。
易雲視履考祥。
夫人居家聞至行,從人為婦式,而艱屯備至,繼以夭劄。
為善者其惑欤。
群童年随郡計遊上國,拜首於毗陵,其後宦學羁牽,茕疚被瘵,積十七年,方獲觐於锺陵,間,歲而承訃。
嗚呼痛哉!童年聚居,今猶夢也;锺陵之會,不累日也。
其間哀叙感痛,連日不解。
嘗謂群曰:觀爾之性與疾,率皆類吾,其氣同欤,何别之久也。
言罷流涕。
嗚呼!以手足形影之親,悠悠此生,才複再面,一旦水往,遂無前期,豈不以年未艾而事多阻耶?反是而思,雖扪天蹈海之艱,曷不雲往,叫号蒼,哀可勝已。
小陽季父曰爽,有仲海事兄之行,文泉奉嫂之誠,至是躬親主辦,間關遠道,與群同力合志,克成此歸。
君子謂爽為難能矣。
至若他歲吉蔔,誓言啟,以終孤甥之志,微生未泯,猶功之不釋於身焉。
泣書貞珉,淚下皆血。
鄭府君與群於懿密之中,有知己之分,敷揚茂烈,其俟後辰。
銘曰: 思我伯姊,倬其柔明,佩彼珩璜,作配髦英。
淑問休嘉,望古飛聲,寶劍方合,副笄未榮。
始謂福降,誰雲禍并,天道茫茫,有昧虧成。
山阿啟隧,反路迎精,惟至愛之永謝,顧何慘於此生。
元和二年五月十日季弟章書(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洛陽卷第十二冊) №元和006 【蓋】 失。
【志文】 已泐。
(上泐)墓志銘并序文林郎前守薊州文安縣尉郭纟番撰君諱(下泐)周成王母弟叔铎之後,冠冕(下泐)曾祖措,祖,父岑,并唐已來,文武不墜。
府君以□□韫義含章永貞殊略韓□風(下泐)不契(下泐) 逢時,厥後退身高卧林□月□□舉世□潔莫幹,爰神理之将晦,寝疾不興。
□夫人南陽張氏□□即世,是時蔔宅京兆,爾來凡卅年矣。
令子□舍(下泐)反耕桑室,終東都留守都虞候、兼殿中侍禦史、贈勝州刺史。
文武振京,名芳播洛。
作天子之耳目,為□□之爪牙。
誓衆之心已罄,報恩之□未逢。
其道不待,景命斯忽,歸道政之私第。
新婦太原王氏,則□使君夫人也,婦德溫柔,居室斯順,訓子以義,理家八方。
於是奉光□孝,乃使千裡皆舉,至備哀榮,發轸而秦,然歸東洛。
嗚呼!府君有嫡孫曰少華,泣血過常,哀毀逾禮。
以元和二年十月十九日,遂遷窆於洛陽城東北邙之原,禮也。
□於新樹,洛水湯湯,乃為銘曰: 昔歲□秦,今茲歸洛,孝婦孝孫,終猶有。
魂遊□□,魄亦匪絕,谷不□室,死乃同穴。
歸□兮方吉,明明兮隴月。
嗚呼哀哉!(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洛陽卷第十二冊) №元和007 【蓋】 唐贈戶部尚書高府君墓志銘 【志文】 唐故正議大夫試懷州别駕賜紫金魚袋贈戶部尚書渤海高府君墓志銘并序 攝劍南西川節度掌書記将仕郎試秘書省校書郎鄭宗經纂朝議郎行殿中侍禦史蕭祜書天之道,剛柔相生,以播元化,而百物遂焉;人之道,功德相承,以紹洪緒,而五福綏焉。
動以乘時,息以弘慶。
高氏出於炎帝,自四嶽至太公,從其封姓曰呂。
自太公至敬仲,以父字為族曰高。
敬仲十代孫洪,光武時舉孝廉,孝明時為渤海太守。
乃系族望。
洪十代孫隐,晉末避地幽州,為玄菟太守。
爰處子孫。
隐以雅志沉靜,曠懷疏遠,雖名系郡中,而志逸林下,積德垂裕,生北燕司空汶陽侯慶。
慶五代孫普武興王豫州刺史太宰,詳於齊史。
太宰六代而生尚書。
冠冕蟬聯,勳德代襲,明於傳譜,不能備書。
公名行晖,字行晖,本郡之潞縣人也。
曾王父道,鎮軍大将軍、試殿中監;王父藝,朝散大大、試汴州長史、上柱國;父夔,朝請郎、試粱州司馬、贈梁州都督;芳猷盛績,無代無之。
公獨以清德嗣大功,以福履锺後裔。
蘊粹不曜,凝和自持。
貞素合於道真,立誠存乎體要。
自成童以及弱冠,心志不ㄤ,錯綜群言,該詳百氏。
於禮義,敦恪慎之敬,利用葉中;於政埋,敷惠愛之仁,辮析不惑;於節行,秉直諒之操,執心孝慈。
其所探赜,皆提其綱目,舉其梗概。
不搜章摘句以汩其性,不拘理執誼以蔽其心。
明乎變通,無所凝滞。
天寶季年,四方大同,萬邦高庶,公乃酌損益之自,窮否泰所因,置心韬钤,俟膺時用。
無何,禍生於寵,虜犯王畿,銮辂次於巴庸,戎馬飲於河洛。
公才實濟代,道可經邦,辟書交於丘園,軒冕馳於邑裡。
起家拜正議大夫,試懷州别駕,仍加金印紫绶。
恩深賜蓋,禮重題輿。
播歌謠於海沂,息塗炭於冀土。
類公之政,無以尚焉。
嗚呼!頓逸足於修途,屈長算於短晷。
以乾元二年十二月二日寝疾,終於懷之官舍,享齡六十九。
夫人汝南袁氏,淑哲光乎婦道,令懿歸於德門。
執組訓以備勞,采蘋藻以潔祭。
作範中壺,儀刑外姻。
以大曆元年七月廿九日終於幽州平朔裡之私第,享齡七十二。
夫才生於代而道屈於時,命也;德修於身而慶垂於後,理也。
嗣子崇文,承公志業,缵公基緒,探黃石之秘術,得玄女之靈符,孝乃克家,忠以奉國。
自台丞亞相,再為尚書,一為司空,三擁旄钺,析受,封茅裂土,名芳竹帛,功勒鼎彜。
幹禍亂以機權,鎮風俗以易簡。
封食斯重,孝敬自中。
遂灼元龜,筮靈蓍,日辰葉兆,窀穸方啟。
以元和二年歲在丁亥十一月朔日甲申歸於潞縣高義鄉龐村之原。
封樹合禮,晗衤遂稱家,豐不逾制,儉而中度。
外備哀榮之道,内盡人子之心。
既而孝通於明神,情感於君上。
先期五月,制命褒榮。
其诏曰:委珠提劍,追祟喉舌之司;象服魚軒,永贲松楸之穸。
贈府君以戶部尚書,夫人以汝南郡太夫人。
仍敕王人護事,本部備禮,太府赙帛,司常具儀。
玄潭及於漏泉,天光照於重壤。
惟國家孝理,以弘令典;惟南平孝心,以昭令名。
自禹作司空,四嶽佐理,代著勳伐,繼登侯王。
公九代祖為司空,今南平王複為司空。
君子謂高氏能世其官,忠孝之至也。
以小子獲參府事,久迹詞林,俾書松銘之誠,以虞陵谷之變。
敢揚休烈,無鬼直詞。
銘曰: 幽陵之陽,松柏蒼蒼。
嶺屬崗聯,龍盤鳳翔。
勢拔坤元,氣淩混茫。
爰蔔佳城,肇啟玄堂。
宅幽以甯,慶祚新皇。
惟公貞懿,慶祚斯至。
克生元臣,承家守嗣。
幹不庭方,激忠以義。
制勝行權,全師用智。
襖既滌,君臣乃位。
帝贈尚書,地官之儀。
載錫司空,綏章淑。
玉節金铙,作鎮坤維。
董戎以威,阜俗以慈。
百祿是跻,百斤攸宜。
蒸蒸孝思,載感霜露。
乃乩蔔筮,重營封樹。
奠祀有秩,衣衾有數。
禮物惟錯,日時合度。
令德伊何,流芳來祚。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北京卷第二冊) №元和008 【蓋】 失。
【志文】 唐故隴西郡太夫人李氏墓志銘并序 第三孤子氵贊撰維唐元和二年歲次丁亥七月丙戌十四日己亥,隴西郡太夫人李氏終於河南府河南縣惠和裡私第,享年六十六。
其先隴西成紀人。
自玄元生周,将軍翼漢。
靈源下注,非賢則哲。
至夫人十二世祖承,龍骧将軍、荥陽郡太守、封姑臧公,傳出於魏書。
夫人太原王氏。
父惠龍,荊州刺史,崔洪所謂齄鼻貴種,事載於北史。
婚族清甲,我為上首。
宗系官諱,炳然可知矣。
曾祖皇朝散大夫、隴西縣開國侯、庫部郎中、光州刺史諱玄表,祖妣範陽盧氏。
生皇颍州司馬諱思誨,祖妣範陽盧氏。
生皇河南府渑池縣尉府君諱漪,妣範陽盧氏。
皆以高文素行,望重當時,命之不融,位不充量。
夫人渑池府君第三女,年始合禮,歸於我先人皇大理司直兼睦州桐廬縣令府君諱。
府君前娶河間張氏,有三子,長曰,皇秘書省正字;次曰ぺ,終冀州阜城縣令;皆先夫人而殁。
次曰氵贊,前成德軍節度副使、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右散騎常侍、兼禦史大夫、知恒州大都督府事。
夫人一命隴西縣君,再命隴西郡太夫人,從子道也。
夫人幼負淑姿,長弘懿範。
每六姻二姓,合實聚族,登降揚襲之容止,疾徐疏數之憲度,雖酌之在我,曾不爽於故實。
然則居謙按物,而善不形言,若匪自叙,孰謂知者。
氵贊門祚中艱,先人早孤。
夫人以不遭於逮事,遂永懷以追感。
每正冬獻享,暮春拜祭,未嘗不深具蠲潔,出於己力,至於審省滌濯,炮割氵溲,雖有婢仆而不之使。
既撤翌日,猶藹然悲歎而形於聲氣。
夫人之孝敬至矣。
先人志尚敦睦,孀孤所。
夫人必怡顔引進,悉心於遜接,饑必讓飽,寒必推厚,玩好悉資於筵待之費,箱箧無毫發之餘。
劬勞於家垂五十載,而内無愠色,外絕疵言。
夫人之德讓至矣。
均養衆子,愛逾己出。
每一刀一尺,必經於十指;一攜一抱,皆自勞於一心。
至燠寒差疊,燥濕こ恙,夫人辄先轸其意而知其所悅,随憂屬而不舍於瞬息。
夫人之慈愛至矣。
晚崇釋氏,發心於聖善寺山門道懋大師,始受菩薩誠,裒然超覺,理臻不二。
夫人之惠智至矣。
夫孝讓慈之三者兼之以惠智,實宜滋介福而保神休。
災奄構於高堂,等不臻於上壽,於予何罪,延禍斯酷。
然則彌留之際,有磬聲香氣,聞於暮夜,視則無狀,聽之在空。
此不謂積善通於冥極,弘誓達於靈應,謂之何哉!夫人一子前左金吾衛兵曹參軍濟,次氵贊之下。
氵贊等以其年十一月十三日丙申啟夫人之殡,合於河南縣北廿五裡先茔桐廬府君之墓,禮也。
嗚呼!夫人有至行可以載史;有高範可以激時風。
知母者子,他人未練。
故氵贊躬撰銘記,以備陵谷,窮情荒謬,書所不荊其銘曰: 元淳誕靈,生我懿德,交交柔明,婉婉清識。
婦儀母訓,自家形國,迹示浮世,心歸淨域。
實樹存華,禅庭月色,晤彼皆空,終焉不或。
龍崗面南,芒山直北,列柏行楸,哀哀罔極。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洛陽卷第十二冊) №元和009 【蓋】 史公志銘 【志文】 大唐故徵君史府君墓志銘并序 朝議郎試大理司直兼殿中侍禦史渤海李再字安國撰昔春秋時衛有史魚屍谏,人到于今稱之,此則史氏茂德,其流遠矣。
□良夫與晉、魯敗齊師於鞍,銘锺策勳,垂芳千古,則孫氏盛烈而□□生賢,此之謂不朽矣。
於戲!史氏、孫氏皆生於衛。
故延州萊季子稱□老□,而二族合歡,鳳皇于飛,挺生賢子也。
宜哉賢子之美,此不書也。
府君諱光,字重明,其先渤海郡人也。
遠祖因宦於绛,子孫遂而家焉。
今則為绛人。
曾祖澄,皇吏部常選;祖謹,高道不仕,吟嘯風月,當時不得而臣□。
府君則高道之第三子也。
懷肥遁之志,守父祖之風,累有辟命而堅辭不起,所謂巢許明時隐也,訓誘子弟,雍睦九族,怡怡自得,陶然守真,□十年間,樂天知命。
嗚呼!道不常泰,天不*遺,以貞元八年九月十九日寝疾終於私第,享年七十有六。
邦國殄悴,風煙晦冥,愛子恒微,幼歸真宗,早晤玄理,受二百五十之具誡,總三千六萬之威儀,且弘業随朝□古寺也。
寶刹山立,仁祠洞開,佛事至大,待人弘闡,恒微常清,淨辦事實。
領都綱,又居上府,今即為佛寺之奧主也。
三綱備□,一德日彰。
雖鸠摩、道安,今古同流也。
尊夫人樂安孫氏,斷機垂教,猶績自勤,真粱鴻之妻,實孟宗之慈母也。
不幸以元和二年十二月遘疾終於私第,受年□□載。
恒微泣血茹痛,銜哀柴毀,感慈親之永訣,瞻養堂以号慕。
痛□□之崩陷,□泉扃而殒絕。
以元和二年正月廿七日蔔吉兆於良鄉縣(下泐)之原,禮也。
夫志者記也,懼陵谷變遷,志曰: 不□也,□□□,府君存,夫人溫。
常選碩德,高道蘭薰。
□□□□,□裡高□。
令子淑女,同會隻園。
□兆□石,□原為靈。
永(下泐)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北京卷第二冊) №元和010 【蓋】 唐故裴府君墓志之銘 【志文】 唐故河南少尹裴君墓志銘公諱複,字茂紹,河東人。
曾大父元簡,大理正。
大父曠,禦史中丞,京畿采訪使。
父虬,以有氣略,敢谏诤,為谏議大夫。
引正大疑,有寵代宗朝。
屢辭官,不肯拜。
卒贈工部尚書。
公舉賢良,拜同官尉。
仆射南陽公開府徐州,召公主書記。
三遷至侍禦史。
入朝,曆殿中侍禦史,累遷至刑部郎中。
疾病改河南少尹。
輿至官,若幹日卒,實元和三年四月二十三日,享年五十。
夫人博陵崔氏,少府監之女。
男三人:、質,皆既冠。
其季始六歲,曰克郎。
蔔葬得公卒之四月壬寅,遂以其日葬東都芒山之陰杜翟村。
公幼有文,年十四,上時雨詩。
代宗以為能,将召入為翰休學士。
尚書公請免曰:願使卒學。
丁後母喪。
上使臨吊。
又诏尚書公曰:父忠而子果孝。
吾加賜以厲天下。
終喪必且以為翰林。
其在徐州府能勤而有勞。
在朝以恭儉守其職。
居喪必有聞。
待諸弟友以善教,館嫠妹,畜孤甥。
能别而有恩。
曆十一官而無宅於都,無田於野,無遺賢以為葬。
斯其可銘也已。
銘曰: 裴為顯姓,入□入盛。
支分族離,各為大家。
惟公之系,德隆位細。
曰子曰孫,厥聲世繼。
晉陽之色,愉愉翼翼。
無外無色,幼□若何壽之不遐,而祿之不多。
謂必有後,其人信然耶。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二冊) №元和011 【蓋】 失。
【志文】 □□仁勇校尉守左衛率府翊府翊衛蕭元明墓志元明,宋吏部侍郎惠開後,隋鄭州刺史士綽七代孫,唐舒州太湖縣令、贈礻必書省著作郎良玉孫。
貞元十六年五月二日,父曾任廣文館博士日於上都國子監生。
至元和二年五月十五日,父任朝散大夫、檢校尚書祠部郎中、兼禦史中丞、充度支安邑解縣兩池留後日,卒於解縣使院,時年九歲。
已誦得孝經、論語、爾雅、尚書、李陵李斯等書。
聰敏惠和,不幸短命。
其月廿一日壬寅,窆於解縣西郭寶應寺空園,從權也。
性異群童,故志於貞石。
元和三午五月廿一日記。
其年七月辛巳朔廿六日景午,歸葬附於河南府偃師縣石橋店東北,茔墓去店三裡在官道北五裡是也。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洛陽卷第十二冊) №元和012 【蓋】 失。
【志文】 後半殘。
大唐故右領軍衛左果毅都尉樊□言□墓志垂俗後昆者義也,揚名顯親者孝也。
唯孝與義,光先代閨門焉。
皇朝右金吾引駕仗宿衛。
貫蒲州臨晉縣人也。
特禀異氣,雅度高深,冰霜自居,風塵不雜。
遇種厥德,仁遊藝川,榔黨稱孝焉,朋友稱信焉。
以春秋七十有八,元和三年歲次戊子八月十一日已終。
嗟乎!天長地久,人豈恒存;逝水無□,人歸夜台。
昔仲尼之歎,由悲逝川。
以貞元九年於龍門鄉萬壽寺東園買地建,先勝□,故得拔有時(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北京大學卷第二冊) №元和013 【蓋】 大唐故駱夫人墓志銘 【志文】 唐故元從朝議郎行内侍省内府局令上柱國劉府君夫人駱氏墓志銘并序 朝散大夫試太子通事舍人孫藏器述并書維東陽之茂族也,仕魏而遷於河南,厥後因官徙家於京兆,遂為三原人。
仕有濟代者以重其名,隐為高尚
【志文】 唐故南陽範府君墓志銘并序 處士魏郡柏章甫撰貞元十三年十一月十三日有唐高士範公卒於京兆府奉先縣昌甯裡之私第,享年七十有一。
公諱顔,字仲用,其先南陽人也。
胙土命氏,前修令德,圖史家谠詳矣。
曾祖諱達,朝議郎行岐山縣令。
祖諱味虛,正議大夫、檢校費州刺史、上柱國。
世濟其美,克大其門,并振羽儀,馳聲郡邑。
公即費州府君第二子,幼有耿介之節,長立方直之操,結言以信,導物以德,仁孝足以清己,禮樂足以庇身。
故肥遁居貞,不顯不曜者矣。
是以結廬東山,效太沖之招隐;采蘋南澗,侔士衡之養高。
蘊道唯精,主家以儉,遇災荒而不乏,履艱阻而無虞。
至如智計良圖,奧乎不可聞也。
其用未展,其生有涯。
天不*遺,奄然長逝。
粵元和元年歲在景戌正月景寅十七日壬午,葬於縣城西之平原,不歸先茔,禮也。
夫人井氏焉。
夫人四德爰備,六行聿修,何期淑善無徵,華年早世,有子曰儀,前守坊川城縣尉。
承家惟孝,開國惟忠。
泣風樹之無追,痛榮養之不逮。
所以聿遵遺訓,日月有時,懼陵谷或遷,乃勒銘沉矗銘曰: 邈矣高士,清風罕比,一同□孫,千裡之子。
生於德門,長於仁裡,不永其年,琴瑟俱弭。
其一。
合葬平原,爰處新墳,千載不寤,大夜長昏。
風悲蒿裡,月吊松門,自古皆死,吞恨何言。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四冊) №元和002 【蓋】 唐故揚州大都督楊公墓志銘 【志文】 唐故開府儀同三司行左監門衛大将軍知内侍省事上柱國弘農郡開國公食邑三千戶贈揚州大都督楊府君墓志銘并序 左神策軍判官朝議郎行蘇州司功參軍王讠利撰 将仕郎守衡州司倉參軍翰林待诏毛伯良書聖唐丕□萬國一百八十有九載,龍集景戌月惟春孟,廿六日,社稷之臣開府儀同三司行左監門衛大将軍知内侍省事開國公揚公薨於長安修德裡之私第,享年六十有三。
大君悼焉。
以為天隕将星,國摧柱石。
翌日,赙布絹二百疋,尋贈揚州大都督。
龜筮葉吉,以明年八月十七日葬於國城之西龍首原先茔之東南二百步。
魯國夫人彭城劉氏焉,從周禮也。
官給鹵簿儀衛,寵勳賢也。
公諱志廉,其先系於周,食於揚,因而命氏。
在昔兩漢乘朱輪者繼恽十人,為太尉者嗣震四代。
自茲以降,或入參内朝,或出典方國者,代有其人。
故西京稱為名族,今則雲陽人也。
考府君諱延祚,皇朝内常侍,判飛龍事,贈右監門衛大将軍;忠谠恭恪,文武直方,於國烏名臣,在家為才子。
積德流慶,歸於我公。
公即将軍第六子也。
幼無童心,早有大觀。
弱齡補内庠生,閱史見忠臣義士扶危持颠,未嘗不慨而幕焉。
睹亂臣賊子背恩幹紀,必攘袂叱吒,恨不得醢其肉,飲其頭。
故為将軍劉公清潭許以國器,引在左右,殊禮待之,奏授文林郎、掖庭局監作。
洎玄宗、肅宗晏駕,代宗禦宇,公勞奉山園,功參締構,改内谒者。
代宗幸陝,公扈跸有勳,轉奚官令,充内養。
大曆中,田承嗣不供職貢,盤桓魏郊,雖未稱戈,且有兆朕。
帝命劉公撫喻,因請公偕行。
既至魏,即俾公奉诏,北如燕,東如齊,以魏告。
時李正已冠於群雄,持疑猶與。
公雅於專對,哿矣能言,乃發揚帝猷,勵以臣節,言不勝感激,悉力王室。
複命遷内寺伯。
國家每事有全艱,即命公宣達。
雖棧道飛閣,必叱馭而前登;洪波長瀾,亦解纜而直濟。
霜露所墜,罔不屆焉。
凡曰圓首,鹹沐浴聖澤。
建中四祀,乾道中否。
皇帝狩於奉天。
公裹足赴難,緻命於危。
既翠華南巡,又扈從羁勺。
興元初,遷内給事,進階朝散大夫。
豳泾古郡,迫近西戎,每夏麥方岐,秋稼垂穎,則蹂踐我封略,憑淩我邊人。
诏公領千夫長,率精銳,捍其沖要,是有靈台監軍之任。
公奮威武,設奇謀,居一周星,亭障無聳。
貞元四年六月,加中散大夫,七月,封弘農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
十二年,進中大夫。
無何,淮夷畔換,東郊不開。
诏公監鄭滑節度,分剪賊勢,旋屬連率盧公群薨。
诏公權處置軍府事。
乃運轉規之智,動必伐謀;布如春之令,罔不利物。
時未改火,聲聞於天。
是有内常侍之命,尋拜左神策護軍中尉、左街功德使、左監門衛大将軍、知省事。
既受戎重,增嚴軍容,選将必萬人敵,補卒必百夫特。
苟匪於是,則莫之齲加乃悉心委積,式瞻資儲。
府有青凫廿萬缗,廪有紅粟卅萬庾。
器什山峙,戈铤林森,數百年間,軍衛之盛,莫之肩矣。
廿年,德宗皇帝别君百靈,太上皇時居疾於震,公與二三元臣翊戴嗣位。
崇陵所奉,半出我軍;京邑之人,遂薄賦役。
良史書美,元後報勳。
是有特進、國公之拜。
秋八月,順宗皇帝稱诰南宮,今皇帝繼明北極,以公舊德,寵遇殊常,軍國之事,多見詢訪。
因從容謂左右曰:夫盛滿者道家所忌,止足者哲人攸尚。
矧餘菲薄,久荷寵私。
遂上表請緻仕。
旋奉宸翰,莫允乃誠。
冬十一月,腳氣發動,創钜病殷。
帝甚憂之,诏和緩醫之,出禦藥賜之。
終無有瘳。
再抗疏固讓。
奉制曰:卿勤勞歲久,沖退逾深,累表陳誠,懇辭繁劊雖方從委寄而難以重違。
宜登高秩之榮,領茲周衛之任。
遂除開府儀同三司、食邑三千室,大将軍、知省事如故。
賜錢一百萬,絹五百疋,米麥菽粟二百斛,刍薪一十車。
公即日歸第,盡中禁之貴人以導以從,悉禁營之将校載攀載号。
榮無等夷,觀者如堵。
自還,伏枕五六日,至於旬時易篑,薨於正寝。
惟公忠謇沉毅,貞固骨鲠。
與近臣言,誨無巧言孔任;與将帥言,勉輸誠宣力。
而乃舉直是務,錯枉為心。
故有道之士,必諸朝,不仁者自退諸野。
允副耳目之仟,心腹之寄。
所以盡護諸将,師長内省,式遏寇於邦家,近天子之光,極人臣之命,宜錫難老,永贊皇猷。
吳穹不吊,遽辭昭代。
嗚呼哀哉!夫人魯國夫人劉氏,全德附史,淑行著詩,仁而促齡,先公而逝。
繼室南宮氏,以賢宜家,以德輔佐,痛從鳳而未幾,悲書哭而旋及。
子神成,散将;恒定,高品;欽濟,内養;欽則,欽政,欽穆,欽義;因心之孝,感於神明;趨庭之訓,深於詩禮。
丁茲荼毒,允謂棘人,永思理命,奉之薄葬,以利舊軍。
掌記備聞前,志貞珉,以虞陵谷。
銘曰: 天保唐,生夫君,石投水,龍得。
總軍戎,參國政,啟乃心,沃列聖。
有其道,壯其猷,诘暴慢,葉諸侯。
帝酬勳,家儲慶,峻儀台,極典命。
知止足,辭寵榮,俄川閱,摧國桢。
慘宸衷,怛朝列,威令存,音塵滅。
魯國,合佳城。
恩贈郡,功勒銘。
陵為谷,石為泐,永不朽,公之德。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四冊) №元和003 【蓋】 唐故太原王府君墓志 【志文】 唐故貝州漳南縣承攝曆亭縣令太原王府君墓志銘并序府君諱惟誠,字德融,簪玉之榮,具於世諜,今略雨下載。
曾祖行成,朝散大夫、皇河南府偃師縣令;祖文休,朝議郎、皇監察禦史大夫;父智,給事郎、試大理評事,成着清德,表於人時。
府君幼敏行誠而積望於世;□步末夷,隐鱗戢羽。
不□其□途宴然自□,動莫逾矩,克承乎家範,所以有知者尚之,為有道君子焉。
□其居容,以遠浮華。
屢幽盜忽起,士人流雛,兵戈遍地,舉足若墜。
府君見機順勢,所欲自保雷雨既駭,輿時而遷,動靜之儀,甯繼於物;禮義之士,即曰我邦。
乃委其高節,以遂於世,故為魏□連率司徒公田公□而任焉。
府君荷知己之遇,不辭其卑位,授貝州漳南縣丞,素績稱,乃遷曆亭縣令。
府君晦迹田裡,裡俗敬而奉之;薄遊於魏,元侯旌而任之;官於漳南,漳南理而民樂之;遷于曆亭,曆亭化而民載之,言為時典,動如時令。
神肅而護,人民而泰。
風雨穆而順,草木澤而秀。
古之善為政者何以能加之。
府君之□不器,之德不缺,之行不逾,而名不登廊廟,位不及侯伯,天下之不幸也,豈府君之不幸也。
伯陽為柱史,仲尼為司寇,方朔為執戟,時已矣。
豈□□之□欤?則府君之屈於足以為屈耳。
然洪河之日濟不息者,原於昆侖也。
府君殖慶於道,其流綿遠,華冠於卿族,患於世,不艱於世,故吏隐而善終,以聖居元和元年遘疾於清陽之别業,其年三月廿三日吉書甲子之壽八十三之□秋。
嗣子二人:長士甯,有承家之譽,聞參軍於王府;次子察□,志立而求亡,哀至過乎禮,殆不能郏。
猶虞道路方阻,未獲遷神帏歸於故營。
十一月廿三日,權蔔清陽十裡之南原,禮也。
二子泣血扶榇,恐陵谷将變,乃刻銘於石。
其辭曰: 惟德之崇,而位靡崇,薄書取容,守道以終。
穆兮清風,扇於國風,彌久彌芳,奚善壽而不降?甘陵之前,漢水之右,寂寞陰扃,永矣無晝。
寒原蒼龍,玄烏來翔,新松起煙,宿草含霜。
白日悠悠,逝波湯湯,陵谷為田,斯文兮可彰。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河北卷第一冊) №元和004 【蓋】 失。
【志文】 故内侍省内給事假延信故夫人渤海郡君駱氏墓志銘并序 朝議郎前行太子通事舍人韓逢撰唐元和丁亥二祀,夫人渤海郡君駱氏以其年正月廿一日寝疾,終於萬年縣興甯裡之私第,享年六十有三。
嗚呼哀哉!以其年建巳月庚午移窆,依先茔於白鹿之原,禮也。
惟夫人之先官茂族,笄自移天,皇右金吾衛長□環之愛女也。
勳貴之後,天必縱矣;積善之家,神所慶矣。
柔以性立,孝以生知,早配君子,垂範高門。
居榮貴而彌儉,當禮重而益恭。
頃染疾患,綿曆歲時,□誦真經,志歸禅寂,豈謂福善無應,寝疾有終。
傾家若墜,舉族銜悲。
嗣子三人:長曰文邕、次曰文慶、幼曰文政,現任左神策軍行營歸化、崇城等鎮監軍使、内侍省内府局令,鹹以文武澡身,忠孝成性,徽猷繼美,各負時望。
居喪遇禮,君子所感。
文政龆龀之年,早精詩禮,居然成器,持禀天聰。
先朝寵公,以明敏多才,累更任使,年未三十,顯於今聖,凡所徵策,至幹六七矣。
從事謙謹,皆協帝心。
以貞元十九年诏撫西陲,獲安邊鄙。
官将繼世,職統禁戎,逢見命紀夫人之氏行,寫哀詞於貞石,備陵谷之遷變,遂為銘曰: 賢哉郡君,柔和孝恭,時稱四德,家美三從。
名高石茆,德邁冰潔,訓子奉夫,同榮共穴。
今也茫昧,凄風明月,路阻泉台,哀哀永訣。
男文政,元和二年二月廿九日賜绯魚袋。
(陝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藏拓片) №元和005 【蓋】 大唐故清河崔夫人權厝墓銘 【志文】 唐故江南西道都團練副使侍禦史荥陽鄭府君夫人清河崔氏權厝志銘并叙 仲弟宣義郎守右補阙雲騎尉群纂夫人姓崔氏,清河東武城人。
後魏樂安太守夤之十代孫。
門風族望,史諜詳矣。
有唐鄭州長□、贈鄭州刺史府君諱湛之曾孫,懷州刺史、贈秘書監府君諱朝之系,檢校尚書金部郎中、贈給事中府君諱稹之長女。
夫人與仲弟群皆範陽盧氏之出。
生於大曆庚戌歲十月六日,終於元和景戌歲六月十有六日,蓋享齡三十七命。
為子曰小陽,自幼鞫育,甫成童矣。
以明年二月奉帷裳發轫於江陵之寓居。
五月十五日,歸窆於河南府缑氏縣張曲村原直禦史府君茔二裡所。
先是貞於陽蔔,視兆未葉,故葬緩,且不克合,以俟夫通吉焉。
仲弟群感深同氣,痛劇如剡,援毫啜泣,謹志大略,以置於幽隧雲:維我烈祖,忠孝仁誼,冠乎人倫,代稱德門。
維先大夫實能纂修,内行公器,光於缙紳。
維先夫人高朗淑和,亦範中闱。
夫人锺積慶之餘,禀先覺之智,幼而柔謙,長而誠明,服婉娩之教,漸組纟川之事,志其大者,不尚華侈。
先府君洎諸父固已異之,重難擇配。
建中末,因官徙居,違難遠迹,故全家南行,止於毗陵之義興。
無何,鄭君高以休行茂迹,聲如琳琅,持藻缋之文,升甲乙之第。
士林指日,許其有搏扶搖轶青冥之舉。
來抵門闾,以嘉姻為請。
佥謂得選,是克配焉。
其後累賓諸侯,府外台,三命銀印朱。
雖爵位不顯,而望實益大。
君子多之。
夫人初笄有行,事夫族之世母、叔母,肅恭緻誠,夙夜不遑。
自親及疏,承長拊下。
煦然而知,靡不适宜,至若助祭潔其邊豆,居貧甘其氵濯,服膺圖史,規佩箴誡,又加於人一等矣。
貞元乙酉歲,鄭君以霜露興懷,龜筮葉吉,請告啟護自淮,歸於成周。
夫人則針縷必親,志力鹹竭,凡窀歲禮物,門内之所宜具者,罔不肅給。
姻族嗟異。
嗚呼!積是明德,宜介豐祉。
孰司禍福,終以冥昧。
當貞元初,鄭君從事於夏□,夫人始辭家而南,星霜驟移,僅十五年,有懷歸戀,訖用不獲。
夫人早失所恃,及再罹艱酷,斬焉孺慕,長号*天,疾恙遂加,以至於迷眩惚,曆日浸劇,久而後瘳,終不能平矣。
逮遷家於洪,而基功之,一歲累至。
夫人性仁孝,多感傷,當泉水思歸之時,抱江幹聞訃之痛,無幾何,兇問至自洛師。
禦史府君既畢先人之封樹,暴嬰疾,終於旅绾,已從窆矣。
哀哀萬裡,問故殆絕,驷馬雲往,虛筵空歸,終無胤嗣,家乏檐石,遂浮江依於荊門之别業。
風波漂搖,冰霰凄慘,綿涉時序,纏哀内侵,諒非金石,孰不銷毀。
故捐館之日,外姻鄰裡,瞿然失聲,誠以異夫常理而恸有所加也。
嗚呼!書稱作善降祥。
易雲視履考祥。
夫人居家聞至行,從人為婦式,而艱屯備至,繼以夭劄。
為善者其惑欤。
群童年随郡計遊上國,拜首於毗陵,其後宦學羁牽,茕疚被瘵,積十七年,方獲觐於锺陵,間,歲而承訃。
嗚呼痛哉!童年聚居,今猶夢也;锺陵之會,不累日也。
其間哀叙感痛,連日不解。
嘗謂群曰:觀爾之性與疾,率皆類吾,其氣同欤,何别之久也。
言罷流涕。
嗚呼!以手足形影之親,悠悠此生,才複再面,一旦水往,遂無前期,豈不以年未艾而事多阻耶?反是而思,雖扪天蹈海之艱,曷不雲往,叫号蒼,哀可勝已。
小陽季父曰爽,有仲海事兄之行,文泉奉嫂之誠,至是躬親主辦,間關遠道,與群同力合志,克成此歸。
君子謂爽為難能矣。
至若他歲吉蔔,誓言啟,以終孤甥之志,微生未泯,猶功之不釋於身焉。
泣書貞珉,淚下皆血。
鄭府君與群於懿密之中,有知己之分,敷揚茂烈,其俟後辰。
銘曰: 思我伯姊,倬其柔明,佩彼珩璜,作配髦英。
淑問休嘉,望古飛聲,寶劍方合,副笄未榮。
始謂福降,誰雲禍并,天道茫茫,有昧虧成。
山阿啟隧,反路迎精,惟至愛之永謝,顧何慘於此生。
元和二年五月十日季弟章書(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洛陽卷第十二冊) №元和006 【蓋】 失。
【志文】 已泐。
(上泐)墓志銘并序文林郎前守薊州文安縣尉郭纟番撰君諱(下泐)周成王母弟叔铎之後,冠冕(下泐)曾祖措,祖,父岑,并唐已來,文武不墜。
府君以□□韫義含章永貞殊略韓□風(下泐)不契(下泐) 逢時,厥後退身高卧林□月□□舉世□潔莫幹,爰神理之将晦,寝疾不興。
□夫人南陽張氏□□即世,是時蔔宅京兆,爾來凡卅年矣。
令子□舍(下泐)反耕桑室,終東都留守都虞候、兼殿中侍禦史、贈勝州刺史。
文武振京,名芳播洛。
作天子之耳目,為□□之爪牙。
誓衆之心已罄,報恩之□未逢。
其道不待,景命斯忽,歸道政之私第。
新婦太原王氏,則□使君夫人也,婦德溫柔,居室斯順,訓子以義,理家八方。
於是奉光□孝,乃使千裡皆舉,至備哀榮,發轸而秦,然歸東洛。
嗚呼!府君有嫡孫曰少華,泣血過常,哀毀逾禮。
以元和二年十月十九日,遂遷窆於洛陽城東北邙之原,禮也。
□於新樹,洛水湯湯,乃為銘曰: 昔歲□秦,今茲歸洛,孝婦孝孫,終猶有。
魂遊□□,魄亦匪絕,谷不□室,死乃同穴。
歸□兮方吉,明明兮隴月。
嗚呼哀哉!(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洛陽卷第十二冊) №元和007 【蓋】 唐贈戶部尚書高府君墓志銘 【志文】 唐故正議大夫試懷州别駕賜紫金魚袋贈戶部尚書渤海高府君墓志銘并序 攝劍南西川節度掌書記将仕郎試秘書省校書郎鄭宗經纂朝議郎行殿中侍禦史蕭祜書天之道,剛柔相生,以播元化,而百物遂焉;人之道,功德相承,以紹洪緒,而五福綏焉。
動以乘時,息以弘慶。
高氏出於炎帝,自四嶽至太公,從其封姓曰呂。
自太公至敬仲,以父字為族曰高。
敬仲十代孫洪,光武時舉孝廉,孝明時為渤海太守。
乃系族望。
洪十代孫隐,晉末避地幽州,為玄菟太守。
爰處子孫。
隐以雅志沉靜,曠懷疏遠,雖名系郡中,而志逸林下,積德垂裕,生北燕司空汶陽侯慶。
慶五代孫普武興王豫州刺史太宰,詳於齊史。
太宰六代而生尚書。
冠冕蟬聯,勳德代襲,明於傳譜,不能備書。
公名行晖,字行晖,本郡之潞縣人也。
曾王父道,鎮軍大将軍、試殿中監;王父藝,朝散大大、試汴州長史、上柱國;父夔,朝請郎、試粱州司馬、贈梁州都督;芳猷盛績,無代無之。
公獨以清德嗣大功,以福履锺後裔。
蘊粹不曜,凝和自持。
貞素合於道真,立誠存乎體要。
自成童以及弱冠,心志不ㄤ,錯綜群言,該詳百氏。
於禮義,敦恪慎之敬,利用葉中;於政埋,敷惠愛之仁,辮析不惑;於節行,秉直諒之操,執心孝慈。
其所探赜,皆提其綱目,舉其梗概。
不搜章摘句以汩其性,不拘理執誼以蔽其心。
明乎變通,無所凝滞。
天寶季年,四方大同,萬邦高庶,公乃酌損益之自,窮否泰所因,置心韬钤,俟膺時用。
無何,禍生於寵,虜犯王畿,銮辂次於巴庸,戎馬飲於河洛。
公才實濟代,道可經邦,辟書交於丘園,軒冕馳於邑裡。
起家拜正議大夫,試懷州别駕,仍加金印紫绶。
恩深賜蓋,禮重題輿。
播歌謠於海沂,息塗炭於冀土。
類公之政,無以尚焉。
嗚呼!頓逸足於修途,屈長算於短晷。
以乾元二年十二月二日寝疾,終於懷之官舍,享齡六十九。
夫人汝南袁氏,淑哲光乎婦道,令懿歸於德門。
執組訓以備勞,采蘋藻以潔祭。
作範中壺,儀刑外姻。
以大曆元年七月廿九日終於幽州平朔裡之私第,享齡七十二。
夫才生於代而道屈於時,命也;德修於身而慶垂於後,理也。
嗣子崇文,承公志業,缵公基緒,探黃石之秘術,得玄女之靈符,孝乃克家,忠以奉國。
自台丞亞相,再為尚書,一為司空,三擁旄钺,析受,封茅裂土,名芳竹帛,功勒鼎彜。
幹禍亂以機權,鎮風俗以易簡。
封食斯重,孝敬自中。
遂灼元龜,筮靈蓍,日辰葉兆,窀穸方啟。
以元和二年歲在丁亥十一月朔日甲申歸於潞縣高義鄉龐村之原。
封樹合禮,晗衤遂稱家,豐不逾制,儉而中度。
外備哀榮之道,内盡人子之心。
既而孝通於明神,情感於君上。
先期五月,制命褒榮。
其诏曰:委珠提劍,追祟喉舌之司;象服魚軒,永贲松楸之穸。
贈府君以戶部尚書,夫人以汝南郡太夫人。
仍敕王人護事,本部備禮,太府赙帛,司常具儀。
玄潭及於漏泉,天光照於重壤。
惟國家孝理,以弘令典;惟南平孝心,以昭令名。
自禹作司空,四嶽佐理,代著勳伐,繼登侯王。
公九代祖為司空,今南平王複為司空。
君子謂高氏能世其官,忠孝之至也。
以小子獲參府事,久迹詞林,俾書松銘之誠,以虞陵谷之變。
敢揚休烈,無鬼直詞。
銘曰: 幽陵之陽,松柏蒼蒼。
嶺屬崗聯,龍盤鳳翔。
勢拔坤元,氣淩混茫。
爰蔔佳城,肇啟玄堂。
宅幽以甯,慶祚新皇。
惟公貞懿,慶祚斯至。
克生元臣,承家守嗣。
幹不庭方,激忠以義。
制勝行權,全師用智。
襖既滌,君臣乃位。
帝贈尚書,地官之儀。
載錫司空,綏章淑。
玉節金铙,作鎮坤維。
董戎以威,阜俗以慈。
百祿是跻,百斤攸宜。
蒸蒸孝思,載感霜露。
乃乩蔔筮,重營封樹。
奠祀有秩,衣衾有數。
禮物惟錯,日時合度。
令德伊何,流芳來祚。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北京卷第二冊) №元和008 【蓋】 失。
【志文】 唐故隴西郡太夫人李氏墓志銘并序 第三孤子氵贊撰維唐元和二年歲次丁亥七月丙戌十四日己亥,隴西郡太夫人李氏終於河南府河南縣惠和裡私第,享年六十六。
其先隴西成紀人。
自玄元生周,将軍翼漢。
靈源下注,非賢則哲。
至夫人十二世祖承,龍骧将軍、荥陽郡太守、封姑臧公,傳出於魏書。
夫人太原王氏。
父惠龍,荊州刺史,崔洪所謂齄鼻貴種,事載於北史。
婚族清甲,我為上首。
宗系官諱,炳然可知矣。
曾祖皇朝散大夫、隴西縣開國侯、庫部郎中、光州刺史諱玄表,祖妣範陽盧氏。
生皇颍州司馬諱思誨,祖妣範陽盧氏。
生皇河南府渑池縣尉府君諱漪,妣範陽盧氏。
皆以高文素行,望重當時,命之不融,位不充量。
夫人渑池府君第三女,年始合禮,歸於我先人皇大理司直兼睦州桐廬縣令府君諱。
府君前娶河間張氏,有三子,長曰,皇秘書省正字;次曰ぺ,終冀州阜城縣令;皆先夫人而殁。
次曰氵贊,前成德軍節度副使、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右散騎常侍、兼禦史大夫、知恒州大都督府事。
夫人一命隴西縣君,再命隴西郡太夫人,從子道也。
夫人幼負淑姿,長弘懿範。
每六姻二姓,合實聚族,登降揚襲之容止,疾徐疏數之憲度,雖酌之在我,曾不爽於故實。
然則居謙按物,而善不形言,若匪自叙,孰謂知者。
氵贊門祚中艱,先人早孤。
夫人以不遭於逮事,遂永懷以追感。
每正冬獻享,暮春拜祭,未嘗不深具蠲潔,出於己力,至於審省滌濯,炮割氵溲,雖有婢仆而不之使。
既撤翌日,猶藹然悲歎而形於聲氣。
夫人之孝敬至矣。
先人志尚敦睦,孀孤所。
夫人必怡顔引進,悉心於遜接,饑必讓飽,寒必推厚,玩好悉資於筵待之費,箱箧無毫發之餘。
劬勞於家垂五十載,而内無愠色,外絕疵言。
夫人之德讓至矣。
均養衆子,愛逾己出。
每一刀一尺,必經於十指;一攜一抱,皆自勞於一心。
至燠寒差疊,燥濕こ恙,夫人辄先轸其意而知其所悅,随憂屬而不舍於瞬息。
夫人之慈愛至矣。
晚崇釋氏,發心於聖善寺山門道懋大師,始受菩薩誠,裒然超覺,理臻不二。
夫人之惠智至矣。
夫孝讓慈之三者兼之以惠智,實宜滋介福而保神休。
災奄構於高堂,等不臻於上壽,於予何罪,延禍斯酷。
然則彌留之際,有磬聲香氣,聞於暮夜,視則無狀,聽之在空。
此不謂積善通於冥極,弘誓達於靈應,謂之何哉!夫人一子前左金吾衛兵曹參軍濟,次氵贊之下。
氵贊等以其年十一月十三日丙申啟夫人之殡,合於河南縣北廿五裡先茔桐廬府君之墓,禮也。
嗚呼!夫人有至行可以載史;有高範可以激時風。
知母者子,他人未練。
故氵贊躬撰銘記,以備陵谷,窮情荒謬,書所不荊其銘曰: 元淳誕靈,生我懿德,交交柔明,婉婉清識。
婦儀母訓,自家形國,迹示浮世,心歸淨域。
實樹存華,禅庭月色,晤彼皆空,終焉不或。
龍崗面南,芒山直北,列柏行楸,哀哀罔極。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洛陽卷第十二冊) №元和009 【蓋】 史公志銘 【志文】 大唐故徵君史府君墓志銘并序 朝議郎試大理司直兼殿中侍禦史渤海李再字安國撰昔春秋時衛有史魚屍谏,人到于今稱之,此則史氏茂德,其流遠矣。
□良夫與晉、魯敗齊師於鞍,銘锺策勳,垂芳千古,則孫氏盛烈而□□生賢,此之謂不朽矣。
於戲!史氏、孫氏皆生於衛。
故延州萊季子稱□老□,而二族合歡,鳳皇于飛,挺生賢子也。
宜哉賢子之美,此不書也。
府君諱光,字重明,其先渤海郡人也。
遠祖因宦於绛,子孫遂而家焉。
今則為绛人。
曾祖澄,皇吏部常選;祖謹,高道不仕,吟嘯風月,當時不得而臣□。
府君則高道之第三子也。
懷肥遁之志,守父祖之風,累有辟命而堅辭不起,所謂巢許明時隐也,訓誘子弟,雍睦九族,怡怡自得,陶然守真,□十年間,樂天知命。
嗚呼!道不常泰,天不*遺,以貞元八年九月十九日寝疾終於私第,享年七十有六。
邦國殄悴,風煙晦冥,愛子恒微,幼歸真宗,早晤玄理,受二百五十之具誡,總三千六萬之威儀,且弘業随朝□古寺也。
寶刹山立,仁祠洞開,佛事至大,待人弘闡,恒微常清,淨辦事實。
領都綱,又居上府,今即為佛寺之奧主也。
三綱備□,一德日彰。
雖鸠摩、道安,今古同流也。
尊夫人樂安孫氏,斷機垂教,猶績自勤,真粱鴻之妻,實孟宗之慈母也。
不幸以元和二年十二月遘疾終於私第,受年□□載。
恒微泣血茹痛,銜哀柴毀,感慈親之永訣,瞻養堂以号慕。
痛□□之崩陷,□泉扃而殒絕。
以元和二年正月廿七日蔔吉兆於良鄉縣(下泐)之原,禮也。
夫志者記也,懼陵谷變遷,志曰: 不□也,□□□,府君存,夫人溫。
常選碩德,高道蘭薰。
□□□□,□裡高□。
令子淑女,同會隻園。
□兆□石,□原為靈。
永(下泐)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北京卷第二冊) №元和010 【蓋】 唐故裴府君墓志之銘 【志文】 唐故河南少尹裴君墓志銘公諱複,字茂紹,河東人。
曾大父元簡,大理正。
大父曠,禦史中丞,京畿采訪使。
父虬,以有氣略,敢谏诤,為谏議大夫。
引正大疑,有寵代宗朝。
屢辭官,不肯拜。
卒贈工部尚書。
公舉賢良,拜同官尉。
仆射南陽公開府徐州,召公主書記。
三遷至侍禦史。
入朝,曆殿中侍禦史,累遷至刑部郎中。
疾病改河南少尹。
輿至官,若幹日卒,實元和三年四月二十三日,享年五十。
夫人博陵崔氏,少府監之女。
男三人:、質,皆既冠。
其季始六歲,曰克郎。
蔔葬得公卒之四月壬寅,遂以其日葬東都芒山之陰杜翟村。
公幼有文,年十四,上時雨詩。
代宗以為能,将召入為翰休學士。
尚書公請免曰:願使卒學。
丁後母喪。
上使臨吊。
又诏尚書公曰:父忠而子果孝。
吾加賜以厲天下。
終喪必且以為翰林。
其在徐州府能勤而有勞。
在朝以恭儉守其職。
居喪必有聞。
待諸弟友以善教,館嫠妹,畜孤甥。
能别而有恩。
曆十一官而無宅於都,無田於野,無遺賢以為葬。
斯其可銘也已。
銘曰: 裴為顯姓,入□入盛。
支分族離,各為大家。
惟公之系,德隆位細。
曰子曰孫,厥聲世繼。
晉陽之色,愉愉翼翼。
無外無色,幼□若何壽之不遐,而祿之不多。
謂必有後,其人信然耶。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二冊) №元和011 【蓋】 失。
【志文】 □□仁勇校尉守左衛率府翊府翊衛蕭元明墓志元明,宋吏部侍郎惠開後,隋鄭州刺史士綽七代孫,唐舒州太湖縣令、贈礻必書省著作郎良玉孫。
貞元十六年五月二日,父曾任廣文館博士日於上都國子監生。
至元和二年五月十五日,父任朝散大夫、檢校尚書祠部郎中、兼禦史中丞、充度支安邑解縣兩池留後日,卒於解縣使院,時年九歲。
已誦得孝經、論語、爾雅、尚書、李陵李斯等書。
聰敏惠和,不幸短命。
其月廿一日壬寅,窆於解縣西郭寶應寺空園,從權也。
性異群童,故志於貞石。
元和三午五月廿一日記。
其年七月辛巳朔廿六日景午,歸葬附於河南府偃師縣石橋店東北,茔墓去店三裡在官道北五裡是也。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洛陽卷第十二冊) №元和012 【蓋】 失。
【志文】 後半殘。
大唐故右領軍衛左果毅都尉樊□言□墓志垂俗後昆者義也,揚名顯親者孝也。
唯孝與義,光先代閨門焉。
皇朝右金吾引駕仗宿衛。
貫蒲州臨晉縣人也。
特禀異氣,雅度高深,冰霜自居,風塵不雜。
遇種厥德,仁遊藝川,榔黨稱孝焉,朋友稱信焉。
以春秋七十有八,元和三年歲次戊子八月十一日已終。
嗟乎!天長地久,人豈恒存;逝水無□,人歸夜台。
昔仲尼之歎,由悲逝川。
以貞元九年於龍門鄉萬壽寺東園買地建,先勝□,故得拔有時(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北京大學卷第二冊) №元和013 【蓋】 大唐故駱夫人墓志銘 【志文】 唐故元從朝議郎行内侍省内府局令上柱國劉府君夫人駱氏墓志銘并序 朝散大夫試太子通事舍人孫藏器述并書維東陽之茂族也,仕魏而遷於河南,厥後因官徙家於京兆,遂為三原人。
仕有濟代者以重其名,隐為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