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

關燈
(新疆考古所藏志,錄自侯燦《解放後新出土吐魯番墓志錄》) №長安019 【蓋】 大周故蘇君墓志之銘 【志文】 大周故上柱國蘇君墓志銘君諱甑仁,字休烈,其先弘農王,因官内徙,聿來京邑,今為河南人也。

    □□六國交兵,我先君才縱橫於鬼谷。

    六戎放命,我先君握□第□□山。

    □□時革隆,運遷寒暑,芝蘭可襲,金碧交晖。

    祖威,隋朝散大夫;資孝承家,□忠事主。

    公才公望,早參朱绂之榮;懋賞懋官,夙荷銀黃之寵。

    父玄朗,唐朝□郎行蒲州桑泉縣丞。

    地唯桃塞,家即楊關,降神於玄緯金清,秉□於龜□豹。

    髫年不弄,弱歲參玄。

    唯彼舜都,今當季葉,□□但詐俗變澆訊□□猛濟寬,齊刑蹈禮。

    黔黎有恥而知格,遺□尚存;獄訟得情而勿喜,餘風猶在。

    公育德潤身,含章挺秀,鄧林枝幹,昆山玉石。

    徇名節,重襟期,遵□□行,關肆必纡共駕;志之所忽,風雨不入其門。

    凡厥遊從,皆博聞強記,随時起舍,與俗沉浮,處顯貴而晏如,雜賓戲而無悶。

    屬營讠宣刁鬥,虜作憑陵,既遂貳師,頻摧十角。

    以功加上柱國。

    才高命薄,人不堪其憂;委運安窮,君不改其樂。

    每謂所親曰:毓蔬酤酪,為拙政之所資;肥馬輕裘,何傥來之芝茸。

    故懷抱怡然,終身無喜愠之色。

    既而年臨辰巳,病及膏肓,巢{任鳥}告禍於魂體,倚服徒勞於翰墨。

    以長安三年五月十三日,終於洛陽之私第,春秋六十有八。

    君樹德可師,立言成則,居敬而行,簡親軒冕。

    其若遘履信以資,志經歲寒而不改。

    方升廣祉,遂迫崦嵫,恨動千闾,悲纏十室。

    以其年八月庚申朔一日庚申遷窆於邝山之原,禮也。

    長子遊擊将軍定方、次子長上英俊等,并宗室羽儀,賓朋領袖,痛深樂棘,悲貫蓼莪,永念聿修,永存不朽,隴日沉而煙雲思,松風起而原野寒,兆已蔔於青烏,行仍刊於翠石。

    乃為銘曰: 茂族泱泱,為龍為光,是生金碧,是秀璋。

    慶延才子,業峻時良,色養無阙,朋遊有方。

    其一。

    執哲由禮,循徽禀教,淑慎其儀,雍容其貌。

    持身懋學,承家體孝,武若麗龜,文同隐豹。

    其二。

    虜兵霄彀,妖旗夜出,誓讨不庭,來朝王室。

    兇追膏野,賢王伏,勇貫中權,勳兼上秩。

    其三。

    唯德有鄰,死而不朽,傷傳四社,哀聞素友。

    露濕塗車,風飄畫柳,人琴雖逝,聲芳可久。

    其四。

    洛水之西,邙山之□,松新霧少,地古風多。

    行人堕淚,孩豎悲哥,千秋萬古,飲恨如何。

    其五。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洛陽卷第八冊) №長安020 【蓋】 大周故亡宮三品墓志 【志文】 亡尼宮者,不知何許人也。

    禀秀儀,資靈容,頓□重婉順,樂聞内法之言。

     娥沉於壁,月以長安三□月廿四日卒於其所,春秋七十四,以其年九月廿二日窆於某所,禮也。

    栖怆郊野,荒涼封城。

    重陽季月,讵傅秋菊之文;大夜窮泉,即對寒松之隧。

    其名曰: 百年俄謝,千金莫恃,忽去禅林,奄沉徒裡。

    月苦宵□,風悲晝起,荒隧冥然,佳城志矣。

     (西安昭陵博物館藏石,錄自《昭陵碑石》) №長安021 【蓋】 失。

     【志文】 大周長安三年歲在癸卯十月己未朔十二日庚午。

    君姓張,諱則,南陽白水人也。

    盛德絕倫,雄才冠代,筆同垂露,翰動驚鸾。

    鄉黨擅其風聲,闾标其麗藻。

     漢南獨出,室宣對而多慚;朔北鷹揚,孔璋羞而抱鬼。

    言成軌範,行合楷模。

     日下失其宏才,雲中落其荊玉。

    理應鸾台斷割,鳳閣分司,耨時務於身田,撥群英筆海。

    埋名邑裡,散誕鄉闾,談□老以摅情,蘊百氏於寸抱。

    與夫人王氏合葬於元氏縣東南五裡先人舊茔,禮也。

    其詞曰: 器量深沉,才藝弘博,挺拔孤标,生無二諾。

    聞善若驚,情忠疾惡,心同江漢,沛流渾。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河北卷第一冊) №長安022 【蓋】 失。

     【志文】 唐故處士霍君墓志銘君諱方,字定方,钜鹿人也。

    周武王之子□□之後也。

    遭隋季□,振蕩流寓,遂為州武安縣人焉。

    昔失翠儀稹,毓銑柯於西伯;素鱗□□,□璧於東周。

    旅霍鎮而基邦,遂因封而命氏。

    洎乎□惟□□,入彤闱而光漢。

    兵權擢武,出紫塞而威胡。

    此皆國史詳焉,略而言矣。

    祖溫,隋授為鄉長;□識仁義,踐□□□,月旦雌黃,品藻人物。

    父果,志惟清簡,不向繁□,神王煙霞,肆情丘壑。

     君德黃中,韬光白屋,琴書樂性,詩酒怡情。

    □志操於雲露,蕩襟期於風月,上德不德,何□□之。

    能驚至道無言,讵夷險之慮。

    豈謂春秋代謝,寒暑推遷,二□侵藤,兩楹入夢,以大足二年五月十八日卒於弦歌裡私第,春秋七十有六。

     夫人太原王氏,質庭芝蘭,恣分日月,德隆□□,詞豔柳花。

    輔君子以成仁,梁妻遠鬼;訊閨門而為則,曹婦□□。

    既而□掃春園,落花無返樹之日;霜夏藕,*蓮絕□□之□。

    以長安三年歲次癸卯十月己未朔廿四日壬未,合窆於□西十五裡之原,禮也。

    森疏翠賈,委翳陳根,寒無歇兮起白煙,歲有時兮栖青鳥。

    嗣子智、文昆季等,或黃冠捷志,和公於□宰之中;或削發缁衣,拔想於清氛之外。

    悲終天之罔極,痛風樹之無追,泣血三年,絕漿五日,嗟乎!西光馳隙,東川閱浒,望兮登屺,思兮陟岵。

    風凄凄而入楊,霜霏霏而封蘆。

    志清□於千秋,紀玄猷於萬古。

    其詞曰: 西峻趾,東洛遐源,唐郊啟祚,霍鎮維蕃。

    丹□風振,紫塞威宣,英聲密勿,茂實頻煩。

    挺生懿德,實曰惟賢,不忄幹物累,無晏蓋纏。

    瓊瑰警寐,顔侵逝川,一歸大□,□辭小千。

    厚地人殪,高天日懸。

    恐陵谷之遷毀,刊翠琰□□□。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河北卷第一冊) №長安023 【蓋】 大唐故骞府君墓志銘 【志文】 唐故處士骞君墓志銘公諱紹業,字承宗,隴西金城人也。

    其先闵損,字子骞,孔門之十哲。

    子孫以王父之德,以字為氏。

    晉大将軍ァ之玄孫胤,後魏永熙三年西入關,居於京兆。

    公即其後也。

    曾祖暄,隋任益州郫縣令。

    祖基,任太子家令,遷朗坊延利果五州刺史。

    父思哲,任撫州南城縣令。

    公髫年志學,*歲崇經,讨二丘之秘扃,窮五車之奧義。

    摳衣請益,入子夏之西河;琢玉将成,歸鄭玄之東道。

    張司空之博物,僅可聯衡;山吏部之傍通,才堪接轸。

    安貧陋宇,無贻草*之憂;體道閑居,自得布衣之樂。

    加以霜飛迥樹,先凋獨秀之花;水閱曾崖,必激孤生之岸。

    降年不永,玄首未華。

    以長安三年卒於撫州官舍,春秋廿有二,以十一月二日蔔宅於萬年縣白鹿鄉之原,禮也。

    鑿黃墟而起宇,玄壤以開埏。

    窆白楸,銘翠琰。

    冀山移而海變,與蘭菊而長芬。

    令問芳猷,共瑤珉而不朽。

    其辭曰: 美矣骞君,卓爾不群,皎逾霜月,氣爽秋雲。

    接士不倦,樂道忘貧,聚螢成學,返鵲為文。

    怛化既往,逝水難留,年凋急景,壑徙虛舟。

    生兮似寄,死矣如休,玄堂萬古,白日千秋。

    傥人開之有□,識地下之泉丘。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一冊) №長安024 【蓋】 長安三年歲次癸卯十一月戊子九日景午,滄州饒安縣豐樂鄉瑞集裡故人嚴依仁銘 【志文】 原夫禀粹三川,擢靈五嶽,望隆仙掌,英傑表於東周;族邁靈津,雄略光乎西漢。

    曾祖緯,齊任許州錄事;绾茲勾局,俨規矩於六曹;統彼方畿,肅楷模於三畏。

    祖暹,周任汾州戶曹;旌□升朝,資賢筮仕,移軒蒲坂之邑,莅職汾水之鄉。

    父昙,隋任齊州全屺縣丞;文光素鳳,才絢丹禽,毗職一同,化隆百裡。

    公字依仁,隋任鹽山縣市令。

    息師奴,任縣錄事;息師辱,唐上騎都尉,任多州市令;息弘︱,早亡未仕。

    其詞曰: 露薤易曦,風枝難靜,玉犬徒喧,金雞虛警。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河北卷第一冊) №長安025 【蓋】 失。

     【志文】 (本志未署紀元,考唐代以十一月癸未朔可稽者,最為貞觀廿一年,其次為長安三年。

    以志主父先伯曾任太原令,似已在唐建國之後,則程ヌ以逝世,應以長安三年較妥。

    ) 大唐程君墓銘君諱ヌ,原州武安人,齊任上黨公曹。

    □□□墟峤幹,岷□抽基。

    門傳飛帝之先,代襲歌王之表。

    鄉靈能錫爵,綜嘉藻以封侯。

    德秀羽儀,實惟世祿。

    龜門而激浪聳鸾翼以陵霜。

    □官派流,宅遺此土。

    祖威,隋任相州司馬;□□撫人異術,立政多方,殊寬猛□觀共結□良之寄。

    父先伯,任太原令;於時褰莅境,洗帻臨人,肅蒲捶以行澄,期竹騎而标信,豈謂藍田玉碎,荊匣珠亡,忽以春秋二,掩從風燭。

    夫人申屠,六行允著,四德克彰,備恭敬於内宗,抱忠貞於外族。

    息軌宿,嘉繇遐□□□仁神□贊,綜禮依文,一何不幸,遂邁長衢,其年十一月癸未朔廿日壬寅,葬在□□村西一裡,即是黃阜之原也。

    恐谷變川移,故勒礎文,以為詞曰: 命之不長,胡焉能久?□如電光,奄同□□,永棄華堂,長歸□阜。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山西卷第一冊)